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省新高考语文考前模拟试卷(十二)含答案

上传人:花好****3 文档编号:190863 上传时间:2021-08-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八省新高考语文考前模拟试卷(十二)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1年八省新高考语文考前模拟试卷(十二)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1年八省新高考语文考前模拟试卷(十二)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1年八省新高考语文考前模拟试卷(十二)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1年八省新高考语文考前模拟试卷(十二)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材料一: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治理”成为热点话题并在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用治理的观点构 建反贫困理论,用治理的原则设计扶贫政策,不仅可以明确把贫困问题纳入国家治理范畴,而 且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反贫困的理论和实践。 治理和管理虽一字之差,但语义大不相同。管理是对事物的常规处置,而治理强调针对问 题寻求解决方案。管理要依规行事,治理需多方协商。治理是官方或民间的公共管理组织在一 个既定范围内和既定制度框架下,以多方协同的方式实现有效管理和服务,解决集体生活中的 难题,克服集体行动的困难。在治理视域下,反贫困治理就是将贫困作为治理对象,在国家或 政府引导下,通过多主体参与,采用多样化手

2、段,实现综合减贫。 过去 40 年中,中国凭借改革开放完成了生产技术的更新改造,实现了经济起飞;进一步 丰富了“发展型”国家的内涵,并为后发国家提供了成功经验。来自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在 1991 年到 2000 年 10 年间,全球日均生活在一美元以下贫困人口减少了 2.74 亿,其中中国减 少了 1.51 亿,占全球减贫人数的 55%,占所有发展中国家的 75%。中国在经济发展普遍改善民 众生活的基础上,逐步提升了贫困标准,同时大幅度减少了贫困人口的规模。 在过去,贫困治理只被视为社会慈善事业,并未成为政府决策和管理的议题。 “二战”以 后,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福利国家的普遍兴起,为贫困治

3、理提供了宝贵经验。但在既有国际 援助有限的条件下, 如何自力更生摆脱贫困, 且在较短时间内让大规模贫困人口解决温饱问题, 是许多贫穷国家面临的难题。中国把贫困治理看作政府责任和国家治理的内容,也把贫困治理 的成效视为政府和官员绩效考核的标尺。 从国家发展与治理的关系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也在生产与分配、公平与 效率的关系问题上提供了一种实验。这种实验在确保市场竞争,保持生产活力与效率的同时, 加大政府贫困治理的责任和赋权, 增加政府财政支配能力, 通过财政转移支付、 政府产业政策、 政府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项目投资以及地区和机构之间的对口支援等更加灵活多样的手段, 提 高政府介入二次

4、分配的效度,兼顾效率与公平。 被认为构成“中等收入陷阱”的标志性因素很多,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但核心要素 是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扩大,造成社会不稳定,使得经济发展中断。通过“脱贫攻坚”为 政府高额财政积累确定新的投资方向,真正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治国理念,这不仅是 “穷人经济学”的原理,也是发展中国家国家治理值得探索的方向。 中国主张要把解决贫困问题看作国家发展的目标,期待向全球减贫贡献中国力量,并发出 “共建没有贫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呼吁。在“脱贫攻坚”推进过程中,中国领导人反复强 调各级领导机构要承担主体责任, 要实现全面领导, 提供组织保障; 各地精准脱贫要因地制宜, 分类

5、施策;要增加资金投入,构建完善的多元化的扶贫资金投入体系;要动员各方力量,形成 社会广泛参与的扶贫格局;要激发群众内生产力,让贫困户“让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 。 (摘编自燕继荣反贫困与国家治理 ) 材料二:材料二: 相对贫困不仅涉及区域发展差距的相对性,而且涉及脱贫标准的相对性。此外,城乡融合 发展进程的加快和原有绝对贫困人口的城镇化搬迁安置所带来的转型贫困、 流动性贫困和较高 水平需求无法满足的发展性贫困等新型贫困也都会使得相对贫困问题更加突出。 以相对贫困治 理为核心的未来扶贫工作也意味着对以农村为中心的传统扶贫工作的超越, 城市贫困尤其是城 市相对贫困将构成未来我国贫困治理的重要内

6、容。 相对贫困可以较好地表征社会财富或收入在不同群体间的分配情况, 是收入水平差距带来 的教育、就业、医疗以及养老等方面的困境。相对贫困具有主客观两重性。就主观角度而言, 个体对自身期望生活标准及其所要求收入的评价会构成相对收入; 将这个相对收入与其生活环 境中的参照群体进行比较,若出现劣势就会出现主观上的相对贫困认知,因此这种主观的相对 贫困往往会因为参照群体的不同而不同。同时,相对贫困还与社会财富在不同行业间的悬殊化 分配有关。农民工就是城市里颇具代表性的相对贫困群体。 (摘编自邢成举相对贫困与新时代贫困治理机制的构建 ) 材料三:材料三: 精神贫困主要表现为思想观念落后、文化素质低下、主

7、体意识缺失、内生动力不足。从长 远看,精神脱贫才意味着真正脱贫。当前,现有标准下的物质贫困问题已基本解决,应着力解 决精神贫困问题, 提升贫困人口的发展动力。 解决精神贫困问题难以一蹴而就, 需要长久努力。 要努力消除贫困文化的消极影响,引导贫困人口树立健康文明的价值理念与生活观念,进一步 激发其内生动力;要重视思想文化教育,不断提升贫困人口的思想、文化、教育水平,增强其 人力资本和发展能力;要完善创业就业服务体系,更好地推动贫困人口创业、就业,提高其参 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与意识。 (摘编自向德平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贫困治理的历程、经验和前瞻 )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8、(3 分) A. 反贫困治理就是把贫困问题纳入国家治理范畴,设计扶贫政策,解决集体贫困。 B. 中国通过提升贫困标准,减少贫困人口的规模,丰富了“发展型国家”的内涵。 C. 实施“脱贫攻坚”战略既能避免贫富差距扩大,也能促进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 D. 城乡融合发展进程的加快和城镇化搬迁安置将使今后的相对贫困问题更为突出。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反贫困治理不应只被视为社会慈善事业,更应被纳入国家行动,成为政府决策和管理的 重要议题。 B. 绝对贫困的基本消除并不代表贫困的消失, 相对贫困问题仍将持续存在且会面临更为多 变的形势。 C. 个体贫困与否既涉及物质

9、状况,也与个体的思想意识、教育水平、生活观念、发展能力 密切相关。 D. 未来扶贫工作需要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重点解决精神贫困问题,以消除个体的相对 贫困认知。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反贫困治理”措施的一项是(3 分) A. 开辟就业渠道,保障城市失业人员、进城农民工等特殊人群的就业。 B. 借助二次分配,2019 年中央向老少边穷地区转移支付 2489.05 亿元。 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 D. 北京大学妇女研究中心在西部省份针对失学女童实施教育资助项目。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4 分) 5. “扶贫必扶智”,请结合材

10、料二、三谈谈你的看法。 (6 分) (二)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 II II (本题共(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6 16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生涯的午后生涯的午后 食指 冬日的太阳已缓缓西沉 但温暖如旧,更加宜人 有生涯午后成就的辉煌 谁去想半生的勤奋和郁闷 冬日的斜阳还那么斯斯文文 天边已渐渐涌上厚厚的阴云 注定又有一场冷酷的暴风雪 在我命运不远的前方降临 别了,洒满阳光的童年 别了,阴暗的暴风雨的青春 如今已到了在灯红酒绿中 死死地坚守住清贫的年份 自甘淡泊,耐得住寂寞 苦苦不懈地纸笔耕耘 收获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后 荒野上留下个诗人的孤坟 但现在这颗心还没有

11、死 也不是我的最后的呻吟 这不就是生涯的午后吗? 还远远不到日落的时辰! 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有生涯午后成就的辉煌/谁去想半生的勤奋和郁闷”,写出了诗人对自己前半生付出 的感慨,闷闷不乐,也觉后半生了然无味。 B“阴云、暴风雪”写出了诗人人生中的经历坎坷。一个“又”字暗示出诗人生命中曾不 止一次经历坎坷。 C“如今已到了在灯红酒绿中”,表明诗人告别了童年、告别了青春,已经人到中年。 D句末的问号和感叹号直指诗歌的主旨,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感情。 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 诗歌一、 二节描写从太阳到斜阳, 从温暖到阴云、 暴

12、风雪, 色调发生了改变, 反差鲜明。 B “冬日的斜阳还那么斯斯文文; 注定又有一场冷酷的暴风雪”, 运用反复、 比喻的手法, 表达了诗人生活经历的痛苦与不堪。 C诗中运用了多个叠词表达情感。如“死死、苦苦、远远”表达出诗人人到中年对清贫的 坚守、创作坚持不懈及对生活的希望。 D本诗共 5 小节,排列较整齐,具有建筑美;注重押韵,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具 有音乐美。 8如何理解“生涯的午后”中的“午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 分) 9请结合诗歌分析诗人情感的起伏。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35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13、 5 小题,小题,2020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孝景皇帝 者,孝文之中子也,母窦太后,孝文在代时,前后有三男,及窦太后得幸,及窦 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 元年四月乙卯,赦天下。乙巳,赐民爵一级。 五月,除田半租,为孝文立太宗庙。令群臣无朝贺。匈奴入代,与约和亲 。 三年正月乙巳,赦天下。长星出西方。天火燔雒阳东宫大殿城室。吴王濞、楚王戊、赵王 遂、胶西王卬、济南王辟光、菑川王贤、胶东王雄渠反,发兵西乡。天子为诛晁错遣袁盎谕告 不止遂西围梁上乃遣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将兵诛之六月乙亥赦亡军及楚元王子蓺等与谋反 者。 封大将军窦婴为魏其侯。 立楚元王

14、子平陆侯礼为楚王。 立皇子端为胶西王, 子胜为中山王。 徙济北王志为菑川王,淮阳王馀为鲁王,汝南王非为江都王。齐王将庐、燕王嘉皆薨 。 七年十一月晦,日有食之。春,免徒隶作阳陵者。丁巳,立胶东王为太子。名彻。中元年 四月乙巳,赦天下,赐爵一级。除禁锢。 后二年正月,地一日三动。郅将军击匈奴。酺五日。令内史郡不得食马粟,没入县官;令 徒隶衣七緵布。止马舂。为岁不登,禁天下食不造岁。省列侯,遣之国。十月,租长陵田。 后三年十月,日月皆赤五日。十二月晦,袴。日如紫,五星逆行守太微。月贯天廷中。正 月甲寅,皇太子冠。甲子 ,孝景皇帝崩。遗诏赐诸侯王以下至民为父后爵一级,天下户百钱。 出宫人归其家,复无

15、所与。太子即位,是为孝武皇帝。 太史公曰:汉兴,孝文施大德,天下怀安,至孝景,不复忧异姓,而晁错刻削诸侯,遂使 七国俱起,合从而西乡,以诸侯太盛,而错为之不以渐也。及主父偃言之,而诸侯以弱,卒以 安。安危之机,岂不以谋哉? (节选自史记孝最本纪) 诸侯骄恣,吴首为乱,京师行诛,七国伏辜,天下翕然,大安殷富。作孝景本纪 。 (节选自大史公自序)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天子为诛/晁错遣袁盎/谕告不止/遂西围梁/上乃遣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将兵诛之/ 六月乙亥/赦亡军及楚元王子蓺等与谋反者/ B. 天子为诛晁错/遣袁盎谕告/不止/遂西围梁/上乃遣大将军窦

16、婴/太尉周亚夫将兵诛之/ 六月乙亥/赦亡军及楚元王子蓺等/与谋反者/ C. 天子为诛/晁错遣袁盎谕告/不止/遂西围梁/上乃遣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将兵诛之/ 六月乙亥/赦亡军及楚元王子蓺等/与谋反者/ D. 天子诛晁错/遣袁盎谕告/不止/遂西围梁/上乃遣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将兵诛之/ 六月乙亥/赦亡军及楚元王子蓺等与谋反者/ 11. 下列时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最早有三皇五帝,如羲皇、娲皇、炎帝等。 B. 和亲, 即“和戎、 和番”是指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外族出于各种目的而达成的政治联姻。 C. 薨,古称诸候或有爵位的大

17、官之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 主,或者封王的贵族等。 D. 甲子,我国古代纪年法的一种。古人用十天干、十二地支组合使用。 12. 下列对博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景帝排行中间,福运加身。生母窦太后得宠后,前一个王后去世,生母的三个儿子也 相继死亡,景帝方得以继承帝位。 B. 景帝宽厚薄省,善待臣民。即位元年五月,就下诏减去一半田租;为孝文皇帝修建太 宗庙时,也诏令群臣不必为此上朝拜贺。 C. 景帝施政惠民,废除禁锢。大赦天下,赐给民众每户户主爵位一级;废除不准商人、 入赘女婿做官和不准犯过罪的官吏重新做官的旧令。 D. 景帝节俭用度,重视农

18、业。粮食歉收时,诏令全国节约用粮,减少驻京的列候,让他 们回到自己的封国,把长陵附近官田租给农民。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1)令内史郡不得食马粟,没入县官;令徒隶衣七緵布。止马舂。 (2)京师行诛,七国伏辜,天下翕然,大安殷富。 14. 结合全文内容、写法和司马迁经历,你认为司马迁对景帝持何态度?请简要说明。 (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9 9 分)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516 题。 朝中措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欧阳修 平山阑槛倚晴空, 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 别

19、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 挥毫万字, 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注】庆历八年,欧阳修任扬州太守,作平山堂,壮丽为淮南第一,上据蜀冈,下临江南数 百里。 宋史刘敞(字原甫)传 :为文尤赡敏,掌外制时,将下真,会追封王、主九人,立马 却坐,顷之,九制成。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山色有无中”借用王维诗句,写登平山堂远望江南,可欣赏到美妙的远近山色,自然 贴切。 B杨柳本寄寓离愁别恨, “手种”“别来”二词,更深化了感情的表达,凄婉感伤,深情 萦怀。 C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极写刘敞为文赡敏,可谓倚马之才,表达了词人对他的赞誉之 情。 D上片追

20、忆昔日生活,从平山堂写到堂前垂柳;下片勉人劝己,从被送者写到送者,一 气呵成。 16本词一改作者深情婉曲的词风,开豪放之词的先路,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诗句分 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1 小题,小题,6 6 分)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1)韩愈师说中“_,_”两句,表明学者不管师者年龄大 小,而向其专心学道的立场。 (2) 阿房宫赋用“_,_”两个对偶句,描写秦人不珍惜从六 国剽掠而来的珍宝,生活极度奢侈的情状。 (3)次北固山下 一诗中, 表现时序变迁, 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_, _。” 三

21、、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20 分)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 I(I(本题共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8 8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众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每每读到白居易的这首诗, 我总是心生感慨。 常人越老越怕添新岁, 白居易却与众不同, 他面对新春欢喜雀跃。 在他看来, 能开始第七个 10 年的人并不多见,故而感到高兴。可见,( )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 。志向犹如前行路上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勇往直前。黄旭 华为研制核潜艇隐姓埋名 30 年,呕心沥血,为我国的潜艇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当初没有 因国

22、家一穷二白弃国而去,后来也没有因危险或诱惑而改变志向。1988 年 4 月 29 日,中国核 潜艇进行极限深潜实验正式开始,作为总设计师,62 岁的黄旭华与一百多名研究人员一道下 水。实验取得圆满成功,他写了十六个字表达心情: “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 其中。 ”一个为理想搏击的人,决不会在困难面前当逃兵,更不会在工作中斤斤计较,满腹牢 骚,而是以乐观的心态迎难而上,以淡泊的心态对待名利。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当遇到人生坎坷时,要乐观地面对现实。 B对一个人而言,知识越丰富,心态越乐观。 C拥有良好心态的人,能乐观地面对世事。 D我们无法左

23、右世事,但可以控制我们的心态。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D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二)语言文字运用 II(II(本题共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1 12 2 分)分) 阅读下面有关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的节选文字,完成 2122 题。 西洋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 几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

24、根柴也可以找到同把、同 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是不会乱的。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我们不妨称之为团体格 局。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而我们乡土社会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 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 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 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 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这个同心圆范围的大小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比如有势力 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 具有这种伸缩能力。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

25、。 21根据以上内容,给“差序格局”下一个定义。 (6 分) 22西洋社会团体格局与中国传统社会差序格局的区别是什么?(6 分) 四、写作(四、写作(6060 分)分) 2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因一脸纯真朴实的笑容而意外走红网络,成为“新晋顶流”的丁真,拒绝了很多高 薪工作的邀约,选择成为理塘县的旅游形象大使,为家乡带来巨大流量。 (2)近日,中国科学院黄国平博士的论文致谢部分感动万千网友,人们在他的身上看到 了奋斗的力量,而那句“最后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更 是涤荡人心、催人奋进。 (3)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

26、,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寄语广大青年:要立大志、 明大德、 成大才、 担大任, 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让青春在为祖国、 为民族、 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五四青年节前夕,复兴中学团委拟结合上述材料内容及含意,举办以“奋斗精神,青春底 色”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就此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1. C【A 项,“反贫困治理就是把贫困问题纳入国家治理范畴”说法错误。原文说反贫困治理 是“在国家或政府引导下,通过多主体参与

27、”而非只是“国家治理”。 B 项,“中国通过 提升贫困标准, 减少贫困人口的规模, 丰富了发展型国家的内涵”理解错误。 错在“通 过”,也就是说“提升贫困标准,减少贫困人口的规模”不是“丰富了发展型国家的 内涵”的前提。D 项,“城乡融合发展进程的加快和城镇化搬迁安置”说法错误。原文是 “原有绝对贫困人口的城镇化搬迁安置”,并非“城镇化搬迁安置”。 】 2. D【“以消除个体的相对贫困认知”说法错误。“解决精神贫困问题”,是为了最终解决贫 困问题,而非“消除贫困文化的消极影响”。 】 3. C【C 项,不是“反贫困治理”的措施,是目标。 】 4. 首先对治理进行溯源,引出反贫困治理;进而将治理

28、与管理进行对比,提出反贫 困治 理的概念;介绍中国在反贫困治理实践方面取得的成就;具体论述中国在反贫困治理 理论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 【本题考查梳理文章结构层次的能力。题干要求简要梳理材料一 的行文脉络。作答此种类型的题目,首先要分析材料的结构层次,然后概括大意,最后, 用合适的连接词如“首先其次最后”进行整合。材料一共有七段。第一段, 对治理进行溯源;第二段将治理与管理进行对比,提出反贫困治理的概念;第三段,介绍 中国在反贫困治理实践方面取得的成就;第四到七段,具体论述中国在反贫困治理理论建 设方面取得的成就。 】 5. “相对贫困”多由个体思想落后、能力不足导致;扶智能消除贫困文化的消极影

29、响, 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扶智能提升贫困人口的思想文化、教育水平,增强其发展能 力。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合材料二、三谈 谈对“扶贫必扶智”的看法。作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分析题干,明确解答的角度。比如本 题,需要分析对“扶贫必扶智”的看法,可以从如下的角度进行回答:“贫困”的原因; 为什么“扶贫必扶智”;“扶贫必扶智”的具体做法等。结合“精神贫困主要表现为思想 观念落后、文化素质低下、主体意识缺失、内生动力不足”分析可知,“相对贫困”多由 个体思想落后、能力不足导致;结合“要努力消除贫困文化的消极影响,引导贫困人口树 立健康文明的价值理念与生活观念,

30、进一步激发其内生动力”分析可知,扶智能消除贫困 文化的消极影响,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结合“要重视思想文化教育,不断提升贫困 人口的思想、文化、教育水平,增强其人力资本和发展能力”分析可知,扶智能提升贫困 人口的思想文化、教育水平,增强其发展能力。 】 6A【A 项,“也觉后半生了然无味”理解错误,诗句“有生涯午后成就的辉煌/谁去想半生 的勤奋和郁闷”是诗人对自己前半生付出的感慨和如今成就的欣慰,并没有涉及后半生的 生活。 而在此后的诗句中有“这不就是生涯的午后吗?/还远远不到日落的时辰”,体现出 诗人对后半生仍旧充满希望,对生活满怀热忱。 】 7B【B 项,“运用反复、比喻的手法”诗中没有

31、运用反复、比喻的修辞手法,诗句“冬日的 斜阳还那么斯斯文文;注定又有一场冷酷的暴风雪”中,“斯斯文文”运用了比拟的修辞 手法,写出了“冬日斜阳”的温暖、柔和、雅静之态,“冷酷”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暴风雨”的冷淡无情。 】 8 (1)指时间的表达,中午过后。 (2)比喻人生经历的后半生的开端。 (3)诗人总结前半生 的收获,并对后半生进行思考; (4)午后不是日落,对生活和创作依然充满热情和希 望。 【本题考查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理解鉴赏诗歌内容与情感的能力。诗歌题目是“生涯的午 后”,诗中也有多处有“生涯的午后”的表述。“午后”字面意思是表达时间的词语,中 午过后。“生涯”指的是人的

32、一生。“生涯的午后”比喻人生经历中的后半生。“有生涯 午后成就的辉煌/谁去想半生的勤奋和郁闷”从这句话可见, “生涯的午后”是指诗人渡过 了前半生的勤奋和郁闷,正要开启后半生的生活;中间部分思考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的 冷遇和自己的打算, 是对后半生如何渡过的思考; “但现在这颗心还没有死/也不是我的最 后的呻吟/这不就是生涯的午后吗?/还远远不到日落的时辰”体现出诗人对后半生仍旧充 满希望,对生活满怀热忱。 】 9 (1)诗人对前半生生活的感慨和取得辉煌成就的欣慰。 (2)对人生坎坷经历的思考,人到 中年对清贫的坚守(3)诗人虽然创作出大量的作品,留下丰富的精神财富,却不能被世人 所理解, 只

33、能在荒野上留下自己的孤坟的苦涩和悲壮之情。(4) 午后还没有到日落的时辰, 依然有对生活和创作的热情与希望。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的能 力。诗歌第一节用“温暖”“辉煌”等词语给诗歌点染上了一层明亮的色调,“有生涯午 后成就的辉煌/谁去想半生的勤奋和郁闷”, 写出了诗人对自己前半生付出的感慨和如今成 就的欣慰。第二节,描写从太阳到斜阳,从温暖到阴云、暴风雪,色调发生了改变,反差 鲜明。 “天边已渐渐涌上厚厚的阴云/注定又有一场冷酷的暴风雪”表达了诗人生活经历的 痛苦与不堪。第三节,“别了,洒满阳光的童年/别了,阴暗的暴风雨的青春”,运用反复 和比喻的手法, 表达了诗人告

34、别过往的心情。“如今已到了在灯红酒绿中/死死地坚守住清 贫的年份”表达出诗人人到中年对清贫的坚守、创作坚持不懈及对生活的希望。第四节, “收获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后/荒野上留下个诗人的孤坟”写出了诗人虽然创作了大量的作 品,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却不能被世人所理解的苦涩悲壮之情。第五节,“这不就是 生涯的午后吗?/还远远不到日落的时辰”,体现出诗人对后半生仍旧充满希望, 对生活满 怀热忱。 】 10. D【解答本题,要掌握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把握文意,对比选项之间的 差异,一般只有 2 到 3 处不同。联系上下文,仔细体会该句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 系。要善于利用文言文断句标志,如虚

35、词、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要重视 内容,断句完成后代入原文,看阅读是否通顺。 】 11. A【“最早有三皇五帝”错,第一个用“皇帝”称号的是秦始皇。 】 12. A【“生母的三个儿子”错,原文“前后有三男”意思是前一个王后有三个儿子。 】 13. (1)诏令内史和各郡不能用粮食喂马, (违者将其马匹)没收归入官府。规定囚徒和奴隶 穿粗糙的七鵅布衣,禁止用马舂米。 (2)京城(朝廷)军队讨伐,七国服罪,天下安宁, 太平稳定殷实富足。 【重点词句(1)“食”,名词作动词,喂养;“食马粟”,省略句, 倒装句,(以) 粟食马, 用粮食喂马; “没入”, 省略句,(违者将其马匹) 没收归入;

36、“衣”, 名词作动词,穿;“止”,禁止;“舂”,舂米。 (2)“京师”,指朝廷;“行诛”,军 队讨伐;“伏辜”,服罪;“翕然”,安宁。 】 14. (1)作者对景帝的功绩基本上 是肯定的。 (2) 孝景本纪行文简略,不太符合人物传 记详细刻画的写法,说明景 帝份量不重。 (3)本文行文省俭,在于司马迁对景帝之子武 帝心存戒惧,唯恐言多语失,招致祸患。 (4)表面上指晁错削夺诸侯封地操之过急,实际 上暗刺景帝审时不明,谋划不周。 【本题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结合作者的经历和处境,抓住关键 事件, 从表面很暗含两个角度, 概况出

37、作者的观点态度。 首先说出司马迁对汉景帝的态度, 文中叙述了大量汉景帝的善政和作为,可见作者对景帝的功绩基本上是肯定的。从内容和 写法上看, 孝景本纪行文简略,比起史记中其他帝王本纪而言篇幅大减,不太符 合人物传记详细刻画的写法,侧面反映出景帝份量不重。且缩写的是当朝皇帝的父亲,因 为司马迁对武帝心存戒惧,唯恐言多语失,招致祸患。写法上含有明暗两层含义,表面上 批评晁错削夺诸侯封地操之过急,实际上暗刺景帝审时不明,谋划不周,误杀忠臣。 】 【参考译文】 孝景皇帝是孝文皇帝的中子。母亲是窦太后。孝文皇帝在代国的时候,前一个王后生有三 个男孩,等到窦太后得到宠幸,前一个王后死了,三个儿子也相继死亡

38、,所以孝景皇帝能够嗣 位。元年四月二十二日,大赦天下,赐予民众爵一级。五月,减兔一半的田租。为孝文皇帝建 立太宗庙。命令大臣们不要上朝拜贺。匈奴进入代地,与匈奴签约和亲。 三年正月二十二日,大赦天下。一颗光芒很长的星出现在西方。天火烧毁了淮阳东宫大殿 和城楼。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胶西王刘印、济南王刘辟光、菑川王刘贤、胶东王 刘雄渠反叛,出兵向西进发。天子因为这件事处死了晁错,派袁盎谕告七国,七国仍不停止进 军, 向西围攻梁国。 于是, 皇帝派遣大将军窦婴、 太尉周亚夫率兵消灭了他们。 六月二十五日, 赦免七国败亡的士卒和楚元王的儿子刘蓺等参加叛乱的人。封大将军窦婴为魏其侯。立楚元王

39、的儿子平陆侯刘礼为楚王。立皇子刘端为胶西玉,皇子刘胜为中山王。迁徙济北王刘志为菑川 王,淮阳王刘余为鲁王,汝南王刘非为江都王。齐王刘将庐、燕王刘嘉都死了。 七年十一月的最后一天,发生了日食。春天,赦免修筑阳陵的刑徒。四月二十九日,立胶 东王为皇太子。皇太子的名叫彻。中元元年,四月二十三日,大赦天下,赐予百姓爵位一级。 取消禁锢的规定。 后二年正月,一天发生三次地震。郅将军出击匈奴。允许百姓欢聚宴饮五天。命令内史郡 不得用粮食喂马, (否则)要把马匹收归官府。让刑徒穿极粗劣的衣服。禁止用马舂米。因为 收成不好,禁止天下百姓不到一年就把当年收获的粮食提前吃完。减少在京城的列侯数量,派 遣他们前往自

40、己的封国。十月,出租长陵周围的耕地。 后元三年十月,发生日食和月食,太阳和月亮有五天出现红色。十二月的最后一天,有雷 震。太阳呈现紫色。五星逆行,侵入太微垣。月亮横穿天廷。正月十七日,皇太子举行冠礼。 二十七日,孝景皇帝去世。遗诏赐予诸侯王以下至百姓中作为父亲后嗣的每人爵位一级,天下 百姓每户一百钱。 放出宫女, 让他们回到自己家里, 免除赋役, 不再参加任何杂徭。 太子即位, 这就是孝武皇帝。 太史公说:汉兴以来,孝文皇帝广施大德,天下百姓怀恩而安。到了孝景皇帝,不再忧虑 异姓诸侯王。然而晁错削夺同姓诸侯王的封地,导致七国共同起兵,联合西向。这是由于诸侯 王的势力太强大,而晁错在行动的时候不

41、是采取渐渐削弱的方法。等到主父偃提出建议, (被 孝武帝所采纳, ) 诸侯王的势力才衰弱下来, 终于国家得到了安定。 (由此看来, ) 安危的关键, 难道不是运用谋略吗? (节选自史记 孝最本纪 诸侯骄纵恣意妄为,吴王起首作乱,朝廷军队讨伐他们,七国服罪,自此天下安宁,太平 稳定殷实富足。 (节选自大史公自序) 15B【“凄婉感伤”过重,词人虽然通过垂柳写深婉之情,但婉而不柔,深而能畅。 】 16描景境界开阔。平山堂凌空矗立,壮丽雄伟,凭栏远眺之景,气势磅礴。写人豪情万 丈。“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运用夸张手法,刻画出一个才华横溢、气度豪迈 的太守形象。抒情积极达观。“行乐直须年少,尊

42、前看取衰翁”写人生感慨,体现了词 人积极生活、豪放达观的心态。(意思对即可) 17 (1)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3)海日生残夜 江 春入旧年 18C【语段不涉及“人生坎坷” ,故排除 A 项;语段不是谈知识多寡与心态好坏的关系,故排 除 B 项;比较 C、D 两项,C 项更贴合语段的话题。 】 19D【画波浪线的句中有比喻词“犹如” ,故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A 项,句子使用了 拟人的修辞手法。B 项,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C 项,以“开门” “翻书”赋予“南风” 人的动作,诗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D 项, “去留肝胆两昆仑”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

43、法,把自己的忠肝赤胆比作昆仑山。 】 20中国核潜艇进行极限深潜实验,作为总设计师,62 岁的黄旭华与一百多名研究人员一道 下水。 【 “进行极限深潜实验正式开始”结构混乱,可以改为“进行极限深潜实验”或“极 限深潜实验正式开始” 。 】 21 (差序格局)是中国乡土社会以自己为中心,由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所决定的具有伸缩能力 的人际关系格局。 22 西洋社会团体格局是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中国传统社会差序格局是以自己为中 心形成一个个的群体(圈子)。 西洋社会团体格局中团体的界限分明;中国传统社会差序 格局中群体界限模糊不清, 范围可大可小。 西洋社会团体格局中团体成员地位较为平等; 中国

44、传统社会差序格局中群体成员有等差次序。 23【命题解读】 1链接热点:“网红”丁真、黄国平博士论文致谢走红、习总书记清华大学青年寄 语、弘扬青年奋斗精神。 2话语情景:新时代青年、个人与国家、五四青年节、奋斗青春。 3材料内涵: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时代青年应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 结合起来,引领社会风气,为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4审题难点:读懂材料、综合立意;提炼点扣关键词“奋斗”,贴合话语环境。 【范文解析】 以奋斗精神铸就青春底色 “这是一段红色青春的奋斗传奇”“这才是年轻人该有的模样”前不久,热 播电视剧那些年,我们正年轻,讲述“两弹一星”研发中几位大

45、学生义无反顾投 身国防建设并奉献一生的故事,受到如潮好评。跨越时空,超越个人,在不同时代的 青春中引来共鸣的,正是“奋斗”二字。【第一段有热点事件引出话题“奋斗”,开 头简洁明了。开头提到的这个电视剧弘扬的奋斗精神,大家也可以有意识地记一下, 在论述相关话题的时候,也可由此引入。再者,以热播电视剧开篇,也比较有趣味性, 更易引发共鸣。】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 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 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让奋斗成为青春的底色,在成长中注入拼搏的 精气神,坚定其脚步、强健其精神,这是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社会主 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题中应有之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