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高分技巧之文言文阅读 专题05 文言句子翻译(教师版含解析)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92264 上传时间:2021-09-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高分技巧之文言文阅读 专题05 文言句子翻译(教师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高分技巧之文言文阅读 专题05 文言句子翻译(教师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高分技巧之文言文阅读 专题05 文言句子翻译(教师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高分技巧之文言文阅读 专题05 文言句子翻译(教师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高分技巧之文言文阅读 专题05 文言句子翻译(教师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专题专题 05:文言句子翻译:文言句子翻译 中考题型全国视野 考察课内文言文句子翻译:重庆卷、河南卷、山西卷、广东卷、广州卷、哈尔滨卷、威海卷 考察课外文言文句子翻译:天津卷、江西卷、河北卷、吉林卷、南京卷、杭州卷、长沙卷、昆明卷、盐城卷、 苏州卷、宁波卷、绍兴卷、襄阳卷、宜昌卷、孝感卷、青岛卷、潍坊卷、岳阳卷 考察课内、课外文言句子翻译:安徽卷、福建卷、海南卷、武汉卷、成都卷、广西北部湾卷、连云港卷、扬 州卷、黄冈卷、泰安卷、邵阳卷、南昌卷、达州卷、深圳卷 “文言句子翻译”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流利畅 达。要想翻译好文言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

2、键性词语,弄明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分句间隐含的 语意关系等。一般考点会瞄准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来设置。 考点链接考点链接 例 5 (2019 年安徽中考)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 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立身成败,在于所染。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亲爱君子,疏斥 小人。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而近之。近之则不见其非, 远之则莫

3、知其是。 (节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注】染:熏陶,沾染。与:赞许。狎:亲昵,亲近。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系贞良死节之臣。 (2)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解题点拨】本题考察文言句子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 思考命题人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第(1)句中的重点词:此:这些;悉:都;之:的。 第(2)句中的重点词:亲:亲近;爱:爱戴;疏斥:疏远排斥小人。 【答案】(1)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2)亲近爱戴君子,疏远排斥小人。 【方法指导】1.文言翻译的能力要求:文

4、言翻译的能力要求: 信 所谓“信”,就是“真实”。要求译文忠实于原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 不随意增减意思。 达 所谓“达”,就是“通达”。要求译文通顺明白,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雅 所谓“雅”,就是“典雅”。侧重于译文本身的提炼,要求译文选用的词语比较考究,规范 得体,简明优雅。 在上述原则中,“信”和“达”是最基本的原则,“雅”是在“信”和“达”的基础上发展提高的,考试中对考生 的考查,主要就是对“信”和“达”的考查,离开了“信”和“达”的原则,片面追求“雅”无实际意义。 2.翻译手段: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手段: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

5、1)字字落实 “字字落实”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要求。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 到实处,每个字都要在翻译中体现出来,不得漏掉一个字。即使是遇到发语词、语助词、语气词这些无法 直接译出来的字词,考生也要明白哪些字词是不需要翻译出来的,要在自己的心中将它落到实处。 例: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2019 年南京中考) 翻译:古往今来外出游历的人很多,人们用眼睛欣赏,用口吟诵,而真正用心欣赏的很少。 (2)直译为主 翻译的方法有:“对”“留”“删”“补”“调”“换”等。 方法方法 解释解释 例句例句 “对” “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按

6、照原文的词 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 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 说: “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 不是很愉快吗?) “留” “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 词。如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器具、 朝代名、政区名、典章制度以及度量衡名称等,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翻译:太守是谁 呢?他就是庐陵郡的欧阳修。其中“太守”“庐 陵”“欧阳修”不翻译。) 可照录不翻译。 “删” 句首发语词、音节助词、轻微语气助词、标志 倒装的虚词可以删去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翻译:我唯独喜 爱莲花出自污泥却不沾染。“之”字翻译的时候 可删

7、去。) “补” 文言文中的省略部分(主语、谓语、宾语、介 词等) ,翻译时必须补出,使上下文衔接。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 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翻译时,需要加上 宾语和主语“我”。) “调” 在翻译时,有些倒装句的词序需要调换,如谓 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结 构后置句、互文见义句等。 孔子云:“何陋之有?”(翻译:孔子说:“有什 么简陋的呢?”倒装句式翻译时需要正确调整 语序。) “换” (单音、古今异义、通假、活用词,表示委婉 的、避讳的、敬辞谦辞等)文言词语要准确选 用恰当词义,用现代词语代替。词类活用必按 较为固定的

8、格式翻译,体现出词类活用的特征 来。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翻译:你现在身 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卿” 翻译为“你”,“掌事”翻译为“掌握重权”。) (3)意译为辅 意译,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很不同的表达方法。 类型类型 解释解释 例句例句 互文不可直译 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错省却而又相 互补足,交互见义并合而完整达意。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将军和壮士 在十年中身经百战, 有的战死了, 有的得胜归来。 ) 文 言 文 中 的 “ 并 提”, 翻译时多应分 别表达 两句话的意思交错在一句中表述的 方法,在古文中叫“并提”。 “岸

9、芷汀兰,郁郁青青。” (此句应理解为“岸 芷青青,汀兰郁郁”,因为“岸芷”是草,谓语应是 “青青”,“汀兰”是花,谓语应是“郁郁”。) 比喻有时也不能 直译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翻译:目光短浅的人怎 么会知道抱负远大的人的志向呢!) 借代大多不能直 译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中“庙堂”代指朝廷。 委婉说法大多不 能直译 古人行文,或因有所顾忌,或由于 谦恭,或为了求雅,往往不直言其 事,而把要表达的意思,拐着弯说 出来,即所谓委婉的说法。 (凡遇到这种情况,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来译就 可以了。) 另外:另外:文言文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将其意思凝缩;各类专名词如人名、

10、地 名、官名、爵名、谥号、庙号、年号、书名等可不译。但是各个领域中有一系列的习惯用语,翻译时应该 注意。 3.特殊句式的翻译特殊句式的翻译 句式句式 翻译注意事项翻译注意事项 例句例句 判断句 如文言句子是判断句,翻译时应有 “是”的句式。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翻译: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 景象。) 省略句 如文言句子有省略,翻译时应补充完 整。 (村人)见渔人,乃大惊。(翻译:村里的人看到渔 人,感到非常惊讶。) 倒装句 如文言句子是倒装句,翻译时应先调 整语序。 吾谁与归?(翻译:我与谁一道归去呢?) 被动句 如文言句子是被动句,翻译时应译成 被动句式。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翻译:吴

11、广向来爱护 士卒,士兵们有许多愿意为他效力的人。) 固定句式 如文言句子中有固定句式,翻译时需 规范。 所以:的原因;用来的方法。 有以:有道理,有规律,有什么,有原因 无以:没有(什么、谁、办法),不能 虽然:虽然如此,但是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如何:把怎么样 得无乎:该不会吧 4.文言句子翻译的步骤文言句子翻译的步骤 圈画重点实词、虚词,逐一解释。 看看句子是否有特殊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注意它们的翻译。 联系上下文,合理串词成句,调整润色。 注意:专用名词(如姓名、官名、地名、物品名等)可不译;句子语气。 5.翻译方法总结翻译方法总结 字字落实留删换 文从句顺

12、调补贯 遇到疑难不要慌 最后一招猜猜看 【考点专项练习】 1.(2019 年深圳卷)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 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 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

13、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 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选自三国志王肃传)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答案】(1)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啊! (2)读书一百遍,其中的含义自然就会显现出来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将句子代入原文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大致意思;然 后再判断句中重点翻译的字词,联系上下文,合理串词成句;最后调整润色,用流畅简洁的现代文语言完 整表达句子的意思。 第(1)句中的重点词:卿:你;才略:才干和谋略;复:再。 第(2)句中的重点词:义:含义;现:显现。 2.(2019

14、年陕西卷)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勾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 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与甘父俱出 陇西,使月氏。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骞为人 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 二人得还。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选文有测改) 【注释】郎:郎官,一种官职。甘父:张骞的随从,匈奴人。 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 【答案】张

15、骞坚强有毅力,待人宽厚、诚实,匈奴人(或:当地人)喜欢他。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注意本句中特殊句式,“信人”即“使别人信任”,翻译时需要意译为“诚实、 诚信”,不可直接翻译;“蛮夷”指“匈奴”,“之”代指“张骞”。 重点词:强:坚强、坚韧;信:诚信、诚实;爱:喜欢、爱戴。 3.(2019 年连云港卷)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 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本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毎自比于管仲

16、、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 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 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宦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 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节选自三国志 诸葛亮传,有删改)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答案】(1)先帝没有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而

17、看轻我),亲自降低身份,三次到茅草屋拜访我。但是我的 志向还没有罢休(停止),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注意第(1)句中“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为状语后置句,翻译时需要调整 为正常语序;第(2)句中“君谓计将安出”为宾语前置句,翻译时应调整为“君谓将安出计”。 第(1)句中的重点词:卑鄙:身份低微见识浅陋;枉屈:降低身份;顾:拜访。 第(2)句中的重点词:已:罢休(停止)。 4.(2019 年宿迁卷) 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也。荆州牧刘表以为作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及曹公克荆州,假 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太守韩玄。先主南定诸郡,忠遂委质,随从入蜀。自葭

18、萌受任,还攻 刘璋,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益州既定,拜为讨虏将军。 建安二十四年,于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 渊众基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迁征西将军。是岁先 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 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遂与羽等齐位,赐爵 关内侯。追谥刚侯。 (选自三国志 蜀书六,有删改) 【注】假:临时的,代理的。委质:归顺,归附。 葭萌:指葭萌关之战。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 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

19、无不可乎! 【答案】黄忠经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勇猛刚毅在三军中是首屈一指的。 关羽在荆州听说了,恐怕一定会不高兴,最好不要这么做!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注意第(1)句中,“先登陷阵”“勇毅”属于文言文中“并提”的现象,翻 译时需要分别翻译出来;第(2)句中,“得无”属于固定句式,联系课内文言文“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 句,“得无”本意是指“该不会、莫不是”的意思,用在本句中双重否定,表示委婉的肯定,翻译时结合句尾的 感叹号,可以翻译出强调的语气。 第(1)句中的重点词:先登:身先士卒;冠:首屈一指。 第(2)句中的重点词:悦:高兴;得无:该不会、莫不是。 5.(2019 年山东泰

20、安卷) 王祯,字维祯,吉水人。成化初,祯由国子生授夔州通判。二年,荆、襄石和尚起义反明,进攻四川 巫山。督盗同知王某者怯不救。祯面数之,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至则城已陷,贼方聚山中。祯击杀 其魁,余尽遁,乃抚伤残,招溃散,甫三日,贼复劫大昌。祯趣同知行,不应。瞿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 人,与王素党结避祸,多方诡辞庇之。激祯曰:“公为国出力,肯复行乎?” 祯即请往,两人伪许相左右。 祯上马,夹二人与俱,与贼夹水阵。既渡,两人见贼即走。祯被围半日,误入淖中,贼执欲降之,祯大骂。 贼怒,断其喉及右臂,祯死。从行者奉节典史及部六百余人皆死。 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所乘马奔归,血淋漓,毛尽赤,众始知祯败,

21、往觅尸,面如生。子广鬻马为归 资,王同知得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榇既行,马夜半哀鸣。同知起视之,马骤前啮项,捣其胸,翌日 呕血死。 注释:同知:官名。淖:n o,烂泥、鬻:y ,卖。榇:ch n,棺材。 节选自明史 王传(有删节) 把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则城已陷,贼方聚山中。 (2)马骤前项,捣其胸,翌日呕血死。 【答案】(1)(等他们)赶到时,(巫山)城已经陷落,贼兵正聚集于山中。(2)马突然冲上前来咬住 他的脖子,撞击他的胸膛,第二天,(王某)吐血而死。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注意第(1)句中省略成分较多,翻译时需要联系上下文,将省略的部 分补充完整;第(2)

22、句中,“马骤前项”需要意译,考生可根据“项”是脖子的意思来猜测“骤”的含义为“撕咬” 或者“袭击”。 第(1)句中的重点词:陷:陷落;方:正。 第(2)句中的重点词:项:脖子;翌日:第二天。 6.(2019 年四川达州卷)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 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 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 夫。” (选自义务

23、教育教科书 语文 八年级下册二章) 【乙】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 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 ,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 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 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从张。今其行装 盛,必非胡公子。”发 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选自明史 列传第一百十四,有删改) 【注释】脱粟:吃糙米饭。艺:种植。曩:从前。发:打开。橐:布袋的一种。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_ (2)昨闻海令为母寿,

24、市肉二斤矣。 _ 【答案】(1)得志的时候和老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2)昨天(我) 听说海瑞县令给母亲做寿,(只)买了两斤肉。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注意第(1)句中“由之”包括的含义比较丰富,需要意译;第(2)句中 句尾语气词“矣”不翻译,但要添加词语翻译出本句慨叹的语气。 第(1)句中的重点词:由之:遵循正道而行。 第(2)句中的重点词:寿:做寿;市:买。 7.(2019 年四川南充卷)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亼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曰再食,无鲜

25、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 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 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 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宋濂全集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 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 但识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 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

26、,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 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 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节选自颜氏家训 勉学) 注释注释还(xu n):同“旋”,转身。炯戒:明显的警戒。 翻译下列句子。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2)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 【答案】(1)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菜肴可供享用。 (2)凡是老师所说的,我全 都能记下来,这难道不是善于学习吗?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注意第(1)句中“主人日再食”省略的成分较多,需要联系上下文翻译 完整;第(2)句中,“是不亦善学乎”为反问句式,需要翻译出反问的语气。 第(1)句中的重点词:日再食:每天供给两顿饭。 第(2)句中的重点词:识:记;亦: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二轮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