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杭州市中考科学模拟试卷(3)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争先 文档编号:180454 上传时间:2021-04-3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86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杭州市中考科学模拟试卷(3)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21年杭州市中考科学模拟试卷(3)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21年杭州市中考科学模拟试卷(3)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21年杭州市中考科学模拟试卷(3)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21年杭州市中考科学模拟试卷(3)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212021 年年杭州市杭州市中考科学模拟试卷(中考科学模拟试卷(3 3)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60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春天的校园花香四溢,该现象说明( ) A. 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B. 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 分子的体积变大 D. 分子在不断运动 2.下图中,代表氮原子,代表氢原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含有保持氮气化学性质微粒的是容器 A 中的微粒 B. 容器 B 中,每个分子中含有 2 个原子 C. 容器 C 中物质的化学式为 NH3 D. 容器 D 中物质类别属于混合物

2、3.2009 年春季发生在的”甲型 H1N1 流感”属于下列哪一类型的传染病( ) A. 消化道传染病 B. 体表传染病 C. 呼吸道传染病 D. 血液传染病 4.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容易中暑的原因是( ) A. 产热与散热的平衡被破坏,体温将升高 B. 高温环境下散热增加 C. 高温使汗液分泌增多,易中暑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5.以下是对小阳同学部分生活事例的分析,其中合理的是( ) A. 去游泳馆游泳时,受到水的浮力约为 2000 牛顿 B. 全家 5 月份自来水用量 26 立方米,换算成质量为 26 千克 C. 沿楼梯登上教学楼 3 楼,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约为 30000 焦耳 D.

3、参加 800 米跑步的成绩是 4 分 10 秒,则她跑步的平均速度是 3.2 米/秒 6.小明用显微镜观察了洋葱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作了如下记录,其中正确的( ) 洋葱表皮细胞中央有较大的液泡 口腔上皮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 洋葱表皮细胞中有叶绿体 视野中有气泡,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 视野中光线过强时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 要想看到更多的细胞应换用放大倍数更大的目镜或物镜 A. B. C. D. 7.生物检索表常用来鉴定生物的种类。请利用这张简单的“脊椎动物检索表”,鉴定出下列动物中属于 Y 类 动物的是( ) A. B. C. D. 8. 当血液通过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

4、氧含量发生变化,下列正确的表示该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9.越古老的地层中,化石中的生物( ) A. 越低等,越简单 B. 越高等,越复杂 C. 个体越大 D. 陆生种类越多 10.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 编 号 甲 乙 丙 丁 A Cu CuO CuSO4 Cu(NO3)2 B Na2CO3 NaOH NaHCO3 CO2 C CaCO3 CaO CaCl2 Ca(NO3)2 D C CO CO2 K2CO3 A. A B. B C. C D. D 11.为了判断一根铁棒是否具有磁性,小金进行如下四个实验,根据实验现象不能确

5、定该铁棒具有磁性的是 ( ) A. 将悬挂的铁棒多次转动,静止时总是南北指向 B. 将铁棒一端靠近小磁针,相互吸引 C. 将铁棒一端靠近大头针,大头针被吸引 D. 水平向右移动铁棒,弹簧测力计示数有变化 12.读某半球太阳光照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时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 B. 图中 A 点在 P 点的西南方向 C. 假如 AB 的弧长为 2cm,则该图的比例尺为 1:250000000 D. P 点关于地球的地心对称的点的地理坐标为(60N,45W) 13. 下列有关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固体硝酸铵溶于水,溶液的温度降低 B.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C. 锌片加入

6、稀硫酸中,产生大量的气泡 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14. 下列物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运动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红墨水滴在清水中很快散开是扩散现象 C. 空中加油时,受油机的惯性减小 D. 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压紧后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15.把一物体放在凸透镜的左侧,在凸透镜的右侧 6 cm 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该凸透镜 的焦距可能是( ) A. 5 cm B. 10 cm C. 12 cm D. 24 cm 16.往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缓慢连续加入质量为 m 的锌粉,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 锌粉质量关

7、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ab 段(不含两端点)析出的金属是 Ag B. bc 段(不含两端点)析出的金属是 Cu C. ab 段(不含两端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 Zn +、Ag+和 Cu+ D. bc 段(不含两端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 Zn +和 Ag+ 17. 如图所示,A 是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条形磁铁,B 是螺线管闭合开关,待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后,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缓慢向右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也变大 B. 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也变小 C. 螺线管上端是 N 极,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 D. 螺线

8、管上端是 S 极,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18.国庆期间,小科从湖州坐飞机到北京旅游, 在空中他感觉飞机颠簸得很厉害, 此时飞机处于大气层中 的( )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中间层 D. 暖层 19.如表是生活中常见 4 种饮料及主要成分,下列关于这些饮料的组成、性质和用途表述错误的是( ) 名称 主要成分 雪碧 碳水化合物、水 苏打水(弱碱性) 碳酸氢钠、水 盐汽水 氯化钠、水 柠檬汁 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纤维、维生素等 A. 雪碧是一种混合物 B. 4 种饮料中,苏打水的 pH 值最小 C. 从事高温作业的人员,适宜补充盐汽水 D. 喝适量柠檬汁有助于补充人体的维生素 20.下

9、列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但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 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B. 石蜡+氧气 点燃 水+二氧化碳 C. 碳酸钙 加热 氧化钙+二氧化碳 D. 硫酸铜+氢氧化钠氢氧化铜+硫酸钠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26 分分) 21.灵芝和香菇直接从朽木中获得能量,平菇直接从腐烂的棉籽壳中获得能量这三种真菌的生活方式都是 _ (1)灵芝和香菇直接从朽木中获得能量,平菇直接从腐烂的棉籽壳中获得能量这三种真菌的生活方式 都是_ 22.某地区发现一种未知植物的化石, 科学家通过技术手段确定该植物叶片在生命活动中总是处于卷曲状态, 右图为其显微结构示意图。 (1)

10、该叶片中的叶绿体主要分布在_(选填“上”或“下”)表皮附近,这样更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 (2)科学家猜测该植物具有很强的保水能力,以下支持这一猜测的有 。 A.气孔着生部位向内凹陷 B.叶片卷起,水蒸气可以积聚在卷起的叶片内 C.叶片下表皮的表面分布有大量绒毛,能降低叶下表皮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 23.5 月 30 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隆重召开,随着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我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我国新 型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的首次飞行将于 6 月下旬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实施,该火箭由液氧和煤基航天 煤油发动机作为动力源,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液氧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氧气,下列有关该变化的说法中

11、,不正确的有_。 物质的性质保持不变 变化过程中物质吸收能量 分子间的距离增大 由单个原子变成了分子 发生了化学变化 (2)“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所用燃料是以煤炭为原料制得的煤基航天煤油,其分子式可用 CH3(CH2)nCH3 来表示(式中 n=816),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有_ 煤天航油属于化合物 由煤炭制取航天煤油属于化学变化 航天煤油中含多种分子 CH3(CH2)8和 CH3CH3(CH2)16CH3的性质有差异 (3)该发动机工作时发生的反应为:CH3(CH2)nCH3+ O2 点燃(n+2)CO2+(n+3)H2O,则该反应属 于_反应(填写“化合”“分解”“复分解”“氧化”或“置换

12、”)。 24.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1)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_ (2)某淡黄色固体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激性气体_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 25.如图所示实验,试管口木塞冲出过程,试管口出现的白雾,说明水蒸气内能_(选填“增大”或“减 小”),这个过程中水蒸气的内能是通过_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方式发生了改变。 26.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 如图所示, 必须沿 _方向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与 _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为 _N 三、实验探究题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42 分分) 27.为了探究种子萌发时所需的条件,小明

13、同学设计了如图三个实验装置(A、B、C),放在阳光下,经过一 段时间后发现只有 B 中的种子萌发。 (1)比较 A 和 B 装置,可以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的条件是需要_。仅比较 A 装置和 C 装置能否得 出种子萌发需要空气?_,你的理由是_。 (2)我们知道:种子埋在泥土里能发芽。请问:如果把 C 装置中的不透光箱取走,种子能不能萌发? _ (3)C 装置实验中设计的油层主要作用是什么? A.反射阳光,使 C 装置内温度较低 B.防止水分蒸发 C.隔绝空气,防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水中 D.防止空气中的细菌进入水中 28.某兴趣小组在“自制水膜透镜”活动中,如图所示,将内径 4mm 的细铁丝圆环在

14、清水中浸一下后取出,布满 圆环的水膜犹如透镜。实验过程中,小张和小华发现该透镜的观察范围太小,想制作大的水膜透镜,但又易破 裂。哪些因素有关,他们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制作圆环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1)为了验证猜想二,小张找来比水粘稠的透明的色拉油、胶水,将细铁丝圆环分别浸入两种液体中,重复上 述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于是小张就得出结论:液体越粘稠,液膜的最大直径越大。 针对小张的实验过程,请指出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_ (2)实验中,将大小相同的胶水膜和水膜,放在书本前相同距离处,发现透过胶水膜观察到的正立的“字更大 一些,原因是:_。 29.实验桌上有瓶敞

15、口放置已久的 NaOH 溶液,小丽对其成分做如下探究: 【实验探究】小丽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实验时的现象 实验步骤 现 象 结论 取少量 NaOH 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 CaCl2溶液,然后再滴加酚酞试 液。 _ NaOH 溶液部分变 质 (1)按小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则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_. (2)下列物质BaCl2溶液、Ca(NO3)2溶液、Ca(OH)2溶液、Ba(OH)2溶液,不能替代小丽实验中 CaCl2溶液的是_(填序号). (3)小丽第二次滴加的试剂除用指示剂外,还可以用_替代。 30.小明利用热敏电阻设计了一个“过热自动报警电路”,如图甲

16、所示将热敏电阻 R 安装在需要探测温度的 地方,当环境温度正常时,继电器的上触点接触,下触点分离,指示灯亮;当环境温度超过某一值时,继 电器的下触点接触,上触点分离,警铃响。图甲中继电器的供电电压 U1=3V,继电器线圈用漆包线绕成, 其电阻 R0为 30。当线圈中的电流大于等于 50mA 时,继电器的衔铁将被吸合,警铃响图乙是热敏电阻 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象。 (1)由图乙可知,当环境温度为 40时,热敏电阻阻值为_。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阻 值将_,继电器的磁性将_(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图甲中警铃的接线柱 C 应_与接线柱相连。 (3)请计算说明,环境温度在什

17、么范围内时,警铃报警。 31.小科同学在家中进行化学实验,按图甲将 5 克的氯化钠放入烧杯连接好电路发现灯泡不亮,按图乙将 5 克氯化钠溶解在 500 毫升的自来水中放在相同烧杯中连接相同的电路发现灯泡亮。于是得出结论,氯化钠 的水溶液是导体。 (1)请你根据学过的知识解释氯化钠水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 _。 (2)小雪同学认为小科在实验选择材料上不够严谨,所以还需要在原来基础上进一步实验才能证明氯化 钠水溶液的导电性,请你补充实验设计,可以添加实验器材,并说明预测实验现象。(可供添加的实验器材 有:烧杯、蒸馏水、天平、量筒) 32.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 图 A 中若红磷用量

18、不足, 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将远_ (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 ; (2)图 B 中实验运用了_的研究方法,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均不改变; (3)图 C 中反应后天平示数减少,你认为该反应_(填“能”或“不能”)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4)图 D 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热水里的白磷没有燃烧,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_ (5)图 E 中实验中生成物是_(填化学式) 四、解答题四、解答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32 分分) 33.小刚同学为了探究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与电阻的关系, 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图中灯泡L1的电阻为R1 , 灯泡 L2的电阻为 R2且 R1R2 , 小刚闭合开

19、关后,发现灯泡 L2比 L1亮,因此小刚认为,灯泡电阻越小, 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越大请你利用图所示的 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刚的结论是错误的请画出电路图,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34.破冰船是赴极地考察的重要工具我国“雪龙”号破冰船满载时的总质量是 2104t,求: (1)破冰船在海上满载航行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2)某次破冰时,破冰船与冰面的接触面积是 10m2 , 冰面受到压力为破冰船满载时总重力的 0.1 倍, 破冰船对冰面的压强是多大? 35.最近,我们认识了一种能直接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叫密度计。但是有些同学不是很明白,密度计上的 刻度为什么是“上小下大”的呢?请你帮他们

20、解释一下。 36.含硫的物质在实验室或工业生产过程中可出现下列图示的转化: (1)实验室中,点燃少量单质硫于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产生漂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物质 AA 是 工业排放物中一种主要的空气污染物, 也是酸雨形成的主因之一 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可将A转化成Na2SO3 , 你提供的试剂是_ (2)在硫酸工业中,将 A 在一定条件下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得到 B,B 与水结合得到硫酸B 与 A 的组成 元素相同,B 中硫元素与硫酸中硫元素化合价相同,写出 A 转化成 B 的化学方程式:_ (3)上述物质转化过程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填序号) (4)若回收工业排放物 A 32 吨,理论上可生产

21、硫酸_ 吨 37.氧化亚铜(Cu2O)可用于船底防污漆,防止海生生物对船舶设备的污损。现将 Cu2O 和 Cu 的固体混合 物 6.8g 放入烧杯中,加入过量的质量分数为 20%的稀硫酸 30g,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 4.8g 固体。(已知:Cu2O + H2SO4=CuSO4 + Cu + H2O),请计算: (1)所加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_g; (2)氧化亚铜(Cu 2O)铜的化合价为_。 (3)原混合物中的 Cu2O 和 Cu 质量比(写出过程,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解析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60 分,每小题 3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22、1. D 【解析】解答:春天的校园花香四溢,能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 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 故选:D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 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2. A 解析:根据图示中各物质的粒子种类及构成情况,结合混合物定义分析。 解答:A、图示为 5 个氮原子,氮气化学性质由氮分子保持,符合题意; B、 图中为 3 个氮分子,每个分子含 2 个原子,不符合题意; C、 容器 C 中物质的化学式为 NH3 ,不符合题意; D、 容器 D 中由两种分子构

23、成,物质类别属于混合物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3. C 解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的特点。依据传播途径的不同,人类传染病可分为五类:消化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 表传染病和性传播疾病。 解答:甲型 H1N1 流感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 H1N1 流感病毒,在人群中传播。与以往或目前的季节 性流感病毒不同, 该病毒毒株包含有猪流感、 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 人群对甲型 H1N1 流感病毒普遍易感, 并可以人传染人, 人感染甲流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 包括发热、 咳嗽、 喉痛、 身体疼痛

24、、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甲型 H1N1 流 感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属于呼吸道传染病。 故选:C 4. A 解析: 中暑是指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引起的 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解答:中暑是人体在闷热的环境中,产热和散热的平衡被打乱,产热多而散热少,密封高温环境下不利 于排汗,不能有效地调节体温才产生的发热发晕现象,如果有汗液分泌的话就可以通过蒸发加快散热,不 容易中暑。 故答案为:A 5. D 解析:(1)人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差不多,那么当人完全浸没水中时,

25、受到的浮力应该和人的体重差 不多,据此计算出人体的质量进行判断即可; (2)根据公式 m=V 计算水的质量; (3)估算人的体重和 3 楼的高度,然后根据 W=Gh 计算克服重力做的功; (4)根据公式 计算速度,然后进行比较。 解答: A.因为人的体重和浮力相差不多, 那么体重为 2000N, 那么质量为: , 而 人的正常体重大约在 50kg100kg 之间,故 A 不合题意; B.26m3的水的质量为:m=V=103kg/m326m3=2.6104kg,故 B 不合题意; C.体重大约为 500N, 一层楼大约高 3m, 那么三楼的高度为: 3m (3-1) =6m, 那么克服自身重力做

26、功为: W=Gh=500N6m=3000J,故 C 不合题意; D.时间 t=4 分 10s=250s,那么平均速度为: , 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6. A 解析:结合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正确操作分析回答。 解答: 洋葱表皮细胞是植物细胞,中央有较大的液泡;口腔上皮细胞是动物细胞,中央没有较大的 液泡,正确; 口腔上皮细胞是动物细胞,由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正确; 洋葱属于 茎, 表皮细胞中没有叶绿体, 错误; 视野中有气泡, 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而有气体进入造成的, 正确; 视野中光线过强时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 , 此时选择平面镜和小光圈,正确; 要想看到 更多的细胞应换用放

27、大倍数更小的目镜或物镜,错误。 故答案为:A 7.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的分类,从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等特征结合检索表解题即可。 解答:由于爬行动物是陆生动物,陆地环境的气候相对比较干燥,而爬行动物的体表有鳞片或甲如蛇、蜥 蜴,穿山甲等,这些结构不仅可以保护身体,还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过度蒸发,适应生活在干燥的地面环 境上,Y 类动物表皮干燥,在陆地上产卵属于爬行动物,蜥蜴属于爬行动物,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 D 【解析】 解答: 解: 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 既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 直到平衡为止肺动脉内流得血液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氧气很少在

28、流经肺泡时,由于肺泡内是从外 界吸入的空气,氧气的浓度高于血液中的氧气的浓度,而二氧化碳的浓度低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 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 氧气就会自肺泡扩散到血液中, 直到平衡, 所以血液中氧气的含量应该是增多, 直至平衡,不能无限增多;二氧化碳会从血液中扩散到肺泡中,直至平衡,故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逐 渐减少的,直至平衡的根据上述,只有选项 D 符合题意根据气体扩散的原理血液中的氧气不可能全部 扩散到组织细胞,因此血液中氧气不能为 0,也不能无限增多;因此选项 A、B、C 不符合题意;选项 D 曲 线体现气体扩散后,达到平衡 故选:D 分析:一种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

29、,直到平衡为止,这是气体的扩散作用;人体内的气体交 换也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完成的 9. A 【解析】解答:化石是生物进化的证据,形成早的古老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低等;形成晚 的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多,结构复杂而高等。因此,地球上的生物是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发展变 化的,其总的进化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故选 A。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的规律相关知识, 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 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0. D 解析:利用各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根据题图所示的物质的转化关系,分析两种物质的转化能否通过一 步反应实现,可使用举实例的方法帮助

30、完成分析 解答:解:A、铜在氧气中灼烧可得到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可得到硫酸铜,硫酸铜与硝酸钡反应可 生成硝酸铜和硫酸钡沉淀,硝酸铜与铁反应可生成铜;物质间转化均可一步实现;故不选 A; B、 碳酸钠可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过量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或受热分解可得到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物质间转化均 可一步实现;故不选 B; C、 碳酸钙高温下分解可得到氧化钙, 氧化钙与稀盐酸可生成氯化钙, 氯化钙与硝酸银反应可得到硝酸钙, 硝酸钙与碳酸钠反应则可生成碳酸钙;物质间转化均可一步实现;故不选 C; D、碳不完全燃烧

31、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碳酸钾,而 碳酸钾无法通过一步反应生成碳;故选 D; 故选 D 11. B 解析:(1)所有磁体都有指南北的性质; (2)两个物体相互吸引,有两种情况;两个物体相互排斥,只有一种情况; (3)所有磁体都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4)磁体两端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 解答:A.将悬挂的铁棒多次转动,静止时总是南北指向,是磁体在地球周围由于受到地磁场的作用,才表 现出来的现象,故 A 不符合题意; B.小磁针具有磁性,铁棒没有磁性,二者之间会相互吸引;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铁棒可能带有磁 性,且与小磁针靠近的一端为异极,

32、所以不能确定该铁棒具有磁性,故 B 符合题意; C.大头针本身没有磁性,只有铁棒有磁性,大头针才会被吸引,故 C 不合题意; D.图中所示现象说明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铁块在铁棒的不同位置受力不同, 这恰恰反映出铁棒有磁性且铁 棒磁性的两端磁极磁性最强,中间最弱的特性,故 D 不合题意。 故选 B。 12. C 解析:读图可得,图中地球自转的时针方向是逆时针,则图中所示的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北半球图,图中 所示的北极圈内是极昼现象,故此时的节气是夏至日即 6 月 22 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本题考查知识点 有一定的难度,读图分析后解答即可 解答:解:A、图中所示的北极圈内是极昼现象,此时节气是夏至日,

33、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故,叙述错误, 不符合题意; B、根据极点判定南北,自转方向判定东西,图中 A 点在 P 点的东南方向,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C、图中 AB 的弧长是赤道长度的 1/8,则其实际长度是 5000 千米,假如 AB 的弧长为 2cm,则该图的比例 尺是 2:500000000 即 1:250000000,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D、P 点的地理坐标是 135W,60N,则关于地球的地心对称的点的地理坐标是 45E,60S,叙述错误,不 符合题意 故选:C 13. B 【解析】解答:A、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故选项说法正确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

34、白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错误 C、锌的活动性强于氢,故可与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分析:A、根据硝酸铵溶解时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锌与稀硫酸的反应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14. B 【解析】解答:解: A、关闭发动机后,水平方向只受地面的摩擦力,受力不平衡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A 错误; B、一滴红墨水滴在清水中,过一会儿杯中水呈红色,是液体分子的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故 B 正确; C、空中加油时,受油机质量变大、惯

35、性变大,故 C 错误; D、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压紧后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 D 错误 故选:B 分析: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 (1)匀速直线运动是平衡状态,平衡状态下一定受到平衡力作用非平衡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 会发生改变; (2)扩散是发生在两种物质之间的现象扩散是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有时说成一者进入另一者中 (3)惯性是指物体总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4)分子间有引力,也有斥力 15. A 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 解答:当物体在凸透镜的 2 倍焦距以外时,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且成像在 1 倍焦距和 2 倍焦距之 间,据此可知,f6cm2f,解得

36、:3cmf铜银,首先锌粉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单质,然后再和 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单质,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ab 段为锌和硝酸银的反应,因为此时硝酸铜和锌还没有开始反应,所以析出的金属只有 Ag,故 A 正确不合题意; B.bc 段为锌和硝酸铜的反应,这个过程中银依据完全析出,因此只有金属 Cu 析出,故 B 正确不合题意; C.ab 段硝酸铜还没有参加反应,且锌和硝酸银还没有完全反应,所以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是 Zn +、Ag+和 Cu + , 故 C 正确不合题意; D.bc 段时,硝酸银已经完全反应,因此溶液中肯定没有 Ag+存在,故 D 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 D。 17.

37、C 【解析】解答:解: (1)由图可知电流由螺线管的下方流入,则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螺线管上端为 N 极, 下端为 S 极;则螺线管与磁铁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当滑片向右移动时,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变小, 则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增大, 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因为串联电路中,电阻越大,分得的电压越大,因此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减小,即电压表示数减小;故 AB 错误; (2)由于通过电路的电流变大,则螺线管的磁性增大,螺线管与磁铁之间的斥力增大,因此弹簧测力计 示数变小故 C 正确,D 错误 故选 C 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1)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有: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有无

38、铁芯线圈的匝数一定,电流越大 磁性越强; (2)运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 (3)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当变阻器 R 的滑片缓慢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根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电压 的特点可知电路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的变化 18. A 解析:对流层,是指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大气,也是大气的最下层,密度最大,所包含的空气质量几乎 占整个大气质量的 75%。平流层是夹于对流层与中间层之间,平流层之所以与对流层相反,随高度上升而 气温上升,是因为其顶部吸收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而被加热。故在这一层,气温会因高度而上升。 中间 层又称中层,是指自平

39、流层顶到 85 千米之间的大气层。该层内因臭氧含量低,同时,能被氮、氧等直接 吸收的太阳短波辐射已经大部分被上层大气所吸收,所以温度垂直递减率很大,对流运动强盛。暖层一般 指热层,是地球大气层的一层。它位于中间层之上及散逸层之下,其顶部离地面约 800km。 解答:A、从地面到 1012 千米以内的这一层空气,它是大气层最底下的一层,叫做对流层,主要的天 气现象,如云、雨、雪、雹等都发生在这一层里,民航客机应在对流层上端飞行,A 符合题意; B、在对流层的上面,直到大约 50 千米高的这一层,叫做平流层,平流层里的空气比对流层稀薄得多了, 那里的水汽和尘埃的含量非常少,故很少有天气现象了,该层

40、适合军用飞机飞行,B 不符合题意; C、从平流层以上到 80 千米这一层,有人称它为中间层,这一层内温度随高度降低,不适合飞机飞行,C 不符合题意; D、在 80 千米以上,到 500 千米左右这一层的空间,叫做热层,这一层内温度很高,昼夜变化很大,不 适合飞机飞行,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9. B 解析:雪碧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pH 越小,酸性越强,pH 越大,碱性越强。 解答:A、雪碧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 A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这四种饮料中,雪碧是由碳水化合物和水组成的,显中性;苏打水是由碳酸氢钠和水组成的,显弱碱 性;盐汽水是由氯化钠和水组成的,显中

41、性;柠檬汁是由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纤维和维生素组成的, 显弱酸性;则苏打水的 pH 值最大,故 B 错误; C、从事高温作业的人员,需要补充盐,可以喝盐汽水,故 C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柠檬汁中含有维生素,喝适量的柠檬汁可以补充维生素,故 D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20. B 解析: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反应生 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氧化反应是指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 解答:解:A、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是硫与氧气的 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 A 错误; B、石蜡+氧

42、气 点燃 水+二氧化碳,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是物质 跟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 B 正确; C、碳酸钙 加热 氧化钙+二氧化碳,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属于分解反应,不是跟氧的反应,不 是氧化反应,故 C 错误; D、硫酸铜+氢氧化钠氢氧化铜+硫酸钠,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互成分生成另外的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 解反应也不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故 D 错误 故选 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26 分) 21. (1)异养 【解析】解答:真菌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 我们把这种营养方式叫异养灵芝、香菇

43、和平菇属于真菌,因此这三种真菌的生活方式都是异养 故答案为:异养 分析: 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它们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 水和无机盐, 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 重要的作用 22. (1)上 (2)A,B,C 解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 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 复杂的生理过程。 解答:(1)由该植物的叶片的结构可知,其上表皮能够接受光照,而其他地方难以接受光照,

44、所以其叶 绿体主要分布在上表皮附近; (2)A、气孔向内凹陷,植物的蒸腾作用相对会弱许多,可以较好的保水;故 A 正确; B、叶片卷起,这样水蒸气拒绝在叶片内,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故 B 正确; C、 叶片下表皮的表面分布有大量绒毛,能降低叶下表皮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可以减少叶片下表面水 的蒸发,从而减少水分散失;故 C 正确; 故答案为:(1)上;(2)ABC。 23. (1)145 (2) (3)氧化 解析:(1)同种物质,当它的状态发生改变时,它的物理性质不变,但化学性质相同;物质在固、液、 气三态之间相互转化时,需要吸收或放出热量,且分子之间的距离大小不同,据此分析即可; (2)由两种

45、或两种以上元素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分子组成不同,它的化学性质就不同。 解答:(1)液氧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氧气, 它的化学性质保持不变,而物理性质不同,故错误符合题意; 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故正确不合题意; 由液态变成气态,物质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故正确不合题意; 虽然状态发生改变,但是二者分子组成不变,都是双原子分子,故错误符合题意; 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 (2)煤天航油,由多种不同分子构成,即由多种物质构成,因此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由煤炭制取航天煤油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正确; 航天煤油中含多种分子,故正确; CH3(CH2)8和 CH3CH3(CH2)16CH3的分子组成不同,因此性质由差异,故正确。 故选:。 24. (1)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或 4P+5O 2 点燃 2P2O5 (2)硫+氧气 点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科学 > 科学中考 > 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