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201881 上传时间:2021-11-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2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1年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1年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1年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1年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期末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期末复习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 ,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 ,光持石击瓮,破(之) ,水迸,儿得活。 1. 解释括号里的词。 手不释书( ) 众皆弃去( ) 破之( )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_。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_。 3. 将你搜集到的司马光的资料整理一下,选择你觉得最为重要的几条,写在下面。 _。 4. “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

2、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_ 背一背,填一填,答一答 群儿戏于( ) ,一儿( )瓮,足( )没水中。 ( )皆( )去,光( )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5. 按课文原文填空。 6. 下面的句子朗读停顿恰当的是_。 (填序号) 光/( )石/击瓮/破之。光( )/石击瓮破之。 7. 我从本文中感受到小时候的司马光是个_的孩子。 小古文阅读。 龟兔竞走 龟与兔竞走,兔行速,中道而眠。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注释竞:比赛。走:跑。至:到达。 8. 下面对“龟与兔竞走”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龟与兔竞走 B. 龟与兔竞走

3、 C. 龟与兔竞走 D. 龟与兔竞走 9. “龟行迟,努力不息。”下面对这句话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乌龟跑得慢,却总是不停地跑。 B. 虽然乌龟迟到了,但仍然在努力。 C. 乌龟越跑越慢,但仍然在努力。 D. 乌龟跑得慢,却不停地休息。 10.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B. 速度决定胜负。 C. 马虎是成功路上的拦路虎。 D. 比赛的时候不能偷懒。 小古文阅读。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注释智:聪明,这里的意思是“认为聪明”。坏:毁坏。亡:丢失。

4、11. 富人家被盗是因为( ) A. 雨天损坏了墙壁,使贼人有了方便之门。 B. 邻居是小偷。 C. 这家的孩子很聪明,预料之事,变成现实。 D. 富人有很多钱。 12. “其家甚智其子”,下面对这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 B. 这家人很聪明,包括他的儿子。 C. 这家人怪罪这个聪明的孩子。 D. 这家人怀疑儿子和邻居一起偷了钱。 13. 读了这则寓言,你最想对文中哪个人发表一下自己的感慨? 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道边苦李 王戎七岁,尝(曾经)与诸小儿游(游玩) ,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各位)儿竞(争着)走取之,唯(只有)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

5、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确实这样) 。 14. 读画线的句子,在需要停顿的地方标上“/”。 15. 根据文中括号里的注释,给句子选择恰当的解释。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 ) A王戎七岁时,尝试着跟小伙伴们游玩。 B王戎七岁时,曾经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游玩。 C王戎七岁时,曾经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游泳。 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 ( ) A (他们)看见路边上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把树枝都压弯了。 B (他们)看见路边上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把树枝都压断了 C (他们)看见路边上李树结了很多子,把树枝都压弯了。 16. 用横线画出文中说明王戎不去摘李子的原因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 阅读文言文,回

6、答问题 称象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17.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欲知其轻重。_ 使水及原痕。_ 18. “欲知其轻重”中的“其”指的是_。 19.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置 象 于 船 上 刻 其 水 痕 所 至。 20. 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也。 _ 21. 曹冲想出了什么好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_ 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 群儿戏于_,一儿_瓮,足跌没水中,_皆_去,光_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此文言文选自宋史 ,原文前面还有

7、下面这段话: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ln)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 ,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注释: 【凛然】稳重的样子。 【指】通假字,通“旨”,主要意思。 【至】至于,甚至 22. 按原文填空。 23. 请选择,读“足跌没水中”哪一种停顿更合适?填序号( ) A. 足/跌没水中 B. 足跌/没水中 24. 读到“光生七岁”我想到了古诗 山行 中的一句“白云生处有人家”, 这里“生”的意思是_,我猜想“光生七岁”的意思是:_。 25. 我心中的司马光是一个_,_的人。 小古文阅读 有一大虫,欲向野中觅食,见一刺猬仰卧,谓是肉脔,欲衔之。

8、忽被猬卷着鼻,惊走,不知休息,直至山中,困乏,不觉昏睡,刺猬乃放鼻而走。大虫忽起欢喜,走至橡树下,低头见橡斗,乃侧身语云:“旦来遭见贤尊,愿郎君且避道!” 【注释】 脔(lun) :切成小块的肉。 橡斗:带壳的橡果。 旦:早上。贤尊:对他人父亲的敬称。 26. 【理解词语】读一读,填一填。 (1)读完古文后,我知道文中的“大虫”是指_。 (2)联系生活,结合语境,文中“觅食”的意思是_。 27. 【分析内容】为什么老虎把橡树的果实当成了刺猬的孩子?( ) A. 因为老虎头昏眼花,看不清楚。 B. 因为老虎不认识带壳的橡果。 C. 因为老虎被刺猬刺了一下,鼻子还疼着,看见浑身是刺的东西就紧张不已

9、。 28. 【领悟道理】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些什么道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遇事应该冷静分析,弄清究竟,三思而后行。 B. 要对事物进行准确的分析,不要被表象所蒙蔽。 C. 只有像故事中的老虎一样吸取教训,才能避免再次受到伤害。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执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初竖执之不可入, 横执之, 亦不可入, 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注释:鲁:鲁国,在今山东。 者:代词,指“ 的人”。不可入:不能进入(城门) 。亦:也。计无所出:指想不出办法。俄:不久。中截:从中间截断。遂:于是。之:代词,指竹竿。 29

10、. 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初:_ 至:_ 依;_ 30. 文中这个人为什么不能进入城门?用自己的话回答。 _ 31. 用横线画出老夫想出的办法,并翻译所画内容。 32. 对文章说明道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遇到问题思维要灵活,不要片面和固执。 B. 遇到问题不要自作聪明、好为人师,否则可能会给别人造成误导。 C. 遇事要多动脑,为了达到目的可以采取任何方式。 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问题。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nn),损矣。” 注释:谅诚信。便辟表面上正直威严,实际上却虚伪邪恶。 善柔当面恭维、背后诽谤。便佞善于花言巧语。 33.

11、 益者三友是:友_、友_、友_。 34. 损者三友是:友_、友_、友_。 35. 下列属于益友的做法是( ) ;属于损友的做法是( ) 。 A.指出朋友的缺点,劝告朋友改正错误 B.当面夸奖朋友,背后却说朋友的坏话 课外阅读。 程门立雪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注释】盖:大概。见:拜见。偶:偶尔。瞑:打瞌睡。游酢:北宋著名的哲学家。侍:在尊长旁边陪着。 36. 运用学过的方法,写出下列字在文中的意思。 去:_ 觉:_ 37. 下列对文中“杨时见程颐于洛”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杨时在洛阳看见了程颐。 B. 杨时在

12、洛阳接见了程颐。 C. 杨时在洛阳拜见程颐。 38.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本文的主要内容。 _ 39.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本文写了杨时和游酢不懂礼貌的事。 ( ) (2)本文写了杨时等人不懂得变通,只知道固守礼仪的事。 ( ) (3)本文写了杨时等人谦虚好学、尊敬师长的事,表达了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 )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期末复习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 ,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 ,光持石击瓮,破(之) ,水迸,儿

13、得活。 1. 解释括号里的词。 手不释书( ) 众皆弃去( ) 破之( )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_。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_。 3. 将你搜集到的司马光的资料整理一下,选择你觉得最为重要的几条,写在下面。 _。 4. “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_。 【答案】1. . 放下 . 离开 . 代词,指瓦缸 2. . 从此手不离书, (热爱学习)到了不知道饥渴寒暑的地步 . 司马光抱起石头去砸水缸,砸破了水缸,水喷涌出来,掉进水缸的小孩得救了 3. 爱读书

14、(爱学习) ;聪明机智,善于利用身边的条件去解决问题 4. 曹冲称象;瓦特发明蒸汽机 【解析】 【分析】参考译文: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就像一个大人一样非常懂事,听到老师讲解春秋 ,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因此他也明白了春秋的内涵。从此书不离手,甚至忘记了饥渴,冷热,一心都扑到了书里。有一天,一群儿童在庭院里捉迷藏,一儿小孩失足跌进了院子里那只装水的大缸里,别人的小孩都吓得跑掉了,司马光应声而出,手执石块将缸击破,于是缸里的水流出来了,那个小孩也得救了。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文言字词的解释。 根据原句意思来理解。 手不释书:书不离手。释:放下。 众皆弃去:别人的小孩都吓得跑掉

15、了。去:离开。 破之: (手执石块)将缸击破。之:代词,指瓦缸。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重点词有:自是:从此;释:离开;至:达到。句子意思是:从此以后手不离书,以至到了不知饥渴寒暑的地步。 重点词语:持:抱起,拿起。之:代词,指瓦缸。句子的意思:司马光抱起石头去砸水缸,砸破了水缸,水喷涌出来,掉进水缸的小孩得救了。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梳理材料内容,抓住人物描写的语句或结合评价性的语句来分析即可。结合文章内容,可知司马光是

16、一个爱读书、聪明机智,善于利用身边的条件去解决问题的人。学生据此作答即可。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本文内容理解后知识的拓展。 做好此题,要认真理解本文按题目要求结合译文联系所学过的知识来回答。关键是遇事要善于观察,开动脑筋想办法。 如:曹冲称象。聪明的曹冲所用的方法是“等量替换法” 。用许多石头代替大象,在船舷上刻划记号,让大象与石头产生等量的效果,再一次一次称出石头的重量,使“大”转化为“小” ,分而治之,这一难题就得到圆满的解决。 背一背,填一填,答一答 群儿戏于( ) ,一儿( )瓮,足( )没水中。 ( )皆( )去,光( )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5. 按课文原文填空。 6.

17、 下面的句子朗读停顿恰当的是_。 (填序号) 光/( )石/击瓮/破之。光( )/石击瓮破之。 7. 我从本文中感受到小时候的司马光是个_的孩子。 【答案】5. 庭 登 跌 众 弃 持 6. 7. 聪明机智、沉着冷静 【解析】 【分析】译文: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背诵默写。 要对学过的课文内容及时巩固复习,不要写错别字,不要写混课文内容即可。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朗读划分,结合语境的含义进行分析。 本题中朗读停

18、顿恰当的是句, “光持石击瓮破之”意思是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所以断句应该是光/持石/击瓮/破之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文段中关于司马光的描写并结合译文进行分析,文段中关于司马光的描写,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非常聪明机智,遇事十分冷静的人。 小古文阅读。 龟兔竞走 龟与兔竞走,兔行速,中道而眠。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注释竞:比赛。走:跑。至:到达。 8. 下面对“龟与兔竞走”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龟与兔竞走 B. 龟与兔竞走 C. 龟与兔竞走 D. 龟与兔竞走 9. “龟行迟,努力不息。 ”下面对这句话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19、 ) A. 乌龟跑得慢,却总是不停地跑。 B. 虽然乌龟迟到了,但仍然在努力。 C. 乌龟越跑越慢,但仍然在努力。 D. 乌龟跑得慢,却不停地休息。 10.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B. 速度决定胜负。 C. 马虎是成功路上的拦路虎。 D. 比赛的时候不能偷懒。 【答案】8. C 9. A 10. A 【解析】 【分析】参考译文:乌龟跟兔子赛跑,兔子跑得很快,却在中途睡觉,乌龟跑得慢,却总是不停地走,等到兔子醒来,乌龟早就到了终点了。 【8 题详解】 本题诗句朗读节奏的划分。 要读懂诗句含义,注意句子中词语之间的关系。划分朗读节奏有两种方法:一是按音

20、节划分,划分诗词的朗读节奏一般采用这种方法;二是按意义单位(相当于句子成分) ,划分文言文的朗读节奏一般采用这种方法。 “龟与兔竞走”意思是乌龟跟兔子赛跑。故朗读节奏划分为:龟与兔竞走。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文言文词句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息:停止。句子意思是:乌龟跑得慢,却总是不停地跑。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文章主旨。 本文中的乌龟坚持不懈,勇往直前,踏踏实实,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所以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而文中的兔子自恃跑得快而骄傲自大,因此失败。这

21、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小古文阅读。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 “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注释智:聪明,这里的意思是“认为聪明” 。坏:毁坏。亡:丢失。 11. 富人家被盗是因为( ) A. 雨天损坏了墙壁,使贼人有了方便之门。 B. 邻居是小偷。 C. 这家孩子很聪明,预料之事,变成现实。 D. 富人有很多钱。 12. “其家甚智其子” ,下面对这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 B. 这家人很聪明,包括他的儿子。 C. 这家人怪罪这个聪明的孩子。 D. 这家人怀疑儿子

22、和邻居一起偷了钱。 13. 读了这则寓言,你最想对文中的哪个人发表一下自己的感慨? _ 【答案】11. A 12. A 13. 我想对富人说:要善于听取正确的意见,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的,对人不能持有偏见。 【解析】 【分析】译文: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 “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 ”他们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原文的内容“宋有富人,天雨墙坏”意思是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可以得出富人家被盗是因为雨天损

23、坏了墙壁,使贼人有了方便之门。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原文的内容“其家甚智其子”意思是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应该选择 A 项。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开放性题目。 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 从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 而疑邻人之父。 ”意思是他们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可以得出富人相信自己孩子说的话,却怀疑别人说这种话就是偷了自己家的钱财。可以得出不要对别人有偏见,要善于听取正确的意见,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的。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道

24、边苦李 王戎七岁,尝(曾经)与诸小儿游(游玩) ,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各位)儿竞(争着)走取之,唯(只有)戎不动。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确实这样) 。 14. 读画线的句子,在需要停顿的地方标上“/” 。 15. 根据文中括号里的注释,给句子选择恰当的解释。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 ) A王戎七岁时,尝试着跟小伙伴们游玩。 B王戎七岁时,曾经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游玩。 C王戎七岁时,曾经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游泳。 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 ( ) A (他们)看见路边上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把树枝都压弯了。 B (他们)看见路边上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把树枝都压断了。

25、 C (他们)看见路边上李树结了很多子,把树枝都压弯了。 16. 用横线画出文中说明王戎不去摘李子的原因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 【答案】14.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15. . B . A 16. 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李树在路边,上面结了这么多李子却没有人摘,这李子一定是苦的。 【解析】 【分析】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 ,王戎回答说: “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14 题详解

26、】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意思是: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所以节奏划分为: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 “删” “调” “换” “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

27、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王戎七岁时,曾经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游玩。 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 (他们)看见路边上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把树枝都压弯了。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根据译文可知“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是王戎不去摘李子的原因,意思是: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称象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 “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 17.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欲知其轻重_ 使水及原痕。_ 18

28、. “欲知其轻重”中的“其”指的是_。 19.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置 象 于 船 上 刻 其 水 痕 所 至。 20. 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也。 _ 21. 曹冲想出了什么好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_ 【答案】17. . 想 . 赶上,等到 18. 巨象 19. 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20. 再称出这些物体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21. 只要把大象放进船里,标记水痕到达的地方。让大象出来,然后把其他东西装到船上,直到水达到原来刻记号的地方。再称出 这些东西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解析】 【分析】参考译文:曹操获得一只大象,想要知道

29、大象的体重,但是没办法称出来。曹操的小儿子叫曹冲,跟曹操说: “只要把大象放进船里,记录水痕到达的地方。取出大象,将同样重量的物体放到船里,让水位赶上原先所刻的地方。而后再称出这些物体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 【17 题详解】 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欲知其轻重。欲:想。整句意思:想要知道它有多重。使水及原痕。及:赶上,等到 。整句意思:刻其水痕所至。 18 题详解】 此题考查“其”的用法。 “欲知其轻重”中的“其”指的是巨象。 【19 题详解】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句子

30、,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节奏, “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的意思是:把象安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正确划分节奏应为: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也。意思:再称出这些物体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21 题详解】 这是文言文中内容理解考点。学生能了解文本内容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内容要点,提高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只要把大象放进船里,标记水痕到达的地方。让大象出来,然后把其他东西

31、装到船上,直到水达到原来刻记号的地方。再称出 这些东西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 群儿戏于_,一儿_瓮,足跌没水中,_皆_去,光_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此文言文选自宋史 ,原文前面还有下面这段话: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ln)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 ,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注释: 【凛然】稳重的样子。 【指】通假字,通“旨” ,主要意思。 【至】至于,甚至 22. 按原文填空。 23. 请选择,读“足跌没水中”哪一种停顿更合适?填序号( ) A. 足/跌没水中 B. 足跌/没水中 24. 读到“光生七

32、岁”我想到了古诗山行中的一句“白云生处有人家” ,这里“生”的意思是_,我猜想“光生七岁”的意思是:_。 25. 我心中的司马光是一个_,_的人。 【答案】22. 庭 登 众 弃 持石 23. B 24. . 产生 . 司马光长到 7 岁时候 25. . 聪明 . 勇敢 【解析】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了解与识记。此文言文选自宋史 ,原文为: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 ,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

33、言文阅读停顿的来理解与识记。按语义来分析, “足跌没水中”的意思是失足跌落水中,所以将足跌分至一个语义,在“跌”后画停顿符号。 【2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字在不同语句中的意思,白云生处有人家选自唐代杜牧的山行 ,全文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其中“生”的意思是产生。在“光生七岁”中的生的意思是生长到。 【2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表达的情感的理解。通过学生了解到司马光救人的过程,可以知道司马光不仅勇敢,而且还聪明。 小古文阅读 有一大虫,欲向野中觅食,见一刺猬仰卧,谓是肉脔,欲衔之。忽被猬卷着鼻,惊走,不知休息,直至山中,困乏,不觉

34、昏睡,刺猬乃放鼻而走。大虫忽起欢喜,走至橡树下,低头见橡斗,乃侧身语云: “旦来遭见贤尊,愿郎君且避道! ” 【注释】 脔(lun) :切成小块的肉。 橡斗:带壳的橡果。 旦:早上。贤尊:对他人父亲的敬称。 26. 【理解词语】读一读,填一填。 (1)读完古文后,我知道文中的“大虫”是指_。 (2)联系生活,结合语境,文中“觅食”的意思是_。 27. 【分析内容】为什么老虎把橡树的果实当成了刺猬的孩子?( ) A. 因为老虎头昏眼花,看不清楚。 B. 因为老虎不认识带壳的橡果。 C. 因为老虎被刺猬刺了一下,鼻子还疼着,看见浑身是刺的东西就紧张不已。 28. 【领悟道理】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

35、些什么道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遇事应该冷静分析,弄清究竟,三思而后行。 B. 要对事物进行准确的分析,不要被表象所蒙蔽。 C. 只有像故事中的老虎一样吸取教训,才能避免再次受到伤害。 【答案】26. . 老虎 . 寻找食物 27. C 28. C 【解析】 【分析】有一只老虎,想到野外寻找食物,看到一只刺猬仰面躺在地上,以为是块肉,便想叼走它。忽然老虎被刺猬一卷身,刺住了鼻子,吓得老虎狂奔起来,不敢停息,一直跑到山里。老虎又困又累,不知不觉昏睡过去,刺猬于是放开老虎的鼻子走开了。老虎一觉醒来十分开心。走到橡树下面,低头看见地上带刺的橡果,赶紧侧身躲在一旁说: “今天早上曾碰见

36、过令尊大人,希望公子暂且给我让让路! ” 【26 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理解。 大虫:指的是老虎,在水浒传武松打虎中提到过。 觅食:其中“觅”是寻找的意思, “食”是食物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寻找食物的意思。 【27 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内容分析。 根据文章的内容可知,老虎把橡树的果实当成了刺猬的孩子,因为老虎被刺猬刺了一下,鼻子还疼着,看见浑身是刺的东西就紧张不已。 【28 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文章的主旨。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遇事应该冷静分析,弄清究竟,三思而后行,要对事物进行准确的分析,不要被表象所蒙蔽。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执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

37、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注释:鲁:鲁国,在今山东。 者:代词,指“ 的人” 。不可入:不能进入(城门) 。亦:也。计无所出:指想不出办法。俄:不久。中截:从中间截断。遂:于是。之:代词,指竹竿。 29. 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初:_ 至:_ 依;_ 30. 文中这个人为什么不能进入城门?用自己的话回答。 _ 31. 用横线画出老夫想出的办法,并翻译所画内容。 32. 对文章说明的道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遇到问题思维要灵活,不要片面和固执。 B. 遇到问题不要自作聪明、好为人师,否则可能会给别人造成误导。 C. 遇

38、事要多动脑,为了达到目的可以采取任何方式。 【答案】29. . 开始时。 . 来到。 . 依照。 30. 因为这个人的竿子太长了,竖着拿,横着拿,都拿不进去。 31.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 32. C 【解析】 【详解】译文: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问题。 孔子曰: “益者三友,损者

39、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nn),损矣。 ” 注释:谅诚信。便辟表面上正直威严,实际上却虚伪邪恶。 善柔当面恭维、背后诽谤。便佞善于花言巧语。 33. 益者三友是:友_、友_、友_。 34. 损者三友是:友_、友_、友_。 35. 下列属于益友的做法是( ) ;属于损友的做法是( ) 。 A.指出朋友的缺点,劝告朋友改正错误 B.当面夸奖朋友,背后却说朋友的坏话 【答案】33. . 直 . 谅 . 多闻 34. . 便辟 . 善柔 . 便佞 35. . A . B 【解析】 【详解】译文:孔子说: “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

40、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 课外阅读。 程门立雪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注释】盖:大概。见:拜见。偶:偶尔。瞑:打瞌睡。游酢:北宋著名的哲学家。侍:在尊长旁边陪着。 36. 运用学过的方法,写出下列字在文中的意思。 去:_ 觉:_ 37. 下列对文中“杨时见程颐于洛”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杨时在洛阳看见了程颐。 B. 杨时在洛阳接见了程颐。 C. 杨时在洛阳拜见程颐。 38.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本文的主要内容。 _ 39. 判断

41、,对的打“”,错的打“”。 (1)本文写了杨时和游酢不懂礼貌的事。 ( ) (2)本文写了杨时等人不懂得变通,只知道固守礼仪的事。 ( ) (3)本文写了杨时等人谦虚好学、尊敬师长的事,表达了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 ) 【答案】36. . 离开。 . 睡醒。 37. C 38. 本文主要写了杨时和游酢拜见程颐时, 程颐碰巧在睡觉, 他俩为了不打扰程颐休息, 一直在门外面等候,等到程颐睡醒了,外面的积雪已经很深了的事。 39. . . . 【解析】 【详解】译文:杨时到洛阳去拜见程颐,杨时当时有四十岁了.一天他去求见程颐,程颐正坐着小睡,杨时与游酢站在外面等待而不离开,程颐发现以后,门外的雪有一尺深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语文 > 期末试卷 > 三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