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基础对点练+综合强化练(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96804 上传时间:2021-10-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0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2.1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基础对点练+综合强化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4.2.1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基础对点练+综合强化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4.2.1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基础对点练+综合强化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4.2.1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基础对点练+综合强化练(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节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题组一 118 号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P、S、Cl、Ar 的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 B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Na、Mg、Al、Si 的最低负化合价依次降低 C原子序数为 15 的元素最高化合价为3 D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第三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 答案 D 解析 A 项,P、S、Cl 的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但是 Ar 为稀有气体,主要化合价为 0, 没有正化合价,错误;C 项,P 的最高化合价为5 价,错误;D 项

2、,第三周期主族元素从 Na 到 Cl 的最高正化合价从1 到7,依次升高,正确。 2某元素 M 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 MH3,则 M 的最高价氧化物为( ) AMO BM2O3 CMO2 DM2O5 答案 D 解析 元素 M 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 MH3,则 M 的化合价为3,原子最外电子层应有 5 个电子,则最高正价为5,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为 M2O5。 3五种短周期元素 X、Y、Z、M、W 的原子序数与其常见化合价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 A元素 X 可能为氢或锂 B原子半径:r(Y)r(M) CZ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能溶解在氢氧化钾溶液中 DH3MO4的酸性

3、比 HWO4的强 答案 A 解析 X 的常见化合价为1,其原子序数小于其他四种元素,则元素 X 可能为 H 或 Li;Z 的常见化合价为3,M 的常见化合价为3,原子序数:MZ,则 M 为 P;W 的常见化合 价为1,其原子序数最大,则 W 为 Cl。元素 X 可能为 H 或 Li,A 项正确;N 和 P 为同主 族元素,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则原子半径:r(N)r(P),B 项错误;Al(OH)3为两 性氢氧化物,能溶解在 KOH 溶液中,C 项错误;非金属性:PCl,故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 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H3PO4HClO4,D 项错误。 题组二 元素周期律 4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

4、化的决定因素是( ) A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呈周期性变化 B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依次增大 C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答案 C 解析 结构决定性质,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尤其是最外层电子排布决定了元素的性质,所 以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C 项正确。 5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总是从 18 重复出现 B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 C 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 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从17(O、 F 除外), 最低化合价从7 1 重复出现 D元素性质的周期

5、性变化是指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及 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答案 B 解析 A 项,只有一个电子层时最外层电子数是从 12;C 项,最低化合价从41 重复 出现;D 项,不包括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6 物质的性质与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密切相关, 能根据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判断下 列结论正确的是( ) 原子半径:AlClS 氢化物稳定性:HFH2SPH3 离子的还原性:Cl BrI 单质的氧化性:Cl 2SSi 酸性:H2SO4HClO 碱性:KOHNaOHMg(OH)2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同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则

6、原子半径:AlSCl, 错误;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FSP,则氢化物的 稳定性:HFH2SPH3,正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非 金属性:ClBrI,则还原性:I BrCl,错误;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 化性越强,非金属性:ClSSi,则单质的氧化性:Cl2SSi,正确;H2SO4是强酸、 HClO 是弱酸,则酸性:H2SO4HClO,但是 HClO 不是氯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 物,所以不能根据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判断,错误;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 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KNaMg,所以碱性:KOHNaOH

7、Mg(OH)2,正 确。综上所述,C 项正确。 7下列关于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大理石加入稀盐酸中,能产生 CO2气体,说明 Cl 的非金属性强于 C BSi 与 H2化合所需温度远高于 S 与 H2化合所需温度,说明 S 的非金属强于 Si CNa 与冷水能发生反应,而 Mg 与冷水反应缓慢,说明 Na 的金属性强于 Mg D铁投入 CuSO4溶液中,能置换出铜,能判断铁比铜的金属活动性强 答案 A 解析 C、Cl 非金属性的判断可通过比较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酸性越强 其非金属性越强,而盐酸是无氧酸,所以不能判断 C、Cl 非金属性的强弱,A

8、 错误。 8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 元素代号 X Y Z W 原子半径/pm 160 143 70 66 主要化合价 2 3 5、3、3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Y 元素的金属性:XY B常温下,Z 单质与 W 的常见单质直接生成 ZW2 CY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溶于稀氨水 D一定条件下,W 单质可以将 Z 单质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 答案 D 9根据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铍(Be)原子失电子能力比 Ca 弱 BK 与水反应比 Mg 与水反应剧烈 CHCl 的稳定性强于 HBr D硼酸(H3BO3)的酸性强于 H2SO4 答案 D

9、10下表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其主要化合价,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以下说法正确 的是( ) 元素代号 L M Q R T 原子半径/nm 0.160 0.143 0.089 0.102 0.074 主要化合价 2 3 2 6、2 2 A. L2 与 R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BM 与 T 形成的化合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C氢化物的稳定性:H2TL 答案 B 解析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 L 是 Mg,M 是 Al,Q 是 Be,R 是 S,T 是 O。Mg2 与 S2的核外 电子数分别是 10 和 18,不相等,A 错误;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 碱反应,B 正确;元素的非

10、金属性:O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就 越强,所以氢化物的稳定性:H2OH2S,C 错误;由于 Mg 的金属性强于 Be,所以单质与浓 度相等的稀盐酸反应的速率:BeW BX 与 Y 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为 11 和 12 的两种化合物 C由 X、Y、Z、W、R 五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是 X2 DY 和 Z 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答案 C 13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Ra 是第七周期第A 族元素,Ra(OH)2的碱性比 Mg(OH)2的碱性强 BAs 是第四周期第A 族元素,AsH3的还原性比 NH3的还原性弱 CCs 的原子

11、半径比 Na 的原子半径大,Cs 与水反应比 Na 与水反应更剧烈 DCl 的核电荷数比 Al 的核电荷数大,Cl 的原子半径比 Al 的原子半径小 答案 B 14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己、庚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甲不一定在丁、庚 的连线上),戊、己分别是空气、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一定是金属元素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庚己戊 C乙、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相互反应 D庚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 答案 B 15某元素 R 最高价氧化物化学式为 RO2,R 的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为 25%,此元素 是( ) AC BN CSi D

12、S 答案 A 16某同学在研究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的实 验现象(见下表,表中的“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试管中,加入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 少量水后,加热至水沸腾;再向溶液中滴酚 酞溶液 “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向新制的 Na2S 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 B.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加酚酞的冷水中 C.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将镁条投入稀盐酸中 D.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 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

13、淀消失 向 AlCl3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至过量 F.生成淡黄色沉淀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研究_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实验用品 试剂:金属钠、镁条、铝条、稀盐酸、新制氯水、新制 Na2S、AlCl3溶液、NaOH 溶液、酚 酞溶液等。 仪器:_、_、_、_、试管夹、胶头滴管、镊子、小刀、玻 璃片、砂纸、火柴等。 (3)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的编号和的化学方程式及此实验的结论)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填 AF) _; _; 此实验的结论:_。 (4)请用原子结构的知识简单解释上述实验结论:_ _。 答案 (1)同周期 (2)试管 酒精灯 滤纸 烧杯 (3)B F A C D E Mg2H2O= Mg(OH)2H2 Cl2Na2S=S2NaCl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4)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束缚能力增强,原子得电 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化学 > 人教版(新教材) > 必修第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