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单元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96082 上传时间:2021-10-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85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单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单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1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单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1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单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一、选择题 1.(2019 河北邯郸高一期末)西周的诗篇描写有大量“千耦其耘”的劳动场景,到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的现象。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 因是( ) A.分封制崩溃 B.铁犁牛耕的应用 C.井田制瓦解 D.水利工程的兴建 解析 根据材料“西周的诗篇描写有大量千耦其耘的劳动场景,到春秋战国 时期,出现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的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铁农 具和牛耕的应用,使农业生产由集体劳动到个体经营,分散的一家一户制的封建 经济形式兴起,故选 B 项;分封制的崩溃是材料现象并非原因,排除 A 项;井田 制的瓦

2、解是材料中的现象并非原因,排除 C 项;水利工程的兴建,是变化的原因 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D 项。 答案 B 2.下边是我国古代某一生产工具的插图,有关该图工具的正确叙述是( ) A.农业播种技术的革新 B.用于农业灌溉 C.促进汉代粮食产量增加 D.被称为“水排” 答案 B 3.(2020 天一大联考模拟考试)下图是东汉纺织画像石拓片,展示了汉代纺织的集 体劳作:右边女子在用络车进行“调丝” ,中间女子在用纬车进行“摇纬” ,左边 是用织机制成绢帛。这块画像石反映的是( ) A.家庭手工业技术先进 B.民营手工业市场扩大 C.官营手工业管理规范 D.庄园手工业分工协作 解析 根据题干

3、信息“东汉”和“汉代纺织的集体劳作,右边在用络车进行调 丝,中间用纬车进行摇纬,左边是用织机制成绢帛”说明的是分工协作, 规模很大,应该是庄园手工业分工协作,故选 D 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家庭手工 业技术落后,排除 A 项;题干没有把官营和家庭手工业比较,也没有民营手工业 市场扩大的表现,排除 B 项;题干反映的主要是手工业的分工,并不是官营手工 业管理规范,排除 C 项。 答案 D 4.(2020 山西运城一模)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有些工场手工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 发展。19 世纪 5070 年代,英国各行各业都存在工场手工业。工场手工业与机 器大工业的并存( ) A.导致英国工业化进程缓慢

4、B.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C.源于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D.体现工业化模式的多样性 答案 B 5.钱乘旦、许洁明合著的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 钟、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 要随身带上一块表, 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这一现象最早应开始于( ) A.16 世纪 B.17 世纪 C.18 世纪 D.19 世纪 答案 C 6.(2019 河南洛阳期中)1851 年,英国 1 800 万人口中,大部分都在城市工作和生 活,城市人口占 52%。当时英国 10 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 10 个,其中,首都伦敦 的人口达到 230 万。促使英国城市人

5、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 A.海外扩张的影响 B.城市生活条件相对优越 C.工业革命的推动 D.农业发展环境不断恶化 解析 由材料“1851 年,英国 1 800 万人口中,大部分都在城市工作和生活,城 市人口占52%”得出工业革命时期工厂的广泛建立使得城市人口增加, 故选C项; 16、17 世纪英国进行海外扩张,排除 A 项;材料强调英国城市化形成的原因而非 结果,排除 B 项;工业发展使环境不断恶化,排除 D 项。 答案 C 7.(2019 广东广州高三年级调研测试)1823 年, 苏格兰学者伯克贝克在伦敦创办第 一家劳动技术学校伦敦技工所,对技术工人进行科学教育;此后各郡也纷纷 成立技工

6、所、夜校等工人教育机构。这反映了英国( ) A.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备 B.工人地位的提高 C.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D.工业革命的发展 解析 工业革命的发展对技术工人需求激增,而英国工人教育机构的发展适应了 这一状况,故选 D 项;英国职业教育有一定发展,但没体现体系的完备,排除 A 项;材料强调工人教育机构的发展,不涉及工人地位的提高,排除 B 项;科学与 技术的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排除 C 项。 答案 D 8.1956 年,在 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资助之下,10 位计算机领域的学者组织了 一场研讨会,正式提出人工智能概念。此后数十年,他们和 IBM 一道主宰了这个 领域。这

7、反映出( ) A.科技的发展主要源于社会需要 B.人工智能成为新科技领域标杆 C.科技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世界 D.资本与科技具有相互促进作用 解析 材料中人工智能概念提出是由于 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资助说明资本投 入促进了科技发展,并没有说明科技的发展主要源于社会需要,故 A 项错误;材 料主要反映资本与科技具有相互促进作用,并没有说明人工智能成为新科技领域 标杆,故 B 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资本与科技具有相互促进作用,并没有提到科 技改变世界的作用,故 C 项错误;资本与科技具有相互促进作用,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9.冷战期间,美苏两国围绕科技为主导的综合国力展开了激烈竞争,原子弹

8、、半 导体、雷达、航天技术等有新突破。后来很多技术转为民用,如导航系统广泛用 于救援、城市交通管理等各个方面。根据材料,可以确认的历史结论是( ) A.美苏竞争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B.美苏成为新科技革命的中心 C.美苏双方在科技上相互借鉴 D.美苏双方在军事上势均力敌 解析 从“有新突破”“很多技术转为民用”可知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故选A项; 美苏成为新科技革命的中心属于历史事实,排除 B 项;美苏双方在科技上相互借 鉴属于历史事实,排除 C 项;美苏双方在军事上势均力敌属于历史事实,排除 D 项。 答案 A 10.“互联网实际上是把人与人联结在一起了, 另外一个是把人与信息联结在一起 了。因为

9、这两个联结实际上大大提升了我们讲的那个信息的一个传播的效率,创 造了效率。 ”由材料可知,互联网( ) A.推动了人们直接交往的加快 B.有利于鉴别信息的正确性 C.彻底消除了人类社会间隔阂 D.加速了信息传播的效率 解析 A、B 项表述与题目中“因为这两个联结实际上大大提升了我们讲的那个 信息的一个传播的效率,创造了效率”不相符,故 A、 B 项错误;C 项表述中“彻 底”太过绝对,故 C 项错误;D 项表述与题目中“这两个联结实际上大大提升了 我们讲的那个信息的一个传播的效率,创造了效率”相符,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11.北京时间 2012 年 6 月 24 日,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

10、海沟试验海区,“蛟龙” 号首次突破 7 000 米, 最大下潜深度达到 7 020 米, 开创了世界同类型的科学作业 类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这意味着“蛟龙号”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 99.8% 的广阔海域自由行动。这说明( ) A.中国已经是世界超级大国 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C.深海探测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答案 B 12.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新的社会流动,内容大致 包括含义相左的“向上”和“向下”两个方面内容,从职业分层角度看,社会流 动出现明显的向上流动的趋向。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世界经济区

11、域集团化明显加速 B.经济全球化使全球经济连为一体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弊端显现 D.新科技革命助推社会结构的调整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后社会流动性加强,可知是二战后第三 次科技革命发展,带来生产领域科技程度更高,智能化生产对专业化、科技化人 才需求增加,故社会职业上科技含量高的职业与科技含量低的职业明显分化,导 致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故选 D 项;材料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社会结构流动 性增强, 职业分化明显, 没有涉及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变化, 排除 A、 B 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对经济干预加强,属于生产关系调整,材料中社 会流动增加,职业分层是科技发展带来

12、的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导致的,排除 C 项。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3.生产流水线是美国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的一种创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亨利 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 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 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 分之二。到 1914 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摘编自韦尔奇美国创新史 材料二 流水作业法的普遍采用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 革命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 使人口得以从饱和

13、的城市向郊区扩散。 李庆余美国现代化道路 材料三 1921 年,喜剧大师卓别林兴冲冲地参观了海蓝公园的福特工厂,并与福 特在总装流水线旁微笑合影。当时人们把福特看作一个创造奇迹的大师,但在 15 年后,他已经成为劳动者的公敌。在摩登时代里,卓别林毫不客气地讽刺了 他的这位资本家朋友和残酷的流水线。这部默片时代的经典电影也是迄今为止对 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批判得最深刻的一部。 杜君立历史的细节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从工业发展的角度, 指出福特“创新”产生的原因, 简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工业革命以来汽车普及前后的人口移动趋 势。 (3)据上述材料并

14、结合所学知识,就“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这一观点,从客观公 正的立场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 字左右) 解析 第(1)问, 第一小问原因, 据材料一“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 、“到 1914 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并结合所学第二次工 业革命分析,得出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一“因为流水 线有如此的速度”、“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得出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 低;据材料一“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路上行驶的每两 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得出产量增加, 更多人使用汽车; 据材料一“1

15、914 年”并结合所学,分析得出有助于垄断组织产生。第(2)问,据材料二中“遏制了 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并结合所学工业革命, 得出普及前由农村向城市移动(向 煤铁生产地区移动);据材料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得出普及 后由城市向郊区移动。第(3)问,结合所学,从大机器生产的人性、非人性或兼而 有之等角度论述,注意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如据材料一中“十年中每年的生产 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据材料二“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 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据材料三“当时人们把福特看作一个创造奇 迹的大师”等得出大机器生产的人性,如据材料三“15 年后,他已经成为劳动者

16、 的公敌。在摩登时代里,卓别林毫不客气地讽刺了他的这位资本家朋友和残 酷的流水线”得出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 答案 (1)原因: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 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产量增加,更多人使用汽车;有助于垄断组 织产生。 (2)普及前:由农村向城市移动(向煤铁生产地区移动)。 普及后:由城市向郊区移动。 (3)略。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技术进阶升级带来“机器代替人”的前几次工业革命中,技术始终是掌 握在人手中的工具,“机器”真实地助益了人类的生存和生活。但与此同时,核 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化学毒品、电脑病毒等的技术进阶升级,却是整体上 加害于人类生存和生活的。

17、这样的技术越是先进,对于人类整体上的加害,越是 强烈和彻底,越是危及人类整体的存在。 摘编自陈彩虹在无知中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说明。 解析 这是一道观点论证题,首先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即近代以来科学技 术的发展对人类的生活有利有弊(或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并 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 示例 观点: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生活有利有弊(或近代以来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阐述:历史上的每次技术进阶升级,都显示过它有益和有害的两面性。在前两次 工业革命中, “机器替代人”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便捷, 但也带来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的难题与困惑,如阶级冲突、失业问 题、环境污染等。第三次科技革命,以计算机为基础,开始了对人脑的部分替代 即对人的智力替代,使人类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但伴随着核 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化学毒品、核泄漏、电脑病毒等的出现,也出现了一 些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巨大灾难,如二战期间,日本在中国实行细菌战,美国在日 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统编版(2019) >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