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204399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6.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0-2021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九年级学年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胆矾研碎 B. 品红扩散 C. 干冰升华 D. 蜡烛燃烧 2. 紫薯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牛素、钾、铁、钙、硒等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其中的钾、铁、钙、硒指的是() A. 单质 B. 原子 C. 分子 D. 元素 3. 下列安全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A. B. C. D. 4. 下列符号中,表示 2 个氮原子的是() A. 2 B. 2N C. 22 D. 3 5. 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B.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 收集2气体 D. 检验装置气密性 6. 下列关于葡萄糖(6126)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葡萄糖由三种元素组成 B. 葡萄糖由 24个原子构成 C. 1 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 6 个水分子 D. 葡萄糖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1:2 7. 正确使用化学用语是重要的化学学科素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22、24中均含有氢分子 B. KCl、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C. 汞的化学式为 Ag D. CO、2、23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8. 丙烷(化学式为38)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 x,y分别为() A. 3 4 B. 3 8 C. 1 3 D. 1

3、 5 9.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混合物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正确的分析是() A. 反应结束时能生成( )氧气 B. P 点处固体成分是氯酸钾和氯化钾 C. 在反应过程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 D. 在0 2时段,2在混合物中的含量不断增大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10. 用化学符号和相关示意图表示。 (1)2个铜原子 _ ; (2)2个亚铁离子 _ ; (3)氧化铁的化学式 _ ; (4)3个硫酸根离子 _ ; (5)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_ ;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_ 。 11. 灭火器常用于处理小规模火灾常见的灭火器包括泡沫灭火器、液体二氧化碳灭火

4、器等 (1)泡沫灭火器使用时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泡沫, 覆盖在可燃物表面, 使火焰熄灭 请分析灭火原理:_. (2)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中存储着液态二氧化碳,灭火时喷出该种灭火器主要用于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等的初起火灾下列说法合理的是_(填字母序号). .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会吸收大量的热,使用时要防止冻伤手 .二氧化碳常温下为气体,不会弄湿或损坏图书、设备等 .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的灭火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12.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 (1)空气成分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_ (填分子式)。 (2)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可制得氧气。 医疗急救时,则需要用 _ (填

5、:纯氧或空气)。 液氧炸药是一种无污染的炸药。一种制作方法是将木炭浸泡在液氧中,使木炭的孔隙吸满液氧,该液氧炸药爆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 (3)餐厅中有自热米饭,其发热的原理是利用了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 13. 图中 A、B、C、D 为四种粒子的微粒结构示意图,E为钙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请按要求填空: (1)在 A、B、C、D中共表示_种元素的粒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_;表示阳离子的是_。 (2)的单质在 B的单质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 (3)中钙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 14.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在汽车尾气的排放管安装

6、催化转化器,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节能减排,A、B、C、D 表示 4 种物质微观示意图见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A B C 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序号) A.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该反应中,C、D两种物质的微粒个数比为 1:1 (2)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2和2,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 (3)下列做法中,不符合“尊重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倡议的是_。 A.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使用一次性餐具.自带水杯出行.对垃圾进行分类。 15. 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 (1)从微粒的角度说明物

7、质可被压缩的原因是_. (2)内装_(填“水”或“空气”)的注射器更易被压缩,原因是_. 16. (1)根据 A、B两个实验中的问题回答。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 证明收集到的气体为氧气的方法是 _ 。 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_ 。 检验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 _ 。 (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此反应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_ (填“符合”或“不符合”)。 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_ 。 17. 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1)甲: 旋紧瓶盖后振荡, 观察到塑料瓶变瘪, 澄清石灰水变_, 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此时瓶中的

8、二氧化碳分子个数_加入澄清石灰水前瓶中的二氧化碳分子个数(填字母序号)。 .多于.少于 .等于 .无法确定 (2)乙:蜡烛从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 18. 如图为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将两支试管同时浸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 (1)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 。 (2)对比试管 1、2 中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_ 。 19. 实验小组对过氧化氢的某些性质进行不稳定性研究。当产生3.2氧气时,至少需要过氧化氢的质量为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答案解析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胆矾研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品红

9、扩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D 【解析】解:薯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钾、铁、钙、硒等,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其中的钾、铁、钙、硒是大量存在的,这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所以,这里的钾、铁、钙、硒是指元素,分析所

10、给的反应知道选项 D 是正确的 故选. 根据元素的概念与元素的存在形态进行分析解答,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本题主要考查了元素的概念,元素是宏观的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常用来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3.【答案】A 【解析】解:A、表示禁止吸烟。 B、是禁止燃放鞭炮; C、是禁止烟火; D、是禁止堆放易燃物质。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对生活中常见公益图标的识别,可根据图标的意义和平时生活经验进行辨析。 图标的含义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指导作用,特别是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几种常见的图标,在化学实验室和其他危险场合最常见,明白它的含义,不但能保障我们的人身安全,该知识也是化学考查的热点之一

11、。 4.【答案】B 【解析】解:A、2可表示 1个氮分子,故选项错误 B、 由原子的表示方法, 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 表示多个该原子, 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2个氮原子表示为:2N,故选项正确 C、22可表示 2个氮分子,故选项错误 D、3可表示氨分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 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解:A、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为防止加热时高锰酸

12、钾粉末进入导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 铁丝在2中燃烧时, 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 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图中集气瓶的底部没有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所示装置错误。 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A、根据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进行分判断。 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

13、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答案】A 【解析】解:.由葡萄糖的化学式可知,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葡萄糖是由葡萄糖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葡萄糖分子中不含水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葡萄糖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 6):(1 12) = 6: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C.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

14、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答案】D 【解析】解: A、2、22、24中均含有氢元素,不是氢分子,故错误; B、钾元素显+1价,设 KCl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 + = 0,则 = 1价, 钾元素显+1价, 氧元素显2价, 设 K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y,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 + (2) = 0,则 = +1价, 钾元素显+1价, 氧元素显2价, 设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a,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 + (2)

15、 3 = 0,则 = +5价。 KCl、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不相同,故错误; C、汞的化学式为 Hg,故错误; D、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CO、2、23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故正确。 故选:D。 A、根据2、22、24中均含有氢元素解答; B、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解答; C、根据元素符号的书写分析; D、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解答。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8.【答案】A 【解析】解:丙烷(化学式为38)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反应前后碳原子个数相等,则3 = ;由反应前后氢原子个数

16、相等,则8 = 2, = 4。 故选: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A 【解析】解: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所以反应中固体混合物质量的减少就是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反应结束时能收集到( )的氧气,符合题意; B、P 点是氯酸钾部分分解,因此有未反应的氯酸钾和生成的氯化钾,还有作为催化剂的二氧化锰,故不符合题意; C、 在反应过程中, 固体质量逐渐较少, 而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逐渐增加, 因此氯化钾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故不符合题意; D、在反应中二氧

17、化锰是反应的催化剂,质量不变,因此2的含量没有变,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A、根据反应原理进行分析; B、根据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进行分析;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氯元素的质量及质量分数变化; D、根据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结合坐标分析固体混合物的质量分析。 本题考查了氧气制取的原理,可依据氧气的反应原理结合催化剂的定义分析量的变化。 10.【答案】222+ 23 342 2 Al 【解析】解:(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2 个铜原子表示为:2Cu。 (2)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

18、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 2 个亚铁离子表示为:22+; (3)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23. (4)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个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342。 (5)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其分子符号为:2。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其元素符号为 Al。 故答案为:(1)2;(

19、2)22+;(3)23;(4)342;(5)2;(6)。 (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 带 1个电荷时, 1要省略 若表示多个该离子, 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进行解答; (3)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4)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0、。 (5)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答案】隔绝氧气或空气灭火;AB 【解析】解:(1)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泡沫灭火器使用时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泡沫,覆盖在可燃物表面,是隔绝氧气或空气灭火 故填:隔绝氧气或空气灭火 (2)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会吸收大量的热,使用时要防止冻伤手;二氧化碳常温下为气体,不会弄湿或损坏图书、设备等 故填:. (1)灭火原理

21、: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2)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并且不支持燃烧; 根据灭火的方法以及灭火器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2.【答案】2 纯氧 + 2 = ()2 【解析】解:(1)空气成分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其化学式为2;故填:2; (2)氧气能够供给呼吸,所以医疗急救时,需要用纯氧;故填:纯氧; 由题干信息可知, 该反应是由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3)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其化学方程式为 + 2 = ()2;故填: + 2 = ()2。 (

22、1)根据空气的组成以及各成分气体的含量来分析; (2)根据氧气的性质与用途、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解题时根据空气的成分、物质的性质、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解答即可。 13.【答案】 【解析】解:(1)在 A、B、C、D 中共表示 3 种元素的粒子,即氢元素、氧元素和钠元素的粒子; 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CD,这是因为 CD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 8; 表示阳离子的是 D,这是因为 D中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 故填:3;CD;D。 (2)的单质是氢气,在 B的单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反映的化学方程式是:。 故填:。 (3)中钙原子的相对

23、原子质量是40.08。 故填:40.08。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最外层电子数是 8的粒子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 氢气燃烧生成水。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14.【答案】A;+4;ACD 【解析】解:(1)由物质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故 A正确;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 B错误; C.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C、D两种物质的微粒个数比为 2:1,故 C错误。 (2)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科推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 (3):A、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可

24、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符合主题; B、使用一次性餐具不利于环保,易造成环境污染,错误; C、自带水杯出行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符合主题; D、垃圾分类回收,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符合主题。 故答为:(1); (2) + 4; (3)。 (1)根据物质微观示意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 (2)根据化合价原则计算元素的化合价; (3)解答此题可从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等方面分析,凡是节能减排的措施都是正确的。 本题考查绿色化学的理念。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符合绿色未来的理念。 15.【答案】分子之间有间隔 空气 气体分子间隔较大 【解析】解:(1)物质可被压缩的原因是

25、分子之间有间隔; (2)微观粒子之间有间隔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 故答案为:(1)分子之间有间隔;(2)空气; 气体分子间隔较大 根据分子的特征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的性质,能利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宏观的现象 16.【答案】2424+ 2+ 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若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3+ 2 = 2+ 2 + 2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集满 符合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 【解析】解;(1)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故填:2424+ 2+ 2; 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氧气的检验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26、,若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故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若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故填:3+ 2 = 2+ 2 + 2;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收集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集满; 故填: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集满。 (2)图甲反应后天平的指针偏右,原因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故填:符合;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 (1)根据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化学方程式的写法以及氧气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27、根据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化学方程式的写法以及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来分析。 (2)质量守恒定律适合于任何的化学反应。 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与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化学方程式的写法以及气体的检验与验满方法,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难度不大。 17.【答案】浑浊 ()2+ 2= 3 +2少于 密度比空气大 不支持燃烧 【解析】解:(1)甲:旋紧瓶盖后振荡,观察到塑料瓶变瘪,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2= 3 +2.此时瓶中的二氧化碳分子个数少于加入澄清石灰水前瓶中的二氧化碳分子个数; (2)乙:蜡烛从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支持燃烧。

28、故答为:(1)浑浊,()2+ 2= 3 +2,B; (2)密度比空气大,不支持燃烧。 (1)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分析回答; (2)根据实验的现象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质。 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即可分析解答。 18.【答案】 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解析】解:(1)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 (2)试管 1 中的白磷燃烧,试管 2中的红磷没有燃烧,对比试管 1、2 中的现象可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故答案为:; (2)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以及实验装置来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可依据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燃烧的条件分析解答。 19.【答案】解:设至少需要过氧化氢的质量为 x 222222 + 2 68 32 3.2 6832=3.2 = 6.8 答:至少需要过氧化氢的质量为6.8。 【解析】根据生成氧气的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至少需要过氧化氢的质量。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解题时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期末试卷 > 九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