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学案(2021年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上传人:花好****3 文档编号:187668 上传时间:2021-07-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3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学案(2021年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3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学案(2021年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3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学案(2021年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3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学案(2021年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3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学案(2021年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节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资源与粮食安全 内容标准 运用图表,解释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 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1.运用地图,描述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并说明原因。(综合思维、 区域认知) 2.通过资料或者图表,说明我国耕地开发利用现状,并能提出针对 性措施。(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3.结合耕地资源的开发实例,说明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以 及保护耕地资源的政策措施,建立和谐发展的观念。(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 一、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 1.粮食安全 (1)概念:粮食安全是指保证人们能够及时得到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

2、物。 (2)环节:粮食生产、储备、流通、进出口。 2.我国的粮食生产 (1)基本方针:“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 (2)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 (3)影响粮食总产量的因素:与耕地的数量和质量有关,还与耕地所在区域的热 量、水和光照等资源的时空配置有关。 (4) 耕地资源与粮食 生产能力特征 人均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有限 耕地质量总体欠佳,退化和污染问题严重 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 农业气象灾害频发,粮食产量年际波动大 判断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湿润区面积广大、多平原和丘陵。() 我国可开发的后备耕地资源数量少、质量低,开发难度大。()

3、 我国约 70%的耕地为中、高产田。() 西北地区耕地仅分布在水资源条件相对较好的绿洲。() 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种类多、频率高、强度大。() 微思考 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分布零散,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这些生态环境 比较脆弱的地区,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容易引发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提示 易引起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次生盐渍化等问题。 二、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1.增加粮食总产量的基本途径 (1)扩大耕地数量。 (2)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增加人力、物质和技术投入 提高耕地利用率、养分和水热资源保障能力 改善作物品种和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水平等 2.保障粮食安全的调节手段 手段 主要目的 基本情况 跨区域 调剂 解决

4、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配置不 均衡问题 我国粮食供需的空间调配由“南粮 北调”(以大米为主)演变为“北粮 南运”( 以玉米为主) 国际 贸易 解决我国食用粮总量不足与结构 性短缺的问题 90 年代中期以前,主要是进口小 麦;21 世纪以来,主要是进口大豆 粮食 储备 救荒、 调节国内外粮食市场秩序、 应对突发事件等 我国的“统购统销”政策和国家粮 食储备制度独具特色 微思考 现在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极高,可能会带来什么不良后果? 提示 导致我国大豆和以大豆为原料的产品受制于他国,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粮食 安全。 三、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 1.国家政策 (1)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

5、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2)粮食生产量目标: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2.未来粮食安全 3.保护耕地资源 (1)原因: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我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能走通过扩大耕 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的路子,而是首先要保护耕地资源,确保我国的耕地数量 和生产能力能够满足粮食安全的需要。 (2)耕地红线: 划定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耕地红线, 确保耕地保有量在 18 亿亩以上, 确保基本农田不低于 15.6 亿亩。 (3)保护措施 永久基本农田:已经划定的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绝不能随便占用。 占补平衡制度:建设占用多少基本农田,就要补充多少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基本 农田,做到占补平衡。 水土

6、资源保护: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耕地重金属污染 治理、水土保持与坡耕地改造、高效节水等,以实现高产田的稳产保育和中、低 产田的地力提升。 连线 将我国不同区域与中、低产田的主要问题连线。 拓知识 耕地资源 由自然土壤发育形成的, 能够种植农作物的耕地, 并具备可供农作物生长、 发育、 成熟的自然环境。包括两种类型:一是已开发利用的土地,即耕地;二是尚未开 发利用的土地,即荒地。 拓知识 中国耕地后备资源的构成 辨差别 基本农田和永久基本农田 基本农田,是指中国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 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永久基本农田,即无论什么情

7、况下都不能改变其用途,不得以任何方式挪作他用 的基本农田。 拓知识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三大支柱。 探究点一 中国耕地资源 情境探究 情境 目前我国耕地面积只有 1.23 亿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仅有 0.095 公顷,不 到世界人均水平的 40%。近几年来,全国耕地面积减少 600 多万公顷。从耕地的 质量来看,我国耕地中高产稳产田仅占 1/3。下图为近年来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 图。 探究 (1)(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我国耕地减少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提示 人口不断膨胀;城镇化进程加快,占用耕地;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造成 土地退化;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造成土地减少等。

8、 (2)(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简要分析生态退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提示 退耕还草,有利于在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退耕还林,有利于在 水土流失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退耕还湖和沼泽,有利于增加蒸发量、降水 量和径流量,使水循环活跃,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素养凝练 1.我国耕地资源的分布状况 地区 类型 分布状况与耕地质量 南方地区 水田 为主 集中了全国约 90%以上的优等地和高等地, 但也是城镇化 与工业化占用优质耕地最为严重的地区 北方地区 旱地 为主 分布着全国 75%的中等地和 90%的低等地, 也是我国新增 耕地的主要分布区,但新增耕地往往都是质量较低的耕地

9、西北地区 旱地 仅分布在水资源条件相对较好的绿洲 2.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 耕地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耕地总体质量不高,优质耕地少;耕地分布不均, 东部多西部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开发难度大。 3.我国耕地资源相对短缺的原因 原因 表现 自然 原因 耕地比重小 山地面积大,耕地比重小,耕地约占总 土地面积的 13.7% 耕地分布不均且水土配合差 耕地北多南少,水资源南多北少 中、低产田比重大 高、中、低产田各占 1/3 左右 生态环境退化 水土流失、沙漠化等侵蚀耕地 人为 原因 人口数量大 人均耕地少 非农业建设用地增加 耕地不断减少 土地的高强度利用 耕地退化严重 不合理灌溉和施用农药 耕地污

10、染严重 4.保护耕地资源的措施 坚守耕地数量 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 开展废弃土地复垦 提高土地 利用率 非农业建设必须 节约用地 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 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 禁止闲置,荒芜耕地 鼓励合理开发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 提升耕地 质量 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 改良土壤,提高肥力,防治土地污染,防治土地退化 素养应用 例 1 (2020 四川阆中高二期中)下图是我国分区耕地年均变化面积和变化速率 统计图(正值増加,负值减少)。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我国耕地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耕地变化率最大的是中部地区 B

11、.耕地面积变化最大的是西部地区 C.东部耕地减少加速,西部耕地增加减缓 D.耕地增加的重心由东部向西部移动 (2)关于我国耕地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东部耕地面积变化主要是工业化和城镇化 B.西部耕地面积变化主要是退耕还林还牧 C.中部耕地面积变化主要是开发宜农荒地 D.东部耕地面积变化主要是农业结构的调整,粮食作物减少,蔬菜花卉面积增加 解析 第(1)题,耕地变化率最大的地区和耕地面积变化最大的地区都是东部地 区,A、B 错误;东部地区耕地面积不断减少,速度在减慢,西部地区耕地面积 不断增加,速度在加快,C 错误;东部地区的耕地面积减少,而中部、西部地区 耕地面积增多,重心逐渐向

12、西部地区转移。故选 D。第(2)题,东部地区耕地面 积在减少是因为工业化和城镇化占用了大量耕地面积,故 A 正确、D 错误。西 部地区耕地面积增加, 是因为宜农荒地的开发, B 错误。 中部地区耕地面积减少, 是国家退耕还林、还牧造成的,C 错误。 答案 (1)D (2)A 探究点二 粮食安全 情境探究 情境 不同生态区的耕地面积、经济水平发展变化会对我国粮食生产空间格局 的变化造成重大影响。19852015 年,中国粮食生产空间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逐步形成了“北粮南运”的格局,这对我国不同生态区的土地利用、资源分配、 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了一定影响。下图示意中国各区粮食产量变化。 探究 (1)

13、(综合思维)分析我国 1985 年后逐渐出现“北粮南运”的主要原因。 提示 北方耕地面积大(北方多平原),粮食播种面积大,产量大,商品率高;北 方地区(黄淮区和东北区)粮食增产明显;南方地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粮食播种 面积减小;工业化、城市化大量占用耕地,耕地面积减少。 (2)(人地协调观)说明我国粮食生产重心的变化对北方地区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 影响。 提示 加剧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扩大种植面积)造成土地沙漠化;(大水漫灌) 加剧区域土壤盐碱化;(林地和湿地面积减小)区域生态环境恶化。 (3)(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国家可对南方地区粮食种植采 取哪些措施? 提示 加快土地

14、流转,推行规模化生产种植;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提高农民 种粮积极性;提供科技支撑;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任答 3 点。其他答案若合理 也可) 素养凝练 粮食安全是指人类对粮食需求的满足。它包括粮食结构、粮食数量、粮食质量的 安全和粮食的有效供给。我国粮食安全最基本的内容是数量安全。 1.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 (1)人口快速增长, 粮食需求巨大。 在我国人口达到 16 亿、 人年均需求粮食 460 kg 时, 共需粮食七亿三千多万吨。与现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差额为两亿五千多万 吨。 (2)资源环境问题:农业缺水,年少产粮食 2 600 万吨左右;耕地减少(东部 沿海和发达地区耕地锐减),质量下

15、降(优减劣增);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引发环 境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灾害频繁(洪涝、干旱、蝗灾等)。 (3)粮食生产投入不足,种粮效益低,产粮区经济条件差,粮农缺乏积极性。 (4)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生产条件、经营方式、粮食转化程度、区域 矛盾、贮存和流通安全等均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2.提高粮食安全水平的策略 (1)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耕地,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2)加大投入,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和粮食转化率。 (3)建立健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4)强化商品粮基地建设。 (5)加强节粮建设,倡导适度消费。 素养应用 例 2 2003 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

16、引起了耕地面积与粮食产 量变化的分异。下图是 19992011 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图。读图完 成(1)(2)题。 (1)19992011 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是( ) A.耕地面积加速下降 B.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C.2003 年以前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同步下降 D.2003 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速度趋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2)2003 年以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耕地面积减少趋缓 B.转基因技术广泛使用 C.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 D.农业生态显著改善 解析 第(1)题,19992011 年耕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是 2003 年后耕地面 积下降的

17、趋势减弱;粮食产量先下降后上升;2003 年以前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 总体都下降,但粮食产量出现波动;2003 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的趋势减缓,粮 食产量持续上升。故选 D。第(2)题,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 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 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2003 年以后粮食产 量增长主要因素是政策因素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故选 C。 答案 (1)D (2)C 知识微网 核心要点 1.粮食生产、储备、流通、进出口四个 环节都会危及粮食安全。 2.影响粮食总产量的因素:与耕地的数 量和质量有关,还与耕地所在

18、区域的热 量、水和光照等资源的时空配置有关。 3.我国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具有以 下特征:人均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有 限;耕地质量总体欠佳,耕地退化和污 染问题严重;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水土 资源配置不佳;农业气象灾害频发,粮 食产量年际波动大。 4.扩大耕地数量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 增加粮食总产量的两个基本途径。 5.我国通过跨区域调剂、国际贸易和粮 食储备等手段对粮食安全进行调节。 6.我国确立了“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 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 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目标是“确 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7.我国划定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耕地红 线,确保耕地保有量在 18 亿

19、亩以上。 8.建设占用多少基本农田,就要补充多 少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做到占 补平衡。 图甲为 20002007 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图, 图乙为 20022007 年我国各类土地 面积变化情况示意图。读图,完成 12 题。 图甲 图乙 1.20002007 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特征是( ) 20002007 年耕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 20002007 年耕地面积保持在 1.2 亿公顷以上 20022003 年耕地面积减少最快 20032007 年各年耕地面 积减少幅度相同 A. B. C. D. 2.20022007 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有( ) 建设用地增加 粮食播种面积增加 退耕还

20、林效果显著 未利用地增 加 A. B. C. D. 解析 第 1 题,由图甲可知,我国耕地面积从 20002007 年持续减少,故错 误; 从纵轴坐标可以读出 20002007 年耕地面积在 1.20 亿公顷以上, 故正确; 20022003 年之间,线段斜率最大,下降最快,故正确;20032007 年五年 之中各段斜率略有不同,并非一条直线,故错误。故正确,选 B 项。第 2 题,由图乙可以看出,林地增加最多,其次是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增加也很明 显,故正确。选 C 项。 答案 1.B 2.C (2019 全国卷)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 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 安全的重要任务。

21、下图反映 2014 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 据此完成 3 5 题。 3.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 ) A.黄河下游区 B.长江中游区 C.珠江下游区 D.淮河下游区 4.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 ) A.人均耕地多 B.农业劳动力多 C.复种指数高 D.淡水资源丰富 5.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 ) A.出口数量扩大 B.运输成本上升 C.流通效率提高 D.储存难度增加 解析 第 3 题,由图可知,珠江下游区稻谷供需结余为655150 万吨,供 不应求,已不再是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第 4 题,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人均 耕地多,粮食产量丰富,稻

22、谷供需盈余。黑龙江省的劳动力较安徽省少,复种指 数较安徽省低,淡水资源不如安徽省丰富。第 5 题,水稻是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 作物,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南方水稻产区产量减少,南方地区人口稠密,粮 食需求量大,需要从北方调运大米,造成稻谷运输成本上升。 答案 3.C 4.A 5.B 6.(2017 江苏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粮食供需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图 1 为“2012 年中国粮食供需空 间分布示意图”。 图 1 材料二 区域粮食供需状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 图 2 为“20052013 年江苏省人口变化与粮食增产关系图”。 图 2 (1)与全国高余粮区相比,简述

23、高缺粮省市的主要分布区域及其形成原因。 _ _。 保障高缺粮地区粮食供给的主要措施有_ _。 (2)据 图 2 ,简述江苏省人口变化与粮食增产关系的主要区域差异。 _ _。 (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粮食的品质。江苏不少农业示范区推 广种植有机大米,试分析种植有机大米的有利条件。_ _。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看出我国高缺粮省市的分布区域,这些地区属于我国经 济发达地区,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保障措施主要有跨区域调配和依靠科技 增加单产等。第(2)题,根据图 2 可知,苏州、无锡和常州市位于苏南地区,经 济发达,外来人口多,人口增长快,耕地面积少,粮食增产慢;徐州、盐城等苏 北地区人口负增长,粮食增产快。第(3)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 关注粮食的品质,人们对有机大米需求增大,种植有机大米的有利条件从市场、 技术、生态环境和政策等方面结合图文材料进行分析。 答案 (1)长江以南沿海地区;京津地区。人均耕地少;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 粮 食的跨区域调配;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单产 (2)苏南人口增长快,粮食增产慢;苏北人口负增长,粮食增产快 (3)市场需求量大;技术水平高;生态环境好;政策支持(任答三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地理 > 人教版(新教材) > 选择性必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