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化学自主复习教材重点知识总结

上传人:争先 文档编号:180912 上传时间:2021-05-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化学自主复习教材重点知识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1届高考化学自主复习教材重点知识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1届高考化学自主复习教材重点知识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1届高考化学自主复习教材重点知识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1届高考化学自主复习教材重点知识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高三后期化学复习教材回归高三后期化学复习教材回归 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回归教材,特拟定该提纲: 必修一: 1.常见危险化学品的标识,主要知道常见物质的性质与标识相对应。如 C2H5OH 为易燃液体、KMnO4为氧化剂、浓 H2SO4为腐蚀品、 KCN 为剧毒品。但食盐中加 K4Fe(CN)6 3H2O(亚铁氰化钾)无毒,作抗凝结剂,防止食盐结块。 2.过滤装置中,需要的仪器有: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操作时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过滤完毕,过滤器中的固体表面总 是残留部分母液,应洗涤沉淀,其操作方法:沿玻璃棒向过滤器中注入少量蒸馏水,使水刚好浸没沉淀,让水自然流下,重复 23 次, 直

2、到固体表面洗涤干净为止。判断沉淀是否洗涤干净检验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相关试剂后观察现象。 蒸发:用于分离液体与易溶性固体,装置中主要仪器有: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铁架台。其中玻璃棒的作用为:搅拌(以防止局部 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 , 当加热至(大量)固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不能把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垫上石棉网, 坩埚钳用于夹持蒸发皿(注意坩埚的文字书写) 。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坩埚。间接加热的仪器有:烧杯、圆底烧瓶、 锥形瓶。蒸发皿用于蒸发结晶,坩埚用于高温灼烧。 蒸馏:用于分离相溶解且沸点相差较大的混合物,需要的仪器有:铁架台、酒精灯、冷凝

3、管、锥形瓶、牛角管。加碎瓷片的目的是:防 止暴沸。 凝管水流方向下进上出(若冷凝管竖直,冷凝水仍是下进上出) ,实验前先通冷凝水再加热,实验结束后先停止加热,再停止 通冷凝水。 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中用的圆底烧瓶, 没有温度计, 加热至水沸腾即可。 如果分离酒精和水的混合物, 只能用蒸馏烧瓶。 与普通烧瓶的区别为蒸馏烧瓶有支管出口。冷凝管有球形冷凝管和直形冷凝管,其中球形冷凝管冷却效果较好,只能直立放置。 氯离子(Cl -)的检验:加 HNO 3酸化,再加 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有 Cl -。加 HNO 3的作用为:排除 CO32-干扰。此处 HNO3和 AgNO3顺序 可变,以下三种

4、说法均正确: (1)某溶液中加 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再加 HNO3,沉淀不溶解,有 Cl -。 (2)某溶液加 HNO3酸化,再加 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有 Cl -。 (3)某溶液加 HNO3酸化的 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有 Cl -。 下列有关离子检验说法是否正确? (1)某固体中加稀 HCl,产生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一定是 CaCO3 (2)某溶液中滴加 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 HNO3的白色沉淀,溶液中一定存在 SO42- (3)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存在 Cl -,先加 HCl 除去 OH-,再加 AgNO 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 Cl - (4)向某溶

5、液中加入酸化的 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一定存在 SO42- (5)加入 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一定有 Cl - (6)加入 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再加入 HCl,沉淀溶解,一定有 Ba 2+ 3.除去粗盐中的 Ca2+、Mg2+、SO42-等杂质,先加入过量的 BaCl2溶液,至沉淀不再产生后,再加入过量的 Na2CO3、NaOH 溶液,充分反 应后将沉淀一并滤去,其中 Na2CO3的作用是:除 Ca2+和过量的 Ba2+,顺序 Na2CO3在 BaCl2之后,通常加入试剂有 3 种顺序。经检测 发现滤液中仍含有一定量的 SO42-,其原因是 BaSO4和 Ba

6、CO3的 Ksp 相差不大,当溶液中存在大量的 CO32-时,BaSO4就会部分转化为 BaCO3。 4.粗盐中 SO42-的检验:取少量粗食盐于小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过滤取滤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 HCl 酸化无明显变化,再加几 滴 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粗盐中含有 SO42 。 SO42 的检验方法:向未知液中加入适量的 HCl(排除 Ag+、CO 3 2-、SO 3 2-的干扰),若出现白色沉淀, 则应过滤,保留滤液,洗涤沉淀, 再向滤液或未出现白色沉淀的溶液中加入 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未知液中含有 SO42 。不能改加 HNO 3,不能排除 SO32-,SO32

7、- 遇硝酸会转化成为 SO42-。BaCl2不能用 Ba(NO3)2代替,不能排除 SO32-。 某溶液中加入 BaCl2有白色沉淀,该溶液中可能有 SO42-、SO32-、CO32-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或 Ag+。以下几种说法都不准确。 先加 HNO3酸化,再滴加 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一定存在 SO42-,因为无法排除 SO32-、Ag+; 滴入 HCl 酸化的 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一定存在 SO42-,因为无法排除 Ag+; 滴入 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 HCl 沉淀不溶解,溶液中一定存在 SO42-,因为无法排除 Ag+ 5.萃取和分液 萃取:

8、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加入的溶剂 称为萃取剂。分液:把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分液漏斗检漏的方法:在分液漏斗中注入少量的水,塞上瓶塞,倒看是否漏水, 若不漏水,放正后把瓶塞旋转 180 。 ,再倒立看是否漏水。萃取剂必须具备的三点性质: 萃取剂和原溶剂互不相溶;萃取剂和溶质不发生 反应;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它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C2H5OH 与 H2O 任意比例互溶,不能作萃取剂。分液操作的注意事项: 振荡时,要不时旋开活塞 放气,以防止分液漏斗内压强过大造成危险;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 塞打

9、开,分液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以防液滴飞溅;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 下层液体时,要注意待下层液体恰好流出时及时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注意不能 让上层液体流出,上层液体应从上口倒出。溴水呈橙色、溴的(苯)CCl4呈橙红 色。碘水呈黄色,碘的(苯)CCl4呈紫红色。 6.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称量固体时托盘天平读数只保留一位小数(量筒量取液体体积只保留一位小数,若用用托盘天平可准 确称取 NaCI 固体 5.9g。 ) 。容量瓶使用的第一步操作:检查是否漏水(简称“查漏”)。“查漏”的方法:向容量瓶中加入适量水,盖好瓶塞, 2 左手食指顶住瓶塞,右手托住瓶底,将容量瓶倒转过来看瓶口处是否有水渗

10、出,若没有,将容量瓶正立,将瓶塞旋转 180 度,重复上述 操作,如果瓶口处仍无水渗出,则此容量瓶不漏水。若漏水,可以在瓶塞处涂凡士林。常见容量瓶的规格有 100 毫升、250 毫升、500 毫升、1000 毫升。如配制溶液时明确所需容量 瓶规格,则需将容量瓶规格一并答上。用玻璃棒 引流时,玻璃棒末端应伸到刻度线以下,且玻璃 棒不能接触瓶口。定容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容 量瓶。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需要的实 验仪器:托盘天平、量筒、玻璃棒、容量瓶(容 量一定要指明) 、胶头滴管、烧杯、药匙。重要 的 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稀释) 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 2-3

11、次,并将洗涤液都注入容量瓶中,轻轻摇 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转移(轻摇)定容(液面离刻度 1-2 厘米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 液面与刻度线相切)摇匀倒出装瓶。俯视、仰视对结果的影响(如下图):仰视刻度线(如图 a) :由于操 作时以刻度线为基准加水,故加水量增多,导致溶液体积偏大,c 偏小;俯视刻度线(如图 b) :加水量偏少, 溶液体积偏小,故 c 偏大。 7、重结晶、重结晶 (1)定义:将晶体溶于溶剂或熔融以后,又重新从溶液或熔体中结晶出来的过程。 (2)实验操作: 将需要纯化的化学试剂溶解于沸腾或接近沸腾的适宜溶剂中; 将热溶液趁热过滤,以除去不溶的杂质; 将滤液静置,使其缓慢

12、冷却结晶; 滤出晶体,必要时用适宜的溶剂洗涤晶体。 区别以下几种操作: 蒸发结晶:一般是从单一的溶液中得到某种溶质,如从 NaCl 溶液中得到 NaCl 晶体。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一般是从溶液中得到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较大的溶质,如除去 KNO3中的 NaCl。 蒸发浓缩,趁热过滤:一般是从溶液中得到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较小的溶质,如除去 NaCl 中的 KNO3。 没有特别说明,从溶液中得到晶体的操作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8.溶液、胶体、浊液三类分散系相比较,溶液最稳定(溶液的稳定性决定了大气污染的长期性) ,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 于介稳系(胶体粒子所带电性

13、相同,相互排斥) 。 FeCl3溶液呈棕黄色,制备 Fe(OH)3胶体的操作方法是:在沸水中滴加几滴饱和 FeCl3 溶液(不能过量,生成胶体易聚沉) ,继续煮沸至红褐色,停止加热(长时间加热会破坏胶体) 。将 0.1 mol FeCl3制成胶体,所得的胶粒 数小于 0.1NA,Fe(OH)3胶体不带电,Fe(OH)3胶粒带正电,电泳时胶粒向电源的负极移动,阴极区颜色变深。Fe(OH)3胶体和 FeCl3溶液 最本质的区别是胶体粒子大小,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 1nm 至 100nm 之间,当光束通过 CuSO4溶液时,无光路现象出现。当光束通过 Fe(0H)3胶体时,可以看到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

14、,区别这两种分散系最简单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 (光亮的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 射形成的,属于物理变化) 。将 Fe(OH)3胶体过滤后溶液仍呈红褐色,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能透过滤纸。FeCl3溶液与 Fe(OH)3胶 体加热蒸干、灼烧后都生成 Fe2O3。常见的胶体有:Fe(OH)3胶体、Al(OH)3胶体、H2SiO3胶体、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稀豆浆是一种 胶体) 、血液(氯化铁溶液用于外伤止血剂) 、烟、云、雾。工厂中常用的静电除尘装置就是根据胶粒带电的性质设计的。豆腐、肉冻、 果冻是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凝胶态物质。 9.物质的分类:NO、CO 为不成盐氧化物,NO2溶于 H2O 生

15、成 HNO3,NO2不是酸性氧化物。酸酐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醋酸酐。酸性 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和碱。SiO2能和强碱反应,也能和 HF 反应,但不是两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 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可能是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或复杂的氧化物,如 Mn2O7、Na2O、Al2O3、Fe3O4。酸是指在 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 H+的化合物, NaHSO4属于酸式盐。 1mol H3PO3(分子中有 3 个 H 原子) 最多和 2 mol NaOH 反应, H3PO3 为二元酸,Na2HPO3为正盐。H3BO3为一元酸,其电离方程式为:H3BO3+H2

16、OB(OH)4 -+H+。最常见的碱式盐有:铜绿【Cu 2(OH)2CO3】 , 复盐有:明矾【KAl(SO4)212H2O】 。 10.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淀粉、盐酸、氨水、单质 Cu 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蔗糖、C2H5OH(酒精)为非电解质。SO2、NH3 的水溶液能导电,但 SO2、NH3为非电解质。NH3H2O 是弱电解质,氨水是混合物。BaSO4的水溶液不易导电,但 BaSO4是强电解质。 氟的非金属性最强,HF 为弱电解质。NaHSO4在熔化状态下的电离方程式(和溶于水的离子方程式的区别) 。证明某化合物为离子化合 物最简单的方法:在熔化状态下是否导电,若导电则为离子化合物

17、。 1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同时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但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未必就是化学变化,如 NaCl 晶体熔化、SiO2晶体熔化,分别破坏了离子键、共价键,但属于物理变化。原子之间的转化不属于化学变化。CuSO4等电解质溶 液的导电属于化学变化。煤的气化、液化、煤的干馏、裂化、裂解为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为物理变化。 1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和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其特征是有化学价升降。无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 反应,如 SO2和 H2O2生成 H2SO4,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3 13.Na 的真面目是银白色,加热金属

18、Na 用坩埚,不用蒸发皿,坩埚放在泥三角上,泥三角放在三脚架上,把一小块钠投入滴有几滴酚 酞溶液中,钠浮在水面上,熔成光亮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且很快消失,溶液变红色。未用完的钠必须放回原试剂瓶。 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防止与氧气、水等反应。Na 着火不能用水灭火,也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只能用干燥的沙土来灭火。 14.Fe 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中,湿棉花的作用是提供反应所需要的水蒸气。有 H2生成的实验现操作:点燃肥皂泡,有尖锐的爆鸣声。 特别注意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铁不能与冷水、 热水反应, 但能与高温水蒸气反应, 生成氢气。 酒精灯上加一个金属网罩是为了集中加热, 提高温度,

19、也可以使用酒精喷灯代替酒精灯。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从肥皂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 15.金(Au)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单质的化学性质极不活泼。NaAl(OH)4 (四羟基合铝酸钠) ,属于配位化合物。Al 和 H2 O 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为 H2O,NaOH 不是氧化剂。酸、碱、盐等可直接侵蚀铝的保护膜及铝制品本身,因此铝制餐具不易 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或咸的食物。 16、把水滴入盛有少量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用手轻轻触摸试管外壁,温度升高。向试 管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产生 02和碱性物质,

20、同时放热,过氧化钠有漂白性。Na2O2、H202有强 氧化性、漂白性,可杀菌消毒,也可使有机色素(酸碱指示剂、花草等)褪色。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少量 Mn02,产生使带火星的木条 复燃的气体,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还有没分解完全的 H202。 17. Na2CO3为白色粉末,NaHCO3为细小的白色晶体。溶解度大小比较: Na2CO3大于 NaHCO3,在饱和 Na2CO3 溶液中通入 CO2有浑浊现象【Na2CO3+CO2+H2O= 2NaHCO3】。等浓度 Na2CO3和 NaHCO3溶液中滴加 酚酞,Na2CO3溶液红色较深,说明 CO32-的第一步水解程度相对较大。Na2CO3和 NaH

21、CO3溶解后,用手 摸试管底部,溶解 Na2CO3的试管温度明显升高。因为水解虽然是吸热,形成水合离子的过程是放热。而 溶解 NaHCO3的试管温度无明显变化。分别与酸反应速率 NaHCO3固体相对较快,可用右图验证 Na2CO3和 NaHCO3的稳定性。Na2CO3溶液-与盐酸的反应与混合的顺序和量有关,如往 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 酸,开始无明显现象,后来有气泡产生(Na2CO3+HC1= =NaC1+NaHCO3, NaHCO3+HC1=NaC1+CO2+H20) ;往稀 盐酸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立即有气泡产生(Na2C03+2HC1=2NaC1+C02+H20),所以可以用互

22、滴的方法来鉴别 Na2CO3和 HC1。 焰色反应不属于化学变化。焰色反应是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如 Na 的焰色为黄色,是指 Na 的单质或化合物在火焰上灼烧焰色都 是黄色。观察 K 的焰色要用蓝色钴玻璃,其作用是滤去黄色的光。每次焰色反应前 Pt 丝都要用盐酸洗净,在外焰上灼烧到没有颜色时, 再蘸取待检测物质,即:洗、烧、蘸、洗、烧。节日燃放五彩缤纷的烟花,就是锂、钠、钾、锶、钡等金属化合物所呈现的各种艳丽色 彩(焰色反应)。 18. 实验室利用可溶性铝盐(如 AlCl3)制备 Al(OH)3,应选用氨水, 而不用 Na0H 溶液。 也可利用可溶性偏铝酸盐(如 NaAl02,)制备 Al(O

23、H)3, 应选用 CO2,而不用 HCl。AI(0H)3 是医用的胃酸中和剂的一种,由于其碱性不强,不至于对胃壁产生强烈刺激或腐蚀作用。但却可以与 酸反应,使胃液酸度降低,起到中和过多胃酸的作用。明矾化学式为 KAl(SO4)212H2O,其水溶液 pHC。水垢的主要成分为 CaCO3和 Mg(OH)2. 18. 乙酸乙酯的制备:先加 C2H5OH 再加浓 H2SO4最后加冰醋酸,按图连接装置,缓慢加热,低温加热 小心均匀的进行,以防乙酸、乙醇的大量挥发和液体剧烈沸腾,将产生的蒸气通到饱和 Na2CO3溶液液面 上,导气管末端不要插入饱和 Na2CO3液体中,防液体倒吸。实验中长导管的作用:导

24、气、冷凝回流挥发 出的 CH3COOH 和 C2H5OH,饱和 Na2CO3溶液的作用:溶解 C2H5OH,中和 CH3COOH,便于闻于乙酸 乙酯的香味,降低 CH3COOC2H5的溶解度,分层,观察乙酸乙酯。浓 H2SO4的作用:催化、吸水,使化 学平衡右移,提高 CH3COOH 和 C2H5OH 的转化率,使用过量的 C2H5OH,提高 CH3COOH 的转化率。试管向上倾斜 45 。 ,以增大试管 的受热面积,加热的目的是提高反应速率,同时使生成的乙酸乙酯挥发,提高 CH3COOH 和 C2H5OH 的转化率。 19.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取 2g 葡萄糖固体加入盛有 15mL 水的

25、试管中,充分溶解,再加入新制 Cu(OH)2,加热至沸腾,生成红色 沉淀,是因为葡萄糖中含有-CHO。 将碘酒滴到一片土豆或面包上,变蓝。因为其中含有淀粉,I2单质遇淀粉变蓝。 取一小块鸡皮,置于蒸发皿中,滴加 3-5 滴浓 HNO3,在酒精灯上微热,滴有 HNO3处变为黄色,浓 HNO3使某些蛋白质变黄。 20.蔗糖的水解。取 1mL20%的蔗糖溶液,加入 3-5 滴稀 H2SO4,水浴加热 5min 后取少量溶液,加 NaOH 溶液调 pH 到碱性,再加放少 量新制 Cu(OH)2,加热 3-5min,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蔗糖水解产物有还原性,蔗糖水解后必须加 NaOH 溶液调 pH 到碱

26、性,再与新制 Cu(OH)2反应。 2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葡萄糖和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是不能水解的单糖,都能 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1 mol 葡萄糖有 5 mol -OH 和 1 mol CHO。蔗糖和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蔗糖在一定条件下水解成为葡萄 糖和果糖,为了验证水解产物,需加 NaOH 溶液反应催化剂 H2SO4,调整溶液 pH 至碱性,再加少量新制 Cu(OH)2加热,生成砖红色沉 淀。淀粉和纤维素的 n 值不同,所以分子式不同,不能互称同分异构体。淀粉的特征反应:在常温下,淀粉遇 I2变蓝(碘单质) 。淀粉 7 在一定条件

27、下水解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转化成 C2H5OH。人体中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纤维素在人体中主要是加强胃肠 蠕动,有通便功能。油脂属于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成为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碱性条件下水解成为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盐。油脂在碱性条 件下的水解称为皂化反应,油脂的氢化属于加成反应。蛋白质在酶等催化剂作用下水解,生成氨基酸。酶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22.绝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不活泼金属采用热分解法直接加热其氧化物分 解如 Hg 和 Ag,非常活泼的金属采用电解法(Na、Mg、Al)电解 MgCl2,而不是 MgO,电解 Al2O3,不 是 AlCl3, 大部分金属采用

28、还原剂法 (高炉炼铁、 铝热法炼铁、 火法炼铜、 湿法炼铜) 。 还原剂为 H2、 CO、 Al、C 等。 23.铝热反应。将 5g 干燥的 Fe2O3粉末和 2g 铝粉均匀混合后放入纸漏斗中,在混合物上面加少量 KClO3 固体,中间插入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镁带,点燃 Mg 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纸漏 斗被烧穿,有熔融的 Fe 落入沙中。引发铝热反应的操作是:在纸漏斗中插入 Mg 条并点燃 Mg 条。镁条 为引燃剂, KClO3为助燃剂, Al 和 Fe2O3为铝热剂。 铝粉和某些金属氧化物 (Fe2O3、 MnO2、 V2O5、 Cr2O3、 Fe3O4等)的混合物叫铝热

29、剂。铝热反应的实质是用活泼性强的铝,高温下把活泼性相对弱的金属从它们的氧化物中置换出来。 24.证明海带中含有碘元素,其流程为: 取 3g 左右的干海带,去表面的附着物用刷子刷干净(不要用水冲洗),用剪刀剪碎后,用酒精浸湿,放入坩埚中,点燃酒精灯,燃烧 至海带完全变成灰烬,停止加热,冷却。将海带灰转移到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 10mL 蒸馏水,搅拌煮沸 2-3min、过滤,在滤液中加入 稀 H2SO4和 H2O2,溶液变蓝,证明海带中含有碘元素。海带在坩埚中灼烧至完全变成灰烬,再用蒸馏水溶解过滤,而不是直接将海带 溶于水。 24.煤的干馏是指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不是直接加热),也叫

30、煤的焦化,属于化学变化。煤干馏 得到焦炭、焦炉气(H2、CH4、CO、C2H4等)、煤焦油和粗氨水。小试管不能插入液面以下,防倒吸。用玻璃 棒醮取小试管内的液体,点在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 煤的气化是将煤转化为气体燃料的过程, 主要反应是 C 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水煤气 (CO 和 H2) , 属于化学变化。 煤的液化是将煤转化为液体燃料的过程,可以分为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产物为 CH3OH,属于化学变化。石油 的分馏是利用原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时进行分离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裂化是将重油分解成碳原子少的汽油等,进一步分解称为裂 解,均为化学变化。裂化气油和裂解产物都能使溴水或酸性 KMnO4

31、溶液褪色,直馏气油不能使溴水或酸性 KMnO4溶液褪色。 25.聚乙烯、 聚氯乙烯、 聚苯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合成橡胶等合成高分子化合物都是加聚反应制得的, 聚乙烯这种高分子化合物中, CH2=CH2称为单体,重复结构单元-CH2-CH2-称为链节,n 为聚合度。涤沦、尼龙(锦纶)、醇酸树脂、酚醛树脂(电木)等合成高分 子化合物都是由缩聚反应制得的。CH4的水合物是由 CH4和 H2O 组成的化合物,称为可燃冰。储量巨大的甲烷水合物的分解和释放,会 诱发海底地质灾害,还会加重温室效应。S 的氧化物和 N 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含 N、P 的大量污水任意向湖泊、水库和近 海海域排

32、放,会出现水华、赤潮等水体污染问题。水中 N、P 过多,造成水中藻类疯长,消耗水中的溶解 O2,水体变成浑浊绿色,水质 恶化。原子经济: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这时原子利用率为 100%。 26.石油的分馏 石油是含有各种烃类的混合物,它们各自的沸点均不相同,可以通过多次加热和冷凝,分离成不同沸点 范围的蒸馏产物。 沸石的作用是防暴沸,若忘记加沸石,应停止加热并冷却至室温后再补加。冷凝水的方向与蒸汽流方向 相反,采用逆流下进上出,实验前先通入冷凝水再加热,实验结束后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冷凝水。温度 计水银球的位置与蒸馏烧瓶支管口相平,若温度计位置低于蒸馏烧瓶支管口,馏分中含有低沸

33、点杂质, 反之馏分中含有高沸点杂质。 选修三: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1.能层即电子层。分别用 K、L、M、N、O、P、Q 表示。每一个能层分为不同的能级,能级符号用 s、p、d、f 表示,分别对应 1、3、5、 7 个轨道。焰色反应是原子核外电子从激发态回到基态释放能量,能量以焰色的形式释放出来。不同能层相同能级的电子层形状相同。 ns 呈球形,np 呈哑铃形。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数目即电子总数。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一、二、三短周期,四、五、六、七,长周期,主族、副族、第八族、0 零族。可分为 s、p、d、f、ds 区。等 3、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发生周期性递变。称

34、为元素周期律。主要包括:原子半径、第一电离能、电负性、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8 1.化学键类型。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配位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氢键是一种较强的分子间作用用,不属于化学键。 据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共价键可以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根据电子云的重叠方式,共价键还可以分为键和键。单键都 是键,双键有一个键和 1 个键,三键有 1 个键和 2 个键。 等电子体原理: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数相同,等电子体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和空间构型。常见的等电子体有: 直线型:N2、CO、NO+、C22-、CN- 直线型:CO2、CS2、N2O、NCO-、NO2+

35、、N3-、NCS-、BeCl2 V 型:NO2-、O3、SO2 平面三角型:NO3-、CO32-、BO33-、CS32-、BF3、SO3 正四面体型:SiF4、CCl4、BF4-、SO42-、PO43- 正八面体型:SF6、PF6-、SiF62-、AlF63- 2.中心原子杂化方式相同的 H2O、NH3、CH4 键角比较,孤对电子和成键电子对相比,孤对电子的斥力更大一些。因此在中心原子杂化 类型相同时,孤对电子越多电子越小。三种分子的键角 CH4NH3H2O。VSEPR 模型和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如 H2O、NH3、CH4 的 VSEPR 模型分别为四面体、四面体和正四面体,分子间空间构型为

36、 V 形、三角锥形和正四面体形。CH3COOH 中碳原子杂化方式为 sp3、sp2,-OH 中 O 原子杂化方式为 sp3. 3.含 Cu2+的水溶液呈天蓝色,是因为形成Cu(H2O)42+,该离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正方形,该离子中,Cu2+和 H2O 分子之间的化学键叫 配位键,是由水中的 O 原子提供孤电子对,Cu2+有空轨道,接受水提供的孤电子对形成的。向含有 Cu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形成 蓝色沉淀。 继续加氨水, 沉淀溶解, 得到深蓝色的溶液,若再加入极性较小的溶剂 (如 C2H5OH) , 将析出深蓝色的晶体 (Cu(NH3)4SO4 H2O) , 该晶体中的作用力有离子键、共

37、价键和配位键。每摩阳离子中含有共价键为 16 mol。 4.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氢键的表示方法:A-H B,其中 A、B 为电负性较大的 N、O、F。接近水的沸点的水蒸气的相对分子 质量比 18 大,是由于水因氢键而相互缔合,形成所谓的缔合分子。氢键有方向性,使冰晶体中的水分子的空间利用率不高,留有相当 大的空隙。所以冰的密度比水小。冰融化时密度先增加后减小。邻羟基苯甲醛分子内氢键使沸点降低,对羟基苯甲醛分子间氢键使沸点 升高。氢键是一种较强的分子间的作用力,不属于化学键。如 C2H5OH 和 H2O 任意比例互溶,是因为 C2H5OH 分子和 H2O 分子之间形 成氢键。H2O 比 H

38、2S 稳定,是由于非金属性 OS,O-H 的键能大于 S-H。H2O 比 H2S 熔沸点高,是由于 H2O 分子间形成氢键。 5.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是多样的。如 NH3极易溶于水是因为氨与水反 应,NH3和水都是极性分子,NH3分子和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 6.非羟基氧越多,酸性越强。H2CO3的非羟基氧为 1,酸性和 HNO2、H3PO4相近,但 H2CO3酸性却很弱,是因为溶于水的 CO2只有很 少的与水结合生成 H2CO3。记住 HNO3、H2CO3、H2SO4、H3PO4的结构式,一般情况下,含氧酸中与-OH 相连的 H 才能电离

39、,如 H3PO2 为一元酸,H3PO3为二元酸。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1.区别晶体和非晶体最可靠的方法是对固体进行 X-射线衍射实验。 2.记住 NaCl、CsCl、CaF2、金刚石晶胞,明确各个原子的位置关系。NaCl 中 Na+的配位数是 6,CsCl 中 Cl-的配位数为 8,CaF2 中 F- 的配位数为 4,Ca2+的配位数为 8,金刚石的配位数为 4. 学会知道一个离子的配位数,根据化学式计算另一个离子的配位数。石墨为混 合型晶体,层与层之间为范德华力。CsCl、NaCl 阴阳离子个数比都是 1:1,但它们的配位数不一样,是因为阴阳离子半径比不同。 3.如

40、果分子间的作用力只是范德华力,若以一个分子为中心,其周围通常有 12 个紧邻的分子。分子晶体的这一特征称为分子密堆积。冰 晶体中,一个水平均有两个氢键。干冰晶体中,二氧化碳的配位数是 12。 4.金属导电是因为金属晶体中的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可发生定向移动。金属易导电、导热、延展性,都可以用“电子气理论”解 释。金属原子在平面排列得到两种方式:非密置层(配位数为 4)和密置层(配位数为 6) 。金属晶体有四种堆积模型,分别是简单立方 (典型代表 Po、空间利用率 52%、配位数 6) 、体心立方(典型代表 Na、K、Fe,空间利用率 68%、配位数 8) 、六方最密堆积即 ABA 型(典

41、型代表 Mg、Zn、Ti,空间利用率 74%、配位数 12) 、面心立方最密堆积即 ABC 型(典型代表 Cu、Ag、Au,空间利用率 74%、 配位数 12) 。 5.晶体熔沸点比较:晶体熔沸点比较:若是同类型的晶体,一定要指明晶体类型,再描述比较规律,得出结论。 分子晶体:HBr、HI。它们都为分子晶体,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所以 HI 高。 原子晶体:晶体 Si、金刚石,它们都为原子晶体,共价键键长越长,键能越小。Si 原子半径大于 C,所以 C-C 键键能大,金刚石熔点高。 金属晶体:Na、Mg、Al。它们都为金属晶体,价电子越来越多,阳离子半径越来越小,金属键

42、越来越强,熔点依次升高。 离子晶体:NaCl、CsCl,它们都为离子晶体,Na+半径小于 Cs+半径,离子键越强,熔点越高。MgCO3、CaCO3、SrCO3、BaCO3分解温 9 度越来越高?碳酸盐的分解是由于晶体中的阳离子结合 CO32-中的 O2-,使 CO32-分解成 CO2,由于对应阳离子半径越来越大,结合 O2- 能力越来越弱,所以受热温度越来越高。 若是不同类型的晶体,一般是原子晶体大于离子晶体大于分子晶体。描述时要指明克服微粒的作用力并指明大小。如金刚石、NaCl、干 冰。由于克服原子晶体中共价键所需的能量,大于离子晶体中离子键所需的能量,大于分子晶体中范德华力所需的能量,所以

43、熔点依次 降低。 选修四: 1、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叫活化分子,活化分子多出的那部分能量称作活化能。催化剂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的 百分数,但不能改变反应的热效应(H) 。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中,温度和催化剂能改变活化分 子的百分数,浓度和压强只能改变活化分子的浓度,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不变。 2、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口 与大烧杯口相平,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 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以达到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的目 的。测定盐酸的温度

44、计要用水冲洗干净。量筒中的 NaOH 一次性倒入小烧杯,盖好盖板,并用环形玻璃搅拌 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溶液的最高温度,每一次实验一共要测量 3 次温度。为了使盐酸充分中和,使 碱过量。已知生成 1mol 水时的反应热H=-0.418(t2-t1)/0.025kJ/mol 。通常条件下,强酸与强碱溶液反应 的中和热约为 57.3kJ/mol,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注意弱酸、浓硫酸、弱碱或生成沉淀的反应热与中和热的对比) 。表示燃烧热 的热化学方程式,生成最稳定的氧化物,如 SO2、CO2等,生成液态水。可逆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的意 义,如 299 K 时,1 mol N2和 3 mol

45、 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达到平衡时,反 应放出的热量一定92.0 KJ。 3、锌粒与不同浓度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速率比较实验中,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的操作为:关闭分液漏 斗活塞,向外拉针筒活塞(或往内压) ,松开后又回到原来的位置,表明装置不漏气。用恒压滴液漏斗 代替分液漏斗,减少滴加硫酸的体积对产生气体体积的影响。 不同浓度的 H2C2O4(草酸、弱酸)和酸性 KMnO4溶液反应速率比较,生成的 Mn2+作反应的催化剂, 所以反应速率先慢后快再减小,实验中 H2C2O4须过量,对应化学方程式为: 5H2C2O4+2KMnO4+3H2SO4=K2SO4+2MnSO4+10C

46、O2+8H2O。不能用酸性 KMnO4溶液氧化 HOCH2CH2OH (乙二醇) 制取 HOOC-COOH (乙二酸) 。 因为 H2C2O4会被酸性 KMnO4氧化生成 CO2, H2C2O4受热易分解为 CO2、CO。草酸晶体(H2C2O4 2H2O)无色,熔点为 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 华,170以上分解,其分解装置图: 3、 正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 不同催化剂对同一反应的催化效果是不同的。 MnO2、 Cu2+、 Fe3+对 H2O2 分解的都有催化作用,稀 H2SO4和唾液对淀粉都有催化作用,但唾液催化效果相对较好。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没有被消耗,但参与了反 应,催化剂降低了

47、反应的活化能,提高了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影响热效应。 4、 K2Cr2O7在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r2O72-+H2O2CrO42-+2H+,在 Na2Cr2O7溶液中加入适量 KCl,由于 K2Cr2O7溶解度相对较小,蒸 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 K2Cr2O7晶体。 5、 FeCl3溶液与 KSCN 溶液混合存在如下平衡:Fe3+3SCN-Fe(SCN)3,溶液呈血红色,不是沉淀。如果加 KCl 固体,平衡不移动, 因为 K+和 Cl-没有参与离子反应。 6、NO2与 N2O4相互转化实验中,温度升高,颜色加深,2NO2N2O4 H0。若平衡后再加入 NO2,平衡向右移,NO2的转化率增大。

48、 若是 HI 受热分解,定温条件下,平衡后加入 HI,平衡右移,HI 的转化率不变,体积分数不变。 9、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利用自由能G=H-TS,综合判断。放热反应(H0)时反应自发进行;吸热反应( H0)和熵减(SH2CO3H3BO3,即电离平衡常数 ka依次减小。ka只与温度有关。Ka 大小反应酸的相对强弱。CH3COOH 的电离平衡常数与 氨水的电离平衡常数几乎相等,CH3COONH4溶液呈中性。 3、酸碱中和滴定。 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的构造: 0 刻度在滴定管的上端,下面有一段没有刻度,注入液体后,仰视读数数值偏大; 使用滴 定管时的第一步是查漏,如何除去碱式滴定管中的气泡(教材

49、 51 页); 滴定读数时,记录到小数点后两位,有效数据的处理(舍弃 不合理的);滴定时一般用酚酞、甲基橙作指示剂,不用石蕊试液; 酸碱式滴定管不能混用,如酸、具有氧化性的物质一定用酸 式滴定管盛装。 操作步骤(以 0.1 molL-1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为例) 10 查漏、洗涤、润洗 装液、赶气泡、调液面、注液(放入锥形瓶中) 滴定: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当滴 到最后一滴,溶液颜色发生明显变化且半分钟内部不变色即为滴定终 误差分析: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溶液润洗(偏高)碱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溶液润洗(偏低) 锥形瓶用待测溶液润洗(偏高)锥形瓶洗净后还留有蒸馏水(无影响) 量取碱液的滴定管开始有气泡,放出液体后气泡消失(偏低) 酸式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终点时气泡消失(偏高) 溶液颜色较浅时滴入酸液过快,停止滴定后反加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无变化(偏高) 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俯视读数(或前仰后附) (偏低) 两次滴定所消耗酸液的体积相差太大(无法判断) 4.常见完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化学 > 化学高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