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5讲 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2021届浙教版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巩固练习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80159 上传时间:2021-04-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部分 第15讲 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2021届浙教版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巩固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3部分 第15讲 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2021届浙教版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巩固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部分 第15讲 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2021届浙教版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巩固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3部分 第15讲 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2021届浙教版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巩固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3部分 第15讲 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2021届浙教版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巩固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5 讲 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 1下列区别物质的方法不正确 的是( D ) A用燃着的木条区别 O2和 N2 B用澄清的石灰水区别 CO 和 CO2 C用燃烧法区别羊毛织物和棉织物 D用酚酞溶液区别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2下列选项中各种溶质的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的是( D ) ANaOH、NH4Cl、Fe2(SO4)3 BKNO3、AgNO3、NaCl CKCl、CH3COOH、Na2CO3 DH2SO4、K2SO4、HNO3 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D ) 选项 目的 主要操作 A 制取少量熟石灰 将石灰石放入足量的水中 B 除去氮气中少量氧气 将混合物通过灼热的木炭 C 比

2、较铜、银金属活动性 取样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稀硫 酸 D 区别蒸馏水和氯化钙溶 液 用玻璃棒分别蘸取后在火焰上 灼烧 【解析】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难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故无法制取 熟石灰;氮气中含有少量的氧气,通过灼热的木炭会生成一氧化碳,引入新杂质;铜、 银的金属活动性都比氢弱,都无法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故无法比较两种金属的活动 性顺序;蘸有水的玻璃棒在火焰上灼烧不留下任何物质,蘸有氯化钙溶液的玻璃棒在火 焰上灼烧,水分蒸发,最后玻璃棒上留下白色固体氯化钙。 4在无色溶液中,下列各组物质能大量共存的是( C ) A氯化钠、氢氧化钙、稀盐酸 B硝酸钾、氯化铜、氢氧化钠 C硝酸钠

3、、氢氧化钾、氯化钡 D碳酸氢钠、氯化钾、稀硫酸 5. 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 X、Y、Z,它们分别是甲烷、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分 别点燃三种气体,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只有 X 和 Z 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 水滴出现,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只有 Y 和 Z 的烧杯内 石灰水变浑浊。则 X、Y、Z 分别是( A ) AH2 CO CH4 BCH4 CO H2 CCO CH4 H2 DCO H2 CH4 6.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C ) A. 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氧化物 B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4、一定是中和反应 C碳酸盐与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 D阳离子是带正电的粒子,带正电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用燃烧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B用水鉴别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固体 C氯化钡、硫酸、氯化铁、氢氧化钾能在溶液中共存 D浓硫酸、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都会增加 8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无法 将其一一区别的是( C ) AHCl、Ba(NO3)2、KCl、Na2CO3 BH2SO4、NaOH、Ba(OH)2、CuSO4 CBaCl2、Na2SO4、K2CO3、NaNO3 DHCl、H2SO4、BaCl2、K2CO3 【

5、解析】 A 中, 只生成气体的是 HCl, 只生成沉淀的是 Ba(NO3)2、 无明显现象的是 KCl、 既有沉淀又有气体的是 Na2CO3,能鉴别开;B 中,只有白色沉淀的是 H2SO4、只有蓝 色沉淀的是 NaOH、生成白色沉淀和蓝色沉淀的是 Ba(OH)2、生成两种蓝色沉淀的是 CuSO4,能鉴别开;C 中生成两种白色沉淀的是 BaCl2,无明显现象的是 NaNO3;另两 种都生成一种白色沉淀的是 Na2SO4和 K2CO3,无法鉴别;D 中,只生成气体的是 HCl, 生成气体和沉淀的是H2SO4, 生成两种沉淀的是BaCl2, 生成两种沉淀和气体的是K2CO3, 能鉴别开。 9下列有关

6、物质的检验、鉴别以及分离、提纯的做法,正确的是( B ) A检验食品中是否含有淀粉:用碘化钾溶液 B鉴别 K2SO4和(NH4)2SO4两种固体:加熟石灰研磨 C除去 CaCO3固体中的少量 Na2CO3: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D分离 Fe 和 CuSO4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10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分离、除杂的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D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 火焰是否熄灭 B 除去 CO2中少量的 CO 通入氧气后点燃 C 分离 MgCl2、NaCl 固体混合物 依次加入水和适量 Ca(OH)2溶液, 过滤

7、后向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再 蒸发两种溶液得到固体 D 鉴别 CaCO3、NaCl、NaOH、CuSO4 四种固体 分别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 量水观察现象 【解析】 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或稀有气体, 故检验二氧化碳只能通过澄清石灰水,故错误;CO2中少量的 CO 不能被点燃,故错误; MgCl2、NaCl 固体混合物加入水形成溶液,加入适量 Ca(OH)2溶液后能与 MgCl2反应生 成氢氧化镁沉淀,但也生成新的杂质 CaCl2, 使制得的 NaCl 固体中含有 CaCl2,故错误; CaCO3、NaCl、NaOH、CuSO4四种固体分别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

8、加入适量水,呈蓝色 溶液的是 CuSO4固体, 难溶于水的固体是 CaCO3, 然后将硫酸铜溶液滴加到剩余溶液中, 产生蓝色沉淀的是 NaOH 固体,另一种固体为 NaCl,故正确。 11若利用碱的性质进行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C ) A分别加入少量 Mg(OH)2固体,根据是否溶解,可鉴别稀盐酸和 Na2CO3溶液 B分别加入适量水溶解,根据温度是否明显升高,可鉴别 NaOH 固体和 NaCl 固体 C分别加入 Ba(OH)2溶液,根据是否产生沉淀,可鉴别 MgCl2溶液和 Na2SO4溶液 D分别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根据是否产生氨味,可鉴别(NH4)2SO4固体和 K2SO4固

9、 体 12某固体可能含有 CaCl2、Na2SO4、CuSO4、KNO3、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对 其进行如下实验: 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固体完全溶解得无色透明溶液; 在所得溶液中,滴加足量的 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在白色沉淀中 加过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且有气泡产生。 下列对原固体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一定有 Na2CO3和 Na2SO4,可能含有 KNO3、CuSO4、CaCl2 B一定有 Na2CO3,Na2SO4和 CuSO4两种物质中至少有一种 C一定有 Na2CO3和 Na2SO4,不含 CaCl2,可能有 KNO3、CuSO4 D

10、一定有 Na2CO3和 Na2SO4,不含 CuSO4和 CaCl2,可能有 KNO3 【解析】 步骤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因为硫酸铜溶液呈蓝色,说明固体中不含硫酸铜; 步骤产生的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盐酸,说明白色沉淀是硫酸钡和碳酸钡的混合物,硫 酸钡是由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的,碳酸钡是由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由此证 明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硫酸钠和碳酸钠,综合步骤知固体中不含氯化钙,综上所述: 固体中一定有 Na2CO3和 Na2SO4,不含 CuSO4和 CaCl2,可能含有 KNO3。 13某化学小组在课外活动时做了一个实验,在甲试管中装入固体物质,乙试管中装入 某溶液,按下图所示组装好仪器(

11、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已略去)。通过分液漏斗加入足量稀 盐酸,同时打开止水夹,看到乙试管溶液中有气泡冒出;再关闭止水夹,发现一段时间 后乙中溶液变浑浊。符合此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 C ) 选项 甲中固体 乙中溶液 A KOH BaCl2 B Na2CO3 NaOH C Zn AgNO3 D CaCO3 Ca(OH)2 14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有 NaOH、Na2CO3、K2SO4、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搅拌,静置,有固体剩余。 步骤:取步骤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再滴入过 量稀盐酸,无气泡

12、产生,红色逐渐褪去,得到无色溶液。 步骤:取步骤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过量 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中溶液的红色褪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NaOHHCl=NaCl H2O_。 (2)分析上述实验过程,关于样品的组成,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该样品中一定含有 BaCl2 和 NaOH,至少含有 Na2CO3和_K2SO4其中一种_。 (3)若要进一步确定样品的组成, 还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取少量步骤所得固体于试管 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若固体不溶解,则样品中含 K2SO4;若固体完全溶解,则样品 中含_Na2CO3;若固体部分溶解,则样品中含 N

13、a2CO3和 K2SO4_。 【解析】 (1)取步骤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 溶液显碱性,其中可能有氢氧化钠或碳酸钠,再滴入过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没 有碳酸钠,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红色逐渐褪去,得到无 色溶液,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l=NaClH2O。(2)由(1)可知,样品中有氢氧化钠, 步骤: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搅拌,静置,有固体剩余,分析所给物 质,其中碳酸钠与氯化钡,硫酸钾与氯化钡反应均会生成沉淀,肯定有氯化钡,可能有 碳酸钠、硫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所以样品的组成为一定含有 BaCl2和 NaOH,至少含

14、 有 Na2CO3和 K2SO4其中一种。(3)若要进一步确定样品的组成,即确定碳酸钠和硫酸钾 的存在,需进行的实验是取少量步骤所得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若固体 不溶解,则样品中含 K2SO4;若固体完全溶解,则样品中含 Na2CO3;若固体部分溶解, 则样品中含 Na2CO3和 K2SO4。 15某实验废液中可能含有 Cl 、CO2 3、SO2 4、Na 、Mg2、Fe3六种离子中的几种, 为确定废液中存在的离子,进行了下面实验: 取少量废液,向废液中滴加 NaOH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另取少量废液,向其中滴加 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 再取少量废液,滴加 AgNO3溶液,

15、产生白色沉淀,加稀硝酸后沉淀不溶解。 试分析实验后回答: (1)废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Mg2、Cl_,可能含有的离子是_Na_。 (2)有同学认为实验可以省略,理由是_步骤中向废液中加入 BaCl2溶液无明显现 象,说明溶液中一定没有 CO2 3 、SO2 4 ,故溶液中一定含有阴离子 Cl_。 16某沿海工业区排放的污水中含有少量的 Fe2 、Na、Ca2、Cu2、Cl,为了达到零 污染的目标,将污水进行如下工业流程处理: (1)步骤的操作名称是_过滤_,写出步骤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Fe CuCl2=FeCl2Cu_。 (2)滤渣所含的物质是_Fe_和_Cu_(填化学式)。 (3)加入过

16、量 NaOH 溶液的目的是_使溶液中的 Fe2全部沉淀(或完全除去亚铁离子)_。 (4)在滤液中加入盐酸使得到的溶液呈中性, 要使用_pH 试纸_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5)有人建议因为所加的盐酸可能是过量的,最后的溶液显酸性,会危害海洋生物,故最 后的溶液最好是先加热后再排放到大海。你认为合理吗?_合理_;理由是_因为盐酸 具有挥发性,加热可以加速氯化氢气体挥发_。 17某未知溶液,可能含有 Na 、Cu2、Ba2、SO2 4、Cl 中的几种,为确定溶液中含 有的离子,实验如下: 取未知溶液 23mL 于试管中,滴加足量 BaCl2溶液,有白色 沉淀生成,静置;取中上层清液,滴加 AgNO3

17、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另取未 知溶液 23mL 于试管中,滴加 NaOH 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分析实验过程,回答: (1)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_Cu2、SO2 4 _。 (2)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Ba2_。 (3)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是_Na、Cl_。 【解析】 (1)硫酸根离子能与钡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步骤中向未知溶液中 滴加足量 BaCl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所以未知溶液中一定含有 SO2 4,一定不含 Ba2 ; 氯离子能与银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 步骤中取中上层清液, 滴加 AgNO 3 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则中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氯离子,但步骤加入 Ba

18、Cl2溶 液后引入了 Cl ,所以未知溶液中可能含有 Cl;铜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蓝色 沉淀氢氧化铜,步骤中向未知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后,有蓝色沉淀生成,则未知溶 液中一定含有 Cu2 ;由上述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无法得出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 Na,则 未知溶液中可能含有 Na 。 (1)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 Cu2 、SO2 4。(2)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 子是 Ba2 。(3)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是 Na、Cl。 18“铜的循环”如图所示。其中,箭号表示能一步实现的物质转化方向,X、Y、Z 是初中科学常见的物质。 (1)若反应为 3Cu8HNO3(稀)=3Cu(N

19、O3)24H2O2NO,预测该反应可能观察到 的实验现象:_有气泡产生(或“溶液变为蓝色”“”“铜片变小”“”“铜片溶解”等其他合 理答案)_(写一个)。 (2)反应中,X 的化学式是_NaOH(或其他合理答案)_(写一个)。 (3)Y 是黑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CuOH2SO4=CuSO4H2O_。 (4)利用反应的转化原理, 除去 FeSO4溶液中的少量 CuSO4。 需要的药品和分离方法分 别是_铁粉_、_过滤_。 (5)已知:同一化学反应中,若有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必有元素的化合价降低。铜暴露 在空气中生成铜锈主要成分为 Cu2(OH)2CO3的过程中, 空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是_

20、O2、 H2O、CO2(或“氧气、水、二氧化碳”)_。 【解析】 (1)3Cu8HNO3(稀)=3Cu(NO3)24H2O2NO,故可观察到:产生气泡, 溶液变蓝色,铜片逐渐溶解。(2)硝酸铜转化为氢氧化铜,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硝酸铜 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硝酸钠, 故 X 可能是 NaOH。 (3)Y 能与稀硫酸反应生 成硫酸铜,若 Y 是黑色固体,则 Y 可能是氧化铜,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 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OH2SO4=CuSO4H2O。(4)利用反应的转化原理, 除去 FeSO4溶液中的少量 CuSO4, 可加入过量铁粉, 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21、 过滤,除去多余的铁和生成的铜。(5)铜暴露在空气中生成铜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 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 Cu、C、H、O,故反应物中也应含 Cu、C、 H、O,空气中含氢元素的是水,含碳元素的是二氧化碳,故水和二氧化碳参与了反应, 在该反应中,铜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化合价升高,氢、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故氧元 素的化合价一定降低,故氧气参与了反应。 19 无标签试剂瓶中的一种黑色不溶于水的固体可能是硫化铜或硫化亚铜。 查资料可知: 硫化铜(CuS)和硫化亚铜(Cu2S)在空气中灼烧分别发生下列化学反应: 2CuS3O2= 灼烧 2CuO2SO2 Cu2SO2 灼烧 CuOSO

22、2(没配平) (1)请写出配平后的 Cu2S 在空气中灼烧的化学方程式_Cu2S2O2= 灼烧 2CuOSO2_。 如要确定灼烧的 Cu2S 是否完全反应,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不再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或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悬于灼烧容器上方,试纸不变色(其他合理答案也可)_。 (2)根据这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固体物质的质量变化,某同学仅用天平、酒精灯、坩 埚、三脚架等常用仪器(无其他试剂),通过三个实验步骤鉴别出某黑色固体是硫化铜还 是硫化亚铜。他的实验步骤一:用天平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的待测黑色固体。 请写出后两个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二:_将称量好的黑色固体分别置于坩埚中充分灼烧_。 实验步骤三

23、:_冷却至室温后称量其剩余固体的质量_。 20图甲中 A、B、C、D、E、F 为初中科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 B、C、F 都是氧化 物,E、A、D 是酸、碱、盐,炉具清洁剂中含有 A,E 的浓溶液可做干燥剂,F 是赤铁 矿的主要成分(图中用“”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用“”或“”表示 两种物质间能单向或双向转化,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部分反应 需在溶液中进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 (1)分别写出 A、D 物质的化学式。A_NaOH_,D_Na2SO4_。 (2)E 的稀溶液与过量的 F 发生反应的现象为_红棕色固体逐渐减少, 溶液由无色变为黄 色_。 (3)图乙是炼铁

24、高炉的示意图,a 处流出的物质是_生铁_(填名称)。炉内产生图甲中气 体 C 的化学方程式为_CO2C= 高温 2CO_。 【解析】 炉具清洁剂中含有 A,同时 A 又是一种碱,因此 A 是氢氧化钠;E 的浓溶液 可做干燥剂, E 是一种酸, 因此 E 是硫酸; A(氢氧化钠)与 D 之间能相互转化, 同时 E(硫 酸)能生成 D,因此 D 是硫酸钠;F 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因此是三氧化二铁,F(氧化铁) 和 E(硫酸)都能生成 B,而 B 能够与 A(氢氧化钠)反应,因此 B 是二氧化碳;B(二氧化 碳)和 C 能够相互转化,同时 C 和 F(氧化铁)能够反应,因此 C 是一氧化碳。(1)A

25、 是氢 氧化钠,化学式为 NaOH;D 是硫酸钠,化学式为 Na2SO4。(2)E 是硫酸,F 是氧化铁, 氧化铁为红棕色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后会生成3 价的铁离子,溶液呈显黄色,稀硫酸 和过量的氧化铁发生反应的现象为红棕色固体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3)炼铁 高炉,a 是出铁口,b 是出渣口,因此 a 处流出的物质是生铁;在高炉中二氧化碳气体 被碳还原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化学方程式为 CO2C= 高温 2CO。 21实验室现有一瓶氢氧化钠药品,同学们为了确定其是否变质,取少量样品进行了以 下实验: (1)无色气体 A 是_二氧化碳_; (2)原氢氧化钠药品的成分是_氢氧化钠和碳酸钠_;

26、(3)关于溶液 C 的应用正确的是_AB_。 A鉴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B检验原药品是否变质 C若 C 溶液无色,则可以作氮肥 【解析】 (1)样品中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气体 A,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气体 A 是 二氧化碳。(2)样品假如使酚酞试液变红,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得到的 溶液 B 能与氯化铵反应产生氨气,说明 B 中含有氢氧化钠,故说明样品中含有碳酸钠 和氢氧化钠。(3)溶液 B 中含有氯化钙和氢氧化钠,与氯化铵混合,则氯化铵与氢氧化 钠反应产生氯化钠,说明溶液 C 中含有氯化钙和氯化钠,还含有酚酞,故其中的酚酞能 检验盐酸和氢氧化钠,含有的氯化钙能检验是否含有碳酸

27、钠,溶液 C 中不含氮元素的物 质,不能作氮肥。 1某混合溶液中大量存在四种离子,其个数比为 Fe3 ClSO2 4M1324, 则 M 为( C ) AAg BCu2 CNa DCO2 3 【解析】 因为溶液不显电性,则假设 Fe3 有 1 个,则 Cl有 3 个,SO2 4有 2 个,M 有 4 个,设 M 带电量为 m,有(3)1(1)3(2)2m40,解得 m1,又 因为混合溶液中大量存在四种离子;Ag 能与 Cl形成沉淀;由于 Cu2带 2 个正电荷; 故 M 为 Na 。 2为区别 N2、H2、CO2、CH4四种气体,小丽进行了下面实验: 点燃四种气体,将气体分为可燃性气体和不可燃

28、性气体; 在可燃性气体火焰上方分别罩一内壁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 的气体是气体,无明显变化的是气体; 将不可燃性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其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气体,无明 显变化的是气体。 根据实验推断,、对应的气体分别是( B ) A. CH4、CO2、H2、N2 BCH4、H2、CO2、N2 CCH4、H2、N2、CO2 DCO2、H2、 N2、CH4 【解析】 四种气体中甲烷和氢气可燃,二氧化碳和氮气不可燃。 烧杯内壁出现 白色浑浊,说明该种气体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故该气体中含有碳元素,为 CH4,无明显 变化的为氢气,因为燃烧生成物为水。 将不可燃性气体通入澄清石灰

29、水,使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无明显变化的为氮气。 3.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A ) 选项 A B C D 需区分 的物质 磷矿粉和碳铵 酒精和水 呼出气体和空气 黄金和黄铜 方法一 加水,搅拌,观察 测 pH 滴入氢氧化钠溶 液 加入氯化铝溶 液 方法二 闻气味 观察颜色 滴入酚酞溶液 加入稀盐酸 【解析】 A磷矿粉难溶于水,碳铵易溶于水;磷矿粉无气味,碳铵有刺激性气味,符 合题意;B.酒精和水的 pH7,都是无色液体,不符合题意;C.呼出的气体和空气中的 CO2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但无现象;两者都不能使酚酞变色,不符合题意;D.黄 铜是锌和铜的合金,黄金

30、和黄铜都不能与氯化铝溶液反应,无现象;黄铜与稀盐酸反应 有气泡产生,黄金与稀盐酸不反应,无现象,不符合题意。 4为鉴别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硫酸钠四种物质的溶液,设计如下实验: 下面对试剂、试剂和试剂的选择,合理的是( A ) A 酚酞 稀盐酸 氯化钡 B 酚酞 稀盐酸 稀盐酸 C 石蕊 氯化钡 稀盐酸 D 石蕊 氯化钡 碳酸钠 【解析】 A试剂酚酞,遇碱变成红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因此可以区分碱性溶液 (氢氧化钠、碳酸钠)和中性溶液(氯化钠和硫酸钠);试剂稀盐酸,碳酸钠与稀盐酸反 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有气泡生成,可以区分碳酸钠和氢氧化钠;试剂氯化钡,硫酸 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

31、。可以区分氯化钠和硫酸钠,符合题意。B.试剂 酚酞,遇碱变成红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因此可以区分碱性溶液(氢氧化钠、碳酸钠) 和中性溶液(氯化钠和硫酸钠);试剂稀盐酸,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有气泡生成,可以区分碳酸钠和氢氧化钠;试剂稀盐酸,不能区分氯化钠和硫酸钠, 不符合题意。 5下列各实验方案能达到其实验目的的是( A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分别取样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B 除去 NaOH 溶液中混有的 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 C 除去 CO2 中混有的少量 CO 在足量的氧气中点燃 D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 中

32、 【解析】 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盐酸,变蓝色的是氢氧化钠;盐酸与碳酸钠 和氢氧化钠都反应;由于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 氧化碳不能与氧气反应;氮气和二氧化碳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所以用燃着的木条不 能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6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氢氧化钙、碳酸钙、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这包白色粉末的成分展开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显中性。 步骤(1):取少量白色粉末于烧杯中,加足量水,搅拌、静置后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 步骤(2):取少量步骤(1)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 生,过滤,向滤液

33、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步骤(3):取该白色粉末 10.6g,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 4.4g 二氧化碳。 结合以上探究过程,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C ) A由步骤(1)可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碳酸钠和氢氧化钙 B步骤(2)结束后所得溶液中溶质除酚酞外,只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C该白色粉末的组成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钙和碳酸钙 D该白色粉末中可能含碳酸钙 【解析】 步骤(1)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可能含有碳酸钙,也可能含有氢氧化钙和碳酸 钠反应生成的碳酸钙沉淀,或者含有以上三种物质;步骤(2):取少量步骤(1)所得上层 清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所以步骤(1)

34、所得清液中一定含 有碳酸钠,一定无氢氧化钙,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一定含 有氢氧化钠,步骤(2)结束后所得溶液还含有过量的氯化钡;步骤(3):取该白色粉末 10.6 g,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 4.4 g 二氧化碳。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106g 4.4 g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10g 4.4g 步骤(1)所得清液中的碳酸钠一定来源于原粉末,而氢氧化钠可能是原固体中的,也可能 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 所以原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中的 一种, 而 10.6g 不纯的

35、碳酸钠还能生成 4.4g 二氧化碳, 说明样品中一定含有产生二氧化 碳能力强的碳酸钙。 7实验室内有一包不纯的氯化钾粉末,含有的杂质可能是氯化铜、氯化钠、硝酸钾、 硝酸钙、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许该粉末,加入足量的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只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杂质一 定不含_CuCl2(氯化铜)_。 (2)取(1)中无色溶液加入 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杂质一定含有_Na2CO3(碳酸 钠)_。 (3)另称取 14.9g 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和稀硝酸,充分反应后生成 28.7g 白色沉淀,则杂质还一定含有

36、_NaCl(氯化钠)_。 通过以上三个实验还不能确定含有的杂质是_KNO3(硝酸钾)_。 【解析】 (1)取少许该粉末,加入足量的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只得到无色澄清溶液, 则杂质一定不含氯化铜,否则溶液为蓝色,也不能同时含有硝酸钙和碳酸钠,二者会反 应生成沉淀。(2)取(1)中无色溶液加入 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杂质一定含有碳酸 钠,故一定无硝酸钙。(3)另称取 14.9g 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再 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充分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为氯化银,根据沉淀的质量 关系: KCl AgCl 74.5 143.5 x 28.7g 745143.5x28.

37、7 g x14.9g 因为粉末中一定有碳酸钠,故粉末中氯化钾不到 14.9g,因此含有相同质量的物质产生 沉淀质量更大的氯化钠;故确定粉末中一定有氯化钾、氯化钠、碳酸钠,无氯化铜、硝 酸钙,无法确定是否有硝酸钾。 8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碳酸钠、硫酸钠、碳酸钙、硫酸铜粉末和氯化钠中的一 种或几种组成,某同学想确定其组成成分,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了如下实验(各步骤中 加入的试剂均为足量);请回答: (1)固体粉末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_碳酸钠、硫酸钠_。 (2)在判断固体粉末中是否有“可能存在的物质”时,简述现象和结论:_将固体粉末 溶于水,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若有

38、沉淀产生, 则说明固体粉末中含有氯化钠_。 【解析】 碳酸钙难溶于水,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碳酸钡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 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碳酸钡沉淀会溶于酸,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 取固体粉末加水搅拌充分溶解,得到澄清溶液,所以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碳酸钙,加入 氯化钡会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硝酸,所以沉淀中含有碳酸钡和硫酸钡,固 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硫酸钠、碳酸钠,固体粉末中是否含有氯化钠,不会影响题中的实验 现象,所以固体粉末中可能含有氯化钠。 (1)通过推导可知,固体粉末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碳酸钠、硫酸钠。 (2)要检验可能含有的物质氯化钠,可以用硝酸银检验,但是硫酸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

39、会 对氯离子的检验造成干扰, 要先加入硝酸钡除去, 但不能加氯化钡, 因为会引入氯离子, 因此实验步骤是:取澄清溶液少许,加入足量硝酸钡溶液,过滤,在滤液中加入硝酸银 溶液, 若能观察到有沉淀产生, 就可以确认固体中有氯化钠存在, 否则就不存在氯化钠。 9某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硝酸钠、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为了研究 该混合物的成分,某同学按下列流程进行了实验(各步均恰好完全反应): 根据流程图回答问题: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CO2_Ca(OH)2_=CaCO3_H2O_,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_AgNO3_NaCl=AgCl_NaNO3_。 (2)根据实验现象推断该混合物中一定

40、含有的物质是_Na2CO3_、Na2SO4_(填化学式)。 (3)该同学为了进一步确定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取样品 20.9g(其中含钠元素质量为 6.9g), 按上述流程图进行实验,产生 11.65g 白色沉淀 A,产生 2.2g 气体 W。通过计算,确定 该混合物中还含有的物质是_NaNO3_(填化学式),其质量为_8.5_g。 【解析】 由题意可知,取固体粉末溶于足量水,得到溶液,加入适量稀盐酸得气体 W, W 与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 B,则 W 为二氧化碳,B 为碳酸钙,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 加入适量氯化钡,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A,则 A 一定是硫酸钡,溶液中一定含 有硫酸钠;加入

41、硝酸银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C,则 C 一定是氯化银。溶液中含 有氯化钠,但是之前加入的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产生氯化钠,所以不能确定原混合物中 是否含有氯化钠。根据化学方程式 BaCl2 Na2SO4 = BaSO4 2NaCl,由 11.65g 白色沉淀A, 可计算得出硫酸钠的质量为7.1g, 含钠元素质量为2.3g; 由Na2CO3 2HCl = 2NaCl CO2 H2O,产生 2.2g 气体 W,可计算得出碳酸钠的质量为 5.3g, 含钠元素质量为 2.3g,20.9g7.1g5.3g8.5g,若 8.5 克固体为硝酸钠,所含钠元素质 量为 2.3g,符合混合物含钠元素质量为 6.

42、9g,则混合物中还含有 8.5g 硝酸钠。 10如图 1 所示,小瑾将反应后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时,发现烧杯内白色沉淀明 显增多。为了探究烧杯内物质的成分,她立即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 杯内沉淀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变化如图 2 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图 1 所示,烧杯内的白色沉淀是_BaCO3、BaSO4_(写化学式)。 (2)BC 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BaCO32HNO3=Ba(NO3)2CO2H2O_。 (3)A 点,烧杯内的溶液中一定大量含有的离子为_Na、Cl、SO2 4 _(写离子符号)。B 点,烧杯内沉淀由_2_种物质组成。 (4)检验 D 点溶

43、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的方法:_静置,取上层清液少许于洁净试管中, 向其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含有 Cl,反之则无_。 【解析】 (1)由图 1 所示,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硫酸钠和氯 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烧杯内的白色沉淀是 BaCO3、BaSO4。(2)硫酸钡沉 淀不溶于硝酸,而碳酸钡沉淀溶于硝酸,BC 段沉淀逐渐减少,说明发生的反应是碳酸 钡和硝酸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CO32HNO3=Ba(NO3)2CO2H2O; (3)从 AB 段沉淀增加,说明该段有碳酸钡沉淀转化成硫酸钡沉淀,可知硫酸钠和氯化钡 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和

44、氯化钠,即硫酸钠有剩余,而两个反应均生成氯化钠, 故 A 点,烧杯内的溶液中一定大量含有的离子为 Na 、Cl、SO2 4;B 点之前沉淀增多, 说明有硫酸钡沉淀生成,B 之后沉淀减少,说明有碳酸钡沉淀被反应掉,B 点烧杯内的 沉淀由碳酸钡、硫酸钡两种物质组成。(4)氯离子能和银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氯化 银沉淀, 检验 D 点溶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的方法是静置, 取上层清液少许于洁净试管中, 向其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含有 Cl ;反之则无 Cl。 11某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钠、硫酸铜、氯化钠、硝酸钡、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 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流

45、程(所加试剂均足量)。 (1)操作、的名称是_过滤_。 (2)无色气体的质量是_2.2_克。 (3)固体甲的成分是_硫酸钡、碳酸钙_。 (4)这种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_硫酸铜_。 (5)求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的物质总质量。 _11.87g。_ 【解析】 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会生成硫酸钡沉淀。 (1)白色粉末加水溶解经过操作,得到了固体甲和溶液 A,加入硝酸钡后经过操作得 到了溶液 B 和固体丙,所以操作、的名称是过滤。 (2)7.33g 固体甲, 充分灼烧得到了 5.13g 固体乙和无色气体, 所以无色气体的质量是 7.33

46、g 5.13g2.2g。 (3)固体甲经过加热灼烧,得到了固体乙和无色气体,所以固体甲中一定含有碳酸钙和硫 酸钡。 (4)白色固体加水溶解, 过滤后, 得到无色溶液, 所以这种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硫酸铜。 (5)依据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碳酸钙的质量和生成氧化钙的质量,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 量为 x,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y。 CaCO3= 高温 CaO CO2 100 56 44 x y 2.2g 100 x 56 y 44 2.2g x5g y2.8g 所以固体乙中含有硫酸钡的质量为 5.13g2.8g2.33g。 设样品中参加反应的硫酸钠的质量为 m,硝酸钡的质量为 n。 Na2SO4 Ba(NO3)2=BaSO4 2NaNO3 142 261 233 170 m n 2.33g 142 m 261 n 233 2.33g m1.42g n2.61g 设第二次加硝酸钡后参加反应的硫酸钠的质量为 z, Na2SO4Ba(NO3)2=BaSO42NaNO3 142 233 z 4.66g 142 233错误 错误! ! z2.84g 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的物质总质量为 5g2.61g2.84g1.42g11.87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科学 > 科学中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