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全册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202463 上传时间:2021-12-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全册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2届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全册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2届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全册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2届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全册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2届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全册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必修必修 3 政治与法治政治与法治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一课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1)基本国情:)基本国情: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2)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许多矛盾,它们相互交织。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 (3)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2.各种政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1)各种政)各种政治力量提出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治力量提出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各种政治力量各种政治力量 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 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民族资产阶级 基本政治主张是建立一个

3、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的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 主张中国人民应当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2)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诞生。 意义:意义:1921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从此,中国人

4、民在斗争中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在近代中国三种政治力量所提出的三种方案中,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中国社会结构和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中国社会结构和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 年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对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所进行的斗争,存在两个根本性的弱点:一是没有认清革命的目的和

5、对象,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打击真正的敌人;二是没有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特别是工农群众,未能形成有组织的、持久的群众运动。 (2)为什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什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对“为什么革命、怎样革命”的根本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 28 年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于

6、 1949 年 10 月 1 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1.2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1.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 (2)我国革命和建

7、设历程我国革命和建设历程: 时间 任务 19491952 年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致力于恢复被长期战争破坏了的国民经济。 1953 年 12 月 党中央得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1954 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 到 1956 年底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从而为我国逐步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成就:成就: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之后,在中国怎样坚持和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并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如同革命一样,也必须在实践中进行艰苦的探索。在社会主义

8、建设的初步实践中,我国基本了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教育、科学、文化、国防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2.实行改革开放,走向民富国强实行改革开放,走向民富国强。 (1)时间:)时间: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 (2)意义:)意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 (3)目的:)目的:实行改革开放,就是要进

9、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3.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 (1)地位:)地位: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长期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 (2)意义:)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

10、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领导中国人民踏上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

11、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实践充分证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第二课第二课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2.1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性质和宗旨。 (1)性质:)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宗旨:)宗旨: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3)要求:)要求: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在任何时候,党都应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12、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同甘共苦,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更不允许任何党员凌驾于群众之上。 2.党的执政理念党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含义:)含义: 立党为公:立党为公: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要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 执政为民:执政为民:就是要党的全部工作必须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原因:)原因: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因此,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

13、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期盼民主、法治、公正、正义、安全、环境等达到更高水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 (3)措施:)措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牢记执政党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坚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就是要坚持人民立场,汲取人民智慧,切实做到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4、必须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2.2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1.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 (1)指导思想: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原因:原因: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涉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想各个领域,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军事、党建等方面。同时,

15、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走在时代前列,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在于它以接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作为行动指南。 (3)关系:关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2.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1)原因:)原因: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就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实践证明,这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 (2

16、)含义:)含义: 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就是要从实际出发,探求事物的客观规律,用以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 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念和实际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求真务实:求真务实:就是要求人们在实际工作中既正确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探求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又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按照客观规律行事。 3.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

17、范作用。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含义含义 指共产党员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通过自己的骨干、带头和桥梁作用,影响和带动身边群众共同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 原因原因 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所决定的,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直接而具体的体现。党员好比党的肌体的细胞,每个细胞都健康,党的整个组织就坚不可摧。因此,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永葆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党不断取得胜利的坚强保证。 内容内容 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

18、产党员前赴后继、顽强战斗、英勇牺牲。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广大党员不图名利、辛勤劳动、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树立了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要求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求共产党员在新征程上更加珍惜工人阶级先锋队战士的光荣称号,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做学习的模范,做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做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的模范,做服从组织、严守纪律的模范,做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的模范,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模范,做密切联系群众的模范,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 第三课第三课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3.1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 1.党的政治

19、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1)重要性:)重要性: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具有重要意义。 (2)含义及要求:)含义及要求: 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主要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等。 内容内容 含义含义 要求要求 政治领导 就是党在政治立场、 政治方向、 政治道路 、政治原则领导,主要体现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 坚持党的政治领导, 就是要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最重要的是,必须杨新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

20、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的主心骨, 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思想领导 就是党在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上的领导,主要体现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 坚持党的思想领导,就是要统一思想、集中智慧、凝聚力量, 最重要的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者, 培

21、养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组织领导 就是党在组织体系和组织工作方面的领导,主要体现为党的各级组织、党的干部、坚持党的组织领导,就是要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得到贯彻执行, 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党管广大党员组织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党的任务和主张而奋斗。 干部原则,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 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总之,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就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从而确保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

22、斗力。 2.新时代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1) 要求:) 要求: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就是要确保党始终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 (2)具体体现:)具体体现: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支持人大、政府、政协、监察委员会、法院、检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

23、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的领导。同时,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还具体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体现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3) 原因:) 原因: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才能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改革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可靠保障。 3.2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1.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1)原因:)原因:在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

24、、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这是党的建设的一贯方针和要求,关系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2)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

25、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总之,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保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2.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含义含义 区别区别 科学执政科学执政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提高长期执政能力,并按照客观规律执好政、掌好权。 怎样执政怎样执政遵循规律遵循规律 民主执政民主执政 坚持为了人民执政、依靠人民执政。 为谁

26、执政为谁执政为人民为人民 依法执政依法执政 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规范化,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国理政。 靠什么执政靠什么执政法律法律 联系联系 是有机统一的,其中科学执政是基本前提,民主执政是本质所在,依法执政是基本途径。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目的在于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执政地位,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

27、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特别强调: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 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第四课第四课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4.1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1.我国的国体。我国的国体。 (1)我国的国体:)我国的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2)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 它明

28、确规定了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庄严宣示了我国国家政权的人民性质。我国的国家政权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严格的组织性与纪律性,是领导阶级, 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 广大农民与工人阶级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天然的联系,是工人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工农联盟不仅是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国的国家政权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2.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1)民主的含义:)民主的含义:民主作为国家制度,是指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平等的原

29、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 (2)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民主的广泛性民主的广泛性 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上。 民主的真实性民主的真实性 从政治保证上看,我国是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有一个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在国家生活中实现人民民主的根本政治保证。从制度和法律保障上看,我国已建立了一系列切实体现和有效维护人民民主的制度,制定了从多方面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的法律。从实现方式上看,我国不仅在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

30、政府的组织等方面实行民主选举,还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民主协商。 最管用的民主最管用的民主 我国建立了一整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这套制度体系体现了人民意志,保障了人民权益,激发了人民的创造活力。 拓展:拓展: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其在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等各个方面的统筹推进和制度化发展,保证了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享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民主权利。 (3)要求:)要求: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属性, 要求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丰富社会主义民主形式,将人民的民主权利推行到政治、经

31、济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逐步实现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和社会生活的民主化。 4.2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坚持民主与专政的统一。坚持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人民民主专政包含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两个方面。 (1) 民主的原因:) 民主的原因: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必须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只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使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保持蓬勃的生机。 (2)专政的原因:)专政的原因: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被消

32、灭,阶级矛盾已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是,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因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担负着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维护国内正常社会秩序,抵御国外敌对势力侵略和颠覆活动的历史任务。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保障。 国家的职能表现在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 对内职能对内职能 维护国家稳定维护国家稳定 依法打击危害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破坏活动,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和统一的各种颠覆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打击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各种犯罪活动,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 促进社会

33、发展促进社会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对外职能对外职能 防 御 外 来 侵防 御 外 来 侵略,保卫国家略,保卫国家坚定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坚定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坚定维护国家的各项安全和发展利益,坚定维护国家的尊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安全安全 利的国际环境。 我国的国家职能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第五课第五课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5.1

34、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1)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性质和地位:性质和地位: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组成: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性质:性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位:地位: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常常设机关: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3)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特别提示】注意我国的立法机关只有一个【特别提示】注意我国的立法机关只有一个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

35、会拥有国家立法权,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包括省会所在城市,其他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国务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规,即拥有立法权的机关有多个,但立法机关只有一个,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易混提示】【易混提示】(1)“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与与“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前者特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后者则指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 (2)“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与与“其他国家机关其他国家机关”。前者是指人民代表大会,后者包括国家元首、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等。它们的关系是后者对前者负责,后者由前者产生,前者对后者进行监督,注

36、意只能是同一级别的,如某市政府、法院对市人大负责并受市人大监督。 (3)“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与与“立法机关立法机关”。前者指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后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全国人大既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又是我国的立法机关,而地方各级人大只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不是立法机关。 (4)“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与与“法律监督机关法律监督机关”。前者作为权力机关,具有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但不是法律监督机关。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人民检察院。 (4)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拓展升华】 正确认识人民代表大会的四种职权 职权 内容 备注

37、 立法权 即制定法律的权力。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省、自治区、直辖市等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区分四个权力的关键是看其内容。如果是关于法律的立、改、废的决定,则是立法权;如果是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进行任免的决定,则是任免权;如果是对相关国家机关或工作人员的工作报告进行审议,则是监督权;如果是关于决定权 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定程序决定国家和社会或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 国家大政方针、规划的通过,则是决定权 任免权 选举、任命、罢免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 监督权 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 2.肩负人民重托的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

38、托的人大代表。 (1)人大代表的产生)人大代表的产生 地位:地位: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产生:产生:县级以上人大代表由间接选举产生;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由直接选举产生。 任期:任期:各级人大代表每届任期五年。 【特别提醒】 在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人民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2)人大代表的职责)人大代表的职责 义务义务: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各级人大代表应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采取多种方式经常听取意见和要求,回答询问,帮助所在地方的人民政府推进工作;人大代表

39、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他们来自人民,肩负人民的重托,应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权利: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易混提示】要区分人大代表的权利、人大的职权、公民的政治权利【易混提示】要区分人大代表的权利、人大的职权、公民的政治权利 人大代表享有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人大拥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注意“监督权”为人大和公民所享有,人大代表不能行使;质询权为人大代表的权利,公民不能行使。 5.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

40、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含义含义 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 由人民定期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其他国家机关,以实现人民民主专政历史任务的政权组织形式。 地位地位 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具体表现:一方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突出强调权为民所赋,最充分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 另一方面,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国家的其他制度,包括行政制度、监察制度、司法制度等,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立法创制出来的,都要受其统领和制约。 基本基本 就是把体现广大人

41、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依照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功能功能 志,并使之成为全体公民共同遵守的法律规范。 优越性优越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 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突出的制度优势: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要求要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我们绝不能照

42、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 提醒提醒区分我国的国家制度、根本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区分我国的国家制度、根本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1)我国的国家制度包括国体和政体,这是从广义上来说的,狭义的国家制度是指国体。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它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制度的总称。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第六课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6.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

4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度。 地位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基本 内容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奉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是通力合作、 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各政党包括执政党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特点及优越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创立了一种新型的政党关系与政党制度形式,在当今世界独具特色。这一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适应,有利于发

44、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 提醒提醒 全面把握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全面把握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是执政与参政的关系;在组织上,是相互独立的关系,不存在隶属关系;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关系;在事业上,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不是在野党、反对党,不是兄弟党)关系;在监督上,是互相监督的关系,而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性质:)性质: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

45、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 (2)作用:)作用: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 (3)职能:)职能: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提醒提醒准确理解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作为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能履行

46、国家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种职能体现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和特点,是区别于其他组织的重要标志。 拓展拓展:比较人民政协的职能比较人民政协的职能 政治协商 是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地方的重要举措以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进行 协商 民主监督 是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情况,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解决落实情况,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等,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 进行的协商式监督 参政议政 是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

47、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 见和建议 (4)要求:)要求: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要聚集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完善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着力增进共识、促进团结。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重点监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民族特点:)民族特点: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

48、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 (2)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区域地方和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3)中国的主权统)中国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 2.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1)民族关系:)民族关系: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始终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民族平等原则:含义:各民族一律平等,都依法平等地享

49、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原因: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民族团结原则:含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原因:民族团结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含义: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原因: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提醒提醒

50、 民族平等和民族差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由于历史、地理、社会各方面的原因,各民族之间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上存在差别。民族平等并不意味着各民族间发展程度是一样的。民族平等不仅是指政治地位的平等,还包括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平等。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地位地位 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含义含义 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原因原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政治 > 人教部编版/统编版(2019) > 必修3 政治与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