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七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科学第一阶段测试卷含答案解析(前三章)

上传人:理想 文档编号:163297 上传时间:2020-12-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8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宁波市七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科学第一阶段测试卷含答案解析(前三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浙江省宁波市七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科学第一阶段测试卷含答案解析(前三章)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浙江省宁波市七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科学第一阶段测试卷含答案解析(前三章)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浙江省宁波市七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科学第一阶段测试卷含答案解析(前三章)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浙江省宁波市七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科学第一阶段测试卷含答案解析(前三章)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浙江省宁波市七校浙江省宁波市七校 2019-2020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阶段测试卷 (前三章)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阶段测试卷 (前三章)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本题共 15 小题,小题,1 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4 分,分,1115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3 分,共分,共 55 分。请分。请 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多选均不给分。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多选均不给分。) 1.图是某同学测量几种食品的 pH 后绘制的图象,其中偏碱性的是( ) A. 腌萝卜 B. 南瓜 C. 莴苣 D. 甜玉米 2.实验基本操作是学习化学的灵魂。图所示

2、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不一致的是( ) A. 标签受损 B. 读数偏小 C. 污染待测液 D. 液体飞溅 3.将一定量的浓硫酸和浓盐酸分别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的质量都增加 B. 溶液的质量都减少 C.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小 D.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增大 4.下表是某指示剂在一定 pH 范围内所显示的颜色: 向滴有少量该指示剂的稀硫酸中,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出现的颜色变化可能是( ) 颜色 红 橙 绿 蓝 紫 pH 范围 13 45 67 810 1114 A. 由红变紫 B. 由蓝变绿 C. 由绿变橙 D. 由蓝变紫 5.

3、如图所示是一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其中“ ”和“O”分别表示两种原子,甲、乙分别表示反应前和 反应后的物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的生成物均为单质 B. 该反应可能为水的电解 C. 反应生成的两种分子个数之比为 5:1 D.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6.宁波盛产杨梅。杨梅中含有丰富的叶酸,对防癌抗癌有积极作用,其化学式为 C19H19N7O6。下列有关叶 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叶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41g B. 叶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C. 叶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质量比为 19:19:7:6 D. 叶酸由 19 个碳原子、19 个氢原子、7

4、个氮原子和 6 个氧原子构成 7.如图所示,有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及操作,实验过程中其现象不足以说明 CO2与 NaOH 溶液发生了反应的 是( ) A. B. C. D. 8.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的试剂或操作不合理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方法 A 氮气 氧气 木条,点燃 B 稀硝酸 稀盐酸 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 C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钡溶液 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 D 氧化铜 铜粉 空气中灼烧 A. A B. B C. C D. D 9.物质性质决定它的用途,还决定了它的保存方法。固体 NaOH 具有以下性质:白色片状固体 有腐 蚀性 易吸收水分而潮解 易

5、溶于水,溶解放热 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实验室中必须将 它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 A. B. C. D. 10.在“欢迎来找茬”的趣味活动中,老师举出四个错误实例,在学生的错因分析中错误的是( ) 序号 错误实例 错因分析 A 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 反应产物不正确 B FeCl3+3NaOH=Fe(OH)3+NaCl 只缺少沉淀符号 C 2H2O=2H2+O2 反应条件不正确 D 氢氧化钠俗名烧碱或纯碱 俗名纯碱不正确 A. A B. B C. C D. D 11.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Ca2+ Cl- Na+ B. Cu2+ K+ OH- C. H+ N

6、a+ D. K+ Na+ 12.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 度和 pH 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 ) A. 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 30s 时,溶液中溶质为 HCl 和 NaCl C. 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到稀 NaOH 溶液中 D. 从 20s 到 40s,溶液的温度升高,pH 增大 13.在一密闭容器中,有 X、O2、CO2、H2O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某种反应,反应一段时间后,测 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X O2 CO2 H2O 反应前的质量/g 19 34 6 2 反应后的质量/g 11 待测 2

7、8 20 A. 表中的待测值为 32 B. X 中一定含有 C、H、O 元素 C.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D. 反应中 CO2和 H2O 的质量比为 11:9 14.图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 A. 气体从 a 端通人,收集氧气 B. 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C. 瓶内装有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 D. 在 b 端接量筒,瓶内装满水,测量气体的体积 15.下列图象(如图所示)与所对应操作相符的是( ) A. 用两份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B. 向一定质量分数的盐酸中不断加水 C. 向等质量的锌

8、片、镁片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D. 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 NaOH 溶液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共共 6 小题,每空小题,每空 2 分,共分,共 36 分分) 16.硫酸、盐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浓硫酸在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是因为浓硫酸有_性。 (2)98%的浓硫酸稀释为稀硫酸时,一定要将_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盛有_的烧杯里,并用 _搅拌。 (3)盐酸在下列用途中,不能用硫酸代替盐酸的是_(填编号) 金属表面除锈 制造药物氯化锌 除去 NaCl 中的少量 NaOH 17.常温下,氯酸钾的溶解度较小,在工业上可通过图转化制得。 (1)在反应中,通电时发生

9、的反应方程式为 NaCl+3X 通电 NaClO3+3H2,则 X 的化学式为_。 (2)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 (3)该转化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填名称) 18.小科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做 NaHCO3受热分解的实验。 (1)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_; (2)实验结束时的正确操作是 (填字母)。 A.先将导管移出液体,再熄灭酒精灯 B.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液体 19.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 (1)铜制插头,这是利用金属铜的_; (2)铁制品易锈蚀,工厂用稀硫酸除去铁锈的原理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0.甲、乙、丙、丁分别是

10、石蕊溶液、稀硫酸、碳酸钠溶液、澄清石灰水中的一种,若用四个圆表示四种溶 液, 两圆相交部分为两溶液混合后出现的主要实验现象, 如图所示。 请回答:甲是_,乙是_ , 丁是_。 21.为了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甲同学和乙同学分别设计了下面两个实验,请根据 图回答问题: (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 A 所示,反应前,托盘天平的指针指向刻度盘的中间;两种物质反应后,托 盘天平的指针会发生偏转吗?并说明理由。_。 (2)两位同学通过交流反思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时,对于有气体 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_装置中进行。 (3)从微观角度分析,在化学反

11、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选填序号)。 原子种类 分子种类 原子数目 分子质量 分子数目 原子质量 三、实验探究题三、实验探究题(共共 4 小题,每空小题,每空 3 分,共分,共 39 分分) 22.如图所示,一根用细绳吊着的长玻璃棒左端绕上光亮的粗铜丝,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用酒精灯给铜丝 加热数分钟,停止加热后冷却,发现玻璃棒左端下降。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左端下降的原因:_。 (2)将玻璃棒连同细绳取下,铜丝端浸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取出,洗涤、干燥再重图新吊起(细绳系在 玻璃棒的位置不变),玻璃棒_(选填“能”或“不能”)再次保持水平。 23.图是研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

12、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填字母符号,下同),若要收集一瓶干燥 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 (2)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 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 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制取并收集 NH3 , 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制取装置是_。 24.某同学针对氧化钙设计了图的实验方案: (1)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2)如果要证明 C 中不是水而是一种溶液,可选择下列_ (填序号)进行实验。 稀盐酸酚酞溶液二氧化碳氯化钠溶液 (3)操作是加人某种物质使无色澄清液出现白色固体,如果加入的是饱和碳酸钠溶液,

13、白色固体的化 学式是_。 25.某兴趣小组在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 于是他们对这瓶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展 开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 猜想假设猜想一:没有变质,全部是 NaOH; 猜想二:完全变质,全部是 Na2CO3; 猜想三:_。 实验探究为了探究固体成分,他们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后有放热现象,说明这瓶固体中含有_。 写出氢氧化钠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 。 为了进一步确定这瓶固体的成分,丙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请你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可能观察到的现 象 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入过量的_(填化学式)溶液 产

14、生白色沉淀 含有 Na2CO3 、反应后过滤,取上层清液,滴人酚酞溶液 无色酚酞溶液变 红 猜想_正 确 四、解答题四、解答题(共共 7 小题,第小题,第 26、28、29、31 题各题各 6 分,第分,第 27、30 题题 8 分,第分,第 32 题题 10 分,共分,共 50 分分) 26.芯片是所有电脑、“智 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纯度的单质硅(硅的元素符号为 Si)为材料制成的。 用化学方法制得高纯硅的反应原理为: SiO2+2C 高温 Si+2CO Si+2Cl2高温 SiCl4 SiCI4+2H2高温 Si+4HCI (1)上述反应中基本反应类型有_种; (2)在物质类别中,

15、SiO2属于化合物中的_,其中的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 27.钙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所必须的元素,有时需要服用补钙满足人体需求。图分别为两种补钙剂说明书的 一部分。请根据图示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钙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每日要摄取足够量的钙,才能避免 ;(填字母序号) A.佝偻病或骨质疏松症 B.贫血症 C.甲状腺肿大 (2)葡萄糖酸钙(C12H22O14Ca)的化学式量是_; (3)碳酸钙(化学式为 CaCO3)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 (4)每片金钙尔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_mg; 28.丁酸乙酯是一种无色、具有菠萝香味的液体,常用作食品、饮料的调香剂。其分子结构为 C6H12Ox。 (

16、1)丁酸乙酯是由_种元索组成的; (2)丁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16,则 x=_; (3)丁酸乙酯中氢元索和氧元素最简质量比等于_。 29.如图所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气体发生装置内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前 35.6g 反应后 32.4g。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 。 (2)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 g (3)计算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30.利用图装置制取并测定所收集氢气的体积。 小科同学在锥形瓶中装入 13g 锌粒, 往长颈漏斗中加入 100g 稀硫酸,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1)图中装置采用的是_法收集氢气;若要收集 30

17、0mL 氢气,应选用_mL(填“10”或“100” 或“500”)量筒; (2)求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所得硫酸锌的质量。 31.实验室有一瓶标签被腐蚀的盐酸, 小科为了测定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在烧杯中配制了 8g10%的 NaOH 溶液。然后往烧杯中滴加该盐酸。反应过程中溶液的 pH 与滴入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 题: (1)配制了 8g10%的 NaOH 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_ ; (2)计算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当滴入 4g 盐酸时,烧杯内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为_ 。 32.某学校的学习小组对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测定石灰石中碳

18、酸钙的质量分数,采用的方法如下: 取该石灰石样品 16g 放入烧杯,把 80g 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 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请计算: 序号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1 6 2.8 n (1)如表中 n 的数值为_;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 (3)计算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4)计算第四次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 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1 10 小题,每题 4 分,1115 小题,每题 3 分,共 55 分。请选出每

19、小题中 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多选均不给分。) 1.【答案】 D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 pH 与酸碱性关系分析,溶液 pH7 时,呈碱性,且越大碱性越强,溶液 pH7 时,呈中性。 【解答】腌萝卜、南瓜、莴苣的 pH 都小于 7,呈酸性,甜玉米的 pH 大于 7,呈碱性; 故选 D。 2.【答案】 B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A、根据倾倒液体药品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药品腐蚀标签分析; B、根据量筒俯视读数读值偏大分析; C、根据 pH 试纸的使用方法分析; D、根据浓硫酸稀释时放热分析。 【解答】A、倾倒

20、液体药品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会使残留液体腐蚀标签,标签受损,不符合题意; B、量筒俯视读数时会使读数偏大,实际体积偏小,符合题意; C、将 pH 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溶液中,会污染待测液,不符合题意; D、稀释浓硫酸将水倒入浓硫酸中,会使液体飞溅,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3.【答案】 C 【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浓盐酸有挥发性浓硫酸有吸水性分析。 【解答】A:浓盐酸敞口放置溶液的质量减小,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敞口放置溶液质量增加,不符合题意; C:浓盐酸挥发出溶质,浓硫酸吸水溶剂增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小,符合题意; D: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增小,不符合题意; 故

21、答案为:C。 4.【答案】 A 【考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表中溶液 pH 的范围及酸碱反应的原理进行分析。 【解答】稀硫酸为酸性,溶液的 pH 小于 7,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因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所以溶液 pH 会逐渐增加,溶液颜色可能由红色或橙殆变成蓝或紫色; 故答案为:A。 5.【答案】 C 【考点】模型与符号,物质分类的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微观图确定出该反应是生成和, 结合单质、分解反应定义分 析。 【解答】A、该反应的生成物中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为生成和, 可能是电解水,不符合题意; C、反应生成的两种分子个数之比

22、为 2:1 ,符合题意; D、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6.【答案】 B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 1,省略不写分析; B、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C、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D、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析。 【解答】A、 叶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41 ,不符合题意; B、 叶酸中氮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为 98: 96, 所以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 符合题意; C、 叶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质量比为 98:19

23、:98:96,不符合题意; D、 叶酸由叶酸分子构成,一个叶酸分子由 19 个碳原子、19 个氢原子、7 个氮原子和 6 个氧原子构成,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7.【答案】 B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可使装置内压强减小分析,注意氢氧化钠溶液量和浓度, 若取用量多浓度小则无法排除二氧化碳与水的作用。 【解答】A、通过二氧化碳与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装置内压强减小,鸡蛋进入锥形瓶,可证明二者发 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B、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大量水,试管内液面上升可能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也可能是二氧化碳 与水反应或溶于水造成,符合题意; C、通过二

24、氧化碳和浓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装置内压强减小,气球胀大,可证明二者发生反应,不符合题 意; D、通过二氧化碳与少量浓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装置内压强减小,塑料瓶变瘪,可证明二者发生反应,不 符合题意; 故选 B。 8.【答案】 A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 【解析】【分析】除杂的基本原则:不引入新的杂质;不与提纯试剂反应,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A.木条燃烧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引入新的杂质,故 A 不合理; B.硝酸银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稀硝酸, 然后通过过滤除去氯化银沉淀,除去杂质并没有引入新 的杂质,故 B 合理; C.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钡沉淀,然后通过过滤除

25、去碳酸钡,故 C 合理; D.铜粉在空气中灼烧生成氧化铜,去除杂质并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 D 合理。 故选 A。 9.【答案】 D 【考点】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密封保存,可以切断药品与空气和水蒸气的接触,防止潮解或变质,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 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密封保存的原因: 易吸收水分而潮解和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故 D 正确, 而 A、B、C 错误。 故选 D。 10.【答案】 B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判断一个方程式是否正确,可以从实验原理、化学式、反应条件、是否配平以及符号等 几方面判断,据此解答即可。

26、【解答】A. 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而不是硫酸铁,因此反应产物不正确,故 A 正确不合题意; B. Fe(OH)3 为红褐色沉淀,方程式中缺少沉淀符号,并且方程没有配平,故 B 错误符号题意; C.电解水的方程式中反应条件为通电,故 C 正确不合题意; D.氢氧化钠俗名烧碱、火碱或苛性钠,因此它的俗名错误,故 D 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 B。 11.【答案】 D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解析】 【分析】 共存问题即为各物质是否能发生反应, 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共存, 不能发生反应则能共存。 解题的关键是复分解反应条件的掌握,若各物质或离子交换成分后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沉淀或水生成,则能 反应

27、,即不能共存。 【解答】A、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可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 B、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可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 C、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可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 D、四种离子相互间不能发生反应,能共存,符合题意; 故选 D。 12.【答案】 C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1)如果溶液温度升高,那么反应放热;如果溶液温度降低,那么反应吸热; (2)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根据图像判断 30s 时稀盐酸是否完全反应即可; (3)根据反应开始时溶液的 pH 确定加入方式; (4

28、)将两图对照,对溶液的温度和 pH 变化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A 根据上图可知,氢氧化钠恶化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因此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故 A 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下图可知,30s 时,溶液的 pH 小于 7,这时溶液显酸性,即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没有完全反应,此时 溶液中溶质为反应生成的 NaCl 和没有反应的 HCl,故 B 正确不合题意; C.根据下图可知,实验开始时,原溶液显酸性,即原溶液肯定是稀盐酸,即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 中,故 C 错误符合题意; D.从 20s 到 40s,溶液的温度升高,酸性减弱,pH 增大,故 D 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 C。 13.【答

29、案】 D 【考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2)根据表格分别计算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然后计算出它们所含的氧元素的质量,最后 与反应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比较即可; (3)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4)将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作比即可。 【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到:X=(19+34+6+2)-11-28-20=2,故 A 错误; B.根据表格可知,生成物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8g-6g=22g; 22g 二氧化碳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 ; 生成物水的质量为:20g-2

30、g=18g; 18g 水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 ; 那么生成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6g+16g=32g; 反应物中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34g-2g=32g; 那么生成物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正好相等, 这说明 X 中肯定不含氧元素,故 B 错误; C.根据表格可知, X 和氧气为反应物, 而生成物二氧化碳和水都是化合物而没有单质, 一定不是置换反应, 故 C 错误; D.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2g:18g=11:9,故 D 正确。 故选 D。 14.【答案】 D 【考点】氧气的收集方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A、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要用澄

31、清石灰水检验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可利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分析; D、根据测氧气体积时水要从长导管排出分析。 【解答】A、氧气密度大于空气,收集氧气时气体从长导管 a 通入,不符合题意; B、检验二氧化碳要用澄清石灰水,不符合题意; C、可利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要测气体的体积,需气体从 b 通入,a 接量筒,通过排出水的体积得出气体的体积,符合题意; 故选 D。 15.【答案】 D 【考点】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

32、结合 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 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解答】A、 用两份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有无催化剂都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 量,不符合题意; B、 向一定质量分数的盐酸中不断加水 ,酸性减弱,pH 增加,但不会超过 7,不符合题意; C、 向等质量的锌片、镁片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镁反应速率快且产生氢气质量多, 不符合题意; D、 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 NaOH 溶液 ,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 氯化铜反应,所以沉淀要加入氢氧化钠

33、一定质量之后才产生,符合题意; 故选 D。 二、填空题(共 6 小题,每空 2 分,共 36 分) 16.【答案】 (1)吸水性 (2)浓硫酸;水;玻璃棒 (3)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解析】【分析】(1)根据浓硫酸的物理性质解答; (2)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解答; (3)根据反应产物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1) 浓硫酸在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2)98%的浓硫酸稀释为稀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盛有水的烧杯里,并用玻璃棒 搅拌。 (3)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因此两种酸都可以除去 铁

34、锈,故不合题意; 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而不是氯化锌,故符合题意; 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引入新的杂质,故符合题意。 故选。 17.【答案】 (1)H2O (2)复分解反应 (3)氯化钠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识别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2)根据复分解反应定义分析; (3)根据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既是前面反应的反应物又是后面反应的生成物分析。 【解答】(1)反应前原子种类和个数为钠 1、氯 1,反应后为钠 1、氯 1、氧 3、氢 6,根据反应前后原 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3X 中含有 3 个氧原子和 6 个氢原子,则

35、X 化学式为 H2O ; (2) 反应为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 (3) 该转化中氯化钠可以循环利用; 故答案为:(1) H2O ;(2)复分解反应;(3)氯化钠。 18.【答案】 (1)浑浊 (2)A 【考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分析】(1)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 浑浊; (2)实验结束时,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那么试管内气压下降,会使石灰水倒流,造成试管 炸裂。 【解答】(1) 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浑浊; (2)实验结束时的正确操作是:先将导管移出液体

36、,再熄灭酒精灯,故选 A。 19.【答案】 (1)导电性 (2)Fe2O3+3H2SO4=Fe2(SO4)3+3H2O 【考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1)根据金属的导电性分析; (2)根据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分析。 【解答】(1) 铜制插头,这是利用金属铜的导电性; (2)用稀硫酸除铁锈是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Fe2O3+3H2SO4=Fe2(SO4)3+3H2O ; 故答案为:(1)导电性;(2) Fe2O3+3H2SO4=Fe2(SO4)3+3H2O 。 20.【答案】 碳酸钠溶液;稀硫酸;石蕊溶液 【考点】酸

37、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丁与两种物质反应变色,确定丁的名称;然后根据颜色变化确定乙的名称,再 根据生成气体确定甲的名称,最后剩余的就是丙物质。 【解答】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因此根据颜色变化可知:丁是石蕊溶液; 因为石蕊遇酸变红色,所以乙肯定是稀硫酸; 因为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甲肯定是碳酸钠; 那么丙肯定是澄清的石灰水。 那么:甲是碳酸钠;乙是稀硫酸;丁是石蕊试液。 21.【答案】 (1)会,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散逸在空气中 (2)密闭 (3)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1)

38、根据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反应后容器内质量分减少分析; (2)根据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个数、原子质量都不发生改变分析。 【解答】 (1) 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散逸在空气中 , 会使烧杯内物质总质量减小, 指针会发生偏转; (2) 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密闭装置中进行; (3)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反应前后一定不变,分子种类、分子质量反应前后 一定改变,分子数目反应前后可能改变; 故答案为:(1) 会,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散逸在空气中;(2)密闭;(3) 。 三、实验探究题(共 4 小题,每

39、空 3 分,共 39 分) 22.【答案】 (1)2Cu+O2 2CuO (2)不能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1)根据铜在空气中加热是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分析; (2)根据氧化铜能与硫酸发生反应分析。 【解答】(1)铜在空气中加热是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反应方程式为 2Cu+O2 2CuO ; (2)铜加热表面生成氧化铜,质量增加,氧化铜可与硫酸反应,使得固体质量又减少,所以玻璃棒不能 保持水平; 故答案为:(1) 2Cu+O2 2CuO ;(2)不能。 23.【答案】 (1)A;E (2)AD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

40、反应原理 【解析】【分析】根据选择发生装置要看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若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需加热, 则选择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若反应物为固液,反应条件常温,则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气体的收集 方法看密度和溶解性,若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若密度比空气小,则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若密 度比空气大,则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分析。 【解答】(1)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 择向上排空气法即 E 收集; (2) 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 ,所以要选择 A 发生装置, NH3密度比空气 小。NH3极易溶于水 ,所以要选择

41、向下排空气法即 D 收集; 故答案为:(1)A;E;(2)AD。 24.【答案】 (1)CaO+H2O=Ca(OH)2 (2) (3)CaCO3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1)根据氧化钙与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钙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及反应现象分析; (3)根据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分析。 【解答】(1) A 中为氧化钙与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 (2) 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但没明显现象,错误;酚酞溶液遇氢氧化钙溶液变红,正确;二 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会产生碳酸钙沉淀,正确;氯化

42、钠溶液与氢氧化钙不反应,错误; (3)C 溶液为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化学式为 CaCO3 ; 故答案为:(1) CaO+H2O=Ca(OH)2 ;(2) ;(3) CaCO3 。 25.【答案】 部分变质,是 NaOH 和 Na2CO3;NaOH;2NaOH+CO2=Na2CO3+H2O;CaCl2(合理即可);三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变质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若全部变质则成分为碳酸钠,若部分 变质则成分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分析。 【解答】 猜想假设 氢氧化钠变质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可能全部变质,也可能部分变

43、质,所 以猜想三为 部分变质,是 NaOH 和 Na2CO3 ; (1)氢氧化钠溶解放热,加水溶解有放热现象,说明有氢氧化钠固体; (2)氢氧化钠变质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 (3)因碳酸钠影响氢氧化钠的验证,所以在检验碳酸钠的同时要除去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可产 生碳酸钙沉淀,故可加入过量的 CaCl2等;然后再滴加酚酞溶液,无色酚酞变红,则说明猜想三成立; 故答案为: 部分变质, 是 NaOH 和 Na2CO3 ; (1) NaOH ; (2) 2NaOH+CO2=Na2CO3+H2O ; (3) CaCl2( 合 理即

44、可);三。 四、解答题(共 7 小题,第 26、28、29、31 题各 6 分,第 27、30 题 8 分,第 32 题 10 分,共 50 分) 26.【答案】 (1)2 (2)氧化物;+4 【考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物质分类的方法,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置换反应和化合反应定义分析; (2)根据氧化物定义及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 0 分析。 【解答】(1) 为置换反应, 为化合反应, 为置换反应,所以涉及到两种基本反应类型; (2) SiO2属于化合物中的氧化物,其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 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 0 可 计算出,硅元素化合价为+4 价; 故答案为:(1)2;(2)氧化物;+4. 27.【答案】 (1)A (2)430 (3)40% (4)700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人体缺少钙元素易患佝偻病或骨质疏松症分析; (2)根据式量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分析; (3)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4)根据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人体缺少钙元素易患佝偻病或骨质疏松症 ; (2) 葡萄糖酸钙 的式量为 1212+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科学 > 月考试卷 > 九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