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单元综合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96537 上传时间:2021-10-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单元综合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单元综合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单元综合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单元综合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章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钠和氯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质与其用途不符合的是( ) A.过氧化钠漂白剂 B.次氯酸钠消毒剂 C.纯碱治疗胃酸过多 D.小苏打制作馒头和面包的膨松剂 解析 A 项,过氧化钠具有漂白作用,正确;B 项,次氯酸钠具有消毒作用,正确;C 项,纯 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而不用碳酸钠,错误;D 项,做馒头时面粉先 经过发酵,产生大量的酸,加入小苏打碳酸氢钠,其与酸反应,既去除发酵过程产

2、生的酸,放 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又能使馒头膨胀而松软,正确。 答案 C 2.下列物质的保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漂白粉密封保存 B.氯水保存在无色试剂瓶中 C.过氧化钠应密封保存 D.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解析 漂白粉露置在空气中,会与二氧化碳及水蒸气反应而逐渐失效,故应密封保存;氯水中 的次氯酸见光分解,故氯水需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过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及水蒸气 反应,故应密封保存;金属钠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及水蒸气反应,故通常保存在煤油中。 答案 B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氯气的性质很活泼,它与氢气混合后立即发生爆炸 B.实验室制取氯气时,为了防止污染环境,多余的氯气可以用氢氧化

3、钙溶液吸收 C.新制氯水的漂白性强于久置氯水的漂白性 D.检验 HCl 气体中是否混有 Cl2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解析 A 项,Cl2与 H2混合后光照才发生爆炸;B 项,Ca(OH)2溶液浓度较小,不适合吸收尾 气中的 Cl2;C 项,新制氯水中含有的 HClO 具有漂白性;D 项,HCl、Cl2通入 AgNO3溶液中 均有白色沉淀。 答案 C 4.已知两瓶气体分别是 HCl 和 Cl2。可以区别它们的方法或试剂是( ) 观察颜色 打开瓶盖看有无白雾 硝酸银溶液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湿润的蓝 色石蕊试纸 A. B. C. D. 解析 Cl2为黄绿色,HCl 无色;HCl 极易溶于水

4、,打开瓶盖有白雾;Cl2最终使湿润的石蕊试 纸褪色;因此都可鉴别;HCl 和 Cl2都可使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答案 C 5.下列与 Cl2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l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在化学反应中只能作氧化剂 B.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C.0.1 mol Cl2与足量 NaOH 溶液反应,转移 0.2 mol 电子 D.Cl2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说明 Cl2具有氧化性 解析 Cl2与水反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A 错误;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时,发生化学 变化,B 错误;0.1 mol Cl2与足量 NaOH 溶液反应,转移 0.1 mol 电子,C

5、错误;Cl2可以用湿 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试纸变蓝,说明 KI 转化为 I2,则说明 Cl2有强氧化性,D 正确。 答案 D 6.下列关于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金属钠和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B.大量的钠着火时可以用沙子扑灭,少量的钠应保存在煤油中 C.将一小块钠投入装有氯化镁溶液的试管里,钠熔成小球并在液面上游动 D.将一小块钠投入装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试管底部有红色物质生成 解析 钠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 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 A 项正确; 钠着火时可以用沙子灭火,不能用水或 CO2灭火,在实验室中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以隔 绝空气,B 项正确

6、;钠的性质较活泼,与金属盐溶液反应时,首先与水反应生成 NaOH,放出 的热量使钠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但不能置换其中的金属,C 项正确,D 项错误。 答案 D 7.用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滴在 pH 试纸中部,观察到的现象是( ) 解析 氯水显酸性,氯水中含有 HCl,可以使 pH 试纸变红色,又因氯水中含有 HClO,所以 试纸先变红色后又会被漂白为白色,B 项正确。 答案 B 8.某同学将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观察到下列现象:银白色变灰暗变白色出现液滴白 色固体。其变质过程中不可能产生的物质是( ) A.Na2O B.NaOH C.Na2CO3 D.NaHCO3 解析 某同学将金属钠露置于空

7、气中,观察到下列现象:银白色变灰暗变白色出现液滴 白色固体。其变质过程中:钠被氧化为氧化钠,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潮 解形成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固体,不可能产生碳酸氢钠。 答案 D 9.最近,全国的雾霾天气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芜湖市开展了臭氧的监测。下列有关说法正 确的是( ) A.臭氧的摩尔质量是 48 g B.同温同压条件下,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体积比为 23 C.20 g 氖气中含有 6.02 1023 个原子 D.1.00 mol 臭氧中含有电子总数为 186.021023 解析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 g mol 1,A 错误;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

8、不同气体其体积之比等 于摩尔质量的反比,故氧气和臭氧体积比为 48 g mol 132 g mol132,B 错误;1.00 mol 臭氧中含有 24 mol 电子,即电子总数为 246.021023,故 D 错误。 答案 C 10.某化学教师为“氯气与金属钠反应”设计了如图装置的实验。实验操作:先给钠预热,到 钠熔融成圆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生成大量白烟。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 B.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 NaOH 溶液的棉球是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以免其污染空气 C.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D.发生的反应为 2NaCl2= 点燃 2N

9、aCl 解析 由题目信息可知,Na 和 Cl2发生反应生成 NaCl 固体,对应的现象是火焰为黄色,有白 烟(NaCl)生成,为防止空气污染,用 NaOH 溶液吸收多余 Cl2。 答案 C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1.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甲、乙两种气体的质量比是 1714。若乙气体是一氧化碳,则甲气 体是( ) A.H2S B.HCl C.NH3 D.Cl2 解析 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摩尔质量与质量成正比,同体积的甲、 乙两种气体物质的量相同, 甲与乙的摩尔质量之比为 1714, 则甲气体的摩尔质

10、量为 34 g mol 1,只有硫化氢符合。 答案 A 12.配制 250 mL 0.10 mol L 1 的 NaOH 溶液时,下列实验操作会使配得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 A.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就直接定容 B.在容量瓶中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C.在容量瓶中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定容后把容量瓶倒转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补充几滴水至刻度线 解析 B 项,如图乙所示,定容后液面高于容量瓶的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大,NaOH 的物质的 量浓度偏小;C 项,如图甲所示,情况与 B 项相反;A、D 两项易判断会偏小。 答案 C 13.标况下,H2O 的质量为 x g,含有 y 个氢原子,则阿

11、伏加德罗常数为( ) A.18y/x B.9y/x C.18y/x mol 1 D.9y/x mol 1 解析 x g H2O 的物质的量为 x g 18 g mol 1 x 18 mol,由 1 mol H2O 中含 2 mol H、x g H2O 中含有 y 个氢原子,则 x 18 mol2NAy,解得 NA 9y x mol 1,故选 D。 答案 D 14.设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含 0.1 mol BaCl2的溶液中 Cl 数为 0.1N A B.22 g CO2所含有的分子数为 0.5NA C.11.2 L CO2所含有的分子数为 0.5NA D

12、.常温下 NA个 Cl2分子所占有的体积为 22.4 L 解析 含 0.1 mol BaCl2的溶液中含有 0.2 mol Cl ,A 项错误;质量与状况无关,由摩尔质量与 质量分析,B 项正确;C 项中没有注明是否为标准状况,故 C 项错误;同理 D 项错误。 答案 B 15.如图是一种试验某气体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图中 B 为开关。如先打开 B,在 A 处通入干 燥的氯气,C 中红色布条颜色无变化;当关闭 B 时,C 处红色布条褪色。则 D 瓶中盛有的溶 液是( ) A.浓硫酸 B.饱和氯化钠溶液 C.浓氢氧化钠溶液 D.氢氧化钙悬浊液 解析 红色布条褪色的原因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具有漂白作

13、用的次氯酸,氯气通过 D 瓶中的 液体后 C 处的红色布条能褪色,这说明 D 瓶中的液体既不能干燥氯气,又不能吸收氯气,反 而是使干燥的氯气变得湿润了。在题目所提供的四种溶液中,浓硫酸能干燥氯气,浓氢氧化钠 溶液和氢氧化钙悬浊液都跟氯气发生化学反应,氯气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但氯气 中混有少量水蒸气。 答案 B 16.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二氧化硫气体和二氧化碳气体相比较:密度比为 1611 密度 比为 1116 体积比为 1611 体积比为 1116 上述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析 同温同压下,等质量二氧化硫气体和二氧化碳气体,物质的量(体积)之比与摩尔质量

14、成 反比: 1 64 mol 1 44 mol1116, 密度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64 g mol 144 g mol11611。 答案 B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温同压下甲烷和氧气的密度之比为 21 B.1 g 甲烷和 1 g 氧气的原子数之比为 51 C.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氧气的质量之比为 21 D.在标准状况下等质量的甲烷和氧气的体积之比为 12 解析 根据同温同压下,气体密度比等于摩尔质量比,A 项错误;等物质的量的气体质量比等 于摩尔质量比,C 项错误;标准状况下,等质量气体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D 项错误;求 原子数之比, 先计算物质的量, 再乘以分子所含的原子数

15、, 1 g 甲烷中原子的物质的量1 g/(16 g mol 15),1 g 氧气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1 g/(32 g mol12),比值为 51,B 项正确。 答案 B 18.如图装置用来检验氯气的部分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置 A 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 B.该实验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 C.装置 C 中发生反应为 Cl22NaOH=NaClNaClOH2O D.装置 B 的现象是干燥布条褪色,湿润布条不褪色 解析 氯气没有漂白作用,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所以装置 B 中干燥布条不褪色,湿润布条 褪色。 答案 D 19.有两个试管分别装有 Na2CO3和 NaHCO3溶液,下列操

16、作或判断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判断 A 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 产生沉淀者为 Na2CO3 B 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盐 酸 反应较剧烈者为 Na2CO3 C 分别加入 CaCl2溶液 产生沉淀者为 Na2CO3 D 逐滴加入等浓度的盐酸 立即产生气泡者为 Na2CO3 解析 A 项,Na2CO3Ca(OH)2=CaCO32NaOH,2NaHCO3Ca(OH)2=CaCO3 Na2CO32H2O;B 项,Na2CO3、NaHCO3分别与等浓度盐酸反应时,NaHCO3反应剧烈;C 项,Na2CO3CaCl2=CaCO32NaCl,NaHCO3与 CaCl2不反应;D 项,Na2CO3溶液中逐 滴加

17、入盐酸, 先后发生反应: Na2CO3HCl=NaHCO3NaCl, NaHCO3HCl=NaClCO2 H2O,反应开始无现象,过一段时间产生气泡。 答案 C 20.世界卫生组织将 ClO2定为 A 级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它在食品保鲜、饮用水消毒等方面有 广泛应用。 消毒效率是用单位质量的消毒剂得电子数来表示的, ClO2作消毒剂时和氯气一样, 还原产物均为 Cl 。下列关于 ClO 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lO2的摩尔质量为 67.5 B.从分类上来看,ClO2属于金属氧化物 C.ClO2的消毒效率是氯气的 2.63 倍 D.ClO2分子中氯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 解析 A

18、项,摩尔质量应带单位;B 项,从分类上来看,ClO2属于非金属氧化物;C 项,ClO2 的消毒效率为 5/67.5,氯气的消毒效率为 2/71,故 ClO2的消毒效率是氯气的 2.63 倍;D 项,1 分子 ClO2中氯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12,氯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5.532。 答案 C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4 小题,共 50 分) 21.(13 分)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种类很多,我们可以按照“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 物、盐”的类别进行研究。以下是元素周期表中前 18 号某种金属元素对应的单质及其化合物 之间的转化关系(“”所指的转化都是一步完成)。 (1)若 B 为呼吸

19、面具中的供氧剂,其供氧时每生成 1 mol O2,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为 _,A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 (2)200 时,11.6 g CO2和 H2O 的混合物气体与足量的 B 反应,反应后固体增加了 3.6 g,则 原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_。 (3)写出一种“CD”转化的离子方程式: _。 (4)某同学将一小块 A 单质露置于空气中,观察到下列现象: 银白色 变灰暗 变白色 出现液滴 白色固体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 A.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变灰暗色是因为生成了过氧化钠 C.是碳酸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溶液 D.只发生物理变化 解析 金属单质可以形成氧化物

20、,也可以直接一步生成碱,根据氧化物 B 可作为供氧剂,可 确定 A 为活泼金属 Na,B 是 Na2O2,C 是 NaOH,D 是 NaCl 等钠盐。(1)A 为钠,若 B 为呼吸 面具中的供氧剂,则 B 在供氧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其 供氧时每生成 1 mol O2,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为 2NA;Na 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 2H2O=2Na 2OHH 2。(2)由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 2H2O=4NaOHO2,可知参加反应的 CO2和 H2O 与生成 O2的物质的量之比都是 21, m(增重)m

21、(吸收)m(放出),即 11.6 gm(O2)3.6 g,m(O2)8.0 g,所以 n(O2)m M 8.0 g 32 g mol 10.25 mol,则 n(CO2)n(H2O)0.5 mol,则原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m n 11.6 g 0.5 mol23.2 g mol 1, 所以原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 23.2。 (3)CD 转化的化学方程 式为:NaOHHCl=NaClH2O,离子方程式为:OH H=H 2O。(4)Na 性质活泼,易与 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 Na2O,Na2O 易与水反应生成 NaOH,NaOH 吸收空气中的水和 CO2生成 Na2CO3 xH2O,Na2

22、CO3 xH2O 风化失水生成 Na2CO3,故合理选项是 A。 答案 (1)2NA 2Na2H2O=2Na 2OHH 2 (2)23.2 (3)OH H=H 2O(合理即可) (4)A 22.(12 分)在实验室中用二氧化锰跟浓盐酸反应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进行此实验,所用仪器 如图所示。 (1)连接上述仪器的正确顺序(填各接口处的字母): _接_; _接_; _接_;_接_。 (2)装置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 NaOH 溶液的作用是_。 (3)化学实验中常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检验是否有Cl2产生。 如果有Cl2产生, 可观察到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3、 气体发生装置中进行的反应:_。 NaOH 溶液中发生的反应:_。 解析 (1)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应按照气流方向连接各部分装置:制气装置净化装置干燥 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3)Cl2氧化 KI 生成碘,碘单质遇淀粉变蓝,故观察到的现 象为试纸变蓝,反应方程式为 2KICl2=2KClI2。 答案 (1)E C D A B H G F (2)除去氯气中的 HCl 杂质 吸收过量的氯气 (3)试纸变蓝 2KICl2=2KClI2 (4)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2NaOHCl2=NaClNaClOH2O 23.(13 分)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曾为世界制

24、碱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利用 NaHCO3、 NaCl、 NH4Cl 等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以食盐、 氨气、 二氧化碳等为原料先制得 NaHCO3, 进而生产出纯碱。下面是在实验室中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 NaHCO3的实验步骤: 第一步:连接好装置,检验气密性,在仪器内装入药品。 第二步:先让一装置发生反应,直到产生的气体不能再在 C 中溶解时,再通入另一装置中产 生的气体,片刻后,C 中出现固体。继续向 C 中通入两种气体,直到不再有固体产生。 第三步:过滤 C 中所得的混合物,得到 NaHCO3固体。 第四步: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 NaCl 粉末,有 NH4Cl 晶体析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

25、提示 B 分液漏斗中为浓氨水,滴入烧瓶可产生氨气): (1)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 接_,_接_,b 接_。 (2)A 中常选用的固体反应物为_;D 中应选用的液体为_(填化学式)。 (3)第二步骤中必须先让_装置先发生反应。 (4)C 中用球形干燥管而不用直导管,其作用是 _ _, C 中广口瓶内产生固体的总化学方程式为 _ _。 (5)在第四步中分离 NH4Cl 晶体的操作是_(填操作名称);其所得的 NH4Cl 晶体中常含 有少量的 NaCl 和 NaHCO3(约占 5%8%), 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所得固体的成分中含有 Na ,简要写出操作和现象 _。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装置 A

26、 产生 CO2,装置 B 产生 NH3,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 化氢会干扰实验,所以装置 D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 HCl,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气通入 C 中应防 止倒吸,则 b 接 c,a 接 f,e 接 d。(3)氨气溶解性大极易溶解于水,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溶解 性较小,实验时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实验操作过程中,应让 B 装置先发生反应。(4)氨气极易溶于水,用直导管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通入氨气,容易发生倒 吸,C 中用球形干燥管,球形部分液面上升慢,起缓冲作用,可以防止倒吸;侯氏制碱法,也 称为联合制碱法,化学反应原理是用氨气和二氧化碳与氯化钠饱和溶液反应生成碳酸

27、氢钠, 然 后加热碳酸氢钠制取碳酸钠,所以 C 中广口瓶内产生固体的总化学方程式为 H2OCO2NH3 NaCl=NaHCO3NH4Cl。(5)第四步: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 NaCl 粉末,有 NH4Cl 晶体析 出,分离固体和液体用过滤的方法。证明所得固体的成分中含有 Na 可用焰色试验。 答案 (1)f e d c (2)CaCO3 NaHCO3 (3)B (4)防倒吸 H2OCO2NH3 NaCl=NaHCO3NH4Cl (5)过滤 用一根洁净的铂丝蘸取少量固体进行焰色试验,若火焰 呈黄色,则含有 Na 24.(12 分)如图为实验室某浓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有关数据,试根据标签上的有关数据回

28、答下 列问题: 盐酸 分子式:HCl 相对分子质量:36.5 密度:1.19 g cm 3 HCl 的质量分数:36.5% (1)该浓盐酸中 H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mol L 1。 (2)取用任意体积的该盐酸时, 下列物理量中不随所取体积的多少而变化的是_(填字母)。 A.溶液中 HCl 的物质的量 B.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C.溶液中 Cl 的数目 D.溶液的密度 (3)某学生欲用上述浓盐酸和蒸馏水配制 500 mL 物质的量浓度为 0.400 mol L 1 的稀盐酸。 该学生需要量取_mL 上述浓盐酸进行配制。 在配制过程中,下列实验操作对所配制的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响?(在括号

29、内填 A 表示“偏大”、填 B 表示“偏小”、填 C 表示“无影响”)。 a.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俯视观察凹液面( ) b.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下降,再加适量的蒸馏水( ) (4)假设该同学成功配制了 0.400 mol L 1 的盐酸, 他又用该盐酸中和含 0.4 g 溶质的 NaOH 溶 液,则该同学需取_mL 盐酸。 假设该同学用新配制的盐酸中和含 0.4 g NaOH 的 NaOH 溶液,发现消耗的盐酸比中所求 体积偏小,则可能的原因是_(填字母)。 A.浓盐酸挥发,浓度不足 B.配制溶液时,未洗涤烧杯 C.配制溶液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D.加水时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出

30、 解析 (1)c(HCl)1 000 cm 31.19 g cm336.5% 36.5 g mol 11 L11.9 mol L 1。 (2)溶液的浓度、密度与体积无关,但溶质的质量、物质的量随溶液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3)由溶液稀释定律可知,需要浓盐酸的体积为500 mL10 3 L mL10.400 mol L1 11.9 mol L 10.016 8 L16.8 mL。 (4)NaOH 的物质的量 n(NaOH) 0.4 g 40 g mol 10.01 mol。 由 NaOHHCl=NaClH2O 可知,需要盐酸的物质的量为 0.01 mol,盐酸的体积 V 0.01 mol 0.400 mol L 11 000 mL L 125.0 mL。 答案 (1)11.9 (2)BD (3)16.8 a.B b.B (4)25.0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化学 > 人教版(新教材) > 必修第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