2021年云南省峨山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204617 上传时间:2021-12-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云南省峨山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1年云南省峨山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1年云南省峨山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1年云南省峨山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1年云南省峨山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模拟卷语文答案第 1 页 峨山县峨山县 2021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语文试卷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语文试卷 一、语文知识积累一、语文知识积累(16 题,每题题,每题 2 分,第分,第 7 题题 8 分,共分,共 20 分)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怨怅(chng) 愧赧(nn) 筵席(yn) 歇斯底里(xi) B.髀骨(b) 劫掠(l) 绢本(jun) 悲天悯人(mn) C.濒临(pn) 雕镂(lu) 猪獾(hun) 骇人听闻(hi) D.轩榭(xun) 黏土(nin) 眼眶(kung) 伤痕累累(l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玄虚

2、鲜腴 任劳任怨 李代桃僵 B.缰绳 妖饶 诚惶诚恐 翻来覆去 C.伶仃 斟酌 千均重负 花枝招展 D.馈退 统筹 眼花缭乱 截然不同 3下列句子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浅阅读可以把碎片化的时间、多样化的空间充分地利用起来,这是其积极的一面。但浅阅读的局限性在于造成了知识的表象化,使知识很难 其系统性、逻辑性、完整性。有人戏称手机等移动终端把人们的大脑变成了“杂拌信息的跑马场”, 的“知识分子”越来越多,有思想的“知识分子”越来越少。阅读的本质是一种文化底蕴的积累过程,有细读、深读、精读,在 的阅读过程中有所思考,才能真正吸取书本的养分, 心灵、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塑造人格。

3、A.显现 浮光掠影 循规蹈矩 启示 B.呈现 登堂入室 循规蹈矩 启迪 C.显现 登堂入室 循序渐进 启示 D.呈现 浮光掠影 循序渐进 启迪 4对下列病句的病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是诗意的灵魂,更是一座城市的软实力。一个地区能不能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关键在于能够经营好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能不能”“能够”两面对一面。) B.近日,被誉为“天然高山生物园”称号的香格里拉,登上了“2021 中国最具诗意百佳县市”榜单。(“被誉为称号”宾语赘余。) C.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无德有才是毒品,德育是防止大部分人不沦为阶下囚的有效手段。(“无德无才

4、”和“无德有才”语序不当。) D.在印度面临疫情爆发的巨大危机时,中国不计前嫌为其送去抗疫设备,这种雪中送炭充分展现了大国担当。(“展现”缺主语。)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模拟卷语文答案第 2 页 虽然我不能做出父亲那样的丰功伟绩,但他的精神和气节我要继承。 到 1953 年,我已经上了 4 年学,认了不少字,那一年秋天,母亲郑重地送了我一本书。 拿到手上,我才知道这本书原来竟是父亲的遗著之一可爱的中国。 他一生忠贞不屈,为了救国,牺牲自己的一切,我为有这样一位好父亲感到无上光荣。 直到读这本书,我才开始真正认识父亲、了解父亲,渐渐懂得父亲说过的话,理解了他的作为。 A. B

5、. C. D.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埋骨何须桑梓地”中的“桑梓”代指“家乡”,“复立楚国之社稷”的“社稷”代指“国家”,“今日又南冠”的“南冠”代指“俘虏”。 B.古诗十九首是一组五言诗,诗歌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在五言诗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我们学过的庭中有奇树就选自其中。 C.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中“我要向你稽首”的“稽首”是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 地,是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 D.莫顿亨特、阿西莫夫、雨果都是英国作家,他们的作品分别是走一步,再走一步恐龙无处不有和安娜卡列尼娜。 7根据提示填空(每空 1 分,共 8 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该空

6、 不得分) (1)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渔家傲) (3)巴东三峡巫峡长, 。(郦道元三峡) (4)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5)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无数人用生命赴使命,他们如李商隐无题中的“ , ”两句一样,无私奉献,用挚爱护苍生,取得了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 (6)去年,一批批重大科技成果相继涌现, “天问一号”发射成功,嫦娥五号地外天体采样成功返回,量子芯片打破美国垄断等,都让我们感受到了盎然的春意,脑海里不禁涌现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 , ”两句。 二、综合性学习(812 题,共 12 分) (一)口语交际

7、(一)口语交际(4 分)分) 根据要求根据要求完成完成 89 题。题。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让 模拟卷语文答案第 3 页 我们一起走进以“经典传承”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材料一】当下,“汉服热”愈发升温。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尤其是热门旅游景点,越来越多的人身着汉服出行。汉服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传统民族服饰,是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特色的服装。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劳动人民凭着自己的智慧,创造出绚丽多彩的汉服文化。身着汉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穿着问题,从中透

8、露出国人对我们的民族服饰越来越自信, 对我们的民族文化越来越自信,对做一名真正的中国人越来越自信。 【材料二】花灯剧作为云南省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戏曲剧种,经长期的演变发展,已成为我国戏剧百花园中独具魅力的艺术奇葩。但是花灯剧的受众群中,年轻人非常少,在大多年轻人的印象中,这些戏曲是老年人喜欢的,是与时代不符的事物 对花灯艺术发展阻碍的看法 人才 缺乏 宣传力 度不够 远离 生活 普及 不够 其他 18% 29% 21% 28% 4% 8.今年的文化艺术节上,你班将要表演一个“汉服秀”的节目。在前期宣传时,为了让更多人对节目感兴趣,请你写一句广告词。(2 分) 9阅读材料二,请为花灯的发展提出至少

9、四点策略。(2 分) (二)名著阅读(二)名著阅读(4 分)分) 年轻人不喜爱花灯的理由 不了解 听不懂 表演时 间长 形 式 和内 容 老套 其他 35% 29% 29% 7% (一) 我爱这土地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二) 太阳的话太阳的话 打开你们的窗子吧, 打开你们的板门吧, 让我进去,让我进去 进到你们的小屋里。 我带着金黄的花束, 我带着林

10、间的香气, 我带着亮光和温暖, 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 温暖和露珠撒满你们心的空间。 模拟卷语文答案第 4 页 10.以上两首诗的中心意象分别是 和 ,其中第(一)首诗的中心意象象征着 ,第(二)首诗表达了作者对 的向往。(4 分) (三)书写与鉴赏(三)书写与鉴赏(4 分)分) 11请仔细观察左边的字帖,从中挑出八个不同的汉字并用正楷将它们书写在田字格中。 (2 分) 12.汉隶三颂中的石门颂被称为隶书中的草书。此书以圆笔为主,逆入平出,圆起圆收,结体以舒朗开阔为基调,中宫比较宽松,字的外部紧结,重心居上,上紧下松,从而呈现出雍容大度、从容不迫的气息。以下 图是石门颂。(2 分) 甲

11、乙 丙 丁 三、阅读(1325 题,共 38 分) (一)阅读下面的曲,完成(一)阅读下面的曲,完成 1314 题。(题。(4 分)分) 天净沙秋思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3.分析画线句的作用。(2 分) 14请说说你对曲中“断肠”二字的理解。(2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18 题。(题。(12 分)分) 【甲】 模拟卷语文答案第 5 页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

12、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乙】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至唐李渤

13、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余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

14、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选自苏轼石钟山记,有删节) 【注释】函胡:同“含糊”。桴:鼓槌。噌吰:chng hng,形容钟声洪亮。罅:xi,裂缝。 涵澹澎湃:水波摇荡。窾(kun)坎镗(tng)鞳(t)之声:窾坎,击物声。镗鞳,钟鼓声。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 分) (1)竟不可得 竟: (2)尔辈不能究物理 物理: (3)盖石性坚重 盖: (4)与向之噌吰者相应 向: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模拟卷语文答案第 6 页 (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17.【甲】【乙】两文无论是内容还是表达

15、方式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采用记叙和 A 相结合的表达方式,【甲】文通过讲寻找石兽的方法,最后用老河兵 B 的办法找到了石兽;【乙】文写作者探寻石钟山命名的由来,最后作者探寻出石钟山命名的真正原因是 C 。(3 分) 18.【甲】【乙】两文都寓理于事,请谈谈读了这两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3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921 题。(题。(9 分)分) 善于自我否定善于自我否定 李慧勇 古希腊德尔斐城的阿波罗神庙前竖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刻着一句象征人类最高智慧的神谕:“认识你自己!”它道明一件事,就是人最难的不是看清别人,而是认清自己。事实上,人的一生,本就

16、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否定自己的过程,认识自己很难,否定自己更难。 自我否定的核心是承认自己的不足。很多不敢或不愿自我否定的人,就是因为太过于沉醉过往的成就和经验,无法正视自身的缺点和短板。自我否定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动力,一个人只有不断进行自我反省,对自己进行准确的认知和评价,才能真正了解自己、扬长避短,实现更高的人生目标。 明代方孝孺说过:“人之不幸,莫过于自足。”即使自己做得再好,也还会有很多不足。越是有自知之明的人,越会知道自己的不足。只有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找到前进的目标和动力。知不足,其实就是要善于自我否定。当然,这里说的自我否定并非是对自己全盘否定,也不是妄自菲薄、打

17、击自信。要知道,自信是建立在全面而准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的,而不是靠抬高自身来树立自信。自恃过高只能助长虚荣,一旦虚荣心得不到满足,反而会让自信受到重创。即使我们在某些方面有所建树,也应该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更何况“山外青山楼外楼,更有英雄在前头”,谁比谁强,总是动态的、发展的。 “昔日之得,不足以为矜;后日之成,不容以自限。”已经做出的业绩固然可喜,但却可能限制思想的延伸乃至束缚手脚,成为走向未来的“绊脚石”。因此,要保持空杯心态,勇于放下曾经的辉煌,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和虚怀若谷的胸襟,经得住困难挫折和各种诱惑的考验,时刻有一种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奋发拼搏的紧迫感,在成绩和荣誉

18、面前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在鲜花和掌声中看到差距和不足,见贤思齐、择善而从,借梯上楼、借智登高,不断提升自己。 著名作家迟子建手捧中国文学最高荣誉,内心却十分冷静。在无数的赞誉声中,她仍然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把名利当作是浮云,在成功的喜悦中坚持不骄傲、不自满,不断攀登文学的 模拟卷语文答案第 7 页 新高峰。自我否定与自我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只有不拘泥于过往的成就和已有的经验,摆脱业已存在的僵化思维模式,摒弃妄自尊大的僵硬和刻板,不断否定自己、挑战自己,方能突破自我、提高自我。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在平凡平淡的工作生活中,我们需要时

19、不时地给予自己一些否定,让人生在不断的自我挑战中完成蜕变,遇见不一样的风景,成为更好的自己。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1 年第 6 期) 19.根据选文内容填空。(3 分) 本文围绕“ A ”的中心论点展开论述,首先引用古希腊神庙面前石碑上的话,说明否定自己很难,接着指出自我否定的核心是“ B ”,然后运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证明了要不断否定自己,才能突破自我、提高自我,最后得出 C 的结论。 20.选文第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 分) 21.联系你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第段画波浪线句子的体会。(3 分)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20、(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2225 题。(题。(13 分)分) 一棵长在城里的桑树一棵长在城里的桑树 朱永波 单位在一个老旧小区里,前排是办公楼,后排是家属楼,在两楼之间靠近办公楼一侧,有一棵碗口粗的桑树。 没人知道这棵桑树是什么时候出现的,直到有一年,一位同城的朋友在微信朋友圈里求助,说是他上小学的孩子在养蚕,哪儿能找到桑树。我告诉他,我单位的院子便有一棵。他很惊讶,城里还能找到桑树? 在民间,总有“前不栽桑,后不栽柳”的习俗,所以桑树是很少能出现在庭院的。一般能看到桑树的地方,不是荒芜掉的田里,就是偏僻的沟边。桑树给鸟儿奉献了香甜的桑果,鸟儿也顺便给它传播了种子。所以我猜想,单位里的这棵

21、桑树也应该是一只贪吃的鸟儿种的,它在城外的一棵桑树上吃了桑果,在路过城市的时候在空中拉了便便,恰好落在我单位院子里,这里便长出了一棵桑树。 二楼的楼道一伸手就可以够到桑树的树枝,朋友非常开心。他说要不是我告知,他不知道要驱车多少公里去城外找桑树。他平时在家少,很少陪伴儿子,感到很愧疚。因此,儿子喜欢养蚕宝宝,他无论如何也要满足孩子的这个愿望。 一棵平时没怎么留意的桑树,却满足了一位父亲的爱子之心,我突然为这棵桑树感到骄傲起来。朋友走后,我默默地站在窗前,仔细打量起这棵树来。它并不魁梧,因为夹在两楼之间,只能努力地 模拟卷语文答案第 8 页 往上生长,便显得瘦瘦高高的,像极了一位初来乍到的腼腆少

22、年。 我以为这事就此了了,不料这却只是个开始。 第二天下午,我听到楼道里有孩子的声音,一看,几个小学生模样的孩子在二楼楼道上东张西望的,是那种想采桑叶又担心被人说的样子。当然,没人愿意去打碎一群少年的梦。此后的一段时间,几乎每天放学后都有孩子前来采桑叶,小院居民也从来没人嫌吵,有几次,我还看到在院子里转悠的老伯帮孩子们采桑叶。 整个春天,这棵桑树都在为孩子们奉献着叶子,它也像遭了难一样,除了主干最高处一枝独秀,周边能够得着的地方都被采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甚至,有些树枝都被调皮的孩子折断了,像残废了的胳膊在空中耷拉着。我开始心疼这棵树了。 然而,我的顾虑是多余的,夏日的脚步刚抵达,这棵树便

23、满血复活了,新抽出来的枝丫像箭一样射向四周,没几天茂密的树叶便把半个院子罩得严严实实的,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我真为它生命的顽强和对人的宽容感慨! 从此,每年的春日,小院里都会出现前来采桑叶的小学生,他们如同候鸟般聚集在小院,叽叽喳喳地给小院带来生气。到了暮春,他们又如同候鸟般突然消失,小院便又恢复到往日的宁静之中。 一晃很多年过去了,那棵桑树依然在院子里继续着它的春夏秋冬,它在这座小城里也继续着它的传说。而我也听人说,当年前来采桑叶的孩子当中,居然有考上博士研究蚕桑和丝绸的。 看着窗外的这棵来自乡野的桑树,我突然想到了“成全”二字。人、鸟、树,到底是谁成全了谁?其实,这世间,谁又不是努力地成全

24、着别人,又同时被别人成全着呢?我们心中有爱,帮助他人,敬畏自然,最终受益的是自己。 (选自春城晚报2021 年 3 月 2 日) 22.联系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这棵生长在城里的桑树有什么特点?它和茅盾笔下那些生长在西北高原的白杨树有什么相似之处?(3 分) 23.按要求完成练习。(4 分) (1)根据选文内容填空。(2 分) 桑树的境遇 我的情感 桑树满足了朋友的爱子之心 A 桑叶被采,露出光秃秃的树枝,枝干被折断 心疼 桑树满血复活 B (2)请结合语境,从修辞的角度,对选文第段画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2 分) 模拟卷语文答案第 9 页 它并不魁梧,因为夹在两楼之间,只能努力地往上生长,便显得

25、瘦瘦高高的,像极了一位初来乍到的腼腆少年。 24.第段“没人愿意去打碎一群少年的梦”的“梦”有哪些含义?(3 分) 25.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谈谈你对最后一段的理解。(3 分) 四、作文(50 分) 26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50 分) (1)请以“生活需要生活需要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书写工整,不少于 600 字。 (2)请以“家乡新变化家乡新变化”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文中不得透

26、露个人信息。书写工整,不少于 600 字。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语文知识积累(一、语文知识积累(16 题,每题题,每题 2 分,第分,第 7 题题 8 分,共分,共 20 分)分) 1B (A.筵席 yn;C.濒临 bn;D.眼眶kung) 2A (B妖娆;C千钧重负;D溃退) 3D 4C (“防止不”否定不当) 5A 6D (莫顿亨特和阿西莫夫是美国的,雨果是法国的,安娜卡列尼娜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 7根据提示填空。(每空 1 分,共 8 分。) (1)会挽雕弓如满月 (2)星河欲转千帆舞 (3)猿鸣三声泪沾裳 模拟卷语文答案第 10 页 (4)苔痕上阶绿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

27、灰泪始干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二、综合性学习(二、综合性学习(812 题,共题,共 12 分)分) (一)(一)(4 分)分) 8(2 分)示例:寻找民族气质,传承汉服之美,复兴中华文化。 9(2 分)示例:大力培养人才,使之后继有人。结合本地实际,为花灯发展营造舆论环境,提供展示平台。专门立项,加大资金投入。狠抓创作,选材贴近生活,不断创新,永葆花灯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二)(二)(4 分)分) 10(4 分)土地 太阳 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 光明、自由 (三)(三)(4 分)分) 11(2 分)略。(视临帖与原帖的接近程度给分;将繁体字写成相应的简化字亦可,要求 书

28、写端正规范) 12.(2 分)甲 三、阅读(三、阅读(1325 题,共题,共 38 分)分) (一)(一)(4 4 分)分) 13(2 分)点明作者眼前所见之景;描绘出一派宁静、安适的乡间景象,引发游子的思乡情绪;与游子漂泊天涯的处境形成对比。 14(2 分)“断肠”二字是全曲之眼,写出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深秋时节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二)(二)(12 分)分) 15.(2 分)(1)终了,最后 (2)事物的道理,规律 (3)因为 (4)先前的 16.(4 分) (1)到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荒唐了,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显得更荒唐了吗? (2)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

29、这样,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 17.(3 分)A.议论 B.反溯逆流 C.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或:风水进出石洞缝穴发出的声音与钟声相似。) 18.(3 分)很多事情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片面地理解,而应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迷信古人,不迷信权威,不轻信旧说,要具有“目见耳闻”的精神。 【乙文参考译文】【乙文参考译文】 模拟卷语文答案第 11 页 水经说:“鄱阳湖的湖口有一座石钟山在那里。”郦道元认为石钟山下面靠近深潭,微风振动波浪,水和石头互相拍打,发出的声音好像

30、大钟一般。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到了唐代李渤才访求石钟山的旧址。在深潭边找到两块山石,敲击它们,聆听它们的声音,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余音慢慢地消失。他自己认为找到了这个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但是这个说法,我更加怀疑。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这样,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 元丰七年六月初九,大儿子苏迈将要去就任饶州的德兴县的县尉,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够看到所说的石钟山。到了晚上月光明亮,特地和苏迈坐着小船到断壁下面。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声音洪亮像不断地敲钟击鼓。我慢慢地观察,山下都是石穴和缝隙,不知它们有

31、多深,细微的水波涌进那里面,水波激荡因而发出这种声音。船回到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正对着水的中央,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把清风水波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窾坎镗鞳的声音,同先前噌吰的声音相互应和,好像音乐演奏。 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听,只凭主观臆断去猜测它的有或没有,可以吗?郦道元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大概和我一样,但是描述它不详细;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石钟山命名的真相。我因此记下以上的经过,叹惜郦道元的简略,嘲笑李渤的浅陋。 (三)(三)(9 分)分) 19.(3 分)A.善于自我否定 B.承认自己的不足 C.在工作生活中,我

32、们需要时不时地给予自己一些否定,不断在自我挑战中完成蜕变, 成 为 更好的自己。 20.(3 分)比喻论证,把已经做出的业绩比作走向未来的“绊脚石”,形象生动地论证了我们要保持空杯心态,勇于放下曾经的辉煌,保持清醒的头脑,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21.(3 分)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只有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才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1.5 分)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我们都要时刻反思、经常否定自我,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才能不断地完善自我,成为更好的自己。(1.5 分) (四)(四)(13 分)分) 22.(3 分)从作者猜想这棵

33、桑树的来源,可见这棵桑树不在意生长环境的好坏,极易生长。它的叶子被人们采了,枝干被折断,不久又满血复活,可见它生命力顽强,愿意牺牲自我,奉献自我。 相似之处:它与西北高原那些白杨树一样平凡而伟大,坚强不屈,默默奉献。 23.(4 分)(1)(2 分)A 骄傲 B 感慨 (2)(2 分)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0.5 分)把院子里这棵因夹在两栋楼之间而显得瘦瘦高高的 模拟卷语文答案第 12 页 桑树比作了一位腼腆少年,(0.5 分)形象地写出了这棵桑树的外形特征,突出了它不屈不挠努力生长的可贵精神。(1 分) 24.(3 分)想要采摘桑叶的心愿。对知识的渴盼。对未来的憧憬与追求。 25.(3 分

34、)托物言志/象征。(1 分)最后一段收束全文,卒章显志。作者用议论的方式,通过桑树牺牲自己成全他人的事,赞美了桑树的奉献精神,(1 分)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想法,即我们要做心中有爱,敬畏自然,像桑树一样努力成全他人、受益自己的人。(1 分) 四、四、作文。作文。(共共 50 分)分) 26(50 分)略。 作文评判标准: 类别 项目 一类卷 (5045 分) 二类卷 (4438 分) 三类卷 (3730 分) 四类卷 (2922 分) 五类卷 (210 分) A.内容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切 切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 基本合题意 中心尚明确 内容尚具体 感情尚真实 偏

35、离题意 中心欠明确 内容不具体 严重偏题 不知所云 B.语言 准确、有文采 得体、流畅 通顺 基本通顺 文句不通 C.结构 结构合理 详略得当 结构合理 详略明显 结构较合理 详略不明显 结构尚清楚能分段 结构混乱 不能完篇 评 分 细 则 立意深、构思巧、语言生动形象的评满分。 具备本类 A、B、 C 三项条件的评 4947 分。 本类 A、B、C三 项 中 某 项 稍弱, 评 4645 分。 基准分:45 分 具备本类 A、B、 C 三项条件的评 4441 分。 本类 A、B、C三 项 中 某 项 稍弱, 评 4038 分。 基准分:38 分 具备本类 A、B、 C 三项条件的评 3734 分。 本类 A、B、C三 项 中 某 项 稍弱, 评 3330 分。 基准分:30 分 具备本类 A、B、 C 三项条件的评 2926 分。 本类 A、B、C三 项 中 某 项 稍弱, 评 2522 分。 基准分:22 分 此类作文在 210分之间酌情给分 模拟卷语文答案第 13 页 注:注:书写工整、美观,酌情加 13 分;字迹潦草、难以辨认,酌情扣 13 分; 错别字每三个扣 1 分,重现不计,最多扣 3 分; 缺标题者扣 2 分; 字数不足,酌情扣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