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020202020)生物)生物 专题专题 17 17 实验与探究实验与探究 【2020 年】年】 1. (2020 课标) 为达到实验目的, 需要选用合适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 下列实验目的与实验材料的对应, 不合理的是( ) 实验材料 实验目的 A 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 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B 蝗虫的精巢细胞 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C 哺乳动物的红细胞 观察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D 人口腔上皮细胞 观察 DNA、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答案】A 【解析】根尖分生区无成熟的大液泡,不能用于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A 符合题意;蝗虫的精巢细
2、 胞可以发生减数分裂,可以用于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B 不符合题意;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吸水会膨胀,失 水会皱缩,故可以用于观察细胞的吸水和失水,C 不符合题意;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无色,且含有 DNA 和 RNA,可以用于观察 DNA、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 2.(2020 课标)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观察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时,可以用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 B. 探究人体红细胞因失水而发生的形态变化时,可用肉眼直接观察 C. 观察细胞中 RNA 和 DNA 的分布时,可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 D. 用细胞融合的方法探究细胞膜流动性时,可用荧光染料标记膜
3、蛋白 【答案】B 【解析】健那绿染液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 胞质接近无色,A 正确;红细胞体积微小,观察其因失水而发生的形态变化需要利用显微镜,B 错误;甲 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 DNA 和 RNA 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 DNA 呈现绿色,吡罗红使 RNA 呈现 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C 正确;细 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用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分子,经过细胞融合后,两种 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可以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 正确。故选 B。 3.(20
4、20 山东卷)黑藻是一种叶片薄且叶绿体较大的水生植物,分布广泛、易于取材,可用作生物学实验 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黑藻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 B.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不宜选用黑藻成熟叶片 C. 质壁分离过程中,黑藻细胞绿色加深、吸水能力减小 D. 探究黑藻叶片中光合色素的种类时,可用无水乙醇作提取液 【答案】C 【解析】黑藻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需要用电子显微镜来观察,A 正确;黑藻成熟叶片为 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故不能用来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B 正确;质壁分离过程中,植 物细胞失水,原生质层体积变小,绿色会加深,而随着不断
5、失水,细胞液的浓度增大,吸水能力增强,C 错误;叶绿体中的色素易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提取黑藻叶片中光合色素时,可用无水乙醇作提取 液,D 正确。故选 C。 4. (2020 天津卷) 某同学居家学习期间, 准备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材料。 在下列方法中 (每天换一次水) , 根尖生长状况最好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观察“根尖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根尖培养的具体操作:洋葱根尖的培养在上实验课之前的 3-4 天, 取洋葱一个,放在广口瓶上。瓶内装满清水,让洋葱的底部接触到瓶内的水面,把这个装置放在温暖的地 方培养,待根长约 5cm,取生长健壮的根尖制成临时装片观察。
6、洋葱底部没有水分,不能正常生长,A 错 误;整个洋葱全部放入水中,可能导致根尖缺氧无法正常生长,BD 错误;洋葱底部接触水,提供水的同 时保证了空气的供应,且石子能固定洋葱为根生长提供空间,C 正确。故选 C。 5.(2020 江苏卷)采用新鲜菠菜叶片开展“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 A. 提取叶绿体色素时可用无水乙醇作为溶剂 B. 研磨时加入 CaO 可以防止叶绿素被氧化破坏 C. 研磨时添加石英砂有助于色素提取 D. 画滤液细线时应尽量减少样液扩散 【答案】B 【解析】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原理:无水乙醇能溶解绿叶中的各种光合色素;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 的溶解度
7、不同,因而在滤纸上随层析液的扩散速度也有差异。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 中,因而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A 正确;研磨时需要加入碳酸钙(CaCO3) ,可防止研磨时色 素被破坏,B 错误;研磨时加入少许石英砂(SiO2)有助于充分研磨,利于破碎细胞使色素释放,C 正确; 画滤液细线时应尽量减少滤液扩散,要求细、直、齐,才有利于色素均匀地分离,D 正确。故选 B。 6.(2020 江苏卷)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 的是( ) A. 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并进行第一次计数 B. 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适量上清液,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C.
8、每天定时取样,测定酵母菌细胞数量,绘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曲线 D. 营养条件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因素之一 【答案】B 【解析】 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后, 需要对酵母菌进行初次计数, 以获得酵母菌种群密度初始值, A 正确; 每次计数前,都需要轻缓地将培养液摇匀,使其中的酵母菌分布均匀,再取适量培养液用血细胞计数板计 数,B 错误;需要定时取样和计数,用于绘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曲线,C 正确;酵母菌种群数量 的动态变化受营养条件、代谢废物、空间等的影响,D 正确。故选 B。 7. (2020 江苏卷) 生物学实验常呈现“五颜六色”的变化。 下列实验中溶液颜色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9、) A. 在新鲜的梨汁中加入斐林试剂,混匀后在加热条件下由无色变成砖红色 B. 在厌氧发酵的果汁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混匀后由蓝色变成灰绿色 C. 在 DNA 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到,混匀后在沸水浴条件下逐渐变成蓝色 D. 在氨基酸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混匀后逐渐变成紫色 【答案】C 【解析】斐林试剂为蓝色而非无色,A 错误;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由橙色变 成灰绿色,B 错误;DNA 溶液中加入二苯胺在沸水浴条件下变为蓝色,C 正确;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 不能检测氨基酸,D 错误。故选 C。 8.(2020 江苏卷)某同学用光学显微镜对 4 种实验材料进行观察并记录,下
10、表实验现象合理的是( ) 选项 试验材料 试验现象 A 用苏丹染液染色的花生子叶切片 子叶细胞中有橘黄色颗粒 B 用 03g/mL 蔗糖溶液处理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装片 紫色的液泡逐渐变小,颜色逐渐变深 C 用龙胆紫染液染色的洋葱根尖装片 染色体在细胞中移动并平均分配到两 极 D 用台盼蓝染液染色的酵母菌涂片 部分酵母菌被染成蓝色 【答案】ABD 【解析】 苏丹染液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 A 正确; 在 0.3g/mL 蔗糖溶液中的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会失水, 液泡逐渐减小,颜色变深,B 正确;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制片后细胞已死亡,不能观察到染 色体的动态变化,C 错误;酵母菌涂片中有
11、部分酵母菌已死亡,故用台盼蓝染色后,部分被染成蓝色,D 正确。故选 ABD。 9.(2020 浙江卷)以洋葱和新鲜菠菜为材料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欲判断临时装片中的洋葱外表皮细胞是否为活细胞,可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质量浓度为 03 g/mL 的蔗糖溶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水,重复几次后,可根据是否发生_现象来判断。 (2)取新鲜菠菜叶片烘干粉碎,提取光合色素时,若甲组未加入碳酸钙,与加入碳酸钙的乙组相比,甲 组的提取液会偏_色。分离光合色素时,由于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及在滤纸上的吸 附能力不同,导致 4 种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_不同而出现色素带分层的现象。若用不同波 长的
12、光照射叶绿素 a 提取液, 测量并计算叶绿素 a 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率, 可绘制出该色素的_。 (3)在洋葱根尖细胞分裂旺盛时段,切取根尖制作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时,经染色后,_ 有利于根尖细胞的分散。制作染色体组型图时,通常选用处于有丝分裂_期细胞的染色体,原因 是_。 【答案】 (1). 质壁分离 (2). 黄 移动速率 吸收光谱 (3). 轻压盖玻片 中 中期的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的程度,最便于观察和研究 【解析】 (1)活的植物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而死的植物细胞由于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性不会发生质壁分 离,因此常用质壁分离能否发生来判断植物细胞的死活。洋葱外表皮细胞因为含紫色大液泡,质壁
13、分离现 象明显,常用于进行质壁分离实验。 (2)碳酸钙有保护叶绿素的作用,未加碳酸钙,叶绿素被破坏,呈现类胡萝卜素的颜色,类胡萝卜素偏 黄,故甲的提取液偏黄。溶于酒精的四种光合色素,被附着在滤纸条的同一条线上(滤液细线) ,随着层 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而被扩散,且溶解度大的色素扩散得最快。因此可以利用四种色素的移动速率(扩 散速率)而将四种色素分离开来。以某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率为纵坐标,以波长为横坐标作图,所 得的曲线,就是该物质的吸收光谱。 (3)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需要将细胞分散开来,因此用 10%盐酸对根尖进行解离,为了进一步使细胞 分散开来,染色后,用拇指轻压盖玻片。染色体组型图
14、是将某种生物体细胞内的全部染色体,按大小和形 态特征进行配对、分组和排列所构成的图像,由于中期的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的程度,最便于观察和研究, 因此常用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进行显微摄影,制作染色体组型图。 10.(2020 浙江卷)欲研究生理溶液中 K+浓度升高对蛙坐骨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影响和 Na+浓度升高对其 动作电位的影响。请完善以下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 (要求与说明: 已知蛙坐骨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为-70 mV, 兴奋时动作电位从去极化到反极化达+30 mV。 测量的是膜内外的电位变化。K+、Na+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实验条件适宜) 回答下列问题: (1)完善实验思
15、路: 组 1:将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生理溶液 a 中,测定其静息电位和刺激后的动作电位,并记录。 组 2:_。 组 3:将神经纤维分别置于 Na+浓度依次提高的生理溶液 d、e 中,测定其刺激后的动作电位,并记录。 对上述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 (2)预测实验结果_(设计一个坐标,以柱形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 : (3)分析与讨论 简要解释组 3 的实验结果:_。 用放射性同位素 24Na+注入静息的神经细胞内,不久在生理溶液中测量到放射性,24Na+的这种转运方式 属于_。用抑制酶活性的药物处理神经细胞,会使 24Na+外流量_。 刺激脊蛙的坐骨神经,除了在反射中枢测量到动作电位外,还观
16、察到腓肠肌收缩,说明坐骨神经中含有 _神经。 【答案】 (1). 将神经纤维分别置于K+浓度依次提高的生理溶液b、 c中, 测定其静息电位, 并记录 (2). 溶液 K*、 Na*浓度升高对膜电位影响示意图 (3). 细胞外 Na+浓度提高, 膜内外的浓度差增大, 兴奋时, Na+通过 Na+通道内流加快,导致动作电位增大 主动转运 减少 传入和传出 【解析】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钾离子和钠离子的浓度,因变量是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影响,因此,本 实验需要有前测(如组 1) ,组 2:将神经纤维分别置于钾离子浓度依次提高的生理溶液 b、c 中,测定其 静息电位, 并记录。 组 3: 将神经纤维
17、置于钠离子浓度依次提高的生理溶液 d、 e 中, 测动作电位, 并记录。 (2)实验结果要求以柱状图的形式呈现。画图要求:注意横纵坐标的标识,横坐标为离子浓度,纵坐标 为膜电位(mV) ,柱状图应该有图的名称和图例,另外注意标注组别(a、b、c、d、e) 。结果分析:溶液 中钾离子浓度提高,静息电位的绝对值下降,溶液中钠离子浓度提高,动作电位的峰值上升,结果如图所 示。 (3)组 3 的结果分析:细胞外钠离子浓度提高,膜内外的浓度差增大,兴奋时,钠离子通过钠离子通 道内流加快,导致动作电位增大。 神经细胞在兴奋时钠离子内流(易化扩散) ,能够产生动作电位,因此,神经细胞始终要维持膜外钠离 子浓
18、度高、膜内钠离子浓度低的状态,现将放射性 24Na+注入静息的神经细胞内,在生理溶液中检测到放 射性,因此,这种转运方式属于主动转运。用抑制酶活性的药物处理神经细胞,会抑制细胞中载体蛋白的 合成和能量的释放,因此会使 24Na+外流量减少。 刺激蛙的坐骨神经,在反射中枢检测到动作电位,观察到腓肠肌收缩,说明坐骨神经中含有传入神经和 传出神经,传至腓肠肌引起肌肉收缩。 1 (2019北京卷T1)玉米根尖纵切片经碱性染料染色,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分生区图像如下。 对此图像的观察与分析,错误的是 A先用低倍镜再换高倍镜观察符合操作规范 B可观察到箭头所指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壁 C在图像中可观察到处
19、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 D细胞不同结构成分与该染料结合能力不同 【答案】B 【解析】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根尖分生区的装片,要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A 正确;图中 箭头所指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此时观察不到细胞核,因为, 细胞核在有丝分裂前期逐渐消失,B 错误;有丝分裂前期染色质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核仁逐渐解体, 核膜逐渐消失,从细胞的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一个梭形的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中央,据 以上特点,可以在图像中观察到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C 正确;碱性染料易于与染色体结合,而不易与 其他结构成分结合,D 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 B。
20、2 (2019北京卷T2)为探究运动对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研究者将实验动物分为运动组 和对照组,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 。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 平比对照组提高了 1.5 倍,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 40%。根据该研究结果可得出 A有氧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 B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 C有氧运动会减少神经元间的联系 D不运动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知,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 ,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 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 1.5 倍,因此,有氧运动有利于海马脑
21、区的发育,A 错误;运动组海马脑区 发育水平高,且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 40%,因此,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 B 正确;有氧运动有利于学习记忆,而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因此,有 氧运动会增加神经元之间的联系,C 错误;据题意可知,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高,且学习记忆能力增 强,不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D 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 B。 3 (2019天津卷T4)叶色变异是由体细胞突变引起的芽变现象。红叶杨由绿叶杨芽变后选育形成,其叶 绿体基粒类囊体减少,光合速率减小,液泡中花青素含量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红叶杨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位点
22、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识别 B两种杨树叶绿体基粒类囊体的差异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 C两种杨树叶光合速率可通过“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作比较 D红叶杨细胞中花青素绝对含量可通过“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测定 【答案】C 【解析】据分析可知,基因突变不可以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识别,因为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DNA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A 错误; 叶绿体基粒类囊体属于生物膜, 不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 B 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要使红叶杨和绿叶杨的光合作用强度相等,红叶杨需要更强的光照,原因是红 叶杨比绿叶杨的叶绿体基粒类囊体少,光合速率小,因此,两种杨
23、树叶光合速率可通过“探究光照强弱对 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作比较,C 正确;红叶杨细胞中花青素的相对含量可通过“植物细胞的吸水和 失水”实验测定,若要测定花青素的绝对含量需要进一步实验,D 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 C。 4 (2019江苏卷T12)下列关于微生物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微生物的试剂和器具都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B接种前后,接种环都要在酒精灯火焰上进行灼烧 C接种后的培养皿要倒置,以防培养污染 D菌种分离和菌落计数都可以使用固体培养基 【答案】A 【解析】接种室、接种箱等常用紫外线消毒法处理,接种环等常用灼烧灭菌法处理,吸管、培养皿等常用 干热灭菌法处理, 培养基及多种器
24、材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处理, A 错误; 为了防止杂菌污染, 每次接种前后, 接种环都要进行灼烧灭菌,B 正确;接种后,培养皿需要倒置,以防皿盖上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C 正确;分离菌种可以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后者还可以用于微生物的计数,所用培养基为固体 培养基,D 正确。故选 A。 5 (2019江苏卷T22)有些实验可以通过染色改进实验效果,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观察菠菜叶肉细胞时,用甲基绿染色后叶绿体的结构更清晰 B在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红墨水,可用于观察白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 C检测花生子叶中脂肪时,可用龙胆紫溶液对子叶切片进行染色 D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
25、,可用台盼蓝染液区分菌体死活 【答案】BD 【解析】甲基绿使 DNA 呈现绿色,而叶绿体本身呈绿色,其形态为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因此用高倍显微 镜观察叶绿体不需要染色,A 错误;白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无色,以此为实验材料观察细胞的 质壁分离时, 在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红墨水使之成为红色, 会使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现象更明显, B 正确; 脂肪被苏丹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染液染成红色,龙胆紫等碱性染料可将染色体染成深色,因此检 测花生子叶中脂肪时,不能用龙胆紫溶液对子叶切片进行染色,C 错误;活细胞的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 具有选择透过性,其细胞膜可以阻止活细胞不需要的台盼蓝染色剂进入,因此活
26、细胞不能被台盼蓝染成蓝 色,而当细胞死亡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丧失,台盼蓝染色剂才能进入细胞,因此凡被染成蓝色的均为 死细胞,D 正确。 6 (2019浙江 4 月选考T10)为研究酶的特性,进行了实验,基本过程如下表所示: 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的可变因素是催化剂的种类 B可用产生气泡的速率作检测指标 C该实验能说明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 D不能用鸡肝匀浆代替马铃薯匀浆进行实验 【答案】D 【解析】实验中的可改变的自变量为催化剂的种类,A 选项正确;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水和氧气,故可以通 过产生气泡的速率作为判断反应速率的指标,B 选项正确;该实验通过比较酶的催化速率和二氧化锰的催 化速
27、率来验证酶的高效性,C 选项正确;鸡肝匀浆和马铃薯匀浆中均含有过氧化氢酶,均可用作过氧化氢 酶的性质的探究实验,D 选项错误。故错误的选项选择 D。 7 (2019浙江 4 月选考T18)在“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中,观察到不同分裂 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装片制作过程中需用清水漂洗已解离的根尖便于染色 B观察过程中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 C图甲细胞所处时期发生 DNA 复制及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D图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图乙细胞中的增加了一倍 【答案】C 【解析】装片在制作时需要先用盐酸解离,而因为染色用的染色剂为碱性,因此在染色前需要用清水
28、漂洗 以防止解离液和染色剂中和导致染色效果降低,A 选项正确;观察过程需要从低倍镜开始,找到分生区细 胞后再换高倍镜观察, B 选项正确; 图甲为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 正在处于核膜消失, 形成染色体的阶段, 已经完成了染色体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C 选项错误;图乙为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染色体数与普 通体细胞相等,丙图为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由于着丝粒断裂,使染色体暂时加倍,故图丙细胞中的染色 体数目比图乙细胞中的增加了一倍,D 选项正确。故错误的选项选择 C。 8 (2019浙江 4 月选考T20)为研究 R 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 S 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物质是 DNA 还是蛋白 质,进行了肺炎
29、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组培养皿中只有 S 型菌落,推测加热不会破坏转化物质的活性 B乙组培养皿中有 R 型及 S 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蛋白质 C丙组培养皿中只有 R 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 DNA D该实验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是 DNA 【答案】C 【解析】甲组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可发现有极少的 R 型菌转化成了 S 型菌,因此甲组培养皿中不仅有 S 型菌 落也有 R 型菌落,A 选项错误;乙组培养皿中加入了蛋白质酶,故在乙组的转化中已经排除了蛋白质的干 扰,应当推测转化物质是 DNA,B 选项错误;丙组培养皿中加入了 DNA 酶,DNA 被水
30、解后 R 型菌便不发生 转化, 故可推测是 DNA 参与了 R 型菌的转化, C 选项正确; 该实验只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 DNA, 无法证明还有其他的物质也可做遗传物质,D 选项错误。 9 (2018海南卷T23)关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高倍镜下观察时,用粗准焦螺旋调整焦距 B高倍镜下无法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色的脂肪颗粒 C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前,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 D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 【答案】C 【解析】在高倍镜下观察时,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调整焦距,A 错误;高倍镜下可以清楚观察到花生子叶中 被染色的脂肪颗粒,B 错误;由低倍镜
31、转到高倍镜前,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C 正确;电子显微镜 下可以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D 错误。 10 (2018北京卷T4)以下高中生物学实验中,操作不正确的是 A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汁液装满整个发酵装置 B鉴定 DNA 时,将粗提产物与二苯胺混合后进行沸水浴 C用苏丹染液染色,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滴(颗粒) D用龙胆紫染液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 【答案】A 【解析】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葡萄汁液不能装满发酵装置,要留出 1/3 的空间,A 错误;在 DNA 鉴定实 验中,DNA 遇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蓝色,B 正确;用苏丹染液可以把花生子叶细胞中的
32、脂肪颗粒染成 橘黄色,C 正确;用龙胆紫染液能将细胞中的染色体染成深紫色,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能清晰地观察 到,D 正确。 11 (2018全国卷T4)已知药物 X 对细胞增值有促进作用,药物 D 可抑制药物 X 的作用。某同学将同 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 甲组未加药物) ,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乙组加入了药物 X 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药物 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 D,继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药物 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 X,继续培养 D若药物 X 为蛋白
33、质,则药物 D 可能改变了药物 X 的空间结构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相同时间内,乙和丙两组中的细胞数目都大于甲组,由于甲组未加药物,且药物 X 对 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所以甲组为对照组,乙组和丙组为加入药物组 X 组,丙组后半段的细胞数目低于乙 组,药物 D 可抑制药物 X 的作用,说明丙组培养一段时间后又加入了药物 D,因此乙组加入了药物 X,丙 组先加入药物 X,后加入药物 D,故 AB 正确,C 错误;若药物 X 为蛋白质,药物 D 可抑制药物 X 的作用,因此 D 可能改变了药物 X 的空间结构,使得药物 X 失去活性,D 正确。 12 (2018浙江卷T12)以酵母菌和葡萄
34、糖为材料进行“乙醇发酵实验” ,装置图如下。下列关于该实验 过程与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温水化开的酵母菌悬液加入盛有葡萄糖液的甲试管后需振荡混匀 B在甲试管内的混合液表面需滴加一薄层液体石蜡以制造富氧环境 C乙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推知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了 CO2 D拔掉装有酵母菌与葡萄糖混合液的甲试管塞子后可闻到酒精的气味 【答案】B 【解析】将温水化开的酵母菌悬液加入盛有葡萄糖液的甲试管后需振荡混匀,以便使酵母菌在混合液中均 匀分布,A 正确;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才能将葡萄糖分解为乙醇,因此应在甲试管内的混合液表面滴加一 薄层液体石蜡以制造无氧环境,B 错误;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
35、浊,乙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 明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了 CO2,C 正确;甲试管中的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乙醇和 CO2,因此 拔掉装有酵母菌与葡萄糖混合液的甲试管塞子后可闻到酒精的气味,D 正确。 13 (2018江苏卷T24)下列中学实验均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编号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 实验操作或现象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 紫色洋葱外表皮、蔗糖溶 液等 原生质层呈紫色,各组成部分结 构清晰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花生子叶、苏丹染液等 在高倍镜下可见细胞中被染成橘 黄色的脂肪液滴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 洋葱根尖、龙胆紫溶液等 在高倍镜的同一个视野
36、中,可见 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各 时期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 数量的动态变化 酵母菌、血细胞计数板等 在 10 目镜、40 物镜下的一个视 野中完成对整个计数室中酵母菌 的计数 A实验 B实验 C实验 D实验 【答案】ACD 【解析】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中,利用洋葱外表皮细胞、蔗糖溶液作为实验材料,原生质层 呈现紫色,可以清晰的可见细胞壁、细胞膜等,但是不能看清楚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A 错误;在检测 生物组织中的脂肪的实验中,苏丹染液可以将脂肪染成橘黄色,B 正确;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不 一定是正方形的,如正在分裂的末期细胞不是正方形的,C 错误;在利用
37、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 数时,应该多次计数,求其平均值,D 错误。 14 (2018全国卷T1)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 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 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 C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答案】D 【解析】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是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完成的,A 错误;用小球藻发现光 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是美国科学家卡尔文完成的,B 错误;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 验是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完成的, C错误; 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我
38、国科学家在1965 年完成的,D 正确。 15 (2018天津卷T5) 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在连通 CO2和 O2传感器的 100mL 锥形瓶中, 加入 40 mL 活化酵母菌和 60 mL 葡萄糖培养液,密封后在最适温度下培养。培养液中 O2和 CO2相对含量变化见下图。 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t1t2,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 B. t3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 t1时快 C. 若降低 10 培养,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缩短 D. 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加入适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变成灰绿色 【答案】C 【解析】在 t1t2时刻,单位时间内氧气的减少速率越来越慢,说明酵
39、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A 正 确;t3时刻,培养液中氧气的含量不再发生变化,说明酵母菌基本不再进行有氧呼吸,此时主要进行无氧 呼吸,t1和 t3产生 CO2的速率相同,所以单位时间内产生相同量的 CO2,所以单位时间内无氧呼吸消耗的 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 3 倍,因此 t3时,溶液中消耗葡萄糖的速率比 t1时快,B 正确;图示所给温度是最适 温度,此时酶的活性最高,反应速率最快,因此若降低温度,氧气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时所需要的时间会变 长,C 错误;据图可知,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无氧呼吸过程会产生酒精,酒精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 应后变成灰绿色,D 正确。 16 (2018全国卷T6)某同学
40、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答案】B 【解析】趋光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A 正确;黑光灯是一种特制的气体放电灯,它 发出 330-400nm 的紫外光波,故黒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是通过紫外光传递的,属于物理信息,B 错误;黑光灯诱捕的方法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是一种根据昆虫趋光特点检测相对密度的 方法,C 正确;黑光灯能诱
41、捕多种趋光性昆虫,从而可以统计一定范围内趋光性昆虫的种类,D 正确。 17 (2018浙江卷T17)在观察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依次观察到的结果示意图 如下,其中、指细胞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状态时不存在水分子跨膜运输进出细胞的现象 B甲乙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结构的伸缩性比的要大 C乙丙的变化是由于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所致 D细胞发生渗透作用至丙状态,一段时间后该细胞会破裂 【答案】C 【解析】甲状态时,水分子仍然通过跨膜运输进出细胞,A 错误;甲乙变化表明,细胞正在发生质壁分 离,其内在的原因是:结构所示的细胞壁的伸缩性比所示的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要小,B 错误;乙丙
42、 表示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变化的原因是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所致,C 正确; 细胞发生渗透作用至丙状态,因细胞壁的支持和保护作用,一段时间后该细胞不会破裂,D 错误。 18 (2018全国卷T6)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 M 和 N 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 长,但 M 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 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 M 和 N 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 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突变体 M 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
43、 B突变体 M 和 N 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 C突变体 M 的 RNA 与突变体 N 混合培养能得到 X D突变体 M 和 N 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 DNA 转移 【答案】C 【解析】突变体 M 需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才能生长,可以说明突变体 M 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 酶的活性可能丧失,从而不能自身合成氨基酸甲,而导致必须添加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才能生长,A 正 确;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突变体 M 和 N 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B 正确;M 和 N 的混合培养, 致使两者间发生了 DNA 的转移,即发生了基因重组,因此突变体 M 与突变体 N 混合培养能得到 X 是由
44、于 细菌间 DNA 的转移实现的,而不是突变体 M 的 RNA,C 错误,D 正确。 19 (2017海南卷T8)某染料(氧化型为无色,还原型为红色)可用于种子生活力的鉴定。某同学将吸 胀的小麦种子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并进行染色实验来了解种子的生活力,结果如表所示。 分组 甲组 乙组 处理 种子与染料混合保温 种子煮沸后与染料混合保温 结果 种子中的胚呈红色 种子中的胚未呈红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组的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呼吸作用产生的 NADH 使染料变成红色 C乙组胚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能将染料运出细胞 D种子中胚细胞代谢活动的强弱会影响染色效果 【答案】C 【解析】由题目表格给于信息
45、“甲组种子中的胚呈红色”可推出甲组种子中的染料被还原(发生了氧化还 原反应) ,还原剂为 NADH,AB 正确。乙组细胞已被杀死,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C 错误。胚细胞呼吸 作用的强弱会影响 NADH 的产生进而影响染色效果,D 正确。 20 (2017江苏卷T13)研究小组探究了萘乙酸(NAA)对某果树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结果如下图。下 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自变量是 NAA,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 B不同浓度的 NAA 均提高了插条生根率 C生产上应优选 320 mg/ L NAA 处理插条 D400 mg/ L NAA 具有增加生根数的效应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46、NAA 的浓度,A 错误;与 NAA 浓度为 0 时比较,浓度低于 300 mg/L 时能提高生根率,浓度高于 300 mg/L 时会降低生根率,B 错误;320 mg/LNAA 处理插条时,生根率过低, 不能用于生产,C 错误;与 NAA 浓度为 0 时比较,400 mg/L 的 NAA 具有增加生根数的效应,D 正确。 21 (2017江苏卷T17)为了探究一种新型碱性纤维素酶的去污效能,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 结果如下图。由图中实验结果能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 2 的去污力最强 B不同类型洗衣粉影响碱性纤维素酶的去污力 C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 2、3 的去污
47、力不同 D加大酶用量可以显著提高洗衣粉的去污力 【答案】C 【解析】 20 U/L 的碱性纤维素酶处理对污布类型 1, 去污力为 60%, 30 U/L 的碱性纤维素酶处理污布类型 2, 去污力约为 80%,则单位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 1 去污力最强,A 错误;由于污布类型不同,不能探究 不同类型的洗衣粉对碱性蛋白酶的去污力的影响,B 错误;对污布类型 2、3 而言,都是 Y 型洗衣粉,30% 的酶用量,但去污力不同,说明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 2、3 的去污力不同,C 正确;该实验没有针对 同一类型的洗衣粉加大酶用量的探究,则不能判断加大酶用量是否提高洗衣粉的去污力,D 错误。 22(20
48、15安徽卷T3)右图是某同学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拍摄的显微照片。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A甲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板上 B乙细胞中染色体被平均分配,移向细胞两极 C甲和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等,DNA 含量相同 D统计图中处于分列其的细胞数,可计算细胞周期的长短 【答案】B 【解析】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A 错误;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 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被平均分配,移向细胞的两极,B 正确;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 体数目为 4N,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甲细胞中的 2 倍,但 DNA 含量相同,C 错误;统计图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不可计算细胞周期的长短,不可计算细胞周期的长短,但可计算分裂 期所用时间在细胞周期中的比例,D 错误。 23(2015天津T5)为达到实验目的,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实验是( ) A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 B测定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的最适温度 C利用重铬酸钾检测酵母菌培养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