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96410 上传时间:2021-10-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 3 3 章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第 110 小题每小题 2 分,第 1120 小题每小题 3 分, 共 50 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 山东青岛二中高二期中)欧亚苔原生态系统的旅鼠以苔草为主要食物。苔 草被旅鼠大量啃食时,可产生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抑制旅鼠消化道内蛋白质的水 解,减少旅鼠小肠上皮细胞对氨基酸的吸收,即苔草的“化学防御” 。下图为某 一时期旅鼠种群密度与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研究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苔草属于生产者

2、,其种群增长受其自身密度制约 B.可推测此前一段时间样地一中旅鼠种群密度过高 C.可预测样地三中的苔草化学防御水平此后将会降低 D.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变化有助于维持苔原生态系统的稳态 解析 苔草是植物属于生产者, 其种群增长受光照、 温度和自身密度等因素制约, A 正确;据题干可知,样地一中苔草的化学防御水平最高,可推测此前一段时间 中旅鼠种群密度过高,B 正确;据题图样地三中旅鼠种群密度较高可预测,样地 三中的苔草化学防御水平此后将会提高,C 错误;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变化有利 于调节种间关系,有助于维持苔原生态系统的稳态,D 正确。 答案 C 2.(2019 贵州高二期末)某淡水生态系统中,

3、某种鱼的成年个体生活在水体底层, 取食多种底栖动物, 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 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活在底层的成年鱼全部个体构成一个种群 B.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 C.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 D.该成年鱼及其幼体水中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解析 种群包括同一区域中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既有成年个体, 也有幼年个体, A 错误;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时属于第三营养级,滤食 浮游藻类时属于第二营养级,故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 同,B 正确;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之间存在竞争

4、关系,C 错误;该种成年鱼 及其幼体是一个物种,在水体的分布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仅仅是该物种的 分布范围,D 错误。 答案 B 3.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时,种群数量将保持恒定不变 B.群落是指不同种群的集合体 C.“S”形增长曲线中,种群的增长速率都不同 D.食物链和食物网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解析 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时,种群数量将保持相对稳定,A 错误;群落是 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所用种群的集合体,B 错误;“S”形增长曲线 中,不同时间种群的增长速率可能相同,C 错误;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物 质循环和能量流

5、动的渠道, 故食物链和食物网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有重要 作用,D 正确。 答案 D 4.(2019 福建仙游一中高三月考)图中 a、b、c 表示生物学有关内容,其中不符合 图示关系的是( ) A.若该图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则 a、b、 c、d、e 分别表示感受器、神经中枢、 效应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 B.若该图表示兴奋在突触的传递,则 a 为突触前膜,b 为突触间隙,c 为突触后 膜 C.若该图表示捕食食物链,则 a 为生产者,b 为消费者,c 为分解者 D.若该图表示血糖的神经调节途径,则 a 表示下丘脑,d、b、e、c 分别表示有关 神经、胰岛、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靶器官或靶细

6、胞 解析 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神 经冲动的传导途径: 感受器a传入神经d神经中枢b传出神经e效应器c, A 正确;兴奋在突触的传递过程为:突触前膜 a 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 b,作 用于突触后膜 c,B 正确;捕食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只能是生产者,之后各营养 级只能是消费者,没有分解者,C 错误;血糖平衡调节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 节, 其神经调节途径是: 血糖浓度升高或降低, 刺激下丘脑中相关区域产生兴奋, 通过相关神经作用于胰岛,使其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 通过体液运输到靶器官或靶细胞,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而发挥作用。故

7、a 表示下丘脑,d、b、e、c 分别表示有关神经、胰岛、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 靶器官或靶细胞,D 正确。 答案 C 5.(2019 安徽高二月考)科研人员发现物种甲和物种乙在某一地区共同生活了上 百万年,其中物种甲和物种乙是捕食关系且物种甲的主要食物来源是物种乙。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物种甲的存在和进化会影响物种乙的生存和进化 B.物种甲和物种乙的进化与该地区环境变化没有关联 C.若物种乙是植物,则物种甲可能属于第三营养级 D.即使物种甲因某种外因灭绝,物种乙也不会快速灭绝 解析 甲、乙两物种在某一地区共同生活了上百万年,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也 是协同进化的结果,而在自然选择过程中

8、,起选择作用的是特定的环境条件,因 此物种甲的存在与进化会促进物种乙的进化,甲、乙的进化可能与该地区环境变 化有关,A 正确、B 错误;物种甲捕食物种乙,但物种乙并非物种甲的唯一食物 来源,因此,若物种乙是植物,则物种甲可能属于第三营养级,C 正确;就物种 乙而言,天敌的灭绝,会导致物种乙的数量先增加再减少,最后趋于稳定,D 正 确。 答案 B 6.(2019 天水市第一中学高二期末)科学家发现了一种通体绿色的海蛤蝓,这种奇 怪的生物竟然一半是动物,一半是植物,这也是已知唯一能够产生植物叶绿素的 动物。 科学家认为,这种神秘的海洋动物可能是通过进食藻类“窃取”到这一能 力的。由于具有动植物双重

9、基因,它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海蛤蝓属于生产者 B.构成海蛤蝓的细胞为真核细胞 C.这种海蛤蝓具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 D.海蛤蝓的细胞与绿藻的细胞结构不同 解析 据题干信息“唯一能够产生植物叶绿素的动物”, 可判断该动物能吸收光 能,为生产者,但不能判别海蛤蝓是否具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A 正确,C 错误;根据“海蛤蝓,这种奇怪的生物竟然一半是动物,一半是植物,”而动植 物细胞都是真核细胞,可判断构成海蛤蝓的细胞为真核细胞,B 正确;据题干信 息“唯一能够产生植物叶绿素的动物”,而绿藻是植物,故海蛤蝓的细胞与绿藻 的细胞结构不同,D 正确。 答案 C 7.(2

10、019 天津高二期末)如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分别是( ) A.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种类、生态系统的结构 B.生态系统的种类、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D.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种类、食物链和食物网 答案 C 8.(2019 湖南高一期末)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应包括( ) A.食物链、食物网 B.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答案 D 9.(2018 北京高二期末)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食草动物以多种植物为食。下图 表示一段时间内

11、放牧强度对草原植被的影响。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禁止放牧后,一定时期内某植物的种群数量呈 S 形增长 B.适度放牧会使食草动物的环境容纳量保持相对稳定 C.食草动物将食物中的能量全部转化为自身的能量用于生命活动 D.分解者减少会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解析 禁止放牧后,虽然没有食草动物的啃食,但植物之间的竞争也会使草原上 某植物种群的数量在一定时期内呈“S”形增长,A 正确;适度放牧会使储存在植 物体内的能量较多,为食草动物提供充足的食物,使食草动物的环境容纳量保持 相对稳定,B 正确;食草动物只能将食物中的部分能量转化为自身的能量用于生 命活动,食物中的部分能量会以粪便的

12、形式排出体外,C 错误;分解者能将有机 物分解为无机物,加速物质循环的过程,所以分解者减少会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的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D 正确。 答案 C 10.图示某孤岛上存在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种群个体数量变化,据图分析正确的 是( ) A.种群为捕食者,种群为被捕食者 B.种群个体的体积大 C.种群的营养级比种群的营养级高 D.种群的数量随种群的数量减少而减少 解析 由题图分析可知,种群先到达波峰为被捕食者,种群后到达波峰为捕 食者,A 错误;种群为捕食者,但种群的个体数在同时期内比种群被捕者 个体数多,故种群个体的体积应较小,B 错误;被捕食者的营养级低于捕 食者,C 错误;种群被捕食者的

13、数量减少,导致种群捕食者由于缺乏食物其 数量也会随之减少,即种群的数量随种群的数量减少而减少,D 正确。 答案 D 11.(2019 北京高二月考)常绿直立灌木夹竹桃可产生名为夹竹苷的剧毒物质,孕 妇及幼儿接触会使人昏睡、智力低下,但其花、叶可吸引夹竹桃天蛾前来产卵, 天蛾幼虫以夹竹桃叶为食。由此无法推断( ) A.夹竹桃天蛾幼虫可以抵御夹竹苷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 B.借助夹竹苷可引诱雌性夹竹桃天蛾前来并杀死,属于生物防治 C.夹竹苷可以吸引夹竹桃天蛾的天敌前来捕食天蛾幼虫,调节种间关系 D.进化过程中夹竹桃和夹竹桃天蛾均被选择出了适应性变异 解析 天蛾幼虫以夹竹桃叶为食,说明其可以抵御夹竹苷及

14、其代谢产物的毒性, A 正确;利用夹竹苷诱杀雌性夹竹桃天蛾控制夹竹桃天蛾的性别比例,干扰雌雄 交配,降低其种群密度,属生物防治,B 正确;从题干中不能推断夹竹苷可以吸 引夹竹桃天蛾的天敌前来捕食天蛾幼虫,C 错误;夹竹桃和夹竹桃天蛾在生存斗 争中发生了协同进化,产生了适应性变异,D 正确。 答案 C 12.(2019 江西省临川第二中学高三月考)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下列关于 土壤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壤微生物只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能进行固氮作用,因而其是自养生物 C.秸秆中的化学能经土壤微生物作用后不会被农作物吸收利用 D.土

15、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其不属于生产者 解析 土壤微生物可以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固氮作用等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 循环, A 错误; 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能进行固氮作用, 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 为异养生物,B 错误;秸秆中的化学能不能被农作物再吸收利用,C 正确;土壤 中的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是生产者,D 错误。 答案 C 13.(2019 安徽省舒城中学高二期末)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 叙述,正确的是( ) A.水体富营养化时出现“水华”现象,说明物质循环的平衡被破坏 B.流经所有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都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C.第二营养级同化能量的 10%20%会被下一营

16、养级捕食 D.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解析 富营养化水体出现水华的现象的原因是蓝细菌吸收氮、磷等矿质元素,迅 速繁殖的结果,说明物质循环的平衡被破坏,A 正确;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 源主要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也可以是化学能等,如硝化细菌利用氧化氨释放 出来的能量把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B 错误;第二营养级同化能量的 10%20% 会被下一营养级同化,C 错误;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被微生物分解产生的物质可 以被植物利用,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D 错误。 答案 A 14.(2019 江西南昌二中高二期末)某同学画出 3 幅表示生态

17、系统部分碳循环示意 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3 幅图中生产者都是 A B.图 1 中 C 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C.图 2 中 A、B、D、E 构成群落,碳在其中流动的形式是有机物 D.若使图 1、图 2、图 3 完整表示碳循环,需补充化石燃料燃烧产生 CO2 解析 图 1 中 A 为生产者,图 2 中 A 为生产者,图 3 中 E 为生产者,A 错误; 图 1 中 C 为消费者,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B 正确;图 2 中 A 为生产者,B、D 为消费者,E 为分解者,A、B、D、E 共同构成生物群落,碳 在其中流动的形式是有机物,C 正确;若使图 1、图

18、2、图 3 完整表示碳循环, 大气二氧化碳库的来源还需补充化石燃料燃烧产生 CO2,D 正确。 答案 A 15.(2019 广西高二期末)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 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C.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都不同 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 解析 害虫与拟水狼蛛构成捕食关系,二者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 统的稳定,A 正确;防治稻田害虫,可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但 不能提高能量传

19、递效率,B 错误;精耕稻田向着生物种类少的方向演替,演替速 度较快;弃耕稻田向着生物种类多的方向演替,演替速度较慢,C 正确;用性外 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卷叶螟数量下降,拟水狼蛛更多的以褐飞虱为食,短期内 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D 正确。 答案 B 16.某生态系统中物种 A 和物种 B 是捕食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信息可在两者之间相互传递 进化过程中两物种互为选择因素 能量可 在两者之间双向流动 物质可在两者之间循环流动 A. B. C. D. 解析 生态系统的信息在生物之间的传递往往是双向的,正确;A、B 两生物 之间相互选择、 协同进化, 正确; 能量在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是单向

20、的, 错误; 物质可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流动, 但在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物质的利 用仍是单向的,错误。 答案 A 17.(2019 北京高三期末)桉树作为外来引种的速生树种可用于造纸、 炼油、 制药、 食品生产等方面,但大面积种植也会导致土地沙化、肥力下降、地下水位下降等 问题,也有研究表明速生桉树林与天然林相比,无脊椎动物(如小蚓类、螨类等) 多样性降低。针对上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常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林地无脊椎动物多样性和密度 B.林地中的所有动植物和微生物形成一个群落 C.桉树种植改变了原有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D.同天然林相比,速生桉树林的恢复力稳定性高 解析 小蚓

21、类、螨类等无脊椎动物个体微小,故不适合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多样 性和种群密度,A 错误;群落是指一定区域中所有生物的总和,所以林地中的所 有动植物和微生物可形成一个群落,B 正确;大面积种植桉树会导致土地沙化、 肥力下降、地下水位下降等,说明桉树种植改变了原有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C 正确;同天然林相比,速生桉树林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少,恢复力稳定性高,D 正确。 答案 A 18.(2019 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月考)生态学家林德曼在研究赛达伯格湖时发 现,某种鱼因年龄不同而食性不同:幼年鱼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成年鱼主要以 小鱼(包括其幼年鱼)、小虾为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鱼群在食物

22、充足的情况下呈“J”形增长 B.该鱼和小虾之间既有捕食又有竞争关系 C.该鱼的成年鱼和幼年鱼因食物来源不同而分布在不同水层,属于垂直结构 D.若大量增加湖中养殖物种的种类和数量, 可大大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 性 解析 种群要出现“J”形增长,需要充足的食物和空间,缺少天敌等情况,只有 食物充足不会出现“J”形增长,A 错误;该鱼的成年鱼、幼年鱼和小虾之间存在 竞争关系,如竞争空间,同时也有捕食关系,B 正确;垂直结构描述的是群落的 特征,而该鱼的成年鱼和幼年鱼属于同种生物,C 错误;一般来说,一个生态系 统的生物种类越多,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但其生物的 数量增加,不

23、一定可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 错误。 答案 B 19.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虫鸟、蜘蛛、蟾蜍、猫头鹰 B.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 4 个营养级 C.蜘蛛和蟾蜍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D.如果昆虫突然减少,短期内食草鸟数目将不发生变化 解析 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虫鸟、蜘蛛、蟾蜍、猫头鹰,A 正确;猫头鹰在不 同的食物链所占营养级不一定相同,在该食物网中,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第 五、 第六共四个营养级, B 正确; 蜘蛛和蟾蜍之间既有捕食关系, 还有竞争关系, C 正确;食草鸟和昆虫是竞争关系,如果昆

24、虫突然减少,短期内食草鸟数目将增 加,D 错误。 答案 D 20.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植食性 昆虫,鸭粪用作肥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 B.鸭与植食性昆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竞争关系 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 D.水稻、鸭、植食性昆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群落 解析 该生态系统中杂草和水稻都属于生产者,A 正确;鸭能捕食植食性昆虫, 同时两者又同时以杂草为食, 所以鸭与植食性昆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竞争关系, B 正确;杂草和水稻会竞争生存空间、阳光和营养等,两种属于竞争关系,C 正 确;生物群落是由所有生物组

25、成的,D 错误。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5 小题,共 50 分。 21.(10 分)(2019 四川高二期末)如图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回答下列 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图中未显示出_两大 成分。狼与北极狐的种间关系为_。 (2)与热带雨林相比较,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低,土壤中积累的有机物 较多,原因分别是_、_。 (3) 北 极 狐 体 内 有 机 物 中 的 碳 元 素 转 变 成 植 物 体 内 有 机 物 的 过 程 是 _。 (4) 狼 只 能 得 到 上 一 营 养 级 能 量 的10% 20% 的 原 因 是 _。 解析 (1)图示食物网

26、只包括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要构成生态系统还 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狼以北极狐为食,二者具有捕食关系,狼与 北极狐同时又以雷鸟为食,二者又具有竞争关系。(2)北极冻原生态系统的营养 结构简单;温度低,分解者的分解能力弱,所以与热带雨林相比较,该生态系统 的自我调节能力较低,土壤中积累的有机物较多。(3)北极狐体内有机物中的碳 元素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碳转变为二氧化碳, 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生成有 机物。 (4)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 由于上一营养级自身呼吸消耗了部分能量、 被分解者利用部分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所以只能有 10%20%的能量来自于 上一营养级。 答案 (1)

27、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捕食和竞争 (2)营养结构简单 温度 低,分解者的分解能力弱 (3)北极狐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碳转变为二氧 化碳,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生成有机物 (4)上一营养级自身呼吸消耗了部分能 量、被分解者利用部分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22.(10 分)(2019 河南高三检测)在某农田生态系统中存在农作物、杂草、蛙、田 鼠、昆虫、蛇等生物。如图表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田鼠的示意图,请回答下 列问题: (1)图中 B 中能量的去向除了被分解者利用、被次级消费者摄入外,还有一部分 是_。 (2)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田鼠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_(填“K” 或“K/2”)值

28、,此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为_。 (3)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农田中除杂草、去虫害、灭田鼠的目的是 _。 (4)在农作物田鼠蛇这条食物链中,从农作物到田鼠的能量传递效率不在 10%20%这一范围内,其原因是_ _。 解析 (1)图中 A 表示田鼠同化量; B 表示田鼠用于自身生长发育、 繁殖的能量, 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一部分被次级消费者摄入,还有一部分未利用。(2)当生 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田鼠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 K 值,此时种群的增长 速率为 0。 种群数量为 K/2 时, 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3)农田中除杂草、 去虫害、 灭田鼠,是为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流

29、向对人类最 有益的部分。(4)10%20%是指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第二营 养级除田鼠以外还有其他生物,故在农作物田鼠蛇这条食物链中,从农作物 到田鼠的能量传递效率不在 10%20%这一范围内。 答案 (1)未利用 (2)K 0 (3)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 效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5)10%20%是指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 传递效率,第二营养级除田鼠以外还有其他生物 23.(10 分)(2019 山东高二期末)群落交错区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研究发现,群落交错区的物种数目及某些物种的种群密度有增大的趋势,其 原

30、因是群落交错区的_比较复杂,适合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生长,从而为 多种动物提供_。 (2)群落交错区的植被变化,可作为气候变化的预警,比如在森林草原交错区, 当草原植被越来越占优势时,说明气候越趋于_(填“干旱”或“湿润”)。 群落交错区的这种变化过程叫做群落的_。 (3)森林草原交错区相对于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_,其原因是 群落交错区_。 (4)调查发现群落交错区某种树木受卷叶蛾幼虫的危害症状很轻。为研究该植物 抵抗卷叶蛾幼虫虫害的机制, 研究人员用异丁原醇溶剂分别提取了该植物的挥发 物质 A 和易被卷叶蛾幼虫危害的树木的挥发物质 B,随机选取 300 只赤眼蜂(赤 眼蜂是卷叶蛾幼虫的

31、天敌)平均分组,进行相关实验,观察赤眼蜂对实验中物质 的选择情况,结果如表。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含挥发物 质 A 的提 取液 对照 物质 含挥发物 质 B 的提 取液 对照物 质 含挥发物质 A 的提取液 含挥发物质 B 的提取液 结果(只) 87 13 70 30 71 29 第一组和第二组实验中的对照物质是_。 分析三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 解析 (1)研究发现,群落交错区的物种数目及某些物种的种群密度有增大的趋 势,其原因是群落交错区的自然环境比较复杂,适合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生长, 从而为多种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环境。(2)群落交错区的植被变化,可作为气候 变化的预警,比如

32、在森林草原交错区,当草原植被越来越占优势时,说明气候越 趋于干旱。群落交错区的这种变化过程叫做群落的演替。(3)森林草原交错区相 对于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高,其原因是群落交错区物种丰富,群落结 构复杂。(4)研究人员用异丁原醇溶剂分别提取了该植物的挥发物质 A 和易被卷 叶蛾幼虫危害的树木的挥发物质 B。 第一组和第二组实验中的对照物质是异丁原 醇溶剂。分析三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该植物分泌的挥发物质 A 吸引赤眼 蜂的作用更强。 答案 (1)自然环境 食物和栖息环境 (2)干旱 演替 (3)高 物种丰富,群落结构复杂 (4)异丁原醇溶剂 该植物分泌的挥发物质 A 吸引赤眼蜂的作用更

33、强 24.(10 分)(2019 湖北高二期末)稻田、池塘、湖泊和河流等湿地被喻为“地球之 肾”,它是天然的蓄水池,并能过滤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进而改善水质。荆州 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湖泊水利综合治理, 着力做好退垸还湖、 退田还湖、 退渔还湖工作”的总体部署,正在进行大面积退垸还湖。为合理利用湿地资源, 某高中学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某湖泊养鱼的大量围网、 拦网和网箱被撤除的 前、 后, 对生态系统进行了初步调查, 部分数据如下表。 (单位: 年均 mg(干重)/L) 时期 撤除前 撤除后 浮游藻类数量 3.93 1.0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撤除前相比,撤除后浮游藻类的数量大幅

34、度减少,水质变清了、湖面变美 了。这是因为从源头控制了_等元素对水体的污染。 (2)湖泊生态系统中,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生产者主要是哪一类植物? _。 (3)碳元素沿着_在生物群落内进行传递。 (4)发生在“退垸还湖”区域的群落演替是_。 (5)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种鱼的种群密度时,若渔网的网眼太大,常使调查值 _。 解析 (1)与撤除前相比,撤除后浮游藻类的数量大幅度减少,水质变清了、湖 面变美了。这是因为 N、P 等元素对水体的污染从源头得到了控制。(2)湖泊生态 系统中,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生产者主要是藻类植物。(3)碳元素在生 物群落内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沿着食物链(网)进行传

35、递。 (4)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 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 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故发生在“退垸还湖”区域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 (5) 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种鱼的种群密度时,若渔网的网眼太大,只能捕到大鱼,相 当于只调查了该种群大鱼的数量,所以调查值会小于正常值。 答案 (1)N、P (2)藻类植物 (3)食物链(网) (4)次生演替 (5)偏小 25.(10 分)(2019 广东高二期末)回答下列与森林生态系统有关的问题: (1)森林中,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由于食物丰富,数量也会增多,这样害 虫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说明,_是生态系统自我

36、调 节能力的基础。 (2)热带植物大多只能生长在年平均气温 24 至 28 的具有高热量的地方,而 走进热带雨林内部却感到凉爽和湿润。这说明,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包括哪几方面?_。 (3)某热带雨林中有一浅水泉,泉水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数量极少,只能找 到吃植物残屑的动物,找不到吃活体动植物的动物。与一般生态系统相比,这一 生态系统的特殊之处是_ _(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扺抗力稳定 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 定性越强,而恢复力稳定性越差;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37、 (1)在森林中, 当害虫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 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抑制, 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说明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2)热带植物大多只能生长在年平均气温 24 至 28 的具有高热量的地方,而 走进热带雨林内部却感到凉爽和湿润,说明生物的生存受环境的限制(影响),同 时生物的生命活动也能不断的影响和改变环境。(3)根据题意分析,该生态系统 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数量极少,只能找到吃植物残屑的动物,说明输入生态 系统的主要能源不是太阳能,而是植物残屑有机物所储存的能量;该生态系统找 不到吃活体动植物的动物,说明大多动物是分解者而不是消费者。 答案 (1)负反馈调节(或“反馈调节”) (2)生物的生存受环境的限制(影响), 生物的生命活动也能不断的影响和改变环境 (3)输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能源不是太阳能,而是植物残屑有机物所储存的能量; 大多动物是分解者而不是消费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生物 > 人教版(新教材) > 选择性必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