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B)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202067 上传时间:2021-11-2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1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昌平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B)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北京市昌平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B)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北京市昌平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B)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北京市昌平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B)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北京市昌平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B)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12021 北京昌平初三(上)期中语文北京昌平初三(上)期中语文试卷试卷(B B) 本试卷共本试卷共 8 8 页,五道大题,页,五道大题,2323 个小题,满分个小题,满分 100100 分。考试时间分。考试时间 15015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填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 一、基础一、基础运用(共运用(共 1515 分)分) 1. 学校要编辑以“火红五月,绚烂青春”为主题的校刊,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校刊中对“红色火种点燃地北大红楼”进行了介绍。阅读下面材料,

2、完成小题。 北京大学红楼修建于 1918年 8 月,是一座西洋古典风格的大楼,主体采用红砖砌成,青砖窗套,红瓦披顶,这就是人们习惯称它为红楼的原因。作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坐标,这座红楼被赋予了象征意义,也点亮了中国的颜色。它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营垒、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和的里程碑,是中华民族走向的历史起点。同时,北大红楼也见证了中国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留下了一批知识分子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足迹。在这里,李大钊创建了共产党早期组织,蔡元培大刀阔斧进行教育改革,陈独秀等人创刊了( )每周评论( ) ,宣传反封建的文化思想,毛泽东曾在这里的第二阅览室工作。 五月的光荣,须

3、用我们绚烂的青春续写。先辈的教诲言犹在耳: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 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 )中华民族崛起于世界曙光初现,如何才能避免功亏一篑?很重要的是激发我们青少年昂扬的民族精神,同时提升精神品质,五四精神中涌动的爱国热情支持着我们在思想传播的道路上心无旁骛,昂首阔步,勇往直前地走下去。 (1)文段中加点字的意思和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赋予中的“予”是“给予”之意,读三声。 B. 教诲中的“诲”是“教导,教训”之意,读三声。 C. 发祥的“祥”是“发起、发生”之意,应该改成“详”字。

4、D. “勇往直前”应该改为“永往直前”,是“永远向前”之意。 (2)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思想启蒙社会革命伟大复兴民族觉醒 B. 思想启蒙民族觉醒社会革命伟大复兴 C. 社会革命思想启蒙民族觉醒伟大复兴 D. 伟大复兴民族觉醒思想启蒙社会革命 (3)文段中( )处填入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 ”。 B. 。” C. ”。 D. 。” 2. 阅读下面“烈士家书选辑”专栏的前言,完成小题。 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烈士的家书中,我们可以窥见他们精神的崇高,夏明翰就义前给母亲的遗书里写道: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

5、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受党组织派遣到台湾执行任务的侯文理,在大陆解放前夕写信给未成年的儿子: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一封封家书中,因为倾诉着革命者对家人的不舍,对胜利的渴盼,而且倾诉着为国牺牲的无畏无悔,尽显赤子之心。 爱国主义的践行需要青少年的全力奔赴。 通过作品寄托了对祖国青少年的热爱和期望,本学期我们学过他的文章 敬业与乐业 , 对青年人有着普遍的精神教育意义; 一代伟人毛泽东也伴着青春的金戈铁马,在沁园春雪中发出了俱往矣, , 的感慨。 (1)这段文字中画线句有一处表达欠妥,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句子修改:_ (2)文中处人名是:_,处应该填写诗句:_,_ 3. 校刊编辑准备将“莫

6、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书法作品印在校刊封底,用自然流畅、灵动活泼的书体来展现青春活力。下面书法作品中最符合他设想的一幅是 A. B. C. D. 4. 校刊中设置了“中考疫情温馨提示”板块,下面是“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发热应急处置流程图”,请你依据流程图,补充完整横线处的文字介绍。 考生进入考点需进行体温测量。 体温37.3, 。复测若体温37.3, 。 二、古诗文阅读(共二、古诗文阅读(共 1818 分)分) 5. 古诗文默写。 _,到乡翻似烂柯人。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山水之乐,_。 ( 醉翁亭记 ) 水调歌头中表达词人美好祝愿句子是:_,_。 阅读行路难 ,完成下面小题。

7、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 选出对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即将离开朋友而产生的依恋之情。 B.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巧用典故,表明自己虽然有着苦闷和无奈,但并没有就此消沉,仍怀有信心和期待。 C.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写出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风破浪横渡沧

8、海,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远大抱负。 D. 这首诗作者表达的感情一波三折,最终突破自己、昂扬向上,让读者感受到诗人自信、执着,内心有着强大的力量。 7. 画线诗句不同于本诗中其他诗句,请你写出发现的不同点,并说说其表达的内容及情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

9、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8.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登斯楼也 微斯人 B. 此乐何极 南极潇湘 C. 然则何时而乐耶 满目萧然 D. 春和景明 四时之景不同 9.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0. 范仲淹的精神情怀既体现在他的政治抱负中,也体现在为政一方的实际行动里,请结合原文及链接材料加以分析。 链接材料】

10、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选自梦溪笔谈 ) 【注释】殍殣(pio jn) :饿死的人。募民存饷:指招募灾民服役,使服役者有饭吃。敖仓吏舍:仓库和官吏住舍。 名著阅读(共名著阅读(共 5 5 分)分) 11. 艾青是中国现代诗代表诗人之一,他的作品真挚、深沉、恒久地直刺人心。请你结合艾青诗选的相关内容,说说你是如何阅读这本书的,从

11、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00 字左右) 现代文阅读(共现代文阅读(共 2222 分)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5 月 15 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成功着陆,迈出了中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天问一号由环绕器、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总重量达 5 吨。它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的一种火星探测器,主要负责执行中国第一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首次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的国家,采用如此高难度的任务方式,中国的第一次火星探测已经开创了先河,而且在技术层面实现了巨大的跨越。 材料二 整个着陆过程,天问一号需要在 9 分钟内将约

12、2 万千米/小时的速度降至 0 米/小时。虽然此前我国已有月表着陆经验,但此次天问一号完成火星软着陆任务显然更加 :一方面,火星表面大气的密度是地球大气的 1%左右,环境比月球表面更复杂;另一方面,火星距离地球更 ,通信时延达到 20 分钟左右,相距遥远的地表对天问一号可能遭遇的险情来不及做任何处置。在此阶段,天问一号只能自主完成相关工作,经历未知 9 分钟。同时这个过程需要融合多级减速、着陆反冲等多项技术,每个环节都必须确保 ,差一秒都可能导致整个任务的失败。 天问一号不仅推动了技术的融合, 而且促进了新材料的研发。 为了让火星车能够在恶劣环境中活下来并顺利完成使命,科研人员专门研发出一种不

13、易沾上灰尘的新型材料,即使沾上也可以通过振动将其抖落。我们还在实验室中特意摆放了一台一模一样的火星车,当祝融号在火星上遇到复杂路况时,需要实验室中的这台火星车先进行模拟行驶,确认无误后再向火星发出指令。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问一号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说。 材料三 从人类目前对火星的探测结果看, 火星大气层很薄, 氧气极少, 同时充满尘埃。 地表温度白天可达 28oC,夜晚可低至132oC,平均57oC。相比于地球,火星完全不具备人类生存的条件。之所以各国争相进行火星探索,是因为火星离地球比较近,我们的探测器能够到达。此外,其他星球,如金星的条件太过恶劣基本不可能有生命存在;通过探测它来搞清一些重大

14、科学问题,技术难度也比较大。综合考量下来,还是先进行火星的探索,而绝非是因为我们想移民火星。 从科学价值来看,火星能反映出很多问题,对人类了解地球会有帮助。比如为什么同在大阳系,各个行星演化的结果却有所不同?如果能找到这其中的原因,我们就能更好地了解地球演化的历史,能够找到更多与地球有关的答案。 12. 仔细阅读材料一,在下面横线上补写相关内容,把“天问一号”介绍给你的同学。 (不超过 30 字) “天问一号”是由_组成,执行_的探测器。 13. 依据上下文,在材料二的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复杂 遥远 精准无误 B. 繁杂 辽远 正确无误 C. 复杂 辽远 正确无误

15、 D. 繁杂 遥远 精准无误 14. 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具有以下意义:_、_。 阅读题字慰英雄 ,完成下面小题。 题字慰英雄 陈忠实 深秋时节的一天后晌,朱先生在书院背后的原坡上散步,金黄色的野菊花开得一片灿烂,坡沟间弥漫着馥郁的清香,遍坡漫沟热烈灿烂的菊花掩盖不住肃煞的悲凉。他看见一辆汽车在河川公路上自西向东急驶,搅扇起来的滚滚黄尘骤起四散,汽车开到书院对面时却放缓速度,在滋水河边上停下来,一个人挽起裤子涉水过河,沿着通往书院的弯弯小路走上来,朱先生看清他的衣着原是一位军人,便转过身依然瞅着山坡和河川深秋时节的田园景致。这里宁静安谧的田园景致与整个即将沦陷的中国

16、是如此不协调,他怨愤以至蔑视中国的军人,无法理解如此泱泱大国如此庞大的军队怎么就打不过一个弹丸之地的倭寇?看门的张秀才在书院围墙外的坡田上呼叫他:你的学生鹿兆海来咧朱先生撩起袍襟急步走下坡来。 走进书房,鹿兆海神情激动地说:先生,我想请你给我写一张字儿 朱先生轻淡地问:你大老远儿从城里开上汽车来, 就要这一张字儿?鹿兆海诚挚地说: 是的,是专意儿来的。朱先生调侃地笑笑:你不觉得划不着吗?为我的那俩烂字值得吗?鹿兆海并不觉察朱先生的情绪,还以为是先生素常的伟大谦虚,于是倍加真诚地说:我马上要出潼关打日本去了,临走只想得到先生一幅墨宝。朱先生扬起头来,急不可待地问:你们开到啥地方去?鹿兆海说:中条

17、山。 朱先生从椅子上站起来,满脸满眼都袒露出自责的赧颜:兆海,请宽容我的过失。我以为你们在城里闲得无事把玩字画。鹿兆海连忙站起扶朱先生坐下:我怎么敢怪先生呢!我们师长听说我要来寻先生,再三叮嘱我,请先生给他也写一幅。他说他要挂到军帐里头朱先生的脸颊抽搐着,连连哦哦哦地感叹着,如此受宠若惊的现象在他身上还未发生过。朱先生近来常常为自己变化无常的情绪事后懊悔,然而现在又进入一种无法抑制的激昂状态中,似乎从脚心不断激起一股强大的血流和火流,通过膝盖穿过丹田冲击五脏六腑再冲上头顶,双臂也给热烘烘的血流和火流冲撞得颤抖起来,双手颤巍巍地抓住兆海的双肩:中条山,那可是潼关的最后一道门扇了!鹿兆海也激昂起来

18、:要是守不住中条山,让日本兵进入潼关践踏关中,我就不回来见先生,也无颜见关中父老。 朱先生滴水入砚亲自研墨, 鹿兆海要替朱先生研墨遭到无声而又坚决的拒绝。 朱先生控制不住手劲,把渐渐变浓的墨汁研碾出砚台。朱先生亲自裁纸,裁纸刀在手中啪啪颤着,从笔架上提起毛笔在砚台里蘸墨,手腕和毛笔依然颤抖不止。朱先生挽起右臂的袖子,一直捋到肘弯以上,把赤裸的下臂塞进桌下的水桶,久久地浸泡着,冰凉的井中水起到了镇静作用,他用布巾擦擦小臂,旋即提笔,果然不再颤抖,一气连笔写下七个道劲飞扬的草体大字:砥柱人间是此峰。 朱先生停住笔说:这是我写的一首七绝中的一句。我刚中举那阵儿年轻气盛,南行回来登临华山诵成的。现在我

19、才明白,我连一根麦秆儿的撑劲都没有,倒是给你的师长用得上。鹿兆海也情绪波动,泪花涌出。朱先生重新铺就一张横幅,蘸饱墨汁再次毅然落笔:白鹿精魂。 朱先生写完放下毛笔,猛然抬起手咬破中指,在条幅和横幅左下方按盖印章的部位,重重地按上了血印。鹿兆海吃惊地看见朱先生中指上滴滴嗒嗒掉到字画上的血花儿,扑通一声跪下去:朱先生放心,我一定要拿小日本一桶血赔偿先生朱先生怆然吟诵:王师北定中原日,捷报勿忘告先生哦! (节选自白鹿原 ,有删改) 15. 围绕“题字”,选文中朱先生的情绪和行为有哪些变化? 轻淡调侃( )激动题字( )怆然吟诗 16. 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17. 阅读文章,探究第

20、段中题字“白鹿精魂”的丰富意蕴。 阅读磨 ,完成下面小题。 磨 龙涎香是世界上香味最为持久的香料,被誉为香料皇后,它是抹香鲸分泌的一种液体日积月累后形成的包块。它的诞生令人惊叹,它是由抹香鲸吞食的尖利物不断磨蚀内脏而产生的,过程虽然艰辛痛苦,但却创造了这世间最美好的香料。所以经历磨,才能 ;承受磨,才能 。 戏剧性的遭遇打磨着棱角分明的石头,使之变得光滑、圆润;我们随着生命的洪流追逐,经历岁月的磨蚀,逐渐变得更加从容、美好。 磨,缔造辉煌。数十年的跋涉困苦是对李时珍的磨蚀,正因如此,才会有本草纲目的诞生,才会有他在医药学上的成就;十年辛苦是对曹雪芹的磨蚀,于是才有了红楼梦的问世,才有了中国古代

21、文学的又一座高峰;官场的黑暗和残酷的现实是对郑板桥的磨蚀,于是才有了住寒舍、画青竹的一方净土,才有了扬州八怪之首席。痛苦、失败是一种磨砺,克服困难往往就是成功的契机,坚忍不拔的努力迟早会有所收获。 人生的艰辛苦难是一种磨蚀,欢乐和盛誉何尝不更是一种磨蚀?余秋雨曾认为作家更应是一位行者,沿途的风景会让作者以及作品更有内涵。经历磨蚀,才会从容温和,才会厚重敦实。诺贝尔文学奖对莫言来说未尝不是人生的磨,然而他经历这种欢乐和盛誉却能宠辱不惊,平静美好。而相反,拿破仑被战争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没有能经受住成功的磨蚀,最终兵败滑铁卢,抱憾终身。世事也是如此,人们有时在严酷的环境经受磨折,能平安度过危机,反而

22、在安逸的环境掉以轻心,酿成悲剧。由此看来,胜不骄也是一种磨。 人生从来就是一场艰难的旅行,生活磨蚀着我们,我们必须承受生活的磨砺。因此不必为失败而抱怨,也不必为胜利而忘形。磨与承受磨的过程会痛,这种痛就是成长的内涵。在磨的过程中,我们失去了不请世事、轻浮急躁,必然收获精明干练、成熟稳重,这种得失交换其实是值得的,更是生命的必然。好比练习芭蕾,只有经历过钻心的苦痛,才会成为真正舞者,才会找到艺术的真谛,感受生活的宁静和美好。人类正是历经磨难而甘之如饴,才将我们的生命演绎得如此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如诗如画,如梦如歌 泰戈尔曾说: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

23、奏出世间的绝唱。正如司马迁所述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珍珠的圆润光泽就是来自砂砾的磨蚀。这个世界上,也许尽如人意的事并不多,只有多一些忍耐,多一些等候,多一些磨砺,才能有最醇厚的龙涎香。 (选自青年文摘 ,有删改) 18. 根据你对全文内容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在第段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19.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在论证中心论点时采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有力地论证了作者的观点。 B. 文章第段写“龙涎香”的产生过程,不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也可以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C. 文章第段和第段之间有递进关系,困难和苦难

24、是人生一种磨蚀,然而欢乐和盛誉更是人生的一种磨蚀。 D. 文章第段中作者所举的练习芭蕾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人生从来就是一场艰难的旅行”这一观点。 20. 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过程。 五、写作(五、写作(4040 分)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写一篇文章。 21. 本试卷中磨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也许尽如人意的事并不多,只有多一些忍耐,多一些等候,多一些磨砺,才能有最醇厚的龙涎香。 请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 要求: (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字数在 600-800 之间。 22. 时光如

25、水, 大浪淘沙始见金。 风云英雄、 文化名人、 温馨时刻、 误会遗憾都会使我们念念不忘;日月如梭,未来遥远犹可期。新兴科技、外星生命、家庭生活、社会人生也会让我们心生向往。现在,给你一个机会,可以去往任何一个你想去的时间或地点,你希望会遇到怎样的人,发生怎样的事? 请你展开想象,以“踏上开往_的列车”为题,写一篇故事。 要求: (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字数在 600-800 之间。 20212021 北京昌平初三(上)期中语文北京昌平初三(上)期中语文试卷试卷(B B) 本试卷共本试卷共 8 8 页,五道大题,页,五道大题,2323 个小题,满分个小题,满分 100100 分

26、。考试时间分。考试时间 15015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填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 一、基础一、基础运用(共运用(共 1515 分)分) 1. 学校要编辑以“火红五月,绚烂青春”为主题校刊,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校刊中对“红色火种点燃地北大红楼”进行了介绍。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北京大学红楼修建于 1918年 8 月,是一座西洋古典风格的大楼,主体采用红砖砌成,青砖窗套,红瓦披顶,这就是人们习惯称它为红楼的原因。作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坐标,这座红楼被赋予了象征意义

27、,也点亮了中国的颜色。它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营垒、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和的里程碑,是中华民族走向的历史起点。同时,北大红楼也见证了中国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留下了一批知识分子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足迹。在这里,李大钊创建了共产党早期组织,蔡元培大刀阔斧进行教育改革,陈独秀等人创刊了( )每周评论( ) ,宣传反封建的文化思想,毛泽东曾在这里的第二阅览室工作。 五月的光荣,须用我们绚烂的青春续写。先辈的教诲言犹在耳: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 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 )中华

28、民族崛起于世界曙光初现,如何才能避免功亏一篑?很重要的是激发我们青少年昂扬的民族精神,同时提升精神品质,五四精神中涌动的爱国热情支持着我们在思想传播的道路上心无旁骛,昂首阔步,勇往直前地走下去。 (1)文段中加点字的意思和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赋予中的“予”是“给予”之意,读三声。 B. 教诲中的“诲”是“教导,教训”之意,读三声。 C. 发祥的“祥”是“发起、发生”之意,应该改成“详”字。 D. “勇往直前”应该改为“永往直前”,是“永远向前”之意。 (2)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思想启蒙社会革命伟大复兴民族觉醒 B. 思想启蒙民族觉醒社会革命伟大复兴 C. 社会革

29、命思想启蒙民族觉醒伟大复兴 D. 伟大复兴民族觉醒思想启蒙社会革命 (3)文段中( )处填入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 ”。 B. 。” C. ”。 D. 。” 【答案】 (1)A (2)B (3)B 【解析】 【分析】 【小问 1 详解】 B.“读三声”错误。教诲:教训,教导。诲,读 hu ; C.“应该改成详字”错误。发祥:读音 f xing,兴起,发生。“祥”易误写为“详”; D.“应该改为永往直前, 是永远向前之意”错误。 勇往直前: 不怕艰险, 奋勇地一直往前进。 “勇”为奋勇之意,并非永远之意;“勇”易误写为“永”; 故选 A。 【小问 2 详解】 思想启蒙:启迪和开导人们的

30、反封建意识,给尚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与希望,反对蒙昧主义、专制主义和宗教迷信,打破旧的传统观念,传播新思想,新观念。 社会革命:指人们改造社会的重大变革。其最深刻的根源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 伟大复兴:无论是在政治上、经济上、技术上、军事上都不再受制于人,科技、文化、思想、制度在世界上有巨大的向心力。 民族觉醒:指反对列强的侵略,争取民族的独立,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争取民主权利,发展经济,改变国家的极度贫穷的状况,发展科学文化,促进思想解放,社会的文明进步。 根据先后的认识过程和事物的发展规律顺序应为:思想启蒙、民族觉醒、社会革命、伟大复兴。故选 B。 【小问 3 详解】 第一、二处的前

31、后,“每周评论”是刊物的名称,应用书名号,排除 AD;第三处,根据“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只有上引号,应有下引号,和直接引语结束应有句号,且在引号之内;排除 C;故选 B。 2. 阅读下面“烈士家书选辑”专栏的前言,完成小题。 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烈士的家书中,我们可以窥见他们精神的崇高,夏明翰就义前给母亲的遗书里写道: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受党组织派遣到台湾执行任务的侯文理,在大

32、陆解放前夕写信给未成年的儿子: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一封封家书中,因为倾诉着革命者对家人的不舍,对胜利的渴盼,而且倾诉着为国牺牲的无畏无悔,尽显赤子之心。 爱国主义的践行需要青少年的全力奔赴。 通过作品寄托了对祖国青少年的热爱和期望,本学期我们学过他的文章 敬业与乐业 , 对青年人有着普遍的精神教育意义; 一代伟人毛泽东也伴着青春的金戈铁马,在沁园春雪中发出了俱往矣, , 的感慨。 (1)这段文字中画线句有一处表达欠妥,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句子修改:_ (2)文中处人名是:_,处应该填写诗句:_,_ 【答案】 (1)示例:“因为”改为“不仅”。 (2) . 梁启超 . 数风流人物 .

33、还看今朝 【解析】 【分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对句子的修改。画线句“这一封封家书中,因为倾诉着革命者对家人的不舍,对胜利的渴盼,而且倾诉着为国牺牲的无畏无悔,尽显赤子之心”中关联词“因为”“而且”搭配不当,应该将“因为”改成“不仅”。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诗句的积累。根据题干“本学期我们学过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可知作者是梁启超; 沁园春雪中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 校刊编辑准备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书法作品印在校刊封底,用自然流畅、灵动活泼的书体来展现青春活力。下面书法作品中最符合他设想的一幅是 A. B. C. D. 【答

34、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书法鉴赏校刊编辑想用“自然流畅、灵动活泼”书体“来展现青春活力”,从书法角度看,草书最适宜。 A.方劲古拙,蚕头雁尾,是隶书; B.中规中矩,棱角分明,是楷书; C.因形立意,古拙多变,是篆书; D.行云流水,自然洒脱,是草书; 故选 D。 4. 校刊中设置了“中考疫情温馨提示”板块,下面是“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发热应急处置流程图”,请你依据流程图,补充完整横线处的文字介绍。 考生进入考点需进行体温测量。 体温37.3, 。复测若体温37.3, 。 【答案】需间隔 5-10 分钟复测;转移至备用隔离考场,当堂考试结束后送诊。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

35、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根据流程图的指示,按照箭头表标示自上而下进行解说。首先是考生进入考点要进行体温测量。测量分两种情况,若体温37.3,考生正常考试;若是在进入考点或者在考试过程中体温37.3,需间隔 510分钟复测。复测体温也分为两种情况,体温测量37.3,则正常考试,体温37.3则要转移至备用隔离考场,当堂考试结束后送诊。据此分析归纳概括即可。 【点睛】流程图类题目作答应注意以下事项:看清楚题目要求,明确陈述对象;把握概念间的关系:方框里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是句子的“主干”;带箭头的横线标示着事件发展的趋势或动作行为的走向;横线上的词语,属于概念间发生关系的方式,起过渡和连贯作用;

36、分析几个概念在整个事件或行为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分析其间的关系,看是否属于因果、条件、递进、并列、转折等,以此来选定过渡词语或关联词语实施连缀。 二、古诗文阅读(共二、古诗文阅读(共 1818 分)分) 5. 古诗文默写。 _,到乡翻似烂柯人。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山水之乐,_。 ( 醉翁亭记 ) 水调歌头中表达词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 【答案】 . 怀旧空吟闻笛赋 .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解析】 【分析】 【详解】注意“吟”“赋”“寓”“愿”“婵娟”的书写正确。 阅读行路难 ,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

37、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 选出对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即将离开朋友而产生的依恋之情。 B.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巧用典故,表明自己虽然有着苦闷和无奈,但并没有就此消沉,仍怀有信心和期待。 C.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写出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远大抱负。 D. 这首诗作者表

38、达的感情一波三折,最终突破自己、昂扬向上,让读者感受到诗人自信、执着,内心有着强大的力量。 7. 画线诗句不同于本诗中其他诗句,请你写出发现的不同点,并说说其表达的内容及情感。 【答案】6. A 7. 示例:这个句子较其他句子简短,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尾句是疑问句。这样的句子铿锵有力地表现了诗人追求理想时所遭遇的巨大困难,也凸显他苦闷、彷徨、茫然的心理。 【解析】 【分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理解与分析。 A.“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写出诗人内心的彷徨,而不是依恋之情。 故选 A。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一

39、句中运用了短句,简洁有力;“行路难!行路难!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今安在?”一句运用疑问句式,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表现了作者面对前途时的迷茫和对歧路难于选择的苦闷心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40、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8.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登斯楼也 微斯人 B. 此乐何极 南极潇湘 C. 然则何时而乐耶 满目萧然 D. 春和景明 四时之景不同 9.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0. 范仲淹的精神情

41、怀既体现在他的政治抱负中,也体现在为政一方的实际行动里,请结合原文及链接材料加以分析。 【链接材料】 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选自梦溪笔谈 ) 【注释】殍殣(pio jn) :饿死的人。募民存饷:指招募灾民服役,使服役者有饭吃。敖仓吏舍:仓库和官吏住舍。 【答案】8. A 9. (1)像那连绵的雨纷纷而下,连着几个月都不放晴。

42、 (2)不因外物和自己的处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 10. 示例:范仲淹的精神情怀既体现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国忧民 心怀天下)的政治抱负中,也体现在浙西救灾时采取“发司农之粟(发粟)”和“募民兴利(募民存饷)”的实际行动里。无论是抱负还是行动,他的精神核心就是为国为民。 【解析】 【分析】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相同,都是“这”意思; B.不同,穷尽,尽头/到达; C.不同,既然这样/的样子; D.不同,日光/景色; 故选 A。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1)中重点词语有:若,像;

43、夫,发语词;淫雨,阴雨;霏霏,连绵的样子;开,放晴。 (2)中重点词语有:以,因为;喜,喜悦;己,自己;悲,悲伤。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题干要求分析范仲淹的精神情怀,结合原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是“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可见体现了范仲淹忧国忧民的伟大抱负;结合链接材料“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意思是“这时范仲淹主管浙西,调发国家仓库粮食,募集民间所存的钱物来赈济灾民,救荒之术很是完备”,以及“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意思是“饥荒年份打开司农寺粮仓的粮食赈济灾

44、民,募集民间财力为地方兴利,近年来已定为法令。这种措施,既赈救了饥荒,又趁荒年替民间兴利,这些是先生的功绩”,这些可以看出范仲淹的政治抱负体现在他采取的实际行动中。据此可以整理出答案。 【点睛】 【参考译文】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 (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商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

45、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壁,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 (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

46、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链接材料】皇佑二年,吴中发生大饥荒,饿死者的尸体遍布于道路,这时范仲淹主管浙西,调发国家仓库粮食,募集民间所存的钱物来赈济灾民,救荒之术很是完备。吴中百姓喜欢比赛舟船,爱作佛事。范仲淹就鼓励百姓比赛舟船,城中居民大规模出游。又召集各寺院主持僧人,告谕他们说:“灾荒年间民工工价最低廉,可以趁此时机大力兴建土木工程。”于是各个寺院的修建工程都非常兴盛。又翻修仓库和官吏住舍,每天雇役一千多人。饥荒年份打开司农寺粮仓的粮食赈济灾民,募集民间财力为地方

47、兴利,既赈救了饥荒,又趁荒年替民间兴利,这些是先生的功绩。 名著阅读(共名著阅读(共 5 5 分)分) 11. 艾青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作品真挚、深沉、恒久地直刺人心。请你结合艾青诗选的相关内容,说说你是如何阅读这本书的,从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00 字左右) 【答案】示例:阅读艾青诗选中我爱这土地时,抓住土地这一主要意象,圈画相关诗句,品味思考,读出了作者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命运的深沉情感。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欣赏艾青的诗歌,要抓住诗歌的常用意象:土地与太阳。“土地”的意象,凝聚着诗人对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这种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

48、唱不尽的主题。诗人关注的始终是与中国土地合而为一的普通农民的命运。他写出了他们饱受蹂躏的痛苦“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写出了他们的复活“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写出了他们的翻身与解放。正是这对于“土地农民”的痛苦、复活与解放的描绘,真实地写出了中国农村现实的灵魂。“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驱逐黑暗、坚持斗争的不息追求,对于光明、理想与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 示例:阅读艾青诗选具有独特的意象和主题,其中心意象是太阳、土地、火把,主题则是爱国主义。阅读时品味相关诗句及诗歌主题,如春雨写出了土地农民的翻身和解放。从中读出了中国农村现实的灵魂,和

49、土地上那些普普通通的农民和士兵的生活和斗争。 现代文阅读(共现代文阅读(共 2222 分)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5 月 15 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成功着陆,迈出了中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天问一号由环绕器、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总重量达 5 吨。它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的一种火星探测器,主要负责执行中国第一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首次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的国家,采用如此高难度的任务方式,中国的第一次火星探测已经开创了先河,而且在技术层面实现了巨大的跨越。 材料二 整个着陆过程,天问一号需要在 9 分钟内将约

50、2 万千米/小时的速度降至 0 米/小时。虽然此前我国已有月表着陆经验,但此次天问一号完成火星软着陆任务显然更加 :一方面,火星表面大气的密度是地球大气的 1%左右,环境比月球表面更复杂;另一方面,火星距离地球更 ,通信时延达到 20 分钟左右,相距遥远的地表对天问一号可能遭遇的险情来不及做任何处置。在此阶段,天问一号只能自主完成相关工作,经历未知 9 分钟。同时这个过程需要融合多级减速、着陆反冲等多项技术,每个环节都必须确保 ,差一秒都可能导致整个任务的失败。 天问一号不仅推动了技术的融合, 而且促进了新材料的研发。 为了让火星车能够在恶劣环境中活下来并顺利完成使命,科研人员专门研发出一种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九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