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知识点整理

上传人:花好****3 文档编号:190136 上传时间:2021-08-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知识点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年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知识点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1年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知识点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1年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知识点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1年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知识点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第四四单元单元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1313. .云和雾云和雾 1.实验一:人造雾 所需材料:量筒、温水、线香、冰袋、冷水等等。 制造方法: 往量筒内倒入适量温水,放入点燃的线香。 移走线香,用冰袋完全封住量筒口,观察量筒内的现象。 用冷水代替温水,重复步骤 1、2,再观察量筒内的现象。 实验说明:造雾的时候,在量筒中放入点燃的线香,是为了增加空气中漂浮的固体颗粒。 实验现象:移走线香,用冰袋完全封住量筒口,量筒中有雾产生。 实验总结: 在造雾的活动中, 在量筒中倒温水, 而不是热水, 也不是冷水的原因是: 如果往量筒中加热水, 那么热水上方有大量水蒸气,遇到冷空气会形成雾气,

2、还没开始实验雾就显现出来了。 如果用冷 水,那么量筒里水蒸气少,造雾效果不明显。 用温水温度适中,量筒内水蒸气适量,不会快速形成 雾气,便于观察。 用冰袋的目的是为了创设一个低温环境,这样水蒸气遇冷会迅速凝结成小水滴,从而形成雾, 这 是雾形成的条件之一。 实验结论:雾是水蒸气在受冷条件下形成的。 2.自然界中的雾是如何形成的? 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当空气中的水汽过于饱和,遇到温度较低时,这些水汽就会凝结成 小水滴或者小冰晶漂浮在低空,这就是雾。 3.云是怎么形成的? 地表上的水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小水滴聚在一起飘 浮在空中形成了云。 4.云和雾都是空气

3、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高空就是云,接 近地表就是雾。 5.云和雾的区别是:漂浮在高空的就是云,接近地面的就是雾。云和雾的位置不一样。 云和雾其实是一回事,只是它们所处的位置不同。 距离观察者所处地表位置远的是云,距离观察 者所处地表近的则是雾。在山上我们时常说云雾缭绕,其实就是很难区分云与雾。 6.学生活动手册: 记录人造雾实验。 观察到的现象:量筒中有 线香燃烧的烟弥漫。 观察到的现象:量筒中有 雾产生。 用冷水代替温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用冷水代替温水后, 量筒里水蒸气很少,造雾效果不明显。 根据以上实验,推测出大自然中云和雾的形成原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4、凝结成的众多小水 滴或小冰晶。 1414. .露和霜露和霜 1.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他们漂浮在高空就是云, 接近 地表就是雾。 2.了解露和霜的样子,体会他们的不同之处。 露是液体,是小水滴形态,霜是固体,是小冰晶形态。露是无色的,霜一般为白色。形成霜时的天 气比形成露的天气冷。 3.实验一:人造露 所需材料:杯子、碎冰块、湿毛巾、冷水、温度计等。 制造方法: 在杯中放入碎冰,杯下垫一块湿毛巾。 将冷水倒入碎冰中,测量冰水的温度。 观察杯子的外壁。 实验现象: 杯子的外壁有一颗颗的小水珠。小水珠越聚越多,越聚越大。然后沿着杯壁流下去。 实验结论: 傍晚或夜间,

5、地面或地表物体辐射冷却,使贴近地表的空气层随之降温。 当地面或地物表面温度 降到露点(0C 以上),空气中水汽含量过饱和时,在地面或地物表面就会有水汽凝结,出现微 小的水滴,称为露。 4.实验二:人造霜 所需材料:杯子、碎冰块、冷水、湿毛巾、食用盐、温度计等等。 制造方法: 在杯中放入碎冰和冷水,杯下垫一块湿毛巾。 在冰水中加盐,测量冰水的温度。 观察杯子的外壁。 实验现象: 加入食用盐之前,杯子外壁凝结有许多的小水珠。 加入食用盐之后,杯子外面凝结的小水珠变成了白色的霜花。 在实验中,如果我们将杯子中的冰水倒掉,过一会儿杯子外壁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当我们将杯子中的冰水倒掉, 杯子的温度回升

6、,过一会儿就会发现杯子外壁的霜花慢慢融化成 小水珠。 实验结论: 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 到 0以下, 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冰晶, 这就是霜。 5.在天气晴朗的夜晚,当温度降低后,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会在草木或其他物体上凝结成小 水滴,这就是露。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 0C 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 冰晶,这就是霜。 6.露和霜的区别: 形成条件不同。露水的形成是温度降低到露点以下就可以, 而霜的形成是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 到 0以下。 形状不同。露水是小水滴,霜是冰晶。 7.二十四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

7、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夜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在花草树木上,形成密布的小水珠。 早晨,经阳光照射,这些小水 珠看上去晶莹剔透,因而得“白露”之美名。白露在每年的 9 月 7 日或 8 日。 霜降为每年的 10 月 23 日或 24 日,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 8.学生活动手册: 比较露和霜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露 液体、无色、小水珠,多形成于春夏以 及初秋的夜晚。 都是在夜晚形成的。 都是由水蒸气在遇到冷的情况下形成。 一般都附着在地表的花草树木或是建筑 物上。 霜 固

8、体、白色、冰晶,多形成于深秋及冬 天的夜晚。 记录人造露和霜实验。 当冰水的温度是( )C 时, 杯子的外壁有小水珠。这是模 拟露珠的形成。 当加盐后的冰水温度是 ( ) C 时,杯子的外壁有白色的冰 晶。这是模拟霜的形成。 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温度。 1515. .雨和雪雨和雪 1.雨和雪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不同之处:雨是液态水、雪是固态水;雨是云层中的小水点降落或是小冰晶在降落过程中融化 形成,雪则是云层中的小冰晶降落所致;形成雪的气温要更低,所以一般是在冬季,而雨水春夏 秋冬都有。 相同之处:都是云层中的水汽变化而成,本质都是水,是降水的两种基本形式。 2.实验一:模拟雨的形成 所需材料

9、:烧杯、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自来水、培养皿、冰块等等。 实验方法: 加热烧杯里的水直至沸腾。 用一个热培养皿盖住烧杯,观察培养皿底部是否有水珠。 在培养皿中加冰块,观察底部有什么变化。 实验要求: 在实验中,仔细观察培养皿底部是否有水珠,然后在培养皿中加进冰块,再观察培养皿底部有 什么变化。 实验注意点: 使用酒精灯时要按照正确步骤进行操作, 同时在加热过程中不要用手触摸这些器皿, 防止烫伤。 实验现象: 在加热的过程中,用一个热的培养皿盖住烧杯,培养皿底部没有水珠。在培养皿中加进冰块, 发现培养器皿底部有水珠,出现这些水珠越聚越多,最终会滴落下来。 3.为什么培养皿底部会形成小水珠

10、? 因为加热烧杯中的水直至沸腾,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烧杯上面的培养皿中加进冰块,这些水 蒸气遇到冰块,就会迅速凝结成小水珠附着在培养皿底部。 4.在培养皿中放进冰块起什么作用? 在培养皿中放进冰块是为了降低温度,使水蒸气迅速凝结。 5.雨雪形成示意图 6.不是所有的云都会产生降水,只有当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越聚越多、 越聚越大,大到上升气 流托不住时,才会掉下来,从而产生降水。水滴直接落下或冰晶在下落过程中融化,就成了雨。 冰晶在下落过程中没有融化,就成了雪。雪也是降水的一种形式。 7.雪花的形状极多,有星状、柱状、片状等,但基本形状是六边形。雪花之所以多呈六边形,是 因为水分子形成冰的过程中

11、是按六方晶系排列的。 8.雨夹雪、冰雹和冻雨是不同类型的降水形式。 冰雹是一种固态降水,同雨和雪一样,是从云里掉下来的。 它是从发展强烈的积雨云中降落到地 面的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状不规则的固态降水物。多发生在夏季或春夏之交。 冻雨由冰水混合物组成,由雨滴与温度低于 0C 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而成,是初冬或冬末春初 时节见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 雨夹雪是雨水与部分融化的雪混合并同时降落而形成的一种特殊降水现象。 这种天气现象的发 生过程是比较短暂的,常处于由雨转变为雪的阶段,或者是相反的阶段。 9.学生活动手册: 比较雨和雪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雨 液体, 四季都有降雨, 形成时

12、的温度 不一定低于 0C。 本质都是水,都是从云中降 下来的。 雪 固体, 一般降雪发生在冬季, 形成时 的气温要低于 0C。 记录模拟雨的形成实验。 加热烧杯里的水时,一部分液态水会变成水蒸气,当遇到冷的培养皿时,会在底部凝结成小水珠。 在培养皿中加冰块,是为了使温度降低,这样培养皿底部的小水珠会变大,一旦大到上升气流托 不住时就会掉下来。这是模拟雨的形成。 1616. .水水滴的滴的“旅行旅行” 1.水是地球上最丰富的一种化合物,全球约有 3/4 的面积覆盖着水,地球上的水总体积约有 13 亿 8,600 万立方千米,其中 96.5%布在海洋。还有一些分布在江河湖海、冰川、高山以及地 下。

13、 2.天上的水为什么总也降不完? 地球上的水总处于动态平衡中,大气中的水不断得到补充。天空中有降水落下来,同时,地球表 面的水(包括江河湖海)也在不间断地蒸发到空中,补充大气中的水汽,从而形成降水。 3.落到地面的雨和雪哪里去了? 降落到地面的雨和雪,一部分直接落入江河湖海; 一部分到达陆地后流入江河湖海,或到达陆地 后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还有的直接蒸发形成水蒸气,又跑到空中。 4.水蒸气又是来自哪里? 空气中的水蒸气绝大多数来自江河湖海里水的蒸发,地表上层的水也会蒸发进入大气层,另外 植物的蒸腾作用也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 5.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示意图 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在太阳的辐射下,

14、水经海洋、陆地蒸发及植物蒸腾变成水蒸气,随气 流而运动到大气中。大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形成云(水滴或冰晶),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 地球表面,统称降水。这些降水有的渗入土中成为地下水,有的迁移或流到海洋中,有的被植物 吸收,完成水的循环。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间不断地循环,总量保持不变。 这幅示意图中, 红色箭头表示地表的水(包括各种水体、 陆地表面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的过程, 是一个向上的过程。 蓝色箭头表示降水,以及水从高山流向平原最后注入海洋的过程,还包括地 下水的渗透,是一个向下的过程。红色箭头的动力来自太阳,蓝色箭头的动力来自地球引力。 6.实验一:模拟大自然中的水循环 所需材

15、料:水循环模型、自来水、小草、双层罩子、冰块、营养土和蛭石等等。 活动方法: 组装好水循环模型。 在“小池”内注入水,四周种上小草。 盖好罩子,放上冰块,观察模型内的水循环。 实验说明: 注水是为了形成充足的水蒸气。 放入冰决是为了让水蒸气在中层罩下方凝成小水滴,形成“降水” 。 实验结论: 注入小池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飘散在透明的罩子中,遇到冰块凝结成 小水滴。小水滴越聚越多,变成雨水落在小池内和花草上。落在小池内和花草上的水又蒸发成 水蒸气,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简单的水循环。 7.学生活动手册: 在图中画箭头解释“天上的水为什么总也降不完” 。 文字说明:在太阳的辐射下,水经海洋、陆地蒸发及植物蒸腾变成水蒸气,随气流而运动到大气 中。 大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形成云(水滴或冰晶),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球表面,统称降 水。这些降水有的渗入土中成为地下水,有的迁移或流到海洋中,有的被植物吸收,完成水的循 环。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间不断地循环,总量保持不变。 创作一首科学小诗或一篇童话水滴的旅行 。 我的家,在海洋, 太阳一晒暖洋洋。 我会变轻飞上天, 钻到云里去旅行。 我会变脸不一样, 有时结成小水点, 有时凝成小雪花, 穿上晶莹是露珠, 披上洁白成霜花。 清晨醒来, 我又成了旅行的水娃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科学 > 苏教版 > 五年级上册(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