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96403 上传时间:2021-10-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6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 1 1 章章 种群及其动态种群及其动态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第 110 小题每小题 2 分,第 1120 小题每小题 3 分, 共 50 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一个地域的环境容纳量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容纳量是种群在该环境中长时期的稳定平衡密度 B.在该地域中,每部分的环境容纳量都是一样的 C.种群数量达到 K 值时的增长速率最大,会呈现周期波动 D.种间关系不会影响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解析 环境容纳量是种群在该环境中长时期的稳定平衡密度,A 正确;在该地域 中,每部分的环境

2、容纳量未必都是一样的,B 错误;种群数量达到 K/2 值时的增 长速率最大,会呈现周期波动,C 错误;种间关系会影响环境容纳量的大小,D 错误。 答案 A 2.(2019 河南高三开学考试)自然界的某些变化可能导致种群中个体数量发生改 变,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图 1 曲线用于指导防治害虫,在 A 点开始防治很难达到理想效果 B.若图 2 表示某湖泊的草鱼数量, 则 B 点后发生的变化主要是由于草鱼繁殖能力 太强 C.图 3 中 C 点后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该种群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D.若图 4 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羊群的数量,则 D 点后发生的变化可能是过度

3、放牧所致 解析 防治害虫应在害虫数量达到 K/2 之前效果最好,A 正确;若图 2 所示为某 湖泊中草鱼的种群数量变化,则 B 点以后种群数量剧增可能是环境条件改善造 成的,因为据图可以看出 K1已经是开始时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了,后来的数量剧 增且在更高的水平上波动只能是环境条件改善造成的,B 错误;种群在竞争中处 于不利地位后,其数量可能会急剧减少,C 正确;过度放牧可以使羊群数量在短 时间内增加,然后时间一长会因草场生态被破坏而减少,D 正确。 答案 B 3.(2019 北京高三期末)一种群居的狐猴,只有少数个体可以繁殖,不能繁殖的个 体当年可以帮助照顾新生的幼仔,将不能繁殖的个体分成幼年、

4、少年、青年和成 年 4 个年龄组,记录它们在种群内帮助照顾幼崽的时间比例。据图分析,对帮助 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雄性比雌性花费更多的时间 B.整体趋势上年龄大的比年龄小的花费更多的时间 C.成年组提供照顾的时长显著高于青年组 D.4 个年龄组中幼年组提供更多帮助 解析 由图可知:随着年龄的增长,雌性照顾幼崽的时间比例增大,可见雌性比 雄性花费更多的时间,A 错误;由图可知:整体趋势上年龄大的比年龄小的花费 更多的时间,B 正确;就雌性而言,成年组提供照顾的时长显著高于青年组,对 于雄性而言,成年组提供照顾的时长低于青年组,C 错误;4 个年龄组中幼年组 提供的帮助最少,D 错误。 答案

5、 B 4.(2019 安徽高二期末)田鼠是主要生活在农田中的植食性鼠类,黄鼬是其天敌。 当田鼠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 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田鼠种群停止增长时,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 B.田鼠的种群达到 K 值前,密度对其制约逐渐减弱 C.人为地一次性捕杀田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 D.田鼠种群增长速率大于 0 时,黄鼬种群增长速率可能小于 0 解析 田鼠种群停止增长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但不为 0,A 错误;田鼠的种 群达到 K 值前,密度对其制约逐渐增强,B 错误;人为地一次性捕杀田鼠后,若 环境不被破坏其环境容纳量不变

6、,C 错误;田鼠种群增长速率大于 0 时,其天敌 黄鼬的增长速率可能小于 0,因为黄鼬的种群数量还受其天敌影响,D 正确。 答案 D 5.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数量在 K/2 时增长最快 B.同一群落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 C.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D.环境容纳量是种群数量在生存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 解析 种群数量在 K/2 时增长最快,A 正确;环境容纳量(K)是指在长时期内环 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同一群落中不同种群的 K 值一般不同,B 错误;K 值的大小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C 正确;种群数量高于 K 值时便下降,低于 K 值时便上

7、升,K 值(环境容纳量)就是种群数量在生存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 D 正确。 答案 B 6.(2019 河南高三期中)图 1、图 2 为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A.若食物充足,则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一定为图 1 中的曲线 B.若图 1 中的曲线变为曲线,说明种群的生存环境变得恶劣 C.图 2 中 A、B、C、D 四点的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只有 A、B 点 D.图 2 中 D 点后,种群数量不再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解析 图 1 中曲线为种群增长的“J”形曲线,“J”形曲线是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 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状态下的种群增长曲线,A 错误;分析图 1,曲 线

8、的 K 值较曲线大,若曲线变为曲线,K 值变小,说明种群的生存环境 变得恶劣,如天敌侵害或环境恶化等,B 正确;图 2 中 A、B、C 三点的种群增 长速率均大于 0,该种群的数量一直在增长(D 点后趋于稳定),故 A、B、C 三点 的种群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C 错误;图 2 中 D 点时,种群增长速率为 0,该条 件下种群数量趋于稳定,若改变环境条件,种群数量会发生变化,D 错误。 答案 B 7.(2019 湖北高二期末)如图表示同一群落中的甲乙两个种群的 (出生率/死亡 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不考虑迁入迁出,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甲的种群密度在 t4时刻比 t3时刻小 B.t2到 t

9、3时间段甲的种群密度先升后降 C.乙的种群密度在 t1时刻比 t4时刻小 D.t2时刻甲、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相同 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甲种群的数量在 t3t4阶段一直减少,因此甲的种群密度 在 t4时刻比 t3时刻小,A 正确;t2到 t3时刻,甲种群的 先大于 1,后小于 1, 即甲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B 正确;乙种群的种群密度在 t1到 t4时刻 一直大 于 1,说明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因此乙的种群密度在 t1时刻比 t4时刻小,C 正 确;t2时刻甲、乙种群的 (出生率/死亡率)相同,而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 亡率,因此它们的自然增长率不一定相同,D 错误。 答案 D 8.下面三种曲线是同

10、一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图 1、2、3 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 B.图 1、2、3 中的 B、C、F 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 C.图 1 中 A 点和图 3 中 E 点的增长速率与图 2 中的 C 点对应 D.图 1 中 B 点和图 3 中 F 点的增长速率与图 2 中的 D 点对应 解析 图 1、2、3 都是“S”形增长,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 规律,A 正确;图 1、2、3 中的 B、D、F 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 C 时为 K/2,B 错误;图 1 中 A 点、图 2 中的 C 点和图 3 中 E

11、 点对应种群数量为 K/2,增长速率最快,C 正确;图 1、2、3 中的 B 、D、F 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 到了环境容纳量,种群增长速率为 0,D 正确。 答案 B 9.资源的合理使用是使产量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自然种群增长呈 “S”形曲线,假设种群的 K 值为 200,N 表示种群数量,据表分析正确的是( ) 曲线上的点 N (KN)/K S1 20 0.90 S2 50 0.75 S3 100 0.50 S4 150 0.25 S5 180 0.10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 S4点之后 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 S3点时进行 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 S3点

12、 D.(KN)/K 值为 0.9 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解析 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早在 S4点之前就已经出现,A 错误;防治蝗 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 S3点之前进行,B 错误;S3点增长速度较快,既能使产量 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 S3点,C 正确; 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的点是 S3,即(KN)/K 值为 0.5 时,D 错误。 答案 C 10.(2019 安徽淮北一模)下列有关种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每立方米自来水中有 20 个大肠杆菌,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 B.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定会增加 C.种群的“J”形增长既无环境阻力也无 K 值

13、D.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落会导致结果偏低 解析 每立方米自来水中有 20 个大肠杆菌, 是种群密度, 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A 错误;种群数量的增长受环境的影响,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如果环境条 件恶劣,种群数量不一定增加,B 错误;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的个体 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 重捕个体中带标记数。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 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部分脱落,标记后重新捕获数减少,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 (估算值)比实际值偏大,D 错误。 答案 C 11.如图表示某种鼠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的变化。下 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用标记重捕法准

14、确计算出该种鼠的种群密度 B.该种鼠在第 9 年达到此环境的环境容纳量 C.调查期内该种鼠在新环境中呈“S”形增长 D.第 5 年后该种鼠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呈负增长 解析 用标记重捕法只能估算出该种鼠的种群密度,A 错误;第 9 年时,种群数 量增长速率大于 0,说明此时还没有到达 K 值,B 错误;第 5 年到第 9 年,种群 的增长速率下降,但仍然大于 0,说明种群的数量仍在增加,D 错误。 答案 C 12.(2019 临沂模拟)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 研究 N t1 Nt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 Nt表示第 t 年的种群数量, Nt1表示第

15、t1 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种群在 t1t2段的种群数量不断增加 B.乙种群在 t1t2段的种群数量一直减少 C.乙种群在 t3后种群数量保持不变 D.甲种群在 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 解析 甲种群在 t1t2段, 小于 1 时,种群数量减少, 大于 1 时,种群数量 增加,A 错误;乙种群在 t1t2段, 大于 1 时,种群数量增加, 小于 1 时,种 群数量下降,B 错误;甲种群在 t3后, 大于 1,且保持不变,种群数量增加, D 错误。 答案 C 13.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 100 个鼠笼,捕获了

16、68 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地点放置了 100 个鼠笼, 捕获 54 只鼠, 其中带有标记的鼠有 12 只。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区域中此种鼠的种群数量约为 306 只 B.该调查方法为样方法应在样方内计数 C.草原上鼠与牛、羊是竞争关系,鼠害严重时会影响畜牧业发展 D.如果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过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 解析 该调查方法为标记重捕法,应在整个种群区域,随机放笼捕捉,B 错误。 答案 B 14.科研人员对某湖泊中一个岛屿的社鼠种群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部分结果如 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社鼠种群在冬季时,因为天冷,繁殖能力减弱,年龄结构为衰退

17、型 B.社鼠种群在夏季时,因为气候适宜,繁殖能力增强,种群数量增加 C.社鼠种群数量增加过程中,种群的雌雄性别比例下降 D.性别比例维持较高水平时不利于社鼠种群数量的增加 解析 该社鼠种群数量在春季大于冬季,可见社鼠种群在冬季时,年龄结构为增 长型,A 错误;据曲线可知,从夏季到秋季社鼠数量总体趋势是减少,B 错误; 秋冬季社鼠种群中雌性明显多于雄性,该季节社鼠种群数量相对较少,冬季性别 比例仍维持较高水平,但是种群数量却逐渐增加,D 错误。 答案 C 15.(2019 运城盐湖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为某池塘内鲤鱼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 比值变化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 a 点

18、和 b 点,鲤鱼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一定相等 B.Od 时间段内,曲线最低点鲤鱼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小于零 C.ab 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D.bc 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数量逐渐减少 解析 据图可知,a、b 两点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相等,但种群的自然增长 率出生率死亡率,不一定相等,A 错误;ab 时间段内,种群出生率与死 亡率比值大于 1,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鲤鱼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多,故该鲤鱼种 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 错误;bc 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数量先增加, 后减少,D 错误。 答案 B 16.某小岛上生活着自然寿命为一年半左右的某种鼠,数量较多且无迁入和迁出。 研究人

19、员通过等距布放鼠笼开展每月一次、为期一年的标记重捕,进行其种群特 征的研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被标记的个体放回后,易被天敌捕食,则测得数据比理论值小 B.标记重捕法可以估算该鼠的种群密度,但不能估算总个体数 C.若不同雄鼠很少在相同鼠笼布放点上被重捕,说明雄鼠具有领域 D.若资源均匀分布且有较强的种内竞争,其种群的分布型为随机分布 解析 依据关系式: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量第二次捕获总数/二次捕获被标记 量可知,标记个体易被天敌捕食会使种群数量计算值偏大,A 错误;标记重捕法 可以估算总个体数,B 错误;若不同雄鼠很少在相同鼠笼布放点上被重捕,说明 其活动具有区域性,C 正确;若资源

20、均匀分布且有较强的种内竞争,其种群的分 布会趋向于均匀分布,D 错误。 答案 C 17.在某一生态保护区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依据图 中的数据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两种群相互不影响,种群变化无规则性 B.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两种群相互影响,使种群数量呈现波动现象 C.捕食者种群数量受被捕食者控制, 但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变化不受捕食者种群 数量的影响 D.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受捕食者控制, 但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变化不受被捕食者种群 数量的影响 解析 捕食关系是生物界最常见的种间关系之一, 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相互影 响,当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时,捕食者种群

21、数量由于食物增加而增加,当捕食 者种群数量增加时,被捕食者种群数量由于被大量捕食而减少,又使捕食者种群 数量因食物缺乏而减少。 答案 B 18.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乙变为曲线丙的原因最可能是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 B.曲线乙可用于表示封闭环境中草履虫种群数量的长期动态变化规律 C.甲、乙、丙三条曲线表示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都为“J”形增长 D.ab 段种群数量相对稳定达到 K 值,种群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 解析 曲线乙变为曲线丙所示情况,有可能是因为外界条件得到改善,环境容纳 量增大, 如有了充足的食物和空间, A 错误; 封闭环境中草履虫种群数量先增加, 后

22、由于食物减少、氧气不足,种群数量减少,B 错误;分析题图可知,乙、丙所 示种群的数量都先增加, 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保持稳定, 符合“S”形增长, C 错误; 种群数量相对稳定时, 达到 K 值, 种群的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 如图中的 ab 段, D 正确。 答案 D 19.(2019 广东钦州三模)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按照“S”形曲线模型增长,下列 关于“S”形曲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种群刚迁入时会有一个缓慢增长期 B.种群数量为K 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 C.种群数量达到 K 值时,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稳定型 D.种群呈“S”形曲线增长过程中,在达到 K 值之前就是“J”形增长 解析 种

23、群呈“S”形曲线增长过程中,在达到 K 值之前受环境阻力影响,因此不 是“J”形增长,D 错误。 答案 D 20.为了研究大气污染对葫芦藓的影响,从某化工厂到居民区每隔 80 米距离依次 设置4个监测点, 另在空气清洁的采集地设置了第5号监测点。 实验共统计五次, 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结果通过标记重捕法获得 B.除 5 号外,其他各监测点的葫芦藓均呈“J”形增长 C.该实验设置的自变量是污染物作用的时间和污染物浓度 D.该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死亡数量的增加,各监测点的自然增长率逐渐下降 解析 葫芦藓属于植物,不能活动,调查其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A 错误;“J” 形增

24、长曲线是种群在理想条件下的数量变化规律, 而监测点的环境显然不属于理 想条件,B 错误;从坐标系中横坐标的含义和 5 条曲线代表的不同监测点离工厂 的距离可知, 本实验的自变量有两个: 污染物作用的时间和污染物浓度, C 正确; 图中仅能体现死亡数量,无法体现自然增长率,D 错误。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50 分) 21.(10 分)(2019 榆林市高二期中)请根据如图所示“种群增长”的坐标曲线,回 答下列有关问题: (1)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 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 曲线_符合马缨丹初期疯狂蔓延

25、趋势。 (2)按照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曲线_,若地球环境 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 值)为 110 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_。 (3)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 握在_点后进行,原因是_ _。 (4)若图中曲线表示某地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如果灭鼠时只采用毒饵诱杀的办 法, 则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控制鼠害的 方案: _。 图中阴影部分可以表示_。 (5)如下图为调查小组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 析该种群在 30 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_年, 第 2030 年间种群的出生 率_(填

26、“”)死亡率。 第 15 年时, 种群的年龄结构是_ 型。 解析 (1)马缨丹引种到夏威夷后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威胁,说明 是“J”形增长,图中曲线符合马缨丹疯狂蔓延趋势。(2)根据生态学原理,世界 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S”形增长,图中曲线符合,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 纳量(K 值)为 110 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 K/2,为 55 亿。(3)由于 e 点时种 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所以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 e 点后进行。(4) 若图中曲线表示某地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如果灭鼠时只采用毒饵诱杀的办法, 则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 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控制鼠害的

27、方案: 增加老鼠生存环境阻力(可从食物来源、生活场所、天敌等方面考虑),使其环境 容纳量降低。图中阴影部分可以表示由于环境阻力被淘汰的个体数量。(5)由题 图可知,当 1 时,种群数量增长,当 1 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保持稳定, 当 1 时,种群数量逐渐减少,据此分析该种群在 30 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 20 年,第 2030 年间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第 15 年时,种群的年龄结构 是衰退型。 答案 (1) (2) 55 亿 (3)e e 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 (4)增加老 鼠生存环境阻力(可从食物来源、生活场所、天敌等方面考虑),使其环境容纳量 降低 由于环境阻力被淘汰的个体数

28、量 (5)20 等于 衰退 22.(10 分)“种群存活力”分析可用于研究一些因素如何影响到种群灭绝的可能 性, 这种研究方法目前已被用来评价秦岭大熊猫现有种群的存活能力,并借此探 讨相应的保护措施。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秦岭大熊猫种群动态, 常需要调查种群密度, 它是种群最基本的_ 特征。 (2)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秦岭大熊猫进行“种群存活力”分析时,得到 如下表所示的数据,请据表回答问题。 初始种群规模/只 种群在 200 年内的灭绝概率 10 0.412 20 0.132 25 0.076 28 0.065 30 0.041 40 0.010 50 0.002 70 0 若以

29、“种群在 200 年内的灭绝概率小于 5%”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标准,则 该种群维持存活所需的最小初始规模范围是_只。 (3)若以环境质量下降、自然灾害以及人类的偷猎和捕捉等限制种群数量增长的 环境阻力为“限制压”,如图曲线表示不同“限制压”下(以小数表示)初始规模 不同的种群与其在 200 年内的灭绝概率(%)的关系。请据图分析: 由图可知,随着限制压的增大,种群灭绝的可能性会_,维持种群存活的 最小初始规模会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种群的灭绝概率 为 5%,则当限制压为 0.02 时,“最小存活种群”的规模为_只。 (4)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请你提出两个针对秦岭大熊猫的保护建

30、议: _。 解析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初始种群 规模为 28 只时,种群灭绝概率为 6.5%,初始种群规模为 30 只时,种群灭绝概 率为 4.1%, 因此若以种群在 200 年内的灭绝概率小于 5%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 的标准, 则该种群维持存活所需的最小初始规模范围是 2830 只。 (3)据图分析, 随着限制压的增大,种群的灭绝概率越来越高,即种群灭绝的可能性增大,维持 种群存活的最小初始规模会增大;若种群的灭绝概率为 5%,则当限制压为 0.02 时,由曲线图可知,该种群的最小存活种群的规模为 140 只。(4)根据以上分析 可知,影响存活率的

31、因素有限制压、初始种群规模,因此针对秦岭大熊猫的保护 建议为:保证现有的环境状况不恶化,将偷猎和捕捉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答案 (1)数量 (2)2830 (3)增大 增大 140 (4)保证现有的环境状况不恶 化(或逐步恢复大熊猫的生存环境);将偷猎和捕捉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23.(10 分)(2019 衡水模拟)如图 1 是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2 为种群增 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 1 中的K 2对应图 2 中的_点,若草原鼠迁入一个理想环境中,第二年 的种群数量是第一年的 倍, 则 为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 的定值。 (2)某种鱼迁入一

32、个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最初_(填“一定”或“不一 定”)呈现类似“J”形曲线的增长,原因是 _。 若想一次性获得最大捕获量,应选择图 2 中_点进行捕捞。 (3)将一定量的酵母菌接种在 10 mL 培养液中,培养较长时间,可采用_ 的方法调查酵母菌的数量。在用吸管吸取培养液前要将试管_。 培养足够长的时间后酵母菌会呈现图 2 中的_(填字母)点所示的增长速率。 解析 (1)图 1 中的K 2对应图 2 中的 A 点,理想环境中种群数量的增长呈现“J”形 曲线,则 为大于 1 的定值。(2)某种鱼迁入一个生态系统后最初不一定呈现类 似“J”形曲线的数量增长, 原因是若生物适应环境, 则种群数量增

33、长会呈现类似“J” 形曲线,若不适应环境就不会呈现。若想一次性获得最大捕获量,应选择图 2 中的 B 点进行捕捞。(3)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调查酵母菌的数量。在用吸管吸 取培养液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培养足够长的时间后酵 母菌的数量会下降,因此会呈现图 2 中的 C 点所示的增长速率。 答案 (1)A 大于 (2)不一定 生物适应环境会呈现类似“J”形曲线的增长,不 适应环境就不会呈现 B (3)抽样检测 轻轻振荡几次 C 24.(10 分)如图表示某种鼠迁入新的环境后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中能反映鼠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2)对

34、该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 在一定范围内, t1时进行第一次捕获并标记 25 只, 在 t2时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记的 30 只,标记的 10 只,该鼠的种群数量 应( ) A.大于 100 只 B.等于 100 只 C.小于 75 只 D.约为 75 只 (3)该鼠在 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长的主要原因是_ _。 (4) 在 t1时 该 种 群 的 年 龄 结 构 最 可 能 为 _ , 判 断 的 依 据 是 _。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在 t0t1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在不断上升,到 t1时, 种群增长速率达最大,t1t2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在不断下降,t2t3时间内种群 增长速率

35、趋于零,与“S”形增长曲线的增长速率变化一致。(2)假设在 t1t2时间 内种群数量不变,则根据标记重捕法的公式计算,种群的数量为 2540 10,即 100 只,由于在 t1t2时间内种群还在增长,故种群数量应大于 100 只。(3)种群增长 速率在 t2时趋于零,说明种群不再增长,原因是随着种群数量增加,种内竞争加 剧,且捕食者的数量增加。(4)在 t1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高,说明种群中年幼的 个体多,种群密度越来越大,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答案 (1)B (2)A (3)种内竞争加剧, 捕食者数量增加 (4)增长型 种群幼年个 体多,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25.(10 分)(2019 江苏

36、扬州高二期中)酵母菌是一类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的单细胞真 菌,可用于酿造业。请回答下列利用酵母菌开展实验的相关问题。 (1)某同学在果酒制作过程中检测发酵液是否含有酒精,取样后滴加适量酸性重 铬酸钾溶液并振荡,若观察到溶液颜色的变化是_,则 说明发酵液中含有酒精。酵母菌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的酶位于_(填细胞 结构)。 (2)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中,需要定期用血球计数板 (规格为 1 mm1 mm0.1 mm)对其进行计数分析。上图甲是某次样液稀释 100 倍后观察到的一个中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则发酵液中酵母菌种群的密度是 _个/mL。若实验者未对取样顺序做好标记,可依据测定发酵

37、液中 _来确定取样的先后顺序。 (3)随着发酵的进行,高浓度酒精会抑制酵母菌活性,因而要筛选酒精耐受力高 的酵母菌菌种。某小组将三种酵母菌分别接种在相同浓度的培养液中,在相同且 适宜条件下密闭发酵。每隔一段时间,轻轻摇晃瓶子并_,然后称重发酵 瓶。用测定的实验数据绘制了图乙,据图分析_菌种酒精耐受力最高,原 因是_。 解析 (1)酒精遇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会由橙色变成灰绿色;如果检测结果有酒精, 说明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所以酵母菌将葡萄 糖分解为酒精的酶位于细胞质基质。(2)由题图可知,该中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 是 17 个,血球计数板一个大方格共有 25 个中方格,稀释 100 倍,每个大方格的 容积是 0.1 mm3, 因此 1 mL 菌液中的总菌数172510 0001004.25108; 发酵的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影响培养液的 pH,故可以测定 pH 来判断取样顺 序。(3)酒精发酵的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可以进行放气(二氧化 碳),然后称重,瓶子会变轻;在 14 天,含 Y1菌种的培养液失重量最大,培 养液中酒精含量最高,故酒精耐受力最高。 答案 (1)橙色变成灰绿色 细胞质基质 (2)4.25108 pH (3)拧松瓶盖(或放 气) Y1 在 14 天,含 Y1菌种的培养液失重量最大,培养液中酒精含量最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生物 > 人教版(新教材) > 选择性必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