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江苏省南京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主题:美好品德 练习(含答案)

上传人:争先 文档编号:172221 上传时间:2021-03-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江苏省南京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主题:美好品德 练习(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江苏省南京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主题:美好品德 练习(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江苏省南京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主题:美好品德 练习(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江苏省南京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主题:美好品德 练习(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江苏省南京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主题:美好品德 练习(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主题:主题:美好品德美好品德 第一部分:主题阐述第一部分:主题阐述 书本第四单元所选四篇文章,体裁不尽相同,有叙事的,有议论的,有文言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 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通过生活和工作中几件小事的记述,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严于律己 的做人品质和力求完美、一丝不苟的作文态度,赞颂了叶先生“确是人之师表”的高尚情操。 驿路梨花 ,作者构思谋篇独具匠心,构成了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回环递进的结构形成,有力地 表达了赞美青年一代学习雷锋、心灵纯美的主题。 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从责任之未尽与尽,谈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人

2、 们勇于负责,学习待人处世的正确态度。 陋室铭一文通过对陋室内外情景的描述,极力形容“陋室不陋”,全文轻松活泼,清新别致, 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 爱莲说中描绘的莲花形神兼备,作者借莲花以自况,从始至终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 “莲之爱”,层层深入地写来,表现了作者高尚的情操。 第第二二部分:精讲精练部分:精讲精练 (一)(一) 忆与二月河先生二三事忆与二月河先生二三事 高贤信高贤信 初识先生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 那时,我正奋战在省内外交通公路建设第一线。当时的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长曾在方城县做下乡知青 多年,对南阳有着深厚的感情。我从项目一线回宛之际,他特意嘱托我去看望二月河先

3、生,并讨要新作签 名。因此我与先生约定到家面叙。那是一个傍晚时分,刚一走进大门,就看到一个表面锈迹斑斑的煤炉上, 架着一个没有盖锅盖的铝锅,锅内几节羊骨头随着沸腾的汤水起起伏伏,蒸腾的热气在这凹凸不平的沧桑 老锅中逸散开来。先生迎我进屋后,我匆匆浏览了这位已是著名作家的斗室。方寸之地,陈设甚是简单, 一张不大的书桌上随意摆放着一些作品手稿。我与先生就在书房内促膝而谈。当我提起“南唐北凌”之说 时, 先生很是高兴,却谦虚地说自己是没法与唐浩明先生相比的。 还有一个印象较深的话题是先生参评“茅 盾文学奖”未达一事,在他的脸上我看不到一丝芥蒂。 与二月河先生结识后,我不时受朋友之托,找先生讨取签名。

4、但由于工作繁忙,深谈不多。适逢 2004 年初夏,田永清将军回宛,卧龙区档案馆的吕琦女士热心地邀请我参加了田将军与二月河先生的餐叙。当 时我们谈到美丽的白河,先生朗声道:“我们的白河水面是好几个西湖!”他为母亲河的烟波浩渺、格局之 大而感到自豪。出于对西湖千百年来所形成的文化积淀的浅显认知,我就不恭地与先生争论了起来。先生 听后思忖良久,对我的说法未置可否。而后,先生在散文初记白河中就提到要把白河的“学历”弄清 楚, 刘秀“粜米渡口”应该就在白河这片方寸之地,刘秀的妻子阴皇后也应随丈夫来了南阳, 在白河边“浣 衣梳洗”;张衡、张仲景等南阳名人,也应在白河边读过书,在白河边游玩过。同时,先生多次

5、在一些场 合谈到白河, 提出“没有文化的白河是苍白的”, 主张把南阳的历史文化从“线装书”、 博物馆走向群众。 先生一生淡泊名利。当 500 多万字的“落霞三部曲”问世后,炙手可热,好评如潮,凡是有华人的 地方都知道二月河,而面对鲜花和掌声,他称这是人生的“佐料”。随着作品被改编为电视剧,先生越发 声名鹊起,但他依旧朴素如初。先生热心公益事业,无私奉献社会,把书稿收入捐赠工会用来帮助下岗职 工,捐给希望工程用来培养青少年,捐给农村用来助推美丽乡村建设,他是一位鲜为人知的慈善家。作为 中共党代表和全国人大代表,他积极参政议政,提出“以文化天下,释放道德的治理能量”,积 极宣传推动反腐倡廉,他的拳

6、拳报国之心,令人敬佩。 先生晚年曾回到山西昔阳老家,重温故土,游览了“三晋”的河山,特地去了晋城的皇城相府。关 注到先生行踪,我忽然想到皇城相府内康熙写给老师陈廷敬的一副楹联,可以用来归结先生暮年的追求和 情怀,那就是“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 在先生离开我们周年之际,聊记二三事,以慰先生。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从文章内容来看,二月河先生是一位专职作家。 B.第段中的“南唐北凌”,“唐”指的是唐浩明,“凌”指的则是二月河。 C.二月河先生声名鹊起,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慈善家。 D.“我”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写这篇文章的,当时,正值二月河先生去世一

7、周年。 2.文中写了有关二月河先生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6 分) 3.本文表达了“我”对二月河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从不同角度加以概括。(3 分) 【答案】 1.(3 分)C 2.(6 分)二月河先生在他的家里接待了初次见面的“我”,并与“我”愉快交谈。在田永清将军与二月 河先生的餐叙上,“我们”谈到了白河,“我”与先生争论起来,之后二月河先生多次谈到白河。二月 河先生成名后依然不忘初心,为国为民,贡献良多。二月河先生晚年曾回到山西老家,游览了“三晋” 的河山。 3.(3 分)“我”对二月河先生谦虚大度风范的敬仰之情;“我”对二月河先生不忘初心、无私奉献的赞 美之情;“我”对已经去世一周年

8、的二月河先生的怀念之情。 (二)(二) 老圣人老圣人 赵长春赵长春 (1)袁店河有个说法:人读书多了,读得出不来了,就叫“圣人”。这个说法有点讽刺和嘲弄。 (2)老圣人也被称作“圣人”,当年,他被唤作“圣人”,原因不得而知。现在老了就加了个定语, “老圣人”。 (3)老圣人做的事情有些不同于他人。就拿春分这天来说,他要把村里的小孩子们召集起来,在村 中老槐树下的大碾盘上,立蛋。 (4)立蛋,就是春分这一天,将鸡蛋立起来。老圣人先示范,轻手撮一鸡蛋,竖在平展的碾盘上,屏 息,慢慢松开,鸡蛋就立起来了!然后,他给孩子们分鸡蛋,一人两枚,围绕碾盘,看谁先立起来,发奖。 (5)这个时候,是村子里春节过

9、后的又一次小热闹。不过,大人们不多,年轻人更少,这时候,老圣 人看着孩子们,一脸的笑。 (6)人们说:“这有啥意思?自己买鸡蛋,再买些铅笔、写字本文具盒”老圣人说:“这很有意 思。就拿春分立蛋来说,是老祖宗们四千多年前就玩的游戏,一辈辈、一袋袋,传到现在了,会玩的人少 了,人家外国反而玩疯”老圣人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让孩子们立鸡蛋,心静一下,比玩游戏好。” (7)说话间,已经有好几个孩子将鸡蛋立起来了。孩子们很开心地围拢着老圣人,听他讲春分,讲节 气,讲碾盘的故事。 (8)碾盘也有故事,碾盘很老了,村里人用了好多年,如同村口的老井。现在,条件好了,人们不用 碾盘了,包括石磙,还有老井。老井早

10、就被填埋了,一些石磨、石磙,还有马槽,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后 来,人们才知道,被人偷跑了,卖到城里了老圣人就操心老槐树下的大碾盘。有个夜晚,老圣人突然 喊了起来,就在老槐树下。原来,那些人又来偷了! (9)老圣人说,每个人都有故事,每个村子都有历史,每一家都是传奇。这老碾盘,每家的祖辈都吃 过它碾出的面、小米、苞谷他说的故事,有个后来上了大学的孩子写了出来,写进了他的书里。老圣 人保护老碾盘,差点儿拼了老命。 (10)春节,村上的人多了起来,都从外面回来过年,掂了年货去看老圣人。他说:“别看我,看看 咱们的老槐树、老碾盘。”老槐树、老碾盘,就成了村子一景。 (11)还有,与别的村子相比,村上喝酒

11、、赌博的人少,打骂老人的事基本没有,这也与老圣人有关。 他喜欢管闲事,不怕人家烦。他说:“人都光想着赚钱了,不行,还得讲老理,这就是仁义礼智信。这些 老理,是几千年的好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脸面。” (12)想一想,对,就是当年孔圣人周游列国时说的,提倡的。 (13)老圣人有一方墨,古墨,好多年了,油亮,沁香。他有个治疗小孩子感冒、头痛的验方,就是 点燃油松枝,烘烤古墨,然后按摩孩子的额头。古墨微软,香香的透出凉意,有股幽幽的药味。几声喷嚏, 打个冷战,小孩子就好了 !他还治疗痄腮,研墨,毛笔蘸汁涂抹腮边,一圈一圈,如此两三天,就好了 ! (14)老圣人说:“古人凭心,诚信为本。墨也讲究,

12、内有冰片、麝香、牛黄等,为的是读书人安心、 静心。学须静也,静须学也。可惜,好多人做不到了。” (15)老圣人九十多岁了,身体很好。他习惯饭前喝水,小半碗白开水。有记者采访,问这是不是他 的长生之道。他说:“哪里呀,儿时家贫,每当吃饭,父母先让孩子们喝水,喝完检查,如果碗里控出来 水,就少给饭”说着,老眼泛出泪花,又笑道:“现在多好,吃啥喝啥,都有!” (16)老圣人大名叫王恒骧,袁店河畔人。 (17)叫他“老圣人”,我觉得有些委屈了他,在袁店河的语境里。 (18)不过,“圣人”的真正意思是很有讲究的。在袁店河,也只有他能配上这个称呼。 (19)现在,读书的人少了,越来越少,谁还能再被称为“圣

13、人”呢? (原载百花园2017 年 2 期)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老圣人”做了哪些“不同于他人”的事。 (4 分) 2说说第 13 段两处加点的“就好了”有何表达效果。 (4 分) 3联系全文回答,“我”为什么觉得在袁店河的语境里,叫他“老圣人”有些委屈了他? (4 分) 4文中多次出现“老碾盘”,请探究其作用。 (6 分) 【答案】 1. 春分立蛋;操心碾盘;喜管闲事;饭前喝水。 2. “就好了”,意思都是指治好了病。两个“就好了”,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赞美了“老圣人”治病 的验方灵验,也是对“老圣人”“仁义”之心的赞美。 3. 文中描写的“老圣人”是一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老人,他不只是

14、袁店河的一位典范,也是整个中国的 一位典范。 4. 在“立蛋”一事中,它是场景之一;在“操心碾盘”一事中,它是“讲碾盘的故事”的主体,是“老圣 人”捍卫传统文化的见证,是村子文化的一景。 (三)(三) 妈妈银行妈妈银行 琦君琦君 小时候,常听大人们说“钱庄、钱庄”,心想钱庄就是专门装钱的屋子,一定是洋钱挤得满满的,像 专门装谷子的谷仓一样。 有一回, 一位住在城里的叔叔来乡下玩, 我听他对母亲说: “大嫂, 你有钱该存银行, 不要存钱庄。 ” 母亲笑笑没有作声。我问她:“妈妈,钱庄和银行有什么两样?”母亲说:“钱少的叫钱庄,钱多的叫银 行。 ”我又问:“妈妈的钱为什么不存银行呢?”她敲了下我的

15、脑袋瓜说: “我的钱都存在你的肚子里了。 你不是要吃中段黄鱼和奶油饼干吗?那都要钱买的呀。”我想想也对,就很感激:“那么我以后的压岁钱 都给妈妈买黄鱼和奶油饼干, 妈妈的钱就存银行了。 ”于是我就把抽屉里、 枕头底下所有的钱统统捧出来, 捧给母亲说:“妈妈,存在您那里。”母亲高兴地说: “好,我是你的银行。 ”母亲把我的钱放在针线盒的 第二格,对我说: “不许动,这就是妈妈的银行,要等凑满两块银洋钱,就给你去存钱庄。 ”我马上说: “我 不要存钱庄,我要存银行。 ”母亲说: “钱庄就在镇上,我们可以自己走去;银行在城里,我一两年也难得 去一回呀。 ”我想起那个城里的叔叔,就说: “那我们就请叔

16、叔代存好吗?”母亲想了一下,好像真有什么 新主意似的。 钱给了母亲,我得守信用不动用它,只能常常捧出针线盒,打开来摸摸数数,听听叮叮当当的声音。 我就叫它“妈妈银行”。 有一次,乡长来捐款赈水灾,母亲从身边摸出五个银角子给他。我连忙问:“这是您的还是我的?” 母亲说:“当然是我的。对了,你也该捐一点呀!”我起先有点舍不得,但想想赈灾是善事,“人要发挥 广大的同情心。”老师说的。我就跑到楼上,从针线盒里拿出一个银角子,在手心里捏着,捏得热烘烘的, 才万分不舍地送给乡长。他拍拍我的头说: “好心有好报。 ”就收下了。 也不知什么时候,母亲真把我的钱和她自己的钱都交给城里的叔叔去存银行了。 不知过了

17、多久,有一天,母亲把摺子拿给我的老师看,问他:“这里面一共是多少钱?看我的心算跟 总数合不合呢!” 老师看了下,奇怪地说:“大嫂,你弄错了吧?这里面的钱都已取光啦。” “你说什么?”母亲知道老师是正正经经的人,不会跟她开玩笑的,她已经在发抖了。 “这是一本空摺子,钱都一次次提光了。” 我在一边马上大哭起来,跺着脚喊:“妈妈,我要我的钱,叔叔拐了我的钱,他好坏,他是贼。”我 越哭越伤心。母亲脸都气白了,半晌才大声喝道:“不要哭,也不许骂人。自己好好读书,多认几个字, 把算盘学好,就不会给别人欺侮了。”她已泪流满面,我只好忍住哭,拉着她的衣角说:“妈妈,你也不 要哭了,我们再从头来过。这回我们就把

18、洋钱角子统统放在针线盒里,不要存银行,也不要存钱庄,把针 线盒天天放在枕头边,就放心了。” 因此,我还是最最喜欢那个可以捧在手里,摇起来叮当响的针线盒,我的“妈妈银行”。 再后来,那个拐我们钱的城里叔叔,有一次他回到乡间来,母亲看他衣衫褴褛,鞋袜都前通后通了, 忍不住就给他钱去买衣服。我想起当年母亲辛苦积蓄被他拐走的心痛神情,仍不免泫然。但母亲一点也不 计较他对她的不诚实,反而在困难时再接济他。 好心的母亲啊!如果您是个百万富豪,真的开一家“妈妈银行”,您将会救济多少贫寒之人呢? 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2.下面句子运用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母亲脸都气白了,半晌才大声喝道:“不要哭,也不许骂人。自己好好读书,多认几个字,把算盘 学好,就不会给别人欺侮了。” 3.通读全文,说说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1.我把压岁钱存在“妈妈银行”那里。母亲带着我从“妈妈银行”里拿钱捐款赈灾。存银行的钱被 叔叔拐了,母亲却不计较,反而在困难时接济他。 2.这句话运用了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准确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得知钱被叔叔拐了之后愤怒却又极力平 静下来的样子,表现了母亲的隐忍、大度和教子有方。 3.母亲善良仁慈、富有同情心、宽容大度、教子有方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七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