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9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训练专题11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含解析)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88782 上传时间:2021-07-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4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2019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训练专题11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0-2019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训练专题11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0-2019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训练专题11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0-2019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训练专题11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0-2019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训练专题11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 化学化学 专题专题 11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题型一:水的电离平衡与溶液的酸碱性题型一:水的电离平衡与溶液的酸碱性.1 题型二:题型二:中和反应与中和滴定的迁移性中和反应与中和滴定的迁移性.4 题型一:水的电离平衡与溶液的酸碱性题型一:水的电离平衡与溶液的酸碱性 1.(2019 全国全国 1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关于常温下pH=2的H3PO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升溶液中的H+数目为0.02NA Bc(H+)= c( 42 H PO )+2c( 4 HPO )+3c( 3 4 PO )+ c

2、(OH) C加水稀释使电离度增大,溶液pH减小 D加入NaH2PO4固体,溶液酸性增强 【答案】【答案】B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电离平衡及其影响因素等,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pH=2 的 H3PO4溶液中 c (H+)=10-2 mol L-1, 每升溶液中所含 N(H+)=0.01NA, A 错误; 由电荷守恒知, 该 H3PO4 溶液中存 c(H+)= c( 42 H PO )+2c( 4 HPO )+3c( 3 4 PO )+ c(OH),B 正确;加水稀释能促进 H3PO4的电离,使其 电离度增大,由于以增大溶液体积为主,导致溶液中 c(H+)减小,

3、溶液 pH 增大,C 错误;向 H3PO4溶液中 加入 NaH2PO4固体,溶液中 c(H2PO4-)增大,促使平衡 H3PO4H+H2PO4-逆向移动,抑制 H3PO4电离, 溶液酸性减弱,D 错误。 【命题动向】【命题动向】本题命题角度新颖,在同一道试题中综合考查微粒数目的计算、电离平衡及其影响因素和守 恒思想,命题具有前瞻性和导向性。 2.(2019 北京北京 12)实验测得 0.5 mol L-1CH3COONa 溶液、 0.5 mol L-1CuSO4溶液以及 H2O 的 pH 随温度变化的 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温度升高,纯水中 c(H+)c(OH- B.随温度升高

4、,CH3COONa 溶液的 c(OH-)减小 C.随温度升高,CuSO4溶液的 pH 变化是 KW改变与水解平衡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D.随温度升高,CH3COONa 溶液和 CuSO4溶液的 pH 均降低,是因为 CH3COO-、Cu2+水解平衡移动方向不 同 【答案】【答案】C 【解析】【解析】题考查盐类水解等知识,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任何温度时,纯水中浓度 与 OH-浓度始终相等,A 项错误;随温度升高,CH3COONa 水解程度增大,溶液中 c(OH-)增大,且温度升 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c(OH-)也增大,B 项错误;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c(H+)增大,又 C

5、uSO4 水解使溶液显酸性, 温度升高,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故 c(H+)增大,C 项正确;温度升高,能使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均向正反应 方向移动,而 CH3COONa 溶液随温度升高 pH 降低的原因是水的电离程度增大得多,而 CuSO4溶液随温度 升高 pH 降低的原因是 Cu2+水解程度增大得多,D 项错误。 【易错警示】【易错警示】本题易错选 B。若只观察图中 CH3COONa 溶液 pH 随温度升高的变化趋势,而忽视导致该变 化的主要原因是水的电离程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或者误认为 KW在不同温度时为定值,直接根据图像变化 得出 c(H+)增大,c(OH-)减小,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3.

6、(2015 全国全国 II 2)一定温度下,下列溶液的离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pH=5 的 H2S 溶液中,c(H+)= c(HS-)=1 10-5mol L-1 B. pH=a 的氨水溶液,稀释 10 倍后,其 pH=b,则 a=b+1 C. pH=2 的 H2CO3溶液与 pH=12 的 NaOH 溶液任意比例混合:c(Na+)+c(H+)=c(OH-)+c(HCO3-) D. pH 相同的CH3COONaNaHCO3NaClO 三种溶液的 c(Na ): 【答案】答案】D 【解析】【解析】H2S 为二元弱酸,分步电离,第一步电离程度远远大于第二步,所以溶液中 c(H+)c(H

7、S-),故 A 错误;B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加水稀释后促进了其电离,其溶液 pH 变化比强碱小,pH=a 的氨水溶液, 稀释 10 倍后,其 pH=b,则 ab+1,B 错误;CpH=2 的 H2CO3溶液与 pH=12 的 NaOH 溶液任意比例混 合, 根据电荷守恒可得: c(Na+)+c(H+)= c(OH )+c(HCO 3 )+2c(CO 3 2), C 错误; D 酸性: CH 3COOHH2CO3 HClO,根据盐类水解规律:组成盐的酸根离子对应的酸越弱,该盐的水解程度越大,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时,溶液的碱性越强,则 pH 越大,故 pH 相同的CH3COONaNaHCO3NaCl

8、O 三种溶液的 c(Na )大小 为:,D 正确;答案选 D。 4.(2015 广东广东 11)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 H 和 OH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可能引起由 c 向 b 的变化 B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 1.0 10 13 C该温度下,加入 FeCl3可能引起由 b 向 a 的变化 D该温度下,稀释溶液可能引起由 c 向 d 的变化 【答案】【答案】C 【解析】【解析】A、温度升商,水的离子积增大,C(H+)C(OH-)都增大,表示的点就不在曲线上, 故 A 错误;B、b 点 c(H+)=c(OH-)=1.0 10-7,故 KW=1.0 10-7 1

9、.0 10-7=1.0 10-14,故 B 错误;C、加入 FeCl3, 氯化铁为强酸弱碱盐,铁离子结合水电离出的氢氧根,促进水的电离平衡右移,即氢离子浓度增大,氢氧 根离子浓度减小(由 b 到 a),符合图象变化趋势,故 C 正确;D、由 c 点到 d 点,水的离子积常数减小,温 度不变,K 不变,故不能利用稀释使其形成此变化,故 D 错误,故选 C 5.(2015 山东山东 13)已知某温度下 CH3COOH 和 NH3 H2O 的电离常数相等,现向 10mL 浓度为 0.1mo1 L-1的 CH3COOH 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氨水,在滴加过程中( ) A.水的电离程度始终增大 B.c(N

10、H4+) / c (NH3 H2O)先增大再减小 C.c(CH3COOH)与 c(CH3COO-)之和始终保持不变 D.当加入氨水的体积为 10mL 时,c(NH4+)=c(CH3COO-) 【答案】【答案】D 【解析】【解析】 A.向 10mL 浓度为 0.1mo1 L-1的 CH3COOH 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氨水, 在滴加过程中水的电离程 度先增大,随着氨水浓度的增加水的电离被抑制,水的电离程度减小,故 A 错误;B.当向 CH3COOH 溶液 中滴加相同浓度的氨水,开始时溶液为 CH3COOH 和 CH3COONH4的混合物,由 CH3COONH4的水解常数 Kh=,随着氨水的加入,c

11、(H+)逐渐减小,Kh 不变,c(NH4+) / c (NH3 H2O)变小,当 加氨水至溶液显碱性时,氨水的电离常数随着氨水的加入,c(OH-)逐渐增大,Kb 不变,c(NH4+) / c (NH3 H2O)变小,所以 c(NH4+) / c (NH3 H2O)始终减小,故 B 错误;Cn(CH3COOH)与 n(CH3COO-)之和为 0.001mol,始终保持不变,由于溶液体积逐渐增大,所以 c(CH3COOH)与 c(CH3COO-) 之和逐渐减小,故 C 错误;D当加入氨水的体积为 10mL 时,醋酸和一水合氨的物质的量相等,由于二者 的电离常数相等, 所以溶液显示中性, c(H+)

12、=c(OH-),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 c(NH4+)=c(CH3COO-), 故 D 正确; 故答案选 D 6.(2015 海南海南 3)0.1mol 下列气体分别与 1L0.lmol L-1的 NaOH 溶液反应,形成的溶液 pH 最小的是( ) ANO2BSO2 CSO3DCO2 【答案】【答案】C 7.(2012 江苏江苏 1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aCO3(s)=CaO(s)CO2(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H0 B.镀铜铁制品镀层受损后,铁制品比受损前更容易生锈 C.N2(g)3H2(g)2NH3(g) 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H2)和氢气的平衡转化

13、率均增 大 D.水的离子积常数 Kw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水的电离是放热反应 【答案】【答案】B 【解析】【解析】本题是化学反应与热效应、电化学等的简单综合题,着力考查学生对熵变、焓变,水解反应、原 电池电解池、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能力。A.分解反应一般是常识吸热反应,熵变、焓变都大 于零,仅在高温下自发。内容来源于选修四P34-P36 中化学方向的判断。B.铁比铜活泼,组成的原电池 中铁为负极,更易被氧化。C.据平衡移动原理,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转化率减小。D.水的 离子积常数 Kw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越热越电离,水的离子积常数 Kw

14、 随着 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8.(2012 全国全国I 11)已知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W, 该温度下, 将浓度为a mol L-1的一元酸HA与bmol L-1 的一元碱 BOH 等体积混合,可判断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 ) Aa = b B混合溶液的 PH = 7 C混合溶液中, D混合溶液中, 【答案】【答案】C 【解析】【解析】A 项,因无法确定酸与碱是否为强酸、强碱,故反应后的溶液不一定成中性;B 项,因温度 T 不 一定指常温 25, 同样也不能说明溶液是中性的; C 项, 通过分析可知, 题给条件实际上即 C(H+) = C(OH-), 故溶液必然显中性;D 项,根据溶液中的电

15、荷守衡,无论溶液呈酸性、碱性或中性都成立,故无法判断。 9.(2011 福建福建 10)常温下 0.1mol L 1 醋酸溶液的 pH=a,下列能使溶液 pH=(a1)的措施是 A将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 10 倍 B加入适量的醋酸钠固体 C加入等体积 0.2 mol L 1 盐酸 D提高溶液的温度 【答案】【答案】B 【解析】【解析】 醋酸是弱酸, 电离方程式是 CH3COOHH+CH3COO , 故稀释 10 倍, pH 增加不到一个单位, A 项错误;加入适量的醋酸钠固体,抑制醋酸的电离,使其 pH 增大,可以使其 pH 由 a 变成(a1);B 项正 确;加入等体积 0.2 mol L 1

16、 盐酸,虽然抑制醋酸的电离,但增大了 c(H ),溶液的 pH 减少;C 项错误;提 高溶液的温度,促进了醋酸的电离,c(H )增大,溶液的 pH 减少;D 项错误。此题涉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 衡移动,切入点都是比较常规的设问,但学生易错选。 10.(2011 四川四川 14)(2011)25时, 在等体积的 pH=0 的 H2SO4溶液、 0.05mol/L的 Ba(OH)2溶液, pH=10 的 Na2S 溶液,pH=5 的 NH4NO3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0:1010:10 9 B.1:5:5 109 :5 10 8 C.1:20:1010:10 9 D.1:1

17、0:104 :10 9 【答案】【答案】A 【解析】【解析】酸或碱是抑制水电离的,且酸性越强或碱性越强,抑制的程度就越大;能发生水解的盐是促进水 电离的。 由题意知中发生电离的水的物质的量分别是 10 14、 1013、 104、 105, 所以选项 A 正确。 题型二:题型二:中和反应与中和滴定的迁移性中和反应与中和滴定的迁移性 11.(2019 全国全国 11)NaOH 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氢钾 H2A 的 Ka1=1.1 103 ,Ka2=3.9 106)溶 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 b 点为反应终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

18、和种类有关 BNa+与 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 HA的 Cb 点的混合溶液 pH=7 Dc 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 【答案】【答案】C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电解质溶液与电离平衡, 涉及溶液导电能力的影响因素、 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pH 判断等知识,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滴定至终点时发生反应:2NaOH+2KHA K2A+Na2A+2H2O。溶液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离子浓度、离子种类有关,离子浓度越大、所带电荷越多,其导 电能力越强,A 项正确;图像中纵轴表示“相对导电能力”,随着 NaOH 溶液的滴加,溶液中 c(K+)、c(HA-) 逐渐减

19、小,而 Na+、A2-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大,由题图可知,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逐渐增强,说明 Na+与 A2- 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 HA-的,B 项正确;本实验默认在常温下进行,滴定终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邻苯二甲 酸钠和邻苯二甲酸钾,由于邻苯二甲酸是弱酸,所以溶液呈碱性,pH7,C 项错误;滴定终点时,c(K+) c(Na+),a 点到 b 点加入 NaOH 溶液的体积大于 b 点到 c 点的,故 c 点时 +)c(OH-),所以 c(Na+) c(K+)c(OH-),D 项正确。 【走出误区】【走出误区】分析图像时,抓住溶液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关系、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与溶 液中离子浓度

20、大小的关系等,结合酸式盐与碱反应的方程式分析溶液中溶质的变化。本题有两个陷阱:(1) 相对导电能力;(2)图像中 ab 段和 bc 段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不同,易错选 D 项。 12.(2018 全国全国 III 12)用 0.100 mol L-1 AgNO3滴定 50.0 mL 0.0500 mol L-1 Cl-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 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根据曲线数据计算可知 Ksp(AgCl)的数量级为 10-10 B曲线上各点的溶液满足关系式 c(Ag+) c(Cl-)=Ksp(AgCl) C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 0.0400 mol L-1 Cl-,反应终点 c 移到 a

21、D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 0.0500 mol L-1 Br-,反应终点 c 向 b 方向移动 【答案】【答案】C 【解析】【解析】 C滴定的过程是用硝酸银滴定氯离子,所以滴定的终点应该由原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决定,将 50mL 0.05mol/L 的 Cl-溶液改为 50mL 0.04mol/L 的 Cl-溶液,此时溶液中的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 0.8 倍,所 以滴定终点需要加入的硝酸银的量也是原来的 0.8 倍,因此应该由 c 点的 25mL 变为 25 0.8=20mL,而 a 点 对应的是 15mL,选项 C 错误。 13.(2016 全国全国 I 12)298 K 时,在 20

22、.0 mL 0.10 mol/L 氨水中滴入 0.10 mol/L 的盐酸,溶液的 pH 与所加盐酸 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 0.10 mol/L 氨水的电离度为 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BM 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 20.0 mL CM 点处的溶液中 c(NH4 )c(Cl)c(H)c(OH) DN 点处的溶液中 pH12 【答案】答案】D 根据水的离子积常数可知: N 处的溶液中氢离子浓度7.6 10 12 mol/L, 根据 pH=lgc(H+) 可知此时溶液中 pH12,正确。 14.(2018 江苏江苏 13)根据下列图示所得出的结论

23、不正确的是( ) A图甲是 CO(g)+H2O(g)CO2(g)+H2(g)的平衡常数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说明该反应的 H0 B图乙是室温下 H2O2催化分解放出氧气的反应中 c(H2O2 )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说明随着反应的进行 H2O2分解速率逐渐减小 C图丙是室温下用 0.1000 mol L1NaOH 溶液滴定 20.00 mL 0.1000 mol L1某一元酸 HX 的滴定曲线,说明 HX 是一元强酸 D图丁是室温下用 Na2SO4除去溶液中 Ba2+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溶液中 c(Ba2+ )与 c(SO42)的关系曲线, 说明溶液中 c(SO42 )越大 c(Ba2+ )越

24、小 【答案】【答案】C 【解析】【解析】A 项,升高温度,lgK 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该 反应的 H0;B 项,根据图像,随着时间的推移,c(H2O2)变化趋于平缓,随着反应的进行 H2O2分解速 率逐渐减小;C 项,根据图像,没有滴入 NaOH 溶液时,0.1000mol/LHX 溶液的 pH1,HX 为一元弱酸; D 项,根据图像可见横坐标越小,纵坐标越大,-lgc(SO42-)越小,-lgc(Ba2+)越大,说明 c(SO42-)越大 c(Ba2+) 越小。 15.(2014 重庆重庆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760-2011)规定葡

25、萄酒中 SO2最大使用量为 0.25 g L-1。 某兴趣 小组用图 1 装置(夹持装置略)收集某葡萄酒中 SO2,并对其含量进行测定。 图 1 图 2 (1)仪器 A 的名称是 ,水通入 A 的进口为 。 (2)B 中加入 300.00 mL 葡萄酒和适量盐酸,加热使 SO2全部逸出并与 C 中 H2O2完全反应,其化学方程式 为 。 (3)除去 C 中过量的 H2O2,然后用 0.090 0 mol L-1 NaOH 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滴定前排气泡时,应选择图 2 中 的 ;若滴定终点时溶液的 pH=8.8,则选择的指示剂为 ;若用 50 mL 滴定管进行实验,当滴定管 中的液面在刻度“1

26、0”处,则管内液体的体积(填序号) (=10 mL,=40 mL,40 mL)。 (4)滴定至终点时,消耗 NaOH 溶液 25.00 mL,该葡萄酒中 SO2含量为: g L-1。 (5)该测定结果比实际值偏高,分析原因并利用现有装置提出改进措施 。 【答案】答案】(1)冷凝管或冷凝器 b (2)SO2H2O2=H2SO4(3) 酚酞 (4)0.24 (5)原因:盐酸的挥发;改进措施:用不挥发的强酸如硫酸代替盐酸, 或用蒸馏水代替葡萄酒进行对比实验, 扣除盐酸挥发的影响 【解析】【解析】(1)仪器 A 是蒸馏实验中使用的冷凝器;为使冷凝更充分,要让水在冷凝器中缓慢上升,所以水由 b口进, 若

27、a口进, 冷凝管中水装不满。 (2)SO2具有还原性, 而H2O2具有氧化性, 所以反应为SO2H2O2=H2SO4。 (3)NaOH 是强碱,应装在碱式滴定管中,为赶出尖嘴处气泡,要让尖嘴部分略向上弯曲排出气泡,所以选 ;酚酞的变色范围在 8.210.0 之间,而滴定终点时溶液的 pH8.8,所以可以选择酚酞作指示剂;根据 题意及滴定管的结构知,刻度“10”处至尖嘴部分均有溶液,所以滴定管内液体体积大于 40 mL,选。(4) 滴定时发生的反应为 H2SO42NaOH=Na2SO42H2O,则可得 n(SO2)n(NaOH) 0.090 0 mol L 1 25.00 103L1.125 1

28、03mol,m(SO 2)64 g mol 1 1.125 103mol72 103g,该葡萄酒中 SO 2含量为 0.24 g L 1。(5)B 中有盐酸,加热时挥发出的 HCl 气体进入 C 中,所以滴定时,多消耗了 NaOH 溶液,从而使测定结果比实际值偏高,若仍用现有装置进行实验,可用硫酸代替盐酸,或用蒸馏水代替葡 萄糖做对比实验。 16.(2014 海南海南 11)室温下,用 0.100 mol L 1 NaOH 溶液分别滴定 20.00 mL 0.100 mol L1 的盐酸和醋酸,滴 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表示的是滴定醋酸的曲线 BpH7 时,滴定醋酸消耗的

29、V(NaOH)小于 20 mL CV(NaOH)20.00 mL 时,两份溶液中 c(Cl )c(CH 3COO ) DV(NaOH)10.00 mL 时,醋酸溶液中 c(Na )c(CH 3COO )c(H)c(OH) 【答案】【答案】B 【解析】【解析】当用 0.100 mol L 1NaOH 溶液滴定 20.00 mL 0.100 mol L1 盐酸消耗 20 mL NaOH 溶液时,所得溶 液 pH7,观察滴定曲线图知 A 项错误;当醋酸与 NaOH 恰好反应完时,所得到的溶液 pH7,当滴定到 pH 7 时,表明消耗的 V(NaOH)c(CH 3COO )c(H)c(OH)成 立,则

30、 c(Na )c(H)c(OH)c(CH 3COO ),D 项错误。 17.(2013 山东山东 13)某温度下,向一定体积 0.1mol/L 醋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 NaOH 溶液,溶液中 pOH(pOHlgOH-)与 pH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 AM 点所示溶液导电能力强于 Q 点 BN 点所示溶液中 c(CH3COO-)c(Na+) CM 点和 N 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DQ 点消耗 NaOH 溶液的体积等于醋酸溶液的体积 【答案】【答案】C 【解析】【解析】由于醋酸是弱酸,电离程度很小,离子浓度也较小,M 点溶液的导电能力最弱,A 错;N 点所示 溶液为碱性,根据溶液电荷

31、守恒易判断出此时 c(Na+)c(CH3COO-),B 错;由于 M 点的 H+浓度等于 N 点 的 OH-浓度,对水的电离程度抑制能力相同,所以两点所示溶液中水电离程度相同,C 正确;Q 点的 pOH pH,溶液为中性,而两者等体积混合后生成醋酸钠,水解显碱性。则所加 NaOH 溶液体积略小于醋酸溶 液的体积,D 错。 18.(2013 浙江浙江 12)25时,用浓度为 0.1000 mol/L 的 NaOH 溶液滴定 20.00 mL 浓度均为 0.1000 mol/L 的三 种酸 HX、HY、HZ,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相同温度下,同浓度的三种酸溶液的导电能力顺序:HZ

32、HYHX B根据滴定曲线,可得 Ka(HY)105 C 将上述 HX、 HY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 用 NaOH 溶液滴定至 HX 恰好完全反应时: c(X)c(Y)c(OH) c(H+) DHY 与 HZ 混合,达到平衡时:c(H+)= + c(Z) +c(OH) 【答案】【答案】B 【解析】【解析】浓度均为 0.1000 mol/L 的三种酸 HX、HY、HZ,根据滴定曲线 0 点三种酸的 pH 可得到 HZ 是强 酸,HY 和 HX 是弱酸,但酸性:HYHX。因此,同温同浓度时,三种酸的导电性:HZHYHX。B 选 项:当 NaOH 溶液滴加到 10 mL 时,溶液中 c(HY)c(Y),

33、即 Ka(HY)c(H+)=10pH=105。C 选项:用 NaOH 溶液滴定至 HX 恰好完全反应时, HY 早被完全中和, 所得溶液是 NaY 和 NaX 混合溶液, 但因酸性: HYHX,即 X的水解程度大于 Y,溶液中 c(Y)c(X)。D 选项:HY 与 HZ 混合,溶液的电荷守 恒式为:c(H+)=c(Y)+ c(Z) +c(OH),又根据 HY 的电离平衡常数: Ka(HY)= 即有:c(Y)= 所以达平衡后:c(H+)= + c(Z) +c(OH)。 19.(2011 安徽安徽 12)室温下,将 1.000mol L 1 盐酸滴入 20.00mL 1.000mol L 1 氨水

34、中,溶液 pH 和温度随加入 盐酸体积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a 点由水电离出的 c(H )=1.0 1014mol/L B. b 点:c(NH4 )c(NH 3 H2O)=c(C l ) C.c 点:c(Cl )= c(NH 4 ) D.d 点后,溶液温度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NH3 H2O 电离吸热 【答案】【答案】C 【解析】【解析】 氨水属于弱碱, 因此在 1.000mol L 1 氨水中 OH 的浓度不会是 1.000mol L1 而是要小于 1.000mol L 1, , 由水得离子积常数可知溶液中 H+浓度应大于 1.0 10 14mol/L, A 不正确

35、; 由图像可知 b 点溶液显碱性, 说明此时氨水有剩余, 即溶液是由氨水和 氯化铵组成的, 因此有 c(NH4 )c(NH 3 H2O)c(Cl ), B 不正确; 由图像可知 c 点溶液显中性,由电荷守衡可知 c(H+)+c(NH4+)c(OH )+c(Cl),所以 c(NH 4 +)c(Cl),C 正 确;由图像可知 d 点后溶液中主要物质是 NH4Cl,而 NH4Cl 要水解吸热,所以温度会略有降低,D 也不正 确。 20.(2011 海南海南 11)用 0.1026mol L-1的盐酸滴定 25.00mL 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 滴定达终点时, 滴定管中 的液面如下图所示,正确的读数

36、为 A. 22.30mL B. 22.35mL C. 23.65mL D. 23.70Ml 【答案】【答案】B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基本的实验素质,滴定管读数。图中液面在 2223mL 之间,分刻度有 10 个,因而每刻 度是 0.1mL,液体的凹面读数约为 22.35mL。 【误区警示】【误区警示】本题是基础题,但要注意读数时滴定管与量筒间的差别,滴定管是由上向下读数,量筒则正 好相反。 21.(2011 全国全国 II 9)温室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 c1、v1的 NaOH 溶液和 c2、v2的 CH3COOH 溶液相混合, 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 PH7 时,则一定是

37、 c1v1=c2v2 B在任何情况下都是 c(Na+)+c(H )=c(CH 3COO )+c(OH) C当 pH=7 时,若 V1=V2,则一定是 c2c1 D若 V1=V2,C1=C2,则 c(CH3COO )+C(CH 3COOH)=C(Na ) 【答案】【答案】A 【解析】【解析】若 c1v1=c2v2说明二者恰好反应生成醋酸钠,醋酸钠水解显碱性,但 NaOH 过量时液也显碱性。 22.(2010 江苏江苏 12)常温下,用 0.1000 mol L 1 NaOH 溶液滴定 20.00mL0.1000 mol L 1 3 CH COOH溶液所 得滴定曲线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所

38、示溶液中: 33 CH COOOHCH COOHHcccc B点所示溶液中: 33 NaCH COOHCH COOccc C点所示溶液中: 3 NaOHCH COOHcccc D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 33 CH COOHCH COOHNaOHccccc 【答案】【答案】D 【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A 项,处于点时,酸过量,根据电荷守恒,则有 B项 , 在 点 时 , pH=7 。 仍 没 有 完 全 反 应 , 酸 过 量 , ;C 项。当时,两者完全反应,此时由于的 水解, 溶液呈碱性, 但水解程度是微弱的,D 项, 在滴定过程中, 当NaOH 的量少时,不能完全中和醋酸,则有综上 分析可知,本题选 D 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化学 > 化学高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