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知识点复习提纲(2021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上传人:花好****3 文档编号:194133 上传时间:2021-09-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8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知识点复习提纲(2021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知识点复习提纲(2021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知识点复习提纲(2021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单元课程标准】 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 点和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第 1 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阶段 时期 概况 起源 上古 多元一体。 奠基 先秦 儒家文化的核心形成。百家争呜成为后世思想文化的源头。 发展 秦汉 一统帝国与文化统一。秦始皇统一文字,以法家学说治国。汉武帝时,儒家思 想成为正统和文化主流。 魏晋-唐 儒、佛、道教交汇融通,文化灿烂。 宋元 理学形成,丰富了理论思维,宣扬礼教。科技文化繁荣。 传承与转 折 明中

2、后期 心学,人的主体意识觉醒。 明清之际 抨击专制,倡导个性自由,经世致用。 清康雍乾 君主专制、文字狱,禁锢文化。 冲击 1840 年后 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成为潮流。 1915-1917 年 新文化运动前期,抨击封建思想,追求科学、民主。 走向复兴 十月革命后 追求马克思主义渐成主流。 思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政治 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经济 自然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地理 位置相对隔绝。 文化 具有继承性,包容性,兼收并蓄。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内涵 举例说明 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人本、民本思想)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爱国主义,家国情怀 崇德尚贤,天下为公 自强不息,厚德

3、载物 和而不同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表现 举例说明 特点 本土性 多样性 包容性 凝聚性 连续性 价值 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精神动力。 维护着团结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 推动着社会进步,为治国理政、道德建设提供了借鉴。 第 2 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吸收外来文化) (一)吸收融合印度佛教文化 过程 两汉之际 佛教传入中国。 魏晋南北朝 佛教逐渐同儒家、道家文化融合。 隋唐 佛教出现了不同宗派,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 宋明 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道教理论的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影响 积极 影响了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

4、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 消极 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二)学习吸收西方文化 时期 概 况 明末清 初 “西学(科技)东渐” 明末 【意】利玛窦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科技方面的新知识。徐光启等主张会通中西文 化。 几何原本 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被译介到中国。 清初 政府任命汤若望、南怀仁等参与天文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 中国。 晚清和 民国初 期 西学(科技、教育、政治理论等)的进一步传入 背景 国门被打开,民族危机加剧。 影响 冲击了中华传统文化;推动了中国逐步近代化。 过程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

5、制夷”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创办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开设英文、法 文俄文等馆,设天文算学馆。派遣留学生如严复、詹天佑等赴欧美学习。创办江南制造 总局翻译馆。 民国初年:1915 年,新文化运动开始。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等是倡导 者,主张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十月革 命后 接受马克思主义 十月革命后,陈独秀、李大钊等民主主义者接受马克思主义,重新探寻解决中国问题之路。五四 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 层次 派别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实践活动 器物 地主阶级抵抗派 林则徐、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 译西书籍,仿制西方战舰 地主阶级洋务

6、派 曾国藩、李鸿章、 张之洞 中体西用, 师夷长技以 自强、求富 洋务运动(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 工业、教育) 制度 资产阶级维新派 康有为、梁启超 和平改良,君主立宪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革命派 孙中山、黄兴 暴力革命,民主共和 辛亥革命 思想 资产阶级激进派 陈独秀、李大钊、 胡适、鲁迅 民主、科学 新文化运动 无产阶级 李大钊、陈独秀、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对外传播与辐射) 项目 传入、辐射地 影响 汉字 东亚(如朝、日) 、 东南亚(如越南) 推动了文化交流与传播; 后来各国在汉字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 儒学 东亚、东南亚、欧 洲 朝、日等国的各

7、级学校一度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 佛教 朝鲜、日本 影响了人们宗教信仰。 典 章 制 度制度、 节 日 习 俗等 东亚、东南亚 朝鲜的政治制度,日本大化改新所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土地制、赋税制都 以唐制为蓝本。 越南的教育体制、科举制移植于中国。 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等,也深受唐 文化影响。 科技 (四 大发明) 中亚、西亚、欧洲 造纸术推动了欧洲教育、政治、商业等的发展。 火药推动了欧洲武器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骑士阶层日渐衰落。 指南针推动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 欧洲人在活字印刷术基础上造出活字印刷机, 推动了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物 质 文 化(茶、 丝织品、 瓷器等) 中亚、西亚、欧洲 丰富了人们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统编版(2019) >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