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章末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96321 上传时间:2021-10-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章末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章末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章末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章末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章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大气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 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对流层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层, 下图示意对流层顶高度随着纬度的变化规 律。据此完成 12 题。 1.对流层顶高度随纬度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受地球赤道略鼓形状的影响 B.不同纬度太阳辐射的差异 C.不同纬度大气密度的影响 D.低纬度的陆地面积小于高纬度 2.民航客机的航线多在海拔 9 000 米至 12 000 米的高空,其主要原因有( ) 大气能见度高 空气阻

2、力小 充分利用太阳能 大气稳定 A. B. C. D. 答案 1.B 2.C 解析 第 1 题,一般而言,纬度越低,地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越多,地面气温越 高,与高空之间的温差越大,对流运动越强烈,故选 B。第 2 题,在这一高度, 对流运动很弱, 气流平稳, 大气中的云量少, 能见度高, 飞行安全性高, 故选 C。 (2021 山东省淄博市高一上)露是指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 傍晚或夜间,当温度降到露点以下,空气中水汽含量过饱和时,在地面或地物的 表面就会有水汽凝结。下图示意秋后某摄影师拍摄的露。据此完成 34 题。 3.图中露的形成过程涉及的地球圈层数有( ) A.1 个

3、B.2 个 C.3 个 D.4 个 4.观察发现,露多出现在晴朗的天气,与此相关的是天气晴朗时( ) A.太阳辐射强 B.大气逆辐射弱 C.地面辐射弱 D.大气辐射强 答案 3.C 4.B 解析 第 3 题, 由材料可知, 露是指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 水蒸气和小水珠属于水圈,同时,水蒸气存在于大气圈内,图中露是凝结在植物 上的, 植物属于生物圈, 所以图中露形成过程涉及 3 个圈层。 C 项正确。 第 4 题, 由材料可知,露是当温度降低到露点以下,在近地面或着地物表面凝结而成的, 晴朗天气,大气逆辐射弱,降温幅度大,傍晚或者夜间温度低,容易凝结。B 项 正确。 (2021

4、 全国百强校领军考试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露是靠近近地面的小水滴凝结 成的小水球。据此完成 56 题。 5.露最容易发生的时间段是( ) A.午夜前后 B.日出前后 C.午后二时 D.黄昏前后 6.露发生时( ) A.夜间地面辐射强 B.白天太阳辐射弱 C.夜间大气逆辐射弱 D.白天大气辐射弱 答案 5.B 6.C 解析 第 5 题,露是靠近地面的小水滴放热致冷凝结成小水球的过程,一天中黎 明前后温度最低, 水滴凝结成雾的可能性最大。 B 项正确。 第 6 题, 清晨多露水, 是因为夜间气温低,水汽发生凝结形成露水。夜间气温低是由于大气逆辐射弱, 保温作用弱。C 项正确。 (2021 福州市八县

5、协作校高一上期中)下图中曲线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读图,完 成 78 题。 7.图示状态下,在近地面同一高度上,有关三地气温和气压的比较,正确的是 ( ) A.水库气压最低 B.林地气压高于裸地 C.水库气温最低 D.裸地气温高于林地 8.下列有关此图近地面气流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水库流向裸地 B.由裸地流向水库再流向林地 C.由水库流向林地 D.分别由裸地和林地流向水库 答案 7.A 8.D 解析 第 7 题,根据图示等压面弯曲情况可知,裸地等压面向上凸起最多,林地 次之,水库下凹。由此可知水平方向上:裸地是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高气压,水 库是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的低气压, 林地相

6、对于水库是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高 气压。因此三地气压状况是:裸地林地水库;三地气温状况是:水库林地 裸地。A 项正确。第 8 题,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结合上题解析 可知,近地面气流的运动状况是:裸地流向水库,林地流向水库。D 项正确。 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下图反映了 9 月份 30 S80 S 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据此完成 910 题。 9.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 ) A.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 B.在各纬度均出现递减 C.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 D.随大气 CO2浓度而增加 10.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 ) A.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少 B.全球降水量减少 C.

7、平流层气温降低 D.地面辐射强度减弱 答案 9.C 10.C 解析 第 9 题,结合图示分析可知,随着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最大值所在位置 北移,在中纬度,臭氧总量波动变化,而在高纬度递减明显。第 10 题,臭氧层 破坏直接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多, 使平流层吸收太阳紫外线短波辐射的 能力降低,从而引起平流层气温降低。 (2020 山东省 7 月合格考)青海省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 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霜,日愁暴雨夜愁霜”。据此完成 1112 题。 11.西宁“一日须携四季装”的主要原因是( ) A.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B.白天太阳辐射弱,夜晚大气逆辐射

8、强 C.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强 D.白天太阳辐射弱,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12.出现“山下百花山上霜”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随海拔升高( ) A.空气密度增大 B.气压降低 C.太阳辐射增强 D.气温降低 答案 11.A 12.D 解析 第 11 题,青海西宁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 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晚上由于大气稀薄,大气 的保温作用弱,地面降温快,温度低。因此西宁“一日须携四季装” 。A 项正确。 第 12 题,“山下百花山上霜”这种现象说明山下和山上气温差别大,是由于随 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造成的。D 项正确。 (2021 山东省聊城市

9、高一上期中联考)小明在学习大气水平运动相关知识后, 绘制 了一幅等压线(hPa)分布图。据此完成 1314 题。 13.若甲地在高空,则对其风速影响最大的是( ) A.水平气压梯度力 B.地转偏向力 C.摩擦力 D.重力 14.若图中甲地风向为正北风,甲地最可能位于( ) A.北半球高空 B.北半球近地面 C.南半球高空 D.南半球近地面 答案 13.A 14.A 解析 第 13 题,在高空对风速影响最大的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只影 响风向不影响风速;摩擦力主要在地表附近影响风速。重力对风速没有影响。A 项正确。第 14 题,甲地为正北风,与等压线平行,为高空风向;根据图示等压 线数值可

10、知,风向是向右偏形成的,因此在北半球。A 项正确。 (2021 江西省县十六校高一上期中联考)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 以 24 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下图为某大湖附近一城市气象站测得的某 日湖陆风风速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变化曲 线图。据此完成 1516 题。 15.下图为一天中测得的风向情况,则该气象站位于湖泊的( )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16.下列各项中,能减弱该气象站湖风的是( ) A.城市地面硬化增加 B.湖泊水量增加 C.城市工业用地增加 D.城市绿化面积增加 答案 15.C 16.D 解析 第 15

11、 题,从风向图中可以看出该观测站白天多东南风,晚上多西北风, 应位于湖泊的西北侧。C 项正确。第 16 题,城市绿化面积增加使陆地比热容变 大,湖泊与陆地温差变小,湖风减弱。D 项正确。 (2020 山东济南高一上学期期末)下图为北半球年太阳辐射总量随纬度的分布柱 状图(可能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 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据此完成 1718 题。 17.影响可能总辐射的主导因素是( ) A.洋流 B.地形 C.气候 D.纬度 18.导致图中最大有效总辐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纬度高,白昼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多晴天,云层的

12、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云层厚,保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A. B. C. D. 答案 17.D 18.B 解析 第 17 题,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海拔、天气等。可能总辐射量是 考虑了受大气削弱,有效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削弱。直接根据图“可 能总辐射量”的基本分布规律:自低纬向高纬递减,故判断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纬度。D 对。第 18 题,读图,图中最大有效总辐射量在北纬 20 左右,有效总 辐射量是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削弱。 纬度低, 太阳高度角大, 经过大气的路径短,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13、北纬 20 左右热带沙漠 气候晴天多,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选 B。 (2020 山东青岛高一上学期选科抽测)下图示意 19612018 年冬季全国平均气温 历年变化。据此完成 1921 题。 19.图示年份气温整体的变化特点是( ) A.持续上升 B.持续下降 C.波动上升 D.波动下降 20.该季节平均气温低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量少 B.大气削弱作用强 C.水汽和 CO2含量少 D.大气保温作用弱 21.造成图示温度变化的原因( ) A.太阳活动剧烈 B.太阳辐射增强 C.温室气体增多 D.行星撞击地球 答案 19.C 20.A 21.C 解析 第 19 题

14、,由图看出,图示气温整体是波动上升的,故选 C。第 20 题,冬 季太阳高度低,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少,导致平均气温低。第 21 题,气温波动 上升,可能是温室气体增多造成的。 (2021 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一上期中)读某城市市中心与郊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分 布图(左图)及城郊间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右图),完成 2223 题。 22.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城郊之间大气环流方向正确的是( ) A.EFHGE B.EGFHE C.GEHFG D.GHFEG 23.关于该城市中心与郊区大气状况的叙述,合理的是( ) A.EF 代表城市中心气压垂直变化 B.各点间的热力环流昼夜方向相反 C.甲位于郊区的高空,气

15、流下沉 D.乙丙间气流流动方向如箭头所示 答案 22.D 23.C 解析 第 22 题,读图分析可知,G、E 位于近地面,且 PEPG,郊区气温较低, 气压较高,则 E 为郊区;城市气温较高,气压较低,G 为城市。因此近地面空 气从 E 流向 G。 F 为郊区的上空,为低压,H 为城市的上空,为高压,所以高 空气流从 H 流向 F。垂直方向,城市受热空气由 G 到 H;郊区空气下沉,空气 从 F 到 E, 因此大气环流的方向为 GHFEG。 第 23 题, 由上题分析可知, 城市的温度高于郊区,近地面形成低压,E 的气压较高,对应的为郊区,EF 代 表郊区气压垂直变化;城市和郊区相比,无论昼夜

16、温度都是城市大于郊区,因此 热力环流的方向没有昼夜的变化;由图中甲地等压面向下弯曲,乙处等压面向上 拱起可知,甲地气压小于乙地气压,郊区空气下沉,高空为低压,所以甲为郊区 的高空,气流下沉;乙丙之间的气流应该由高压流向低压,不会沿等压面流动。 (2021 河南省豫南九校高一上期中联考)读下图,完成 2425 题。 24.若图中曲线是北半球等压线,则( ) A.甲地风力小于乙地 B.甲地风向为西南风 C.乙地风向为东南风 D.图中示意高空等压线分布 25.若图中曲线代表冷热不均时的等压面,则( ) A.甲地受热多 B.乙地气压较甲地低 C.甲地气流上升 D.乙地高空同一高度大气密度较甲地小 答案

17、 24.B 25.B 解析 第 24 题,若图中曲线是北半球等压线,甲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 力大,风力大;甲、乙两地风向分别为西南风和偏西风;根据图中等压线数值可 知,图中示意近地面等压线。第 25 题,若图中曲线代表冷热不均时的等压面, 甲地气压高于乙地,说明甲地受热少,气流下沉,近地面气压较乙地高;乙地高 空空气聚集,大气密度较甲地大。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0 分) 26.(2021 天津大港区三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读海陆风示意图和某区域等压线分布 图,完成下列各题。(10 分) (1)在左图 A、B、C、D 四处用箭头表示出热力环流的方向。(4 分) (2)此时,B

18、 地的气温比 A 地 ,C 处气压比 D 处 。(2 分) (3)若右图为此时该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判断,和两地中风力较 大的是 , 判断理由是_ _ 。 (2 分) (4)若右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从图中可判断,此时 地风向为 。(2 分) 答案 (1)逆时针 (2)高 低 (3)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4)西北 解析 第(1)题,读右图可知此时为晚上,晚上陆地降温快于海洋,陆地气温低 于海洋。 陆地空气冷却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 上空形成低气压; 海洋气温较高, 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水平方向上大气由高气压流 向低气压。

19、即图示热力环流呈逆时针方向。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B 地气 温高于 A 地,C 处气压低于 D 处。第(3)题,结合图示可知地等压线稀疏,水 平气压梯度力较小,地等压线较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因此地风速大于 地。第(4)题,根据图示等压线数值可知地西侧是高气压,东侧是低气压, 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地风向为西北风。 27.(2021 全国百强校领军考试高一上期中联考)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 (12 分)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由于人为原因湖泊面积经历了由 大到小,再由小到大的过程,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和“洞庭湖地区某 天陆地和湖

20、泊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 。 (1)图中字母 A 代表 ,B , C , D 。(4 分) (2)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填字母), 全球气候变暖后(填字母) 增强。 (2 分) (3)说出 M、N 代表的地理事物并说明理由。(4 分) (4)分析洞庭湖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的过程中湖陆风强度的变化特点。(2 分) 答案 (1)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大气反射 (2)B C (3)M、N 分别代表陆地和湖泊;白天陆地升温快,温度高,夜晚陆地降温快,温 度低,昼夜温差大,所以 M 曲线表示陆地。 (4)洞庭湖变小后,湖陆热力性质差异缩小,湖陆风强度减小;洞庭湖面积变大 后正好相反。 解析 第(1

21、)题,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可判断 A、B、C、D 分别为太阳辐射、地面 辐射、大气逆辐射和大气的反射作用。第(2)题,因大气成分的问题,大气直接 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很少, 主要通过地面吸收后再通过地面辐射才能吸收。 第(3) 题,结合曲线可知,因陆地和湖泊比热容不一样,陆地白天升温快,晚上降温也 快,可推断 M、N 分别为陆地和湖泊。第(4)题,湖陆风是湖泊和陆地的温差决 定的, 在陆地上湖泊面积越大, 湖陆温差对比越明显, 形成湖陆风的可能性越大。 28.(2021 山东省菏泽市高一上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地理模拟实验是指采用某种实验方法,借助一些实验仪器、设备、模型来

22、模拟自 然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产生、变化、作用等的实验。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再现某 些自然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变化过程。 某中学的李老师带领同学们上了一堂地 理实验课(下图)。具体步骤如下: 将 2 个数字测温探头分别插入 2 个烧瓶瓶塞的中孔。 打开数字测温探头开关,将两个探头悬在空气中,待两个显示屏温度相同时, 记录温度起点。 将一袋小苏打(碳酸氢钠)和 1 袋醋酸倒入其中的一个烧瓶(瓶甲)中,另一个保 持空瓶(瓶乙),然后盖上插入数字测温探头的两个烧瓶塞,两烧瓶间相隔约 3 厘 米距离。 将台灯放置烧瓶中间对面约 1720 厘米距离,拉低灯罩使光源距离瓶口 57 厘米。让热光源等距离照射两个

23、瓶体。 使用秒表计时器每分钟读取一次温度数据。收集 10 分钟内温度数据,记录在 温度记录表上。 10 分钟后,关闭白炽灯,继续观测温度变化,把两个瓶子 5 分钟内温度的变 化记录在表格上。 (1)随着实验的进行,李老师提醒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了如下气温数 据。 时间 烧瓶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甲 18.3 19.1 19.7 20.1 20.4 20.5 20.6 20.8 20.8 20.9 21.1 20.7 20.3 20.1 19.9 19.8 乙 18.3 18.9 19.4 19.6 19.8 19.9 20.1 2

24、0.1 20.3 20.3 20.4 20.1 19.7 19.5 19.3 19.2 简述开灯后随着温度增加两个瓶子温度变化的差异,并解释原因。(4 分) (2)完成以上实验步骤后,李老师让同学们进一步思考适当增加小苏打和醋酸的 量后的实验现象。请根据以上实验,推测如果适当增加小苏打和醋酸的量,烧瓶 甲的温度可能会发生的变化并说明原因。(6 分) (3)实验课快结束时,李老师要求各小组汇报实验收获。如果你是小组成员,请 结合实验现象和当今气候变化说出两条该实验给你的启示。(4 分) 答案 (1)差异:瓶甲的温度增加速度快于瓶乙。 原因:瓶甲内二氧化碳浓度大于瓶乙,对瓶内长波辐射的吸收作用更强

25、,增温更 快。 (2)变化:甲瓶内增温可能会变快,降温可能会变慢。 原因: 增加小苏打和醋酸的量使甲瓶内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吸热能力及保温作用 增强。 (3)二氧化碳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之一;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可能会 减缓气候变暖;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要减少碳排量,实行清洁生产和倡导低碳 生活。(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CO2是小苏打(碳酸氢钠)和醋酸反应生成物质之一, 结合 CO2温室效应解答该题即可。第(1)题,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瓶甲的温度增 加速度快于瓶乙。根据材料可知瓶甲中有 CO2放出,而瓶乙中没有 CO2,CO2 可以增强对长波辐射的吸收,因此瓶甲温度升

26、高的速度快于乙。第(2)题,如果 适当增加小苏打和醋酸的量,烧瓶甲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二氧化碳对瓶内长波 辐射的吸收作用更强,增温更快。第(3)题,结合实验现象可知二氧化碳增多增 强了对长波辐射的吸收,当今气候变化主要是气候变暖,所以要针对全球变暖来 说明启示。针对全球变暖可以从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实行清 洁生产,绿色消费等方面说明。 29.(2020 北京西城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 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故都的秋在作家郁达夫眼中 是美好的,但近些年来北京的秋冬季常常有雾霾“光顾”,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多 困扰。北京市某中学同

27、学展开了对雾霾的探究性学习。阅读相关材料,完成下列 问题。(14 分) 探究问题一:北京的污染物除了本地排放,还有来自哪里的,它们是如何影响到 北京的? 同学们搜集到了如下材料: 材料一 外地污染物主要来自于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沧州、廊坊等地。 材料二 空气质量状况划分表 空气质 量指数 050 51100 101150 151200 201300 300 以上 空气质 量状况 优 良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严重污染 材料三 某年,北京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气压图(单位 hPa) (1)同学们根据以上材料得到了如下结论: 9 日 8 时,北京以 (上升、下沉)气流为主,空气稳定,开始

28、出现污染; 10 日 8 时,北京吹 风,将沧州、廊坊等地的污染物带来,空气质量指 数开始升高;10 日 20 时,北京吹西南风,将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等地的 污染物带来,空气质量状况达到 。(3 分) 12 日 8 时, 北京吹 风, 与 10 日 20 时是相比, 此时风速较 , 判断理由是 。污染物逐渐消散,空气质量好转。(3 分) (2)同学们是从 和风速、风向等角度进行研究和总结的。(1 分) 探究问题二:地形对北京污染状况的影响。 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北京地区的污染与局地大气运动状况密切相关,其中山谷 风等局地环流对污染物的传输和分布有重要影响。 (3)请根据白天山顶与同海拔平

29、原上空气温差异,在下图中画出该时段的热力环 流状况。(2 分) 据图可知,此时段对北京近地面污染物传输方向有直接影响的是 (填图 中序号),其将污染物从 带到 。(3 分) 探究问题三:除了控制污染物,北京市还采取了哪些有效缓解雾霾的措施。 同学们查阅到了北京市针对这一问题的规划布局方案(如下图所示): 建设 500 米、 80 米等不同宽度多条通风廊道,廊道串起多家公园,区域内建设大面积绿地并 严格控制建筑物高度。 (4)请你试着解释以上措施对缓解雾霾的作用。(2 分) 答案 (1)下沉 偏南 严重污染 西北 大 等压线更密集,水平气压梯 度力更大,因此风速更大 (2)污染物来源 (3)画图

30、略 d 平原 山区 (4)从风向、风速、绿地缓解热岛、净化空气、限制楼高减少建筑阻挡等。(任选 两方面,合理即可。) 解析 第(1)题,读图,9 日 08 时,北京受高气压中心影响,盛行下沉气流,空 气稳定; 10日8时, 在图中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 之后向右偏转一定角度(30 45 ),所以北京吹偏南风;10 日 20 时,北京得空 气质量指数达到 365,空气质量指数越大,污染程度越高,根据材料二的表格信 息,此时北京空气质量状况达到严重污染;12 日 8 时,在图中画出水平气压梯 度力(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之后向右偏转一定角度(30 45 ),所以

31、 北京吹西北风,相比于 10 日 20 时,此时北京风速更大,因为图中显示,此时(12 日 8 时)北京附近等压线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风速更大。第(2)题,根 据第(1)题的分析可知,同学们是从污染物来源、风速、风向等几个角度来进行 分析的。第(3)题,白天,相比于同海拔平原上空,山顶气温更高,空气上升, 平原上空空气下沉,在近地面,空气由平原向山顶流动,据此绘图。据图可知, 对北京近地面污染物传输方向有直接影响的是 d,将污染物由平原带至山区。第 (4)题,读图,图中廊道的走向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或南北走向,与当地盛行 风的走向一致,且廊道对盛行风有一定的加速作用,风速加大,有利于城区污染 物的消散;同时,廊道串起多家公园,以及建设大面积的绿地,均有利于净化空 气,缓解热岛效应的作用,从而缓解雾霾对城市的影响;通过严格控制建筑物高 度,可以减少建筑物对风的阻挡,进而有利于污染物的消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地理 > 人教版(新教材) > 必修第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