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七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理想 文档编号:162222 上传时间:2020-1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人教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七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教材)人教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七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教材)人教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七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教材)人教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七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教材)人教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七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 第七单元综合检测第七单元综合检测 (时间:45 分钟 分值: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 15 小题,每小题 4分,共 60分) 1.下侧是时人所绘的三国同盟元首图,居于中间的应是 ( ) A.意大利国王 B.德意志皇帝 C.奥地利皇帝 D.不列颠国王 答案 B 解析三国同盟是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在维也纳结成的秘密同盟,其核心国是德国,所以德意志皇 帝应居于中间,故选 B项;意大利不是核心国,所以意大利国王不会居于中间,排除 A 项;图片中是奥匈 帝国皇帝而非奥地利皇帝,排除 C 项;不列颠国王不会出现在三国同盟元首图中,因为英国属于协约国, 排除 D项。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

2、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煦称赞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士兵的 材料。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材料主要说明了( ) A.赴法华工的表现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赴法华工为协约国赢得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 C.中国的参战是协约国赢得战争的主要原因 D.中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收回了一些主权和利益 答案 B 2 解析赴法华工的表现的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但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故 A项错误;法国是协 约国的一方,华工支援了法国就是支援了协约国一方,因此赴法华工为协约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故 B 项正确;中国的参战有利于协约国一方取胜,但不是主要原因,故

3、C项错误;中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 战,但是中国的主权和利益并没有收回,故 D项错误。 3.1919 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了巴黎和会。西方一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 了欧洲”威尔逊的原则之所以能征服欧洲是因为( ) A.美国的综合实力已经超过欧洲各国 B.人们厌战,渴望和平 C.美国操纵的国联在欧洲影响深远 D.“十四点原则”较好地维护了欧洲的利益 答案 B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综合实力没有超过欧洲各国,故 A项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遭到 严重破坏,人们厌恶战争,渴望和平,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顺应了当时欧洲和平主义的思潮,征服了欧 洲,故 B项正确;巴黎和会召开

4、时国联还未成立,而且美国没有加入国联,故 C项错误;“十四点原则”的 出发点是争夺世界霸权,故 D项错误。 4.巴黎和会名为重建战后和平的会议,战胜国都希望建立“和平”。其“和平”是指( ) A.能够消除战胜国之间矛盾的和平 B.能够消除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矛盾的和平 C.建立在霸权基础上的和平 D.能够消除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矛盾的和平 答案 C 解析在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战胜国都力图根据自己的利益重建战后国际秩序,因此,它们追求的“和 平”是建立在霸权基础上的“和平”,故 C项正确。 5.分析下面表格,其中空白处可以填入( ) 3 A.世界殖民体系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雅尔塔体系

5、 D.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案 B 解析根据表格右侧的提示,在凡尔赛体系中战胜国肆意宰割德国等战败国,国联实行“全体一致”原则 无法维护世界和平,经济危机下各国以邻为壑,故选 B项;世界殖民体系是在 19世纪末 20 世纪初最终 确立的,此时只有压榨殖民地,无维护概念,排除 A项;雅尔塔体系下联合国有力地维护了和平,故排除 C项;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无法涵盖第一、二项内容,且此时国际经济确立了世界货 币体系和世界贸易体系,规则明确,故排除 D项。 6.1872 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提出“不管最近 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变化,这个宣 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

6、正确的,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 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说明( ) A.革命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 B.德国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 C.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变化 D.社会主义成为世界的主要潮流 答案 A 解析 1872 年的德文版共产党宣言在序言中提及“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表明 马克思主义随时代发展而发展,故 A 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德国是否是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故 B 项 错误;不论时代如何变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会发生变化,故 C 项错误;在 19 世纪 70 年代,资本 主义处于上升时期,资本主义仍是世界的主要潮流,故 D 项错误。 4 7.巴黎

7、公社委员会在开会的时候,实行临时推选“会议主席”的做法,每个委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职权 发号施令。这反映出巴黎公社( ) A.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政权 B.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缺乏稳固有力的领导核心 D.推行充分的民主政治 答案 C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巴黎公社政权的局限性而非性质,故 A 项错误;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 群众基础,故 B 项错误;由材料“每个委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职权发号施令”可知巴黎公社缺乏统一的 领导,随意性较强,故 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巴黎公社的局限性而非进步性,故 D项错误。 8.1917 年 3月 2日,沙皇退位,传位给其兄弟米海伊尔,但后者不接受王位,俄国出现

8、了恩格斯所说的 “皇冠落地无人捡拾”的局面。这主要表明俄国( ) A.沙皇专制统治已经穷途末路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成功 C.布尔什维克党做了充分宣传 D.二月革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刺激的产物 答案 A 解析据材料“沙皇退位,传位给其兄弟米海伊尔,但后者不接受王位,俄国出现了恩格斯所说的皇冠 落地无人捡拾的局面”可以得出沙皇专制统治已经穷途末路,故 A 项正确。 9.关于“1917 年十月革命”这个历史事件,苏联和俄罗斯两种历史教科书的叙述内容差异较大,苏联历 史教科书用了 10段文字之多,而当今俄罗斯的历史教科书仅仅用了 2 段文字来叙述。对此解释合理 的是( ) A.苏联历史教科书不具有

9、研究价值 B.俄罗斯历史教科书更客观真实 5 C.历史叙述不能反映客观历史事实 D.时代因素影响历史教科书编写 答案 D 解析历史教科书中针对十月革命的叙述,苏联叙述较多,而俄罗斯较少,结合所学可知,十月革命后,苏 维埃政权在俄国建立,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成立,由此可知,时代因素影响历史教科书编写,故选 D 项;苏 联历史教科书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故排除 A 项;仅仅从文字描述的多少无法判断哪本教科书更客观 真实,故排除 B 项;历史叙述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历史事实,故排除 C 项。 10.1927年苏联第聂伯河水电站开始动工建设。它借鉴了加拿大阿达姆伯克水电站和拉加贝尔水电 站的建设经验,由苏联水

10、利建设专家设计、美国水电专家小组指导。历时 5年,先期 5 个发电机组建 成投产。据此可知当时( ) A.美苏两国由对手变成盟友 B.苏联推崇市场经济体制 C.新经济政策影响并未消失 D.苏联工业位居世界第二 答案 C 解析题干中提及第聂伯河水电站“借鉴了加拿大阿达姆伯克水电站和拉加贝尔水电站的建设经验,由 苏联水利建设专家设计、美国水电专家小组指导”,可知第聂伯河水电站受到国外技术专家的支援,有 新经济政策的影子,故选 C项;美苏两国由对手变成盟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故排除 A项;1927 年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奉行计划经济体制,故排除 B项;苏联工业位居世界第二是在苏联完成第二个 五年

11、计划后,即 1937 年,故排除 D项。 11.20 世纪 20年代末至 30年代中期,苏联不断充实企业技术、生产、财务计划的内容,增加计划指标, 并相应减少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苏联上述举措( ) A.适应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壮大了国营经济的力量 C.推动了公有制经济的建立 6 D.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答案 A 解析 20世纪 20年代末 30年代初苏联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题干的这些措施就是通过增加 国家计划以促进工业化的发展,故 A 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国营经济的发展,故 B项错误;材料只是反 映苏联政府采取措施发展工业,并没有反映公有制经济,故 C项错误;国民经济的恢复在 19

12、25年就已 完成,故 D 项错误。 12.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体现其经济上反抗殖民者的是( ) A.放弃英国殖民当局给予的头衔 B.恢复手工纺织,抵制英货 C.拒绝参加英国殖民当局的宴会 D.从英国人开办的学校中退学 答案 B 解析甘地带头发动手工纺织运动,抵制英货,从而在经济上对英国进行抵制,故 B项正确。 13.张伯伦相信,通过一场重要的外交活动,他为他的国家已经赢得了一个重大胜利。刚下飞机,这位 喜形于色的首相面对着昂扬的人群宣称:“我相信,我们的时代得救了!”但丘吉尔对此予以激烈批评, 并称这是“一个全面且彻底的失败”。张伯伦的这场外交活动是( ) A.凡尔赛会议 B.慕尼黑

13、会议 C.英法苏缔结同盟条约的谈判 D.缔结非战公约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张伯伦我相信,我们的时代得救了丘吉尔对此予以激烈批评”,并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面对德国咄咄逼人的攻势,英法背着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慕尼黑协定,企图换取一时 的和平,故 B项正确;参与讨论凡尔赛条约的是英国首相劳合 乔治,排除 A项;1939 年由于英法对 7 德施行绥靖政策,英法苏缔结同盟条约并未取得实质进展,排除 C项;非战公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后法国为得到自身安全保障于 1928 年推动制定的,排除 D项。 14.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一次演讲中说:“我要求国会宣布,自 1941年 12月 7日,星

14、期日,日本无端和怯懦地发动进攻开始,合众国与日本帝国之间就已存在着战争状态。”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美国总统对外宣战需与国会商议 B.这一演说表明美国放弃中立政策 C.日本发动的进攻是指偷袭珍珠港 D.美国对日宣战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1941 年 12月 7日,星期日,日本无端和怯懦地发动进攻开始”,结合所学可知,该事件为 日本偷袭珍珠港,故选 C 项;美国宪法规定,宣战权在国会,总统有向国会提交对某国宣战的提案权,提 案需经国会批准,故排除 A 项;1941 年 3 月,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的租借法案经罗斯福签署后正式 生效,标志着美国改变了中立政策,故排

15、除 B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1939年德国突袭 波兰,故排除 D 项。 15.斯大林曾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只有一个胜利者,那就是魔鬼。”这句话的含义是( ) A.非正义的一方将会赢得战争的胜利 B.战争对任何一方来说都是一场浩劫 C.正义的一方必将赢得战争的胜利 D.只有美国成为战争真正的胜利者 答案 B 解析材料体现了战争会给交战双方带来灾难,在战争中没有胜利者,故答案为 B项。 二、非选择题(16题 20 分,17 题 20分,共 40 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8 材料一 巴黎和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有三个特点对世界历史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国际联盟作 为第一个以非暴

16、力方法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的国际合作组织,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的地位。欧洲 地图被大幅度修改,如波兰复国、南斯拉夫形成。国联盟约第 22条把从同盟国手中获得的殖民 地居民看作“在现代世界的紧张形势下还不能自己站立的民族”,因此,这一条款规定:“这些民族的监 护应该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族”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决定东亚“战后”国际秩序的是 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会上主要讨论裁军和中国问 题,会后缔结的九国公约中,也提出要尊重中国主权及领土完整,并确认了中国市场的门户开放和 机会均等原则。为遏制海军扩张,各国还缔结了主力舰持有比例的五国海军条约,从而暂时遏止 了日俄战争后日

17、本追求的军扩路线。 摘编自日村田雄二郎超越富国强兵 之梦近现代东亚的四个“战后” 材料三 国联的使命是维护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因此说国联是“强盗的联盟”是非常恰当的。 但是,当德、意、日法西斯相继出现,国联的性质已经发生改变。虽然联盟对抵制法西斯对外扩张不 力,甚至纵容侵略者,但国联也进行了抵制侵略和维护和平的尝试。如宣布日本对中国东北的占领为 侵略行为,伪满洲国是非法的;国联发起的裁军运动实际上延缓了德国的扩军速度,对意大利的制裁是 国联反法西斯的重要行动。 摘编自陈旭东对国际联盟的再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巴黎和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三个特点。(6 分) (2)根据

18、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盛顿会议对亚太地区产生的影响。(6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国际联盟。(8 分) 参考答案(1)建立国际联盟维护和平;按照民族自决的原则划分领土;对战败国殖民地采取“委任统治” 形式。 (2)遏制了日本在远东的侵略势头;中国又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大国共同支配的局面;美国确立在亚 太地区的主导地位;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得到暂时调整。 9 (3)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从本质来讲,国际联盟是英法控制并维护凡尔赛华 盛顿体系的工具;没能有效地制止侵略和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但是,国联倡导和平解决国际 争端,顺应了世界各国人民要求和平

19、的强烈愿望,在抵制侵略、维护世界和平方面进行了努力和尝试, 为以后国际组织的建立起到了借鉴作用。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七七事变爆发后,英国便邀请美国共同“斡旋”,替日本转达所谓的“和平条件”,即要蒋介石政 府投降。1937年 9 月 12日,中国就日本全面侵华向国际联盟提出申诉,要求世界各国制裁日本。然 而,当时把持国联的英国对此百般拖延和阻挠,敷衍了事,企图把中国的申诉推出国联之外。1939年 4 月,英国驻华大使往返于日本和蒋介石政府之间,积极策动“中日议和”。与此同时,日本则在中国的沦 陷区内进行反英活动,并寻找借口封锁了天津的英国租界。日方声称,若“英国不同日本全面

20、合作”,日 本将不解除对英租界的封锁。在日本的强大压力下,英国决定向日本让步。1939 年 7月 2日,英国政 府发表声明,表示“承认中国的现状和在华日军的特殊需要”。7月 17 日,英国政府又同意关闭滇缅公 路 3个月,切断了所有通过香港援华物资的运输。据日本官方统计,仅 1937年上半年,日本就从美国 进口钢铁 130万吨;七七事变后的一年内,美国运往日本的军事战略物资竟占日本全部消耗的 92%。 英国不仅供给日本大批军用器材,还租船帮助日本进行军事运输。 摘编自抗日战争史 材料二 1943年 10 月,美、英、苏 3 国外长在莫斯科举行会议,会议准备就成立战后国际组织问题 发表一个关于普

21、遍安全的宣言。美国国务卿赫尔认为,除美、英、苏 3国外,还应将中国作为宣 言的签字国。但英国方面对此持冷淡态度,苏联方面则认为,中国外长没有参加会议,不能将中国作为 宣言的签字国。赫尔强调:“如果将在战争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大国排除在外,则对联合国家的统一将产 生极为有害的心理效应”;而且“我国政府认为,如果在宣言问题上由美、英、苏三国将中国摒弃,那就 极有可能在太平洋地区在军事和政治两个方面,都引起极为不利的反应”。最后,英国和苏联方面同意。 10月 30 日,中、美、英、苏 4国政府代表在莫斯科正式签署了 4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该宣 言第一次正式宣告 4 大国一致赞成战后成立一个维护和平与安

22、全的国际组织。 摘编自傅秉常日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七七事变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英美对日政策的特点 及其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重视中国战略地位的原因,并简析关 于普遍安全的宣言签订的影响。(10 分) 10 参考答案(1)特点:以和平主义为幌子,实行绥靖政策,纵容日本侵略;以国联为依托,手段多样。原因:英 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日本的强大压力;中国国际影响力较小;推动日本进攻苏联的设想。(答出三 点即可) (2)原因:中国的抗战减轻了美国在太平洋战场的压力;削弱苏联影响的需要;便于美国对中国进 行经济侵略,在国际上

23、美国需要中国的支持。影响: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迈出了创建联合国的 关键一步;有利于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增强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信心。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英国便邀请美国共同斡旋,替日本转达所谓的和平条 件,即要蒋介石政府投降”“承认中国的现状和在华日军的特殊需要”“切断了所有通过香港援华物 资的运输”“美国运往日本的军事战略物资竟占日本全部消耗的 92%”,可知英美对日本采取绥靖政策, 纵容日本侵略中国。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在日本的强大压力下,英国决定向日本让步”可知日 本的强大压力,英美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结合所学可知,英美纵容日本侵略,想借此推

24、动日本侵 略苏联。第(2)问,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二“如果将在战争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大国排除在外,则对联合 国家的统一将产生极为有害的心理效应”可知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一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据材料二“如果在宣言问题上由美、英、苏三国将中国摒弃,那就极有可能在太 平洋地区在军事和政治两个方面,都引起极为不利的反应”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想借此获得中国的支 持,从而削弱苏联的影响,更便于美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二“该宣言第一次 正式宣告 4 大国一致赞成”可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据材料二“赞成战后成立一个维护和平与安 全的国际组织”可知,推动了联合国的成立;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的加入有利于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增 强了世界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统编版(2019)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