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4.3 水钟 教案

上传人:理想 文档编号:169285 上传时间:2021-01-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4.3 水钟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年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4.3 水钟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1年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4.3 水钟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1年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4.3 水钟 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1年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4.3 水钟 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3.水钟水钟 【教学分析】 本课属于技术与工程领域,主要教学活动是技术类实践活动。在本课学生将在上节课对日 晷研究的基础上,了解比日晷适用条件更广的计时工具漏刻的相关知识,并最终依照原型 设计制作一个单级漏刻的模型。学生对水钟的熟悉度较低,已有知识经验较少,所以教学难度 也较大,需要教师做好丰富而形象的资料储备,以及给予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与空间的支持。 【教学目标】 (1)知道水钟是利用滴水的等时性,是古代人类发明的一种计时工具。 (2)收集关于水钟的信息,能设计与制作小水钟,在小水钟的测试中反思评价,发现小 水钟的不足,发展反省思维能力。 (3)有探究和制作水钟计时的欲望,体会动手做的乐趣,

2、形成质疑意识。 (4) 对中国古人的智慧产生倾慕之情, 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教学重点:知道水钟是利用滴水的等时性。 教学难点:体会动手做的乐趣,形成质疑意识。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 教学课件:泄水型和受水型漏刻资料和图片、视频或模型。 学生制作材料:塑料瓶(形状规则的圆筒形最好) 、直尺、锥子、美工刀、记号笔、 记录单等。 活动场地:教室或实验室。 【教学过程】 1.导入活动 师: 同学们好, 在上节课, 我们一起认识了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计时的日晷。 日晷的使用确实给人们带来很多便利,但是也有不足的地方。日晷只能在阳光下使用,在夜晚 或遇到阴雨天的时候

3、,便失去效用了。 师:那么,当时的中国古人,是怎么解决这个困难的呢?又发明了什么新的计时工具吗? 生:我们学过,日晷之后人们发明了水钟。 生:对,水钟还叫漏刻。 师:为了解决那个时代计时的需求,人们使用了很多种计时方法:比如说香钟,是利用香 的匀速燃烧的特点来测量时间的;沙漏更为常见,里面装有一定量的沙子,每次漏完的时间都 相同,可以反复使用。 (配合图片) 师:除此之外,人们还利用流水来计时,发明了漏刻,也叫水钟。 2.收集信息 师:我们知道水是地球上常见而重要的物质,那么用流水怎样计时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们学过水会流动。 生:是不是像沙漏似的。 师:能说详细点吗? 生:就是把水也装进

4、一个瓶子里,让它往下流,看流完用多少时间。 师:还有吗? 生:我发现我们家水管漏水的时候,接满一碗水所用的时间都是一样的。 师: 你观察得真仔细。 水钟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漏刻的资料, 请各小组自己阅读这些资料,把你们的收获记录下来。如果对漏刻有什么想研究的问题,也可 以记录在活动手册“问题银行”里。另外,我们这节课要设计并制作一个小水钟,所以,现在 对漏刻资料的阅读,对后边的制作会有所帮助。 (生阅读整理资料) 师:看看我们的收获吧,来回答以下这些问题: 漏刻是怎么解决日晷所受的时间和天气限制的? 漏刻的发明利用的是什么科学知识? 漏刻有哪些类型? 漏刻和日晷有什么相

5、同的地方? 生:漏刻只要有水就可以,不需要阳光。 生:漏刻的发明是利用了水会流动的知识。 生:漏刻有两种,一种叫泄水型,一种叫受水型。 生:漏刻和日晷都可以测时间。 师:漏刻和日晷还有别的相同地方吗? 生:它们都是古时人类发明的。 3.设计制作 (1)实验:水流的等时性 师:今天,我们要像自制日晷一样,来自制一个漏刻,不过,我想还是叫自制小水钟更合 适些。怎么制作呢? 师:我们先制作一个可以让水流动起来的滴漏装置,怎样做?请你想一想,如果想要测量 时间,装置中的水需要具备什么特点? 生:水应该一样多。 师:是的,就像沙漏一样,同样多的沙子,漏完的时间相同,才可以表示同样长的时间。 那么同样多的

6、水,漏出的时间是否相同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 师: 我们需要准备以下实验材料, 使用量筒测量水量, 用家中的量杯也可以哟。 秒表计时, 记号笔标记刻度,矿泉水瓶做漏壶。首先,用量筒往漏壶里倒入 50 毫升水,测出全部漏完所 用的时间,记录;然后再重复两次,记录。 (生小组操作并记录) 师:来看看我们的收获。 生:我们三次测的时间是:37 秒、38 秒、38 秒,多是 38 秒。 生:我们组的是 38 秒、38 秒、38 秒。都是 38 秒。 生:我们组的不是 38 秒,都是 35 秒。 师:这是怎么回事? 生:是不是表没看准呀? 生:我们测了三次都一样。 生:是不是扎的眼儿大小不一样呀? 生:

7、很可能是这样的。 师:那么。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生:孔大,流得快。 师:如果对同一个漏壶来讲呢? 生:同一个漏壶,水漏完用的时间是一样的。 师:是的,同一个漏壶,漏完 50 毫升水所用的时间是基本一样的,我们称这个规律叫水 流的等时性,水钟就是利用这个科学原理而被人们发明出来的。 (2)初步设计制作:装有 300 毫升水的泄水型水钟计时 师:我们发现 50 毫升水所能一次测的时间太短了,所以可以往漏壶里多装些水,我们往 漏壶里每次倒入 50 毫升的水,并做标记,倒 6 次,共计装入 300 毫升水。测量每漏出 50 毫升 水,所用的时间。观察漏出同样多的水,漏出的时间是否相同。 (生小组

8、操作并记录) 师:我们看看第一组的记录:第一个 50 毫升水漏出用时 18 秒,第二个 50 毫升水漏出用 时 19 秒,第三个 50 毫升水漏出用时 21 秒,后面依次用时 24 秒、27 秒和 38 秒。请仔细观察 测量的结果,我们会有什么发现? 生:都是漏出 50 毫升的水,用的时间不一样,一次比一次长。 师:其他组呢? 生:我们组也是一样。 (3)初步设计制作:装有 300 毫升水的受水型水钟计时 师:我们刚才做的是哪一类的水钟? 生:是泄水型的。 师:如果做一个受水型的水钟,怎么做? 生:把接水的瓶子当成受水壶。 师:受水型的标尺是放在受水壶里的,我们怎样做标尺呢? 生:也像刚才那样

9、,在下面的瓶子外面画。 师:就是这样,这次画刻度时刻度线旁边不标时间,只画线,每 10 秒,画露出水的水位 线,可以吗?我们看看相同时间,漏出的水量是什么样的,能先猜一猜吗? 生:我们想可能是刚开始的时候会最多。 生:会越来越少。 师:我们测一测,用事实说话。 (生小组操作并记录) 师:看看我们的收获。 生:第一个 10 秒漏出的水最多。 生:是的,越来越慢。 师:我们看刻度线,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 生:距离越来越短。 师:这说明什么? 生:水越来越少。 生:说明水流得越来越慢。 4.反思评价 师:比较我们做的泄水型和受水型小水钟,特别是观察我们画的刻度线和标注,有什么发 现? 生:都

10、是水流出的时间不一样。 生:泄水型的是都是漏出 50 毫升水,用的时间越来越多。 师:那么,受水型的呢? 生:受水型的都是 10 秒,漏出的水越来越少。 师: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生:速度不一样,越来越慢,最后流光了。 师:老师拍了一段小水钟水流出的视频,我们看一看,着重看一下小孔处水流出的状态。 (生观看视频) 师: 我们今天自己制作了泄水型和受水型水钟, 发现了对于同一个水钟, 漏完同样多的水, 用的时间是一样的,所以水钟可以用来计时。但是,在同一个水钟里,水流速度越来越慢,所 以测时也有不精确和不方便的地方, 需要继续改进, 下节课, 我们来改进我们的小水钟。 课后, 同学们可以想一想,是

11、什么原因导致了水流出的速度越来越慢呢? 【教学反思】 在人类对计时工具的不断追求下,新的、更方便、更精确的计时工具不断被发明与使用, 在这段历史中,水钟的发明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本课从两个层面引领学生对这种工具进行 了了解与设计制作实践。第一个层面,是建立在科学原理与技术的关系认识层面,即科学原理 支持了技术的发明,新技术又对新科学原理的发现起到了促进作用。日晷的科学原理基础是光 影变化规律, 水钟的科学原理基础是一定条件下水流动的等时性,后续摆钟的科学原理基础是 摆的等时性,所以本课教师首先组织学生观察发现同一漏壶(水瓶)中相同水量所流完用时的 等时性。这是基于单元整体学习目标的角度而安排

12、的教学活动。第二个层面,是本课与下节课 改进小水钟又组成了一个“小单元” ,以水钟的发明与改进为主题,重点使学生体会科技 工具的发明与发展历程的丰富性,所以本课学生对单级漏刻的制作经历为下节课提供了支撑。 【总结点评】 如何使设计与制作类的实践活动变得更有意义,而不是热热闹闹地走过场,是我们一直要 关注的问题。正如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发明的核心是设计。引领学生在对 计时工具原型认知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选择材料设计自制模型是适合学生进行的实践活动。 在 这类活动中,设计是核心环节,是发展科学思维能力的良好契机,教师要多关注并耐心引导。 再有,往往技术实践类活动需要学生组成研发团队,需要发挥团队研究的优势,所以在小组合 作的意识与能力角度,教师也要有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的设计,并使这种设计明晰而有计划、 有实效。还有,关于单级漏刻在使用上的不足之处,教师的直接告知一定不如学生的自主发现 更有意义,虽然还是需要教师的一定引导,但是学生的操作经历是无法替代的,在亲身操作中 发现的问题更能刺激他们主动地去思考、去寻找解决的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科学 > 大象版 > 四年级下册(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