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学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三章动态PPT

上传人:邂*** 文档编号:178425 上传时间:2021-04-14 格式:PPTX 页数:21 大小:7.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刻理解学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三章动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深刻理解学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三章动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深刻理解学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三章动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深刻理解学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三章动态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深刻理解学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三章动态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深刻理解学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三章 deeply understand and study the third chapter of the theory of socialist transformation the third chapter of the theory 宣讲人:某某某 时间:20XX.XX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学习目的 深刻理解我国建国后积极实现从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了解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 内容要求(原则、方针、形式)及基本经验;充分认识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坚定中 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信心。 学习重点 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

2、历史必然性 ,党过渡时期 的总路线 ,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方针、原则及历 史经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民主主义社会: 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从属于社会主义体系。新民主主 义社会的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1956)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 特点 五 种 经 济 成 分 国营经济领导地位 合作社经济 个体经济数量上占绝对优势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国营经济 19.1 合作社经济 1.5 公私合营经济 0.7 个体经济 71.8% 资本主义经济

3、6.9% 1952 国 民 经 济 总 收 入 图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三 种 基 本 阶 级 力 量 工人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主要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总路线的形成及内容,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酝酿, 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 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 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 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五年计划搞工业化建设,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即先建设后改造。 1952年9月,毛泽东在讨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时间

4、基本 上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而不是10年以后才开始过渡,这是酝酿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开始。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正式形成 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 线的完整表述。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时期 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 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总 路 线 工业化 三大改造 三 大 改 造 农 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及实质 是

5、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紧密结合,解 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实质,根本变革生产资料所有制,解放和 发展生产力,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总路线的理论依据,马列关于革命转变、过渡的理论 未来社会的发展将经历三个阶段: (1)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革命转变时期 (2)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 (3)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发 展 历 程 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列宁关于革命转变、过渡的论述, 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并没有隔着一道万里长城” 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向

6、社会主义的转变,是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各种因素合力作用 的结果,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过渡时期总路线形成的必然性,工业化是国家 独立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工业化国防政权巩固 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是发展农业生产力和发展整个社会生产力的需要,贫 雇农生产工具、资金严重不足;是兴修水利、改良土壤、机械耕作的需要;分散 脆弱的小农经济无法满足工业化对原料、市场的需要, 在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 了新的两极分化。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发展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工商业规模小,技 术、设备落后,难以满足国计民生及工业化建设的需要;资本主义生产的弊

7、端;资本家对工人剥削限制了工 人劳动积极性. 实现总路线任务的可能条件, 相对强大、迅速发展的社会主 义国营经济 ,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有走互助合作化道路的要 求,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 私合营等形式为对 资本主义的改造奠定了基础有利的国际形势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农户积极加入合作社 公私合营的动力 1950年2月22日,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3年7月27日彭德怀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农业、手工业的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合作化-个体农 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步 骤 1、互助组 2、初级社

8、 3、高级社 原则 :自愿互利、 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政策:依靠贫下中农 团结中农,消灭富农 方针:积极领导、稳 步前进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当我们掌握了国家权力的时候,我们绝不会用暴力去剥夺小农(不论有无报偿,都是一样)我们对于 小农的任务,首先是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但不是采用暴力,而是通过 示范和为此提供社会帮助。-恩格斯 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采取循序渐 进的步骤,逐步实现过渡, 图为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土地入股多 少和参加劳动的数量质量多少,对 社员进行粮食分配。 农民把余粮 运往国家粮库,支援工业建设 列宁指出,合作社的发展也就等 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入社农

9、户 963% 到1956年底,全国入社 农户占总农户的963%,5亿多 农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合作化, 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互利 原则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合作化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农业、手工业的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合作化-个体农 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步 供销小组积极稳步 第 二 步 供销合作社积极稳步 第 三 步 生产合作社 到1956年,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从业人员已占其总数 的91.7%,占全国手工业总产值的93%,全国基本上实 现了手工业合作化 。入社手工业产值93%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和平赎买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方针原则:和平赎买,

10、途径:国家资本主义,两方面的改造相结合:企业的改造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 假 如我们能用赎买摆脱这整个匪帮,那对于我们是最便宜不过的事情了。 国家资本主义的实质, 列宁:国家资本主 义就是无产阶级国家能够加以限制,并规 定其活动范围的资本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的实质, 毛泽东指出,国 家资本主义是 “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 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 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国家资本主义 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 初级形式 公私合营,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 高级形式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在内容上包括两个方面改造: 企业的改造,人的改造

11、, 四马分肥,资本家红利20.5%国 家税收34.5%,企业公积金30%,职工福利15%, 对人的改造 , 上海永安公司董事长郭琳爽在全国政协二届二次 会议上表态:“企业向国营商业看齐,个人向工人阶级转化”。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与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1月10日,毛泽东在上海市长陈毅 (右三)陪同下,视察上海公私合营申新九 厂等,1956年1月,荣毅仁就社会主义改造 答记者问, 记者直率地问:“消灭剥削, 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对于你失去了什么?得 到了什么?” 荣毅仁:“对于我,失去的 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 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 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

12、、繁荣强盛的 社会主义国家。对于我,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 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互不信任;得到的是作 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而这 是金钱所买不到的。从物质生活上看,实 际上我并没有失去什么,我还是过得很好。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957年任上海市副市长、市工商联副主委。 1959年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在文革中,荣毅仁身处逆境。十 一届三 中全会之后,开始了新生: 1978年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79年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 事长兼总经理;1983年起任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1993年3月至1998年3月任国家副主席。2005年10 月病逝,享年89岁。 在党的社会主义改造

13、理论和政 策的指引下,资本主义工商业 改造进展顺利。到1956年底全 国私营工业的99%,私营商业的 82.2%,分别实现了全行业公私 合营。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丰 富有益的经验,坚持社会主 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 造同时并举,采取积极引导 逐步过渡的方式 ,用和平方 法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偏差和失误 前期方针正确,措施适宜,55年夏后,出现“四过”:要求过急;变化过快;工作过粗;形式过于简单划一。对 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处理不当。过早地消灭资本主义及个体经济, 整个来说,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 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

14、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1981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的很成功的 很了不起。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 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问题讨论: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 义改革的关系? 工业化 建设与 社会主 义改造 成就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改造与改革的关系? 二者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两个前后衔接、不可或缺的环节:没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 制度),社会主义改革无从谈起; 改造遗留了一些问题,不改革,改造的成果难以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难以 发挥。 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改革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

15、与改革的关系 社会主义改革是在继承社会主义改造的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对改造中造 成的缺憾和失误进行弥补和纠正。这种弥补和纠正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 的否定,而是要把当年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并创新发展。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基本制度确立的主要体现, 经济基础的建立 ,政治领域的变化 ,阶级成分的变化, 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 1952年 1956年 1956年公 有制经济已经 由1952年占国 民经济的21.3 上升到92.9 。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个体经济 71.8% 7.0 资本

16、主义经济 6.9% 0.1 1952与1956年国民经济总收入比 较 ,1956年工农业产值比重:农 业占48.7,工业占 51.3,目 前中国农业产值占GDP比重下降到 10%以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 立,基本制度确立的理论依据,生 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意义 大家谈:有什么伟大的意义?现代化建设的制度基础,劳动者经济地位的改变,世界性的意义,十九大报告, 我 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 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 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 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选择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确 立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体现了中 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深刻理解学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三 章 deeply understand and study the third chapter of the theory of socialist transformation the third chapter of the theory 演 示 完 毕 感 谢 您 的 观 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 > PPT模版 > 党政/党建/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