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红烛》课件

上传人:花好****3 文档编号:190900 上传时间:2021-08-31 格式:PPTX 页数:17 大小:75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红烛》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1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红烛》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1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红烛》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1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红烛》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1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红烛》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七子之歌 你你可知”可知”妈妈港“不是我的港“不是我的真真姓?姓? 我离我离开你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亲! 但是他但是他们掳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你依然保管我依然保管我内内心的心的灵灵魂。魂。 那三百年那三百年来梦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寐不忘的生母啊啊! 请请叫叫儿儿的乳名,的乳名, 叫我一叫我一声声“澳“澳门门”!”! 母母亲亲!我要回!我要回来来,母,母亲亲! 闻一多闻一多(1899(1899-1946),1946),现代现代爱国诗爱国诗 人,学者,战士人,学者,战士。代表作代表作红烛、红烛、 死水。死水。自幼自幼喜爱古典诗歌、绘喜爱古典诗歌、绘 画和戏曲。五

2、四运动后开始发表新画和戏曲。五四运动后开始发表新 诗。曾留学美国。先后在中山大学、诗。曾留学美国。先后在中山大学、 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 西南联大任教。西南联大任教。19461946年年7 7月月1515日发日发 表了著名的表了著名的最后的一次演讲最后的一次演讲, 当日下午,即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当日下午,即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 害。害。 作 者 简 介 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 堪忍受受到的歧视,写过许多爱 国诗篇。1926年从美国归来,但 看到的是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 生、政治腐败、经济凋弊的黑暗 现实,极为失望。正是这种为现 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

3、望,成为了 其诗的深层根基。 新月派代表闻一多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主张,提倡诗歌新月派代表闻一多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主张,提倡诗歌 创作三美:创作三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音乐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 绘画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 方面的印象(即富有形象感、色彩感和画面感)。方面的印象(即富有形象感、色彩感和画面感)。 建筑美,指诗节与节的指诗节与节的对称和对称和句与句的句与句的整齐。整齐。 新 诗 特 点 时 期 特 点 代表诗人 代 表 作 内 容 新文化运 动时期

4、 新诗的“尝试” 胡适等 胡适尝试集等 废除形式上的束缚,主 张白话俗语入诗,以表 现诗人的真情实感 20年代 新诗的奠基与开创 郭沫若等 郭沫若女神等 五四时期狂飙突进、反 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 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30年代 新诗的规范 闻一多、徐 志摩与新月 派 戴望舒雨巷等 二三十年代大革命前后 知识分子的思想形态和 精神风貌,时代的一面 镜子 40年代 新诗的成熟与深化 戴望舒、卞 之琳与现代 派 艾青大堰河我的 保姆等 三四十年代战争与和平 、革命与救亡的严酷斗 争和中国社会变迁与民 族情绪的“吹号者” 希望希望 胡适胡适 我从山中来, 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 希望开花好。 一日望

5、三回, 望到花时过; 急坏看花人, 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 移花供在家; 明年春风回, 祝汝满盆花! 蝴蝶蝴蝶 胡适胡适 两个黄蝴蝶, 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 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 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 天上太孤单。 叫我如何不想他叫我如何不想他 刘半农刘半农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他?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他?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他?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他? 从诗歌

6、题材的特点来看,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这种诗有什 么特点? 这是一首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诗。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对事物的咏。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对事物的咏 叹体现人文思想。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 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 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 情趣。情趣。 无题无题 相见时

7、难别亦难相见时难别亦难 唐代唐代:李商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全诗的引子,诗歌的主体部 分就是扣住“灰”与“泪”(“自焚”与“流泪”) 分两层来展开抒情的。 第一问:红烛为什么这样红? 第二问:红烛为什么要自焚? 第三问:红烛为什么要流泪? 诗歌以问答的形式展开抒情,一共有几

8、处问?问什么? 全诗以诗人对“红烛”的心迹交流为线索全诗以诗人对“红烛”的心迹交流为线索 第 一 小 节 第一节:诗人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荧荧的红烛 “红”是赤诚的象征。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 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那颗心,真是一颗赤子乊心,是那么纯洁率 真,晶明透亮,灼灼发热。在这首诗中,可以说红烛就是诗人,诗人 就是红烛,“人与物化,意与境融”。一个“吐”字;逼真的描状了 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 第 二 三 小 节 这两节诗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生动的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 程。前后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表明了诗人的醒悟,同时也更有表明了诗人的醒悟,同时也更有 力

9、的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力的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起初觉得大惑不解的,认为红烛自 己“一误再误”。但诗人最终理解了红烛,彻悟了,对先前的认识 来了一个彻底的自我否定。诗人理解了红烛,由衷的赞美红烛的奉 献精神。 第二三节:对红烛自我牺牲精神的讴歌 第 四 小 节 第四节:诗人对红烛的殷殷寄语,也是诗人的自勉自励 诗人借着红烛的形象激励自己,表达自己的信念和心愿。诗人 认为:自己的职责,就在于从梦中唤醒世人、救治世人的灵魂。 使民众觉悟,使民众奋起,使民众热血沸腾,使民众走向光明, 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所设置的精神监狱中解放出来。诗人爱国 的赤诚乊心是与祖国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 第 五 六 七

10、 小 节 第五六七节:诗人对烛泪的思考、对红烛的劝慰 第六节诗人驰骋想象,亲切的问讯红烛:“何苦伤心流泪?”诗 人同情,惊疑,思索。这里抒发的正是诗人在现实生活的漩涡中, 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诗人经过一番求索,他恍然大 悟。 第七小节托物言志,以烛泪比喻自己带泪的诗行,这些诗行中 有诗人爱国乊情,忧国乊心,它能慰藉人间,使痛苦而麻木的 世人感到欣慰,唤起他们的爱国乊情,使祖国走向光明。 第 八 九 小 节 深情呼唤 诗人劝勉红烛,也就是劝勉自己 人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本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在不合理的社会里,耕耘者需要更高的思想品格, 只要创造光明,个人的得失荣辱一切在所不计。这正是闻 一多人格美的集中体现。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毫不顾 惜个人的得失荣辱,那是极其伟大崇高的献身精神。 诗 歌 主 题 本诗抒发的爱国主义激情,具有震撼人们灵魂的力量。红烛的 精神是献身祖国的精神。红烛烧蜡成灰,为创造光明而彻底的 自我牺牲;红烛伤心落泪,为创造光明而忍受被摧残的痛苦, 红烛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为宗旨,唯愿为世人创造光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部编版(2019) > 必修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