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204132 上传时间:2021-12-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0-2021 学年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九年级上学年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期末化学试卷 1. 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 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D.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 空气的成分中,化学性质不活泼且含量最多的是()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3. 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各图所示的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 倒取液体 B. 加热液体 C. 量取 40mL液体 D. 点燃酒精灯 4. 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的说

2、法错误的是() A.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 B.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C. 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D.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5.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 Cu B. NaCl C. 2 D. 金刚石 6.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 A. 食物变质-分子构成发生了变化 B. 汽油挥发-分子大小发生了变化 C. 热胀冷缩-分子间间隔改变 D. 花香四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7.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能证明 a瓶是氧气 b瓶是二氧化碳,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a 中木条熄灭、b中木条燃烧更旺

3、 B. a 中木条燃烧更旺、b 中木条熄灭 C. a、b 中木条都燃烧更旺 D. a、b中木条都熄灭 8. 认识物质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A. 空气 B. 干冰 C. 液氧 D. 生铁 9. 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A. 隔绝空气 B.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清除可燃物 D. 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10. 下列关于铁、锌、铜三种金属及其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B. 黄铜(铜与锌的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铜 C. 可以用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 D. 可以用稀硫酸鉴别锌与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11. 钼是稀有矿产资源,主要

4、用于航天合金材料制作在元素周期表中钼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钼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非金属元素 B. 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42 C. 相对原子质量为95.94 D. 元素符号为 MO 12.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 在其它条件不变时,氮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升高而减小 C. 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D. 餐具上的油污可利用洗涤剂的乳化功能将其洗去 13. 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A. 甲烷和一氧化碳 B. 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14. 我国很多森林火灾都是人为引起的,为了防止森林火灾

5、发生,应在林区入口处张贴以下标志中的() A. B. C. D. 15. 实验室配制 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装瓶存放 B. 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C. 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D. 量取水时,用规格为 50mL的量筒量取42.5蒸馏水 16.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浓厚的白雾 C. 木炭放在氧气中,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

6、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17. 已知2 + 3 = + 3,用足量的 A 和 49g B恰好完全反应,其生成 57g C 和 1g D,若 B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98,则 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16 B. 27 C. 44 D. 56 18. “天宫二号”太空舱利用24作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已知 Fe 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 Ni元素的化合价为() A. +1 B. +2 C. +3 D. +4 19. 将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下列有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图象不正确的是() A. B. C. D. 20.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海域成功试采可

7、燃冰的国家,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用作燃料时 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 B. 参加反应的 A和 B 的质量比为 8:1 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 22+ 2 D.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1. 请把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符号填写出来。 (1)氧元素:_; (2)2个镁原子:_; (3)2个氢分子:_; (4)氢氧根离子:_; (5)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_; (6)与生命密切相关,且约占人体总质量三分之二的液态物质:_。 22. 人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能源。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_ 。若煤不充分燃烧,

8、会产生 _ 气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导致人体中毒。 (2)目前,许多国家正在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车用乙醇汽油是把变性燃料乙醇和汽油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的一种新型汽车燃料,经多项检测结果表明,它不影响汽车的行驶性能,还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 。 下列对乙醇汽油作汽车燃料的描述错误的是 _ (填序号)。 A.乙醇来源丰富 B.乙醇是可再生能源 C.乙醇汽油燃烧完全没有污染 (3)不少家庭使用了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能的优点是 _ 。 23.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 1,A中的水发生了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

9、2)是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在实验过程中,试管 1中产生的气体名称是_,该实验可证明水是由_组成的。 (3)小英同学从水库中取出浑浊水样进行实验。 将水样静置,用如图 2所示装置进行过滤,其操作规范的是_(填序号)。 .滤纸边缘高出漏斗 .玻璃棒的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一侧 .漏斗末端管口未紧靠烧杯内壁 .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内壁 .用玻璃棒在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 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 向过滤后所得水样中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_。 在处理后的水样中加入一定量的肥皂水, 振荡, 观察到泡沫较少, 浮渣较多, 说明该水样属于_(填“硬水”成“软水”)。 生活中常

10、用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并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24. 已知如图 A、B、C 三种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依次为: (1)当 A、B为原子结构示意图时, =_ ; =_ ; (2)当 A 为离子结构示意图时,若该离子带 2 个单位正电荷时,则其离子符号为 _ ,若该离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时,则其离子符号为 _ . (3)表示的是 _ 的结构示意图(填“阳离子”、“阴离子”或“原子”);该元素与 B 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_ ;该化合物是由 _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25. 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A、B、C、D、E、F、G为常见的物质,其中 B、E、G属于单质,反

11、应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如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1)物质的化学式 _ 。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固态 C物质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 _ 。 (3)写出物质 A与木炭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 26. 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制备装置如图 1,请回答: (1)写出编号 I仪器的名称 _ 。 (2)实验室既可以制取2, 又可以制取2并能控制反应速率的发生装置为 _ (填装置编号), 实验室制取2的化学方程式为 _ 。 (3)某同学利用空塑料输液袋收集二氧化碳(如图),验满时,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 _ (填“a”或“b”)端,如果熄灭则证明满了。 (4)实验室如

12、果用过氧化氢制取较纯净的氧气时, 收集装置应选用 _ ; 药品用 _ (填序号)比较合适。 A.6%的过氧化氢溶液 B.20%的过氧化氢溶液 (5)工业制氧气,利用的原料是空气。步骤:首先将空气净化,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然后在低温下加压使空气液化,利用氮气和氧气的 _ 不同分离出氧气。 (6)常温下进行如图 2所示实验。A中固体逐渐减少,发生 _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C 中有气泡,溶液颜色 _ 。 27. 某兴趣小组对3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如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 编号 3质量/ 催化剂 催化剂质量/ 收集502所需时间/ 实验 1 5 - - 171 实

13、验 2 5 2 0.5 49 实验 3 5 23 0.5 58 实验 4 5 KCl 0.5 154 (1)设置实验 1 的目的是_。 (2)表中所列 3 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_。 (3)写出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 (4)由实验 1和实验 4 可知,KCl_(填“有”或“无”)催化作用。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 1 再继续收集502,所需时间明显少于 171s,解释原因:_。 (5)要比较3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除了测量收集502所需时间外,还可以测量相同时间内_。 28. 某硫酸溶液 100g恰好与 13g 锌完全反应试计算 (1)产生氢气多少克? (2)这种硫酸溶液中溶质

14、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答案和解析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解答】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火药爆炸有新物质生成,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 A 错; 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 B 正确; C.人间巧艺夺天工,

15、炼药燃灯清昼同,包含着物质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 C错;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包含着物质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 D 错。 故选:B。 2.【答案】B 【解析】解:A、氧气大约占21%不是最多,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故选项错误; B、氮气大约占78%,含量最多,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故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大约占0.03%,含量比较少,故选项错误;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含量较少,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

16、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氧气用途有: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氮气和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稀有气体的用途是:做各种电光源、作保护气等。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和性质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 3.【答案】C 【解析】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要倾斜;故 A错。 B、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手握试管夹的长柄,

17、故 B错。 C、胶头滴管要垂悬在容器口上方,不能伸入量筒内,故 C操作正确。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 D 错。 故选:C。 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考虑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分子和原子的相关性质,难度不大。 【解答】 A.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说法错误; B.原子

18、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即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说法正确; 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说法正确;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其实是构成物质的分子在发生变化,所以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说法正确。 故选 A。 5.【答案】C 【解析】解:A、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D、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

19、C。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解:A、食物变质也就是食物变成了不能被食用的其他物质,在这个过程有生成了新的物质,也就是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故 A 合理; B、汽油挥发是汽油的分子从液态变成了气态,运动到了空气中去。而分子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故

20、B不合理; C、热胀是由于在受热的条件下分子之间间隔变大了,导致体积膨胀,而冷缩是在温度下降的条件下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了,导致体积缩小。故 C 合理; D、我们能闻到花香,是由于含有香气的分子运动到了我们的感觉器官-鼻子中,因此 D也合理。 故选:B。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微粒之间存在间隔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运用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本身是否发生了变化。 本题主要考查运用微粒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7.【答案】B 【解析】解: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将燃着

21、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a 中木条燃烧更旺,b中木条熄灭,证明 a瓶是氧气,b瓶是二氧化碳。 故选:B。 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进行分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C 【解析】解: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C、液氧是液态的氧气,氧气是由氧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正确。 D、生铁的主要成分是铁,含有碳等杂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根据由同种元

22、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单质与混合物的判别,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抓住单质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答案】D 【解析】解:A、也不对,因为没有隔绝空气,故错误; B、物质着火点是固定不变的,所以着火点是不能改变的,故错误; C、很明显的不对,可燃物并没有消除,故错误; D、用嘴吹灭蜡烛,降低了温度,所以蜡烛熄,故正确。 故选:D。 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撤离可燃物 隔绝氧气(或空气)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此题考查了运用灭火的原理的对所给予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在解答时,应充分熟知物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3、 10.【答案】C 【解析】解:.铁在与氧气、水共存时会发生锈蚀,所以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故正确; B.合金的硬度一般大于其组成金属的硬度,所以黄铜(铜与锌的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铜,故正确; 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排在铜的前面,所以铁会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因此不能用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故错误;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排在氢前,铜在氢后,所以稀硫酸和锌能发生反应,和铜不能发生反应,所以可以用稀硫酸鉴别锌与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正确。 故选:C。 A.根据铁锈蚀的条件来分析; B.根据合金的优点来分析; C.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来分析; D.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与活动性来分析。

24、本题考查了金属的性质、合金的特点、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难度不大。 11.【答案】B 【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钼,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 42,该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42,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94,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符号为 Mo,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

25、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2.【答案】D 【解析】解:A、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都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C、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如在一定量的溶剂中,低温时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高温时的不饱和溶液溶解的多,故选项说法错误。 D、洗洁精是洗涤

26、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溶液的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液浓稀的关系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乳化作用的定义分析:洗洁精、洗衣粉等这样的能使乳浊液变成稳定的混合物的物质称为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特征、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乳化作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知识, 题目较为简单, 根据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解答。 【解答】

27、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 A、甲烷和一氧化碳不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故 A错误; B、一氧化碳不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故 B 错误;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不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故 C 错误; D、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故 D 正确; 故选:D。 14.【答案】A 【解析】解: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故进入森林要严禁烟火,严禁携带火种。 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携带火种标志,故应张贴。 B、图中所示标志是节约用水标志,故不应张贴。 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停车标志

28、,故不应张贴。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鸣笛标志,故不应张贴。 故选:A。 根据图标所表示的含义来考虑,并结合进入森林应注意的事项来回答本题。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5.【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A、实验室配制 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存放,故选项说法正确。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故选项说法正确。 C、把配制好的氯化钠

29、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相当于稀释了溶液,所得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D、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称取氯化钠50 15% = 7.5;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所需水的质量为50 7.5 = 42.5(合42.5),应用规格为 50mL的量筒量取42.5蒸馏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16.【答案】D 【解析】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 A 不正确; B、 白雾是液体的小液滴, 白烟是固体的小液滴,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 产生大量的白烟,故 B 不正确;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白光,放出大量

30、的热,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气体,故 C不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故 D 正确。 故选:D。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烟;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无味气体;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准确掌握硫、红磷、木炭、铁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并注意比较区分 17.【答案】B 【解析】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A 的质量= 57 + 1 49 = 9 设 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x 2 + 3 = + 3 298 3 9g 49g 29=98349 = 27 故选

31、:B。 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 A的质量,然后根据 A与 B的质量关系求出 A 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答此题的关键要明确各物质间的质量比实际是各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乘积之比 18.【答案】B 【解析】解:Fe 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显2价,设镍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 (+3) 2 + (2) 4 = 0,则 = +2价。 故选:B。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24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答案】D

32、 【解析】解: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A、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故 A正确; B、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应该从零开始,故 B 正确; C、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溶剂的质量不变,故C正确; D、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减小,故 D错误。 故选:D。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趋势、结晶后溶

33、液组成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答案】A 【解析】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4+ 222+ 22。 A.由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故正确; B、参加反应的两物质的质量比为 16:(32 2) = 1:4,故错误; C、由上述分析可知,反应的方程式是:4+ 222+ 22.故错误; D、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都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错误; 故选:A。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化学式、方程式,根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等。 本题通

34、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1.【答案】222 ; :22 【解析】解:(1)氧元素的符号为 O,故填:O; (2)2个镁原子就是在镁元素符号的前面加上数字 2,故填:2Mg; (3)2个氢分子就是在氢气化学式的前面加上数字 2,故填:22; (4)氢氧根离子带有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故填:;; (5)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故填::2; (6)与生命密切相关,且约占人体总质量三分之二的液态物质是水,故填:2。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 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

35、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 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2.【答案】天然气 一氧化碳 安全,清洁、无污染(合理即可) 【解析】解:(1)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若煤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气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导致人体中毒。故填:天然气;一氧化碳; (2)在点燃的条件下, 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36、和水, 化学方程式为; A.乙醇来源丰富,可以通过粮食发酵等方式获取,选项说法正确; B.乙醇可以通过粮食发酵等方式获取,是可再生能源,选项说法正确; C.乙醇汽油中的汽油燃烧会产生污染,且乙醇不完全燃烧也会产生一氧化碳,造成空气污染,选项说法错误。 故填:;C; (3)太阳能的优点有:清洁、安全、环保,可以再生,无污染,不会给环境带来污染。故填:安全,清洁、无污染(合理即可)。 (1)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以及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的产物来分析; (2)根据乙醇燃烧的原理以及乙醇的性质来分析; (3)根据太阳能的优点来分析。 该题考查的能源与环保方面的知识,这类题型比较灵活,可以给学生多复习巩固一下

37、。 23.【答案】物理 氢气 氢元素和氧元素 bcd 引流 色素和异味 硬水 加热煮沸 【解析】解:(1)由图 1 可知,A 中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发生了物理变化。 (2)是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在实验过程中,试管 1 中产生的气体较多是氢气,该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由过滤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可知: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故错误; .玻璃棒的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一侧,故正确; .漏斗末端管口未紧靠烧杯内壁,故正确; .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内壁,故正确; .不能用玻璃棒在斗中轻轻搅动,故错误 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

38、是引流。 向过滤后所得水样中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色素和异味。 在处理后的水样中加入一定量的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说明该水样属于硬水。 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并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故答案为:(1)物理。(2)氢气;氢元素和氧元素。(2)bcd;引流;色素和异味;硬水;加热煮沸。 (1)根据变化的特征分析。 (2)根据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和结论分析回答。 (3)根据过滤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分析判断; 根据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分析回答。 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回答。 根据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方法分析回答 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

39、降低水的硬度分析回答。 本题主要考查了水的电解、蒸馏、和净化的知识,属于课本中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24.【答案】1012: ; 阴离子 NaCl 离子 【解析】解:(1)由于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 x 为 10、y为 1; (2)依据带 2个单位正电荷时是原子失去两个电子的结果,所以 A的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是 12,则其核内质子数也为 12,是镁元素,其离子符号为:2:; 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为得到一个电子的结果,所以所以 A 的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是 9,则其核内质子数也为 9,是氟元素,其离子符号为:;; (3)由于 C的核内质子数是 17而核外电子数是 1

40、8,所以该微粒带负电荷是阴离子,该元素是氯元素,其化合价常显1价,B为钠元素,其化合价常显+1价,故两者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NaCl,氯化钠是由钠、氯两种离子构成的; 故答案为:(1)10、1; (2)2:;;; (3)阴离子;NaCl;离子; (1)依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分析解答即可; (2)依据带 2个单位正电荷时是原子失去两个电子的结果以及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为得到一个电子的知识分析解答; (3)依据阴阳离子的特点以及该元素与 B元素的化合价书写该化学式并判断其构成即可; 本题考查学生对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核电荷数、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辨别微粒种类方法的掌握与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

41、能力 25.【答案】 人工降雨 【解析】解:(1)、B、C、D、E、F、G 为常见的物质,其中 B、E、G属于单质,反应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E和氧气加热生成 A,所以 E 是铜,A是氧化铜,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所以 X中含有氯化铜和反应剩余的稀盐酸,B和 X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和无色气体 G,所以 G是氢气,F是氯化亚铁,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 C 是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 A物质的化学式 CuO; (2)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固态 C 物质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人工降雨; (3)物质 A

42、与木炭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1); ;人工降雨; 。 根据 A、B、C、D、E、F、G 为常见的物质,其中 B、E、G 属于单质,反应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E和氧气加热生成 A,所以 E 是铜,A是氧化铜,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所以 X 中含有氯化铜和反应剩余的稀盐酸,B和 X 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和无色气体 G,所以 G是氢气,F是氯化亚铁,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 C是二氧化碳,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

43、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6.【答案】长颈漏斗 3+ 2 = 2+ 2 + 2 沸点 物理 变红 【解析】解:(1)编号 I仪器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常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都属于固、液常温型,要想尽控制反应的速率,适合用装置 B 作发生装置;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 2 = 2+ 2 + 2; (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验满时,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 b 端,如果熄灭则证明满了; (4)氧气不易溶于水,要收集较强纯净的氧气,可用装置 F收集;制取气体时药品的

44、浓度不易过大,否则会反应太剧烈,不易收集; (5)工业上制取氧气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分离出氧气; (6)干冰升华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 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 没有新物质生成, 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的蕊试液变红色,C中有气泡,溶液颜色变成红色。 故答案为: (1)长颈漏斗; (2);3+ 2 = 2+ 2 + 2; (3); (4);A; (5)沸点; (6)物理; 变红。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2)根据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 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正确方法进行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的

45、性质进行分析; (4)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及特殊要求选收集择装置;根据药品的浓度过大反应剧烈,不利于收集进行分析; (5)根据工业上制取氧气的原理进行分析; (6)根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进行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的蕊试液变红色进行分析。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7.【答案】(1)对比实验; (2)2; (3)232 + 3

46、2; (4)有;生成的 KCl 加快了反应; (5)收集气体的体积 【解析】解:(1)通过对比才能知道实验 2、3、4 中加入药品后有无催化作用; (2)除了加入药品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根据对比可知,收集相同体积的氧气,实验 2 所用时间最短,即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最好; (3)氯酸钾在催化剂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32 + 32; (4)由实验 1和实验 4 可知,KCl 有催化作用;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 1 再继续收集收集502,所需时间明显少于 171s,是因为氯酸钾分解生成的氯化钾对反应起了催化作用; (5)要比较3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除了测量收集

47、502所需时间外,还可以测量相同时间内收集氧气的体积。 本题主要考查了能够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解答这类题时要注意尽可能的把题中的能够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找出,然后再利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判断,最后得出答案。 28.【答案】解: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x,参加反应的硫酸质量为 y + 24= 4+ 2 65 98 2 13g y x 6513=98=2 = 19.6 = 0.4 所以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100 100% = 19.6%. 故答案为:(1)0.4; (2)19.6%. 【解析】根据锌的质量结合方程式计算生成氢气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然后计算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不大,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期末试卷 > 九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