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204131 上传时间:2021-12-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0-2021 学年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学年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1. 下列语句所描述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大米酿酒 B. 木柴燃烧 C. 湿衣服晾干 D. 铁的冶炼 2.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量取液体 C. 称量固体 D. 闻药品气味 3. 臭氧(3)主要分布在距离地面10 25的高空,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它属于() A. 非金属单质 B. 金属单质 C. 化合物 D. 混合物 4. 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描述错误的是() A. 干冰常用于人工降雨 B. 活性炭有较强的吸附性,常用于工业制白糖时脱

2、色 C. 金刚石和石墨组成元素相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相似 D. 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5. 对于钠原子和钠离子两种粒子的比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它们的电子数相同 B. 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 C. 它们的质子数相同 D. 它们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6. 下列现象描述中,正确的是() A. 木炭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B. 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气体 C. 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放出热量 D. 镁带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7. 下列各图中“”、“”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8

3、. 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严重缺硒可能诱发皮肤病和癌症。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硒属于金属元素 B. 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C. 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34 D. 硒原子的核外有 6 个电子 9. 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在硒的一种化合物硒酸钠(24)中,硒元素的化合价是() A. 3 B. +6 C. +4 D. +7 10. 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 矿泉水、氧化镁、空气 B. 氮气、过氧化氢、氯酸钾 C. 木炭、水银、牛奶 D. 金刚石、冰水、石灰石 11. 下列化学

4、用语中,既可以表示元素符号,也可以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 H B. Cl C. Cu D. 2 12. 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需区别的物质 选择的试剂或方法 A 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 闻气味 B 空气与氧气 带火星的木条 C 红磷与白磷 取少量放在空气中同时加热 D 氮气与二氧化碳 燃着的木条 A. A B. B C. C D. D 13. 民间常用川乌、草乌泡制药酒。川乌、草乌含有少量有毒物质乌头碱(化学式为344711),药酒使用不当会造成中毒。下列关于乌头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乌头碱由四种元素组成 B. 乌头碱分子中

5、 C、H原子个数比为 34:47 C. 乌头碱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631 D. 每个乌头碱分子由 93个原子构成 14. 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他将量筒摆放平稳,面对刻度线,首先俯视凹液面量取 79mL液体,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 70mL,则该同学倒出的液体体积() A. 大于 9 mL B. 小于 9 mL C. 等于 9 mL D. 不能确定 15. 某纯净物 X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则 X的化学式是() A. 24 B. 25 C. 22 D. 4 16. 如图是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6、 生成物可能是氧化物 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种类都不变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A. B. C. D. 17. 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 CO、25在氧气中燃烧都能生成2,则在氧气中充分燃烧能生成2的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 B.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氧化物中一定含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则铁在氧气中燃烧也一定能发出蓝紫色火焰 18. 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结构的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 B. 某结构的原

7、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8,则该原子内中子数为 10 C. 结构的元素化学性质相同 D. 结构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 2 周期第族 19. 取 6.4克某物质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了 17.6克二氧化碳和 14.4克水。则下列对该物质组成表述正确的 是() A. 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B. 只含有碳、氢元素 C.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 无法确定 20.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 目的 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探究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证明4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实 验 设 计 A. A B.

8、B C. C D. D 21.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三个二氧化硫分子 _ 。 四个氢氧根离子 _ 。 氧化铝 _ 。 氯化亚铁 _ 。 氩气 _ 。 (2)写出符号“23”中数字的含义。 “2”表示 _ 。 “3”表示 _ 。 22. 回答下列问题: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 (2)水是由_组成的,是由_构成的 (3)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_. (4)用湿抹布擦过的桌面,一段时间后变干的原因是_. (5)一定质量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时,其体积变小的原因是_. 23. A、B、C三个集气瓶中只盛有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中的某一种气体,分别将集气瓶按照如图方式倒扣住蜡烛和白

9、磷。 (1)若 A 瓶中是二氧化碳,则燃着的蜡烛会立即_。 (2)瓶中的蜡烛突然十分明亮,则 B瓶中的气体是_。一段时间后,该蜡烛渐渐熄灭,其原因可能有_(填序号)。 氧气耗尽 温度降低 瓶内产生了二氧化碳 蜡烛着火点改变 (3)瓶倒扣住白磷时,出现的现象是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24. (1)自来水厂在净水时加入明矾,目的是 _ 。 (2)过滤、吸附、蒸馏操作中,净水程度最高的是 _ 。 (3)某同学在完成电解水的实验中, 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钠的目的是 _ , 正极产生的气体的检验方法是 _ 。 (4)固体2是氢能源汽车的供能剂,2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同时释放出氢气,该反应的化

10、学方程式是 _ 。 25. 有 A、B、C、D、E、F、G、H等八种物质,有如下反应关系或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其中 D为一黑色粉末,通常状况下 F为无色液体,H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E、G都为混合物,且E为液体,G为固体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G_;F_;H_. (2)在上图的关系中扮演了两个角色,分别为_和_. (3)写出下列反应原理: 反应:_;反应:_. 根据你所学知识,写出有 H生成的反应是_. (4)你能说出 B的至少两点用途吗?_. 26.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 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 (2)实验室若选

11、用 C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选用 C 的优点是 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 (3)欲使用装置 E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先将瓶中装满水, 再将气体从 _ (填“a”或“b”)端通入。 (4)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 _ (填字母序号)。 (5)实验室制取氢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 (填字母),氢气目前没有得到广泛利用的原因是: _ (填一点即可)。 27. 兴趣小组同学为了弄清即将维修的沼气池中气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收集气体】将不加盖的矿泉水瓶装满水,用细绳吊入池中,再用木

12、棍拨动使瓶中的水全部倒出(见图1),然后迅速拉起矿泉水瓶,盖上瓶盖。这种方法属于 _ 集气法。 【对气体猜想】 猜想全部是4; 猜想全部是 CO; 猜想全部是2; 猜想是4和2的混合气体。 【实验和推断】(见图3) (1)若“现象 a”为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气体中含有 _ 气体。 (2)步骤的目的是 _ ;步骤“注水装置”应选图 2 中的 _ (填序号)。 (3)若“现象 b”为杯壁有水雾出现,有同学认为“猜想或”成立,其反应方程式为: _ ;另有同学认为此现象不能证明收集到的气体中一定含有氢元素,理由是 _ ;要排除这种干扰可采取的措施是 _ 。 (4)采取(3)中的排除干扰措施后:若“现象

13、 a、b”无明显现象,“现象 c”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猜想 _ ”成立; 若“现象 a、 c”均为石灰水变浑浊, “现象 b”为杯壁有水雾, 则证明“猜想 _ ”成立。 28. 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加热3和2混合物的方法制取2, 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计算。 (1)制取2的质量是_g。 (2)原混合物中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和解析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大米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木柴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湿衣服晾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14、D、铁的冶炼,铁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大米酿酒、木柴燃烧、铁的冶炼都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C 【解析】 解: A、 点燃酒精灯时, 用火柴点燃, 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会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15、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托盘天平使用时应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不能将固体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要放在玻璃容器或纸片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 闻药品气味不能将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 要用手在瓶口扇动, 让少量气体进入鼻孔, 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C。 A、根据使用酒精灯时的注意事项去分析。 B、根据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读数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托盘天平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去分析判断。 D、根据闻气体气味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答案】A 【解析】解: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16、臭氧(3)属于非金属单质;故选项正确; B、臭氧不是金属单质,故选项错误; C、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D、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臭氧(3)属于非金属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答案】C 【解析】解:A、干

17、冰升华吸热,常用作人工降雨,故 A 叙述正确; B、制糖业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故 B 叙述正确; C、由于组成金刚石和石墨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决定了物理性质不同,故 C叙述错误; D、由于一氧化碳不能与水反应也不会溶于水,所以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 D叙述正确。 故选:C。 A、利用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实行人工降雨; B、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色素、异味、毒素等; C、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则其物理性质不同; D、根据一氧化碳的溶解性及性质分析解答。 本题是对碳的单质及氧化物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了解碳单质的性质以及一氧化碳和二

18、氧化碳的性质,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5.【答案】A 【解析】解:A、因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变为金属阳离子,则原子变为离子失去的电子数不同,则两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B、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两者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 C、因它们是同种元素形成的微粒,质子数相同,说法正确; D、钠原子与钠离子都可构成物质,故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故选. 根据:和 Na两种粒子可以看出它们都是钠元素形成的不同微粒,则它们的质子数相同,它们的电子数不同 本题考查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学生应注意单原子形成的微粒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同时还要抓住质子数是判断元素的依据 6.【答案】D 【解

19、析】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烧至红热,不会发出白光,故选项说法错误 B、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D、镁带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出热量,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

20、区别。 7.【答案】C 【解析】解:A、图 A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 B、图 B 表示两种单质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图 C 表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D、图 D表示两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图 A 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图 B表示两种单质的混合物,图 C表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图 D表示两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和微观图示的辨别等,要

21、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8.【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结构示意图,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要注意理解。 【解答】 A、硒属于非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34,该选项说法正确; D、硒原子的核外有个 34电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9.【答案】B 【解析】解: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硒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 2 + +

22、 (2) 4 = 0,则 = +6价。 故选:B。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的解题能力。 10.【答案】D 【解析】解:A、矿泉水中含有水、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氮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过氧化氢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氯酸钾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C、木炭的主要成分是碳,含有其它杂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金刚石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冰(固态的水)水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石灰石

23、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根据以上概念进行分析判断;可以采用排除法(即只要发现选项中有一种不符合排列要求,即可排除该选项)进行快速排除。 本题考查混合物、单质、化合物的判别,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抓住各概念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答案】C 【解析】解: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 A、H可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

24、不符合题意 B、Cl可表示氯元素,表示一个氯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Cu可表示铜元素,表示一个铜原子,还能表示铜这一物质,故选项符合题意 D、该符号是氢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根据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固体非金属、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考查学生对元素符号与与化学式含义的理解、掌握及灵活运用进行解题的能力 12.【答案】D 【解析】解:A、二氧化碳没有气味,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故可以区分; B、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空气

25、不可以,现象不同,可以使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两者; C、白磷的着火点只有40,所以加热可以区分; D、氮气和二氧化碳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现象相同,不能使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故选:D。 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进行物质的鉴别,需要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要求反应的现象不同 13.【答案】C 【解析】解:A、乌头碱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1 个乌头碱分子中含有 34 个碳原子、47个氢原子,则乌头碱分子中 C、H原子个数比为 34:47,故选项说法正确。 C、乌头碱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 34

26、 + 1 47 + 14 + 16 11 = 645,故选项说法错误。 D、1 个乌头碱分子是由 34 个碳原子、47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 11 个氧原子构成的,则每个乌头碱分子由 93 个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乌头碱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 1 个乌头碱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 1个乌头碱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答案】B 【解析】 【分析】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

27、,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小,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 【解答】 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 79mL,此时量筒内液体的实际体积小于 79mL,倒出部分后,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 70mL,实际体积大于 70mL,故倾倒出的液体的实际体积小于 9mL, 故选:B。 15.【答案】C 【解析】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物中氧原子个数为 10,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 氧、 氢原子个数分别为 4、 10、 4, 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 数目不变, 则 2X 中含有 4个碳原子、4 个氢原子

28、,则每个 X分子由 2 个碳原子、2 个氢原子构成构成,则物质 X 的化学式为22。 故选:C。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 X 的化学式。 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守恒、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6.【答案】A 【解析】解:由题意可知,结合微观示意图,则: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说法正确;生成物可能是氧化物,说法正确;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说法正确;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种类都不变,说法错误,化学反应中,分子变化,原子不变;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说法正确。 故选:A。 由题

29、目中的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故为化合反应;只要反应则会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但是否为氧化物,则不一定;化学反应中,分子变化,原子不变。 掌握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17.【答案】A 【解析】 解: A、 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该物质中一定含碳元素。故 A 正确。 B、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是一种混合物,只含有一种元素。故 B错误; C、 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 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例如氯酸钾, 含有氧元素不是氧化物,故 C 错

30、误; D、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故 D错误。 故选:A。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B、根据单质的定义及含一种元素的物质的种类分析; C、根据氧化物的含义进行解答; D、根据铁丝燃烧的现象解答。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类推,完成此题,要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合理的归纳和总结。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定义的理解和记忆,以便能够灵活应用。 18.【答案】B 【解析】解:A、图中质子数= 2,是氦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的质子数是 12,是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的结构可知,核内质子数是 8,若原子的相对质量为 18,则该原子内中子数为 10,故选项说法正确。 C、图中

31、只有一个电子层,电子数是 2,属于稳定结构,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 2,易失去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故结构的元素化学性质不变相同;故 C 错误。 D、 由的结构可知, 电子层数是 3, 最外层电子数是 6, 在周期表的位置是第 3周期第族, 故 D 错误。 故选:B。 A、根据质子数判断元素及元素的种类 B、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分析; C、根据结构分析元素的化学性质; D、根据结构的核外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19.【答案】B 【解析】解:由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

32、质量分数可知: 17.6克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17.6 1244 100% = 4.8; 14.4克水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14.4 1218 100% = 1.6; 1.6 + 4.8 = 6.4,所以该物质中只含碳元素与氢元素,不含氧元素。 故选: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生成物所含的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碳元素和氢元素一定来自于有机物,至于氧元素可能全部来自于氧气,也可能部分来自于氧气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及相关计算,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和种类不变分析解答即可。 20.【答案】B 【解析】解:A、右侧集气瓶有橡皮塞,

33、水不能进入左边的集气瓶内,故 A错误; B、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能证明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故 B正确; C、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只能证明4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而不能证明有水生成,故 C错误; D、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且二氧化碳逸出,所以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 D错误 故选:. A、根据右侧集气瓶有橡皮塞,水不能进入左边的集气瓶内进行解答; B、根据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能证明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进行解答; C、根据石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解答; D、根据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

34、氧化碳,且二氧化碳逸出进行解答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1.【答案】32 4; 23 2 Ar 2 个氨气分子 每个氨气分子含 3个氢原子 【解析】解:(1)三个二氧化硫分子就是在二氧化硫化学式的前面加上数字 3,故填:32; 氢氧根离子带有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将-书写在氢氧根的右上角,四个氢氧根离子就是在氢氧根离子的前面加上数字 4,故填:4;; 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其化学式为23,故填:23; 氯化亚铁中铁元素为+2价,氯元素为1价,其化学式为2,故填:2

35、: 氩气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其化学式用元素符号直接表示为 Ar,故填:Ar; (2)写出符号“23”中数字的含义。 符号“23”中数字“2”表示 2个氨气分子,故填:2个氨气分子; 符号“23”中数字“3”表示每个氨气分子含 3 个氢原子,故填:每个氨气分子含 3 个氢原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 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 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

36、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2.【答案】水分子 氢元素、氧元素 水分子 氢原子、氧原子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温度降低,分子间间隔变小 【解析】解:(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故填:水分子; (2)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填:氢元素、氧元素;水分子; (3)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过氧化氢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部分氧原子组合成水分子,部分氧原子组合成氧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而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故填:氢原子、氧原

37、子; (4)用湿抹布擦过的桌面,一段时间后变干,是应为水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运动到空气中去了;故填: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5)一定质量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时,其体积变小,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填:温度降低,分子间间隔变小 根据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分子的概念、分子的特征以及化学变化的实质来分析解答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即可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就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

38、能与食物来源、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答案】熄灭;氧气;白磷燃烧,冒出大量的白烟; 【解析】解:(1)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不支持燃烧,所以若 A 瓶中是二氧化碳,则燃着的蜡烛会立即熄灭; (2)氧气支持燃烧,B瓶中的蜡烛突然十分明亮,则 B瓶中的气体是氧气,一段时间后,该蜡烛渐渐熄灭,其原因可能有氧气耗尽同时瓶内产生了二氧化碳; (3)瓶倒扣住白磷时,出现的现象是白磷燃烧,冒出大量的白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1)熄灭; (2)氧气; (3)白磷燃烧,冒出大量的白烟; 。 (1)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不支持燃烧进行解答; (2)根据氧气支持燃烧进

39、行解答; (3)根据白磷燃烧的现象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利用燃烧的木条区分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方法,掌握氧气支持燃烧而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不支持燃烧是解答问题的基础。 24.【答案】吸附沉降 蒸馏 增强水的导电性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2+ 22 = ()2+ 22 【解析】解:(1)明矾溶于水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故填:吸附沉降; (2)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吸附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所以净水程度最高的是蒸馏;故填:蒸馏; (3)纯水的导电性弱,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所以向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钠;正极产

40、生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氧气的检验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为氧气;故填:增强水的导电性;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4)2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同时释放出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 22 =()2+ 22;故填:2+ 22 = ()2+ 22。 (1)根据净化水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2)根据净化水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3)根据增强水的导电性的方法、电解水的原理以及气体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水的净化方法、原理和相关实验操作等然后结

41、合实验情景和问题情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信息,并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选择好净化的方法,进行净化实验操作,或者是通过细心地思考、探究,来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等 25.【答案】(1)石蜡 (合理即可);水 ;二氧化碳 ; (2)生成物; 催化剂 (3)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过氧化氢水+氧气; 碳+氧气二氧化碳 (4)火箭助燃剂;潜水 【解析】 【分析】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 根据反应可知,该反应为分解反应,且生成物为三种,就现有知识推知 A为高锰酸钾;根据 D

42、为黑色粉末可知,故 D为二氧化锰,则 B、C 各为锰酸钾和氧气中的一种;根据反应,G为混合物,H 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 H为二氧化碳;根据通常状况下 F为无色液体,不难分析出 B为氧气,G可为石蜡,F为水;由反应可知 D 二氧化锰是催化剂,E分解成了 B和 F,由上述分析可知 B、F分别为氧气和水,则 E 为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1)根据分析,G可能为石蜡;F为水;H为二氧化碳 (2)根据分析,D为二氧化锰,故 D在上图的关系中扮演了两个角色,分别为生成物和催化剂 (3)反应: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反应:过氧化氢水+氧气 根据所学知识,有 H生成的反

43、应是碳+氧气二氧化碳 (4)根据分析,B为氧气,故 B的两点用途为火箭助燃剂;潜水 故答案为: (1)石蜡(合理即可);水;二氧化碳;(2)生成物;催化剂; (3)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过氧化氢水+氧气;碳+氧气二氧化碳; (4)火箭助燃剂;潜水(合理即可). 26.【答案】 23;22 + 32能够控制反应速率 3+ 2 = 2+ 2 + 2 或C 制取成本高或储存困难 【解析】解:(1)实验室用 A装置制取氧气,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应该是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3;22 + 32。 故填:23;22 + 32。 (2)实验室若选用 C作为制取二氧化碳

44、的发生装置,选用 C 的优点是能够控制反应速率;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 2 = 2+ 2 + 2。 故填:能够控制反应速率;3+ 2 = 2+ 2 + 2。 (3)欲使用装置 E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 b 端通入。 故填:b。 (4)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 F,即利用排水法收集。 故填:F。 (5)实验室制取氢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或 C,氢气目前没有得到广泛利用的原因是制取成本高或储存困难。 故填:B或 C;制取成本高或储存困难。 (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45、(2)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3)氧气不易溶于水; (4)根据气体性质可以选择收集装置; (5)通常情况下,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7.【答案】排水 二氧化碳 除去收集到(或矿泉水瓶中)的气体中的2 收集的气体中本身含有水蒸气 在点燃的尖嘴管前加装一个干燥装置 II IV 【解析】解:【收集气体】根据图示

46、,采取排出瓶内的水收集气体的操作特点,可判断收集气体的方法为排水集气法; 【实验和推断】(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判断气体为二氧化碳; (2)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为: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以防干扰试验;步骤“注水装置”应选有控制开关的装置ii。 (3)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会杯壁有水雾出现,因此认为含有甲烷气体的“猜想或”成立;因为收集的气体中本身含有水蒸气,为了排除原有水蒸气的干扰,在点燃的尖嘴管前加装一个干燥装置; (4)采取(3)中的排除干扰措施后:若“现象 a、b”无明显现象,则证明原气体不含二氧化碳,燃烧后也不生成水,“现象 c”石灰水变浑浊,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则证

47、明原气体只含有 CO,故猜想 II成立;若“现象 a、c”均为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原气体有二氧化碳,反应中也有生成的二氧化碳,“现象 b”为杯壁有水雾,则证明气体中含有甲烷,故猜想 IV 成立。 故答案为:【收集气体】排水; 【实验和推断】(1)2(或二氧化碳); (2)除去收集到(或矿泉水瓶中)的气体中的2,ii; ,收集的气体中本身含有水蒸气,在点燃的尖嘴管前加装一个干燥装置; ,。 【收集气体】根据图示收集气体的操作特点,判断收集气体的方法; 【实验和推断】推断题是初中化学试题中常见但却十分重要的一类题型。本题可用逆推法,了解现象与本质的联系。 (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通常利用

48、这一变化检验气体为二氧化碳; (2)步骤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为: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以防干扰试验;步骤“注水装置”应选下图中的有控制开关的装置,以防气体逸出,所以选ii。 (3)若“现象 b”为杯壁有水雾出现,有同学认为“猜想或”成立,是由于甲烷燃烧的可生成水;因为收集的气体中本身含有水蒸气,所以在点燃的尖嘴管前加装一个干燥装置,排除干扰; (4)分析所出现实验现象的原因,判断气体组成,得出猜想成立:若“现象 a、b”无明显现象,“现象 c”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原气体不含二氧化碳和甲烷,全部为 CO;若“现象 a、c”均为石灰水变浑浊,“现象 b”为杯壁有水雾,则证明气体中含有甲烷和二氧

49、化碳。 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现象特征、反应特征及结构特征),导出结论,最后别忘了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若“路”走得通则已经成功。 28.【答案】19.2 【解析】解:(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60 40.8 = 19.2; (2)原混合物中3的质量为 x 2322 + 32 245 96 19.2 24596=19.2 解得: = 49 (2)原混合物中3的质量分数是:4960 100% = 81.7%。 故答为哦:(1)19.2;(2)原混合物中3的质量分数是81.7%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生成氧气的质量; (2)根据氧气的质量求出氯酸钾的质量,即可原混合物中3的质量分数;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期末试卷 > 九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