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 溶解现象》背记手册

上传人:理想 文档编号:170384 上传时间:2021-02-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 溶解现象》背记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1年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 溶解现象》背记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1年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 溶解现象》背记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1年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 溶解现象》背记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 6 章章 溶解现象溶解现象 第第 1 节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第第 1 课时课时 溶解与乳化溶解与乳化 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1悬浊液和乳浊液 (1)悬浊液:物质以细小固体颗粒细小固体颗粒形式分散于水中,所形成的混合物。 (2)乳浊液:物质以小液滴小液滴形式分散于水中,所形成的混合物。 (3)悬浊液和乳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静置会出现分层现象。 2物质的溶解: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 3溶液 (1)溶液的概念:物质溶解后形成的均一均一、稳定稳定的混合物混合物。 (2)溶液的基本特征 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密度相同。 稳定

2、性: 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溶剂不蒸发, 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 不会析出固体或放出气体。 4溶液的命名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它的命名中包含溶质和溶剂,一般读成“某溶质的某溶剂溶液”,如白磷的二 硫化碳溶液, 氯化钠的水溶液, 不过当溶剂为水时, 常把溶剂略去, 如氯化钠溶液即为氯化钠的水溶液, 溶剂是水,在名称中略去了。 5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比较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分散物质的原状态 可溶的固体、 液体或气体 不溶的固体 不溶的液体 分散在水中的微粒 分子或离子 固体小颗粒 小液滴 外观特征 均一、稳定 不均一、不稳定 不均一、不稳定 久置的现象 不沉降、不分层 沉淀 分层 实

3、例 食盐水 泥水 油水混合液 共同点 都是混合物 二、影响固体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温度高低、是否搅拌或振荡和颗粒大小。 加快固体物质溶解速率的方法:用热水溶解、将固体研磨成粉末和搅拌。 三、乳化 乳化:油难溶于水,但如果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一些洗洁精,振荡后油的小液滴均匀悬浮在 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叫乳化。 第第 1 节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第第 2 课时课时 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水溶液的某些性质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一、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1)有的物质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4、溶液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固体等。 (2)有的物质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如硝酸铵等。 (3)有的物质溶于水时没有明显的吸放热现象,溶液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如氯化钠等。 二、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1溶液的导电性 (1)某些物质在水中溶解时能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这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例如:食盐水和稀硫酸 都能导电。 (2)蔗糖溶于水后,蔗糖以分子的形式存在于水中,不能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蔗糖水溶液很难导电。 2稀溶液的沸腾温度和凝固温度 大量事实表明,少量的固体物质溶于水,使稀溶液的沸腾温度升高,凝固温度降低,这些性质常被人们 利用。 如:(1)冬天向汽车的水箱中加入少量乙二醇之类的化

5、合物,以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 (2)为了清除道路上的积雪,人们将盐撒在路面上,使堆积在路面上的积雪很快融化,这是因为盐水的凝固 温度比水低。 (3)少量的固体物质溶于水后,会使稀溶液的沸腾温度升高,所以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的温度要高。 第第 2 节节 溶液组成的表示溶液组成的表示 第第 1 课时课时 溶液的组成溶液的组成 溶液浓度的表示溶液浓度的表示 一、溶液的组成 1溶液的组成 (1)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2)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溶质,溶解溶质的物质叫溶剂溶剂。 2溶质和溶剂的判定 (1)当固体或者气体溶于液体中时,固体或者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2)当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量多的是溶

6、剂,量少的是溶质。 (3)溶液中若有水存在,无论水有多少,水都是溶剂。 (4)通常没有指明溶剂的溶液,水一定是溶剂。如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是溶质,水是溶剂。 3溶液的质量与体积 (1)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即溶液的质量具有加合性。 (2)溶质体积溶剂体积溶液体积, 即溶液的体积不具有加合性, 这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都有间隙。 (3)溶液的质量溶液的密度溶液的体积,即:mV。 二、溶液浓度的表示 溶质质量分数 (1)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叫做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分数。 (2)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100% 溶质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

7、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 溶质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 溶液密度溶液体积100% 三、有关溶液稀释、浓缩的计算 1稀释 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浓溶液的质量加入溶剂的质量)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分数 2浓缩 原溶液的质量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浓缩后溶液的质量浓缩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原溶 液的质量蒸发出的溶剂的质量)浓缩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混合 将溶质、溶剂均相同,而浓度不同的甲、乙两溶液混合。甲溶液的质量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溶 液的质量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溶液的质量乙溶液的质量)混合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第第 2 节节 溶液组成的表示溶液

8、组成的表示 第第 2 课时课时 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 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1很多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是溶质间发生反应,溶剂并不参与反应,因此代入 化学方程式中计算的相应的物质的质量应是溶质的质量。反应中生成的可溶性物质是所得溶液的溶质。 计算时也需用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2由于在溶液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导致溶质的种类会发生改变,因此求溶质质量分数时,一定要读 懂题意,明确是求哪种溶质的质量分数,然后求出对应的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3对于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有两种求法: (1)溶液组成法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

9、量,其中溶剂质量在计算时要注意:若反应中没有水生成,溶剂的质量等 于参加反应的各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之和;若反应中有水生成,则还需加上生成的水的质量。 (2)质量守恒法 溶液的质量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气体的质量生成沉淀的质量不溶性固体的质量 第第 3 节节 物质的溶解性物质的溶解性 第第 1 课时课时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一、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的能力叫做这种物质的溶解性。 注意:溶解性只能定性地定性地表示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 2固体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的种类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溶剂的种类、温度温度三个因素有关。大多数固体,如

10、硝酸钾,在水中 的溶解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少数固体,如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性几乎不受温度影响。极少数固 体,如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弱。 注意:探究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某一因素时,设计实验时要保持其他因素相同,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 用。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1)在一定温度一定温度下、一定量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一定温度下、一定量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明确“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因为改变溶剂量或温度,饱和溶液与

11、不饱和溶液是可以相互 转化的。 应明确是“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如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 NaCl 的溶液,可能还能 溶解蔗糖(或 KNO3)等,对于蔗糖(或 KNO3)来说,该溶液就是不饱和溶液了。 2对于固体溶质的溶液来说,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1)在一定条件下,某溶液底部存在不能继续溶解的某物质,则该溶液就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2)在一定条件下, 向某溶液中加入某物质, 看其是否继续溶解, 从而判断该溶液是否为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 注意: (1)上述转化条件对大多数固体物质来说是适合的,因为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12、。 (2)例外:熟石灰的溶解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若把熟石灰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在改变温 度时应升高温度;若把其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 第第 3 节节 物质的溶解性物质的溶解性 第第 2 课时课时 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概念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 100_g 溶剂溶剂(通常溶剂为水)中达到饱和状态饱和状态时所溶解 的质量质量。 注意: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2准确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概念的四要素 (1)条件“在一定温度下”

13、。如果温度改变,则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也会改变,因此只有指明温度,溶解 度才有意义。 (2)标准“在 100 g 溶剂中”。需要强调和注意的是 100 g 是溶剂的质量而不是溶液的质量。 (3)状态“达到饱和状态”。溶解度表示的是同一条件下的某种物质的溶解能力强弱,只有达到该条件 下溶解的最大值,才能知道该种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必须达到饱和状态。 (4)质量“所溶解的质量”。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通常以“克克”为单位。 3常温下(20 )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溶解度 S/g S10 1S10 0.01S1 S0.01 举例 KNO3、NaCl KClO3 Ca(OH)2 C

14、aCO3 4.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 项目 溶解度 溶质质量分数 意义 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性强弱 表示一定量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 温度 一定温度(溶质为气态时还与压强有关) 不一定 溶剂质量 100 g 不一定 溶液是 否饱和 一定达到饱和状态 不一定 单位 g 1(省略) 联系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解度 100 g溶解度100% 二、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的绘制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把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用坐标点 表示出来后连成一条平滑的曲线,称为溶解度曲线。 2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内容 表示意义 举例(以上图为例) 点 曲线上 的点 表示物

15、质在对应温度时的溶解度 如 A、B 表示物质 N、M 在 t1 时的溶解度分别为 a g 和 b g 两曲线 表示两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相等 如 C 点表示 M、 N 在 t2 时 交点 的溶解度相等,均为 c g 线 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改变而变化的趋 势。曲线越陡,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 曲线越平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小 如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 而增大;N 的溶解度随温度 的升高而减小 面 曲线下 面的点 表示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如D点表示t1 时N的不饱 和溶液 3.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查出某种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或由溶解度确定它所对应的温度。 (2)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

16、溶解度大小。 (3)判断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情况。 (4)确定如何改变温度实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三、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1)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 (2)温度和压强。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如制汽水时需加压将大量 的二氧化碳压入水中,增大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打开瓶盖,瓶内气压变小,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当汽水进入人体后,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小逸出,人就会打嗝。 第第 3 节节 物质的溶解性物质的溶解性 第第 3 课时课时 结晶结晶 一、结晶及结晶的方法 1结晶: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 2结晶的方法及适用范围

17、(1)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的物质,如硝酸钾。 (2)蒸发结晶(蒸发溶剂结晶法):适用于任何物质,尤其是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如食盐。 二、结晶的应用分离混合物 1从溶液中得到溶质的固体 (1)使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的固体溶质从其溶液中析出,一般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2)使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固体溶质从其溶液中析出,一般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2提纯可溶性固体混合物 (1)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很大的固体中混有少量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的固体(如 KNO3中混有少量 NaCl),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步骤

18、:混合物加水加热溶解、冷却结晶、过滤。滤渣为 KNO3,NaCl 留在滤液中。 (2)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固体中混有少量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很大的物质(如 NaCl 中混有少量 KNO3),采用蒸发结晶法提纯。 步骤:混合物加水溶解,加热蒸发至出现一些固体,趁热过滤,滤渣为 NaCl,KNO3留在热的滤液中。 可概括为“大大”中有中有“小小”,降温结晶降温结晶;“小小”中有中有“大大”,蒸发结晶蒸发结晶。 三、根据溶解度曲线走向解题的方法 1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若溶解度曲线为“上升型”,则降低温度可使不饱和溶液转化为 饱和溶液;若溶解度曲线为“下降型”,则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19、 2结晶的方法:若溶解度曲线为“陡升型”(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大),可用降温结晶法;若溶解度曲 线为“下降型”,则采用升温结晶法;若溶解度曲线为“平走型”(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则采 用蒸发溶剂结晶法。 3提纯方法:当“陡升型”物质中混有少量“平走型”或“下降型”物质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 纯。 基础实验基础实验 5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一、配制 5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5%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仪器: 托盘天平(含砝码)、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烧杯等。 实验步骤: (1)计算:需要溶质氯化钠的质量为 7.5 g,需要水的体积为 42

20、.5 mL。 (2)称取氯化钠: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 (3)量取水:用 50 mL 的量筒量取液体。 (4)溶解:将称量好的氯化钠倒入烧杯中,将量取好的水也倒入其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至完全溶解。 (5)转移: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至细口瓶中,并贴上标签。 二、产生误差的情况 1称量固体溶质时,在使用游码的情况下,固体和砝码放反了(溶质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低)。 2称好后的固体药品放入烧杯时,有少量撒在烧杯外(溶质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低)。 3用量筒量取溶剂时,仰视读数(溶剂体积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低);俯视读数(溶剂体积偏小,溶质质 量分数偏高)。 4加入溶剂前烧杯不干燥(溶剂质量偏大,

21、溶质质量分数偏低)。 基础实验基础实验 6 粗盐的初步提纯粗盐的初步提纯 一、实验操作 1称量与溶解 用托盘天平称取 2 g 左右粗盐,并用量筒量取 10 mL 蒸馏水,将粗盐和蒸馏水转移到烧杯中,用玻璃棒 搅拌,使粗盐充分溶解。 2过滤 利用漏斗和滤纸制作过滤器,并进行过滤操作。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若滤液浑浊, 则必须重新过滤。 过滤后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漏斗中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3蒸发 将过滤后所得溶液转移至蒸发皿中,将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 搅拌滤液。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 (1)蒸发操作中所需主要仪器: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 (2)蒸发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 用余热将滤液蒸干,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溅出;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 要垫上石棉网。 二、玻璃棒在实验中的作用 步骤 玻璃棒作用 溶解 搅拌,加快溶解的速率 过滤 引流 蒸发 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而造成液滴飞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物理 > 沪科版 > 九年级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