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2021 学年湖南省衡阳市常宁市九年级上学年湖南省衡阳市常宁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 下列现象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鞭炮爆炸 B. 食物腐败 C. 钢铁生锈 D. 电灯发光 2. 下列图市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取用锌粒 B. 熄灭酒精灯 C. 加热液体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3. 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 A. 花香四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体积变大 C. 1 滴水中大约有1.67 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复原-分子之间有间隔 4. 保护
2、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了保护环境,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 A. 通过露天焚烧秸秆以增加肥效 B. 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公交车 C. 提倡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 D. 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 5. 市场上有“葡萄糖酸锌”、“高钙牛奶”、“绿色碘盐”等商品,这里的“锌、钙、碘”指的是() A. 元素 B. 分子 C. 单质 D. 原子 6.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烟雾 B.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D.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7. 要除去密闭容器里空气中的氧气,得到较为纯净的氮气,可用
3、燃烧的方法当使用这种方法时,应该燃烧下列物质中的() A. 硫 B. 一氧化碳 C. 磷 D. 木炭 8. 下列符号中既可以表示一种物质,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可以表示一种元素的是() A. Cu B. N C. 2 D. 2+ 9. 下列各组物质中含有相同的原子团的是() A. NaOH 与()2 B. 24与4 C. 24与23 D. 3与(4)24 10.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A. 氢原子 B. 氧分子 C. 水分子 D. 氢原子和氧原子 11. 在过滤除去浑浊的河水中的泥沙时,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A. 玻璃棒 B. 漏斗 C. 烧杯 D. 酒精灯 12.
4、 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每个公民和全社会的责任下列做法有利于防止水资源污染的是() 农业生产中要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不用含磷洗衣粉 将海水淡化 A. B. C. D. 13. 地壳中含量元素的前四位的正确顺序() A. O Si Fe AI B. O Al Si Fe C. O Si Al Fe D. Fe Al Si O 14. 二氧化碳是() 单质 混合物 纯净物 化合物 氧化物 A. B. C. D. 15. 2020年初全球爆发新冠肺炎疫情,为了防疫需要,其中一项措施是加强人居环境的消毒,已知某消毒剂的主要成分是 NaClO,其中钠元
5、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则 NaClO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A. 1价 B. +1价 C. 2价 D. +2价 16. 关于2、2、2、2四种物质中,叙述正确的是() A. 都含氧分子 B. 都含氧元素 C. 都含 2个氧原子 D. 都含氧气 17. 在化学反应 + 2 = + 2中,已知 16gA与 64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C 和 D 的质量比为 11:9,又知 B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2,则 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9 B. 12 C. 18 D. 36 18. 我国台湾地区近期查出了在饮料等六大类食品中违法添加对人体有害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邻苯二甲酸二(2 乙基己基)酯
6、的化学式为2438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物质的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4:38:4 B. 该物质的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 12:19:2 C. 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76 D. 该物质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有大到小的顺序为氢、碳、氧 19. 关于甲、乙、丙、丁四个装置(如下图所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装置可用作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B. 乙装置可用作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C. 可用丙装置收集氢气 D. 可用丁装置收集氧气 20. 2020年 6 月 23号我国北斗导航组网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开启北斗导航的全新时代。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
7、精确时间,如图是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铷的元素符号为 Rb B. 铷的中子数为 37 C. 铷属于非金属元素 D. 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 2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利用木炭的还原性由 CuO 冶炼铜 B. 天然金刚石是最硬的非金属单质,可制成钻石 C. 利用活性炭的稳定性来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D. 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制造石墨电极 22. 银器发暗是因为形成了黑色的2.欲使银器变亮,可先用洗衣粉洗去表面油污,再把它和铝片放入碳酸钠溶液中共煮,至银器恢复银白色时,取出银器,用水洗净即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 32 + 626 + 2
8、()3+ 3 ,X 的化学式是() A. 2 B. 2 C. 3 D. 2 23. 某石灰石样品中含有不含钙元素的杂质,测得该石灰石样品中含钙的质量分数为36%,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A. 36% B. 40% C. 72% D. 90%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24. 用化学符号填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_ 。 (2) + 1价的氢元素 _ 。 (3)2个氯原子 _ 。 (4)3个亚铁离子 _ 。 25. 通过化学学习,我们认识了很多物质。请从石墨干冰活性炭肥皂水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序号填空。 (1)可用于制铅笔芯的是 _ 。 (2)可用来检验硬水和软水的是 _ 。 (3)可用
9、作除去冰箱异味的是 _ 。 (4)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_ 。 26. 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 A、B、C、D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 9 2 22 1 反应后质量() x 2 6 21 (1)这一反应类型是_反应; =_.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B 可能没有参加该化学反应,也可能是该反应的_剂。 (2)写出一例与上述反应类型相同的化学方程式:_。 27. 利用能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1)下列物质:天然气、氢气、乙醇、汽油、柴油,其中最清洁的燃料是_; (2)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可成
10、为未来的新能源,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甲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 (3)煤燃烧时会排放出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等污染物 在一定条件下, 二氧化硫与二氧化氮能发生反应:2+ 2= 3+ ,其中 X 的化学式为_; (4)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燃料燃烧反应产生的能量来做饭、取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在当今社会,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28.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1)该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_(选填“分子”或“原子”),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_。
11、 (2)该反应的生成物是_(选择序号填空)。 A.化合物 .单质 .混合物 (3)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说明,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_。 29. 今年我省遭遇近几十年来罕见的大旱,许多地方人畜饮水困难。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我们每位公民应尽义务和责任。对于残留在水中的悬浮物(如树叶、废塑料等)可采用_的方法除去。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_。面对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请你写出一种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方法_。 30.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造成下列实验后果的原因可能是: (1)加热固体时试管炸裂_; (2)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_; (3)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
12、量的实验中,结果偏低_。 31.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请为减缓温室效应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_ 。 (2)我国区域性雾霾天气日益严重, 容易引发呼吸系统、 心血管等方面的疾病。 为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请你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_ 。 (3)使燃料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非常重要。你认为使燃料充分燃烧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_ 。 32. 如图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 A中的一种仪器名称: _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 _ (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 。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连接好装置,在装入药
13、品前要先检查装置的 _ ;实验结束时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理由是 _ 。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该 _ (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 (4)装置 B和 C 都能用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装置 C相对于装置 B的优点是 _ 。 33.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科学,我们一般从物质的组成(或构成)、性质、用途等方面研究一种物质。以二氧化碳为例,请回答相关问题: (1)从微观上看,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_和_构成。 (2)如图甲所示实验中, a、 d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棉球, b、 c为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缓慢通入2一段时间后观察到: d 比 a 先变红, b、 c不变红,
14、此现象说明2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化学性质是_。 如图乙所示实验, 将注射器中()2溶液注入锥形瓶中, 振荡, 观察到瓶中小气球的变化是_;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利用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2在生活中可用于_。 34. 安徽某水泥厂化验室,为了测定某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应(假设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反应前烧杯和稀盐酸的质量 反应前石灰石样品的质量 反应后烧杯和其中混合物的质量 182g 12g 189.6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
15、质量为_g (2)求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鞭炮爆炸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食物腐败过程中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钢铁生锈过程中,铁和水、氧气反应生成铁锈,属于化学变化; D、电灯发光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 2.【答案】D 【解析】解:A、块状药品加入试管中时,试管要平放,用镊子将锌粒放到试
16、管口,然后将试管慢慢竖起。故本选项操作错误; B、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灭,以防引起火灾;故本选项操作错误; 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体积已经超过试管体积的13.故本选项操作错误; D、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气密性良好。故本选项操作正确。 故选:D。 A、根据固体药品取用需要注意事项进行判断; B、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进行判断; C、根据液体加热需要注意事项进行判断; D、根据检查气密性需要注意事项进行判断 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3.【答案】B 【解析】解:A、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
17、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C、1 滴水中大约有1.67 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复原,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答案】B 【解析】解:A、露天焚烧处理生活垃圾和农作物秸秆,会产生大量烟尘、有害气体等,不利于环境保护; B、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公交车,能减少
18、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 C、提倡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会造成空气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 D、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会造成水土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 故选:B。 根据已有的环境保护和防止污染的措施分析判断有关做法。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5.【答案】A 【解析】解:商品中的“锌、钙、碘”存在于无机盐中,有利于人体吸收,则“锌、钙、碘”是指元素,故选:A。 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中常见物质的联系,学生应能根据元素与微观粒子的性质来分析生活中营养元素的存在,借助有利于人体的吸收及微粒的存在形式来分析解答此类习题。 6.【答案】A 【解析】解:A、红磷在
19、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选项错误; B、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选项正确;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选项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选项正确; 故选:A。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物质颜色的变化。 7.【答案】C 【解析】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得不到纯净的氮气,A不正确。 B、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虽消耗氧气但生产二氧化碳气体,得不到纯净的氮气,且一氧化碳有毒,B不正确。 C、磷燃烧消耗氧气生产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C正确。 D、木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得不到
20、较为纯净的氮气,D不正确。 故选:C。 A、运用硫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得不到纯净的氮气解答 B、运用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虽消耗氧气但生产二氧化碳气体解答 C、运用磷燃烧消耗氧气生产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解答 D、运用木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解答 本题考查了硫、一氧化碳、磷、木炭在空气中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得到的产物的状态,只要不生成气体就可得到较为纯净的氮气 8.【答案】A 【解析】解: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其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物质,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可以表示一种元素; A、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因此 Cu 能表示铜、一个铜原子和铜元素,正确; B、N只能表示氮元素和一个氮原子,错
21、误; C、2表示的是氢气,错误; D、2+表示的是亚铁离子,错误; 故选:A。 根据已有的元素符号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加强对符号意义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A 【解析】解:A、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中都含有氢氧根,是相同的原子团,正确; B、24中含有的是锰酸根,4中含有的是高锰酸根,不是相同的原子团,错误; C、24含有的是硫酸根,23含有的是亚硫酸根,不是相同的原子团,错误; D、3中不含有原子团,(4)24中含有铵根和硫酸根,不是相同的原子团,错误; 故选:A。 根据物质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加强对常见的物质的组成以及原子团的知识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
22、.【答案】D 【解析】解:因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即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故选:D。 根据原子与分子的性质进行分析化学变化中分子变化,原子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此题属于基础题,分子和原子的最本质的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能够分解,而原子不能够再分 11.【答案】D 【解析】解: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过滤操作的装置由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四种仪器组成。 A、过滤时需用玻璃棒引流,该仪器过滤时需用,故选项错误。 B、过滤时需用漏斗制作过滤器,该仪器过滤时需用,故选项错误。 C、过滤时需用烧杯盛放液体,该仪器过滤时需用,故选项错误。 D、过滤时不需要
23、进行加热,无需使用酒精灯,故选项正确。 故选:D。 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根据过滤操作所需的仪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过滤操作的原理、所需的仪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A 【解析】解:水污染途径有: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农业废水的任意排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化肥和农药的任意使用,所以防治方法是: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合理地使用化肥和农药, 由于含磷洗衣粉能使水富营养化, 造成赤潮和水华现象,所以不用含磷洗衣粉有利于防止水污染,海水淡化与水的污染没有直接关系。 故选:A。 根据水污染的途径来推测出防止水污染的方法来判断 通
24、过回答本题知道了防止水污染的方法,平时要做到不污染水源,并且节约用水 13.【答案】C 【解析】解:地壳中含量元素的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元素,观察选项,C符合; 故选:C。 根据已有的地壳中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掌握地壳中元素的含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B 【解析】解: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故选:B。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是由氧
25、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时,就是判断物质的物质组成;判断是否是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时,既要判断元素组成,又要判断物质组成。 15.【答案】B 【解析】解: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 + + (2) = 0,则 = +1价。 故选:B。 本题难度不大, 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6.【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判断物质通常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从物质的宏观组成方面考虑,二是从物质的微观构成方面考虑。 本题主要
26、考查了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两方面的内容。 【解答】 A.氧气由氧分子构成,因此2、2、2中不含有氧气,不含氧分子,故错误; B.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可知2、2、2、2四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故正确; C、2、2、2、2四种物质的每个分子中都含有 2 个氧原子,故错误; D、氧气由氧分子构成,因此2、2、2中不含有氧气,故错误; 故选 B。 17.【答案】C 【解析】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 C、D的质量和为16 + 64 = 80,生成 C和 D的质量比为11:9,则 D的质量为 36g。 设 D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x + 2 = + 2 32 22 64g 36g 32 22
27、=6436 = 18 故选:C。 根据反应物的质量求算生成物的总质量,进而根据生成物质量比求算 D的质量,然后求算 D的相对分子质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18.【答案】B 【解析】解:A、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得邻苯二甲酸酯的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24):38:(16 4) = 288:38:64;故 A 说法错误; B、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可得邻苯二甲酸酯的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4:38:4 = 12:19:2;故 B说
28、法正确; C、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可得邻苯二甲酸酯的相对分子量为:12 24 + 38 + 16 4 = 390;故 C说法错误; D、根据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可得邻苯二甲酸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有大到小的顺序为:碳、氧,氢。故 D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解答; B、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进行解答; C、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解答; D、根据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解答 解答本题必须区分清化合物中各元素质
29、量比与原子的个数比,才能顺利解题 19.【答案】C 【解析】解:A、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氧气时可选用甲装置作发生装置。故 A正确 B、实验室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时可用乙装置作发生装置。故 B正确 C、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 C错误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可用 D 装置收集。故 D 正确 故选:C。 A、选用甲装置应满足的条件是: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反应条件是加热 B、选用乙装置应满足的条件是: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反应条件是常温 C、选用 C装置应满足的条件是: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不与空气反应,无毒 D、选用 D装置应满足的条件是:气体不
30、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取,解题关键是要掌握好选择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依据 20.【答案】A 【解析】解:A、铷的元素符号为 Rb,该选项说法正确; B、铷的中子数不是 37,质子数是 37,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铷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单位不是 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21.【答案】C 【解析】解:A、木炭具有还原性,所以可以利用木炭还原氧化铜而得到单质的铜; B、金刚石是天然物质中最硬的非金属单质,所以可
31、以制成钻石,作为装饰品耐磨且恒久; C、利用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是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D、石墨可以导电,所以可用来制造石墨电极;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碳单质的性质,解答的关键是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只有掌握了物质的性质才能确定物质的用途。 22.【答案】A 【解析】 【分析】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32、【解答】 由2 + 32 + 62 =6 + 2()3+ 3 可知,反应前后铝原子都是 2 个,银原子都是 6个,反应前硫原子是 3个,反应后应该是 3个,包含在 3X中,反应前氢原子是 12个,反应后应该是 12个,其中 6个包含在 3X中,反应前后氧原子都是 6个,因此 X化学式是2。 故选 A。 2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物的质量=该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某石灰石样品中含有不含钙元素的杂质,测得该石灰石样品中含钙的质量分数为36%,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36% (4040+12+163 100%) =
33、90%。 故选:D。 24.【答案】+1 232+ 【解析】解:(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所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其元素符号为:N。 (2)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1价的氢元素可表示为:+1。 (3)由原子的表示方法, 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 表示多个该原子, 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2个氯原子表示为:2Cl。 (4)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个电荷时,1 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
34、上相应的数字,故 3 个亚铁离子可表示为:32+。 故答案为: (1); (2)+1; (3)2; (4)32+。 (1)根据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2)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3)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4)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
35、原子符号、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5.【答案】 【解析】解:(1)石墨质软,可用于制铅笔芯。 (2)肥皂水可用来检验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是硬水。 (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作除去冰箱异味。 (4)干冰升华时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故答案为: (1); (2); (3); (4)。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6.【答案】化合 5 催化 2+ 2 = 23 【解析】 解: (1
36、)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可知反应前后的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则9 + 2 + 22 + 1 = + 2 + 6 + 21,则 = 5;质量减少的为 A、C;而质量增加的 D,故可推测 + = ,符合“多变一”,故为化合反应;因为 B的质量不变,符合催化剂“一变二不变”特点;所以 B可能没有参加该化学反应,也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 (2)已推测此反应为化合反应,则:2+ 2 = 23; + 2 = ()2;(任意书写一个) 故答为:(1)化合;5;催化;(2)2+ 2 = 23。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的物质的总质量相等,则可求 x 的值;通过分析个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增减情况,
37、可推测其反应类型;因为 B的质量不变,符合催化剂“一变二不变”特点; (2)已推测此反应为化合反应,则可写出与之反应类型相同的化学方程式。 本题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通过归纳不同物质或不同变化过程中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效地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融合点和嫁接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7.【答案】(1)氢气;(2)4+ 222+ 22;(3);(4) 【解析】 解: (1)天然气、氢气、乙醇、汽油、柴油等物质中,其中属于最清洁的燃料的氢气。 故填:氢气 (2)甲烷的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 222+ 22; 故答案为4+ 222+ 22; (3)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
38、数目不变,由2+ 2= 3+ 可知 X 的化学式为 NO。 故答案为:NO。 (4)化学反应中,有的放热,有的吸热,酸碱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故填:C。 【分析】 (1)氢气燃烧能生成水,不污染环境;天然气、乙醇、汽油、柴油等物质燃烧时能生成大量对环境不利的物质;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解答; (4)化学反应中,有的放热,有的吸热;酸碱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本题主要考查能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理解燃料燃
39、烧生成物的性质,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正确地书写化学方程式。 28.【答案】(1)分子;3:1; (2); (3)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保持不变 【解析】解:(1)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3:1。 (2)该反应的生成物是由同种的分子构成,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化合物。 (3)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微粒的变化可知, 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 化学反应中, 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1)分子;3:1;(2);(3)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保持不变。
40、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化学反应的实质等;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 模型能直观地表示变化的微观过程;分子由原子构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 29.【答案】过滤 加热煮沸 随手关闭水龙头或洗菜的水用来浇花 【解析】解:对于残留在水中的悬浮物(如树叶、废塑料等)可采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加热煮沸; 随手关闭水龙头或洗菜的水用来浇花可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故填:随手关闭水龙头或洗菜的水用来浇花。 答案:过滤;加热煮沸;随手关闭水龙头或洗菜的水用来浇花; 根据过滤可以把不溶于水的物质除去;加热煮沸
41、可以降低水的硬度;随手关闭水龙头或洗菜的水用来浇花等措施可以节约用水解答; 相对来说,我国的水资源是匮乏的,要节约用水,树立节约用水人人有责的理念。 30.【答案】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滤纸破损 红磷的量不足等 【解析】解:(1)加热固体时试管炸裂,可能是因为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合理即可)。 (2)过滤后滤液仍浑浊, 可能原因是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 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 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3)误差偏小的原因有:红磷的量不足;装置漏气(在
42、冷却过程中有外界的空气进入瓶中);未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并进行读数(因为此时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弹簧夹右边的导管中存有的空气进入集气瓶内;红磷熄灭时,集气瓶中的氧气并没有完全耗尽,只是氧气的浓度达不到红磷燃烧的要求而已(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2)滤纸破损; (3)红磷的量不足等。 (1)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2)过滤操作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凡是不经滤纸的过滤就直接进入滤液的操作,都能造成滤液浑浊;另外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也会造成同样的结果。 (3)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
43、体积分数偏小,根据误差偏小的可能因素,从反应原理、实验操作、装置是否漏气等方面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方法与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1.【答案】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更多的利用清洁能源(合理即可)不焚烧垃圾(使用清洁能源等)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或鼓入足够多的空气) 【解析】解:(1)从二氧化碳释放的角度来看,化石燃料的燃烧是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则应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更多的利用清洁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吸收二氧化碳的角度来看,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可通过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来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2)不焚烧垃圾,使
44、用清洁能源,减少废气排放,能减少空气中的烟雾、灰尘等微粒的含量,有利于减少雾霾产生(合理即可)。 (3)使燃料充分燃烧,相当于延长了化石燃料的使用期限,使燃料充分燃烧,应考虑的因素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故答案为: (1)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更多的利用清洁能源(合理即可); (2)不焚烧垃圾(使用清洁能源等); (3)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或鼓入足够多的空气)。 (1)根据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进行分析解答。 (2)雾霾是由大量烟雾、灰尘等微粒悬浮而造成空气污染现象,减少雾霾产生应减少烟雾、灰尘等微粒悬浮的排放,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促进可燃物燃
45、烧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减少空气污染与温室效应的措施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2.【答案】酒精灯 (合理即可)2322 + 32气密性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 正 可以随时添加液态反应物 【解析】解:(1)装置 A中的一种仪器名称可以是酒精灯、铁架台、试管等。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322 + 32.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连接好装置,在装入药品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6、然后再装入药品,以避免装入药品后发现装置气密性不好,更换部分仪器而浪费药品 实验结束时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理由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该正放在桌面上。 (4)装置 B和 C 都能用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C 装置使用了长颈漏斗,装置 C 相对于装置 B的优点是可以随时添加液态反应物。 故答案为: (1)酒精灯 (合理即可); (2);2322 + 32; (3)气密性;防止冷水倒流炸裂试管;正; (4)可以随时添加液态反应物。 (1)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
47、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 C装置使用了长颈漏斗,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3.【答案】 1个碳原子 2个氧原子 密度比空气大 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膨胀 ()2+ 2= 3+2灭火 【解析】解:(1)从微观上看,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 1个碳原子和 2个氧原子构成。 故填:1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 (2)d比 a先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并且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b、c
48、 不变红,说明二氧化碳不显酸性。 故填:密度比空气大;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观察到瓶中小气球的变化是膨胀, 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导致压强减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 2= 3 +2。 故填:膨胀;()2+ 2= 3 +2。 (3)利用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2在生活中可用于灭火。 故填:灭火。 (1)从微观上看,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 1 个碳原子和 2个氧原子构成。 (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3)根据物质的性质可以判断物质的用途
49、。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4.【答案】4.4 【解析】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82 + 12 189.6 = 4.4。故填:4.4; (2)设 12g 石灰石样品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 x。 3+ 2 = 2+ 2 + 2 100 44 4.4 100=444.4 = 10 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12 100% 83.3% 答: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3.3%。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比反应前减少的质量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根据化学方程式由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计算出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进而计算出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质量分数的计算,难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