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第一次阶段性测试科学试卷含答案解析(1-2章)

上传人:理想 文档编号:163305 上传时间:2020-12-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6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第一次阶段性测试科学试卷含答案解析(1-2章)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第一次阶段性测试科学试卷含答案解析(1-2章)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第一次阶段性测试科学试卷含答案解析(1-2章)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第一次阶段性测试科学试卷含答案解析(1-2章)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第一次阶段性测试科学试卷含答案解析(1-2章)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宁波市鄞州区宁波市鄞州区 2020-2021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卷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卷 (1-2 章)章)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本题共 15 小题,第小题,第 1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4 分,第分,第 1115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3 分,共分,共 55 分。分。 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A. 2KClO3 KCl+O2 B. Al+H2SO4 = AlSO4+H2 C. Cu+2HClCuCl2+H2 D. Cu(OH

2、)2+2HClCuCl2+2H2O 2.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 闻气味 B. 滴加液体 C. 倾倒液体 D. 稀释浓硫酸 3.铜能与硝酸反应,但不产生 H2 根据反应方程式:3Cu+8HNO3(稀)3Cu(NO3)2+2X+4H2O,推 测 X 的化学式是( ) A. N2O3B. NO2C. NO D. N2O 4.氢氧化钠的俗称是( ) A. 纯碱 B. 烧碱 C. 熟石灰 D. 石灰石 5.已知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中共有四种分子 B. 该反应反应物中单质和化合物分子个数比是

3、4:1 C. 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 该反应中反应物有单质和化合物 6.下列变化前后的数据关系不符合 xy 的是( ) A. 一瓶稀硫酸溶液的 pHx , 将其加水稀释后溶液的 pHy B. 一瓶浓盐酸的质量为 x , 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为 y C. 一瓶浓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x , 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分数为 y D. 酒精和水混合前的体积之和为 x , 混合后总体积为 y 7.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人们找到物质变化的证据。下列四组研究化学反应快慢的对比实验中,各组所 用溶液浓度相同且适宜、所用固体表面积相同,其中实验现象对比最不明显的一组是( ) A. B. C. D.

4、8. 酸奶中的乳酸(化学式为 C3H6O3)对健康有益,有关乳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乳酸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B. 乳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 乳酸属于氧化物 D. 一个乳酸分子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 9.下图表示 Fe、Zn、Mg、Al 分别跟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的质量(m)与所用的金属质量(M)之间的关系 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0.下列物质在敞口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忽略水分蒸发),质量不会变化的是 ( ) A. 浓硫酸 B. 浓盐酸 C. 氯化钠固体 D. 氢氧化钠固体 11.在化学反应 AB=CD 中,若有 5 克的 A 与 10 克的 B

5、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1 克的 C 和一定质量的 D,, 小明做实验前发现容器中只有 5 克 B,则最多生成的 D 的质量为( ) A. 5 克 B. 7 克 C. 13 克 D. 8 克 12.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 pH 随 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 a 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NaCl 和 NaOH B. 由 a 点到 b 点的 pH 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C. 向图中 c 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D. 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1

6、3.在利用一定质量的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中, 相关量的变化与时间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 则纵坐标可能表示( ) A. 水的质量 B. 氧气的质量 C. 双氧水的质量 D. 二氧化锰的质量 14.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的两个时刻各 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图中 a、b、c、d 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分数。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 A. a=56% B. b=6% C. c=17% D. d=8% 15.甲、乙两烧杯内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将镁逐渐加入甲烧杯,铁逐渐加入乙烧杯,测量加入 的金属质量 m 和相应的烧杯内物质质量变

7、化量 M, 画出 Mm 曲线 oac 和 obc 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 根 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m1:m2=3:7 B. m1 M1m2 M2 C. 曲线 oac 表示的是甲烧杯中 M 与 m 的变化关系 D. 当乙烧杯内加入铁的质量为 m1时,溶液中溶质不止一种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本题共本题共 8 小题,每空小题,每空 2 分,共分,共 44 分分) 16.选择 Na、C、O、H、Fe 五种元素的一种或几种,各写出一个化学式:酸_;可溶性的碱_ 难溶性碱_。 17.硫酸和盐酸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它们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点。 它们都能除铁锈,

8、将带锈迹的铁钉放入过量的盐酸中, 首先看到锈迹溶解, 溶液呈_色。 不一会儿, 又看到溶液中有气泡产生,这是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 18.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粒子示意图。 (1)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写出一个符合这一基本反应类型的化学方程式_。 (2)根据化学反应的本质,生成物的方框内还应补充的粒子及数目是如图所示的 。 A.一个 B.两个 C.一个 D.两个 19.在一定条件下,Mg 和 MgH2的相互转化可以实现氢气的储存和释放。其工作原理如图。 (1)氢气储存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氢气很容易逃逸,若氢气存储效率为 10%,储存 1kg 氢气,至少需要 Mg 的质量

9、为_kg (2)氢气释放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理论上,52kgMgH2最多能释放氢气的质量为_kg. 20.下图表示的是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近似 pH,回答下列问题: (1)厨房清洁剂显_性,在少量厨房清洁剂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呈_; (2)酸雨的酸性比正常雨水的酸性_(填“强”或“弱”); (3)测量苹果汁 pH 时,先用蒸馏水润湿 pH 试纸,会使 pH 偏_(“大”或“小”). 21.室温时,向滴加了无色酚酞的 Ba(OH)2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烧杯内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如图 所示: (1)c 点溶液中的溶质为_。(不考虑酚酞) (2)ob 段实验的现象是_。 22.某同学用

10、稀硫酸在白纸上写了几个字,请你提供两种不同的方案将这些字显示出来。 方法一:,利用的原理是_。 方法二:,利用的原理是_。 23.对知识的及时整理与归纳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在学习了硫酸的化学性质后,初步归纳出稀硫 酸与其他物质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五个圈中的物质属于不同 的类别)。 (1)已知 X 是金属单质,则 X 可以是_ (填一种即可)。 (2)请写出稀硫酸与 Y 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 三、实验探究题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本题共 3 小题,每空小题,每空 3 分,共分,共 39 分分) 24.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同学

11、们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 验探究。同学们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选用药品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1)甲乙两实验中发生了相同的化学反应(2HCl+Na2CO3=2NaCl+H2O+CO2),但化学反应结束后称量,发 现甲实验中天平指针偏右,而乙实验中天平仍然平衡,分析其原因是_。 (2)丙组同学完成镁带燃烧实验后发现镁带质量增加了,你认为镁带燃烧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_。(选填“符合”或“不符合”) 25.如图是实验室中用于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 请回答: (1)仪器、的名称分别是_;_。 (2)装置图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写出改正后的结果:_

12、。 (3)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 (填字母),装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_,当用装置 C 收集满 O2后,取出集气瓶,若要停止该实验下一步的正确操作是_。 (4)实验室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已知氢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应选用的反应装置 是_(填字母,下同),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 26.小明发现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中,反应速度逐渐变慢,查阅资料得知:其原因是过氧化氢 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以及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降低,为了探究二氧化锰催化能力降低的影响因素,进行如 下实验。 【材料准备】取三份质量均为 2g 的二氧化锰分别催化 40mL 溶

13、质质量分数为 10%、20%、30%的过氧化氢 溶液分解,实验后回收二氧化锰,并分别标为 A、B、C;另取多次催化分解 10%过氧化氢溶液后回收的二 氧化锰,标为 D。 【实验步骤】 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取未使用过的二氧化锰 0.5g,加入锥形瓶中,再加入 10mL 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过氧化氢溶液,记录 收集 120mL 气体所需的时间。 再分别取 A、B、C、D 四组二氧化锰各 0.5g,重复上述实验。 多次实验取平均值,记录数据见表: 组别 未使用过的二氧化锰 A B C D 收集气体时间/s 17.9 23.2 27.7 32.3 37.8 (1)实验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在

14、液面以下,其目的是_。 (2)实验中,除通过比较收集相同体积气体所需的时间外,还可以通过比较_来判断二氧化锰的 催化能力。 (3)由表中数据可知,引起回收的二氧化锰催化能力下降的因素是_。 四、解答题四、解答题(本题共本题共 7 小题,第小题,第 27、31、33 题题 6 分,分,28、29、30 小题各小题各 4 分,第分,第 32 小题小题 12 分,共分,共 42 分分) 27.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间相互碰撞是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每次碰撞都能引起化学反应。 如图表示 HI 分子之间的几种碰撞示意图,有些 HI 分子碰撞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 H2 和 I2 , 有些 碰撞不

15、会发生反应。 (1)A、B、C 三图中表示 HI 分子碰撞后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图_。 (2)上述发生的反应属于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反应。 (3)若要得到 1 个 H2分子,至少需要_个 HI 分子碰撞。 28.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加热 KClO3和 MnO2混合物的方法制取 O2 , 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变化如图 所示,请计算。 (1)制取 O2的质量是_g。 (2)原混合物中 KCl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29.种新型“人造树叶”可吸收二氧化碳并转化为乙醇(C2H5OH)燃料,化学方程式为: 2CO2+3H2O 光照 C2H5OH+3O2。研究显示,一升

16、“人造树叶”每天可从空气中吸收 968g CO2。 (1)一升“人造树叶”工作一天可得到乙醇的质量是多少? (2) 若每天一棵树平均可吸收48.4g CO2 , 则一升“人造树叶”吸收的CO2相当于_棵树吸收的CO2。 30.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将足量的稀盐酸加入到 20 g 大理石中(其它成 分不与盐酸反应)充分反应,再将产生的 CO2 气体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同时测量 2 分钟内石灰水增 加的质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时间s 0 20 40 60 80 100 120 石灰水增加的质量g 0 3.0 5.0 6.0 6.6 6.6 6.6 (1)共产生二氧化碳

17、气体_ g。 (2)计算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1.实验室常用一定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某同学实验前称得一定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 42.5 克,加入 1 克 MnO2 , 完全反应后称得剩余物的质量为 41.9 克。计算: (1)反应后 MnO2的质量。 (2)反应中放出氧气的质量。 (3)实验中加入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 32.为测定由盐酸和硫酸组成的某混合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 100g 该混合酸,逐滴滴加某 Ba(OH)2溶 液,生成沉淀 BaSO4的质量和 pH 的变化关系如图 1 所示 (1)当加入的氢氧化钡溶液为_g 时,混合酸恰好被中和。

18、(2)求 Ba(OH)2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 0,01%) (3)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结果精确到 0.01%) (4)请在图 2 中画出向 100g 该混合酸中加入 600g Ba(OH)2溶液的过程中,混合酸中溶质的质量与所 加的 Ba(OH)2溶液的质量关系图 33.实验室有一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样品中只含碳酸钠杂质,且成分均匀),为测量样品中 Na2CO3的质 量分数,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质量、大小相同的 3 个烧杯,分别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100 克; 向上述 3 个烧杯中分别加入 3 份质量不同的样品; 充分反应后,再用电子天平称量烧杯

19、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假设产生的气体完全逸出)。实验数据记 录如下: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反应前稀盐酸+烧杯质量(克) 150 150 150 反应前固体样品质量(克) 4 8 12 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烧杯质量(克) m 155.8 158.7 已知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 (1)分析表中数据,写出判断实验二中的样品已完全反应的理由:_。 (2)表中的 m 值为_。 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第 110 小题每题 4 分,第 1115 小题每题 3 分,共 55 分。请选出一个符

20、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答案】 D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根据方程式书写原则分析,书写方程式首先要尊重客观事实,即正确书写出该反应中涉 及到的物质的化学式,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按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等配平。 【解答】A、方程式没有配平,不符合题意; B、生成物硫酸铝化学式书写错误,不符合题意; C、铜不与盐酸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D、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 D。 2.【答案】 B 【考点】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规范判断。 【解答】A.在闻气味时,不能将鼻子直接凑近瓶口

21、,而是要用手轻轻扇动,再去闻,这样可以减小有害气 体对人体的伤害,故 A 错误; B.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悬停在试管口的正上方,不能深入试管内,以免污染试剂,故 B 正确; C.倾倒液体时,试管要略微倾斜,并且与试剂瓶口紧挨,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故 C 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发生飞溅,故 D 错误。 故选 B。 3.【答案】 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解答】由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原子种类及个数为:铜 3、氢 8、氮 8、氧 24,反应后:铜 3、氢 8、氮 6、 氧 22,

22、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所以 2X 中 2 个氮原子 2 个氧原子,X 化学式为 NO; 故选 C。 4.【答案】 B 【考点】常见物质的俗称 【解析】【分析】根据 氢氧化钠的俗称火碱、烧碱或苛性钠分析。 【解答】 氢氧化钠的俗称火碱、烧碱或苛性钠; 故选 B。 5.【答案】 B 【考点】模型与符号,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中各分子的构成情况确定分子种类,再由反应前减少的分子个数确定反应的分 子个数比分析。 【解答】A、 该反应中反应前两种分子,反应后两种分子,共有四种分子,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反应物中单质和化合物分子个数比是 2:1 ,符合题意; C、该反应

23、为化学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中反应物有单质和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6.【答案】 A 【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A、根据酸溶液稀释酸性变弱,pH 增大分析; B、根据浓盐酸的挥发性分析; C、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分析; D、根据分子间存在间隔分析。 【解答】A、 一瓶稀硫酸溶液的 pHx , 将其加水稀释后溶液的 pHy ,因加水稀释后酸性变弱,pH 增加,所以 xFeMgAl; 故选 D。 10.【答案】 C 【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A、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分析; B、根据浓盐酸的挥发性分析; C、根据氯化钠

24、放置空气中质量不变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钠易潮解和与二氧化碳反应分析。 【解答】A、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水质量增加,不符合题意; B、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会挥发质量减少,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固体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固体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水和二氧化碳质量增加,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1.【答案】 B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反应中各物质质量比分析。 【解答】 在化学反应 AB=CD 中,若有 5 克的 A 与 10 克的 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1 克的 C,根据质 量守恒定律可知,同时生

25、成 D 质量为 5+10114 克,即 B 和 D 的质量比为 10:145:7,小明做实验 前发现容器中只有 5 克 B,则最多生成的 D 的质量为 7 克; 故选 B。 12.【答案】 B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根据图像中 pH 变化情况确定该实验是将氢 氧化钠滴入盐酸中,再由图像中各点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情况确定溶质成分分析。 【解答】A、 图中 a 点所示溶液为部分盐酸发生反应,含有的溶质是 NaCl 和 HCl ,不符合题意; B、将氢氧化钠滴入盐酸中,二者会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由 a 点到 b 点的 pH 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

26、发生 了中和反应,符合题意; C、图中 c 点所示溶液成分为氢氧化钠和氯化钠,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会变红,不符合题意; D、由溶液的 pH 变化情况可知,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到盐酸的烧杯中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3.【答案】 D 【考点】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催化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解答】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中,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双氧水的质量不断减小, 而生成物水和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大,故 A、B、D 错误; 二氧化锰在实验中是催化剂,它的性质和质量保持不变,故 D 正确。 故选 D。 14.【答案】A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

27、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根据反应中反应物质量不断减少、生成物质量不断 增加判断出反应物、生成物,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判断反应类型,并根据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变化计 算出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 【解答】密闭容器中物质总质量不变,所以各物质含量的比即为物质质量比,分析图像可知,甲反应后比 反应前减少 28%,为反应物,丙增加 34%,为生成物,丁没变,可能是催化剂,b140%10%42% 8%;(c-6%):(14%-11%)=(40%-6%):(14%-8%),c=23%,同得 a=56%,d=10%; 故答案为:A。 15.【答案】 B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根据

28、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镁的活动性大于铁,与酸反应速率快,金属过量,等量酸全部反应产生氢气质量相 等分析。 【解答】A、镁的活动性大于铁,与酸反应速率快,金属过量,等量酸全部反应产生氢气质量相等,由方 程式可知 Fe2HCl=FeCl2H2;Mg+2HCl=MgCl2H2 56 2 24 2 m1:m2=3:7 ,不符合题意; B、因产生氢气相等,所以 m1 M1m2 M2,符合题意; C、曲线 oac 所用金属质量少,表示的是镁与盐酸反应即甲烧杯中 M 与 m 的变化关系 ,不符合题意; D、 当乙烧杯内加入铁的质量为 m1时, 酸没有完全反应, 溶液中溶质有氯化亚铁和氯化

29、氢,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二、填空题(本题共 8 小题,每空 2 分,共 44 分) 16.【答案】 HCO;NaOH;Fe(OH)3 【考点】化学式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式书写方法及酸和碱的组成分析。 【解答】所给元素中,碳、氢、氧可组成碳酸,属于酸,化学式为 HCO ;钠、氢、氧可组成可溶性碱 氢氧化钠,化学式为 NaOH ;铁、氢、氧可组成难溶性碱氢氧化铁,化学式为 Fe(OH)3 ; 故答案为: HCO ; NaOH ; Fe(OH)3 。 17.【答案】 黄;Fe+2HCl=FeCl2+H2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氯化铁溶液呈黄色及铁和氧化铁都能与盐酸反

30、应分析。 【解答】铁锈成分为氧化铁,氧化铁与盐酸反应可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溶液呈黄色,铁钉表面的锈除 去后,铁又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反应方程式为 Fe+2HCl=FeCl2+H2 ; 故答案为:黄;Fe+2HCl=FeCl2+H2 。 18.【答案】 (1)化合反应;C+ O2 点燃 CO 2 (2)C 【考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多变一的反应为化合反应及粒子的构成情况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分析。 【解答】(1)该反应为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可以是碳燃烧,方程式 为 C+ O2 点燃 CO

31、2 ; (2)由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可知,生成物中还缺少 2 个原子和 1 个, 所以框内应 补充的粒子及数目为 一个 ; 故答案为:(1)化合反应;C+ O2 点燃 CO 2 ;C。 19.【答案】 (1)Mg+H2 =MgH 2;120 (2)MgH2 Mg+H 2;4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氢气储存时生成氢化镁书写方程式,再利用氢气的质量代入方程式计算镁的 质量分析; (2)根据氢气释放同时生成镁书写方程式,再利用氢氧化镁质量代入方程式计算氢气质量分析。 【解答】(1) 氢气储存时是氢气与镁反应生成 MgH2 ,化

32、学方程式为 Mg+H2 =MgH 2 ;设 储存 1kg 氢气,至少需要 Mg 的质量为 x Mg+H2 =MgH 2 24 2 x 1kg10% 24:2=x:(1kg10%) x=120kg; (2) 氢气释放时发生分解反应,同时生成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H2 Mg+H 2; 设理论上 52kgMgH2最多能释放氢气的质量为 y MgH2 Mg+H 2 26 2 52kg y 26:2=52kg:y y=4kg。 故答案为:(1) Mg+H2 =MgH 2 ;120;(2)MgH2 Mg+H 2;4. 20.【答案】 (1)碱;红色 (2)强 (3)大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33、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 pH 与酸碱性关系、pH 测定的注意事项分析,溶液 pH7 时,呈碱性,且越大碱性越强,溶液 pH7 时,呈中性。 【解答】(1) 厨房清洁剂 pH 大于 7,显碱性,能使酚酞变成红色; (2) 酸雨的 pH 比正常雨水 pH 小,酸性比正常雨水的酸性强; (3) 测量苹果汁 pH 时,先用蒸馏水润湿 pH 试纸,会使酸性变弱,pH 偏大; 故答案为:(1)碱;红色;(2)强;(3)大。 21.【答案】 (1)H2SO4 (2)红色渐渐退去,生成白色沉淀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结合图

34、像中变化情况分析。 【解答】(1) 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恰好反应后只有水,没有溶质,c 点溶液为硫 酸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 (2) ob 段为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的图像,实验的现象是红色渐渐退去,生成白色沉淀; 故答案为:(1) H2SO4 ;(2) 红色渐渐退去,生成白色沉淀 。 22.【答案】 加热浓缩;浓 H2SO4脱水性;喷紫色石蕊;紫色石蕊遇酸变红 【考点】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浓硫酸的脱水性及稀硫酸的酸性分析。 【解答】 稀硫酸呈酸性,可使石蕊试液变红,所以可喷石蕊试液显示出用稀硫酸写出的字,或根据浓硫 酸的脱水性

35、,能使纸变黑,显出字来; 故答案为:加热浓缩;浓 H2SO4脱水性;喷紫色石蕊;紫色石蕊遇酸变红 。 23.【答案】 (1)Zn(或 Fe 等活泼金属) (2)H2SO42NaOH=Na2SO42H2O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酸能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的金属反应、能与金属氧化的反应、能与盐反、 能与碱反应分析。 【解答】(1) X 是金属单质, 则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的金属,如锌或铁等; (2)Y 属于碱类物质,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的方程式为 H2SO42NaOH=Na2SO42H2O 。 故答案为:(1) Zn(或 Fe 等活泼金属) ;(2) H2

36、SO42NaOH=Na2SO42H2O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 3 小题,每空 3 分,共 39 分) 24.【答案】 (1)甲装置敞口,生成的气体逃逸,所以烧杯总质量减小 (2)符合 【考点】误差分析,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以及相关实验的特点进行分析。 【解答】(1) 甲乙两实验中发生了相同的化学反应(2HCl+Na2CO3=2NaCl+H2O+CO2),由化学方程式可 知反应中有气体产生,因此该反应需要在密闭的装置中进行,若在敞开的装置中进行反应,生成的气体会 逸出导致质量偏小。 (2) 丙组同学完成镁带燃烧实验后发现镁带质量增加了 ,是由于镁条与

37、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镁,增加 了氧的质量,但是反应前后总质量保持不变,依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故答案为:(1) 甲装置敞口,生成的气体逃逸,所以烧杯总质量减小 ;(2)符合 25.【答案】 (1)试管;长颈漏斗 (2)D 中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3)A;检查气密性;取出水槽中导管,再移除酒精灯 (4)B;C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常用仪器的名称,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解析】【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分析; (3)根据氯酸钾制氧气的操作步骤分析; (4)根据选择发生装置要看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收

38、集装置看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分析。 【解答】(1) 仪器为试管,为长颈漏斗; (2) D 中导管伸入集气瓶中过短,不利用气体收集,应将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 (3) 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即 A; 装入药品前必须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排 水法收集满后应先取出水槽中导管,再移除酒精灯 ; (4)制取氢气反应物状态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所以要选择 B 发生装置,氢气密度小且难溶 于水,可选择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D 装置错误,所以收集装置选择 C。 故答案为:(1)试管;长颈漏斗;(2) D 中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3)A; 取出水槽中导管,再移 除酒精灯 ;(4)B;

39、C。 26.【答案】 (1)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2)相同的时间内产生的气体体积 (3)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二氧化锰的使用次数 【考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长颈漏斗下端需液封以防止气体逸出分析; (2)根据要比较反应速率可通过比较相同时间产生气体多少或产生相同体积气体所用时间多少分析; (3)根据实验中所用二氧化锰的不同分析。 【解答】(1)为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实验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在液面以下 ; (2) 实验中,要比较反应速率,可通过比较收集相同体积气体所需的时间多少或通过比较相同的时间 内产生的气体体

40、积的多少来完成; (3)ABC 中回收的二氧化锰催化的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不同,D 为多次催化分解过氧化氢后回收的二氧化 锰,再与未使用的二氧化锰重复实验,通过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用时间可知,引起回收二氧化锰催化能 力下降的因素有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二氧化锰的使用次数; 故答案为:(1)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2) 相同的时间内产生的气体体积;(3)过氧 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二氧化锰的使用次数。 四、解答题(本题共 7 小题,第 27、31、33 题 6 分,28、29、30 小题各 4 分,第 32 小题 12 分,共 42 分) 27.【答案】 (1)C (2)分解 (3

41、)2 【考点】模型与符号,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分析; (2)根据“一变多”为分解反应分析; (3)根据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及 HI 和氢气分子中氢原子个数关系分析。 【解答】(1) A、B、C 三图中 A 和 B 粒子种类没有变化,C 粒子种类发生了改变,表示 HI 分子碰撞后 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图 C; (2) 上述发生的反应是 HI 生成 H2 和 I2 ,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 (3) 1 个 HI 分子中有 1 个氢原子,若要得到 1 个 H2分子,至少需要 2 个 HI 分子碰撞; 故答案为:(1)C

42、;(2)分解;(3)2。 28.【答案】(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60g40.8g19.2g (2)解:原混合物中 KClO3的质量为 x 2KClO3 2KCl+ 3O2 245 96 x 19.2g 解得:x49g KClO3%= 81.7%。 【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之差就是生成氧气的质量; (2)写出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方程式,然后根据氧气的质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最后用 氯酸钾质量 混合物质量 计算氯酸钾的质量分数。 29.【答案】 (1)一升“人造树叶”每天可从空气中吸收 96

43、8g CO2 ,设可得到乙醇质量为 x 2CO2+3H2O 光照 C2H5OH+3O2 88 46 968g x 88:46=968g:x x=506g; (2)20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质量代入方程式中计算产生乙醇质量分析; (2)根据一升“人造树叶”吸收的二氧化碳质量与一棵树吸收二氧化碳质量分析。 【解答】(1) 一升“人造树叶”每天可从空气中吸收 968g CO2 ,设可得到乙醇质量为 x 2CO2+3H2O 光照 C2H5OH+3O2 88 46 968g x 88:46=968g:x x=506g; (2) 若每天一棵树平均可吸收 48

44、.4g CO2 , 则一升“人造树叶”吸收的 CO2相当于树吸收二氧化碳的数 量为 棵; 故答案为:506g;20. 30.【答案】 (1)6.6 (2)设碳酸钙质量分数为 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20gx 6.6g 100:44=20gx:6.6g x=75%;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用石灰水吸收,石灰水增重质量即为吸收二氧化碳质量 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质量代入方程式中计算碳酸钙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用石灰水吸收,石灰水增重质量即为吸收二氧化碳质

45、量,所以共产生 二氧化碳质量为 6.6 克; (2)设碳酸钙质量分数为 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20gx 6.6g 100:44=20gx:6.6g x=75%; 故答案为:(1)6.6;(2)75%. 31.【答案】 (1)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所以仍为 1 克. (2)反应生成氧气质量为 42.5g+1g-41.9g=1.6g; (3)设 加入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 为 x 2H2O22H2OO2 68 32 42.5gx 1.6g 68:32=42.5gx:1.6g x=8% 【考点】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46、,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分析; (2)根据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反应后总质量减少,减少质量为产生气体质量分析; (3)根据生成氧气质量代入方程式计算过氧化氢质量分析。 32.【答案】(1)600g (2)解:由图示可知,生成沉淀的最大量为 4.66g, 设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 Ba(OH)2的质量为 x, Ba(OH)2+H2SO4= BaSO4+2H2O 171 233 x 4.66 x=3.42g 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100%=1.71% (3)2.92% (4)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当溶液的 pH=7 时,说明刚好完全中和,据此判断加入氢氧化钡的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科学 > 月考试卷 > 九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