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阅读考点讲义:写景状物文章(含答案)

上传人:争先 文档编号:176077 上传时间:2021-03-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8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阅读考点讲义:写景状物文章(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1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阅读考点讲义:写景状物文章(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1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阅读考点讲义:写景状物文章(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1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阅读考点讲义:写景状物文章(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1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阅读考点讲义:写景状物文章(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阅读考点:写景状物文章阅读考点:写景状物文章 一、同步知识梳理一、同步知识梳理 知识点知识点 1 1: 记金华的双龙洞 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呢? 理清线索理清线索:(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总结: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进行记叙。 知识点知识点 2 2: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半灰半百合 色色。葡萄灰葡萄灰,梨黄梨黄,茄子紫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一会儿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

2、它才站起来似的。 过了两三秒钟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 马变模糊了。 忽然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一条大狗。那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 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 着。可是一转眼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总结:作者描写火烧云,主要抓住了火烧云的( ( 颜色形状极多颜色形状极多) )和(变化极快)的特点(变化极快)的特点来进行描写。 二、同步典型例题分析 例 1:说说从带点的部分体会到了什么。

3、 (1)随着山势,溪流时而 宽,时而 窄,时而 缓,时而 急,溪声也时时 变换调子。 (2)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 抬起一点儿 ,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 3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 参考答案:大海、西湖;静、清绿;泰山、香山;奇、秀、险。 第一句突出了溪流的样子和声音的变化,都是“随着山势”的变化而产生的,句子运用了“时而时 而时而时而”句式,具体描写了溪流的特点。第二句采用了“说感觉”的手法。说明空隙窄 小而形成“挤压”的感觉。第三句采用了打比方的手法。说明石钟乳和石笋本身已经够吸引人了,无需再 比做什么了。 三、学法初步提炼学法初

4、步提炼 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 可以帮助我们感受作者笔下不同景物的特点, 也可以课文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 可以帮助我们感受作者笔下不同景物的特点, 也可以课文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 一、专题精讲 例 1 烟台的海烟台的海 中国的沿海城市,东面或南面临海的居多,北面临海的却很少。烟台恰是北面临海,所以便有了一份 独特的海上景观。 冬天,深褐色的海面显得很凝重。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常气势汹汹的掠过这片海域。小山似的涌浪 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 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每到巨浪拍岸的

5、日子,许多烟台人和外地 的游客,纷纷顶着寒风跑到岸边,观赏这蔚为壮观的景象。还有的不顾被浪花打湿衣服,站在岸边,以那 数丈高的浪花作背景拍照留念,形成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春天,海水变得绿盈盈的。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北面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 边,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春天是播种 的季节,大海也不例外。脱去冬装的渔民们驾船驶过平静的海面,到养殖区去播下希望的种苗,期待着收 获的季节。 夏天,来自南太平洋的风使许多南面临海的城市感到湿漉漉的,而这股带着潮气的风经过胶东半岛崇 山峻岭的阻拦、过滤,到达北面临海的烟台时,只剩下凉

6、爽和惬意。因此,夏日烟台的海常常水平如镜, 宛如一个恬静、温柔的少女。清晨,太阳像被水冲洗过的红色气球,飘飘悠悠地浮出水面,海面上拖着长 长的倒影,每一次的海边日出都使人如痴如醉。晚上,平静的海面倒映着万家灯火,岸边的石凳上坐满了 游人,他们脚下,是海浪与堤岸的呢喃细语。 走出夏日的浪漫,烟台的海步入秋的高远。久居这座城市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一到立秋这天,海水 立刻变得格外湛蓝,天空也显得格外明朗,较之昨日,空气中立刻就有了秋的凉意。告别了冬日的凝重、 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渔家驾船出海了,货轮起锚远航了 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

7、世世代代的烟台人在这里上演着威武雄壮 的活剧。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和近义词。(2 分) 阻拦:反义词( ) 近义词( ) 恬静:反义词( ) 近义词( )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2 分) 前赴后继 锲而不舍 3、 冬天烟台海的特点是 和 。 夏天烟台海的特点是 和 , 从文中水平如镜、 浮出、 拖着、 和 等词语可以感受到夏日烟台的海的浪漫可爱、人海相依的恬静和惬意。(3 分) 4、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中“扑”字的细微差别。(2 分) 5、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烟台的海上景观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呢?(2 分) 6、作者把烟台的海说成是“画”,是“广阔的背景”,是“壮

8、丽的舞台”,你是怎样理解的?(2 分) 参考答案: 2、前赴后继前面的人冲上去了,后面的人紧跟上来。形容奋勇向前,连续不断。 锲而不 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3、凝重 壮丽 凉爽 惬意 倒映着 呢喃细语 4、前一句是“涌浪”“扑向堤岸”,“像暴怒的狮子”“前赴后继、锲而不舍”,“扑”字让人感受 到了烟台海的壮观景象;后一句是“浪花”“扑上来”,“像顽皮的孩子”,“扑”字展现的是“微波泛 起”的可爱与轻盈。 5、课文没有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而是先写冬天烟台的海。这样先介绍烟台的海是因为它的景 象尤为独特,是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6、说是一幅画,是因为它像画一样美丽多姿;说是广阔的背景,是因为

9、它是烟台人物质文化生活的信 托;说是壮丽的舞台,是因为它为烟台人的生存、发展、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例 2 密西西比河风光密西西比河风光 夏多布里昂 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旖旎。西岸,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波浪逶迤而去,在天际同蓝天连成一片。三 四千头一群的野牛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漫游。有时,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 深的草丛里。看它头上的两弯新月,看它沾满淤泥的飘拂的长髯,你可能把它当成河神。它踌躇满志,望 着那壮阔的河流和繁茂而荒野的两岸。 东岸的风光不同,与西岸形成令人赞叹的对比。河边、山巅、岩石上、幽谷里,各种颜色、各种芳香 的树木杂处一堂,茁壮生长,它们高耸入云,为目

10、力所不及。野葡萄、喇叭花、苦苹果在树下交错,在树 枝上攀缘,一直爬到顶梢。它们从槭树伸延到鹅掌楸,从鹅掌楸延伸到蜀葵,形成无数洞穴、无数拱顶、 无数柱廊,那些在树间攀缘的藤蔓常常迷失方向,它们越过小溪,在水面搭起花桥。木兰树在丛莽之中挺 拔而起,耸立着它静止不动的锥形圆顶;它树顶开放的硕大的白花,俯瞰着整个丛林;除了在它身边摇着 绿扇的棕榈,没有任何树木可以同它媲美。 被创世主安排在这个偏远的丛莽中的无数动物给这个世界带来魅力和生气。在小径尽头,有几只因为 吃饱了葡萄而醉态酩酊的熊, 它们在小榆树的枝桠上蹒跚; 鹿群在湖中沐浴; 黑松鼠在茂密的树林中嬉戏; 麻雀般大小的弗吉尼亚鸽从树上飞下来,

11、在长满草莓的草地上踯躅;黄嘴的绿鹦鹉,映照成红色的绿啄木 鸟、和火焰般的红雀在柏树顶上飞来飞去;蜂鸟在佛罗尼达茉莉上熠熠发光;而捕鸟为食的毒蛇倒挂在树 枝交织而成的穹顶上,像藤蔓一样摇来摆去,同时发出阵阵嘶鸣。 如果说河对岸的草原上万籁无声,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鸟喙啄击橡树干的笃笃声,野兽穿越 丛林的沙沙声,动物吞噬食物或咬碎果核的咂咂声;潺潺的流水、啁啾的小鸟、低哞的野牛和咕咕叫的斑 鸠使这荒野的世界充满一种亲切而粗犷的和谐。可是,如果一阵微风吹进这深邃的丛林,摇晃这些飘浮的 物体,使白色、蓝色、绿色、玫瑰色的生物混杂交错,使所有的色调融合为浑然一体,使所有的声音汇成 合唱,那是多么奇

12、伟的声音,多么壮观的景象!可是,对于没有亲临其境的人,这一切我是无从描绘的。 1解释下面词语: (1)风光旖旎: (2)踌躇满志: (3)醉态酩酊: (4)万籁无声: 2本文主要描写了 两岸风光,西岸是 ,东岸是 ,作者 主要描写的是 。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野葡萄、喇叭花、苦苹果在树下交错,在树枝上攀缘,一直爬到顶梢。它们从槭树伸延到鹅掌楸, 从鹅掌楸延伸到蜀葵,形成无数洞穴、无数拱顶、无数柱廊,那些在树间攀缘的藤蔓常常迷失方向,它们 越过小溪,在水面搭起花桥。 (1)这段话中写了藤蔓爬的三个方向是 、 、 。 (2)写出两个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并指明其运用的修辞手法。 4

13、第三、第四两段都对河边的动物进行了生动的描写,第三段主要是对动物的描写,而第四段则偏重于描 写动物的 。 5第三段总共才两句话,第二句话分别写了 ,中间用了大量 。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的关系是 。 6读过这篇短文之后,你对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有什么印象? 【参考答案】1略 2密西西比河 草原 丛林 东岸 3(1)从下向上攀缘 横向爬行 在水面搭起花桥 (2)它们从械树伸延到鹅掌楸,从鹅掌楸延伸到蜀葵,形成无数洞穴、无数拱顶、无数柱廊。(比喻) 那 些在树间攀缘的藤蔓常常迷失方向,它们越过小溪,在水面搭起花桥。(拟人) 4动作神态,声音。 5熊,鹿群,黑松鼠,弗吉尼亚鸽,黄嘴的绿鹦鹉,绿啄木鸟,红雀

14、,蜂鸟,毒蛇 分号 总分关系 6三四千头一群的野牛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漫游。东岸,植物繁盛,动物众多,充满无限生机。 二、学法再提炼二、学法再提炼 1 1、专题特点:、专题特点: 人类生活在五光十色的自然界之中。风霜雨雪等气候现象,春种秋收、日出日落等节令时序,鸟兽 虫鱼、花草树木等动植物,还有那数不胜数的名山大川,富饶的沃野、草原,浩瀚的沙漠、海洋,构成了 这个丰富的大千世界。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中,必须要接触它,并了解、观察、感受它,以至加以描绘。 这些在线于字里行间,就是景物描写。 2 2、解题方法、解题方法 写景类文章阅读方法指导写景类文章阅读方法指导 1 1了解写景文章的类别了解写景文章

15、的类别 写景的文章一般有三类。 我们如果了解了写景文章的类别,阅读中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 2 2明确写景的描写顺序明确写景的描写顺序 阅读写景文章时,要分析它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景的。一般来说,描写的对象是固定的,作者常常采 取这样几种顺序: 3 3理解写景文章的层次理解写景文章的层次 写景文章在结构上一般有这样两种: 一类是游记,写的是在游览过程中所见的景物;一类是游记,写的是在游览过程中所见的景物; 一类是描写生活中见到的自然景象,如风、雷、雪等;一类是描写生活中见到的自然景象,如风、雷、雪等; 一类是写人们生活处所周围的景。一类是写人们生活处所周围的景。 (1)(1)

16、按观察的先后顺序写。一般以参观游览的行进顺序换景。按观察的先后顺序写。一般以参观游览的行进顺序换景。 (2)(2)按时间推移的顺序写。随着时间变化,描写的景物也变化。按时间推移的顺序写。随着时间变化,描写的景物也变化。 (3)(3)按空间顺序来写。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按空间顺序来写。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 (4)(4)按景物的不同类别来写。按景物的不同类别来写。 观察点的移动,必然引起景物的相应变化,或者是随着游览顺序安排层次,这时,文中一般都有明显 的“提示语” ,告诉你作者走动了,笔下的景变了;或者是观察点移动,把景物的不同方面并列铺开来写。 4.4.把握景物的主要特点把

17、握景物的主要特点 写景物的文章,都会重点描写景物的一两个特点,把握住景物的特点,更能帮助我们理解写景文章的 中心。 5.5.体会文章准确而优美的语言体会文章准确而优美的语言 景物的特点一般是从它的形态、色彩、声音、气味以及气氛、已经等方面体现出来的,我们应注意从 这些方面考虑文章是如何运用准确、优美的语言来描绘的。要吟读品味,让自己的感官进入文中的境界, 使文中的景色形成立体感,这样才能有激情,才能发现美。 6.6.领悟文章运用的修辞方法领悟文章运用的修辞方法 比喻能使景物生动形象;拟人能增添景物的勃勃生机和情趣;夸张、排比等手法则可以增强语势,强 化效果。写景的文章还往往采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

18、法。所为动静结合,就是指描写景物时不仅要写出景色 的静态,还要写出它的动态,使他们很和谐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只有这样,笔下的景色才能活起来,才能 使读者的印象深刻。 7.7.体会写景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写景文章的思想感情 通常说来,写景没有单纯的写景。写景总是为抒发作者的情感服务的。 阅读写景文章,都必须明确作者决非为写景而写景,而是借助对景物的描写,通过比喻、夸张、拟人 等手法来抒发感情,感染读者。 一是总分结构。表现形式为:总一是总分结构。表现形式为:总分、分分、分总、总总、总分分总。总。 二是移位换景的结构,就是按照观察点的移动来采写。二是移位换景的结构,就是按照观察点的移动来采写。 注意文

19、中明显的“提示语” ,如向前走,拐弯了,过河了仔注意文中明显的“提示语” ,如向前走,拐弯了,过河了仔 细看,你会找到的!细看,你会找到的! 借景抒情,抒发自己的认识感受和细腻的内心世界,或对大自然借景抒情,抒发自己的认识感受和细腻的内心世界,或对大自然 的赞美,或对生活的热爱,或对祖国秀丽山川的赞叹。的赞美,或对生活的热爱,或对祖国秀丽山川的赞叹。 注意抓住文章的首段与每一自然段的段首,往往会有一个关键注意抓住文章的首段与每一自然段的段首,往往会有一个关键 句、中心句告诉我们景物的特点。句、中心句告诉我们景物的特点。 文章字里行间所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借景抒情,景中寓

20、情,是我们阅读 写景文章应把握的重点。 三、专题过关三、专题过关 (一)庐山的云雾(一)庐山的云雾 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那里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尤其是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 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 飘欲仙的感觉。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 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 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 银河明明白是一匹四蹄

21、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1、庐山的雾有什么特点?文章是怎样表现这些特点的? _ 2、 其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_ (二)登山观景(二)登山观景 离学校不远有座山。星期天老师带我们到山上游玩。我们站在山顶上,眺望家乡的景色。 往东看,看见的是城市。城里有一座座高大的楼房,有一条条宽阔的街道。城外有许多工厂,高 耸的烟囱冒着淡淡的青烟。 往南看,看见的是田野。田野里长着玉米、高粱、稻子、棉花。一片庄稼望不到边,在很远的地 方跟蓝天连在一起。一条笔直的公路穿过田野,通向远方。载重汽车在公路上来回奔跑。 往西看,看见的是果园。果园的后

22、面是高山,层层叠叠,连绵不断。山上是绿色的森林,山下是 我们美丽的校园。 我们的家乡多么美好,多么可爱啊! 1、登山观景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 2、写校园美景可以按照什么顺序来写? _ 答案: 1.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的特点。 通过一些比喻句写出了不同的形态, 通过 “刚刚” “转眼间” 写出了它变化之快。 2、运用比喻、排比,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的特点。 3.登山观景是按照东南西北的空间顺序来写的,这样显得文章有层次感。 4.写校园美景的作文可以按照校园春夏秋冬的不同季节的不同景物来写,也可以按照方位顺序介 绍不同的景点。 检测题 1: 登 山 我十岁开始登山

23、。我登上的第一座山峰叫泽恩阿尔施托克,我们的村子就坐落在它的脚下。在山 顶,我头一回看到高山的惊险和美丽。深壑,比比皆是的冰和雪水,绿玻璃般的冰川,丑怪的冰碛(q),高 踞这一切之上的是高而圆、其状如钟的天空。一个人被夹在高山和湖泊之间,又被近处的山峦团团围住, 并在这狭小的田地里生活了十年,那么,这一天他是万万不会遗忘的。在这一天里,他第一次头顶宏大寥 廓的天宇,面对无垠的视野。在上山途中,我已经惊讶不已地发现,我在山下早已熟悉的崖坡峭壁竟是 如此硕大无比。如今我全然被这瞬间制服了,又惧怕又欢呼,突然看到这寥廓渗入我的心里,世界竟是如 此宏大!我们的整个村落, 远在谷底, 迷迷蒙蒙, 只剩下

24、一个小光斑。 从谷底望去以为是紧密相邻的山峰, 原来彼此相距许多小时的路程。 我开始预感到,我仅仅眯缝着眼看到了一线天地,还没有把世界看个真切,并且山外有山,或挺 立,或倾倒,这可能有大事正在发生,而有关的消息从未传到我们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山镇里来过。同时, 我心中有什么像指南针一样的在颤动,以一股不自觉的力量拼命指向那辽阔的远方。如今,当我看到浮云 向着无边无涯的远方流浪时,我才完全懂得了浮云的美和忧伤。 1、根据句意,读拼音写汉字。 (4 分) 我第一次登山,爬到山顶,见到的是深 h( ) 、冰雪、天空,头顶宏大 lio( )廓的 天宇,面对无 yn( )的视野,我感到自己是多么的 mio(

25、 )小。 2、文中第一段“一个人”与“他”指的是_。 (1 分) 3、 带序号的句子中哪些是作者看到的真实景物?哪些是作者产生的联想?请把句子序号写在下面。(2 分) 真实景物:_ 联想: _ 4、请用几个词语概括作者在登山过程中的感情变化。 (2 分) _ 5、 “登上山顶,我全然被这瞬间制服了,又惧怕又欢呼” “惧怕”与“欢呼”两个词矛盾吗?为什 么?(3 分) _ 6、如何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 (3 分) _ 7、文章末尾,作者说他“完全懂得了浮云的美和忧伤” ,请你说说,浮云的“美”和“忧伤”指的是 什么?(2 分) _ 8、你有过登山的感受吗?登上山巅,你会产生怎样的感

26、受?请把它写下来吧。 (100 字左右) (3 分) 答案答案 1、壑 寥 垠 渺 2、 “我” 3、; 4、惊讶、惧怕、欢呼、颤动 5、不矛盾, “惧怕”的是渗入心里的寥廓, “欢呼”的是看到如此宏大的世界。 6、山外有山,我有闭塞的山镇里渴望走出大山,把世界看个真切。 7、 “美”和“忧伤”指的是浮云 向着无边无涯的远方流浪。 一、一、 专题精讲 白荷白荷 春末夏初,沉睡了一个冬天的白荷禁不住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引诱,慢慢地从睡梦中苏醒了。 静悄悄的,泥水中开始冒出一支支嫩绿色的小荷角,默默地立在池中,也有的平躺在水面上。偶尔有 一两只蜻蜓立在荷尖上,使小荷角增添了几分生气。正所谓“小荷才露尖

27、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在微风的爱抚下,小荷逐渐长大了,嫩绿的叶角慢慢地舒展成一个圆形的大盘子。再过几天,你看到 的不再是什么“大盘子” ,再不是原先嫩绿的小荷角,呈现在你眼前的已是一把把碧绿晶莹的“小雨伞” 。 不是我夸大其词,长大以后的荷叶真像一把小雨伞,细长带刺的“伞柄”顶住又大又圆的“大伞帽” ,笔直 地挺立在荷池中。你可别小看这些碧绿的“小雨伞” ,它的用处可大呢!不管谁发烧感冒,只要摘下它煮水 喝,保证“叶到病除” 。夏季喝了可以避免中暑,还能够提神醒脑呢! 盛夏,在这些“小雨伞”旁边,长出了一支支浅绿色的小花蕾。小花蕾渐渐长大了,洁白似玉的花瓣 轻轻地绽开。啊,花瓣白中带点儿

28、浅绿,一片片有规律地围成一圈,中间是一个淡黄色的小莲蓬,朴素而 淡雅,远远看去,就像是一个穿白色衣裙的少女在翩翩起舞。这样美丽的花朵,如果不亲眼看到,谁会相 信是从又黑又脏的泥水中长出来的?荷花也可以泡水喝,你将荷花瓣剪下来洗净,放在杯子中,再冲水, 加点儿白糖,然后盖上杯盖泡几分钟。当你揭开杯盖,一阵清香便扑鼻而入,那清凉甘甜的味道使你久久 难忘。 随着夏天的消逝,秋天的来临,荷花逐渐枯萎了。然而它为人类贡献出了最后两件“宝贝”莲籽 和莲藕。莲籽既可吃,也可入药。莲藕嫩脆可口,是餐桌上的一道佳肴。 1.给下列有下划线的字注音。 (1 分) 禁不住( ) 翩翩起舞( ) 2.从文中找出点明时间

29、的词语来(2 分) 3.将下面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2 分 这样美丽的花朵,如果不亲眼看到,谁会相信是从又黑又脏的泥水中长出来的? 4.读完这篇文章后,你认为白荷具有什么品质?(3 分) 5.下面的句子可用哪两句诗来概括?请写出来。 (4 分) 静悄悄的,泥水中开始冒出一支支嫩绿色的小荷角,默默地立在池中,也有的平躺在水面上。偶尔 有一两只蜻蜓立在荷尖上,使小荷角增添了几分生气。 参考答案:1、jn pin 2、春末夏初、再过几天、夏季、盛夏、随着夏天的消逝,秋天的来临 3、 这样美丽的花朵,如果不亲眼看到,谁都不会相信是从又黑又脏的泥水中长出来的。 4、朴素,淡雅,无 私奉献 5、“小荷才

30、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紫荆花紫荆花 清晨,我推开窗户,风雨之后,清新的空气中飘溢着泥土的芳香。朦胧中,一朵红霞向眼前飞来,哦, 原来是那盆心爱的紫荆花,一夜之间竞相怒放了,真有一番夜来风雨声,花开知多少的情趣啊! 一阵清风吹来,紫荆花飘飘摇摇,犹如一位飘逸潇洒的仙子。它的根呈灰白色,就像两个半球支撑着 树身。根上分出两个树杈,弯弯曲曲地向四周延伸,如一条石径伸向桃源深处,又如巨龙正腾云驾雾。还 有那细嫩的枝条,互相盘绕,合力向上生长着,多像蛟龙的龙须呀! 花冠是整个盆景的精华,就像一幅富有诗意的画卷呈现在我的眼前。绿叶守红花,红花托绿叶,交相 辉映。紫荆花的叶子是椭圆形的,分明的脉络勾勒

31、出绿叶的轮廓;叶片有的向外翘,有的向内弯,有的平 整,有的弯曲,形态各异。它的花朵真是别具一格,花瓣呈紫红色,由外向内卷曲,就像一个褶纹多彩的 羽扇,又像一个晶莹剔透的铃铛,微风中送来一阵幽香,沁人心脾。花儿三朵一簇,五朵一堆,花竞相开 放。花枝上还缀满了花骨朵,含苞欲放。那淡黄色的花蕊正悄悄地从花骨朵中钻出,花骨朵慢慢地绽开笑 脸,似乎正为自己的未来而喜悦。 秋风瑟瑟,紫荆花微微颤动着,随风飞舞,投入了大地的怀抱。这一寸泥土,一方空间,就是它的栖 身之地。曾几何时,它在这里扎了根,在大地的滋润下,在阳光的爱抚下成长着它没有忘记母亲的教 诲,把大自然赋予的一切又无私地奉献给人们,让人们一起分享

32、这金秋时节的美景。 感叹之余又多了一份惆怅,叹息它短暂的一生,突然,我惊喜地发现新的生命又在不断地孕育、诞生, 风雨之中,一片新的红霞又向我飘来。啊!紫荆花,你总是把美留在人间,为这充满寒意的秋天增添一线 生机! 望着这一切,我醉了,沉醉在一派迷人的秋色中 一、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此文是按_的顺序观察描写的。 2文章主从 、 、 三个方面描写紫荆花. 3第二自然段作者按照 的顺序描写了紫荆花的 、 、_。 5用“既.又.”的句式概括出紫荆花的外形特征是: _。 6 “花骨朵慢慢地绽开笑脸,似乎正为自己的未来而喜悦。 ” “未来”指的是: _。 “喜悦”表现了_。 7 “啊,紫荆花,你总是把美

33、留在人间,为这充满寒意的秋天增添一线生机。 ”这句话的意思是: _ 8 “这一寸土地,一方空间,就是它的栖身之地。 ”这句话写出紫荆花 _。 9 “望着这一切,我醉了,沉醉在一派迷人的秋色中.”此句写出“我”被紫荆花 _。 参考答案: 二、学法再提炼二、学法再提炼 1 1、专题特点:、专题特点: 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 状物类文章状物类文章 状静物文状静物文 状动物文状动物文 状植物文状植物文 一般指描写工艺品、玩具、文具 等属 于静物的记叙文,读后你 要对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 构造、用途等有较详细的了解。 要对动物的特点要形成一个记 忆,尤 其

34、是动物的外形、动作、 生活习性,是阅读时需要特殊注 意的,因为它最能表现动物的特 点。 要了解植物的茎、叶子是什么样 的。 开了花,花的颜色、样子, 重点了解形、 色、 味有什么特点, 了解作者是按什么顺序 状物 的,借鉴写作方法。 如 长城 一文就是 状静物文 , 它介绍了长城的位置和构造特 点; 燕子一文是状动物文 , 介绍了小燕子的外形特点、飞行 特点、停歇特点; 我爱故乡的杨梅是状植物 文,描写了杨梅果的形状、颜 色和味道。 2 2、怎样阅读状物类文章 (1 1)抓住事物的特点。)抓住事物的特点。 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形态、不同的特点。阅读时要抓住此物不同于彼物的特征,才能抓住事物的 特

35、点。 外在特点外在特点 物的形状、颜色、大小、数量、声音质地、物的形状、颜色、大小、数量、声音质地、 静态、动态、变化等。静态、动态、变化等。 内在特点内在特点 物的品质、内涵与现实生活中与人相似的思想、物的品质、内涵与现实生活中与人相似的思想、 气质、境界。气质、境界。 (2 2)弄清描写顺序,把握整体印象弄清描写顺序,把握整体印象。 “状物”不但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 就全篇而言,写静物一般按写静物一般按样子、结构、用途样子、结构、用途的顺序的顺序 写动物一般按写动物一般按外形、动态、习性外形、动态、习性的顺序的顺序 写植物一般按写植物一般按形状、颜色、滋味形状、颜色、滋味的顺序的顺序

36、 还可以采用时间顺序、按事物不同方面时间顺序、按事物不同方面的特点来安排材料。弄清了写作顺序,就可以很快地 把握文章的内容,加深理解。 描写顺序描写顺序 从概括到具体从概括到具体 整体到部分整体到部分 总总分分总的顺序总的顺序 在概括地介绍索溪峪野的特概括地介绍索溪峪野的特 点后,分山、水、动物、游人四个点后,分山、水、动物、游人四个方方 面进行具体描写面进行具体描写。每一方面的描写也 采用同样的方法。 如, 写索溪峪的山, 先概括地指出山有野性的美,接着从 山具有 惊险的美 磅礴的美 随 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三方面来具 体描绘。 那幅画不大, 大概三英尺长、 两英尺宽吧,整幅画几乎只是一 种

37、棕色我终于跟她面对面 了。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一头黑 发轻松地垂落双肩。她的眼神是 那样柔和与明亮,嘴唇看来 本段本段先从整体入手,又介绍了局先从整体入手,又介绍了局 部部,这就是从整体到局部描写。,这就是从整体到局部描写。 桂林山水可分四段: 第一段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 (交代观赏的原因) ,这是总起总起; 第二段讲桂林的水,第三段讲桂 林的山,这是分写分写; 第四段合起来描写桂林的山和 水,这是总写总写。 (3 3)理解写作目的理解写作目的。 状物的文章总是通过对个体形象的描述, 突出事物的特点, 表达思想情感。 也就是通常说的托物寄情、 托物言情和托物言志。在阅读文章时,一定通过表面的描写去

38、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体味作者寓什么理, 寄什么情,言什么志。 如落花生一文,作者通过描写花生的各种好处,并和苹果、石榴进行对比,突出了花生最大的特 点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进而联系到做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样, 作者对花生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就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了。 通常有以下 几种情况: 咏物寄志。咏物寄志。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具体描绘,寄托自己强烈的愿望、 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 情操。 状物抒情状物抒情。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特征的细致具体的描绘,抒发 自己强烈的感受和真挚的 感情。 托物寓意托物寓意。作者通过自然景物的具体描绘,寄予深沉的思想和深刻的哲理,表达自己对生活 的

39、独到的理解和认识。例如: 落花生 (4 4)体会修辞手法的多重运用,品读文章,积累文中优美词句。)体会修辞手法的多重运用,品读文章,积累文中优美词句。 作者为了把事物的特点写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往往多种修辞手法并用,比喻、拟人、 排比、引用、设问、反问、反复等交 织在一起。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我们在阅读时应细细 体味,好好揣摩。 在阅读状物类的文章时,我们还要学会想象,仿佛自己就在这幅画中,让眼前的画面动起 来,透过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感情,得到美的熏陶。 总之,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根据事物的特点展开合理的联想,体会作者借描写这个事物所要表达的 思想感情。 三、专题过关三、专题过关 (一)石榴

40、树(一)石榴树 这是一棵普通的石榴树,已经很苍老了。如勤奋了一生累弯了腰的老人,却仍然刚毅。犹如胳膊 粗壮的枝,虬龙般错杂交织,每一枝都是那样坚实有力。密集的小叶像涂上了浓绿的颜料,那样青翠欲滴, 使人觉得其生命力是何等的旺盛! 到春天,被寒冷禁锢了的土地开始苏醒。老石榴树被众花争俏的喧闹吵醒,终于在恼怒中爆发了蓄积 了一个冬季的沉默,绽开了朵朵火红的鲜花,在枝头迎风微笑,却毫无百花争艳之俗态。 争妍一时的百花万般无奈的调零了,而石榴花却一直盛开到十月。经春历夏,由夏而秋。好坚韧! 好有恒心! 如臂的枝头挂满了沉甸甸、黄澄澄的石榴果,高兴地涨红了脸。石榴树下,一位老教师正在那里练 着鹤翔桩。如

41、血的残阳照射在老树、老人身上,老人鹤发童颜显得精神矍铄。此时,我情不自禁地吟唱起 曹操的两句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下边两个句子是从文中摘抄出来的,请将其放回文中序号的适当位置上。 A. 弯弯曲曲的躯干 在( )处 B. 金秋时节 在( )处 (2)辨析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1)被寒冷禁锢了的土地开始苏醒。 ( ) 2)争妍一时的百花万般无奈的凋零了,而石榴花却一直盛开到十月。 ( ) 3)如臂的枝头挂满了沉甸甸、黄澄澄的石榴果,高兴地涨红了脸。 ( ) 4)如血的残阳照射在老树、老人身上。 ( ) (3)不能概括老石榴树精神品格的是_。 A勤劳一生 B倔强刚毅 C在恼怒中爆发了蓄积了一个冬天的沉默 D有韧性 E有恒心 F高兴 G精神矍铄 (4)这篇短文写老石榴树的目的是:_。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A 在处 B 在处 (2)1)拟人 2)对比 3)比喻、拟人 4)比喻 (3)C F (4)赞美老石榴树的精神品质,激励人们学习老石榴树 学法升华学法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六年级下册(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