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晷日晷 【教学分析】 本课的主要活动是学生根据对赤道式日晷制作原型的了解,设计和制作简易赤道式日晷, 并使用这个工具进行实地观影计时,发现不足,经反思与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因此,为了保证 制作的高质量完成,本课前半部分的知识学习就显得很重要,学生了解了赤道式日晷的科学原 理基础、 结构和功能、 使用方法等相关信息的意义就在于此。 对于这些学习, 上一单元 太阳、 地球和月球中第 1 课影子的形成和第 2 课太阳下的影子中建立的光影关系的科学概 念,以及低年级对简单工具的使用和认识经验,都会提供一定的铺垫与支撑。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讲,设计与制作简易赤道式日晷会遇到一些困难,例如:晷面观察纸的
2、 同心圆绘制;晷针与晷面垂直的保持;方向的测定;晷面方向与实际方向的一致;晷面仰角的 测量与确定等。教师要课前制作好课件或视频,给学生详细讲解示范。为保持学生对制作与测 量的兴趣,教师可利用评价机制进行鼓励。 【教学目标】 (1)知道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工具,是以阳光下光影变化规律为科学原理基础,其中赤道 式日晷相对准确,使用较广泛。 (2)掌握制作简易赤道式日晷的方法,积累实践经验,发展实践能力。 (3) 愿意参与小组活动, 主动承担小组任务, 学会与他人合作。 在制作过程中形成严谨、 细致的科学态度,能积极投入到较长时间的观察记录中。 (4)体验古时候人们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和自然规律,设计制作计
3、时工具,从而方便生活 的过程。 教学重点:以阳光下光影变化规律为科学原理基础。 教学难点:体验古时候人们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和自然规律。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 教学课件:赤道式日晷的资料和图片、视频或模型。 学生制作材料:橡皮泥、牙签、吸管、铅笔、泡沫板、纸板(绘制好同心圆) 、彩笔、 自制直角三角板(其中一个锐角的度数与本地地理纬度相同) 、尺子。 活动场地:教室内和教室外(阳光充足的校园里) 。 【教学过程】 本课按照设计与制作类课程来组织教学过程,包括明确任务收集信息(资料阅读) 设计制作(包括设计方案、动手制作、改进完善等基本步骤)反思评价几个主要活动。 一、导入 师:在上节课,我们了
4、解到人类发明的一些计时工具,还记得中国最早的计时仪器叫什么 吗? 生:叫日晷,也叫日规。 师: 古人们是怎么发明日晷的呢?我们可以一起来回忆一下上一单元我们学过的阳光下影 子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生:我们学过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都会有规律地变化。 生:早晨,影子在树的西边,中午在北边,傍晚在东边。 师:一天中影子的长短变化有什么规律呢? 生:一天中,物体影子由长变短再变长。 师:是这样吗? 生(齐) :是。 师:古代人类通过长期的观察,也发现了这种自然规律,聪明而又有创造能力的人们就利 用这个规律发明了一种计时工具, 就叫日晷。(板书课题) 日晷通常由晷面和晷针两部分组成, 在阳光
5、下, 晷针的影子会落在晷面上, 人们观察影子来知道当时的时刻。(教师出示日晷图片) 二、收集信息 师:这张图是日晷的一种。日晷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分别是地平式日晷、垂直式日晷和赤 道式日晷(分别配图) 。其中赤道式日晷既简单又相对准确,使用也最多。今天我们就来自己 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赤道式日晷。要想制作成功,你们有什么建议? 生:老师,我们需要仔细看看它的结构。 生:我们还要知道它利用了什么原理。 生:我们需要一些材料,还有工具。 生:。 师:同学们想得很好,老师这里有一些赤道式日晷的图片,还有一些资料,各个小组请仔 细研究。把你们的研究所得记录下来,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记下来。 (生小组
6、学习赤道式日晷信息) 师:先展示一下你们的收获吧! 生:我们知道了赤道式日晷也是有晷针和晷面两部分组成的。 生:我们发现晷面上有文字还有一些线,文字是古人对一天时间的划分,线叫刻度线。 师:那我们应该怎么制作呢? 生:我们也可以做一个表盘,写上文字。 师:我们现在对时刻的划分,是分成了 24 小时,我们今天做的日晷可以模仿我们现在常 见的表盘进行,明白吗? 生:知道了。 生:老师,资料里说晷针要指向正北方,我们怎么找到正北方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说明你们小组不仅认真阅读了资料,还积极地进行了思考,这是个 好习惯!老师给大家准备了指南针,可以帮助你们找到正北方,指南针会用吗? 生:会,我们在
7、科学课上学过。 生:我们看到资料里提到晷面和地面的仰角应是本地的地理纬度,我们没学过这个知识, 也不知道学校的地理纬度呀? 师:地理纬度是一个角度,这个知识对于现在的你们来讲有些复杂。我们会用就可以了。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个直角三角板,其中有一个角就是咱们这里的地理纬度,制作时,先把刻 度盘上的南北对准实际的南北,然后把这个角粘在晷面和下面的托板之间就可以了。 (师边示范边讲解) 师:使用时有什么注意的地方吗? 生:要放在水平的地面。 生:冬天和夏天看的不一样。 师:这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夏天看晷面上面,冬天看晷面的下方。 师:还有什么收获或者疑问吗? 生:我们知道了晷针和晷面要保持垂直,我
8、们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师:晷针和晷面垂直就是这样,就像这根铅笔,竖着放到桌面,笔尖指向正上方,而不是 斜着,可以用直角三角板的直角帮我们在晷针周围这样量几次,看看是不是每次都是直角,如 果都是就说明晷针和晷面垂直了。 (师边讲解边示范) 师:还有吗? 生:。 三、设计与制作 在对赤道式日晷的信息收集过程中,学生对怎么制作简易日晷已经有了一些认识,在此基 础上, 学生进行日晷制作方案的设计就不会很突兀了,但是他们还需要动脑筋解决一些实际操 作方面的困难。 师:我知道,大家现在很想亲自动手来制作了,但是在动手制作之前,我们还有一件重要 的事情要做。就是要把制作的方案先设计一下。各小组根据刚才的学
9、习所得,设计一下你们打 算怎样制作一个简易的赤道式日晷,并把你们的方案记录下来,要求写清:需要的材料和制作 的步骤。最好用文字和画图相结合的方法记录。开始吧! (生小组设计方案,师巡视辅助) 师: 都研究好了吗?哪个组介绍一下?其他组要认真倾听,很可能别的小组的方案对你们 小组会有所帮助,也可以帮别的小组提出友情建议。 生: 我们需要的材料有:卡纸、牙签、笔、双面胶,先在卡纸上画一个大大的圆,做晷面, 可是我们不会画圆,刻度怎么标也不是很清楚。然后,把牙签插在晷面上,再把你说的三角板 粘在晷面和底板之间。 师:很清楚,对于这个小组遇到的困难其他小组有什么好的建议? 生:我们小组也遇到了这个问题
10、,我们想用圆规,但是还用不好呢。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好了一个画好的晷面圆板(教师出示) 。关于刻度,我们这次做的是 简易日晷模型,所以晷面上的刻度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来画,也就是每一个小时画一次,要根据 实际情况画,落在晷面上哪里就画哪里。 生:老师,我们觉得牙签太细了,容易歪,所以我们想用一次性筷子做晷针可以吗? 师:当然可以呀!还可以用吸管做晷针,主要是保证晷针垂直于晷面上,怎么保证呢? 生:用胶水可以吗? 生:我们想用橡皮泥固定晷针。 生:我们想用超轻黏土固定。 师:都是好主意! 师:还有一个问题,我们使用自制的日晷来记录一天的影子,需要一整天的时间,我们什 么时候做这个观察活动呢? 生:在
11、学校还要上课,不能保证每一个小时记录一次呀! 生:周六或者周日做吧,只是不是阴天就行了。 师:那这样,这个活动老师希望每位同学都参加,也就是每位同学都做一个简易赤道式日 晷,根据天气情况,找个方便的时间自己来在晷面上画上影子,并标上时间。画好后我们再约 时间全班展示,你们看可以吗? 生(齐) :好! 师:现在老师发你们一些材料,还有一些材料需要你们自己去准备。 (学生利用课堂剩余时间和课下时间依照设计的方案制作好日晷, 课堂上教师可以用一个 自制日晷模型示范一下实地测影的规范操作要领) 四、反思评价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了第二课时上课时间,一周后) 师:大家把你们的作品都带来了吗?好!我们先互
12、相欣赏一下同学们的作品,可以边看边 交流。 (学生组间交流分享,教师巡视观察,寻找典型作品,选择好交流人员) 师:停!请大家都回到自己座位上。哪位同学把你的作品给大家介绍一下?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享交流,此过程中有两点教师要关注:第一,引领学生对不同学生 记录纸上的不同和相同之处进行比较;另一方面,引领学生说出自己的新发现,特别是对简易 日晷使用过程中的准确性方面引发的思考) 师:看来,真实的日晷不是那么简单,古时的人们一定经过了很长时间不断地改进才最终 获得了成功,我们真应该为他们鼓掌表示钦佩! 【教学反思】 这是一次典型的技术类课程的尝试, 技术实践活动的教学组织和以建立科学概念为主的科
13、 学课有着很多不同,需要更多的教学研究与探索。本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非常浓厚,一直 保持着高度的注意,当然,我们也发现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和保持较长时间观察活动的毅力方面 仍略嫌不足。 【总结点评】 本课教学,有着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1.丰富的学习资源、辅助了信息的有效收集 关于日晷和赤道式日晷的资料,教师准备得很充分,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类别 丰富, 有图片、 文字、 视频、 模型等, 并且, 我们关注到教师对这些资源都作了进一步的处理, 使得学生易于接受。另一个方面是资料的准确与详细,特别是关于晷面刻度的清晰放大图,方 便了学生信息的收集。 2.足够的材料,保证了全员参与,也保证了
14、学生获得更多的体验 制作简易日晷,为保证学生都能具有这次制作的经历,教师准备了足够多的材料,并且没 有对材料进行硬性的全班统一规定,而是给学生提供了自选材料的机会,这就保证了学生全员 参与,也保证了学生获得更多的体验和经历,这些都是非常有意义的资源。 3.关注了对技术与工具发展本质的一些认知体验 动手做无疑是学生都喜欢的, 也很热闹。 但老师很清楚, 在保持学生动手做的兴趣的同时, 还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从根本上, 教师不是仅仅希望学生在知识积累层面上有更多的收获, 而是希望学生在经验、经历层面也有更多的积累。特别是,教师引领学生关注了技术与工具发 展和进化的一些规律,例如:工具可以方便人们的生活,工具与技术的成熟需要不断改进,日 晷测时是有着不足之处等等。而这些体验的积累对于本单元总目标的落实,以及对培养学生的 科学素养都是很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