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金台区202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200341 上传时间:2021-11-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金台区202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陕西省金台区202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陕西省金台区202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陕西省金台区202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陕西省金台区202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三语文高三语文 第第 1 页页 共共 21 页页 2022 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语文试题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36 分分)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那么,它的特色究竟“特”在哪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其思想文化本源? 客观地说,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共同体、世界主义的政治思想,例如西方基督教世界秩序及西方永久和平论、印度思想中的“不害” 、伊斯兰世界“天下一家” 、中国古代的“天下大同”等观念。总的来说,早期这些

2、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其中,历史上不少共同体思想还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它们所强调构建的共同体是以一个假想或现实的敌人为目标的,这种思想很容易导致世界陷入对抗之中。事实上,直到今天,这种思想还在影响着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值得我们去辨别和防范。 我们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思想文化本源来自传统和现代两部分。所谓传统,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在当时地理所及的范围内,形成了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套思想和做法在今天需要创造性转化。 所谓现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找本源。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共同

3、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国际主义以及很多 “人类命运与共” 的资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剥削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根源、改造的论述等,都是我们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本源。同时,这些思想也是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学理上区别于既往及现在流行的一些共同体理论,如各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联盟、大西洋共同体、 “民主”价值观联盟等的重要依据。 以往绝大多数国际秩序思想和实践,要么服务于强者,要么用来结成一个国家联盟以反对另一个国家联盟,要么是一种宗教秩序的外在表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中蕴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它们的区别在于,其并不是从排他性国家联盟的角度来狭隘地

4、理解共同体,而是从世界范围不平等经济秩序的变革、大多数人实现自身解放从而结成联盟的高度来理解共同体。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今天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高三语文高三语文 第第 2 页页 共共 21 页页 作的合理的思想资源。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理解的位置。这个概念将随着全球人、财、物、智互联互通的发展,拥有越来越大的世界基础,具有较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 我们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意味着当今世界就是一片祥和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一定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当前,国际关系中的矛盾、阻碍构建人类

5、命运共同体的因素仍然广泛存在。维护和平的综合力量与进行战争的力量之间的对比,大多数国家及其人民要求发展的愿望与国际经济秩序不平等现实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对抗的矛盾因素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难题。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一个开放进取的中国,将自身命运和前途同世界命运和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自我定位。中国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在呼吁世界团结起来,共同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直到今天,以一个敌人为目标构建共同体的思想还影响着个别大国间的外交政策,这值得辨别和警惕。 B

6、. “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还要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 C. 作为一个开放的概念,“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排斥其他文明,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理解自己的位置。 D. 从马克思主义中可以寻找“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本源,因为其思想中,包含着很多“人类命运与共”的资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便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对其特色和思想文化本源的分析。 B. 本文重在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拥有强大的世界基础、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并顺势提出了实现这一理念的基本途径。

7、 C.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反复提到其他的共同体观念和国际秩序思想,目的是通过对比突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优越性,令人更易理解和接受。 D.文末强调当今世界充满矛盾和冲突,意在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高三语文高三语文 第第 3 页页 共共 21 页页 顺,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任重而道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有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传统本源。 B. 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的政治思想,但它们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且还都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 C. 今天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

8、共同体” ,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的思想资源,因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开放的概念。 D.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负责任的大国的共同目标,这一理想终将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大众化、娱乐化是网络文学的鲜明特征,从读者熟悉的“天马行空”的幻想题材到现实题材,这一转变无疑是对网络作家的重大考验。目前,网络文学现实题材的读者接受情况不够理想, 大多作品 “叫好不叫座” , 在平台的表现不尽如人意。 如何做到 “双效合一” ,关系到代表时代风尚、反映时代精神的现实题材创作如何借助网络文

9、学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抵达广大读者,影响社会风尚的大问题。 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折射了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因此,作为 IP 源头的网络文学行业,抓好现实题材创作,无疑是重中之重。在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格局中,伴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现实题材逐渐进入文化产业全球化的国际传播视野,缪娟的亲爱的翻译官、阿耐的大江大河等作品在海外收获热烈反响,体现了这一点。随着网络文学国际传播产业化态势的形成,现实题材作品将获得更多海外传播可能。 相对传统作家来说,网络作家书写现实题材,在故事性上更有优势,更容易获得 IP 红利。现实题材相对篇幅短,翻译难度低,海外读者、观众更容易被中国当下发生的故事吸引,这些都是现

10、实题材作品海外传播的优势。现实题材影视剧的海外走红,客观上为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打开了一条通途。网络文学现实题材日益成为“中国故事海外讲”的重要内容。 在网络文学平台运营模式制约下,网络文学现实题材作为一种新的创作增长点,如何高三语文高三语文 第第 4 页页 共共 21 页页 将作家的创作挑战和平台的创新压力转化为动力,让现实题材创作不仅成为新的“创作和阅读增长点”,也成为“新文创的起爆点”,做到“既叫好又叫座”,实现社会价值与市场效益的双赢,真正触达海内外亿万读者、观众,是业界未来的探索方向。 (摘编自肖惊鸿 现实题材: 网络文学的机遇与挑战 ) 材料二: 随着网络创作精品化、主流化趋势凸显

11、,网络文学与文化传承的关系探讨成为学界热议的话题。许多学者从审美特质上厘清网络文学与文化传统的关系。如夏烈提出网络文学的“中华性”问题,认为网络作家与读者所结成的“想象共同体”有助于确立国家与民族认同感,再造中华价值。曾繁亭认为,网络文学依托传统文学想象演化出来的“仿真” “拟象”世界具有“虚拟美学”特征。在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化关系探讨中,马季认为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虽有差异,但更要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不能人为地设置壁垒。 网络文学与文化传统之间是传承与革新的统一体。网络文学要成为中国文学的优质源头,必须汲取中华民族千百年的文学传统与文明精华,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与美学风范,但又不能一味地沿袭传

12、统文学的规制与惯例,而应在媒介变革与时代变化中顺时应势、推陈出新,将技术联姻与人文传承铸塑成网络文学独特的审美表征和艺术价值,而要真正消弭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边界,网络文学必须以文学品相与艺术品格立足,在扬弃与拓新中书写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彰显中国力量。 (摘编自欧阳友权、贺予飞网络文学研究的几个学术热点) 材料三: 网络文学发展 20 余年,其产业体量有多大?根据2019 年度网络文学发展报告,国内网络文学用户数量已达 4.55 亿,五成以上网民都是网文读者,创作者已达 1755 万人。体量如此庞大,精品几何?网络文学作品宛若星辰,但精品力作却偏少,存在大量同质化作品,“重量级”的网络作

13、家更是屈指可数。事实上, “量大质不优”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网络文学发展。 量大质不优,与网络文学的付费阅读机制有莫大关系。网络文学从早期文字爱好者的自发创作,发展为粉丝经济逻辑主导的成熟产业,离不开付费阅读机制。无论网站收费还是粉丝打赏,都跟作品的字数、更新速度挂钩。有人曾戏称,“成功的网文作家不一定写得好,但肯定很勤劳”。网络文学作品动辄几百万、上千万字,容易出现情节前后不统一、语言表达欠锤炼等问题,注水现象比较突出。 (摘编自陈圆圆网络文学期盼时代精品) 高三语文高三语文 第第 5 页页 共共 21 页页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当前,网络

14、作家在现实主义题材创作、提升作品质量等方面面临着考验,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会迎来网络文学更好的发展。 B.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指引着整个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是当代文化产业新的“创作和阅读增长点”“新文创的起爆点”。 C.网络文学要敢于打破传统文学的规制与惯例,顺应媒介变革与时代变化的时势,推陈出新,铸塑出自己独特的审美表征和艺术价值。 D.如果作者作品的字数少、 更新速度慢, 无论是网站的收费还是粉丝的打赏都会受到影响,因此网络文学作品注水现象比较突出。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与其他网络文学题材相比,海外读者、观众更喜欢中国现实感强的故事,这些故事相对篇

15、幅短,翻译难度低。 B.曾繁亭的观点强调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的差异;马季的观点强调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的联系。 C.网络文学作为 IP 源头的网络文学行业,折射了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因此,抓好现实题材创作无疑是重中之重。 D.要消弭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边界,网络文学必须以文学品相与艺术品格立足,在扬弃与拓新中书写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彰显中国力量。 6.网络文学应发挥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简要回答。 (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大湖 蒋冬梅 渔把头站在冰面上,一千年前也这样站,一百年前也这样站。他是查干的

16、一只鱼鹰,心里装着整个大湖。 有人看见夏季湖面曾搅起的巨浪,传说一条从未见过的大鱼和鱼叉对峙过。 人人都在期盼着大鱼,可今年冬捕的重头戏,师傅决意不来了。 刚入冬,师傅就带着另一队人马,跑内蒙了。他用不容置疑的语气,对渔把头说: “查干,就交给你啦 !”这让把头想起,大鸟把小鸟喂养大,就离开了那片树林。 高三语文高三语文 第第 6 页页 共共 21 页页 寒冷把天地和大湖冻在了一起,策马狂奔的队伍像刀剑割开北风,车马从切口里闯了进去,马的影子跑在冰里。马匹背对着光亮,把头也背对着光亮,哈气升腾起来,像窜出的火苗。赶在太阳升起之前,人马齐备、大战在即。马嘶,狗吠,号角声里,把头像一员大将,统领着

17、一切。 把头趴在冰面上, 寻找冰层里珍珠一样的气泡。 他看不见鱼, 但鱼的呼吸会暴露自己。“鱼知水性, 人知鱼性 !你喘气儿鱼也喘气儿!” 渔把头想起了很多年前, 师傅趴在冰面上,寻找大鱼吐出的气泡。寒冷冻不僵男人的血性,师傅的脸冻得皴裂流血了,他让把头朝他脸上喷一口烧酒,再使劲朝大湖喊一嗓子,就又朝冰面趴下了。 今年的冰层从未有过的奇异,鱼呼吸的气泡都被冰层深深地锁住了,透过冰面看到的尽是形状怪异的花纹。这些异象让人们对大鱼的出现,更加想入非非。 供桌,敖包,鼓声,铃音,口口相传的经文在叩问,一千年前这样叩问,一百年前也这样叩问。 风吹得非常烈,把头的心有些乱了,可他不能让人看出他的乱! 师

18、傅带着把头上冰很多年了,每当冬捕遇到情况时,有师傅在,把头的心就落了底。“公家把这个事儿交给咱,咱就得担得起 !”年年冬捕,师傅都说这句话。 冬捕前的那些天,师傅天天带着把头到冰面上探冰。查干渔场多少口子人呢,一半的日子要指靠着冬捕。一场冬捕在哪儿凿开冰洞,就像打井找水眼一样重要。他记得冬捕前的很多天,嗜酒的师傅从来滴酒不沾,直等到选定冰眼,凿出湖水的那一刻,师傅才拿出酒壶,狠狠地灌起来,他抓着酒壶的手,都在剧烈地抖动。 这一刻,把头的手也在抖动着。 冰面上是有山丘和低谷的。把头辨识着那些矮小的山丘,一脉水波拱起一座山丘,山丘下将喷发鱼的讯息。从前他拿不准水眼的位置时,师傅总是说:“你一定得信

19、自己,一半经验,一半信,才能找到鱼 !”把头终于选定了一处冰层,坚定地砸下鱼铲,在冰花的绽放里,叩问大湖的安静,钻木取火般凿开一眼泉,黑色的湖水涌出,像新鲜的血。 凿出的冰洞一字排开,四匹马拉着绞盘,拖动大网向湖中布阵。水冻成透明的玉,数尺之下能看见网在游,把头跟着网,像追着一只鸟。大鸟张开翅膀,自由舒放,仿佛要揽过整个大湖。网入大湖纵横成田,鱼像秧苗布立其间,每个网眼只有四寸大,拦住大湖也放过大湖。 人、马匹、狗在冰上踢踏,纷乱着破晓的早晨。几十号人在冰封的大湖上耕耘,索取高三语文高三语文 第第 7 页页 共共 21 页页 在夏秋肥美起来的大鱼。太阳照在人头顶的时候,该起网了,鱼儿带着热气,

20、被网裹挟着出水。把头抱着第一条出水的鱼,在镜头面前笑着。人们欢呼雀跃,将把头抬起,抛向空中。但把头知道,更多的人在翘首等待传说中的大鱼。 把头拎着一瓶烧锅酒钻进帐篷, 像师傅那样, 两手颤抖着拧开酒瓶, 狠狠地灌了下去。刚才在镜头前的笑容,渐渐褪去,他没有把握捕到那条大鱼。 外面的锣鼓声,人声,歌舞声,一浪盖过一浪。把头知道,那些热闹不是自己的。他寂寞地坐在师傅坐过的位置,咧开嘴,用牙齿又咬开一瓶酒的盖子。 他想起有一次,同样没有像人们盼望的那样,捕到更多的大鱼。那时把头还年轻,有些垂头丧气的,师傅递过来的酒他也没心思喝。 师傅独自喝了几口,突然给他讲起了从前的事: “十六岁那年,听人说黑龙江

21、有大鱼,我们就从白洋淀往那奔。没想到半道上,火车让洪水拦下了,我们就在查干湖下了车。谁承想,一下车就在这停了一辈子!人都说一场洪水把我拦下了,其实是大湖把我拦下了。”把头叹了口气:“人人都稀罕大鱼,你捕了一辈子鱼,可谁知道大鱼在哪呢!” “你记着,人,活不过湖!大鱼,一直都在湖里!” 那一刻,两人立在查干的湖心,像大鱼游弋在无边的湖水。 【注】查干湖冬捕,即查干湖冬季冰雪捕鱼(或称鱼),是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一种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习俗),极富民族特色,已被列入吉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摘自山西文学,2020 年 8 月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

22、一项是 ( )(3 分) A.小说开头写把头是“查干的一只鱼鹰,心里装着整个大湖”,既交代把头的身份及渔猎经验的丰富,也与结尾处呼应,人心有湖,湖心有人,将二者的关系艺术而巧妙地呈现。 B.小说中反复出现“一千年前这样”“一百作前也这样”的叙写,有意形成一种叙事的历史纵深感,暗示出查干湖冬季渔猎的古老、神秘与神圣。 C.“把头的心有些乱了, 可他不能让人看出他的乱”, 表现出把头选定冰眼前的心理活动,既有师傅不在的慌乱,又有怕自己被小瞧的故作镇定。 D.小说中把头在冬捕出鱼后却寂寞地钻进帐篷,这与人们欢呼雀跃形成极大反差,写出了他对“大鱼”的追求,以及作为把头的责任与压力。 8.小说结尾处,渔

23、把头想起与师傅的一次对话。请结合全文分析师傅的心理。(6 分) 9.小说以顺叙和插叙相结合的方式结构文章。请简要说明这种结构方式在文中的体现及其高三语文高三语文 第第 8 页页 共共 21 页页 效果。(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范仲淹,字希文。二岁而孤,少有志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仲淹泛通六经 ,长于易 ,学者多从质问,为执经讲解,亡所倦。 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

24、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报。乃请问曰: “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振之。且禁民淫祀,奏蠲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且条上救敝十事。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他日,论建都之事,仲淹曰: “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当渐广储蓄,缮宫室。 ”帝问夷简,夷简曰: “此仲淹迂阔之论也。 ”仲淹对益切,由是罢知饶州。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仲淹顿首谢曰: “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延州诸寨多失守,仲淹自请行,迁户部郎中兼知延州。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

25、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王举正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以疾请邓州,进给事中。徏荆南,邓人遮使者请留,仲淹亦愿留邓,许之。寻徙杭州,再迁户部侍郎,徏青州。会病甚,请颍州,未至而卒,年六十四。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

26、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B.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C.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D.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六经 , 诗 书 礼 易 乐 春秋的合称,儒家经典著作。 高三语文高三语文 第第 9 页页 共共 21 页页 B.宫掖,指皇宫。宫指宫廷;掖指掖廷,宫中的旁舍,妃嫔居住的地方。 C.顿首,通常用于下级对上级及平辈间的敬礼,表示尊

27、重,与“稽首”同。 D.户部,六部之一,掌管全国的土地、赋税、户籍、俸禄、财政收支等事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范仲淹读书刻苦,学有所成。在应天府读书期间,范仲淹昼夜不停地刻苦学习,经常吃不饱,却从不叫苦,后来博通六经 ,精通易经 。 B.范仲淹为政宽厚,心怀百姓。江、淮等地区灾情严重,范仲淹奉旨安抚江、淮,打开粮仓赈济灾民,并免除两地的折役茶和按人口征收的盐钱。 C.范仲淹胸怀宽广,不计私仇。吕夷简再次为相时,皇帝劝范仲淹放下被排挤的旧怨,范仲淹表示自己与吕夷简争论的都是国家大事,并无私怨。 D.范仲淹博爱乐施,受人爱戴。范仲淹在乡族中

28、设置义庄,赡养族人,自己一家却过着朴素的生活,因此,老百姓听到他的死讯后,都为之叹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5 分) 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 (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题姚显叔南屿书院 戴复古 朝夕置身书卷间,纷华满眼几曾看。 山林不受尘埃涴,屋宇无多气象宽。 立脚怕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 漫山桃李争春色,输与寒梅一点酸。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诗人为南屿书院题写此

29、诗,诗歌内容包括书院环境求学态度与为人处世。 B诗歌首联叙写书院的读书人从早到晚埋首于书卷之中,未曾关注人间繁华。 C山林不受尘俗玷染,房屋不多但气象宏大,颔联景物描写表达了对书院的赞美。 D尾联将漫山桃李与寒梅对比,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书院桃李满天下的期许。 15诗歌颈联广受人们推崇,它有何含意?请结合诗歌简要说明。(6 分) 高三语文高三语文 第第 10 页页 共共 21 页页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的离骚借用修饰衣冠来表达自己永葆纯洁品质的两句是:“_,_。” (2) 宋濂在 送东阳马生序 中描写同舍诸生衣着华丽, 如同

30、神人, 与自己 “ , _”的服饰和心理构成对比,突出了自己一心向学的精神。 (3)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中, 写山则山崖散乱, 高插云霄, 写水则 “_, _” ,这种奇伟的景观为下文的写人抒情做好了铺垫。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君子的社会作用,首先是引领社会风气。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就是说君子的德行就像一阵风一样,小人的品德就像草一样,风往哪儿吹,草就往哪儿倒。引领社会风气,君子 ,是社会正能量的体现。宋代的张载在正蒙里面也说, “君子于民,导始为德而禁其为非” ,就是

31、说君子引导民众按照社会的德行前进。引领就必须 。君子能够言传身教,所以说“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君子不用出门就可以使国家的百姓受到教育,就因为他 ,做出榜样,以自己的行为教育大家。可以说,( )。一个社会的良好习俗非常重要,不能什么都依靠法律来管理。 君子的另一个作用是传承文化。文化靠通过君子延续、传承,如果没有致力于文化传承的社会上的君子,文化就会失败。随着时代的变化,文化的内涵和形式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但是文化的根本精神不能放弃,这要靠君子来传承。我们传承传统文化,不是要求文化的形式_,而是要把文化的根本精神传承下来。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32、) A.首当其冲 现身说法 事必躬亲 食古不化 B.一马当先 以身作则 身体力行 一成不变 C.首当其冲 以身作则 事必躬亲 一成不变 D.一马当先 现身说法 身体力行 食古不化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君子是以自己的行为做出表率,确立行为准则 高三语文高三语文 第第 11 页页 共共 21 页页 B.君子以自己的行为教化民众,从而推动社会进步 C.引领就是在一种社会习俗的基础上营造一种氛围 D.引领就是营造一种氛围,促进一种社会习俗的形成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君子是文化的延续者、 传承者,

33、如果社会上没有致力于文化传承的君子, 文化就会失败。 B.文化通过君子延续、传承,如果没有致力于文化传承的社会上的君子,文化就会中断。 C.文化依靠君子延续、传承,社会上如果没有致力于文化传承的君子,文化就会中断。 D.传承文化靠君子来延续,如果社会上没有致力于文化传承的君子,文化就会失败。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1 题。 乌托邦平原位于火星的北半球,火星南北半球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差异巨大。火星南部为高地,这些高地 60的面积遍布着“瘢痕累累”的陨石坑; ,这些平原都是被火山熔岩填平的,陨石坑较少且地质年龄较轻,因此理所当然选择北半球

34、的乌托邦平原为着陆区。 天问一号整个降落过程大致分为进入减速软着陆三步。天问一号在进入火星大气层以后,首先借助火星大气进行气动减速,紧接着打开降落伞进行伞系减速,在距离火星表面 100 米时,进入悬停阶段,完成避障和缓速下降后,着陆巡视器抵达火星表面。 虽然此前中国已有月表着陆经验, :一方面火星环境比月球更复杂,另一方面火星离地球距离更加遥远。 天问一号探测器携带了 13 个科学载荷,这些科学载荷有着五大使命,主要涉及火星空间环境、地表形貌特征、土壤表层结构等研究。长期以来,大众对火星充满好奇,相信,随着研究的陆续展开, 。 20.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35、,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6 分) 21.请在每一段前面加上一个问句,引导并概括出所在文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 15 个字。 (5 分)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 材料一:躺平,网络流行词,其内涵说法多样,大体是指,主动降低自己的生活欲望,高三语文高三语文 第第 12 页页 共共 21 页页 不买房、不买车、不结婚、不生娃、不追名逐利,甚至不消费,只维持生存最低标准,只做最低限度的工作,其余的日子“躺平” ,做自己想做的闲事。 材料二:由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联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开展的“2021 媒体迎新年度词语推荐活动”2

36、月 1 日启动网络投票。广大网友可通过指定投票渠道,从发展、新征程、建党百年、十四五、疫情、小康社会、法治、创新、高质量、精神等 10 个词语中选出自己关注的年度词语。 材料三: 觉醒年代第十一集中辜鸿铭的台词: “真正的中国人,是有着赤子之心和成人之思,过着心灵生活的人。中国人的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中国人精神不朽的秘密,就是中国人的心灵与理智的完美和谐。 ”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受与思考?请结合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作文。 20222022 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1.

37、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 (B 项“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错误,原文只有第 2 段表述为“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不能推断出“ 人类命运共同体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 。) 2.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关系的能力。 (“顺势提出了实现这一理念的基本途径”的说法属于无中生有,原文没有相关表述。) 3.A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B 项“还都受到”表述错误,原文表述为“历史上不少共同体思想还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 。C 项“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的思想资源”表述错误,原文表述为“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

38、作的合理的思想资源” 。D高三语文高三语文 第第 13 页页 共共 21 页页 项表述的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负责任的大国的共同目标” 于文无据。 )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4.B 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析:解析:“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指引着整个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错误,原文材料一第二段是“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折射了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折射”并非“指引”。 5. A 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析:解析:B “曾繁亭的观点强调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的差异”曲解文意,原文材料二第一段是“曾繁亭认为,网络文学依托传统文学

39、想象演化出来的仿真 拟象世界具有“虚拟美学”特征” ,曾繁亭的观点是强调网络文学以传统文学为基础发展演变,并没有强调二者的差异。 C.材料一 “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折射了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 因此,作为 IP 源头的网络文学行业,抓好现实题材创作无疑是重中之重” ,是“网络文学现实题材”折射了,而不是“网络文学” 。同时,偷换主语后因果关系也不成立了。 D.材料二“要真正消弭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边界,网络文学必须以文学品相与艺术品格立足,在扬弃与拓新中书写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彰显中国力量。 ”选项中删掉了“真正” ,扩大了范围。 6.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 引领时代风尚、

40、反映时代精神。向海外传播中国文化,助力“中国故事海外讲”。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解析:解析:据材料一第一段“如何做到双效合一关系到代表时代风尚、反映时代精神的现实题材创作如何借助网络文学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抵达广大读者,影响社会风尚的大问题”可知,网络文学应发挥引领时代风尚、反映时代精神的作用。据原文材料一第三段“在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格局中,伴随着高三语文高三语文 第第 14 页页 共共 21 页页 中国文化走出去,现实题材逐渐进入文化产业全球化的国际传播视野”,第四段“网络文学现实题材日益成为中国故事海外讲的重要内容”可知,网络文学应发挥向海外传播中国文化,助力“中国故事海外讲”的作

41、用。据材料二第二段“网络文学与文化传统之间是传承与革新的统一体。网络文学要成为中国文学的优质源头,必须汲取中华民族千百年的文学传统与文明精华”“网络文学必须以文学品相与艺术品格立足,在扬弃与拓新中书写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彰显中国力量”可知,网络文学要发挥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7.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解析:解析: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 既有对主旨的探究, 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

42、;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又有怕自己被小瞧的故作镇定”曲解文意。 根据原文第七段“今年的冰层从未有过的奇异,鱼呼吸的气泡都被冰层深深地锁住了更加想入非非”可知,此处表现的是把头对今年的鱼情不太有把握,怕拿不准冰眼位置的心理状态。 故选:C。 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 给把头讲从前的事情,表明自己一生都在依靠着大湖,是大湖养活的自己,体现出师傅对大湖的热爱和感激之情;在人难敌自然的感慨中又透出大湖给予自己的无限希望,表达出师傅失落时的自我慰勉。让把头记住“人,活不过湖!大鱼,一直都在湖里”,表明师傅教导把头要继续担起责任,与人们美好生活源泉的大湖和谐共处的殷切希望。 解析

43、:解析:分析人物心理需要抓住句中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细节等描写,进而分析人物的心理。 师傅“突然给他讲起了从前的事一下车就在这停了一辈子!人都说一场洪水把我拦下了,其实是大湖把我拦下了”说明师傅一辈子都在逐水而生,也是水养活了自己,表现出师傅对水和大湖的热爱、感激之情。 “人人都稀罕大鱼,你捕了一辈子鱼,可谁知道大鱼在哪呢”通过把头这句话可看出鱼高三语文高三语文 第第 15 页页 共共 21 页页 情的难以把握,也由此可以看出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你记着,人,活不过湖!大鱼,一直都在湖里”一方面是师傅对把头的告诫,要对大湖怀有敬畏之心,要与大湖和谐共处;另一方面表现出师傅希望把头要永远抱

44、有希望,要勇敢承担起自己应承担的责任。 9.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叙事特点的能力。 小说用顺叙的方式,叙述渔把头带领查干几十号人大湖冬捕的完整过程。小说用插叙的方式,补充叙述渔把头在师傅的教导下如何一步步成长的过程。用顺叙反映出冬捕艰险而紧张的过程,用插叙补充渔把头何以能担得起大任的原因,二者互推互激,使得小说结构既通篇一贯又曲折回环。 解析:解析:小说的叙述问题,包含小说的叙事观点,作者、叙述者、人物和读者的关系,叙述人称,叙述线索,叙述时间,叙述节奏,叙述密度,叙述基调,叙述距离,叙述语言等。高考常考的是情节的叙述手法。情节叙述手法指的是作者是如何叙述故事的,包含小说的叙事观点(叙述视角)

45、、叙述人称和叙述方法。 小说按照时间顺序写把头带领几十号人从“赶在太阳升起之前, 人马齐备、 大战在即”一直到“太阳照在人头顶的时候,该起网了”完整的描写出了冬捕的过程;“把头趴在冰面上,寻找冰层里珍珠一样的气泡”“这一刻,把头的手也在抖动着”“把头终于选定了一处冰层, 坚定地砸下鱼铲, 在冰花的绽放里, 叩问大湖的安静”“凿出的冰洞一字排开,四匹马拉着绞盘,拖动大网向湖中布阵”“人、马匹、狗在冰上踢踏”具体的描绘了每一个过程的特点,反映出冬捕艰险而紧张,显得情节生动、紧张、刺激。 “刚入冬,师傅就带着另一队人马,跑内蒙了”“渔把头想起了很多年前,师傅趴在冰面上,寻找大鱼吐出的气泡”“冬捕前的

46、那些天,师傅天天带着把头到冰面上探冰”“师傅独自喝了几口,突然给他讲起了从前的事”采用插叙的记叙方式记叙了把头在师傅的教导下的成长过程;“公家把这个事儿交给咱,咱就得担得起”“年年冬捕,师傅都说这句话”“你一定得信自己,一半经验,一半信,才能找到鱼!”“你记着,人,活不过湖!大鱼,一直都在湖里!”用插叙补充师傅对把头的教导,交代渔把头何以能担得起大任的原因。 这两种方式相互交织融合,让小说情节显得连贯一致,且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二、古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高三语文高三语文 第第 16 页页 共共 21 页页 10. C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47、解析:解析:解答此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等判断。 11. C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解析:解析: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有时也许结合语境加以分析判断。 “与稽首同”理解错误。 “稽首”指古代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 12. B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析:解析:解答此题,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 由原文“奏蠲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可知,范仲淹奏请朝廷免收庐州、舒州折算劳役的茶和江东按人口征收的盐钱,而不是免除江、淮两地所有百姓的折役茶和按人口征收的盐钱。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范仲淹

48、)曾经拿出自己的俸禄来供给四方游学之士, (以至于)几个儿子要换穿衣服才能出门,范仲淹却很安然。 对于前来归附的各部羌人, (范仲淹)坦诚接待毫不怀疑,因此贼寇也就不敢侵犯他所统辖的地区。 解析:解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推” “食” “晏如”各 1 分,句意 2 分。 “诸羌来者”定语后置、 “推心接之不疑”省略句、 “辄”各 1 分,句意 2 分

49、。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4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的能力。 解析:解析:D 项“对书院桃李满天下的期许”错误,尾联中“桃李”是贬抑的对象,诗人肯定的是无意争春的“寒梅” 。 高三语文高三语文 第第 17 页页 共共 21 页页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含义的能力。立足于世,最怕随波逐流; (1 分)古人的东西,即使留心学习,也很难达到他们的境界。 (1 分)诗人用这两句话告诫书院学子:为人处世要坚定立场,坚持操守,不盲从,不随流俗; (2分)学无止境,切忌浅尝辄止。 (2 分) 解析:解析: “立脚怕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意思是:人生活在世上,应当站稳脚

50、跟,有自己的志向、操守,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在学院之中,应当留心学习,但是古人的境界很难达到。从中可以看出,颈联蕴含深刻的哲理: “立脚”即立足于世, “怕随流俗转”用一个“怕”字告诫学院学子,应当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否则就会失去自我。 “学到古人难”指出学到古人的境界确实很艰难,但是应当在学习上留心、认真,不因“难”而放弃,否则学习只能浅尝辄止,难有大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高余冠之岌岌兮 长余佩之陆离 (2) (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 略无慕艳意 (3)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9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