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分层集训 专题五:文言文阅读B卷(含答案)

上传人:理想 文档编号:166636 上传时间:2021-01-0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6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分层集训 专题五:文言文阅读B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21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分层集训 专题五:文言文阅读B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21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分层集训 专题五:文言文阅读B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21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分层集训 专题五:文言文阅读B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21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分层集训 专题五:文言文阅读B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B 卷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子曰: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择其其善者而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改之。 ” ( 论语 述而 ) 【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 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日:“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 宥坐 之器。”孔子曰: “闻 闻宥坐器,满则覆覆,虚则则敧,中 则正,有之乎?”对曰: “然。” 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而叹曰:“呜呼!恶 有满而不 覆者哉!” (韩诗外传) 【注】敧:倾斜。宥(

2、yu)坐:座位右边。“宥”同“右”。中:这里指装水到一 半。恶:怎么,哪里。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知之者不如好好之者 好:常常,容易 B.其不善者而改改之 改:改正 C.闻闻宥坐器 闻:听说 D.满则覆覆 覆:倾覆 2.下列加粗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择其善者而而从之 孔子喟然而而叹曰 B.日中不至,则则是无信 虚则则敲 C.好之之者不如乐之者 此盖为宥坐之之器 D.择其其善者而从之 汝来何其其晚也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启示人要谦虚,不要自以为是。 B.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都只谈到了学习

3、态度、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 C.孔子让子路“取水试之”的原因是孔子想要验证“宥坐之器”的特点。 D.孔子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甲】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 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陋室铭) 【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 ,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 疾病呻

4、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 ,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 ,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选自陆游筑书巢) 【注释】:椟: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觌:(d),相见。槁枝:枯树枝。 1.解释加粗的词语。 (1)有仙则名名_ (2)惟惟吾德馨_ (3)或陈陈于前_ (4)妻子妻子不觌_ 2.翻译下面句子。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3.用原文句子填空。 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陋室的主人自评(1)“_, _”,书巢主人的朋

5、友评价(2)“ _”;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 雅, 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 (3) “ _, _” 来表达。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 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 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 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

6、卜算子咏梅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 (1)不蔓蔓不枝_ (2)予谓谓菊,花之隐逸者也_ (3)亭亭净植植_ (4)待待到山花烂漫时_ 2.翻译下列句子。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填空【甲】文用_、_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_、 _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 4.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 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

7、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所谓三峡,此其一(西陵峡)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 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 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 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 于千古矣。”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粗词。 沿溯溯阻绝( ) 属引引凄异( ) 常闻峡中水疾疾( ) 弥弥习弥佳(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 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3.【甲】文第一段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现了三峡水流怎样的特点?照应了【乙】文中哪句 话? 4.【甲】【乙】两文在内容上有何异同点?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答谢中书书【甲】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 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 与其奇者。 【乙】记承天寺夜游【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9、,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夕日欲颓颓( ) (2)月色入户户( ) (3)未复有能与与其奇者( ) (4)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2.翻译下列句子。 (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下列对选文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既表现了对奇景无人能欣赏的惋惜,又暗含自己能领 悟山水真谛的得意之情。 B.“月色入户”写月色富有人情味,其中“入户”二字,把月光拟人化,月光似乎懂得这位 迁客的孤独寂寞,主动来与他做伴。 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

10、中庭”中的“亦”字写出苏轼的喜悦心情,暗示这一对朋友情趣 相投、互为知己的感情。 D.甲文文字清新流畅、精于铸炼,以散句为主,长短结合、骈散交错。 4.苏轼的作品西江月与记承天诗夜游都是借月抒怀,请比较两篇作品所抒之情有何 不同,并探究产生这两种不同情感的原因。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释注释:此词作于苏轼刚贬黄州之时。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

11、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己卯上元 , 予在儋州, 有老书生数人来过, 曰: “良月嘉夜, 先生能一出乎?” 予欣然从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 杂糅,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 熟睡已再鼾矣。 放杖而笑, 孰为得失?过 问先生何笑, 盖 盖自笑也。 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 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苏轼书上元夜游) 【注】上元:农历正月十五。儋州:苏轼被贬之地,现属海南。民:指汉族。夷:指 当地少数民族。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过:苏轼的小儿子。 1.解

12、释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 (1)欣然欣然起行 欣然:_ (2)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_ (3)予欣然从从之 从:_ (4)盖盖自笑也 盖:_ 2.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 B.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 C.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 D.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 4.甲、乙两文都写了夜游,分别描写了什么?两文都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七、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 (甲)富贵不能淫(甲)富贵不

13、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 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 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 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译注) (乙)从容就义(乙)从容就义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 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 者如堵。临刑,从容谓吏曰:“

14、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 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自赞:自我总结。庶几:差不多。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 (1)岂不诚诚大丈夫哉 (2)丈夫之冠冠也 (3)见闻者无不流涕涕 2.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俄有使使止之之此之之谓大丈夫 B.独行其其道河伯始旋其其面目 C.安居而而天下熄博学而而笃志 D.是焉焉得为大丈夫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焉 3.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

15、,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4.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5.句子翻译。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八、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小题。 【甲】【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 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16、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 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乙】 田单 将攻狄,往见鲁仲子。仲子曰:“将军攻狄,不能下也。”田单乃惧,问鲁仲 子曰:“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闻其说。”鲁仲子曰:“当今将军东有夜邑 之奉,西有淄 上之虞 ,黄金横带而驰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田单曰: “单有心,先生志之矣。”明日乃励气巡城立于矢石 之所。乃援桴鼓之,狄人乃下。 选自战国策田单将攻狄 注释田单:战国时齐国临淄人。狄:在今山东高青东南。鲁仲子:齐国高士。夜 邑:在今山东东掖县

17、。淄:水名。虞:通“娱”,娱乐。黄金横带:腰系黄金的带钩。 矢石:箭和垒石,是守城的武器。援桴(f):拿鼓槌。 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曾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B.行拂拂乱其所为(拂:扰乱) C.田单乃惧惧(惧:害怕) D.先生志志之矣 (志: 记, 记住)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2)将军攻狄,不能下也。 3.用“/”为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明日乃励气巡城立于矢石之所 4.【甲】【乙】两文都表明一个共同的道理,无论是治国还是战争,享受安乐往往会有导致 失败的危险。两文中都体现这一道理的句子分别是

18、:【甲】_;【乙】_。(请分别用 文中原句回答) 九、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 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9、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蓼花庄地近束鹿,距京师三百余里而遥,西山面之,浑河绕之,奥阻 幽深,人 迹之所不到。居民千余家,淳淳闷闷 ,浑乎太古之意,桑麻林麓,远近映带,婚姻嫁娶, 不出其里。居人自其始祖迄今,无一识字读书。县吏一来征租,信宿 尽收而去。子孙历世 无一入城市家家足衣食无贵无贱。 凡嚣竞凌害 、 偷盗讼狱、 干戈扰攘之事, 离别羁旅之苦, 父老子弟传世数十,耳未尝闻。其山川风物、人民土俗,是亦燕赵间一桃花源也。 (节选自戴名世蓼庄图记) 【注】奥阻:腹地险要。淳淳闷闷:淳朴笃诚不开化。信宿:两三日。嚣竟凌害: 嚣竞,为求功名利禄而喧闹奔走;凌害,欺凌伤害。 1.解释下列加粗

20、词在文中的意思。 (1)便要要还家 要:_ (2)乃乃不知有汉 乃:_ (3)西山面面之 面:_ (4)偷盗讼狱狱 狱:_ 2.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孙历世无一入城市家家足衣食无贵贱贫富 B.子孙历世无一入城市家家足衣食无贵贱贫富 C.子孙历世无一入城市家家足衣食无贵贱贫富 D.子孙历世无一入城市家家足衣食无贵贱贫富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县吏一来征租,信宿尽收而去。 4.【甲】【乙】两文所展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有什么共同点?请简要概括。 十、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

21、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 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 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 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 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 【注释】奚:怎么。 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1)不知其旨旨也 旨:_ (2)然后能自反反也 反:_ (3)君子之学必好好问 好:_ (4)舍舍问,其奚决焉 舍:_ 2.请用“/”给【乙】文中画线

22、文字断句,限划两处。 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4.【甲】【乙】两段文字的中心论点分别是什么?(用原文作答) 5.【甲】【乙】两段文字的论证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 十一、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 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

23、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曰: “天下无马! ”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景公问晏子曰:“莅 国治民,善为国家者何如?” 晏子对曰:“举贤以临国,官能 以敕民,则其道也。举贤官能,则民与若矣。” 公曰:“虽有贤能,吾庸 知乎?” 晏子对曰:“贤而隐,庸为贤乎,吾君亦不务 乎是,故不知也。” 公曰:“请问求贤。” 对曰: “观之以其游 , 说之以其行, 君无以靡曼辩辞定其行, 无以毁誉非议定其身, 如此,则不为行以扬声 ,不掩欲以荣君。故通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富则视其所分 贫则视其所不取。夫上士难进而易退也;其次易进易退也;其下易进难退也。以此数物者 取人

24、,其可乎!” 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注释莅(l):治理,下文的“临”“敕”与此同义。官能:授予有才能的人官职。 吾庸:怎么,哪里。务:致力,专力从事。游:交游、交结的朋友。说:评说,评 论。靡曼:指言辞华丽。声:名声,声誉。荣:通“营”。迷惑。 1.下面句子中加粗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食不饱,力不足足 不足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B.策之之不以其道 予独爱莲之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C.善善为国家者何如 弗学,不知其善善也(虽有佳肴) D.夫上士难进进而易退也 是进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以

25、此数物者取人,其可乎!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故通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富则视其所分贫则视其所不取。 4.阅读【甲】【乙】两文,完成问题。 (1)【甲】文中“千里马”喻指_,“伯乐”喻指_;【乙】文中,晏子向景公建议 的治国方法是“_”(用原文回答)。 (2)在对待“贤能”的问题上,景公与“食马者”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十二、阅读下列古文,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 阳, 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 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

26、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 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 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 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 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

27、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 起, 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袁中道游岳阳楼记)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衔衔远山_ 浊浪排排空_ 取酒共酌酌_ 泫然不能自已已也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 3.(1)【甲】【乙】两段文字写的都是游览者在岳阳楼的所见所感。 【甲】文中,淫雨、阴风、浊浪等景物触发“迁客骚人”的悲苦之情,沙鸥、锦鳞、芷兰等 景物触发“迁客骚人”的_之情。 【乙】文中,清风、湖水、小船等景物触发了作者的愉悦之情,浓云、_、巨 浪等景物触发了作者的悲伤之情。 (2

28、)同游岳阳楼的袁中道是范仲淹所说的“迁客骚人”还是“古仁人”?为什么? 十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湖心亭看雪【甲】湖心亭看雪 明代:张岱明代: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 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 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 有两人铺毡对坐,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 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 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醉翁亭记【乙】醉翁亭记

29、 欧阳修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韩,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 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 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 乐亦无穷也至。 至于负者歌于途, 行者休于树, 前者呼, 后者应, 伛偻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 滁人

30、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 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 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 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下一白一白 一白:一片白色。 B.拥毳衣炉火炉火 炉火:围着火炉。 C.树林阴翳阴翳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 D.庐陵庐陵欧

31、阳修也 庐陵:庐陵郡,就是吉州,今江西省吉安市。 2.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大雪接连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B.湖面上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湖上)大雾到处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 体。 C.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D.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篇文章主旨明确,抒情都比较含蓄。甲文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游湖 人的雅趣和作者的志趣,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明朝)的怀念

32、之情;乙文作者对滁 州优美山水风景的讴歌,对建设和平安定、与民同乐的理想社会的努力和向往,其中作者委 婉而含蓄地吐露心中的苦闷,这对宋仁宗时代的昏暗政治,无疑在客观上是一种揭露,这些 自然都闪烁着思想光芒。 B.两篇文章写景突出,手法各有特点。甲文叙事写景多用白描手法,不夸饰,不铺陈,点到 为止。常常是寥寥数语,而神情俱现,精神全出可谓“以少总多,情貌无遗”,乙文写景一 是从小到大,移步换景。“环滁皆山也”,是大范围,下指“其西南诸峰”,范围缩小,再 指“琅琊”,再缩小,再指山上的醉翁亭,再缩小。二是用议论来写景,像“若夫日出而林 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晦明变化者, 山间之朝暮也” 写的是四

33、季景物的变化, 采用 “者” “也”议论句式,就把写景变成了议论。 C.两篇文章都很注重炼字。甲文中的“痴”既写出了作者的痴行,“独往湖心亭看雪”;也 写出了作者痴于景,欣赏大雪无痕的世界;还写出了作者的痴情,透露出无限的惆怅和淡淡 的哀愁。乙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 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 D.两篇文章写作上各有特色,甲文文字简练,善用白描手法,人景结合,情景交融;乙文意 境优美达到情与景交融,意与境相谐,结构精巧,语言凝练。 十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 无从致

34、书以观,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手自笔录, 计日以还。 天大寒, 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 弗之怠。 录毕, 走送之, 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 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 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 虽愚,卒获有所闻。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乙】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 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

35、 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袁枚黄生借书说(节选) 注通籍:指做官。落落大满:到处堆放满了(书)。素蟫:书中的蛀虫。 1.解释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 走走送之_ 不敢稍逾约约_ 既加冠加冠_ 援援疑质理_ 家贫难致致_ 2.翻译下列句子。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3.面对家贫无书可读的困境,宋濂的办法是“_”;袁枚的办法是: “_”。(用原文语句填空) 4.结合【甲】文宋濂早年读书求学的故事,说说【乙】文中“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给你的 启示。 十五、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

36、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 “何以战?”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 以分人。 ”对曰: “小惠来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 一战。战则请从。 ” (选自曹刿论战 ) 【乙】夫是以天下可使为一身,天子之责,士民之贱,可使相爱。忧患可使同,缓急可 使救。今也不然,天下有不幸,而诉其冤,如诉之于天。有不得已,而谒其所欲,如谒之于 鬼神。公卿大臣不能究其详悉,而付之于胥吏 。故凡贿赂先至者,朝请而夕得;徒手而来 者,终年而不获。至于故常之事,人之

37、所当得而无疑者,莫不务为留滞,以待请属 。举天 下一毫之事,非金钱无以行之。 (选自唐宋八大家决雍蔽 ) 【注释】胥(xu)吏:官府中的衙差小吏。请属:请托,指打通关系。 1.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又何间间焉 遂与外人间间隔( 桃花源记 ) B.肉食者鄙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鄙( 出师表 ) C.今也不然然 杂然然而前陈者( 醉翁亭记 ) D.非金钱无以以行之 皆以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 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故凡贿赂先至者,朝请而夕得。 3.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 4.甲、乙两文中,统治阶级对待百

38、姓诉讼的态度有什么不同?(用原文回答) 十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史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 赏;能谤讥于朝市,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闭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 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 部忌讽齐王纳谏) 乙乙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

39、曰:“敢有谏者,死!”舍人 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 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 对曰:“园 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 ,欲取蝉而不顾 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 欲得其前利而不顾 其后之有急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选自说苑) 注舍人: 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小孺子:年轻人。三 旦:三天。身曲附:缩着身子紧贴树枝。弯起前肢。附,同“跗(f) 。脚背。务; 一心,一定。 1.解释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于是入朝见见威王 见: _ (2

40、)臣诚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_ (3)宫妇左右莫不私私王 私: _ (4)今齐地方地方千里 地方:_ (5)不顾其后之有患患也 患:_ 2.翻译下列句子。 (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2)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 3.请从甲乙两文中各找出或提炼出一个成语。 4.请比较邹忌和少帮子进谏的相同点。 (1)从进谏方式看。邹忌与少孺子 (2)从进谏结果看,威王与吴王 十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先帝创业来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 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盖追先帝之殊遇, 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

41、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 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出师表 (乙)宋人有沽酒者,升概 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酸。 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 “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沽,而狗迓 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说之。此人主之所 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42、故桓公问管仲曰: “治国最奚患?”对曰: “最患社鼠矣。”公曰: “何患社鼠 哉?” 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 恐涂阤 ,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 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据而 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 壅 ,国焉得无亡乎? 韩非子猛狗与社鼠 注:升概,这里是指用器具量酒。县,通“悬”。迓(y),迎接。社鼠,在社 坛下掘穴而居的老鼠。涂阤(zh),(木板周围的)泥崩

43、塌。壅,堵塞、蒙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秋也 秋:_ 此酒所以所以酸而不售也 所以:_ 而狗迓而龁龁之 龁:_ 此社鼠之所以不得得也 得:_ 2.概括两文阐发的一种共同主张并分别说明其提出的缘由。 3.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十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三峡【甲】三峡 郦道元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44、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润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答谢中书书【乙】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 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 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 (1)略无阙阙处( ) (2)自非亭午亭午夜分 ( ) (3)四时时俱备( ) (4)未复有能与与其奇 者( )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下列对甲乙

45、两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都是语言凝练生动、音韵和谐的散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B.甲文以总分思路构文,写出了山壮、水急、趣多、凄清的美感:乙文以总分总思路构文, 勾勒了山川景物的全貌,突出了山川景色的秀美。 C.两文都做到了情景交融,抒发了对祖国奇山异水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D.两文虽然山水各异,但都能引起“天下之美,古来共谈”的情感共鸣。 4.白居易在文苑诗格中说:“须令语尽而意远。”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言有尽 而意无穷。”大凡经典的文学作品,均有“语尽意远”“言尽意无穷”的效果。甲乙两文结 尾之句便有这样的效果,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十九、阅读下面的

46、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 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 任于败军之际,本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毎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 岂愿见之乎?”先主曰: “君与俱来。”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宦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