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2020-2021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 10 月质量检测试卷月质量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60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判断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A. 发出耀眼的白光 B. 放出大量的热 C. 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 D. 颜色改变 2.如图是物质 X 溶于水中发生电离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能说明 X 是一种酸的是( ) A. B. C. D. 3.打开浓盐酸试剂瓶,发现瓶口有“白雾出现。已知盐酸中含有水分子(H2O)、氢离子(H+
2、)和氯离子(CI-)。 下列实验能证明“白雾”中含有氢离子的是( ) A. B. C. D. 4.盐酸先生闯迷宫(如图),请你帮他选择行进路线(不发生化学反应)( ) A. A B. B C. C D. D 5.下列关于硫酸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组成:硫酸溶液中 H+和 的数目相同 B. 性质:能与 CO2、SO3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 用途:可用于实验室制备 CuSO4等硫酸盐 D. 生产:含硫酸废水用 CaCl 处理后直接排放 6.若利用碱的性质进行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 分别加入少量 Mg(OH)2固体,根据是否溶解,可鉴别稀盐酸和 Na2CO3溶液 B.
3、分别加入适量水溶解,根据温度是否明显升高,可鉴别 NaOH 固体和 NaCl 固停 C. 分别加入 Ba(OH)2溶液,根据是否产生沉淀,可鉴别 MgCl2溶液和 Na2SO4溶液 D. 分别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根据是否产生氨味,可鉴别(NH4)2SO4固体和 K2SO4固体 7.实验室中一瓶浓硫酸敞口放置一定时间,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其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8.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钾两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 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 pH 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 c 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 图中 a 点所示溶液中,含有
4、的溶质是 K2SO4和 H2SO4 C.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钾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溶液的烧杯中 D. 由 c 点到 d 点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9.某同学将一定量的 Na2CO3与 Ba(OH)2溶液混合,要想检验反应后 Ba(OH)2是否过量,应选用的试剂是( ) A. 酚酞 B. CuCl2溶液 C. Na2CO3溶液 D. NaCl 溶液 10.对一瓶已变质的 NaOH 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其中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证明溶液中存在 Na2CO3 取样,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B 除去溶液中的 Na2CO3 加入一定量的 CaCl2溶液,然后过滤 C
5、 证明溶液部分变质 取样,加入过量呈中性的 BaCl2溶液,振荡后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D 测溶液的 pH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在湿润的 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A. A B. B C. C D. D 11.“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截取溶解性表中的一部分,有关 处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阴离子 阳离子 OH- Cl- Fe2+ 不 A. 处物质的化学式是 FeCl2 B. 处物质的名称是氯化铁 C. 处物质可溶于水 D. 处物质类别属于盐 12.现有盐酸和 B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某物质 X,溶液的 pH 变化如图所示。则 X
6、 可能是 ( ) A. 稀硫酸 B. 纯碱溶液 C. 食盐溶液 D. 氢氧化钠溶液 13.为鉴别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硫酸钠四种物质的溶液,设计如下实验: 下面对试剂、试剂和试剂的选择,合理的是( ) A. 酚酞稀盐酸氯化钡 B. 酚酞稀盐酸稀盐酸 C. 石蕊氯化钡稀盐酸 D. 石蕊氯化钡碳酸钠 14.小金完成了图示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石灰水有剩余 B. 实验中有气泡产生 C. 实验中没有明显现象 D. 实验所得溶液中一定含 CaCl2和 NaCl 15.小金取 8.0g 干燥的氢氧化钠固体于敞口的锥形瓶中,观察到氢氧化钠固体发生潮解,一段时间后测得 锥形瓶内物质质量
7、为 10.0g。为进一步探究上述现象的成因,小金立即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试剂 X 逐 滴滴入锥形瓶中,直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测得装置前后质量减少了 1.1g。(不考虑滴加液体体积、气体密 度变化和结晶水的生成)。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试剂 X 可以是稀硫酸 固体 Y 可以是生石灰 滴加试剂 X 前锥形瓶内水的质量为 0.9g 若没有球形干燥管,测得氢氧化钠固体从空气中吸收水的质量会偏小 A. B. C. D. 16.向含 CuCl2和 HCl 的 100g 混合溶液中,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 NaOH 溶液,参加反应的 NaOH 溶 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仅考虑沉淀为 Cu(
8、OH)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整个反应过程中,氯离子个数不变 B. M 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 C. M 点溶液比 P 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 D. 沉淀完全时,m1的数值为 80 17.将一定质量的 Ba(OH)2溶液与 Na2CO3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 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 产生气 体的体积与加入稀盐酸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N 点时,所得溶液的 pH=7 B. Q 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含有 BaCl2 C. O 至 P 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l=NaCl+H2O D. P 至 Q 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
9、a(OH)2+2HICl=BaCl2+2H2O 18.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CaCl2溶液 稀盐酸 加过量碳酸钙,过滤 B K2CO3溶液 KCl 加适量稀盐酸 C CaO CaCO3 加水,过滤 D NaCl 溶液 Na2CO3 加适量硝酸钙溶液,过滤 A. A B. B C. C D. D 19.“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 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用。常利用 NaOH 溶液来捕捉CO2 , 过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方法的优点是没有能耗 B. 该方法可减少碳排放 C.
10、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D. “反应、分离”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 20.某些金属氢化物与水反应可生成碱和氢气,如:NaH+H2O=NaOH+H2,则CaH2与足量Na2CO3溶液之间 发生反应的产物是( ) A. CaCO3、NaOH 和 H2 B. Ca(OH)2和 H2 C. NaOH 和 Ca(OH)2 D. Ca(OH)2、CaCO3和 H2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每空每空 2 分,共分,共 50 分分) 21. (1)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浓硫酸,涂在滤纸上,滤纸很快变黑,该实验说明浓硫酸具有_性。 (2)如图,用滤纸折成一只纸蝴蝶并在纸蝴蝶上喷洒紫色石蕊试液
11、,然后挂在铁架台上; 另取一只盛有 浓盐酸的烧杯放在纸蝴蝶的下方,过一会儿,发现纸蝴蝶的颜色逐渐变成红色。该实验说明浓盐酸具有 _性。 22.厨房里有两瓶白色固体,分别为食盐(NaCl) 和纯碱(Na2CO3)。 (1)可用于腌制肉类和蔬菜,使食物不易腐败的是_。 (2)为鉴别这两种物质,某同学取少量白色固体,进行如下实验。 方案一:分别滴加少量食醋,有气泡产生的是_。 方案二:加水溶解,分别滴加_溶液,有沉淀产生的是纯碱。 23.学习了酸和碱的性质之后,林林在实验室进行了下列实验: (1)取少量稀盐酸 与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混合后得到混合溶液 A1向 A1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有 气泡产生
12、。说明 A1显_性: (2) 另取少量稀盐酸与-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 波充分混合后得到混合溶液 A2 , 向 A2中滴加无色酚酞 试液,溶液变红。说明 A2呈_性; (3) 酸碱指示剂可以指示溶液的酸碱性, pH可以表示溶液的_。 综合(1)和2可知, A1的pH_A2 的 pH(填“”、“或“=”)。 24.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请选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A干冰:B酒精:C消石灰:D碳酸钠; (1)用作中和酸性土壤的是_; (2)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 (3)侯氏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_。 25.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如图所示是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 (1)请你在处各填入一种物质
13、。 是_;是_。 (2)根据图可以总结出稀硫酸的五个化学性质。请你写出由得出的稀硫酸的化学性质:_ 。 (3)若所表示的物质是盐,请你写出一个符合的化学方程式:_。 26.归纳总结是学习科学的一种方法。请结合小明同学对碱的四点化学性质的归纳图回答下列问题(箭头上 方的物质是指与碱反应的物质)。 (1)碱溶液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_ (填化学符号)。 (2)请帮小明补充完整性质 3 箭头上方的反应物质是_ (选填“酸”、“碱”或“盐”)。 (3)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发生变质的原因:_。 27.根据图回答问题: (1)加入稀盐酸至过量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 (2)反应中,数目减少的离
14、子是_(填离子符号); (3)验证反应后溶液中稀盐酸有剩余,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取样,加入 CuO 粉末 B.取样,滴加 NaOH 溶液 C.取样,加入 CaCO3粉末 D.取样,滴加 AgNO3溶液 28.小明在化学晚会上观看了“瓶吞鸡蛋”的魔术如图(1)所示,看到鸡蛋被吞进瓶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_。 小明思考:瓶能吞蛋,能不能吐蛋呢?他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结果鸡蛋吐了出来。他加入的试剂 P 是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 三、实验探究题三、实验探究题(共共 34 分分) 29.学习氢氧化钠的性质之后,知道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 H2O、Na+、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
15、红色。某 科学小组想进一步探究是哪- -种粒子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提出猜想猜想:可能是 H2O;猜想:可能是 Na+;猜想:可能是 OH-。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用试管取少量蒸馏水,滴入 12 滴无色酚酞试液,振 荡 试管内溶液仍为无 色 H2O 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 红色 用试管取少量氯化钠溶液, 滴入 12 滴无色酚酞试液, 振荡 试管内溶液仍为无 色 _ 用试管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 12 滴无色酚酞试 液,振荡 _ _ 讨论反思有同学认为猜想不需要实验验证就可以排除,你认为该同学的理由是_ 。 30.小金在学习复分解反应时,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产生了兴趣,于是
16、他和小组内的同学仅用以下药品 展开了探究活动。实验药品:稀硫酸、稀盐酸、NaOH 溶液、Na2CO3溶液、Ba(NO3)2溶液、NaCl 溶液、酚 酞溶液。 小科用,上述物质做了下列几组实验。 组合序号 组合物质 H2SO4 NaOH H2SO4 NaCI H2SO4 Na2CO3 H2SO4 Ba(NO3)2 NaOH Ba(NO3)2 Na2CO3 Ba(NO3)2 记录和解释 组合、均无明显现象,其中组合_与另外两组的实质不同。为证明该不同之处,小科在 实验过程中使用了酚酞溶液。 实验结论 他们请教老师并讨论后知道,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_产生时,复分解反应 才可以发生
17、。 交流与反思 根据你对物质溶解性的了解,结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请写出一种在水溶液中一般不能发生复分解反 应的可溶性盐_(写化学式)。 31.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往 NaOH 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时,发现溶液变成红色,可是过了一会儿红色消 失,重新恢复为无色。于是该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的红色为什么会变成无色呢?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可能是 NaOH 与空气中的 CO2反应了 猜想二: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的 O2反应了 猜想三:可能是与 NaOH 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1)讨论交流小组同学集体讨论后认为猜想一不合理,原因是_。 (2)设计并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小组
18、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先向如图装有该 NaOH 溶液的试管中,从 _ (选填“a”或者“b”)处通入密度比空气大的稀有气体,将试管内的空气排尽。然后通过注射器滴入 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过一会儿红色仍然消失。故猜想二错误。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组同学继续进行实验探究,并得出了实验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号试管 0.1min 红色褪去 2 号试管 5min 红色褪去 3 号试管 30min 红色明显变浅 4 号试管 120min 红色无明显变化 由此得出结论_。 (4)拓展延伸小组同学百度“酚酞得知,酚酞(用 H2In 表示)其实是一-种极弱的酸,遇碱溶液变红的变化 可表示
19、为: H2In(无色)城 In2-(红色), 据此信息写出 H2In 遇 NaOH 溶液变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 32.用菊花冲泡菊花茶时,某同学发现菊花的花瓣会变成浅绿色。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这是由于花色素发生 变化的缘故,并不影响菊花茶的品质。后来该同学又发现用不同的水冲泡菊花茶时,变色的情况又不同。 为研究这一问题,他开展了探究活动。 冲泡菊花的水 煮沸的井水(弱碱性) 煮沸的纯净水中滴有白醋 煮沸的纯净水 变色情况 变浅绿色 变浅绿色 几乎不变色 (1)他按一定的步骤进行了探究实验,其结果如上表所示:该同学提出的问题是_? (2)该同学用煮沸的井水冲泡菊花茶时,猜测花瓣变绿快慢还与水
20、温(60-90)有关,于是他设计实 验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还需要表格来记录实验数据,请你帮助他设计表格。 33.(某兴趣小组对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展开了系列实验。 实验操作用试管取 6 毫升氢氧化钡溶液,往试管中加入 6 毫升稀盐酸,等分成两份。 (1)实验证明往其中一份混合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呈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 _, 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2) 继续探究能否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盐酸中 H+参加了反应?于是往混合液中滴入石蕊试液, 发现变红 色,溶液呈酸性,这不能证明盐酸中 H+参加了反应。讨论后,形成了新的实验方案,将步骤补充完整: 往盛有另一
21、份混合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镁片: 另用试管取 3 毫升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 3 毫升水混合,加入等量的镁片 证明原混合液的盐酸中 H+参加了反应的现象是_。 (3)微观解释从微观上分析: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实质是_。 四、分析与计算题四、分析与计算题(共共 16 分分) 34.纯碱( Na2CO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制碱厂生产的纯碱可能会含有少量 NaCl。国家规定:优等品中碳酸钠 的质量分数不低于 99.2%。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纯碱在物质分类上属于盐而不是碱,理由是_。 (2) 现有纯碱样品(杂质仅为少量 NaCl), 想要测定其是否属于优等品。 取样品 10 克, 实验装
22、置如图所示, 准确测量排出水的体积,通过计算可得样品的纯度。但实验后发现所测的碳酸钠纯度偏低,造成此结果的 原因可能是_。 (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3)请你再设计一种可行的实验方案,实验中的测定值可用字母表示并列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碳酸钠的 质量。(用分数表示结果) 35.为了测定某品牌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小明取10克食用纯碱样品和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的稀硫酸,进行如图甲实验,实验前后,均需往装置中缓慢通一会儿氮气。(样品中其他成分不与稀硫酸反 应) (1)实验前,先往 A 装置通入一会儿氨气的目的是_。 (2)随着纯碱样品与稀硫酸反应,C 装置增加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则
23、该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 分数是多少? (3)若将稀硫酸换为浓盐酸,实验中 C 装置增加的质量会偏大,请说明理由_。 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60 分,每小题 3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答案】 C 【考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判断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故 C 正确,而 A、B、D 错误。 故选 C。 2.【答案】 C 【考点】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 【解析】【分析】根据酸的溶液中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分析。 【解答】、溶液中阳离子含有钠离子,不是是酸,不符合题意; 、溶液中
24、阳离子含有钡离子,不是酸,不符合题意; 、溶液中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属于酸,符合题意; 、溶液中阳离子为离子,不全部是氢离子,不是酸,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3.【答案】 D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白雾”中含有氢离子,那么它呈酸性,根据酸的通性分析判断。 【解答】涂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表面皿变成红色,说明呈酸性,含有氢离子; 涂有硝酸银的表面皿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氯离子,不能说明有氢离子; 放在浓盐酸上面的 pH 试纸,显示呈酸性,说明有氢离子; 涂有氢氧化钠和酚酞的表面皿呈红色,而一会红色褪去,说明白雾呈酸性,含有氢离子。 因此能够说明“白雾”含有氢离子的是。 故选 D。
25、4.【答案】 B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酸的通性分析判断。 【解答】A 中的金属都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故 A 不合题意; B 中的气体都不能与盐酸反应,故 B 符合题意; C 中的三种盐都能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 C 不合题意; D 中的碱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故 D 不合题意。 故选 B。 5.【答案】 C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硫酸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A.组成:根据化学式 H2SO4可知,硫酸溶液中 H+和 的数目不同,数量之比为:2:1,故 A 错误; B.性质:不能与 CO2、SO3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只能与金属氧化物反
26、应,故 B 错误; C.用途: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因此可用于实验室制备 CuSO4等硫酸盐,故 C 正确; D.生产:硫酸和氯化钙几乎不反应,不能除去硫酸,故 D 错误。 故选 C。 6.【答案】 C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碱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A.分别加入少量 Mg(OH)2固体,根能够溶解的是稀盐酸,不能够溶解的是 Na2CO3溶液,故 A 正确 不合题意; B.分别加入适量水溶解,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的溶液温度升高,而加入氯化钠的溶液温度几乎不变,故 B 正确不合题意; C.分别加入 Ba(OH)2溶液,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与硫酸钠反应生
27、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二 者无法区别,故 C 错误符合题意; D.分别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 根据是否产生氨味, 可鉴别(NH4)2SO4固体和 K2SO4固体, 故 D 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 C。 7.【答案】 A 【考点】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解析】【分析】根据浓硫酸有吸水性分析。 【解答】浓硫酸有吸水性,敞口放置时因吸收水分而使得溶剂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增加,但因溶质质量不 变,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故答案为:A。 8.【答案】 D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1)酸性溶液的 pH7; (2)根据反应过程和产物分析溶质种类; (3)根据溶液
28、pH 的变化趋势判断; (4)根据实验的过程分析即可。 【解答】图中 C 点的溶液 pH7,呈碱性,因此是将硫酸滴入氢氧化钾的溶液中,故 C 错误; a 点时溶液呈碱性,即氢氧化钾没有完全反应,那么此时溶质为反应产物硫酸钾和剩余的氢氧化钾,故 B 错误; b 点时 pH=7,说明溶液中的氢氧化钾完全反应,从 c 到 d 时,溶液中稀硫酸过量,且只有稀硫酸和硫酸 钾,二者不发生反应,故 D 正确。 故选 D。 9.【答案】 C 【考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钡的反应产物分析即可。 【解答】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因此反应前后溶液都成碱性,滴
29、入酚酞试 液都呈红色,故 A 错误; 滴入氯化铜后,如果氢氧化钡过量,那么会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如果碳酸钠过量,那么会生成蓝 色的碳酸铜沉淀,无法区分,故 B 错误; 反应结束后,如果溶液中还存在氢氧化钡,那么加入碳酸钠溶液后,就会有碳酸钡沉淀生成,故 C 正确; 滴入氯化钠后,它遇氢氧化钡不反应,无法判断是否过量,故 D 错误。 故选 C。 10.【答案】 C 【考点】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氢氧化钠变质,其实就是它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生成了碳酸钠,据此分析判 断即可。 【解答】A.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呈碱性,滴入酚酞试液后,都呈红色,无法区分,故 A 错误; B.
30、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故 B 错误; C.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因此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那么说明氢氧化钠变质。 如果它全部变质,那么完全反应后,溶液应该呈中性,滴入酚酞试液后不变色。而如果酚酞试液变红色, 那么说明部分变质,故 C 正确; D.如果 pH 试纸是润湿的,那么会对溶液 pH 的测定产生影响,故 D 错误。 故选 C。 11.【答案】 B 【考点】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分析】根据表格确定阴阳离子的种类,进而确定物质的名称和性质。 【解答】根据表格可知,处的物质由阴离子 Cl-和阳离子 Fe2+构
31、成,根据正负电荷代数和为零得到,该 物质的化学式为 FeCl2 , 故 A 正确不合题意; 根据化学式 FeCl2可知,该物质的名称是氯化亚铁,故 B 错误符合题意; 处的氯化亚铁可溶于水,呈现浅绿色,故 C 正确不合题意; 处的氯化亚铁由酸根离子和金属离子构成,肯定是盐,故 D 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 B。 12.【答案】 B 【考点】盐的性质及用途,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图像确定溶液 pH 的变化规律,然后对物质种类进行推测即可。 【解答】根据图像可知,原来溶液呈酸性,加入该物质后,溶液的 pH 不断增大,甚至到达 pH=7。根据 酸碱中和反应的知识可知,加入的
32、物质肯定是碱性溶液,故 A、C 错误; 当 pH=7 后,一段时间内,pH 保持 7 不变,并没有马上变大,这说明加入的碱性溶液能够和氯化钡反应, 且产物没有碱性物质生成。纯碱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而氢氧化钠和氯化钡不反 应,故 B 正确,D 错误。 故选 B。 13.【答案】 A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酸、碱和盐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A.滴入酚酞试液后,呈现红色的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颜色没有变化的是氯化钠和硫酸钠。稀盐 酸和氢氧化钠不反应,但是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气泡;氯化钡和氯化钠不反应,但是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 钡沉淀,故
33、A 正确; B.根据 A 中分析可知,如果是稀盐酸,那么氯化钠、硫酸钠和它都不反应,无法区分,故 B 错误; C.滴入酚酞试液后,呈现蓝色的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颜色没有变化的是氯化钠和硫酸钠。氯化钡和氢氧 化钠不反应, 但是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沉淀; 稀盐酸与氯化钠和硫酸钠都不反应, 无法区分二者, 故 C 错误; D.碳酸钠与氯化钠和硫酸钠都不反应,因此无法区分二者,故 D 错误。 故选 A。 14.【答案】 D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实验中有沉淀碳酸钙产生,而中混合后,沉淀碳酸钙消失了,据此分析中 的剩余; (2)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的反应产物分析; (3
34、)注意原来的白色沉淀消失了; (4)根据三个反应中的现象判断最终溶液中的溶质种类。 【解答】A.实验中有沉淀碳酸钙产生,而中混合后,沉淀碳酸钙消失了,肯定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 应了,因此实验中剩余的是稀盐酸,故 A 错误; B.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没有气体生成,故 B 错误; C.在实验中,原来的碳酸钙沉淀消失了,现象非常明显,故 C 错误; D.在实验中,肯定有实验的反应产物 CaCl2;由于中剩余了稀盐酸,因此中的反应产物先与稀 盐酸反应生成 NaCl,然后沉淀碳酸钠再和稀盐酸反应生成 NaCl、水和二氧化碳,因此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 NaCl 和 CaCl2 ,
35、故 D 正确。 故选 D。 15.【答案】 B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氢氧化钠固体能够吸收水蒸气而潮解,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 酸钠和酸反应生成盐、水和二氧化碳,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氧化钙能和水 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解答】试剂 X 可以是稀硫酸,是因为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正确; 干燥剂的作用是吸收水,但不能影响二氧化碳的排出,而生石灰与水反应后会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 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阻止了二氧化碳气体的排出,所以固体不能用生石灰,故错
36、误;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Na2CO3+H2SO4Na2SO4+H2O+CO2,因此有:2NaOHNa2CO3 H2SO4CO2, 2NaOHNa2CO3H2SO4CO2, 80 106 44 2g 2.65g 1.1g 滴加试剂 X 前锥形瓶内水的质量为:10g-(8g-2g+2.65g)=1.35g,故错误; 若没有球形干燥管,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会随着二氧化碳逸出装置,导致计算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大, 从而导致计算的碳酸钠质量偏大,使测得氢氧化钠固体从空气中吸收水的质量会偏
37、小,故正确。 故选 B。 16.【答案】 D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分析这个反应过程中,是否有包含氯离子的沉淀或气体生成; (2)M 点时,氢氧化铜已经完全反应,据此分析溶质的种类; (3)根据两点时生成氯化钠的质量大小分析; (4)根据图像可知,生成氢氧化铜的质量为 9.8g,据此利用方程式计算出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然 后与 40g 相加得到 m1的数值。 【解答】A.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再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 由于沉淀中没有氯离子,所以氯离子的个数不变,故 A 正确不合题意; B.M 点时氯化铜刚好
38、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只有反应的产物氯化钠,故 B 正确不合题意; C.P 点时,溶液的氯化钠都是由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而 M 点时,溶液中的氯化钠是氯化铜和 稀盐酸,二者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因此 M 点氯化钠的质量大于 P 点,那么 M 点溶液比 P 点溶液中氯 化钠的质量分数大,故 C 正确不合题意; D.根据图像可知,生成沉淀氢氧化铜 9.8g,那么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 x, CuCl2+2NaOH=2NaCl+Cu(OH)2; 80 98 10% x 9.8g ; 解得:x=80g; 那么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总质量:40g+80g=120g。 故 D 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
39、 D。 17.【答案】 C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加入稀盐酸后,氢氧化钠先和稀 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即 OP 段,此时没有气体生成。当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碳酸钡再和稀盐酸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钡和水,即 PQ 段。Q 点时,碳酸钡完全反应,以后稀盐酸过量,即 QN 段。 【解答】A.N 点时,稀盐酸过量,此时溶液 pH7,故 A 错误; B.Q 点时,碳酸钡刚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前面的产物氯化钠和新生成的产物 BaCl2 , 故 B 错误; C.O 至 P 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
40、+HCl=NaCl+H2O ,故 C 正确; D.P 至 Q 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CO3+2HCl=BaCl2+2H2O+CO2,故 D 错误。 故选 C。 18.【答案】 A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 【解析】【分析】除杂的基本原则:不引入新的杂质;不与除杂试剂反应,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氯化钙不与除杂试剂碳酸钙反应,但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除去杂 质又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 A 正确; 杂质氯化钾与除杂试剂稀盐酸不发生反应;而碳酸钾和稀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 B 错误; 被除杂物质氧化钙与除杂试剂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 C 错误; 硝酸钙虽然能够
41、出去碳酸钠,但是会引入新的杂质硝酸钠和硝酸钙,故 D 错误。 故选 A。 19.【答案】 B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分析整个过程中是否有热能或电能的消耗即可; (2)充分利用二氧化碳,减小它的排放,可以降低温室效应,保护环境; (3)根据箭头的方向确定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种类数; (4)根据“反应、分离”内的生成物进行分析。 【解答】A.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反应可知,要用到高温反应炉,消耗大量的能源,可以看出该捕捉技术反应 复杂且能耗大,故 A 错误; B.因为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该方法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故 B 正确; C.在反应中,氧
42、化钙和氢氧化钠都可以循环利用,故 C 错误; D.在“反应、分离”中发生的反应有: CaO+H2O=Ca(OH)2 , Ca(OH)2+Na2CO3=CaCO3+2NaOH, 所以分离 CaCO3和 NaOH 用过滤操作,故 D 错误; 故选 B。 20.【答案】 A 【考点】盐的性质及用途,物质的推断 【解析】【分析】由题目所给的化学方程式推测金属氢化物与水的反应产物,然后据此推测 CaH2与足量 Na2CO3之间的反应产物。 【解答】根据 NaH+H2O=NaOH+H2 可知, 根据氢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氢氧化钙和氢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2H2O=Ca(OH)2+2H2。
43、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该反应总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2H2O+Na2CO3=CaCO3+2NaOH+2H2。 因此反应产物为 CaCO3、NaOH 和 H2。 故选 A。 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50 分) 21.【答案】 (1)脱水 (2)挥发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2)紫色的石蕊试液只有遇到酸性物质才会变成红色;取一只盛有浓盐酸的烧杯放在纸蝴蝶的下方,过 一会儿,发现纸蝴蝶的颜色逐渐变成红色,说明浓盐酸中的 HCl 气体挥发后与滤纸
44、中的水变成了稀盐酸, 从而导致试纸变成红色。 【解答】 (1)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浓硫酸,涂在滤纸上,滤纸很快变黑,该实验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2)用滤纸折成一只纸蝴蝶并在纸蝴蝶上喷洒紫色石蕊试液,然后挂在铁架台上; 另取一只盛有浓盐 酸的烧杯放在纸蝴蝶的下方, 过一会儿, 发现纸蝴蝶的颜色逐渐变成红色。 该实验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22.【答案】 (1)食盐(NaCl) (2)纯碱(Na2CO3);CaCl2 (Ba2+、Ca2+的可溶性盐或碱均可) 【考点】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分析】(1)食盐是厨房内非常重要的调味品,因为其有咸味,所以可以腌制酱菜。由于它可 以使细胞脱水,因此可以消毒杀菌,使食物不易变质。 (2)方案一: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氯化钠和稀盐酸不反应; 方案二: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而氯化钠和氯化钡不反应。 【解答】(1)可用于腌制肉类和蔬菜,使食物不易腐败的是食盐(NaCl)。 (2)为鉴别这两种物质,某同学取少量白色固体,进行如下实验。 方案一:分别滴加少量食醋,有气泡产生的是纯碱(Na2CO3); 方案二:加水溶解,分别滴加 CaCl2 (Ba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