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20—2021学年度七年级上期中阳光指标学业水平调研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理想 文档编号:161741 上传时间:2020-11-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2020—2021学年度七年级上期中阳光指标学业水平调研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0—2021学年度七年级上期中阳光指标学业水平调研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0—2021学年度七年级上期中阳光指标学业水平调研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0—2021学年度七年级上期中阳光指标学业水平调研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苏州市 20202021 学年度七年级上期中阳光指标学业水平调研卷 2020.11 注意事项: 1. 本调研卷满分 100 分,答题时间 120 分钟。 2. 所有的答案均应书写在答题卡上,按照题号顺序答在相应的位置,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书 写在调研卷上、草稿纸上的答案无效。 3. 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保持答题纸卷面清洁。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20 分) 1.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6 6 分)分) 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 御花园面积不是很大, 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左右, 但毫无拥挤和重复的感觉。 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 ,和前几部分迥

2、然不同。亭台楼阁、池馆水榭,yn yn 在青松翠柏之中;假 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 其间。来到这里,仿佛进入苏州园林。 从御花园出顺贞门,就到了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对面就是景山。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 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又井然有序。这样 hn wi 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 能不令人惊叹。 (选自黄传惕的故宫博物院 ,有改动) (1)阅读语段,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 (2 分) yn yn hn wi (2)阅读语段,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 分) 气氛 (A.fn B.fn) 点缀 (A. zu B.zhu) (3)语段中有一句话有语

3、病,请把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2 分)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大礼堂里,全校同学目不暇接 地聆听着科学家精彩的报告。 B这条街改造成商业街之后,就变得热闹了,行人从早到晚车水马龙 。 C拔河比赛结束了,我们班大获全胜,同学们趾高气扬 地回到教室。 D. 对各种自然灾害不能麻痹大意,必须未雨绸缪 ,防患于未然。 3将下列句子整理成一段条理清晰的话,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花草树木枯萎,鱼鸟虫兽死亡,人类自然也就无法生存了。 恐怕到了那个时候,地球的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 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水是万物生长的根基。 如若有一天,地球的水枯

4、竭了,那么人间就会变成地狱。 正是有了水的滋润,一切生物才能如此欣欣向荣,如此生机勃勃。 A. B. C. D. 4下列表述内容与原著一致的一项是( )(2 分) A.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作者笔下的汤姆索亚是一个热爱自由、喜欢冒 险的孩子,同时他又很有趣,还有点虚荣心。 B.五猖会叙述了迎神赛会时看扮演水浒传的场景,可惜妇孺们是不许看的,所以“我”感到很 不开心。 C.二十四孝图中所描绘的“黄香扇枕”“卧冰求鲤”“老莱娱亲”等故事,都让年少的“我”深为 感动,久久不忘。 D.藤野先生中,因为被无端指责考试前得到了老师漏泄的题目,“我”感到无比气愤,决定离开仙 台,不学医学。

5、 5.玉历钞传等书上有“活无常” 和“死有分”的画像,却都和鲁迅 在无常里记述的形象不一致。 请你判断右图上、中、下哪一幅是 鲁迅先生所画,并说说鲁迅先生认 为“无常”在民间受到喜爱的原因。(2 分) 6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篇名。(6 分) (1)春城无处不飞花, 。(韩翃寒食) (2) ,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今夜月明人尽望, 。(王建十五夜望月) (4) ,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 )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40 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阅读下面古诗,完成 7 7- -8 8 题。题。(6(6 分

6、分) )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7.人们在重阳节大多喜欢登高,诗人登高为何却是“强欲”?(2 分) 8.结合下面这首诗,说说“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在写法上有 什么异曲同工之处?(4 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学习学习 十二章十二章后,请你参加“论语,中国人的精神原乡”主题阅读活动,完成以下阅读任务。后,请你参加“论语,中国人的精神原乡”主题阅读活动,完成以下阅读任务。 (9 9- -1212 题)(题)(

7、1212 分)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 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 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

8、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9.【任务一】默写的时候,同学们经常把“不亦说乎”的“说”写成“悦” 。请你结合下面的材料,跟同学 们解释为什么不能把“说”写成“悦” 。 (2 分) 古喜说 、 论说同字,汉以后增从心字别之。 悦初见广韵 (注:北宋一部关于用韵 的字典) 。 翟灏四书考异 10.【任务二】结合语境,请选出加点字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3 分) 加点字 古代汉语词典常用义 选项 (1)传不习 乎

9、A.反复练习,复习 B.通晓,熟悉 C.靠近,亲近 D.习惯 (2)人不堪 其忧 A.地面高起 B.经得起,忍受 C.可以,能够 D.胜任 (3) 不义 而富且贵 A.合乎正义的 B.合理的主张和思想 C.意义,意思 D.恩情 11.【任务三】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用现代汉语写出它的意思,然后按照其句式特点仿写一句话作 为座右铭(文言或白话皆可) 。 (4 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我选第()句,句子意思 。 仿写: , 。 12.【任务四】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很多人喜欢借用论语中的句子起名字,例如下表中列举的阎 立本、陈省身。

10、请从上面语段中找出可以用来起名的字词,尝试给自己起一个别名,并说明含义。 (3 分) 姓名 出处 含义(寄望) 阎立本(唐代画家)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 ( 论语学而 ) 做人要脚踏实地,立足根本。 陈省身(当代数学家) “吾日三省吾身。 ” ( 论语学而 ) 人应该经常反省自己。 我的别名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阅读下列材料,完成 1313- -1515 题。 (题。 (7 7 分)分) 【材料一】 垃圾分类一般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 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垃圾分类后被送到工厂而不是填埋场,既节省土地资源,又避免填埋或焚烧垃圾所产 生的污

11、染,还可以变废为宝。 目前我国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 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需要提醒的是废纸中的纸巾和厕所纸由 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 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 有害垃圾主要指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 废弃物。包括电池(镉镍电池、氧化汞电池、铅蓄电池等) 、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部分 家电、过期药品、过期化妆品等。这些垃圾一般单独回收或填埋处理。 其他垃圾主要是指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及果壳、尘土等。 【材料

12、二】 2015 年发布的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状况评估报告显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大且增速快, 1979 年为 2508 万吨,2012 年为 17081 万吨,30 年间增加近 6 倍,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做 好垃圾分类势在必行。 【材料三】 2019 年,有人对某市幸福小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情况作了调查,以下是相关数据统计表。 2019 年 4 月 15 日至 12 月 15 日期间幸福小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统计表 2020 年 8 月 20 日,央视焦点访谈播出题为北京:垃圾分类,任重道远的报道,以下是报道的 部分内容。 2020 年 5 月 1 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

13、实施,北京市的垃圾分类执行情况怎么样呢?8 月 20 日,记者走访了 10 多个居民小区,发现尽管这些小区都配备了分类垃圾桶,但很多居民扔垃圾时仍没有 分类,无论什么垃圾都一股脑地扔到同一个垃圾桶里。记者还看到,早晨 6 时多,一位垃圾收运人员推着 一辆标有“其他垃圾”标识的三轮车来收垃圾。按说只能收运“其他垃圾” ,但这位工作人员除了将灰色垃 圾桶内的垃圾倒在车上外,还将绿色垃圾桶内的垃圾也铲到了这辆三轮车上。 (以上材料来自央视网、人民网等,有改动) 13.“材料一”主要从哪几方面介绍垃圾分类?请简要概述。(3 分) 14.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你得出什么结论?(至少写出两点) (2

14、 分) 15.家中进行大扫除,清理出如下废弃物,请你给它们分类,将分类序号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2 分) 报纸 废充电宝 核桃壳 过期食品 易拉罐 菜叶 厕纸 废节能灯泡 (1)可回收垃圾 (2)厨余垃圾 居民家庭坚持垃圾分类天数 所占比例 10 天到 99 天 32% 100 天到 199 天 40% 200 天以上 8% (3)有害垃圾 (4)其它垃圾 阅读阅读贴近自然的城市贴近自然的城市一文,完成一文,完成1616- -1919 题。题。( (1515 分分) ) 贴近自然的城市贴近自然的城市 艾平 我的家乡海拉尔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腹地,是内蒙古东北部的一座小城。我在这里出生、成长,一直

15、不愿意离开。 有时,我站在窗前,望着城中翡翠般的河流,突然看到几只野鸭、大雁,在游泳人旁边悠然徜徉, 时而和游泳人一起潜入水中,又忽地扬起双翼。有时,三伏天,我走下西外环公路,守着湿地中的冷泉, 掬一捧泉水入口,顿时浑身清凉,一起身,却发现自己正在马群的影子里。那些马儿和我一样,也酷爱这 夏日如冰、冬天不冻的泉水。每当绣线菊和紫苑遍地盛开的初秋,我走下楼,不出几百米,就把这些芬芳 欲滴的野花捧回案头。初冬的时候,我会买牛胸骨、细鳞鱼、大鲫鱼瓜子这些美食仿佛约好了似的, 准时来为海拉尔人输送抵御严寒的脂肪。在海拉尔,伸手便可触摸到大自然的天成之美,我就这样痴迷于 家乡的每个细节,日复一日地被家乡

16、感动着。 南来的伊敏河在海拉尔城中穿过,东来的海拉尔河经城北西去。这两条河,从森林流到草原,在大 地上回环萦绕,收纳了众多的涓流小溪,留下了数不清的湖泊和大片的湿地,也为海拉尔城留下了清冽和 碧绿。 记得小时候,每当太姥姥说起“榆树开花不愁吃”这句话时,海拉尔野果野菜的盛宴季便开始了。 忘不了她老人家牵我到伊敏河畔采摘榆树钱儿的情景。只见河两岸,长着大片的榆树林子。榆叶沉郁,在 风中就像一匹匹黑马耸动着鬃毛。那刚刚绽放出来的榆树钱儿,一团团逐队成球,遮掩了宽阔的河床,融 入碧蓝色的远天。五月,榆树奉献给我们美,更奉献给我们香甜的记忆。榆树钱儿可以和米煮粥,可以搅 在玉米面里做饼子。在缺少粮食的

17、年代,太姥姥面食里的榆树钱儿比重很大,这恰恰造就了糯糯滑滑的口 感。 榆树耐寒、喜湿,属高海拔植物。海拉尔地处低温的蒙古高原,有两条大河的滋润,是榆树的福地。 除了榆树钱儿,榆树成荫的林地、榆木、榆树皮的浆汁、榆叶,对于人类的生活,都有不少用处。 岁月荏苒,在海拉尔人的心底,始终心心念念着曾相依为命的榆树。大大小小的榆树或嶙峋沧桑, 或青枝嫩叶,街头坊间无处不有其身影。记得三十八年前,海拉尔拓宽市区干道,改砂石路为沥青路。工 程伊始,路边的榆树在一夜之间不翼而飞。我望着光秃秃的街道,不由黯然神伤。可是,几天后的一个早 晨,我掀开窗帘一看榆树悄然重现了,不同的是,变成了一株株等距离栽植的大棵榆树

18、苗。有情怀的 海拉尔人懂得,这座城市诞生在长有榆树的草原上,榆树与城市天长日久,人和自然密不可分。 后来,这些榆树长大了,棵棵硕壮高挺,枝繁叶茂。市政部门在这些榆树的枝干上挂上许多小灯泡。 夏夜,榆叶被闪耀得忽明忽暗;冬夜,仿佛无数小钻石和冰雪大地相映生辉,城市也有了童话般的璀璨。 后来旅游兴起,市区干道再次拓宽,直通外环。这一次,不舍榆树的就不仅是我们这代人了,还有那些和 榆树一起长大的孩子们,他们穿上漂亮的衣裳,纷纷来到老榆树下留影。这些年,海拉尔的道路不断变宽, 而榆树照旧留了下来。有老榆树绿荫如昔,人们便可以走进往日时光,获得岁月恒久的抚慰。 在这里,植物、流水、大地、动物、人类相栖而

19、生,相辅而长,从而造就了城市里的美好生活,也 带给海拉尔人不可磨灭的记忆。 如今的海拉尔,正与世界同步前行。你看,每天有一百多个航班,接送远来的游客;牧马人一点手 机,就可以巡视远在草场的畜群;古老的美食、歌舞、服饰,已然成为海拉尔的城市名片 我的家乡海拉尔,这座贴近自然的城市,在草原的葳蕤中历久弥新。 (选自人民日报2020 年 09 月 12 日,有删改) 16.请简要概括选文第段中令作者痴迷感动的细节。 (4 分) 17.第段运用了多种手法描绘榆树林,你喜欢这样的写法吗?请任举一例加以说明。 (3 分) 18.文章第段写“我的家乡海拉尔,这座贴近自然的城市,在草原的葳蕤中历久弥新” ,请

20、你说说为什么 海拉尔是“历久弥新”的?(4 分) 19.有人认为文章题目应该改成海拉尔的榆树 ,你是否赞同?请谈谈你的看法。 (4 分) 第三部分 写作 (40 分) 20作文。 (40 分) 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刘湛秋雨的四季 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冰心荷叶母亲 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经历过这样的时刻?自然界中的某个场景,是否一瞬间触动了你的某种情思?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文章,可叙写故事,可抒发感怀,可阐述启悟。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得套作、抄袭,文中不要

21、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答案】【答案】 1、 (1)掩映 宏伟 (2) A B (3)御花园面积不是很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但毫无拥挤和重复的感觉。 2、D 3、C 4、A 5、最上面那副(拿扇子的) 。因为他爽直、爱发议论、有人情 6、 (1)寒食东风御柳斜 (2)最是一年春好处 (3)不知秋思落谁家 (4) 我寄愁思与明月 (5)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 7、诗人处于军旅之中,又逢战乱,故园长安被敌人占领,诗人有很难有心思去过重阳节, “强欲”表现了 诗人在战乱中的凄凉、无奈、感伤,对亲人的惦念、担忧。 8、 (1) 、) 、都借助联想和想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通过联想兄

22、弟们在重阳节登高的情景,寄托了 诗人的思乡之情;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通过联想故园之菊开在断墙残壁之间,寄托诗人对故乡亲人的四 娘,对饱经战争的忧患的人们的同行和对和平的渴望。 (2) 、都采用从对方设想的方式,从对方那里生发出 自己的感情,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联想到故园之菊绽放在沦陷的都城,抒发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九月 九日忆山东兄弟联想亲人登高插茱萸时发现少一人,委婉的抒发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9、 “不亦说乎”的“说”是喜悦的意思。古代“喜悦”和“论说”用的都是一个字:说。从汉代以后才出 现“悦” 。 论语是春秋时期的作品,那个时候还没有出现“悦” ,所以不可以写作“悦” 。 10、

23、 (1)A(2)B(3)A 11、 (1)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感到疑惑而无所得。 示例一:学而不玩则呆,玩而不学则毁。 示例二:听而不行则空,行而不听则偏。 (2)知道他的人比不上喜欢他的人,喜欢他的人比不上以他为快乐的人。 示例一:羡之者不如学之者,学之者不如研之者。 示例二:责之者不如宽之者,宽之者不如爱之者。 12、示例一:知新:“温故而知新”(为政):求学问的过程中,要经常温习旧的知识,以期从中得出新 意。 示例二:如斯: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子罕 ) :要珍惜时间,不要让它如流水般悄然流逝。 13、垃圾分类的概念(什么叫垃圾分类) ,垃圾分

24、类的作用(意义)目前我国垃圾分类的种类。 14、 (1)我国垃圾清运量大、增速快,影响可持续发展(做好垃圾分类势在必行) ; (2)垃圾分类现状不容 乐观(居民不能坚持垃圾分类、垃圾收运员不能做好分类处理、垃圾分类管理不到位) ; (3)垃圾分类进展 缓慢; (4)垃圾分类任重道远。 15、 (1)(2)(3)(4) 16、野鸭、大雁与游泳的人一同戏水;马群和人同饮清凉的泉水;初秋时节“我”下楼采摘花点缀案头; 初冬时各种美食帮助人们抵御严寒。 17、示例一:喜欢。 “榆叶沉郁,在风中就像一匹匹黑马耸动着鬃毛。 ”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的写出榆叶 生长茂盛、质地丰厚的特点。 示例二:喜欢。 “那

25、刚刚绽放出来的榆树钱儿,一团团逐队成球,掩盖了宽阔的河床”。运用比喻的修辞, 表现出榆树钱儿的繁茂和无限生机。 示例三:喜欢, “榆叶沉郁” “像一匹匹黑马” “融入碧蓝色的远天” “更奉献给我们香甜的记忆” “造就了糯 糯滑滑的口感” ,从视觉、嗅觉、味觉等角度写出榆树给我们带来的美以及“盛宴”般的享受。 18、示例:过去,在漫长的岁月里,这座城市中的植物、流水、大地、动物、人类相栖而生,相辅而长, 从而造就了城市里的美好生活,现在,这座城市与世界同步前行,既有新的生活方式,又以传统的民族风 情吸引着各地游客,焕发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19、示例一:赞同,课文用大量笔墨写榆树的繁茂、榆树带来

26、的美、香甜的记忆及种种用处,借榆树来说 明海拉尔人对自然的保护,与自然的相依为命。以典型事物来表现海拉尔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表现这座城 市贴近自然。 示例二:不赞同。作者想表现的是海拉尔人与自然的“贴近”作者从多角度表现“贴近” ,首先是地理位置 近,海拉尔位于草原腹地,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可以尽情欣赏自然美景,享受大自然的天成之美,其 次,是人与自然感情亲近,海拉尔人重视保护自然生态,与大自然相栖而生、相辅而长、和谐相融,共同 造就美好生活。榆树,只是作者用来表现“贴近自然”的一个点,一个典型事物。用贴近自然的城市 为题,才能更充分贴切的表现文章的主题思想。 示例三:不赞同。作者主要是想表现的是海拉尔人与自然密不可分和谐统一的关系,自然为海拉让人无私 奉献天成之美,让生活美丽香甜,人们也好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相辅而长,共同造就美好生活,用贴 近自然的城市能更好的表现文章中心。榆树只是作者选取的一个典型事物,用来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密 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七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