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杭州市中考科学模拟试卷(4)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争先 文档编号:180451 上传时间:2021-04-3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27.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杭州市中考科学模拟试卷(4)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21年杭州市中考科学模拟试卷(4)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21年杭州市中考科学模拟试卷(4)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21年杭州市中考科学模拟试卷(4)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21年杭州市中考科学模拟试卷(4)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21 年杭州市中考科学模拟试卷(年杭州市中考科学模拟试卷(4)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60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用水壶烧开水时,壶盖被顶开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水分子同时向上运动,撞开壶盖 B. 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C. 水汽化时,分子间空隙变大,体积膨胀 D. 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中可能有化合物 B. 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中可能有单质 C. 生成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 含有多种元素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3.今年上

2、半年全球发生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病,据国家卫健委发布,至 2020 年 4 月 30 日,我国累计报告新 冠病毒确诊病例 84373 例,累计死亡 4643 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新冠病毒是本次传染病的传染源 B. 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病属于消化道传染病 C. 为预防新冠病毒,出门应该戴口罩,这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D. 人们在春节期间减少外出、不去人群聚集处,目的是控制传染源 4.下列现象与解释相对应的是( ) A. 盆景弯向窗口生长向光性 B. 小偷看到警察就跑激素的调节 C. 人出现中暑现象散热大于产热 D. 呆小症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5.下列数据是小明对身边的一些科学量的估计,

3、实际情况有可能的是( ) A. 冬季,宁波地区的最低温度大约是-23 B. 高速路上某小车的速度 36m/s C. 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 5m/s D. 班中某男同学的体重约为 50N 6.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未经染色的家兔新鲜血涂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操作者的左侧看,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粗准焦螺旋可上升显微镜镜筒 B. 为观察位于视野左下方的某个红细胞,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C. 在低倍镜视野中可以观察到红细胞数量最多、有细胞核、呈鲜红色 D. 白细胞的体积比红细胞大,在显微镜视野中最容易找到它 7.某同学在野外观察到五种动物 P、Q、R、S 和 T,并设计如表所示的二歧分

4、类检索表来分辨这些动物。下 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1a 身体内无脊椎骨 2 1b 身体内有脊椎骨 3 2a 水生 P 2b 陆生 Q 3a 皮肤裸露 R 3b 皮肤不裸露 4 4a 用鳃呼吸 S 4b 用肺呼吸 T A. 动物 P 可能是鲫鱼,动物 R 可能是青蛙 B. 动物 P 与 Q 的亲缘关系比 P 与 R 的近 C. 动物 S 的结构层次是细胞器官组织动物体 D. 动物 T 体内有保护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8.如图是人体呼吸全过程的示意图,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 煤气中毒是过程发生了障碍 B. 是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C. 是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D. 人溺水死

5、亡是过程发生了障碍 9.在我国云南省澄江发现的动物化石群约处于5.3亿年前的寒武纪早期。 该化石群有100多种60多个类群, 大多已绝灭。其动物结构与现存动物结构差异很大,在此前的地层中也找不到其祖先。如此多的动物种类 在寒武纪早期“突然”出现的事实与达尔文进化学说观点相矛盾的是( ) A. 生物是由其祖先经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 B. 现代生物之间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C.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D. 生物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进化的 10.将质量相等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再分别倒入质量相等、浓度相同的稀硫酸充分反应, 测得生成氢气的质量(m)随反应时间(t)变化的曲线

6、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曲线 b 表示铁和稀硫酸的反应 B.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不相等 C. 至少有一种金属剩余 D. 放铁粉的烧杯中硫酸有剩余 11.为了判断一根铁棒是否具有磁性,小明进行了如下四个实验,根据实验现象不能确定该铁棒一定有磁性 的是( ) A. 将悬挂的铁棒多次转动,静止时总是指向南北 B. 将铁棒一端靠近小磁针,相互吸引 C. 将铁棒一端靠近大头针,大头针被吸引 D. 水平移动铁棒,弹簧测力计示数有变化 12.假设地球不自转,将产生的现象是( ) A. 地球上没有昼夜之分 B. 全球各地都是白天 C. 有的地方总是白天,有的地方总是黑夜 D. 同一地方有昼夜交替

7、现象 13.下列替换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可用木炭代替红磷 B. 除去 CO 中的杂质 CO2 , 可用 Ca(OH)2代替 NaOH C. 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可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 D. 铁丝在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瓶底的水可用细沙代替 14.如图,在车厢中的 a 是用绳拴在底部上的氢气球,b 是用绳挂在车厢顶的金属球,开始时它们和车一起 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若忽然刹车使车厢作匀减速运动,则下列几个图能正确表示刹车期间车内的情况是 ( ) A. B. C. D. 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当烛焰离透镜 13cm 时成放大的

8、实像,当烛焰离透镜 8cm 时成放大的虚 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4cm B. 6cm C. 7cm D. 12cm 1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四氧化三铁固体生成 B. 镁条在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壁发烫 C.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银白色 D. 打开浓盐酸的瓶塞,瓶口出现大量白烟 17.如图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 S 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向左移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 示数变化情况分别为( ) A. 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B. 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

9、表的示数不变 C. 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D. 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18.在 12 千米的高空飞行的飞机,从我国中部某地上空向北极飞行,若飞机的高度始终保持不变,则该飞 机飞行的大气层是( ) A. 一直飞行在对流层内 B. 一直飞行在平流层内 C. 从对流层飞至平流层内 D. 从平流层飞至对流层内 19.不能与烧碱反应的物质是( ) A. 硝酸 B. 二氧化碳 C. 氢氧化钾 D. 氯化铁 20.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2Na+Cl22NaCl B. CuO+COCu+CO2 C. C+H2O 高温 CO+H2 D. CH4+2O2 点燃 CO2+

10、2H2O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26 分分) 21.下图示青霉和曲霉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 A 是_,依据是_的顶端呈_状,成熟的孢子是_色。 (2)图中 B 是_,依据是_的顶端呈_状。 (3)A 和 B 的菌体都是由_构成的,因此他们都是多细胞的真菌,其细胞由_、_、 _、_和_构成。 (4)青霉和曲霉的细胞之内都没有_,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是_。 22.“好大一棵树, 绿色的祝福”这句话包含一些生物学知识, 请你结合如图, 利用相关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大树进行的三种生理活动的名称: A_ 、B_ 、C_ (2)大树根系的吸水主要由_ 区

11、来完成,叶片散失水分的通道是_ (3)1 公顷树木,每天吸收为 150500 千克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 60400 千克的氧气这是大树的 _ (填写字母)活动的结果因此说绿色植物的这种作用有利于维持生物圈的_ 平衡 23.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如图是某锌锰干电池的剖面图 锌锰干电池工作时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_能; 碳棒具有_性,可作为干电池的电极; MnO2可作为实验室用双氧水制 O2的_; 回收废旧电池的意义主要在于:_ (2)现有 C、H、O、Na 四种常见的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各一种(用化学式 表示): 最常用的溶剂_;“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碱”_; 食醋中含有的

12、酸_;标有“CNG”标志的汽车使用的燃料_ 24.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_;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_;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_;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 镁与盐酸的反应:_ 25.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包含的总能量,包括分子的动能(即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分子的势能(即分子 间相互作用能)、分子内的能量、原子内的能 量、 原子核内的能量等。 在热学中, 由于在热运动中上述后三项能量不发生变化, 所以内能一般指前两项。 由于分子的动能跟温度有关,分子的势能跟分子间的距离有关,所以物体的内能跟温度、体积都有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慢慢压缩针筒里的气体,气体内能中哪

13、部分发生变化? 答:_。 (2)加热针筒里的气体,气体内能中哪部分发生变化? 答:_。 (3)金属块在受热膨胀时,金属块内能中哪些部分发生变化? 答:_。 26.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成功突破 7000 米深度,创造了世界同类潜水器的最 大下潜深度设质量为 M 的“蛟龙”号在匀速下降,若此时缆绳的拉力为 0,“蛟龙”号所受浮力 F 始终保持 不变,“蛟龙”号在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仅与速率有关,重力加速度为 g , 现欲使“蛟龙”号以同样速率匀 速上升,则缆绳的拉力为_。 三、实验探究题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42 分分) 27.某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重金属

14、污染液对水稻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方法和步骤】 采集重金属污染液 500 毫升,用蒸馏水将其逐级稀释 10、102、103、104 倍,获得 4 种不同浓度 的重 金属污染液。 取 4 只相同培养皿,分别编号为甲、乙、丙、丁,垫上纱布,加入等体积的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 浸润纱布。 挑选籽粒饱满、 大小相似的水稻种子 200 粒, 随机均分成 4 组, 分别均匀放入上述 4 只培养皿的纱布上。 将 4 只培养皿置于 25恒温培养箱内,每天给它们补充等量、相应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 (1)【统计和分析】 一段时间后,统计各组水稻种子的_,进行比较。 (2)【预测结果】 如果重

15、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实验结果应是_ (3)【反思与评价】 a.在步骤中,每只培养皿中均匀放置 50 粒水稻种子,而不是 1 粒的原因是_ b.实验方案存在缺陷,还需要增加一组实验,用与实验组相同量的蒸馏水代替重金属污染液,培养水稻种 子,其目的是_。 28.实验室常用 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 Cl2 , 其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 (1)检查装置气密性之后的操作依次是_(填序号)。 A向烧瓶中加入 MnO2粉末 B加热 C向烧瓶中加入浓盐酸 (2)制备反应会因盐酸浓度下降而停止。为测定反应残余

16、液中盐酸的浓度,探究小组同学提出下列实验 方案: 甲同学的方案为:与足量 AgNO3溶液反应,称量生成沉淀的质量。此方案_(填“可行”或“不可 行”),原因是_。 乙同学的方案为:与足量 Zn 加反应,测量生成的气体体积。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 使 Y 形管中的残余溶液与锌粒反应的正确操作是将_转移到_中。反应完毕,每间隔 1 分钟 读取气体体积。气体体积逐渐减小,直至不变。气体体积逐渐减小的原因是_(仪器和实验操作的 影响因素除外)。 29.请你用相关的化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氢氧化钠是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试剂氢氧化钠固体曝露在空气中易变质,这一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可表示为

17、_,所以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可用_来检验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已变质; (2)某同学把自制的一种黄色花汁,分别滴加到下列不同的试剂中,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试剂 稀盐酸 食醋 蔗糖水 蒸馏水 肥皂水 烧碱 溶液 颜色 红 红 黄 黄 绿 绿 请分析上表,并回答下列问题: 该花汁_(填“可以”或“不可以”)作酸碱指示剂,将大量蒸馏水加入烧碱溶液,再滴入黄色花汁, 溶液显示_色;蚊子叮咬人时射入蚁酸(具有酸的性质),使皮肤红肿、痛痒要缓解这种症状, 简易可行的办法是在叮咬处涂抹上述试剂中的_, 若用 pH 试纸测定食醋的酸碱度,则 pH 试纸变成 _色; (3)某地的硫酸厂由于技术不过关,

18、排放的废气形成酸雨,使得当地的土壤呈酸性,改良酸性土壤可以 使用_,正常雨水 pH=5.6,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 30.小张同学在探究通过定值电阻 R 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关系时,连接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1)图甲中有一处连接错误,请在错误导线上画并改正。 (2)将电路图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电流表示数如图所示,你认为该电路还应改进的地方是_。 (3)改进后,小张同学通过实验,得出如下数据,请你补全该表格。 U/V 1 1.5 2 2.5 I/A 0.2 0.3 _ 0.5 实验中我们应该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 31.电影流浪地球中,人类靠点燃氧气与氢气混合气体的方法产生大量的能量,能量所

19、带来的冲击波成 功把地球推离危险轨道。小金想探究“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他了解到可燃性气体都有爆炸极限,低 于爆炸下线时不爆炸也不着火,高于爆炸上线时不爆炸会燃烧。 他在老师指导下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步骤 1:利用实验室制取氢气类似的装置,如图甲,用矿泉水瓶收集体积分数分别是 5100的氢气若 干瓶; 步骤 2:将瓶子倒扣后打开瓶塞,架在火柴梗上如图乙,用另一根火柴点燃氢气,实验现象如表: H2体积分数/% 5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点燃时的现象 不燃不爆 弱 爆炸 强 爆炸 强 爆炸 强 爆炸 强 爆炸 强 爆炸 弱 爆炸 安静 燃烧 安静 燃烧 (1

20、)步骤 1 中收集一瓶体积分数为 50氢气的方法是_; (2)根据实验现象,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是_; (3)小金觉得上述结论的范围还可以更加精确,下一步操作是_。 32.完成科学实验通常要选用必要的仪器并合理的组装,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的名称:_; (2)实验室选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 CO2 , 为方便控制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应选择的发生装置 是_(选填序号); (3)NH4Cl 溶液与 NaNO2 溶液混合共热可制取氮气,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氨气。下图是实验 室制氮气并模拟合成氨的装置。 合成氨时参加反应的氮气和氢气的质量比为_; 实验中烧杯内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还

21、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 四、解答题四、解答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32 分分) 33.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额定电压为 6V 的灯泡的电功率,保护电阻 R0=2,闭合开关 S,滑动变阻器 的滑片从最右端向最左端移动过程中,通过灯泡的电流 I 与其两端电压 U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求: (1)灯泡的额定功率; (2)电源的电压; (3)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值。 34.为了测量大气压强, 某同学选择的器材有: 2.5的注射器、 1的弹簧测力计、 刻度尺和细线, 实验步骤如下: (1)如图甲,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长度_。 (2)如图乙,把注射器活塞推推至筒的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水平

22、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活 塞,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滑动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上图)F_。 (3)请计算该同学所测得的大气压强值为多少? 35.在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的稀硫酸,木块表面涂上一薄层凡士林做防吸水处理,木块放入后静止时漂浮在 稀硫酸的液面上,如图所示。现逐滴向稀硫酸中缓慢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整个过程中木块始终漂浮 在液面上(液体不会溢出烧杯)。请分析: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过程中,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如何变化?并 用科学原理加以解析。 (已知: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的密度均大于水的密度;不考虑产生的沉淀对溶液密度的影响) 36.PLA 是一种新型可降解塑料,能有效缓解塑料垃圾造成的白色污染。

23、已知 PLA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 成,为了测定 7.2g PLA 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 实验设计:查阅资料,白色无水硫酸铜遇水变成蓝色五水硫酸铜。 将 7.2g PLA 样品充分燃烧,为分别吸收燃烧产物并通过清晰可见的现象检验吸收是否完全,以上实验装置 正确的连接顺序:A_ (填写装置的字母序号)。 分析与结论:实验中选择纯净的氧气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_; 装置 E 的作用是_; 正确连接装置后,确认气密性良好。充分燃烧 7.2g PLA 样品,测得相关实验数据见下表(已知燃烧产物 被完全吸收,灰烬质量忽略不计)。 装置 B C D E 实验前质量(g) 160

24、 150 150 100 实验后质量(g) 163.6 150 163.2 100 通过分析与计算,该 PLA 样品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最简整数比为_。 37.为了测定基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实验过程和有关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计算: (1)反应后生成氯化银的质量 _g。 (2)该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解析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60 分,每小题 3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C 【解析】解答:A、用水壶烧开水时,壶盖被顶开,是因为水汽化时,水分子间空隙变大,体积膨胀,而 不是水分子同时向上运动撞开壶盖,故选项错误; B、用水壶烧开水时,壶

25、盖被顶开,是因为水汽化时,水分子间空隙变大,体积膨胀,而不是水分解成氢 气和氧气,故选项错误; C、用水壶烧开水时,壶盖被顶开,是因为水汽化时,水分子间空隙变大,体积膨胀,故选项正确; D、用水壶烧开水时,壶盖被顶开,是因为水汽化时,水分子间空隙变大,体积膨胀,而不是水分子分解 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 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 断即可 2. A 解析:(1)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

26、物是化合物; (2)(3)两种或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4)根据混合物的定义判断。 解答:A.如果分解反应的生成物由不同元素组成,那么它可能是化合物,如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 气,故 A 正确; B.化合反应的反应物至少有两种, 而每种反应物至少由一种元素组成,那么它的生成物至少由两种元素组 成,肯定是化合物,不是单质,故 B 错误; C.反应物有两种多多种,生成物只有一种,这样的反应才是化合反应,故 C 错误; D.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而不是多种元素组成,例如高锰酸钾由锰元素、钾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但它是 纯净物,而不是化合物,故 D 错误。 故选 A。 3. C 解析

27、:(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是指使 人或动物发生传染病的生物;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 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病的人群。 (2)常见传染病的如下表: 解答:A、 新冠病毒是使人发生该传染病的生物,属于病原体,故 A 说法错误。 B、 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属于呼吸道传染病,故 B 说法错误。 C、 出门应该戴口罩可以阻断病毒的传播路径,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故 C 说法正确。 D、 人们在春节期间减少外出、不去人群聚集处,目的是保护易感人群

28、,故 D 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4. A 解析:(1)当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的一侧,使背光一侧的茎比受光一侧 的茎生长得快。 (2)通过后天学习而得到的较为复杂的反射,这类反射叫做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建立是大脑皮层的功 能,也是学习的基础。人不仅能对环境中声、光、味、触等具体刺激作出反应,还能运用语言、文字进行 学习,并能以语言、文字代替具体刺激,作出反应。 (3)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 的结果。 (4)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得呆小症,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得侏儒症。 解答:A、 盆景弯向窗口生

29、长与向光性有关,故说法正确。 B、 小偷看到警察就跑,这是一种条件反射,主要是通过神经调节完成,故说法错误。 C、 人出现中暑现象是因为散热小于产热引起的,故说法错误。 D、 呆小症是由于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5. B 解析:根据对气温、速度和质量的认识分析比较即可。 解答:A.冬季,宁波地区的最低温度大约是-10 ,而-23太低了,故 A 错误; B.高速路上某小车的速度 36m/s ,合 129.6km/h,在正常范围内,故 B 正确; C.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 1m/s,5m/s 太快了,故 C 错误; D.班中某男同学的体重约为 50kg,那么

30、重力约为 G=mg=50kg10N/kg=500N,故 D 错误。 故选 B。 6. A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显微镜的使用及其成像、血细胞的特点等,分析解答 解答:解:A、粗准焦螺旋可使得显微镜的镜筒大幅度的上升,从操作者的左侧看,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粗 准焦螺旋可上升显微镜镜筒,符合题意 B、显微镜成的像是倒立的,因此像的移动方向和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或者说物体的移动方向和像的位 置相同,因此红细胞在左下方,应该往左下方移动装片不符合题意 C、红细胞的数量最多,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成鲜红色,不符合题意 D、白细胞的体积大,但数量少,红细胞的数量最多,比白细胞容易找到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

31、 B 解析:检索表分类检索表是以区分生物为目的编制的表。常用的是二歧分类检索表。这种检索表把同一类 别的动植物,根据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的区别,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 解答:A、动物 P 是无脊椎骨的,不可能是鲫鱼;故 A 错误; B、动物 PQ 都是无脊椎动物,动物 R 是脊椎动物,所以 PQ 的亲缘关系肯定比 PR 的亲缘关系近;故 B 正 确; C、动物 S 用鳃呼吸,是鱼类,其结构层次是细胞器官组织系统动物体;故 C 错误; D、动物体内没有保护组织,是上皮组织;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B。 8. B 解析:气体交换指肺泡和血液之间,以及血液和组织之间的气体交换。是物理性的扩散过程,气体

32、从分压 高的一侧向低的一侧扩散。 吸入的空气中氧分压比血液中氧分压高, 所以氧从肺泡进入血液, 再进入组织。 而组织中的二氧化碳分压高于血液的二氧化碳分压,故二氧化碳由组织排入血液,再排入肺泡。 解答:A、煤气中毒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相结合,导致红细胞失去运氧的能力,即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 换出现障碍,即 ;故 A 错误; B、 过程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完成了血液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 故 B 正确; C、 是血液运输氧气的过程;故 C 错误; D、人溺水是无法从外界获取氧气,即 过程发生了障碍;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B。 9. A 解析: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33、解题即可, 解答:解: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 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生物存在遗传和变异现象; 生物之间为了生存会发生生存斗争; 经过了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故达尔文认为物种的形成都是经过漫长的进化而来的,是渐变式的。而寒武纪出现的物种大爆发现象则 与自然选择学说不吻合; 故答案为:A。 10. D 解析:根据图象可以得出:比较氢气的多少,从而可以判断出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得到氢气多 的则相对原子质量小;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反应时间短或斜线斜率大的则该金属的活动性强 解答:解:A、金属的活动性越强的,和酸溶液反应时产生气体的速率也就越快,根据图象不难看出,金 属 a

34、 完全反应后所需要的时间短,即 a 的活动性强,所以曲线 b 表示铁和稀硫酸的反应,故 A 正确; B、加入的稀硫酸、金属质量都相等,生成的氢气质量也相等,烧杯中的物质质量相等,但是溶液的质量 不相等,故 B 正确; C、由于稀硫酸均已反应完全,根据 ZnH2SO4 , FeH2SO4 , Zn 和 Fe 的相对原子质量不用,因此消 耗的金属质量不相等,由于铁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因此产生等质量的氢气消耗的铁较少,可知铁一定有 剩余,故 C 正确; D、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所以可知硫酸均反应完,故 D 错误 故选:D 11. B 解析:磁体具有以下性质:所有的磁铁都吸引铁、钴和镍等物质;所有的磁

35、铁都有指南北的性质; 条形磁体的中间磁性最弱,两端磁性最强,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将悬挂的铁棒多次转动,静止时总是指向南北 ,说明它有磁性,故 A 正确不合题意; B.将铁棒一端靠近小磁针,即使铁棒没有磁性,二者也相互吸引,故 B 错误符合题意; C.将铁棒一端靠近大头针,大头针被吸引,说明铁棒有磁性,故 C 正确不合题意; D.水平移动铁棒,弹簧测力计示数有变化,说明铁棒中间磁性弱,两端磁性强,故 D 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 B。 12. C 解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旋转,叫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 24 小时(或一天),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解答:A

36、、即使地球停止自转,也始终有一面是昼半球,一面是夜半球,对地球而言是有昼夜之分的, (只 是对同一地点来说短时间内不存在昼夜之分)故不符合题意; B、地球本身是个不发光的球体,它面向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背向太阳的一面是黑夜,故不符合题意; C、如果地球不自转,它还会以 66.5的倾斜角,绕着太阳公转,相对来说昼夜交替还会存在,因为公转 的周期是一年,那么昼夜交替一次需要一年,黑夜和白天各自长达半年之久,故符合题意; D、如果地球不自转,同一地点是不会有昼夜交替(一昼夜 24 小时)现象的。任何一点都只会处于面向 太阳或者背向太阳的一面,不会昼夜交替,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 D 解析

37、: (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物质与氧气反应后产生固体,从而使瓶内气压下降,水面上升, 根据上升的体积确定氧气的含量; (2) NaOH 与 Ca(OH)2 都是碱,但是它们对 CO2的吸收能力不同; (3)硫酸钙微溶于水,会对实验产生影响; (4)铁丝燃烧的实验中,水的作用是防止产生的火星使瓶底炸裂。 解答: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木炭燃烧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瓶内的气压不会出现明 显变化,因此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故 A 错误; B.除去 CO 中的杂质 CO2 , 由于 NaOH 对 CO2 的吸收能力远远大于 Ca (OH)2 , 因此不能用 Ca (OH) 2代替

38、NaOH,故 B 错误; C.硫酸钙在水中的溶解度非常小,会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因此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 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不可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 ,故 C 错误; D.铁丝在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瓶底的水可以吸收热量,防止瓶底炸裂,而细沙也能起到这个作用, 故 D 正确。 故选 D。 14. D 解析:车厢以加速度 a 向右匀减速运动,所以两球的加速度都应向左,对两个小球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合 力的方向即可判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两球的加速度方向与车厢的加速度方向相同,再对小球进行受 力分析,判断出合力的方向。 解答:解:开始时金属球、车厢及氢气 球有向右的相同速度,突

39、然刹车使车厢做减速运动时,由于金属 球比车厢内同体积的空气质量大,惯性大,运动状态不易改变,所以金属球相对于车厢向右运动,故 B 球 向右偏,故 B、C 错误。 同体积空气的质量比氢气球的质量大,惯性大,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所以空气相对车厢向右运动,推动 氢气球相对于车向左运动,因此 A 向左偏,故 A 错误,D 正确。 故答案为:D 15. D 【解析】解答:解:当烛焰离透镜 13 厘米时时,得放大的实像,则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 2f13cmf,所以 6.5cmf13cm; 当烛焰离透镜 8 厘米时成的是放大的虚像,则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即 8cmf 综上所述 8cmf13cm,

40、D 符合题意 故选 D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6. B 解析:A、根据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进行分析; B、根据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进行分析; C、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进行分析; D、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氯化氢和水蒸气会结合成盐酸小液滴进行分析 解答:解: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但是不能确定是四氧化三铁,故 A 错误; B、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 B 正确; C、一氧化碳

41、还原氧化铁时,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故 C 错误;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氯化氢和水蒸气会结合成盐酸小液滴,所以瓶口出现大量白雾,故 D 正确 故选:B 17. B 解析:(1)根据公式 可知,当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2)在并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支路两端电压; (3)首先根据滑片的移动方向确定变阻器的阻值变化,然后根据欧姆定律判断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最好 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判断电压表的示数变化。 解答:当开关 S 闭合后,定值电阻 R1与变阻器 R2并联,电流表测总电流,电压表测变阻器的电压。 当滑片 P 向左移动时,变阻器的阻值减小,那么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变小,根据“电流与电

42、阻的反比关系” 可知,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增大。由于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始终等于电源电压,所以电压表的示数保持不变。 故 B 正确,而 A、C、D 错误。 故选 B。 18. C 解析:对流是气体的上下运动,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温度越高对流越显著所以温度较高的赤道地区对 流比南北两极要显著。 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对流层在两极地区的厚度约为 8 千米,到赤道则增大到 17 18 千米。 解答:A、一直飞行在对流层内,12 千米在南北两极已经在平流层了,A 错误; B、一直飞行在平流层内,赤道地区对流层的厚度可到 17 18 千米,12 千米高空飞行的飞机赤道地区还在 对流层内,B 错误; C、从对流层

43、飞至平流层内,赤道处是对流层北极处是平流层,C 正确; D、从平流层飞至对流层内,由 C 可知 D 错误。 故选 C 19. C 解析: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硝酸属于酸,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属于非金属氧化物,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钾属于碱,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选项符合题意 D、氯化铁属于盐,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20. A 解析: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可以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

44、类 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A、2Na+Cl22NaCl,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B、CuO+COCu+CO2 , 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C、C+H2O 高温 CO+H2 , 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D、CH4+2O2 点燃 CO2+2H2O,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26 分) 21. (1)青霉;2;直立菌丝;扫帚;青绿 (2)曲霉;2;直立菌丝;放射 (3)菌丝;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线粒体 (4)叶绿体;异养 【解析】解答:(1)图 A 中 2 直立菌丝的顶端有孢子囊呈扫帚状,因此是青霉,其上生有成串的孢子, 成熟的孢子呈青绿色。(2)图 B 中 2 直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科学 > 科学中考 > 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