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用水计量时间 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上传人:花好****3 文档编号:188531 上传时间:2021-07-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50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2 用水计量时间 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3.2 用水计量时间 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3.2 用水计量时间 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 2 课课 用水计量时间用水计量时间 (教材 P4344) 授课时间:_ 累计 1 课时 课题 用水计量时间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初始水位高度和孔径不变,流出相同水量所需的时间一致;保持 水位高度不变,水流的速度不变。水流的这一特点可用于计时。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实验发现影响水流速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2.能通过观察古人利用流水计时的装置,结合自己的实验探究,理解 这些装置计时的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 1.理解古人的聪明才智,对古人的智慧创作产生敬佩之情。 2.在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时能始终保持严谨细致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社会的发展会带动计时工

2、具的进步。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观察水流速度及测量水流速度的变化。 难点:理解水位高度会影响水流速度以及古代水钟的计时原理。 教学 准备 为学生准备:铁架台(带铁圈)、能容纳 200 毫升水的透明塑料瓶、记 号笔、工字钉、秒表、200 毫升量杯、透明水杯、抹布、学生活动手 册。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实验材料。 流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聚焦 1.回顾:出示日晷、圭表、燃香等古代计时工具的图片,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所学知识。 2.讲解:(教学提示:出示教科书中“古代的水钟”图片。) 这是古代计时用的一种水钟,在中国又叫作“刻漏”或 “漏壶”。水钟有两类,分别是泄水型和受水型,图中所 示的是较

3、为广泛使用的浮子上装有漏箭的受水型漏壶。 3.揭题:水真的可以用来计时吗?古代的水钟又是怎么来 计时的呢?本节课将带领大家探究其中的智慧与奥秘。 (板 书:用水计量时间)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水钟激发学生对本课的探究兴趣, 再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为探索环节做好铺垫。 探索与探索与 研讨研讨 探索一:观察水流的速度探索一:观察水流的速度 1.提问: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燃香是利用“变短的速 度是均匀的”来计时的,那么你们猜测一下,水流的速度是否也 均匀呢?(预设:是;不是。 )让我们来观察一下。 2.布置任务: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活动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3.过渡:过渡

4、:好像大家通过观察得出的结论不一样呢!接下来我们就 用秒表来准确地测量一下。 探索二:测量水流的速度 1.布置任务:出示秒表,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2.小结:当孔径大小和初始水位高度不变时,流出相同多的水, 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水流帮助我们粗略地计 时。 3.过渡:如果要计量更长的时间呢?(预设:需要流出更多的水。) 那么水继续流出至 100 毫升、 150 毫升, 所需的时间会是多少呢? 探索三:测量水流速度的变化 1.活动:引导学生根据在探索二中测得的数据,推测量杯内的水 积聚到 100 毫升、150 毫升时,分别需要的时间,并记录到学 生活动手册中。 探索与

5、探索与 研讨研讨 2.2.布置任务: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3.研讨汇报。 集体汇报帮助卡 主持人:请各小组代表依次汇报你们组测量的水流速度的变化情 况。 小组 1: 我们组测量出量杯中的水积聚到 50 毫升所用的时间是 30 秒,推测水积聚到 100 毫升和 150 毫升所需的时间分别是 60 秒和 90 秒,但实际测得的时间分别是 64 秒和 103 秒。由此我们得出结 论:水流的速度不是均匀的。 主持人:其他小组对小组 1 的结论有不同意见或补充吗? 小组 2:我们同意小组 1 的结论,另外补充:水流速度的大小与水 位有关,我们在实验中发现,随着瓶内水位的下降,水流

6、的速度越 来越小。 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 4.小结:水位的高低会引起水流速度的变化,随着水位降低,水流 速度会减小。 探索四:观察古代水钟 1.活动:出示古代水钟示意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交流讨论水钟 是如何计时的,其各构件的设计中包含了哪些原理。 探索 与研讨 2讲解:水钟的计时原理是利用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 筒,使得浮标随着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时间。 由于水流的速度不均匀,需要保持水位不变才能保证水均 匀地流下,于是聪明的古人设计了盛水漏斗边上的泄水孔 来保持水位不变,还设计了漏斗中的锥体来控制流水孔的大小。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先通过“观察水流的

7、速度”和“测量水流的 速度”两个活动来探究和认识利用水计时的原理,再通过第三个实 验发现获得的结论与前面的结论相互矛盾,以此撞击思维,引导学 生注意到水位变化会导致水流速度变化, 进而理解古代水钟的设计, 对古人的智慧创作产生敬佩之情。 拓展 与小结 小结:(1)水流可以用于计时,当孔径大小和初始水位高度不变时, 流出相同多的水所需的时间也相同。 (2)水位高低的变化会引起水流速度的变化。 水位高时, 水流速度快; 水位低时,水流速度慢;水位保持不变时,水流速度也保持不变。 板书 设计 3.2 用水计量时间 相同装置、同等水位、流出等量的水,时间基本相同 水位高水流快;水位低水流慢;水位不变水

8、流速度不变 教学 反思 由于孔径大小影响水流的速度,在给每组瓶盖扎孔时尽量保持 孔径大小相同,这样学生会发现“相同装置,同等水位,流出等量 水的时间基本相同”。若小组间测得的时间有较大差距,要让学生 知道是由于孔径不同造成的,这样也能使学生明白“不同装置,同 等水位,流出等量水的时间不同。 ”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力 集中,组内成员默契合作。本节课先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古人计时的 方法,让学生加深对“古人是通过寻找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物体或 事件来帮助记录时间推移的轨迹”这一概念的理解,进而提出“水 是否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在“探索一” 中,通过“观察水流的速度”实验,有些学生可能认为水流速度是 均匀的,有些则认为是不均匀的,接着通过“探索二”中的“测量 水流速度”实验,他们会发现从塑料瓶中流出相同量的水所需的时 间基本是一定的,但是在“探索三”中又发现,水位不同,水流的 速度不同,并为进一步实现使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找到了对策, 即保持水位相同。在获得这些知识以后,在“探索四”中再结合教 科书提供的古代“受水型”水钟的图片,来研讨“古人如何保持水 钟里的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滴”的问题便顺理成章,从而圆满地达 到本课各项教学目标。 课后 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科学 > 教科版 > 五年级上册(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