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积极扩大就业构建和谐地区的工作报告

上传人:zha****mi 文档编号:180631 上传时间:2021-05-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积极扩大就业构建和谐地区的工作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积极扩大就业构建和谐地区的工作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1积极扩大就业构建和谐地区的工作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1积极扩大就业构建和谐地区的工作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积极扩大就业构建和谐地区的工作报告积极扩大就业构建和谐地区的工作报告 一、就业:乃民生之本和谐之基 人之生存,衣、食、住、行无不靠经济来支撑,而就业又是人们 获得经济来源的主要方式,也是人们获得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满足生 存和发展需要的基本途径。因此,构建和谐,必须实实在在地解决下 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帮助他们尽快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使他们 的生活、医疗、养老得到基本保障。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为一切有 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就业岗位,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的共同责任。 在南充这样一个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而经济又欠发达的地区, 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始终是必须长期面对的重大民生问题,更是 贯彻落实

2、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南充”的内在要求 和重要内容。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扩大就业摆在全市经济发展更加突出的 位置, 围绕落实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 通过开展就业服务和就业培训, 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规模。xx 年以来,全市帮助 164 万 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再就业, 城镇登记失业率比 xx 年下降了 04 个百分点,保持了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为深化改革创造了条件,对 推动我市经济发展和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离构建和谐南充的距离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正处在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攻坚期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加速

3、期,劳动 力供求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 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速度加快形成叠加,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 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因此,就业矛盾仍很突出,就业形势依然严 峻。据调查,今年全市需要就业再就业的人数达 98 万人,而提供的就 业岗位仅有 37 万个,需要就业的人数远远超过所能提供的岗位数。我 市的就业困难群体队伍也十分庞大,目前全市尚有“4050”等就业困 难对象 27 万人,他们由于长期下岗失业,生活十分困难。另外,高校 毕业生就业问题、复员退伍军人就业问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问题 也凸现出来。 这些问题处理不好, 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我市和谐稳定。 就业

4、再就业工作作为构建和谐南充的重要措施,已列入今年市委、市 政府“十大惠民行动”之一,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做好就业再就业工 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增强构建和谐南充的紧迫感、责任感 和使命感,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三、构建和谐南充:就业工作尚需加大力度创新举措 加快经济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经济发展是扩大就业的 根本途径。要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正确处理发展经济同扩大就 业的关系,在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经济增长对就 业的拉动能力,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要大力发 展就业增长弹性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落实鼓励发展第三 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发展

5、的政策措施,促进其加快发展,努力扩大就业 容量。要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作用,努力营造有 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和政策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投 资者来我市投资兴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要进一步整合社区资源, 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挖掘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扩大就业渠道。同时, 要把灵活就业作为增加就业岗位的一条重要途径,鼓励下岗失业人员 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形式实现就业。要推广 劳务派遣、社区组织就业等模式,使更多的人走上就业岗位。 落实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政策促进就业的效应。一要落实好税费 减免政策。继续加大落实税费减免扶持政策的力度,支持企业招用更 多的下岗

6、失业人员,鼓励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二要攻克政策落实的难点。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在我市落实得较差,要 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工作规律,扩大贷款覆盖范围。要按照新政 策的要求,加快推进建立信用社区、创业培训和小额担保贷款的联动 机制,力争在扩大贷款规模上有新的突破。三要全面落实职业介绍、 职业培训、保险、公益性岗位和技能鉴定等 5 项补贴政策。要加大对 就业资金的使用力度,做到应补尽补,补足补够,将再就业扶持政策 最大限度地惠及下岗失业人员,以提高其就业积极性和就业稳定性。 四要进一步加大就业资金投入。 要按照市委确定的市级每年不低于 200 万元,县市区每年不低于 50 万元的标

7、准,筹集就业资金,并形成制度 性安排,确保资金落实到位。 改善创业环境,全力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以政策推动创业,以 创业促进就业,已成为新时期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一项重要任务,要 把以创业促就业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主攻方向,努力形成新的就业增 长点。今年市劳动保障局、市就业局拟在全市实施“创业在南充”大 型主题活动,滤布主要是通过培训促创业、政策促创业、资金促创业、 服务促创业四大抓手,为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人员提供平台,培 养更多的小老板,实现一人创业带动多人就业的倍增效应。在具体工 作中,重点应抓好四个关键环节:一是营造推动创业的良好环境。出 台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劳动者敢于创业,支持劳动者能

8、够创业,帮助 劳动者成功创业,减少劳动者创业风险。二是加强创业培训。充分利 用电化教学、电视远程教学等手段,大力推广 SYB、SIYB 创业培训模 式,加快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业型人才,提高创业能力。三是培育打 造就业园区,使创业者工作有舞台。四是通过政策扶持和跟踪服务, 提高创业成功率,增强其自身的内在发展能力。认真落实好促进创业 的各项扶持政策,全面推广为创业者提供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开业 指导、小额贷款、场地安排、税费减免、跟踪服务“一条龙”服务的 工作方法,用更好的服务保障为创业者铺就一条“绿色通道” ,帮助其 创业,促进其发展。 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再就业。要继续组

9、 织实施好机关干部结对帮扶和 “零就业” 家庭解困行动, 突出抓好 “4050” 人员、享受“低保”且失业一年以上的人员、 “零就业”家庭和残疾下 岗失业人员等困难对象的就业再就业工作。要摸清就业困难对象的相 关情况,逐一登记造册,实行“一人一卡”和“一户一档” ,通过深入 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结对帮扶”等其他专项援助活动,并 采取托底安置、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措施,进一步完善就业援助制 度,建立长效机制,确保现有“零就业”家庭在年底前至少有 1 人就 业。 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 结构的升级,劳动者的职业素质日益成为决定其能否就业和稳定就业 的重要因

10、素。要把加强劳动者能力建设、强化职业培训工作作为一项 战略任务进行部署和落实。紧紧抓住职业培训这个“牛鼻子” ,坚持以 就业为导向,通过大规模培训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推动劳动者 就业能力的全面提高。要充分发挥技工学校、就业培训中心和各类力 量办学单位的积极性,引导各类培训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定向培训 和订单式培训。要鼓励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突出能力训练,打造技 能就业品牌。积极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发挥资格证书对劳动 者就业和成长的导向作用,促使劳动者凭技能实现就业,凭技能稳定 就业。 强化就业服务,为扩大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就业再就业工作涉 及广大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面对企业,面

11、对职工,面对百姓, 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关系到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 系。有关部门特别是劳动就业部门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强化就业服 务。一是要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 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办实事,求实效,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就业问题。二是加快建立和完善 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充分利用资源,拓展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方式, 不断提高公共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各级就业服务机构要继续按照 “优质文明服务窗口”要求,全面推行“零收费” 、 “零距离”服务, 为求职人员提供失业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技能鉴 定、劳动保障事

12、务代理等“一条龙”服务,为用工单位提供“一次性 告知” 、 “一套手续办结”的人才聘用服务。同时大力开展“一走五送” 活动,将岗位、政策、培训等信息送到企业、社区和下岗失业人员家 中。三是加强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压滤机滤布要加大 对劳动力市场建设的投入,加快推进就业服务信息化,逐步建成市到 县,县到街道和重点社区互通互联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发布系统, 畅通信息发布渠道,确保信息对称,为求职者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 统筹城乡就业,探索建立促进就业长效机制。在重点做好城镇下 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同时,要统筹做好新成长劳动力、大学生、 复员转业退役士兵、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各类群体的就业工作。要把高 校毕业生纳入就业总体规划, 对失业的高校毕业生, 要进行失业登记, 组织其参加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免费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公 共就业服务,帮助其实现就业。要进一步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 重点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规范农民工劳动管理、保障农民工劳动安 全,搞好农民工技能培训,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等问题,切 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并加快构建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 的工作模式,积极探索适合农民工特点的保障办法,促进农村劳动者 平等就业、素质就业和稳定就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 > 工作范文 > 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