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神经调节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96421 上传时间:2021-10-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0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章 神经调节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2章 神经调节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2章 神经调节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2章 神经调节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 2 2 章章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 (时间:7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021 安徽宣城七校联考)共享单车一度成为街头巷尾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下列 关于共享单车骑行过程中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骑行过程中,维持身体平衡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B.骑行过程中,维持呼吸作用的神经中枢在小脑 C.骑行过程中,维持躯体运动的低级神经中枢在脑干 D.骑行过程中,维持语言活动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答案 D 解析 骑行过程中,维持身体平衡的神经中枢在小脑,A 错误;骑行过程中,维 持呼吸作用的神经中枢在脑干

2、,B 错误;骑行过程中,维持躯体运动的低级神经 中枢在脊髓,C 错误;骑行过程中,维持语言活动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D 正 确。 2.(2021 黑龙江哈尔滨六中期中)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完成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B.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完整不一定能形成反射 C.感受器由感觉神经末梢组成,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组成 D.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 答案 C 解析 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C 错误。 3.(2021 西安五校联考)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颅腔内的脑属于

3、中枢神经系统,脊髓位于脊柱椎管内,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B.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某一神经中枢可负责调控不同的生理功能 C.成年人能有意识地“憋尿”,说明排尿活动可受到高级中枢的调控 D.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脑部结构是小脑 答案 C 解析 颅腔内的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脊髓位于脊柱椎管内,也属于中枢神经系 统,A 错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某一神经中枢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如 刺激下丘脑某一区域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 刺激下丘脑另一区域可引起副交感神 经兴奋,B 错误;成年人能有意识地“憋尿”,说明低级中枢受脑中高级中枢调 控,C 正确;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

4、相对应的脑部结构是 大脑,D 错误。 4.(2021 江西金太阳全国大联考)下列对“望梅止渴”与“吃到梅子分泌唾液”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望梅止渴”的反射活动 B.“望梅止渴”是在“吃到梅子分泌唾液”的基础上形成的 C.听到别人讲“望梅止渴”的故事分泌唾液是人类特有的 D.两者均可使人体分泌唾液,但其反射弧是不完全相同的 答案 A 解析 “望梅止渴”属于条件反射, 是在“吃到梅子分泌唾液”的基础上形成的, 需要大脑皮层参与,A 错误、B 正确;听到别人讲“望梅止渴”的故事分泌唾液 是对语言文字特有的反射,有语言中枢的参与,是人类特有的,C 正确;两者均 可使人体分泌唾

5、液,但参与的中枢不完全相同,故其反射弧是不完全相同的,D 正确。 5.(2020 长春高三开学考)下图中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其中 ABB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 所在的神经元是传入神经元 B.刺激 C 处,A 处较 D 处先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C.处可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与上的受体结合并被后膜吸收 答案 D 解析 甲图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途径是 CD, 所以 A 所在的神经元是传 入神经元,A 正确;刺激 C 处,兴奋由 C 到 D 要经过突触,速度慢,CA 是 同一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快,故 A 处比 D 处

6、要先检测到膜电位变化,B 正 确; 乙图中是突触后膜,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 的电位发生改变,因此处可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 正确;神经 递质与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会立即被降解或者回收进细胞(被突触前膜吸 收),D 错误。 6.(2021 河南许昌市调研)下列关于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有关 B.除面部区域外,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位置大致是倒置的 C.若刺激右侧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可引起其左侧肢体运动 D.用电刺激中央前回某一区域时,接受刺激的是反射弧中的感受器 答案 D 解析 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代

7、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呈正相关,A 正确;除面部区域外,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的位置大致是倒置的,B 正确;右侧 大脑皮层管理左侧躯体的运动,C 正确;用电刺激中央前回某一区域时,接受刺 激的是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D 错误。 7.(2021 华师一附中调研)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刺激图中 M 点,电流计的指针偏转 1 次 B.刺激 N 点引起的肌肉收缩属于反射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过程消耗能量 答案 D 解析 刺激图中的 M 点,电流计的左右两微电极连接处会先后兴奋,故指针偏 转 2 次,A 错误;刺激 N

8、点引起的肌肉收缩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故不属于 反射,B 错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C 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钾离子进细胞、钠离子出细胞为主动运输,需 要消耗能量,D 正确。 8.(2019 湖北高二期末)如甲图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表, 表 1 两电极分别在 a、b 处膜外,表 2 两电极分别在 d 处膜的内外侧。在 bd 中点 c 给予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乙图、丙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表 1 记录得到乙图所示的双向电位变化曲线 B.乙图点时 Na 的内流速率比点时更大 C.乙图曲线处于点时,丙图曲

9、线正处于点 D.丙图曲线处于点时,甲图 a 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答案 C 解析 表 1 记录得到丙图所示的曲线图,b、a 两点会先后发生兴奋,A 错误; 乙图点处于静息电位,Na 的内流速率比点时小,B 错误;乙图曲线处于 点时,说明 d 点处于兴奋状态,丙图曲线正处于点即 b 点兴奋时,C 正确;丙 图曲线处于点时,兴奋传至 ab 之间,甲图 a 处于静息电位,电位表现为内负 外正,D 错误。 9.(2021 河南许昌高中高二开学考试)某人因意外受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 全昏迷状态,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向胃内注流食,呼吸和心跳正常。请问 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

10、位是( ) A.脑干和脊髓 B.小脑和脊髓 C.小脑和脑干 D.只有脊髓 答案 A 解析 呼吸和心跳正常,说明脑干保持正常功能;饮食靠“鼻饲”,人工向胃内 注流食,说明自主神经支配的消化器官能正常蠕动,推测脊髓功能应该正常。 10.(2021 江西抚州南城二中高一期中)下图表示神经细胞中 Na 、 K的跨膜运输, 以此说明神经细胞和周围的液体之间存在着离子差异(图中管道陡度示意离子浓 度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神经细胞对 Na 和 K的吸收无选择性 B.图中表示扩散过程的有 C.细胞膜内外 Na 和 K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D.K 浓度膜外高,Na浓度膜内高 答案 C

11、解析 神经细胞对 Na 和 K的吸收有选择性,A 错误;据图分析,图中过程 顺浓度梯度进行,表示协助扩散,过程逆浓度梯度进行,表示主动运输, B 错误;K 浓度膜内高,Na浓度膜外高,D 错误。 11.(2021 湖南长郡中学调研)下列有关反射弧的结构(如图所示)和功能的叙述, 错 误的是( ) A.切断 E 处,刺激 B 处,不会引起效应器反应 B.当兴奋传到 E 处时,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 C.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方向只能是 A 到 F 的方向 D.用药物阻断 D 部位兴奋的传递,刺激 E 点,可以完成反射活动 答案 D 解析 切断 E 处,刺激 B 处,不会

12、引起效应器反应,A 正确;当兴奋传到 E 处 时,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B 正确;正常机体内,兴奋在 反射弧中的传递方向只能是 A 到 F 的方向,原因是有突触结构存在,兴奋在突 触处只能单向传递,C 正确;用药物阻断 D 部位兴奋的传递,刺激 E 点,效应 器可以发生反应,但不会完成反射,因为没有完整反射弧参与,D 错误。 12.(2021 山东潍坊一中高二期中)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 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 A.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 B.短时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时记忆 C.大脑皮层语言 H 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13、 D.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答案 A 解析 排尿的低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有意识的正 常人排尿受大脑皮层调控,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 制,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A 正确;短时记忆的多 次重复可形成长时记忆,只说明人脑的高级功能,B 错误;大脑皮层语言 H 区 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只说明大脑皮层言语区的作用,C 错误;针刺 指尖引起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只受低级中枢脊髓的调控,D 错误。 13.(2020 浙江杭州萧山三中月考)研究人员对突触 a、b 的突触前神经元给予相同 的电刺激,通过微电极分别测量两个突触

14、的突触前神经元、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 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静息状态下膜两侧 70 mV 的电位差是 Na 内流所致 B.电刺激后,突触 a 的突触后神经元出现了一个小的动作电位,但该动作电位不 能传导 C.突触 b 的突触前神经元可产生动作电位却抑制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D.突触 a、b 的传递过程出现一定的延迟,与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转运出突触 前膜、扩散到后膜有关 答案 C 解析 静息状态下膜两侧 70 mV 的电位差是 K 外流所致,A 错误;电刺激后, 突触a的突触后神经元膜电位仍然表现为内负外正, 没有产生动作电位, B错误; 电刺激后,突触 b 的突触前神经元可产

15、生动作电位,但其释放的神经递质抑制突 触后神经元兴奋,C 正确;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 而不是通过主动运输,D 错误。 14.(2021 重庆九校联考)某实验小组将离体的神经肌肉接头置于生理盐水中, 并滴加阿托品,用针刺神经纤维后,肌肉收缩减弱甚至不能收缩;再滴加乙酰胆 碱酯酶抑制剂后,阿托品的“麻醉”作用降低甚至解除(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 酯酶能水解乙酰胆碱)。据此判断,阿托品抑制突触处的兴奋传递的机制可能是 ( ) A.破坏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 B.阻止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C.竞争性地和乙酰胆碱的受体结合 D.阻断突触后膜上的钠离子通道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

16、意分析,某实验小组将离体的神经肌肉接头置于生理盐水中,并 滴加阿托品,用针刺神经纤维后,肌肉收缩减弱甚至不能收缩,说明阿托品阻止 了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而滴加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后,乙酰胆碱不能被降解, 阿托品的“麻醉”作用降低甚至解除,说明阿托品没有破坏突触的结构,也没有 阻止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或阻断突触后膜上钠离子通道, 很可能是因为竞争性 地和乙酰胆碱的受体结合,导致乙酰胆碱不能和受体结合,进而影响了兴奋在突 触处的传递。 15.(2021 河北衡水金卷)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右 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C 段 Na 内流和 CD 段的 K内流均不需要

17、消耗能量 B.BC 段的 Na 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C.AB 段的 Na 内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D.DE 段的 K 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答案 C 解析 AC 段上升是由 Na 内流所致,流动过程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属于 被动运输,不消耗能量;CE 段下降是由 K 外流所致,流动过程是由高浓度向低 浓度运输,属于被动运输,不消耗能量,综上分析,C 正确。 16.(2020 东北育才中学联考)在学习过程中,要强调动手、动口、动眼、动耳、 动脑,要反复复习,下列叙述不能说明其原因的是( ) A.动用各种器官有利于建立新的条件反射 B.动用各种器官有利于促进神经元的活动和新突触的建立 C.

18、反复复习是将信息反复运用、强化,不会建立新的神经联系 D.反复复习有利于强化已有的神经联系 答案 C 解析 动用各种器官有利于建立新的条件反射,A 正确;动用各种器官有利于促 进神经元的活动和新突触的建立,B 正确;反复复习可以建立新的神经联系,有 助于长时记忆的形成,C 错误;反复复习有利于强化已有的神经联系,D 正确。 17.(2021 郑州外国语学校调研)同声翻译又称同步口译,是译员在不打断讲话者 演讲的情况下,不停地将其讲话内容传译给听众的一种口译方式。在译员专心进 行同声翻译时,参与的高级神经中枢主要有( ) H 区 S 区 V 区 W 区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同

19、声翻译是译员在不打断讲话者演讲的情况下, 不停地将其讲话内容传译 给听众的一种口译方式,即译员主要进行翻译及听讲,参与的高级神经中枢主要 有大脑皮层言语区的 S 区(运动性语言中枢)和大脑皮层言语区的 H 区(听觉性语 言中枢)。 18.(2021 福建南平模拟)如图表示一个离体传出神经元。该神经元在 X 位置受到 适宜刺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X 处受到适宜刺激,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B.神经冲动会到达 Y 和 Z 处 C.Z 处会有神经递质释放 D.Y 可与肌肉或腺体相连 答案 C 解析 X 处受到适宜刺激, 钠离子内流, 导致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 A 正确;由于兴奋在

20、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所以刺激 X 处,神经冲 动会到达 Y 和 Z 处,B 正确;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 放,而 Z 处为传出神经的树突,不会有神经递质释放,C 错误;Y 是轴突末梢, 可与肌肉或腺体相连,形成效应器,D 正确。 19.(2020 云南昆明一中质检)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中起重要作用,下列关 于下丘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盐平衡的调节中下丘脑只作为神经中枢 B.下丘脑可直接感受外界温度变化 C.下丘脑的活动只受神经调节不受激素调节 D.下丘脑既是神经中枢又能分泌多种激素 答案 D 解析 下丘脑可作为感受器(渗透压感受器)、 神经中枢及效应

21、器(神经内分泌细胞 分泌抗利尿激素),A 错误;温度感受器(如皮肤)可直接感受外界温度变化,下丘 脑不能直接感受外界温度变化,B 错误;下丘脑的活动受神经调节的同时也受甲 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C 错误;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同时可以分泌促甲状腺 激素释放激素等多种激素,D 正确。 20.(2021 四川德阳一诊)下图为人体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示反射过程表现为屈肌收缩 B.b 处释放的神经递质在起作用后会被分解或被突触前神经元回收 C.中间神经元兴奋引起伸肌运动神经元兴奋 D.c 处为组织液,其化学成分改变可能影响兴奋的传递 答案 C 解析 由题图可知,兴奋从传入

22、神经传入,经中间神经元传递后对伸肌运动神经 元有抑制作用,对屈肌运动神经元有促进作用,即引起屈肌收缩,故图示反射过 程表现为屈肌收缩,A 正确;神经递质起作用后通常会被分解或被移走,避免持 续发挥作用,B 正确;由题图可知,中间神经元兴奋引起伸肌运动神经元的活动 被抑制,C 错误;c 处为组织液,是神经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其化学成分改 变可能影响兴奋的传递,D 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60 分) 21.(2019 全国卷,30)(12 分)人的排尿是一种反射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膀胱中的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兴奋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 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

23、因是_。 (2)排尿过程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排尿反射的初 级中枢位于_。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排尿反射也受高级中 枢控制,该高级中枢位于_。 (3)排尿过程中,尿液还会刺激尿道上的_, 从而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促进排尿。 答案 (1)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2)脊髓 大脑皮层 (3)感受器 解析 (1)兴奋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过程中,神经递质只能由突 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2)排尿反射 的初级中枢位于脊髓。 成年人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会受到位于大脑皮层的高级中 枢的控制。(3)排尿过程中,

24、尿液还会刺激尿道上的感受器,从而加强排尿中枢 的活动,促进排尿。 22.(2021 武昌区调研)(12 分)下图甲为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和传递示意图,图 乙为突触结构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突触由_组成,图 乙中 N 释放神经递质是否耗能?_(填“是”或“否”)。 (2)刺激图甲中 e 处时,电表指针偏转_次。 (3)某种药物可以阻断青蛙的屈肌反射活动,但是不知道该药物是抑制神经纤维 上兴奋的传导还是抑制突触间隙兴奋性神经递质的传递, 图甲中各处可作为投药 或者刺激的位点。 第一步:电刺激 e 处用以检测肌肉是否具有生理机能,若出现肌肉收缩,则这 种现象_(填“属于”或“不属于”

25、)反射。 第二步:将药物投放在 b 处,刺激_处肌肉无反应,刺激 c 处肌肉 _(填“有”或“无”)反应,可证明药物抑制突触间隙兴奋性神经递质的 传递。 第三步:将药物投放在 d 处,刺激_处肌肉无反应,刺激_处肌 肉有反应,证明药物抑制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 答案 (1)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是 (2)1 (3)不属于 a 有 c e 解析 (1)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作用于突触后膜, 释放过程需要消耗 ATP。 (2)兴奋在突触部位的传递是单向的, 因此在刺激图甲中的 e 处时,只有 d、c 处兴奋,电表指针只能偏转 1 次。(3)由 于直接

26、刺激传出神经引起肌肉收缩的过程没有完整反射弧参与, 所以该过程不属 于反射。 若药物抑制突触间隙兴奋性神经递质的传递, 则当将药物投放在 b 处时, 刺激 a 处,肌肉没有反应,刺激 c 处,肌肉有反应;若药物抑制神经纤维上兴奋 的传导,则当将药物投放在 d 处时,刺激 c 处,肌肉没有反应,刺激 e 处,肌肉 有反应。 23.(2020 北京高二期末)(10 分)研究人员发现,当以弱刺激施加于海兔的喷水管 皮肤时,海兔的鳃很快缩入外套腔内,这是海兔的缩鳃反射,若每隔 1 分钟重复 此种弱刺激,海兔的缩鳃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习惯化,图 1 表示海兔缩鳃反射习惯化的神经环路示意图

27、, 图 2 表示习惯化前后轴突末梢模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 1 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_。 缩鳃反射发生时,受刺激部位神经元膜内电位变化是_。 (2)若在图 1 中 b 处给予有效刺激,还可在图中_点检测到电位变化,原 因是_。 (3)由图 2 可知,习惯化产生的原因是:轴突末梢处_内流减少,导致 _释放量减少,突触后膜所在的运动神经元兴奋性_。 (4)如果需要去除习惯化,采取的措施是:给予海兔头部一个强刺激,最终使得 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的物质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答案 (1)传出(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鳃 负电位正电位 (2)d 神经元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或神经递质只

28、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 后膜) (3)Ca2 神经递质 降低 (4)增加 解析 (1)由题图分析可知,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鳃,缩鳃反射 发生时,受刺激部位 Na 内流,神经元膜内电位变化是负电位正电位。(2)若给 予 b 处有效刺激,刺激可从中间神经元传到运动神经元,所以 d 点可检测到电位 变化,a 点和 c 点检测不到电位变化,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 于突触后膜。(3)习惯化后,海兔的缩鳃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结合图分析 可知,Ca2 内流减少,使神经递质释放减少,突触后膜所在的运动神经元兴奋性 降低。(4)如果需要去除习惯化,采取的措施是:给予海兔头部一个

29、强刺激,最 终使得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的物质增加。 24.(2021 山东潍坊统考)(13 分)下图甲为人体反射弧局部组成示意图,图乙为图 甲中 X 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在 A 处给予适宜强度的有效刺激,肌肉收缩;在 B 处给予相同刺激,肌肉不收缩。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结构 X 为_。图乙中为_,一般由_(细胞器) 形成。 (2)图甲中,若在 B 处给予刺激,当兴奋抵达 X 时,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 _。若结构 X 处释放的神经递质为甘氨酸,甘氨酸与分布 在_上的受体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发生_。释放到突触间隙的甘 氨酸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突触前神经元再利用,需要上的_协助。 (3)上述过程体

30、现细胞膜具有_和_的 功能。 (4)图乙中没有体现的内环境构成部分是_。 答案 (1)突触 突触小泡 高尔基体 (2)电信号化学信号 突触后膜 抑制 载体蛋白 (3)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4)血浆和淋巴液 解析 (1)图甲中结构 X 为突触,图乙中为突触小泡,突触小泡由高尔基体形 成。(2)B 处受刺激产生的兴奋到达 X 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电信号转化 为化学信号;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下一 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由题干给出的信息:刺激 B 处肌肉不收缩,可知 X 处突触 前膜释放的甘氨酸对突触后膜起抑制作用。(3)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

31、制 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4)内环境的主要成分包括血浆、 淋巴液和组织液,突触间隙的液体为组织液,故图示未体现的内环境构成部分是 血浆和淋巴液。 25.(2021 江苏省泰州市教育局高二期末)(13 分)神经递质是突触传递中担当“信 使”的特定化学物质,其种类很多,根据作用效果,可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 制性神经递质,它们共同参与生命活动调节,以维持内环境稳定。甲图是帕金森 病患者的脑与脊髓调节关系示意图(脑内纹状体与黑质之间存在调节环路,其中 “”表示抑制),乙图是患者用某种特效药后的效果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 神经元 b 释放存储在_中的乙酰胆碱, 与突触

32、后膜受体结合, 使 Na 通道打开,促进 Na_(填“内”或“外”)流,引发突触后膜 _变化,使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 (2)甲图中,神经元 a 释放的多巴胺对脊髓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其生理意义 是_。 这说明脑中的高级神经中枢对脊髓中的低级神经中枢有一定的_作用。 (3)研究发现,在神经元 a 的轴突末梢上也存在多巴胺受体(自身受体),如果自身 受体与多巴胺结合,会导致 Ca2 内流减少,使轴突末梢的兴奋性下降,从而 _多巴胺合成、释放。 (4)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研究发现其病因主要 是黑质损伤、退变,多巴胺合成减少。由图中黑质纹状体相互调节关系,可以 推测帕金森

33、病患者的纹状体合成乙酰胆碱_。对比甲、乙两图,请推测该 特效药的作用机理可能是_、_等。 答案 (1)突触小泡 内 电位 (2)维持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适宜(防止脊髓 运动神经元兴奋过度) 控制(调控) (3)抑制 (4)增加 促进神经元 a 合成、分 泌多巴胺 抑制神经元 b 合成、分泌乙酰胆碱 解析 (1)脑内神经元 b 释放的乙酰胆碱为兴奋性神经递质, 存储在突触小泡中。 当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时, 使Na 通道打开, 促进Na内流, 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使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2)脑内神经元 a 释放的多巴 胺为抑制性神经递质,对脊髓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其生理意义在

34、于:维持脊 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适宜(防止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过度)。可见,脑中的高级神 经中枢对脊髓中的低级神经中枢有一定的控制(调控)作用。(3)神经元 a 的轴突末 梢上存在的多巴胺受体(自身受体)与多巴胺结合,导致 Ca2 内流减少,使轴突末 梢的兴奋性下降,从而抑制多巴胺合成、释放。(4)依题意并分析甲图可知:正 常情况下,纹状体合成的乙酰胆碱可抑制黑质合成多巴胺,而黑质合成的多巴胺 又可抑制纹状体合成乙酰胆碱,从而防止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过度。帕金森病患 者的病因主要是黑质损伤、退变,多巴胺合成减少,对纹状体合成乙酰胆碱的抑 制作用减弱,导致纹状体合成的乙酰胆碱增加。对比分析甲、乙图可知:帕金森 病患者用某种特效药后,神经元 b 释放的乙酰胆碱减少,而神经元 a 释放的多巴 胺增加,由此可推测该特效药的作用机理可能是:促进神经元 a 合成、分泌多巴 胺,抑制神经元 b 合成、分泌乙酰胆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生物 > 人教版(新教材) > 选择性必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