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师备课参考

上传人:理想 文档编号:166804 上传时间:2021-01-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师备课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1年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师备课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1年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师备课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1年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师备课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1年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师备课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教科教科版版二二年级年级下下册册科学科学 备备 课课 参参 考考 1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磁铁磁铁 1.1.磁铁能吸引什么磁铁能吸引什么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二年级下册磁铁单元的第 1 课。教科书从冰箱贴引入,引导学生了 解生活中常见的磁铁,发现磁铁虽然形状各异,但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功能可 以吸铁。同时,学生很快发现,生活中很多物体上都能找到磁铁的踪影。由此引出 本课研究的主题。本课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回顾生活中各种各样的 磁铁,引出本课的核心问题“磁铁能吸引什么样的物体” 。第二部分探索,包括 “用磁铁去吸引各种各样的物体”和“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是用铁做的”两个 活动,让学生用实

2、验的方法进行检测,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判断,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第三部分研讨,让学生在经历实验检测活动的基础 上开展思维辨析, 充分发表关于 “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在材料上的共同特点” 的观点, 并在习得概念后进行迁移应用(拾起木屑中的回形针) ,让科学概念的建构更完整。 第四部分拓展,了解能被磁铁吸引的“特殊”金属镍和钴,进一步完善科学概 念,让学生认识到“对一个事物的探究,需要穷尽更多的材料,而我们的课堂探究 只是很有限的一部分” 。 作为磁铁单元的起始课,本课要帮助学生通过探究完善“磁铁能吸引铁一 类的物体”的科学概念,并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磁铁

3、并不陌生,大多有玩过磁铁的经验,对磁铁也很感兴趣。学 生大多能够知道“磁铁能吸引铁” ,但对“磁铁是否能吸引含铁一类的物质”并不清 楚,以及“磁铁能吸引所有金属还仅是铁”会存在较大争议。学生的这些模糊概念 和争议将成为本课教学的起点。 本课希望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知道“磁铁能吸铁,磁 铁能吸铁一类物质的特点叫磁性,磁铁有磁性” ,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学生需要先认识图片中的物体,把物体和序号一一对应。这样的操作可以提升 学生记录的速度,也便于实验后进行研讨交流。 我们也鼓励学生自己从家里带材料,一方面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材料的准备, 另一方面,让学生体

4、会到科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孩子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 在表格中,需要让学生先预测结果并用“”或“”记录,然后再开展实验。 老师提醒学生: 每种物体重复检测 3 次, 再在 “实验结果” 这一栏中用 “” 或 “” 进行记录。 因为最终会从“物体本身”指向“组成的材料” ,所以建议教师尽量选择组成材 2 料相对单一、 典型的物体进行实验 (可以适当选几个由两种或三种材料组成的物体, 但要保证组成的材料很容易辨别) , 以便于学生归纳得出科学概念: 磁铁能吸引铁一 类的物体。 2. 2. 磁铁怎样吸引物体磁铁怎样吸引物体 【教材简析】 本课从“使小车运动需要力”的体验活动引入,引领学生探究通过直接

5、接触和 不直接接触让小车运动起来的方法。通过前面第 1 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发现磁铁 对铁一类的物体具有吸引力,这是一种不需要直接接触物体就能起作用的力,这种 力叫磁力。学生也将在本单元逐步了解到磁铁与铁,磁铁与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 体会到“磁力可以穿透一些物体” ,暗含 “磁场”的初步理解,并指向“能量”这 一科学大概念。 聚焦板块,通过围绕“你有什么办法使小车运动起来”的问题来进行,进入下 一阶段的直接接触使小车运动, 以及不直接接触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活动。 这一环节, 力求学生多说多讲方法,这是对小车运动与力的思考。 探索板块与研讨板块,这里面主要涉及到四个小实验的探讨,由现象到概括就 是

6、思维发展的一个过程,不再重复研讨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们主要是围绕着 “拉力、推力、磁力”的科学词汇理解再进行着活动。活动由“绳系小车拉动,嘴 吹动小车, 磁铁不接触使小车运动, 磁铁隔物使小车运动” 这样的四个小实验组成。 重点放在后面两个实验上, 重点理解 “磁力” 。 在活动的时候, 教师多让学生说出 “拉 力、推力”这样的词,以便以后科学探究的用词准确。通过实验,学生能感知到磁 力虽然看不到,但是却像拉力、推力一样也是真实存在的。 拓展板块,主要是通过“蝴蝶飞游戏”完成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巩固。由教师展 示纸蝴蝶“飞”起来的“神奇”现象,让学生思考原理。接着学生们通过课件了解 制作“蝴蝶

7、” ,然后小组合作游戏。这样子把已学习的知识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中巩 固下来。 【学情分析】 学生玩过各种各样的玩具小车,他们知道可以通过推或拉让小车前进与后退, 但是绝大多数学生没有用实验手段研究过小车运动与力的关系。这节课,学生在研 究小车运动与力的关系时,会发现磁铁对铁一类的吸引力,这是一种不需要接触物 体就能起作用的力,磁铁甚至隔着一端距离就能把物体吸引过来,学生对此很感兴 趣。 课的最后设计是以拓展游戏活动 “蝴蝶飞” 的形式结尾, 学生的兴趣始终保持, 将会随之带到课外,从而使这节科学课持续进行。 3 3.3.磁铁的两极磁铁的两极 【教材简析】 磁铁的两极属于物质科学领域的教学内容。

8、磁铁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 多数学生都见过、玩过磁铁,并对磁铁现象感到新奇和有趣。通过前两课的学习, 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 “磁铁能吸引什么” 、“磁铁怎样吸引物体” 。 本课是目标很明确, 就是引导学生探索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 本课教材内容分为三部分: “聚焦” 部分, “磁铁的各个部位都有磁力吗?” 、 “磁 力的大小相同吗?”两个问题明确指向“磁力”的概念,以及磁力分布“两端强、 中间弱”的特点; “探索” 、 “研讨”部分,通过借助回形针、铁粉盒等材料,让学生 观察到条形磁铁两端吸引的能力更强,并由此现象得出条形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 小是不同的,从而建立磁极的概念; “拓展”部分,让

9、学生利用本课所学的方法判断 蹄形磁铁的磁极,进一步体会“磁铁有两个磁极” 。 从整个单元的编排看, 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老师设计的实验, 在观察中发现现象, 根据现象进行研讨, 从而初步认识此现象, 为高学段 “能量” 单元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年多的科学学习经历,观察、实验、合作、分析的能力也经 过了一些训练,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学习基础。就本课的内容而言,学生在前两课学 习的基础上,已经了解了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质,了解了磁铁具有一种看不见的 磁力,并还会隐约感觉到磁铁两端的磁力比较大,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 铺垫。但学生对“同一块磁铁各部分的磁力大小是否有区别”的

10、认识是模糊的,在 前概念中可能存在许多不同的认知,如“各部分磁力一样大” 、 “中间大、两头小” 、 “两头大、中间小” 、 “一头大、一头小”等,这是本课教学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4.4.磁极与方向磁极与方向 【教材简析】 通过前面 3 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磁铁上有两个磁性最强的部位叫磁极, 而且他们也会发现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的两个磁极上分别涂有红蓝两种颜色,甚至 会关注到磁铁上标有 “N” 和 “S” 。 本节课就是研究这两种颜色、 字母与方向的关系, 指向磁铁的另一个性质能指示南北方向。同时,本课也为下一课制作水浮式指 南针的活动埋下了伏笔。 聚焦板块将学生对磁极颜色和字母的好奇直接

11、引向了与方向的关系,插图中野 外的指南针就暗含了磁铁上用特定的颜色和字母来表示特定的磁极,这与方向是有 关系的。 探索板块主要是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用支撑法来测试条形磁铁的指向性, 4 因为此时的条形磁铁是被白纸包住的,所以学生只能发现它可以指示南北方向。在 第二个活动中是用悬挂法来测试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的指向性,这是建立在第一个 活动基础上的进一步研究,旨在找到磁极与方向的具体对应关系。 研讨部分通过条形磁铁的磁极方向与特定字母、特定颜色的对照,再加上蹄形 磁铁、环形磁铁指示南北方向的证据比对,学生会发现规律:磁铁能够指示南北方 向,而且一个磁极总是指向南方,另一个磁极总是指向北方。还将发

12、现磁极与方向 的对应关系:指向南方的磁极为 S 极,通常涂装蓝色;指向北方的磁极为 N 极,通常 涂装红色。教师可以给出“南极” “北极”的概念,并介绍南极和 S、北极和 N 的关 系。 拓展板块是对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的应用,介绍了指南针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使用说明书实现自主学习并在校园里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学情分析】 不少学生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发现了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的两个磁极上分别涂 有红蓝两种颜色且标有“N”和“S” ,这当中有什么奥秘是他们非常疑惑的。对于指 南针,大多数学生知道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但不清楚指南针的构造 及其使用方法。因此,指导学生认识和

13、使用指南针有助于深化他们对“磁铁能指示 南北方向”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表格中的现象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记录,边活动边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 惯。学生每完成一次实验要同时记录两个磁极的方向,而不是针对每个磁极分别做 三次实验。 5.5.做一个指南针做一个指南针 【教材简析】 人类对磁铁最重要的应用之一,就是利用它制造了指示方向的仪器,特别是用 于航海的指南针,对促进古代世界贸易和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指南针是我国古 代四大发明之一,由我国传到世界各地,对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经过第四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磁铁具有指示南北方向的性质,并认识和使

14、 用了指南针。 他们会发现, 条形磁铁指示南北方向的性质, 并认识和使用了指南针。 他们会发现,条形磁铁指示南北的实验装置实际上就是一个简易的指南针。 本课安排了制作指南针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包括设计、实施、改进在内 的简单的技术与工程的实践过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在制作过程 中认识磁化现象。教材之所以选择制作水浮式指南针,是因为它的制作相对容易一 些,同时水浮式指南针也是指南针在应用过程中的重要改进。制作完成后,需要检 测指南针的效果,并对制作过程或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 5 聚焦板块主要是介绍了指南针的历史,广义上的指南针是指一切能利用磁铁来 指示方向的仪器

15、。2000 多年前,我们把天然磁石制成勺型,放在光滑的铜盘上,铜 盘上刻着方向,这就是“司南” 。到了 900 多年前,人们知道了让铁片、钢针变成磁 铁的方法,制作出了灵巧的指南鱼和水浮式指南针。利用指南针导航,解决了航海 中的很多难题。教科书中的水浮式指南针复原模型,简单介绍一下,并且引出这节 课的探究活动。 探索板块主要是 1 个活动,共分为 5 个步骤。第 1 步:准备实验材料,包括钢 针、吹塑纸、条形磁铁、指南针、盛水盘。吹塑纸可以被其他能够漂浮起来的物体 代替,盛水盘能够被小水槽、培养皿等物品代替。第 2 步:制作磁针,用钢针与磁 铁进行摩擦。第 3 步:安装磁针,将漂浮物和磁针固定

16、在一起。第 4 步:磁针来指 示方向,和现代的盒状指南针进行比较。第 5 步:标注磁极,要重复测试。 研讨部分主要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再做一个指南针,还有什么方法?对于这 个问题,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除了水浮式之外,还有什么方法能让磁针自由转 动。第二种解释是水浮式指南针能够怎样改进。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的求知欲还是很旺盛的。有很多学生对上节课课后的磁铁能够指 示方向这个现象会有联想,所以指南针这个主题就呼之欲出了。在这个主题上学生 的探索愿望会比较强烈。在动手能力方面,这个活动在磁针磁化以及固定漂浮物这 两个部分可能会出现问题,所以实验的方式是小组活动方式进行。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7、】 1.固定磁针的活动要求学生一边讨论,一边完成画图。 2.鼓励学生想出多种方式固定磁针。 6.6.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教材简析】 在之前的研究中,学生已经知道一块磁铁上有两个磁极,分别是南极和北极。 当南极和北极分别靠近铁制物体时,有着相同的表现,即都能吸引物体。而当南极 和北极用来指示方向时,有着不同的表现,即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南极始终指示 南方,北极始终指示北方。那么,当一块磁铁的磁极与另一块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 时,又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呢? 用一个磁极去靠近另一个磁极,有 4 种情况:用 N 极靠近 N 极、用 N 极靠近 S 极、用 S 极靠近 S 极、用 S 极靠近

18、N 极。而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则呈现两种状况, 即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通过探索活动,学生会发现,S 极和 S 极相互排斥,N 极和 N 极相互排斥,S 极和 N 极相互吸引,N 极和 S 极相互吸引。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 以更加充分地认识到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6 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磁北极位于地理南极,而地磁南极位于地理 北极,但并不重合。因此,磁铁能够指示南北方向也可以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来解释。当一块水平自由转动的磁铁或磁针静止指示南北方向 时,如果用另一块磁铁的磁极去靠近,那么它就会失去原来指示南北方向的状态, 或是被吸引或是被排斥。 【学

19、情分析】 事实上,有的学生已经有了这样的经验: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有时会吸在一 起,有时又会相互推开。磁铁和磁铁相互靠近,方式可以是任意的,比如磁极和磁 极靠近、磁极和磁铁其他部位靠近等。本课指明了磁极与磁极靠近,以帮助学生充 分研究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在“我的发现”中,学生应该利用记录表提供的术语,选填“排斥”和“吸引” 对应的编号,而非诸如“推开” “吸住”等日常用语,以建构科学概念。 7.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磁铁和我们的生活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二年级下册磁铁单元的最后一课,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 知道了磁铁能吸引铁制物体;磁铁两极磁力最大,分别为南极和北极

20、;同极相斥、 异极相吸等磁铁的性质。本课旨在帮助学生通过了解磁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 应用,进一步巩固和理解磁铁的相关性质,同时引导学生初步体会科学的本质,了 解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工作,认识到科学影响日常生活、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促进人类 社会的进步、科学家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来研究自然的奥秘。 人们利用磁铁的不同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人们利用磁铁能吸引铁、镍、钴等 金属材料的性质,制作了磁贴、磁钉、磁性钓鱼玩具等产品;利用磁铁能指示南北 方向的性质,发明了指南针;利用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发明了磁悬浮 列车等等。这些技术产品,有的直接利用磁铁来工作,比如磁贴;有的则需要通过 电磁转化来实现其

21、功能,比如磁记录设备。 本课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通过从古至今人类应用磁铁的例子引 出本课要研究的内容;第二部分探索,用正确的方法寻找身边物体中磁铁的存 在,了解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与磁铁性质有关系,知道很多信息都是利用磁进行 传递;第三部分研讨,结合前面几课的学习总结和整理磁铁的特点,从整理的 信息中提出一些后续研究的问题。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磁铁的一些性质,也会知道生 活中很多地方用到了磁铁, 但是具体应用了磁铁的什么性质, 并没有思考过, 同时, 7 对于物体中隐藏的磁铁应用是不熟悉的。这个年纪的小朋友好奇心强,探究欲强, 创造力也很强,他们会

22、很乐意用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猜测,引发更多的思考。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我们自己我们自己 1.1.观察我们的身体观察我们的身体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二年级下册我们自己单元的第 1 课。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隶属于小学 科学课程标准生命科学领域,指向“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 命活动”这一科学概念。 本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聚焦部分在明确了本课的研究对象是“我们的身体” 之后,提出了“关于我们的身体,你知道些什么?”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前 认知。 探索部分由四个活动组成, 第一个活动是对身体外形结构的观察, 核心是 “身 体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认识人体的基本结构头、颈、躯干和四肢; 第

23、二个活动是对身体外形的对称性的观察;第三个活动和第四个活动都是将观 察的重点由身体外部引向身体内部,对人体展开了由外部到内部的观察活动。在研 讨环节以“我们用了几种方法观察身体?” 、 “说说观察中的新发现和想研究的问 题”这两个问题引发学生对观察方法、观察内容的思考,激发学生对探究人体秘密 的兴趣。拓展环节主要是通过仔细观察人体结构图认识身体内部的一些看不到的结 构。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身体结构”这个概念是模糊的,往往会把眼睛、鼻子、耳朵等 五官与身体结构混淆。同时对身体内部结构的认识也不具体、不全面。 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观察过植物和动物的结构, 同时学习了一些观察方法。 本课

24、的观察对象是同学和自己的身体,是学生相对熟悉的、能摸到的、能看到的, 这些都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提供了很好的知识、技能基础。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活动目的:帮助学生收集身体的基本信息。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信息收集工作,在课上“聚焦”环 节使用。也可以在课上让学生亲自测量、收集数据,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通过测量认 识身体各部分。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完本课之后再填写身体信息,画出手的轮廓图, 进一步加深对身体结构的认知。 8 2.2.通过感官来发现通过感官来发现 【教材简析】 通过感官来发现是教科版二年级下册我们自己单元的第 2 课,本课与 第 3、 4 课都是基于课程标准在生命科学

25、领域学习内容 “人体有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 器官”中,低段学习目标要求为“识别眼、耳、鼻、舌、皮肤等器官” 。在本节课中, 学生将有意识地主动利用眼、耳,鼻、舌、皮肤的感觉功能去观察的事物。同时他 们会发现, 每个感觉器官都有自己能够感知的信息(能做的事情和不能够感知的信息 (不能做的事情), 综合使用感觉器官能够帮助他们对周围的事物进行更全面的认识。 聚焦板块,通过认识感觉器官及其观察方法上的作用,以及结合第一课“关于 我们的身体,你还了解什么?”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探索板块,通过“我们的感觉器官能高诉我们什么信息” 、 “说说我们看到的和 想到的” 、 “用一种感官和用五种感官观察比较哪种观

26、察更真实,得到事实”进行探 究活动。 研讨板块,根据上面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展开观察活动,教师要关注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表达和思考。 【学情分析】 到二年级为止,在学生成长的若干年中,人体的感觉器官在他们认识事物、感 受外界环境变化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但学生没有特意去认识自己的感觉器官。 本课重点呈现的是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使 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利用眼、耳、鼻、舌、皮肤等感官去观察周围事物。同时他们会 发现,每个感觉器官都有自己能够感知的信息(能做的事情)和不能够感知的信息 (不能做的事情) ,综合使用感觉器官能够帮助他们对周围的事物进行全面的认识。

27、 3.3.观察与比较观察与比较 【教材简析】 观察与比较是教科版二年级下册我们自己单元的第 3 课,属于课程标 准中生命科学领域的主要概念“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各系统分工配合,共同维持 生命活动” 。本课是让学生在识别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的基础上,利用 这些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与比较,分析被观察事物的诸多特征,建立与观察事实的匹 配程度,从而依据匹配的程度做出事物名称判断,能够对事物进行更全面的描述。 聚焦板块:让学生对学习用品进行观察比较,说说它们的不同点。旨在引导学 生发现“利用感觉器官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很多事物的不同之处” 。 探索板块:安排了 4 个活动,旨在通过比较的方式,学生

28、能找出被观察事物之 间的不同与相同之处。前两个活动“找不同”和“听声辨物”是学生利用单一的感 9 官进行观察的活动,后两个活动“给不同浓度的溶液排序”和“挑选仿真水果”是 以阶梯渗透的方式让学生体验综合运用多个感官进行观察比较。 研讨板块: “运用感觉器官,我们可以做哪些方面的比较”和“同时运用多种感 觉器官进行比较,有什么好处” ,这两个问题注重学生对之前活动的整理和体悟,以 及认识到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来观察比较的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发现学生对用眼睛观察事物有很广泛的认知。但很少有学 生能意识到利用其他的感觉器官进行观察。 在进行比较时往往只有 12 种感觉器官 参与,

29、导致观察得到的信息不全面,不准确。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重点加强“同 时运用多种感官来进行观察比较”的探究活动,提供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观 察事物,借助比较事物的相同与不同,并分析被观察事物的诸多特征的机会。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用多感官观察与比较是本课重点,学生活动手册的“我的课堂活动记录”则 在探究活动“比较排序”环节中进行记录。 2.“皮肤测试活动记录”则在课堂的拓展环节进行,边开展边记录。如课堂时 间不够,可回家后与父母合作开展,并完成好记录。 4.4.测测试反应快慢试反应快慢 【教材简析】 测试反应快慢是第二单元我们自己的第四课,是在认识身体的结构、 各种感觉器官的功能基础上

30、,进一步综合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获取信息,并做出相 应的反应。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反复训练可以提升我们的反应速度。 本节课分为 3 个部分。第一是“聚焦”部分,通过翻拍手的游戏,交流熟悉人 体的一些感觉器官。第二是“探索”部分,重点开展玩“抓尺子”的游戏,有两个 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比一比谁抓住的次数多” ,这个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游戏的玩 法,要求不高,能抓住尺子即可。通过游戏的方式测试眼、手初步配合的结果,并 比较出自己反应速度的快慢。第二个活动是“比一比谁的得分多” ,这个活动是在能 抓住尺子的基础上尽量抓到高分区,从初步感知转变为数据描述,用数据描述变化 规律更能体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学

31、生通过数据分析,能够得出“反复训练能够提升 反应速度”的结论。第三是“研讨”部分,这个环节讨论的话题也将是在游戏中需 要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明白,综合使用感觉器官会帮助人获取更丰富的信息用 以比较分析和判断。 【学情分析】 在学生平时生活中,常常会与小伙伴一起玩游戏,其中有许多是考验人反应快 慢的游戏,如“木头人” 、 “翻拍手”等,但是,当问到学生哪些方法能够提高游戏 10 成功率的时候,学生往往说不出来。 “抓尺子”是学生喜欢的游戏,虽然学生有浓厚 的动手兴趣,但他们依然不善于总结提炼语言,所以在本节课还要继续训练学生的 语言表达能力。在游戏过程中也要利用学生求胜心理,引导学生思考获胜的

32、方法。 此外,学生往往没有持续记录的习惯,这也为本节课的数据分析带来一定的影响, 故在游戏过程中要时刻提醒学生记录的方法,养成持续记录的习惯。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活动手册的内容可以看作是“抓尺子”游戏的计分表。学生要在表格中记录每 一次游戏的成绩。这些成绩反映了学生观察和反应速度的差异,以及经过反复训练 后呈现的反应速度的变化。 教师可以在学生记录前利用课件或者板书做示范, 指导学生看表格和填写表格。 在填写“分数记录”表格时,学生遇到最大的困难是每次成绩的累加。低年级 学生的口算能力有限, 即便是简单的一位数连加, 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运算。 所以教学中,教师要要给予充足时间完成数据

33、的计算。教师还可以提示学生每完成 一次游戏,就把累加的分数计算出来,这样就可以适当降低数据统计的难度。 5.5.发现生长发现生长 【教材简析】 在本节课中, 教师要带领学生做的活动主要是一起回顾二年级以前的身体生长, 让学生通过寻找自己从小到大生长发育的痕迹(如:小时候的衣服、照片、生长记 录和家长的回忆等,都可以作为学生要收集的信息) ,列举各种事实,通过比较的方 法来说明自己身体的变化,其中会涉及身高、体重、牙齿、力量等方面。活动中的 各种信息均为学生对生长变化的回顾,这将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意识的起点,也将 为学生在高年级进一步了解身体生长发育的问题积累经验和认识。 【学情分析】 从本课开

34、始,学生将对自己身体的生长加以关注。从出生到进入小学,学生经 历了一个生长发育阶段, 身体变化很大; 从小学入学到小学毕业又要经历六年时间, 这段时间学生的身体变化也会十分明显。 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 健康生活的意识也需要在这个时间段内逐步养成。因此,二年级的学生面对自己身 体的生长,既要能够看到之前的发展,也要认识到今后也会生长变化,更要能够为 今后的生长做出必要的准备。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我的课堂活动记录”使用说明: (1) “出生时”的体重和身高数据需要课前布置,让学生从家长处了解并提前 记录到活动手册中。 “现在”的身高体重数据最好让家长帮忙提前测量并记录。

35、 (2)若搜集自己“出生时”的数据存在困难,以及课堂上当场测量“现在”的 11 数据时间来不及,可以使用书本上提示的新生儿和二年级学生身高和体重的平均数 据。 2.“拓展活动”使用说明: (1)男女长辈“12 岁时的体重和身高”的调查,若存在困难,也可以转化为 调查学校老师“12 岁时的体重和身高”数据。 (2)进行“大哥哥” 、 “大姐姐” “12 岁时的体重和身高”的调查前,需要教师 提前联系对应班级的教师与学生准备数据,或从对应班级处获取学生的数据。 6.6.身体的“时间胶囊”身体的“时间胶囊” 【教材简析】 身体的“时间胶囊”这个活动,就像是学生的“成人礼” ,有着一种仪式感。学 生将

36、写有对自己生长期待的记录单封装起来,装在“时间胶囊”中。期待四年后的 再一次打开。而在这四年中,学生将努力健康成长。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有机会根据目前自身的发育信息,并结合长辈或者哥哥、 姐姐的成长信,为自己在 6 年级毕业时的身体状况做出预测。学生将这些预测写下 来,封装起来,等待四年后打开,与自已那时真实的身体状况相比对,回顾并评价 自己这段时间的生长。 第 5 课和第 6 课尽管在课程标准的内容上没有具体要求,但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是健康生活的意识培养,需要的是伴随成长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望,绝不是面对终 结的悔过。所以,在低年级阶段安排这个内容是为了让学生在高年级阶段经历一个 认识的发生、

37、发展的过程。抓住这个阶段施以影响,在 6 年级时,我们将会再有一 次回顺和展望的机会。我们希望学生的健康意识是来自“对以往生活的回顾,对未 来生活的企划” 。 【学情分析】 在这样的活动中,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展开“对未来生活的企划” 。尽管二年级的 学生还不会有那么完整的规划, 也不会有完善的健康意识, 但是我们需要想到的是, 四年后,他们已经成为 12 岁的少年,那时他们已经开始有能力、有意识对今后的生 活提出自己的希望,做好自己简单的规划。而在那时再次打开时间胶囊,回顾这四 年来自己的成长,并进行自我评价。同时,也即将面临下一个成长阶段, “健康的生 活”将延续下去,健康生活的意识逐渐建立起来。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 “时间胶囊”信息表。表格分为“现在” 、 “毕业时”两部分信息。 “现在”部 分的信息在活动手册 12 页中已经收集过, 只要摘抄过来就可。 毕业时的信息需要学 生根据自己身体信息,以及长辈,哥哥姐姐们的身体信息作出预测。 2.留言: 给长大后的自己。 可以通过写字、 画画等形式给未来的自己写几句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科学 > 教科版 > 二年级下册(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