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99161 上传时间:2021-11-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 1 1 节节 DNA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自主梳理 1.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2.两种肺炎链球菌的比较 3.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 4.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 在人工培养基中繁殖 【科学方法】 自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 (1)S 型细菌的 DNA 可使小鼠死亡。() 提示:并非 S 型细菌的 DNA 使小鼠死亡,而是 S 型细菌的 DNA 使活的 R 型菌 转化为有毒性的 S 型菌导致小鼠死亡。 (2)艾弗里实验中自变量的控制采取了减法原理。() (3)格里菲思的实验结果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4)艾弗里的实验证明转化因子是

2、 DNA。() 典例 1 (2019 天化中学期末)在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中,促进 R 型菌转化成 S 型菌的转化因子是 S 型菌的( ) A.蛋白质 B.多糖 C.RNA D.DNA 答案 D 对点练 1 (2019 宁波九校联考)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是证实 DNA 作为遗传物质 的最早证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肺炎链球菌是导致人患败血症的病原体 B.肺炎链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 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 C.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 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 D.粗糙型(R)菌株是唯一能够引起败血症或肺炎的菌株 解析 肺炎链球菌是导致小鼠患败血症的病原体,A

3、错误;肺炎链球菌的体内转 化实验证明 S 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将无毒性的 R 型活细菌转化为有毒性 的 S 型活细菌,B 错误;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 是肺炎链球菌 的遗传物质,C 正确;光滑型(S)菌株是引起败血症或肺炎的菌株,D 错误。 答案 C 联想质疑 荚膜对 S 型菌有保护作用 S 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将 S 型细菌用氯仿抽提数次用乙醇沉淀 将沉淀溶于盐溶液加入水解多糖的酶,37 消化 46 h再用氯仿抽提用 乙醇沉淀制得了含有转化因子的 S 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含有核酸以及极少量 的蛋白质)。 目的:依次去掉多糖、蛋白质、RNA、脂质和 DNA,看细

4、胞提取物是否还有转 化活性。 (1)转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 R 型细菌都被转化成 S 型细菌,而只是少部分 R 型 细菌被转化成 S 型细菌; (2)由于 DNA 的热稳定性比蛋白质要高,所以加热杀死 S 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 白质永久变性失活,但其内部的 DNA 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降低又逐渐恢复活 性; (3)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都通过添加特定的酶特异 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 从而鉴定出 DNA 是遗传物质, 利用了自变量控制中的 “减 法原理” 。 (4)格里菲思的实验证明了 S 型细菌体内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但并没有证明转化 因子是哪种物质。艾弗里的实验则证明了转化

5、因子是 S 型细菌体内的 DNA。 研究表明,小鼠体内的两种细菌含量变化如图所示: (1)S 型活细菌是怎样产生的? 提示:加热致死的 S 型细菌的 DNA 将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活细菌。 (2)S 型细菌是有毒性的,据此推测曲线 BC 段上升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有毒的 S 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小鼠的免疫力降低,R 型细菌、S 型细菌数量都增加。 艾弗里实验的基本思路和操作中的最大困难分别是什么? 提示:从控制自变量的角度,艾弗里在每个实验组中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 然后观察在没有这种物质的情况下,实验结果会有什么变化。最大的困难是,如 何彻底去除细胞中含有的某种物质(如糖类、

6、脂质、蛋白质等)。 ,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自主梳理 (1)1952 年, 赫尔希和蔡斯用 35S 和32P 分别标记 T2 噬菌体, 证明 T2 噬菌体的遗 传物质是 DNA() (2)用含 35S 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经离心后,可在沉淀物中发现大量的放射性物质 () 提示:用含 35S 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经离心后,可在上清液中发现大量的放射性 物质。 (3)可用含 32P 的培养基培养 T2 噬菌体,以使其 DNA 带上放射性() 提示: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病毒。 典例2 (2019 三明一中月考)以含(NH4)35 2SO4、 KH312PO4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 再向大肠杆菌培养液中

7、接种 32P 标记的 T2 噬菌体(S 元素为32S),一段时间后, 检测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及 S、P 元素,下表中对结果的预测,最可能发生的是 ( ) 选项 放射性 S 元素 P 元素 A 全部无 全部 32S 全部 31P B 全部有 全部 35S 多数 32P, 少数31P C 少数有 全部 32S 少数 32P, 多数32P D 全部有 全部 35S 少数 32P, 多数31P 解析 大肠杆菌中含有 35S 标记的氨基酸和含31P 的脱氧核苷酸, 噬菌体的 DNA 被 32P 标记,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不进入细菌,只有 DNA 进入,并以噬菌 体 DNA 为模板,利用大肠杆菌提供的脱

8、氧核苷酸,进行复制,合成子代噬菌体 的 DNA, 子代噬菌体少数含 32P, 多数含31P; 同时利用大肠杆菌提供的氨基酸, 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子代噬菌体全部含有 35S。 答案 D 对点练 2 (2019 都匀一中期末)某研究小组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 菌实验,进行了如下实验:用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用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短时间培养后进行搅拌离心,检测到放射性存 在的主要部位依次是( ) A.沉淀物、沉淀物 B.沉淀物、上清液 C.上清液、沉淀物 D.上清液、上清液 解析 短时间培养后,子代噬菌体在细菌体内不释放出来,离心后存在于沉淀物 中

9、。实验中,用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 菌,所以离心后主要在上清液中检测到放射性。实验中,32P 存在于子代噬菌 体的 DNA 中,其放射性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 答案 C 【归纳总结】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 联想质疑 注入宿主细胞内的 T2 噬菌体的 DNA,消耗宿主细胞内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 指导宿主细胞合成 T2 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 (1)能否用 14C 和18O 标记噬菌体? 提示:不能,因为 DNA 和蛋白质都含 C 和 O。 (2)若保温时间过短,对第一组实验和第二组实验的结果会产生什么影响?为什 么? 提示: 对第一组实验无影响, 但

10、会导致第二组实验的上清液中出现较高的放射性。 因为保温时间过短,会有大量亲代噬菌体尚未将 DNA 注入大肠杆菌,搅拌离心 后这部分完整的亲代噬菌体一并出现在上清液中。 (3)若保温时间过长,对以上两组实验的结果又会产生什么影响?为什么? 提示:对第一组实验无影响,会导致第二组实验的上清液出现较高的放射性。因 为保温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已经从裂解的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经搅拌离心, 这部分完整的子代噬菌体会一并出现在上清液中。 用 35S 和32P 作为标记元素的原因: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 C、H、O、N、S 等, DNA 的组成元素是 C、H、O、N、P。S 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P 是 DNA 的

11、特 征元素,分别用 35S 和32P 作为标记元素,可单独分析两者是否具有遗传效应。 艾弗里和赫尔希等人分别采用了哪些技术手段?你如何理解科学与技术之间的 关系? 提示: 艾弗里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有细菌的培养技术、 物质的提纯和鉴定技术等。 赫尔希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有噬菌体的培养技术、同位素标记技术,以及物质的 提取和分离技术等(学生可能回答出其他技术,但只要回答出上述主要技术即可)。 科学成果的取得必须有技术手段作保证,技术的发展需要以科学原理为基础,因 此,科学与技术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 烟草花叶病毒的侵染实验 自主梳理 1.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的实验 2.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12、1)DNA 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 提示:DNA 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RNA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不是 DNA。 (2)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DNA() 提示:酵母菌的遗传物质是 DNA。 (3)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 (4)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 提示: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典例 3 (2019 青岛高一检测)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细胞核中的 遗传物质是 DNA 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 RNA 甲型 H1N1 流感病毒的遗 传物质是 DNA 或 RNA

13、 A. B. C. D. 解析 细胞生物无论是真核生物还是原核生物,遗传物质都是 DNA,正确、 错误;凡是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无论是细胞核中还是细胞质中,遗传物质都是 DNA,正确、错误;甲型 H1N1 流感病毒是 RNA 病毒,遗传物质是 RNA, 错误。 答案 C 对点练 3 (2019 齐齐哈尔八中期末)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DNA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分布在染色体、叶绿体和线粒体中 C.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 D.HIV 的遗传物质初步水解产生 4 种核糖核苷酸 解析 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 其遗传物质是 DNA, A 错

14、误; 酵母菌是真核生物, 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含有线粒体,但是没有叶绿体,B 错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 传物质为 RNA,RNA 不含有硫元素,C 错误;HIV 的遗传物质为 RNA,初步水 解产生 4 种核糖核苷酸,D 正确。 答案 D 联想质疑 烟草花叶病毒 对于整个生物界来说, 由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 所以 DNA 是主 要的遗传物质。 (1)人、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及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分别是什么? 提示:分别是 DNA、DNA、RNA、DNA。 (2)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彻底水解可以得到几种小分子物质?分别是什么? 提示:6 种;分别是 A、G、C、U、核糖、磷酸。 以细菌

15、或病毒作为实验材料有哪些优点? 提示:细菌和病毒作为实验材料,具有以下优点:(1)个体很小,结构简单,细 菌是单细胞生物,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核酸和蛋白质外壳。易于观察因遗传物 质改变导致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2)繁殖快,细菌 2030 min 就可繁殖一代, 病毒短时间内可大量繁殖。 思维导图 晨读必背 1.无毒性的 R 型活细菌在与加热致死的 S 型细菌混合后, 转化为有毒性的 S 型活细菌, 而且转化后的这种性状是可 以遗传的。 2.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 进入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细胞外。因此, 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 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 D

16、NA 才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3.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所以说 DNA 是 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材答案与提示 一、问题探讨 1.提示:遗传物质应能够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可以准确地复制,并传递给下一 代,结构比较稳定,等等。 2.提示: 这是一道开放性问题, 答案并不唯一, 只要提出正确的思路即可。 例如, 将待定的遗传物质转移给其他生物,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等等。 二、练习与应用 概念检测 1.D 2.A 拓展应用 1.提示:实验表明,噬菌体在侵染大肠杆菌时,进入大肠杆菌内的主要是 DNA, 而大多数蛋白质却留在大肠杆菌外面。因此,大肠杆菌裂解后,释放出的子代噬 菌体是利用亲

17、代噬菌体的遗传信息, 以大肠杆菌的氨基酸为原料来合成蛋白质外 壳的。 2.提示: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作为遗传物 质至少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能够精确地自我复制;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 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和新陈代谢的过程;具有储存遗传信息的能力;结构比较稳 定,等等。 随堂检测 1.艾弗里细菌转化实验中,为了弄明白什么是遗传物质,他设计了有关实验,下 列选项所列的实验过程中,培养基中没有光滑菌落产生的是( ) A.有 R 型细菌的培养基S 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RNA 酶 B.有 R 型细菌的培养基S 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蛋白酶 C.有 R 型细菌的培养基S 型细菌的细

18、胞提取物酯酶 D.有 R 型细菌的培养基S 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DNA 酶 解析 D 项中 S 型细菌的 DNA 已被 DNA 酶水解,不能使 R 型活菌转化形成 S 型活菌。 答案 D 2.若用 3H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则对于子代噬菌体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外壳可能含有 3H B.DNA 可能含有 3H C.外壳和 DNA 都可能含有 3H D.外壳和 DNA 都不可能含有 3H 解析 用 3H 标记噬菌体标记的是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 菌时,DNA 注入细菌,而外壳留在外面;然后利用细菌的脱氧核苷酸合成自身 的 DNA,利用细菌的氨基酸合成自身

19、的蛋白质,所以子代噬菌体外壳一定不含 有 3H,DNA 可能含有3H。 答案 B 3.(2019 攀枝花期末)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因为( ) A.绝大多数生物由 DNA 携带遗传信息 B.细胞生物都含有 DNA C.只有 DNA 能够自我复制 D.DNA 是唯一能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物质 解析 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和绝大多数的病毒均是由 DNA 携带遗传信息,A 正 确;细胞生物都含有 DNA 和 RNA,故无法说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 错 误;RNA 也能够自我复制,C 错误;RNA 也能指导蛋白质合成,D 错误。 答案 A 4.真核生物的 DNA 主要分布在( ) A.拟核中 B

20、.细胞核中 C.线粒体中 D.叶绿体中 答案 B 5.下表为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过程,请据图回答: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步骤一 不加酶 蛋白酶 RNA 酶 酯酶 DNA 酶 步骤二 有 R 型细菌的培养基S 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混合培养 (1)表中第二组, 向含有R型细菌的培养基和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的混合物中, 加入蛋白酶,进行混合培养,后代中的细菌类型为_型。 (2)表中第五组, 向含有R型细菌的培养基和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的混合物中, 加入 DNA 酶,进行混合培养,后代中的细菌类型为_型。 (3)表中能发生转化的是第_组。 (4)该实验说明:_ _。 答案 (1)R 和 S (2)R (3)一、二、三、四 (4)DNA 是该生物的遗传物质,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该生物的遗传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生物 > 人教版(新教材) > 必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