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 同步讲义(含答案)2020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66604 上传时间:2021-01-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5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5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 同步讲义(含答案)2020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15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 同步讲义(含答案)2020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15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 同步讲义(含答案)2020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15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 同步讲义(含答案)2020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15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 同步讲义(含答案)2020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5* 走一步再走一步走一步再走一步 知识知识 1作者简介。 莫顿亨特(19202016), 国作家、心理学家,擅长写励志类文章。早年在空军服役,做过 空军飞行员。二战时期,曾驾机深入德国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代表作有 等。 2背景探寻。 本文是作者对自己童年时代一件往事的回忆。小时候的莫顿亨特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体弱多病, 同龄的孩子因为他的懦弱与羞怯而常常欺侮他、蔑视他。有一次,他和五个男孩子一起爬悬崖,在悬崖的 中途,陷入可怕的进退两难的境地。后来他在父亲指导下,一小步、一小步地爬下悬崖,摆脱险境。作者 把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其人生的宝贵财富和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 3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

2、讲述“我”童年一次爬悬崖遇险,在父亲的帮助下脱险的经历,告诉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 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一个个小困难,认真地解决一个个小困难,终将战胜大困 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训诫 ( ) 陡峭 ( ) 嶙峋 ( ) 耸 立( ) 啜 泣( ) 着 眼( ) 头晕 ( ) 目眩 ( ) 迂 回( ) 纳罕 ( ) 小心翼翼 ( ) 5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 ) (2)一吸一顿地哭泣。 ( ) (3)高耸,高低起伏的样子。 ( ) (4)形容众人一起大笑的样子。 ( ) (5)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3、( )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重点重点 1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标题主要有两层含义: 一是父亲鼓励 “我” 一步步走下悬崖的话; 一是指把大困难化整为零逐个击破, 最终战胜困难的人生哲理。 2从文中找出提示主题的中心句,并说说“我”从这次人生体验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从文中找出提示主题的中心句,并说说“我”从这次人生体验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中心句: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 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这个时候,再回头看,就会对自己

4、走过的这段漫 漫长路感到惊讶和骄傲。 启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 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 3本文内容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可能有哪些内容不写?本文内容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可能有哪些内容不写? 本文写作上详略得当。开头的说明和末尾的点题是略写。当中攀爬悬崖和爬下悬崖的回忆是详写。在 写攀爬悬崖的过程中,详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其他小朋友的活动则略写。写“我”爬悬崖的过程 详写,好友杰里回家领父亲来的过程则略去不写。以后则详写“我”怎样在父亲的指导下爬下悬崖,父亲 的指导则略写,详写“我”的行动与心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5、文章写的是一次攀爬悬崖的过程,寄寓 的是怎样去对待困难和克服困难的道理。可见,凡是能充分表现中心材料的内容作者都是进行详写。 4一个巨大的困难分成“一小步一小步”是什么意思?一个巨大的困难分成“一小步一小步”是什么意思? 关键是化整为零。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一步一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 能战胜大困难。当然,重要的还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5文中的心理描写有什么作用?文中的心理描写有什么作用? 作者在叙述中不断地插入描写“我”心理状态的句子,有时直接进行心理刻画,有时用语言来表现心 理,有时用动作来折射心理,生动微妙地表现了“我”在这次难忘的事件中的心

6、理变化。如“我犹豫了。 我渴望像他们一样勇敢和活跃,但是在过去的八年岁月中,我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病弱的孩子,并将妈 妈的警告牢记在心我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强壮,而且不能冒险” “这看起来我能做到” “我有了一种巨大 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等心理活动描写,生动微妙而又细腻真实地写出了“我”犹豫、担心、害怕、 紧张和获得成功等心理。 6文中的伏笔和照应有什么表文中的伏笔和照应有什么表达效果?达效果? 伏笔和照应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手法,即作者在描写、叙述的过程中,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并与中心事 件有必然关联的人物或事件,预先提示或暗示,并在事件发展的另一阶段与之呼应,使文章记叙周密。本 文就是如此:关

7、于悬崖,既说明其险,又说明其险的程度,是伏笔;文中多次提到自己的体弱是伏笔; “杰里看起来很担心”也是伏笔;等等。这些必要而周密的交代,行文中都一一进行了照应:因悬崖险才 出现险情;因“我”体弱才遇险;因杰里很担心,他才把“我”父亲领来。结构上,开头和结尾也相互照 应。这样前面埋下伏笔,后面进行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而周密。 基础基础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啜 泣(chu ) 一堵 墙(d) 峭 壁(qi o) 耸 立(sn) B抽噎 (y) 蓬 乱(p n) 颤 抖(zh n) 嶙峋 (x n) C凝 视(n n) 嘲 笑(ch o) 头晕 (yn) 目眩 (xu n) D陡

8、峭(du) 恍 惚(hung) 摔 死(shui) 翼 翼(y ) 2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崖( ) 纳( ) 峋( ) 涯( ) 呐( ) 询( ) 诫( ) 眩( ) 翼( ) 械( ) 炫( ) 冀( ) 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训诫:告诫,教导 悬崖:高而陡的山崖 B嶙峋:形容人瘦削 灌木:灌溉树木 C目眩:眼睛昏花 啜泣:抽抽搭搭地哭 D纳罕:惊奇,诧异 小心翼翼:谨慎小心 4下列语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内德嘲笑说: “你可以留下来,如果你想的话。 ” B我慢慢地挪动了一下。 “看到了。 ”我回答。 C我往下看,感到阵阵晕眩;一股无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逼迫我

9、掉下去。 D “很好” 。爸爸喊道, “现在,往右边下面一点儿,那儿有另外一个落脚点,就几英寸远。 ” 5修改下列病句。 (1)本文的人物心理刻画很有特色,不仅符合人物的年龄特点,甚至和当时的情境非常吻合。 (2)过于冗长烦琐、拖拖拉拉的心理描写,非但达不到真切感人的目的,反而会令人生厌。 6仿写句子。 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走一步,再走一步,化难为易,定能战胜一切困难:脸部麻痹的 让克雷蒂安用超出常人的付出一步步将困难化解,破茧成蝶赢得“蝴蝶总理”的美称; ; 。 能力能力 一、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不知何时,我回头向下看了一眼,然后吓坏了:悬崖底下的地面看起来非常遥远

10、;只要滑一下,我就 会掉下去,撞上崖壁,然后摔到岩石上,摔个粉碎。 但是那些男孩子已经爬到了距离悬崖顶部三分之二路程的岩脊上, 那里大约有五六英尺深, 15 英尺长。 我努力向他们爬过去。我缓慢地爬着,尽可能贴近里侧,紧紧地扒住岩石的表面。其他的孩子则站在靠近 边缘的地方,这种情景让我感到反胃,我偷偷地抓住背后的岩石。 几分钟后,他们开始继续往上爬。 “喂,等等我。 ”我哑着嗓子说。 “再见啦!看你就像滑稽画里的小人儿。 ”他们中的一个说道,其他的则哄堂大笑。 “但是我不能我”这句话刺激了他们,他们开始嘲笑我,发出嘘声,然后继续向上爬,这样 他们就可以从崖顶绕道回家。在离开之前,他们向下盯着我

11、看。 内德嘲笑说: “你可以留下来,如果你想的话。 ” “全看你自己了。 ”杰里看起来很担心,但最后还是和其他孩子一起走了。 我往下看,感到阵阵晕眩;一股无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感觉天旋 地转。我想掉头回去,但知道我绝对回不去了。这太远,也太危险了;在悬崖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 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 去。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 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周围一片寂 静,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

12、经让我麻木。我一动也不动,甚至无法思考怎样下去,安全 地回家。 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不过,树林中闪烁着一道手电筒 发出的光, 然后我听到了杰里和爸爸的喊声。 爸爸! 但是他能做什么?他是个粗壮的中年人, 他爬不上来。 即使他爬上来了,又能怎样? 爸爸远远地站在悬崖脚下,这样才能看见我。他用手电筒照着我,然后喊道: “现在,下来。 ”他用非 常正常的、安慰的口吻说道: “要吃晚饭了。 ” “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 ”我大哭着说。 “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你照亮。 ” “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 ”我怒吼着。 “听我说,

13、”爸爸继续说, “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看着 手电光指的地方,看到那块石头没有?”光柱游走,指着岩脊下面的一块突出的石头。 “看到了吗?”他大 声问道。 突然, 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 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白, 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 抽噎了一下, 然后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此后,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当我感到惊慌失 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 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

14、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 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这个时候,再回头看,就会对自己走过的这段漫漫长路感到惊讶和骄傲。 1作者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一两句话概括。 2为什么“我”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敏捷地爬悬崖?有关原因的交代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有人说杰里不是“我”最要好的朋友,你同意吗?为什么? 4 “我”是靠什么从悬崖上下来的?“我”这次成功的感觉怎样?它对“我”的影响是什么? 5父亲为什么不上去直接把孩子抱下来?与本文父亲的做法相比哪一种做法更好些? 6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得到些什么启示?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习题 爬出陷阱 郑成南 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突如其

15、来的黑暗,使他无比惊慌。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 父亲,但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他清楚,不久前,父亲出猎时耳朵受了伤,一直没有康复。他声嘶力竭的 呼喊,父亲可能都听不到。 突然,他看到父亲在陷阱口伸头探望,他喜出望外,挥动双手,大声呼喊,但父亲还是没听见。也 许是陷阱光线太暗,父亲看了一会儿,没发现他,就转身离开了。那一刻,他急得哭了。 陷阱昏暗潮湿,他坐在那里,感到了阵阵寒意。他想,父亲找不到他就会回村里喊救兵了。可是, 即使父亲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也需要两天的时间,他能坚持两天吗? 很快,夜幕开始降临了。忽然,他听到声音,好像是上面的草丛在响,可能是危险动物靠近了。他 提高警觉,掏出那把猎刀,

16、做好了随时跟对手拼命的准备。幸运的是,那声音一会儿又消失掉了。动物可 能转个方向离去了。他松了一口气,再次坐到地上。没多久,困意向他袭来。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 重新提高了警惕。他意识到,在陷阱里比在任何地方都危险,没有退路,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但是坚持没 多久,他又松懈了,只有听到上面的声音,他才又清醒过来。 夜深了,他不再指望父亲来救他。如果父亲真的不来,那么,他将永远被困在陷阱里。对于他来说, 等待或许才是最危险的。想到这里,他再次站起来,寻找出路。他发现,陷阱里其实都是些松软的泥土, 他掏出猎刀,在壁上挖出阶梯,挖一步,向上爬一步。他终于成功了! 当他爬到陷阱口时,黎明的霞光正照射过来

17、,明亮而美丽。他几乎耗尽了所有力气,一屁股坐在草 地上。 突然,他一跃而起,好像踩上了毒蛇一般他发现了父亲!那一刻,他几乎气晕了父亲竟然 一直守在陷阱口,任由他在陷阱内痛苦地挣扎。 父亲跑过来拥抱他。他一把将父亲推开,气急败坏地说: “我没见过像你这样见死不救的父亲! ” 父亲说: “我知道你掉入陷阱,但是我也知道,凭你的能力,能顺利爬出陷阱,因为里面的土质很松 软,只要有把猎刀就能顺利爬出来,而你身上就有一把猎刀。整个晚上,我守在陷阱口,一步不敢离开, 因为随时会有动物靠近陷阱。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踏草丛,制造声音。我知道,你习惯了等待救 助,但是,更多的情况下,你等不到救援,你必须学

18、会自救!这便是我挖这口陷阱的初衷” 那年,他才 13 岁,却一夜间成熟得像个老猎人。 (有删改) 7请概述本篇文章的故事情节。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8第段反复写“他”提高警觉松懈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9如何理解他“一夜间成熟得像个老猎人”这句话? 10从文中主人公“他”的经历中,你获得了哪些成长启示?谈谈你的看法。 11本文在内容上与走一步,再走一步有何异同? 真题真题 【2017 年中考长沙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拴在琴凳上的十年 我生长在大西北沙漠边缘的油田小镇。妈妈做出“一定要让女儿学钢琴”这个决定的那车,我才 4 岁半,坐在小课桌前,脚还踩不到地面。妈妈和爸爸的月

19、工資加在一起也就两三百元。家里存款两三千, 而一架钢琴怎么说也要近万元。 钢琴搬回家的场景我还记得。正是春夏之交,爸爸和他七八个年轻的朋友把一个巨大的、沉重的、 被严严实实包裹的大家伙抬上三楼。小小的家里围了很多人,包裹层层打开,黑色的钢琴在阳光下明 晃晃的。 妈妈像是对着全世界宣布: “贝贝,这是你 5 岁的生日礼物。你以后要好好学,听见没?” “嗯! ”我怯弱地答应了。 后来我明白,永远不要轻易答应自己完全不了解的事情,尤其是在自己还懵懂无知的时候。即 便当时明白又如何,我没有选择的权利。 随着钢琴搬进家门的,是一些铁律:所有作业必须在下午放学前完成,每晚七点到九点固定练琴两 小时,中途只

20、能上厕所一次,喝水一次 从钢琴进门到我初中毕业,妈妈每晚会坐在我的旁边,从开始的音阶,到每一首曲子的每一个音阶 和节拍,全程监督,几乎全年无休。重大考试和比赛前,练琴时间会尽可能延长。 “找个好老师,这太重要了! ”身为高中老师的妈妈,从来就对此坚信不疑。可是小镇上会钢琴的成 年人几乎没有,只能去银川。从小镇到银川单程近四个小时,道路坑坑洼洼,路两边是连天的戈壁,沿途 几十里路都不见人烟。晴天,尘土翻滚,雨天,泥泞不堪。 银川的钢琴课一周一次,周日凌晨,瘦小的妈妈常常把我驮在背上追赶去市里的公交车。遇到沙尘 暴的时候,妈妈侧身护着我,母女两紧紧相拥,像风中的两片树叶,飘摇在行进的路上。有时为了

21、省钱, 妈妈只买一个座位,客满的时候就一路抱着我。中午将近十二点到银川南门老汽车站,再坐 3 块钱的人力 三轮车到文化街的歌舞团大院,下午四点原路返回,晚上到家早已天黑。路上耗去近八个小时,只为一个 小时的“专业课” 。 北方的冬天,滴水成冰,常常开始上课了,我的手仍像冻坏的胡萝卜。连钢琴老师都有些不忍,倒 杯热水让这对寒风里来的母女俩先暖一暖。夏天好闷,母女俩昏昏沉沉地挤在公交车上,我满身都起 了痱子。 每当拉着妈妈的手走在银川宽阔的马路上,我总是什么都想要,但到头来什么都没买。妈妈的理由 不容置疑: “学费一次 50 块,还有吃饭、来回车费,我们要把成本控制在一次 100 块以内。 ”只有

22、和钢琴相 关的,妈妈才会额外通融。 伴随琴声的欢笑声寥寥无几,似乎这件“高贵”的兴趣爱好无法让任何一个人从中获得“轻松”与 “喜乐” 。因为学琴的成本太高,练琴就需要加倍努力。常常伴随着的,是抽泣声和严厉的训斥声。被撕过 琴谱,被打红过手,还有几次被拉下琴凳 每次回想拴在琴凳上的十年,辛酸和痛苦溢满全部的记忆。后来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我才明白哪 有什么东西是可以轻松获得的呢? 十年,周而复始,一直到我考完业余十级。忽然有一天,钢琴老师在妈妈数次征询意见之后,明确 地说: “这孩子不适合搞钢琴专业! ” 我的手太小, 即便付出比正常孩子多达数倍的努力, 同样的曲子我依旧弹得非常吃力, 这是我的

23、“硬 伤” 。妈妈一直忽略了这一点。最终我偏离了她的规划上音乐学院附中、考北京或者上海音乐学院钢琴 表演系。我在妈妈的失望中“仓皇”地读了高中。我终于如释重负,好像获得了新生一般。 后来,每当有人问我“你喜欢弹琴吗?” , “喜欢”这个答案就只是说给妈妈听的。 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很多你认为无法化解的东西,岁月却将它轻易地化解了。在我意识不到的某 一年的某一刻,我忽然和以前的生活和解了“妈妈,学校钢琴比赛,我进复赛啦。 ” “妈妈,我在教会 当了司琴,有人在教堂结婚,我弹了婚礼进行曲! ” 我无比感激童年所学习的每一首钢琴曲,这些乐曲和我在往后学习的文学、艺术、历史等彼此影响 和融通。感激童年

24、无数枯燥乏味的练习,这些技巧成为了我的肢体与记忆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我数次想对妈妈说:这么多年过去,我明白,自己最终的收获,远比曾经付出的多。您虽然是一位 “虎妈” ,但我却要感谢您,是您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话刚到嘴边,我就哽咽了。 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时 间 情 节 “我”的心理 4 岁半 怯弱 学琴的十年 往返银川学琴 考完业余十级之后 如释重负 多年后 我和以前的生活和解了 2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结合文意,说说标题“拴在琴凳上的十年”的含义。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自然段画线的句子。 遇到沙尘暴的时候,妈妈侧身护着我,母女两紧紧相拥,像风中的两片树叶,飘摇在行进的路上。

25、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回忆了“我”十年学琴的一些往事,全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B文章刻画了一个为了女儿的“兴趣” ,辛苦奔波、甘于付出、严厉苛刻的母亲形象,而女儿对母亲 始终充满怨恨。 C “伴随琴声的欢笑声寥寥无几”说明学琴这件事无论对“我” ,还是对妈妈而言,都是很辛苦,很煎 熬的一个过程。 D文句“我在妈妈的失望中仓皇地读了高中”是指妈妈对我挣脱了她的束缚,主动地放弃“搞钢 琴专业”的规划而感到失望。 E第自然段着重描写了从油田小镇到银川那条每周学琴必经的道路,更好地烘托了“我”学琴路途 中的艰辛。 4请结合原文和“链

26、接材料” ,说说作者为什么把自己的母亲称为“虎妈” 。你对“虎妈狼爸现象”有怎样 的看法或感悟? 【链接材料】社会上有些父母被称为虎妈” “狼爸” ,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是打骂兼备,常常备着藤条、鸡 毛掸子,孩子背不出课文,打!作业做不好,打!不练琴,打!一方面,这种教育方式受到很多人指 责;另一方面,他们也确实“打”出过“一门三北大”的教育奇迹。这种现象被称为“虎妈狼爸现象” 。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基础基础 1B 【解析】“颤”读 ch n。 2崖(y山崖) 纳(n纳税) 峋(x n 嶙峋) 涯(y天涯) 呐(n呐喊) 询(x n 询问) 诫(ji告诫) 眩(xu n 目眩) 翼(y 羽翼)

27、械(xi机械) 炫(xu n 炫耀) 冀(j 希冀) 4D 【解析】第一个句号应放到引号外面。 5 (1)将“甚至”改为“而且” 。 (2) “冗长烦琐”和“拖拖拉拉”语义重复,删掉其一。 【解析】此题考查病句。第一个句子,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不仅”应该和“而且”搭配。第二个句子, “冗 长烦琐”和“拖拖拉拉”语义重复,应删掉其一。 6答案示例: “暴走妈妈”陈玉蓉用自己的双脚一步步将困难化解,捐肝救子感动亿万中华儿女 “魔法妈妈”JK罗琳用丰富的想象一步步将困难化解,奉献给世界一个奇异的魔法世界 【解析】此题考查仿写。根据前面的例句,列举出两个化难为易、战胜困难的事例,然后按照例句的格式

28、进行表述即可。 能力能力 1正当“我”伏在崖石上,上下两难,面临生命危险的时刻,父亲指点“我”勇敢地迈出最初的一小步, 再一步步走下来,最终脱离危险的故事。 3不同意。从文中可以看出:当“我”伏在崖石上下不来时,别的孩子嘲笑“我” ,而杰里却没有。 杰里虽然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但他毕竟“看起来很担心” 。是杰里带着父亲来找“我” ,才使“我”有 机会脱险。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选文,可以看出杰里对“我”关心的细节。如杰里不会像其他 人一样嘲笑“我” ,还会担心被困在崖石上的“我” ,并且没有彻底抛弃“我” ,而是叫来了父亲解救“我” 走出困境。 4 “我”是在父亲的指导和鼓励

29、下,小心翼翼地迈出了第一步,然后再找第二个落脚点,每次只移动一小 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最后一脚踩在悬崖下的岩石上,投入父亲的怀抱。靠的是父亲的指导和自己 的一步步的努力,它使“我有了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 “当我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 够轻松应对” 。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选文可以看出,是父亲耐心又充满鼓励的指导和“我”一步一 步的努力让“我”最终化险为夷。由原文内容可知成功脱险时, “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 觉” 。且这次的经历让“我” “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当我感到惊慌失措时, 我都能够轻松应对” 。 5上

30、去把孩子抱下来的办法也可以,但是这种办法只能使孩子脱险,对于孩子自己应付困难能力的培养却 毫无用处。本文父亲的做法更好些,它能让孩子自己体验用自信战胜困难的感觉,有利于培养孩子自己应 付困难的能力。 【解析】文中父亲的做法很有教育意义。父亲不仅通过自己的耐心指导,让孩子脱离了险境,还教会了孩 子应对类似困境的能力,这是更加宝贵的财富。 6答案示例:要勇敢面对困难,遇到问题不慌张,动脑筋想办法。自己的亲身体验是最深刻的。平 时要锻炼好身体。要交杰里这样的好朋友。大人要像文中父亲那样科学地教育孩子。不要像文中的 母亲那样给孩子过多的或不必要的训诫。 8这样写,真实地再现了“他”的心理活动。与第段写

31、父亲守在陷阱口而未去救“他”的内容相照应。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他”反复地提高警觉又松懈下来,既真实地再现了“他”当时矛盾 而又恐惧的心理状态,又暗示了父亲后面陈述的自己的行为,与后文照应。 9由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父亲的教诲, “他”获得了有益的人生启示。懂得了要学会自救、要自强的道理, 所以说“他”成熟得像个老猎人。 【解析】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脱离了险境, 得到了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历练,而且懂得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明白了自救的重要性,所以说“他”成熟得像个老猎人。 10答案示例:危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畏惧危险。遇到危险,要发挥自己的才智,学会自救,脱离 危险。成长需自立,人

32、生当自强。 【解析】只要能够围绕文章的主题求人不如求己,凡事要靠自己,遇事不慌张、自己积极想办法等角度进 行作答即可。 11相同:都写了一次“脱险”的经历,都是在父亲的帮助下完成的“脱险” 。 不同: 爬出陷阱写的是靠自己的努力“脱险” ,父亲在暗处; 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的是在父亲的鼓励 下一步一步“脱险” ,父亲在明处。 爬出陷阱中的困难是父亲为了考验和锻炼孩子而设计的; 走一步, 再走一步中的困难是意外发生的。 真题真题 1开始学琴辛酸痛苦放弃学琴“感激”或“感谢”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把握,仔细阅读文章,把握关键语句即可。 2一是强调耗费在学琴上的时间长;二是表达了精力、思想

33、完全被学琴束缚的痛苦;三是“我”对学琴 有一种畏惧和抵触的心理。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女俩”比喻成风中飘揺的“两片树叶”,表现了母女俩学琴路途上 的艰辛。 【解析】第一题考查标题的含义,需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角度考虑。“拴在琴凳上的十年”表面指 作者被迫学钢琴的十年生涯;往深度去理解,从“拴”字可以看出作者的心理状态即钢琴带给作者的不自 由感。第二题考查修辞方法。比喻的作用主要有: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概括的 东西形象化等。 3B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分析选项,对照与选项有关的段落, 找出不同之处即可。B 项, “女儿对母亲始终充满怨恨”错,原

34、文中并没有体现“怨恨”的心情。并且在最后几段作者写到和以前的 钢琴生活“和解”了。D 项,“主动”一词有误,是钢琴老师对妈妈明确地说“我”手小,不适合搞钢琴 专业,妈妈才惋惜、失望过去近十年的重心完全放错了位置。 4“虎妈”就是那类以打骂方式教育孩子的妈妈,而“我”的妈妈在“我”学琴时也是以打骂的方式对 待“我”。 看法或感悟: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考生是否 能辩证地分析问题。以下示例均可。 示例一:对于现实生活中的“虎妈狼爸现象”我们应该辩证地来看。在孩子尚不能完全自觉自主时,父母 监护其成长,采取一些方式促进孩子成才,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有时候也确实是有效果的。但是要注意 运用恰当的

35、教育方式,如果使用过激的打骂的教育方式,损害其身心健康,是不可取的。 学¥#科网 示例二:“虎妈狼爸现象”从表面上看是一个家庭教育方式是否妥当的问超,但透过表象,却发现这其实 是一个社会问题,“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等等浮躁的社会现象,也是促使父母采取极端教育方式的 原因之一,所以,要想改变“虎妈狼爸现象”,需要家庭、社会一起努力。 示例三:“虎妈狼爸现象”从表面上看只是一个家庭教育方式是否妥当的问题,但从本质上看,其实是一 种值得思考的文化现象。自古以来,人们都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以此类推,打和骂被父母当成一种 理所当然且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所以,很多父母采用了这种不当的打骂行为却浑然不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