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分层集训 专题三:古代诗歌阅读(咏史讽谏类)A卷(含答案)

上传人:理想 文档编号:166632 上传时间:2021-01-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分层集训 专题三:古代诗歌阅读(咏史讽谏类)A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1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分层集训 专题三:古代诗歌阅读(咏史讽谏类)A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1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分层集训 专题三:古代诗歌阅读(咏史讽谏类)A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1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分层集训 专题三:古代诗歌阅读(咏史讽谏类)A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1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分层集训 专题三:古代诗歌阅读(咏史讽谏类)A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古代诗歌阅读(咏史讽谏类)古代诗歌阅读(咏史讽谏类)A A 卷卷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文学家陈子昂写的这首诗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B.“念天地之悠悠”中“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独怆然而涕下”中“涕” 指鼻涕。 C.诗中“念”字表现诗人包括宇宙古今,宽阔无垠的精神境界。 D.诗的后两句,作者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 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抒发了作者怎样

2、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本词的上片、下片各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 1-2 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请结合上阙,简要赏

3、析本词即景抒情的特点。 2.这首词最后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阅读下面一宋词,完成 1-2 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杯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杯 辛弃疾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鉴,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了典故,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2.请简要赏析“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赤壁赤壁 杜牧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

4、春深锁二乔”是什么意思?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观点是什么? 答:_ 2.体会诗人借历史故事所抒发的情感。 答:_ 3.这首诗歌是一首咏史绝句,立意新奇,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_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赤壁赤壁 唐唐 杜牧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首诗的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2.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七、选出下列对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有误的一项( ) 山坡羊潼关怀古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 了土。兴,百姓苦;

5、亡,百姓苦。 A.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态峰峦以动感, “怒”字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的情态。 B.“山河表里潼关路”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一句,把改朝换代的战争惨烈图景直接呈现出来。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作者对历史的概括与评判,表达了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下列对作品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一“聚”一“怒”,一“表”一“里”,将潼关一带山河

6、的险要特征呈现出来。 B.“伤心秦汉经行处”表达作者对秦汉王朝覆灭的伤感以及对世事沧桑的无限感慨。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直接描写战争,使历代改朝换代的惨烈图景跃然纸上。 D.整首曲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完美结合,具有强烈感染力。 九、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山坡羊山坡羊潼关怀古潼关怀古 元元 张养浩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请对“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怒”二字进行简要赏析。 2.这首元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古诗词赏析。 泊秦淮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

7、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这首诗歌描写了哪些景物?整体来说具有怎样的特点? 2.“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犹”大有深意,说说你的理解。 十一、古诗词赏析。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诗中提到的_被称为“亡国之音,它涉及的历史人物是 _。 2.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十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卖炭翁卖炭翁 白居易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 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

8、人饥 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诗歌讲述了卖炭翁_的悲惨故事。 2.请分析“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在诗中的作用。 十三、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题目。 卖炭翁卖炭翁( (节选节选) ) 白居易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 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1.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_和_。 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

9、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十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请赏析“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诗。 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以及解析答案以及解析 一、答案:1.B; 2.这两句诗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的思想感情。

10、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应先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情, 然后结合选项辨析。“独怆然而涕下”中“涕”指的是眼泪。故答案选 B。 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诗句的理解。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关注诗句中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词, 并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等揣摩诗歌情感。 诗歌前两句诗人俯仰古今, 感慨像燕昭王那样前代 的贤君既不复可见, 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 想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 当登台远眺时, 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怆然”“涕”直 接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的孤寂苦闷之情。 二、答案:1.上片即景抒情,作者登高望远,感叹千古兴亡之事已经逝

11、去,唯有滚滚长江, 不舍昼夜,表现了短暂和永恒的对比;下片用典,表现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感慨。 2.从千古兴亡的故事中, 作者特别标榜了孙权的英雄形象, 期盼当今能够出现孙权式的英雄, 统率千军万马抵抗侵略,光复神州。 三、答案:1.词人登上北固楼,满眼风光,长江滚滚,眼前之景触动了他的幽思:一是山河 破碎,一是英雄俱往。词的上阙情与景恰切地交融在一起。 2.表达了词人渴望像古代英雄那样为国效力的爱国情怀;同时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 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赏析。词以一个问句开始,词人写道:“何处望神州”,“神 州”指中原地区。“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这里的“

12、神州”是词人心中不忘的中原 地区,是他一生都想收复的地方。接着写道:“满眼风光北固楼”,“北固楼”在今镇江市 北固山上,下临长江。词人登上北固亭以望神州,看到的却是北固楼的优美风光。然而,那 时候却是山河破碎,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这对于爱国诗人来说,触景生情,心念家国, 哪里有兴致去欣赏美景。词人接着说:“千古兴亡多少事?”这是一句问话。词人禁不住发 问,从古到今,到底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往事悠悠,是非成败已成陈迹,只有这无尽的 江水依旧滚滚东流。“悠悠”形容漫长、久远。这里,叠词的运用,不仅暗示了时间之慢, 而且也表现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接着的“不尽长江滚滚流”句,词人借用杜甫的

13、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意境,不但写出了江水奔腾而去的雄壮气势,还把由 此而产生的空间感、历史感都形象地表达出来。 2.本题考查重点词句的赏析。从词人末句写道:“生子当如孙仲谋。”据有关资料记载,曹 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孙权仪表堂堂,气度不凡,于是感叹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 景升儿子,豚犬耳。”意思是说,生儿子应该像孙权一样,而刘景升的儿子就像猪狗一样。 我们从词人用这一典故来看,希望南宋有如孙权那样的有志之士。其实,这也暗示了自己就 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当然,暗示了自己的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 愤恨。 译文: 从哪里可以眺望故土中原?眼前却只见北固楼一带

14、的壮丽江山, 千百年的盛衰兴亡, 不知经 历了多少变幻?说不清呀。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想当年 孙权在青年时代,已统领着千军万马。坐镇东南,连年征战,没有向敌人低过头。天下英雄 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他鼎足成三。难怪曹操说: “生下的儿子就应当 如孙权一般!” 四、答案:1.对英雄的仰慕之情; 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慨之情; 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2.词人运用设问式诉说千万年来在眼前这块土地上经历了无数朝代的兴亡更替, 且化用杜甫 “不尽长江滚滚来”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无穷愁绪。 五、答案:1.意思: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

15、可能是曹操,历史可能会 被重写。观点:周瑜的胜利是由于他的运气,而曹操才是真正值得歌颂的对象。 2.这首诗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3.意在说明要想建立一番事业,得有一定的条件。如果条件不具备,即使英雄人物也一样无 能为力。 六、答案:1.诗的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 2.以小见大。诗人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影响,而以“二乔”的命运来 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二乔”的命运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以 小见大,耐人寻味。答借古讽今(怀古伤己)亦可 七、答案:C 解析: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把战争

16、后萧条凋敝的景象呈现了出来,并没有把改朝换代的战 争惨烈图景直接呈现出来。 八、答案:C 解析:C.没有直接描写战争。 九、答案:1.“聚”,山峰从叫面八方会聚;“怒”,波涛汹涌,像发怒一样;这两个 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潼关外有黄河拱卫、 内并群山环绕的地势险要的 特点。(意思对即可); 2.抒发了作者对遭受苦难的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统治阶级的愤慨。 十、答案:1.烟雾、水、月、秦淮河,酒家;景色优美,而渲染了忧伤的情调。 2.有“不应该”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对封建官僚不顾国家衰亡依然花天酒地的悲愤之情。 解析:1.从诗中找到相关的字词,点明“景物”,包括自然景物和社会场

17、景,联系三四句来 理解写景的特点和作用。 2.分析诗人乐与悲对比的写法,紧紧抓住“亡国恨”三字来理解诗人用一个“还”字所表达 的情感。 十一、答案:1.后庭花;南唐后主李煜。 2.写轻轻的烟雾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水细沙,两个“笼”字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融 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雅的景象,创设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 (首 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两个“笼”字连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 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描绘出一幅月色迷茫、轻烟浮动的秦淮河两岸夜景,给人以 迷蒙之感。) 解析: 2.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及诗句画面的概述。“烟笼寒水月笼沙”句意:浩渺寒

18、江之 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 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给人迷蒙、冷寂的感觉。 十二、答案:1.以烧炭卖炭为生却横遭掠夺; 2.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宫使的仗势欺人、粗暴 蛮横。间接地表现了卖炭翁在强权面前的无奈、无助。表达了对统治阶级罪恶的控诉。 或: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 解析: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 灰白, 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 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 了一

19、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 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 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 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 当炭的价钱了。 十三、答案:1.身上衣; 口中食; 2.C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分析能力。阅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从“卖炭得钱何 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一设问句可知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身上衣和口中食。

20、 2.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 解答时需要根据句意理解诗歌的表面意思以及作者借诗句表达的思 想情感. A.错误;“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 苍苍十指黑”,活画出卖炭翁的肖像,写出劳动的艰辛; B.错误;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这一问一答,不仅化板为活,使文势跌宕, 摇曳生姿,而且扩展了反映民间疾苦的深度与广度,使读者清楚地看到:这位劳动者已被剥 削得贫无立锥,别无衣食来源;“身上衣裳口中食”,全指望他千辛万苦烧成的千余斤木炭 能卖个好价钱.这就为后面写宫使掠夺木炭的罪行做好了有力的铺垫; C.正确; 诗人如此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 只用十多个字就如此真 切地表现了出来,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 D.错误;“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 托在“卖炭得钱”上的,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 冷. 十四、答案:1.“十五” “八十”极肓从军之久, “始得归”与“从军征” 相呼应,表明老 兵一直未能回来,揭露了当时兵役制度的不合理。 2.表达了久经征战的老兵归家后的凄凉心情,揭露了不合理的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沉 重灾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