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东省高考语文“二模”考前仿真模拟冲刺试题(六)含答案

上传人:花好****3 文档编号:190875 上传时间:2021-08-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3.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山东省高考语文“二模”考前仿真模拟冲刺试题(六)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1年山东省高考语文“二模”考前仿真模拟冲刺试题(六)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1年山东省高考语文“二模”考前仿真模拟冲刺试题(六)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1年山东省高考语文“二模”考前仿真模拟冲刺试题(六)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1年山东省高考语文“二模”考前仿真模拟冲刺试题(六)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1 届高考语文二模考前仿真模拟冲刺试题(六)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 ) ( (一一)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材料一: 光明日报开设的新书访谈录栏目,选取近期出版的高质量新作,带着公共议题、大众视角向学者、 作家、译者、编者提问,以访谈的形式介绍新书的精华内容,完整呈现作者的所思所想。 葛剑雄:复旦大学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从事历史地理学研究,2020 年出版专著黄河与中华 文明 。光明悦读:您在新书中说, “一条大河对早期人类起最大作用的一般不是它处在高海拔地区的上游, 而是中游、下

2、游。中华文明的摇篮产生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绝不是偶然的” ,那么,大的河流就必然产生重要 的文明吗? 葛剑雄:近年来,我着重研究思考了大河与人类发展的关系;大的河流就必然产生重要的文明吗?但 亚马孙河并没有;都说文明离不开河流,但也有例外,希腊文明是依赖海洋的。书中讲的大河与文明的关 系是比较具体的,从本质上讲,人类对水、土地等环境的需求是具体的,但不能简单地认为有了水就有了 一切、大河一定能孕育出大的文明。 为什么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呢?黄土高原、黄河冲击的平原有一个特点,就是土壤疏松。 而当时的长江流域,植被过于茂密,有很多森林沼泽,当时人类的生产力水平还很低,没有很好的生产工 具来开

3、垦耕地黄河流域恰恰没有茂密的森林,在当时比较适合人类发展农业。此外,早期的黄土高原是很 平坦的,上面有大的源,原始植被没有被破坏,没有什么水土流失,就像诗经里描写的“周原腆腆, 董茶如饴” 。 光明悦读:是要通过一些具体的分析还原当时的景象吗? 葛剑雄:历史地理学要复原当时的情况,回到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当时的地理环境,才能正确地理解 历史。通过分析比较大河的各种要素,我们可以肯定,黄河中下游地区不仅在当时的中国,在当时的北半 球中间,也是最有利的发展环境。耕地面积超过了尼罗河三角洲、两河流域的所谓“新月形农耕带” ,而且 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地是连成一大片的,形成了中国统一的地理基础。文明的产生离

4、不开大的地理环境,而 黄河是这个地理环境中重要的因素。人类顺应历史潮流、顺应自然环境,就会取得好的发展成果。 (摘编自以考古之光照亮文明深处与细节中国考古与历史主题新书访谈 , 光明日报2020 年 11 月 28 日) 材料二:材料二: 黄河流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拥有灿烂的历史文化,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是中华 民族、中华文明的符号化象征,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黄河对于华夏民族与中华文明意义何在?我们该从 什么角度去全面理解黄河与中华文明的关系呢?最近读葛剑雄先生新著黄河与中华文明 ,对黄河与中华 文明的关系有了更为全面的理解。 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去展示不同区域的人地互动的差异性,

5、 是该书的重要特色。 正如谭其骥先生所言:“历 史好比演刷,地理就是舞台;如果找不到舞台,哪里看得到戏剧! ”书中主要是从黄河流城地质地貌,到分 迷支流水系,再谈黄河流域的文明变迁与人地互动,将黄河流域内的地里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系统化, 让读者去自己体会。同时, 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河流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并非在于干流主河道。 相反,日常生产生活、繁衍生息的地方往往是大大小小的支流及其流战环境,黄河干流不是黄河流域的全 部,相对而言,支流提供了更为稳定的开发环境。因此,在对地理环境的介绍中,该书以黄河干流流路为 视角,自两向东分述沿线支流水路,对黄河上中下游分别介绍,特别是对较大的流

6、域,例如涅水、渭水, 以及河道平原、银用平原等,理解它们的环境特点与差异。此外,该书重视吸收现代调查数据与最新研究 成果,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黄河沿钱的关键水文及历史文化特征。例如书中引用了 2017 年出版的最新黄 河流域基本地理洞支数据。介绍沿线基础地理情况,是了解黄河流域自然环境多样性的重要内容,是深刻 理解黄河流城孕育文明、促进文明演化的重要基础。 (捕编自黄河,中华民族一首读不完的诗篇读葛剑雄先生黄河与中华文明) ,(文汇报)2020 年 11 月 27 日) 材料三:材料三: 黄河,古称“上河” “九河” ,到了汉代被称为黄河,有“四淡”(当时认为黄河、长江、淮河、济水是 最大的四

7、条河流)之宗之称。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一直占据至高无上的地位,它就像一块磁铁,吸引着人类 沿河而居。 黄河与中华文明便是一本凝练黄河文明的集大成者。在书中,作者在梳理黄河地理全貌的基 础上,从理论角度为黄河文明诞生发祥、黄河治理以及黄河的重要性提供了充分论证。书中既有翔实的科 学数据,又有理论高度,并有专业地理绘图和多幅壮丽航拍图,可谓是一部具有科普性的理论专著。 人类择水而居,但并不是越长越大的河流,就越能孕育出伟大的文明。作者在书中指出,黄河被称为 哺育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黄河流域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摇篮, “与其适宜的气候环境、富饶的黄土地、悠久 的人文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 “黄河从源

8、头到入海口基本上都属于温带,尤其是中下游地区有优良的 土地资源” ,深厚广阔的黄土层,取水也十分便利,所以人类才能在此发祥繁荣。从山西芮城西侯度人类活 动遗址,到陕西蓝田猿人遗址,再到半坡母系氏族文化,国内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有近一半都分布在 黄河流域,其数量和延续性都是其他地方无法相比的。在这里,遂人氏人工取火,伏羲氏训养家畜,神农 氏教民稼稿,尧舜禹禅让,夏商周扩展,秦汉唐开拓,宋元明清迁移融和,让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 术和唐诗、宋词、元曲等中华文明从黄河流域逐渐走向全国乃至世界,促进了全人类的进步。而黄河纵横 出的“几”字,更像中华民族的图腾“龙” 。黄河的表征不仅仅是一条大河,还

9、是黄土地、黄帝、黄皮肤以 及传说中的中国龙。这一切黄色表征,把这条流经中华心脏地区的浊流升华为圣河,让它成为百川之首、 四海之宗。 (摘编自秦延安蜿蜓在大河上的光芒 , 西安日报2020 年 11 月 13 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人类择水而居,越长越大的河流越能孕育出伟大的文明,中华文明的摇篮产生在黄河中下游绝不是偶 然的。 B.黄河中下游地区在早期人类历史时期具有北半球最有利的地理环境,比较适合发展农业,有利于文明 产生。 C.在材料一的人物访谈和材料二的书评中,都提到了研究黄河与中华文明关系的方法和角度气候环 境研究。 D.材料一对葛剑雄的访

10、谈中关于大河与人类发展关系的阐述运用了对比论证,和材料三的主要论证方法 相同。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相对干流而言, 黄河的支流为早期人类提供了更为稳定的开发环境, 对其生产生活、 繁衍生息更重要。 B.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展示不同区域的人地互动的差异性,可以让读者更全面理解黄河与中华文明的关系。 C.材料二和材料三都是(黄河与中华文明 的书评, 材料二关注内容, 材料三侧重评价, 但都是叙评结合。 D.黄河纵横的形状象征着黄土地、黄帝、黄皮肤以及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龙” ,因此成为百川之首、四 海之宗。 3.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

11、分) A.采用设问的方式提出问题,重点阐述了黄河与中华文明从地理环境角度分析问题的重要特色。 B.引用谭其襄先生的话是为了证明地理环境研究对理解历史的重要性,表达对葛剑雄写作角度的赞同。 C.黄河与中华文明以黄河支流流路为视角,分述支流水路,特别重视较大流域的地理环境特点与差 异。 D.采用总分结构,以“主要” “同时” “此外”为标志性词语关联行文思路,介绍了书中主要内容,层次 清晰。 4.材料三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思路?请作简要分析。(4 分) 5. 黄河流域为什么能成为中华文明发祥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 分) ( (二二)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

12、,16,16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看见阿尔山看见阿尔山 梁豪 我曾对阿尔山视而不见。 阿尔山有矿泉水,一瓶紧挨一瓶立在商场的货架上,晶莹剔透,气傲心高,你或被吓住,直接跳过。阿 尔山有个所谓网红小火车站,听过的,不长记性,与宝岛的阿里山小火车相混。阿尔山是北国不可多得的度 假地,多少广告,多少新闻,多少动人的画报大字等着撩拨你,你却一个不领情。 此番去,都见识了。看到了具体的山、水,无情而多情,朴实又绝艳;山水间的人,似也与山水同调。 当然,也看见了记忆里那些无视之见,悉数活络过来。 序幕掀开是在一处花岗岩石林,独异而惹眼。当地人叫它红石砬子。当初地壳抬升,这些内含红

13、色矿 物的花岗岩得以蹿出地表,又经河流下切,劲风削割,修理出几分荒诞色彩,状貌多端。峰不高,登上去,讨一 点开阔舒展胸臆。山道旁遇三两株当地人称马尿臊的红果灌木,气味当如马尿般烘臭。据说,马尿臊全身是 宝,能治跌打损伤、风湿、骨折和出血,故又称接骨木。取名了当爽快,可见乡民本色。在山尖,看远天雾雨 蒙蒙,时值夏末,草木尚且绿得磊落,风也柔和,雨也舒松,恍如身处南国闲远处。 小雨乍歇,天空灰云游荡、集结,似乎不愿就此善罢甘休。地面微湿,清风过,倒是清凉安逸,带着柔 柔的草香。驱车去到阿尔山松贝尔口岸,国门当前,车子不能再开,众人下车观望。正前是两车道的水泥 桥,是为界桥。桥栏杆刷成深绿,其上站立

14、各具造型的金色骏马,动态十足,将口岸所处地带的特色交代无余。 国北边陲,肉眼可见外蒙山川原野, 鲁莽而生机。 听同行的林人讲,蒙古国地广人稀,为了来年春天草势葱郁, 常趁着西北风吹,人为把火一点,任其在原野上自燃自灭。火光滔天,早前试过烧到阿尔山的白狼一带,所以 边境防火形势严峻。登高望远,细细搜寻一遍,群山起伏,茫茫无人,却又直觉人无所不在,你因而更能感受到 某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互动以至博弈的微妙。雨雾管不得那么多,一整片游过对岸去,照着更远处发蓝的山 岭,安然而又磅礴。 界桥下,流水潺潺淙淙,是那哈拉哈河。河水过口岸,就此远别故国,继续逶迤复逶迤,像个童心未泯的 大男孩,非要折磨自己,也是

15、游戏人间。他日,又归转呼伦湖,方才消歇下来。在口岸处逗留良久,一行人改 赴阿尔山火车站,一睹历史残片,该火车站为日据期建,躲过战火风云,褪下历史包袱,至今依然操用如初,小 巧而温实。 阿尔山散落着不少玛珥湖,是富含水蒸气的岩浆爆发所形成的小型火山口。口上积水成湖,即为玛珥 湖。水窝在火山口上,日积月累,攒成平心静气的一面椭圆,压得火山没脾气。之后,那湖面便可雅兴大发 地临摹高远的云天和近处的松林。阿尔山的天空本就用色豪放,几乎不遗余力,湖有所映,更加魔幻不清,似 乎一切不能当真,此之谓梦。上下左右,得对称亭匀之美,加之水面低于地面,人在岸上如在山腰,另能感受 到一股子以退为进的险峻气,也是聪明

16、气、英俊气。水到底是老早便自修出灵性的,什么都奈何得住。 在阿尔山逡巡三日,这下大体看真确了,阿尔山是地球把自己的内部翻出,献给当世的表层定居者的 一份厚礼。阿尔山全名哈伦阿尔山,蒙语的意思是“热的圣水”,原先就跟山不挨着,是山偏偏贴着伊。而阿 尔山的山,也不过是更为矫健、更为孤傲也更为冷酷的地下熔岩。此地确有四十余处温泉,富含矿物质,自是 得益于地下的鬼斧造化。说到底,阿尔山其实是给地上的人看地下究竟长什么样的,也是给我们看人远未当 家做主的那些光景,地球又有着怎样的气质和脾性。阿尔山能让我们看见不见。 我们平日津津乐道的看,通常是被过往看的理念、权力与意志、经验、意识磨蚀出来的看。对于阿尔

17、 山,你再怎么先入为主地、臆断武断妄断至极地“看”,它也能旁逸斜出自己的华章来。你捆不住它,它压根 不受你的旁注、你的编译、你的观看法则之限制,也不怕你那一点点磨损,它就那么呆呆地懒在那里,自成 一格,却是天资过人的眉目情态自然,它也懒得管你如何去看。看过走过想过,私下佩服得一塌糊涂。 阿尔山好样、好境界! 良辰美景,终有一别。飞机落降北京,回到家,歇坐下来,顿感气味动荡相撞,才意识到自己也是一身的 草梗、羊膻、牛粪和泥腥味,虽自束于市朝高阁中,却俨然自在逍遥的绿林好汉。在城市放眼望去迹近雷同 的水泥丛林里,这股味道显得如此冒失而率真、土气而可贵。借由它,我分明从那样的自己身上,再见阿尔 山,

18、芥子须弥间,恍同海市蜃楼,却真有了些难舍的滋味,实实在在。 此刻,哈拉哈河依然在遥远的北方,不舍昼夜地奔流,经峭壁、石滩、草原、林地,终而归于悠悠呼伦 湖。皆是屏障,又为依托,都是成全。它默认周遭的一切,不喜亦不惧。 (摘选自散文2020 年 12 月,有删节)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通过对独异惹眼的花岗岩石林、流经界桥的哈拉哈河、火山口的玛珥湖等的描写,写出了阿尔山山 水的特色。 B.文章第段写界桥下的哈拉哈河流出国门又返回呼伦湖,似一位故人留恋故国,从而表现了阿尔山水的 多情。 C.文章第段写玛珥湖“压得火山没脾气”,突出了玛珥湖对火山日积月

19、累的压力,致使火山没有再次爆 发。 D.这篇游记散文在主旨上表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并由此引发出作者对阿尔山“性格”的敬佩。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本文思路明晰,围绕标题“看见阿尔山”,写出了从对阿尔山的“视而不见”,到“见山见水、见不见”, 到“再见”的过程。 B.文章开篇写 “我曾对阿尔山视而不见” ,未亲至之前,对阿尔山的种种无视, 与后文写对阿尔山见之 “多” 形成对比。 C.文章写山道旁的“马尿臊”,写物是为了写人,无论是“马尿臊”还是接骨木”,名字直截了当,作者 借此突出了当地的山民本色。 D.文章结尾“它默认周遭的一切,不喜亦不

20、惧”暗指前文所写建于日据时期的火车站“褪下历史包袱,至 今依然操用如初”一事。 8.文章第段画横线的句子, “阿尔山能让我们看见不见”,请根据文意回答, “看见不见”的内涵。(4 分) 9.本文语言富有特色,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35 分分) ) ( (一一)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2020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李穆字孟雍,开封府阳武人。幼能属文,有至行。行路得遗物,必访主归之。从王昭素受易及庄 老 :尽究其义。昭素谓曰: “子所得皆精理,往往出吾意表。 ”且语人曰:

21、“李生异日必为廊庙器。 ”宋初, 以殿中侍御史为洋州通判。既至,剖决滞讼,无留狱焉。移陕州通判,有司调郡租输河南,穆以本镇军食 阙,不即应命,坐免。弟肃为博州从事,穆将母就肃居,虽贪甚,兄弟相与讲学,意泊如也。开宝五年以 太子中允召明年拜在遗知制造时将有事江南已部分诸将而未有发兵之端乃先召李煜入朝以穆为使穆至偷旨, 辞以疾,且言: “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已。 ”穆曰: “朝与否,国主自处之。然朝廷甲兵精锐, 物力雄富,不易当其锋,宜熟思之,无自贻后悔。 ”使还,具言状,上以为所谕要切。江南亦谓其言诚实。 太平兴国八年,知开府,剖判精敏,奸猾无所假贷,由是豪右屏迹,权贵无敢干以私,上益

22、知其才。十一 月,f 拜左谏议大夫、参知政月余,丁母忧,未几,起复本官。穆三上表乞终制,诏强起之,穆益哀毁尽礼。 九年正月,晨起将朝,风眩暴卒,年十七。上闻其死,哭谓近臣曰: “穆国之良臣,朕方倚用,遽兹沦没, 非斯人之不幸,乃朕之不幸也。 ”赠工部尚书。性至孝,母尝卧疾,每动止转侧,皆亲自扶掖,乃称母意。 及居丧,思慕以至灭性。善簌隶,又工画,常晦其事。质忠恪,谨言慎行,所为纯至,无有矫饰。好接引 后进,多所荐达。尤宽厚,家人未尝见其喜愠。所著文章,随即毁之多不留稿。 (选自宋史李穆传 ,有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宝五年/以太子中允/召明年/拜左

23、拾遗/知制诰/时将有事江南/已部分诸将/而未有发兵之端乃先召 李煜入朝/以穆为使/ B.开宝五年/以太子中允召/明年/拜左拾遗/知制诰/时将有事/江南已部分诸将/而未有发兵之端/先召李 煜入朝/以穆为使/ C.开宝五年/以太子中允/召明年/拜左拾遗/知制诰/时将有事/江南已部分诸将/而未有发兵之端/先召李 煜入朝/以穆为使/ D.开宝五年/以太子中允召/明年/拜左拾遗/知制浩/时将有事江南/已部分诸将/而未有发兵之端乃先召 李煜入朝/以穆为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內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封在文中为府名,中国古都之一。五代梁、晋、汉、周皆建都于此。 B.廊庙指殿下

24、屋与太庙,后代指朝廷,与岳阳楼记中的“庙堂”同义。 C.起复指古代官员遭遇父母丧事而离职守制,于服丧期满后重新出任官职。 D.篆隶是篆书和隶书的合称。汉字字体还有甲骨文、金文、楷书、行书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穆品学俱佳,深受老师赏识。他品行卓异,行路拾金不昧。钻研易经)老子等书,探究其义无 有遗漏,连老师王昭素也大为叹服。 B.李穆恬静淡泊,不以名利为念。陕州通判之职被免后,他带着母亲投靠弟弟,虽然生活极为贫困,但 是两人一道讲习学问,心志恬淡无欲。 C.李穆政绩卓异,为官公正无私。在开封府知府任上,他处事精细敏捷,打击奸诈狡猾之徒,权贵无

25、人 敢以私事相请托,皇帝更加了解其才能。 D.李穆为子孝顺,堪称人伦表率。母亲长期卧病在床,生活无法自理,每次移动翻身,他都亲自搀扶。 母亲去世后,他思念哀慕几乎丧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使还,具言状,上以为所谕要切。江南亦谓其言诚实。 (2)好接引后进,多所荐达。尤宽厚,家人未尝见其喜愠。 14.李穆为何被免除陕州通判的职务?请根据原文加以简析。(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从军行从军行( (其三其三) ) 候火起雕城 ,尘沙拥战声。 游军藏汉帜 ,降骑说蕃情。 霜落淳沱浅 ,秋深太

26、白明。 嫖姚方虎视 ,不觉请添兵。 【注】侯火:即烽火。雕城:今陕西省缓德县,当时为西北军事要地。游军:流动作战的军队。汉帜: 指代唐军旗。淳沱(h tu):水名,在今河北省西部。太白:星名,即金星。古天文学认为该星主兵 事,为大将军之象。嫖姚:汉名将霍去病曾为婵姚校尉,这里借指军中统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以沙场形势起兴, “起”字后下一“拥”字,写出胡骑铺天盖地而来之势。 B.领联写我方出奇制胜,下句是上句的补充,因得知蕃情,故游军可深入敌境。 C.尾联比喻,以“虎视”形容大将威武之状,他请求“添兵” ,要一举歼灭敌寇。 D.本诗境界雄浑,遣

27、词凝练,炼句富于跳荡之势,景物与情事交错,变化无穷。 16.诗的颈联写景有何特点?用意何在?试简要分析。(6 分) ( (三三) )名篇名句默写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表明屈原的文章主旨重大、意义深远的两句是“ , ” 。 (2)杜甫登高中“ , ”两句,抒发了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难以排遣的心情。 (3)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 , ”两句,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20 分分) ) ( (一一)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 (本题共本题共 3 3

28、小题小题,9,9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真正有真情实感的创作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在当今时代,一些写实主义油画家获取图像极为便 捷,( ),这样创作的作品就会变得程式化、 冷漠化,难以打动人心。 黑格尔认为, 形式只是内容的容器。 有才能的艺术家要走进生活,亲近人民,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感人作品。 文艺工作者要承担培根铸魂、 守正创新的时代责任。 几千年前,这种责任就已经被我们的先辈意识到了, 并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质兼优的格局与审美。如今,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用 鲜明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否定和批判的,使

29、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 史观、国家观、文化观。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艺术的根没有扎在自然与生活的这块沃土上,丢掉了到自然中去观察、到生活中去体验、到人民中去感 悟的环节 B.没有将艺术的根扎在自然与生活的这块沃土上,丢掉了到自然中去观察、到生活中去体验、到人民中去 感悟的环节 C.艺术的根没有扎在自然与生活的这块沃土上,到自然中去观察、到生活中去体验、到人民中去感悟的环 节被丢掉了 D.没有将艺术的根扎在自然与生活的这块沃土上,到自然中去观察、到生活中去体验、到人民中去感悟的 环节被丢掉了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

30、是(3 分)( ) 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 分) ( (二二)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 (本题共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11,11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2018 年 12 月 8 日,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从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启程,奔赴月球背面,在嫦娥三号的基 础上更深层次更加全面地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档案资料。 月球,作为地球的唯一卫星,它始终是相对固定的一面面向地球, 。长期以来,

31、科学 家们都对看不到的月球背面充满好奇,但是由于技术等诸多因素, 。那么,这次嫦娥四号到月 球背面,就有可能获得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在月球正面发现的珍贵数据。 受月球本身的阻隔,着陆在月球背面的探测器是无法与地球保持通信的。同时,月球正面有许多宽阔的 平原,尽管有许多陨石坑,但坑底相对平整。 相较而言, ,不仅陨石坑更多,地势也更加陡峭。 为了安全着陆,嫦娥四号采取的是近乎垂直的降落方式。 2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8 个字。 (6 分) 22.请分别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并用疑问句式表达。每句不超过 15 个字。(5 分) 四

32、、写作四、写作(60(60 分分) )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近日,来自黑龙江的男孩钟美美凭着高超的演技引发广大网友的共鸣,迅速走红网络。夸张的姿态, 犀利的眼神,对老师训话的“高度还原” ,钟美美把中小学老师气质“拿捏得死死的” 。走红期间,钟美美 坦言有多家广告公司、网红公司给他打过电话,签约费高达一百万。 然而,就在他的视频火遍全网后,他大量下架此类视频,称这种视频网友会看腻,想发其他视频。也 有传闻称他被当地教育局“约谈”了,教育局回应称“不存在约谈” ,是孩子和家长自己认识到问题之后决 定下架的。钟美美在利益面前心动时,妈妈曾严厉地批评他,告诉他不要被金钱

33、蒙蔽了双眼,他最后放弃 了那些签约机会。 对于“钟美美”事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这是一个自由表达的时代,教育部门和家长 不应该干涉;也有人认为,孩子在心理和思想等方面尚未成熟,教育部门和家长应该干涉。为此,高三(1) 班同学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请你以发言代表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B 【解析】A 项,说法绝对。结合材料“但不能简单地认为有了水就有了一切、大河一定能孕育 出大的文明” 、材料三“人类择水而居,但并不是越长越大的河流,就越

34、能孕育出伟大的文明”可知, “越 长越大的河流越能孕育出伟大的文明”错。C 项,偷换概念。 “气候环境研究”错,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围 绕“地理环境”展开讨论的。D 项, “和材料三的主要论证方法相同”错,材料三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举例论 证。 2.D 【解析】D 项,原文说的是“黄河纵横出的几字,更像中华民族的图腾龙让它成为百 川之首、四海之宗” ,象征着黄土地、黄帝、黄皮肤以及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龙”的并非仅仅指黄河纵横 的形状,而且是指凝结了历史、文化、地理一切表征的黄河本身。 3.C 【解析】C 项,偷换概念。 “以黄河支流流路为视角”错,从“该书以黄河干流流路为视角,自西 向东分述沿线支流

35、水路”可知,选项把文章中的“干流”换成了“支流” 。 4.第一步从“ 四渎之宗”之说引出话题,谈黄河文明。(1 分)第二步综合评价黄河与中华文明 是一本凝练黄河文明的科普性理论专著。 (1 分)第三步用引证法和例证法论证黄河是中华文明发祥繁荣之地。 (1 分)第四步呼应篇首“ 四渎之宗”之说,说明黄河成为百川之首的原因。(1 分) 5.地理因素:黄河流域土壤疏松,没有茂密森林,在当时比较适合人类发展农业;早期的黄土高原 平坦,面积大,原始植被没有被破坏,没有水土流失,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地是连成一大片的,形成了中国 统一的地理基础;黄河支流提供了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气候因素:黄河从源头到入海口基本

36、上都属于 温带,适合早期人类生存。人文因素:人类择水而居,在此发祥繁茂,具有悠久的人文历史,早期人类 活动中华文化大多发源于此。(每点 2 分) 6.C 【解析】 “压得火山没脾气”运用的是拟人的手法,并不是火山没有爆发。 7.D 【解析】 “哈拉哈河”虽是阿尔山的一部分,但此句是对阿尔山品格的一个总结,不仅限于指阿 尔山火车站。) 8.从表层含意看,“看见不见”指阿尔山本是地下熔岩喷出地面形成的,它让人们看到了人类远未当 家作主时地下的光景。(2 分) 从内在精神的角度看,“看见不见”指阿尔山不管游人如何主观臆断地“看”,它自美它之美;这让人 们看见了平日里那些“无视之见”一如阿尔山一般“无

37、私奉献、不受拘束、自成一格”的精神品格。(2 分) 9.从修辞角度看,本文多处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手法。如写哈拉哈河的“童心未泯”,使阿尔山 的形象更生动,更有人情味,特色更鲜明。(2 分,另举其他比喻、拟人、对比的例子均可参照给分)从句式 运用角度看,文章句式整散结合、多用短句。如概写阿尔山山水“无情而多情,朴实又绝艳”,运用对称句式, 使文章声韵和谐、节奏分明,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和抒情性。(2 分,另举其他整散结合、短句的例子均可参 照给分)从语言风格角度看,本文语言率性明朗、 雅俗并重、 富有哲理,如对阿尔山直接夸赞 “阿尔山好样、 好境界!”这种通俗的口语语言,使文章抒发的情感更能引

38、起读者的共鸣。(2 分,另举其他或雅或俗、富有哲 理的例子均可参照给分。) 10.D 【解析】 “以太子中允”语意不完整,应在“召”后断开,即朝廷征召他为太子中允,据此排除 A、C 两项。 “江南”是“时将有事”的后置状语,中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 B 项。故选 D。 11.C 【解析】C 项, “于服丧期满后重新出任官职”不对,这是“起复”在明清时的含义,不适用于 唐宋。明清以前,服丧尚未期满而应朝廷征召出任职,称之为“起复” 。此外,降职或革职后重新起用也可 称为“起复” 。 12.D 【解析】D 项, “母亲长期卧病在床”不对。原文只说“母尝卧疾” ,没有说到“卧疾”时间的长 短,不能主观

39、臆测为“长期卧病在床” 。 13.(1)出使归来,详细裹告(出使)情状,皇帝认为(他)所告知的(情况)扼要确切。江南(君臣)也认为 他的话诚实无欺。(译出大意给 1 分; “具” “谕” “要切”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2)喜好接待引进后辈,举提拔了很多人。尤其宽容厚道,家人未曾见他有喜悦或不快之色。(译出大 意给 1 分; “后进” “荐达” “愠”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14.李穆担任陕州通判时,有关部门将郡中租赋调运到河南,李穆因为当地军用粮草缺乏,没有立即接 受命令,因此而被免职。(3 分) 【参考译文】 李穆字孟雍,是开封府阳武县人。自幼会写文章,有极高的品行。走路拾到

40、遗失物件,必定访求并还 给失主。师从王昭素学习易经和庄子 老子等书,探究含义了无遗漏。王昭素对他说: “你(沉思) 所得都是精微义理,往往在我意料之外。 ”并且对他人说: “李生日后必为朝廷人才。 ”北宋初年,(李穆)凭 借殿中侍御史身份,选为洋州通判。到任之后,辨明决断积存的诉讼,再没有遗留的案件。调任陕州通判, 有关部门调运郡中租赋输送河南,李穆因为本镇军用粮草缺乏,未立即接受命令,因此而被免职。当时弟 弟李肃担任博州从事,李穆带着母亲到弟弟那里居住,虽 然极为贫困,但兄弟一起讲习学问,心志淡泊宁静。开宝五年,召为太子中允。第二年,授官左拾遗、 知制造。当时(朝廷)将讨伐江南,已部署诸将,

41、但师出无名。于是先召李煜入朝觀见,命李穆为使者。李 穆抵达(江南)晓谕帝旨,李煜托词患病,并说: “(我)侍奉大朝以求保全自己,现在(竟然)如此,唯有一死 了之。 ”李穆说: “朝觐与否,国主自行决断。然而朝廷兵甲精锐,物资人力雄厚,恐怕不易抵挡其锋芒, 应当仔细考虑此事,不要让自己(日后)懊悔。 ”出使归来,详细告(出使)情状,皇帝认为(他)所告知的(情 况)扼要确切。江南(君臣)也认为他的话诚实无欺。太平兴国八年,(李穆)担任开封府知府,剖析判断精细 敏捷,对奸狡之徒毫不宽恕,因而豪门大族避匿敛迹,权贵幸臣无人敢私下请托,皇帝更加了解其才能。 十一月,提拔任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一个多月后

42、,遭遇母亲丧事,不久,命其恢复原职。李穆三次上 奏请求服满三年之丧,(皇帝)下诏强行任用他,李穆更加哀痛,居丧恪尽礼节。九年正月,早晨起床将要 上朝,因患眩晕突然去世,终年五十七岁。皇帝听说他去世,哭着对近臣说: “李穆是国家良臣,我正倚重 任用他,突然就去世了,(这)不是他的不幸,是我的不幸啊。 ”赠官工部尚书。李穆性情极为孝顺,母亲曾 经卧病在床,每次移动翻身,(他)都亲自搀扶,母亲方才称心如意。等到在家因丧,思念哀慕以致危及性 命。(他)擅长篆隶,兼善绘画,常常隐晦其事。质朴敦厚,忠诚恭敬,对言行非常谨慎,行事极其纯正, 未曾矫揉造作。喜好接待引进后辈,荐举提拔了很多人。尤其宽容厚道,家

43、人未曾见他有喜悦或不快之色。 所著文章,随即毁掉,大多不留文稿。 18.B 【解析】括号前语句的主语是“一些写实主义油画家”,而“艺术的根没有扎在自然与生活的 这块沃土上”的主语是“艺术的根”,与括号前语句的主语不一致,据此排除 A、C 两项;B、D 项的主语一致, 都是“一些写实主义油画家”,而 D 项后半句改换了主语,故选 B。 19. A 【解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使用了比喻,将“形式”比作“容器” 。A 项,比喻;B 项,拟人;C 项, 夸张;D 项,借代,以“朱门”代指豪门之家。故选 A。 20.修改示例:几千年前,我们的先辈就已经意识到了这种责任,并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质兼优的主张。

44、(画横线语句有两处语病:一是偷换主语,“并提出了的主语应是“我们的先辈”,而不是“这种责任”; 二是搭配不当,“提出”不能与“格局与审美”搭配。)(修改一处 1 分,两处 3 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修改 正确,即可参照给分) 21.另一面则背向地球此前还没有任何航天器着陆在月球背面月球背面的地形非常复杂(每句 2 分,共 6 分) 22.嫦娥四号的任务是什么?为什么要探测月球背面?嫦娥四号探月任务有哪些困难? (答出一点1 分,答出两点 3 分,答出三点 5 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23.【写作指导】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钟美美模仿老师时惟妙惟肖、生动传神的表演,让

45、粉丝们叹服,说明孩子具有很强的创造力,应该得到鼓励。其母亲担心他被利益蒙蔽双眼,希望他好好学 习,是对孩子健康成长的负责。无论选择从哪种角度进行分析,都需要辩证思考,表达具有全面性的认识。 参考立意:鼓励创作。在不影响其正常学习的情况下,钟美美的表演事业可以继续展开,一个更加 包容的成长环境,是社会送给孩子们的最好礼物,能够让孩子的创造力得到更好发展。正确引导。孩子 成长的道路上,需要教育部门和家庭的正确引导。虽然钟美美在视频创作方面很有天赋,但是,因为其心 理和思想尚不够成熟,很容易在价值观方面出现偏差,家庭和教育部门应该适当干预。时尚心理。网络 普及,很多人凭借拍摄视频走红,这反映出特定的追求时尚心理。但是,在追求时尚的道路上,应该多一 份理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冲刺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