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讲 用综合法求角与距离(学生版)备战2021年新高考数学微专题讲义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61698 上传时间:2020-11-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7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3讲 用综合法求角与距离(学生版)备战2021年新高考数学微专题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43讲 用综合法求角与距离(学生版)备战2021年新高考数学微专题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43讲 用综合法求角与距离(学生版)备战2021年新高考数学微专题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3讲 用综合法求角与距离(学生版)备战2021年新高考数学微专题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43讲 用综合法求角与距离(学生版)备战2021年新高考数学微专题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 1 页 / 共 10 页 第第 43 讲讲 用综合法求角与距离用综合法求角与距离 一、课程标准 1、 理解空间角的概念,理解空间内的平行与垂直关系 2、掌握用传统方法求空间内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及二面角的常见方法 二、基础知识回顾 知识梳理 1.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定义:设 a,b 是两条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一点 O 作直线 aa,bb,把 a与 b所成的锐角(或直 角)叫做异面直线 a 与 b 所成的角(或夹角) 范围: 0, 2 . 2. 线面角 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当一条直 线垂直于平面时,规定它们所成的角

2、是直角 3. 二面角 以二面角的公共直线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公共直线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 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4. 点到平面的距离 从平面外一点引平面的垂线,这个点和垂足间的距离,叫做这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 三、自主热身、归纳总结 1、已知正四面体 ABCD 中,E 是 AB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 CE 与 B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1 6 B. 3 6 C. 1 3 D. 3 3 2、如图,在底面为正方形,侧棱垂直于底面的四棱柱 ABCDA1B1C1D1中,AA12AB2,则异面直线 A1B 与 AD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1 5 B. 2 5

3、C. 3 5 D. 4 5 第 2 页 / 共 10 页 3、 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 ABBC2, AA11, 则AC1与平面A1B1C1D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A. 1 3 B. 2 3 C. 1 2 D. 2 2 3 4、如图,已知在长方体 ABCDA1B1C1D1中,ABBC4,CC12,则直线 BC1和平面 DBB1D1所成角的 正弦值为( ) A. 3 2 B. 5 2 C. 10 5 D. 10 10 5、 如图,在正三棱柱 ABCA1B1C1中,各棱长都相等,则二面角 A1BCA 的平面角的正切值为_ 四、例题选讲 考点一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例1 在长方体AB

4、CDA1B1C1D1中, ABBC1, AA1 3, 则异面直线AD1与DB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1 5 B. 5 6 C. 5 5 D. 2 2 变式 1、如图,在底面为正方形的四棱锥 PABCD 中,侧面 PAD底面 ABCD,PAAD,PAAD,则异 面直线 PB 与 AC 所成的角为( ) 第 3 页 / 共 10 页 A. 30 B. 45 C. 60 D. 90 方法总结:用平移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步骤:一作,即据定义作平行线,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二 证,即证明作出的角是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三求,解三角形,求出作出的角,如果求出的角是锐角或直角, 则它就是要求的角,如果

5、求出的角是钝角,则它的补角才是要求的角. 考点二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例 2 如图,在三棱锥 ABCD 中,侧面 ABD底面 BCD,BCCD,ABAD4,BC6,BD4 3, 则直线 AC 与底面 BCD 所成角的大小为( ) A. 30 B. 45 C. 60 D. 90 变式 1、在正方体 ABCDA1B1C1D1中,BB1与平面 ACD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A. 2 3 B. 3 3 C. 2 3 D. 6 3 变式 2、 2019 杭州模拟在三棱锥 PABC 中,PA底面 ABC,BAC120 ,ABAC1,PA 2,则直线 PA 与平面 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A. 2

6、 5 5 B. 2 2 3 C. 5 5 D. 1 3 第 4 页 / 共 10 页 变式 3、 如图, 在三棱台 ABCDEF 中, 平面 BCFE平面 ABC, ACB90 , BEEFFC1, BC2, AC3. (1)求证:BF平面 ACFD; (2)求直线 BD 与平面 ACFD 所成角的余弦值 方法总结: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关键是寻找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要善于根据题意寻找平面的垂线,通 常方法:一、利用题设中的线线垂直关系转换为线面垂直;二、找已知平面的垂面,再利用面面垂直的性 质转化为线面垂直有时作面的垂线较繁杂,可以不作面的垂线,利用空间的数量关系直接求点到面的距 离,进而在直

7、角三角中直接求线面角 常见求解步骤是先作图,证明垂直关系,交代所求角,再在直角三角形中求得所求角 其易错点是平面的斜线与平面所成角是锐角 考点三 二面角 第 5 页 / 共 10 页 例 3 如图,已知在三棱锥 SABC 中,SASBCACB 3,AB2,SC 2,则二面角 SABC 的 平面角的大小为( ) A. 30 B. 45 C. 60 D. 90 变式 1、如图,在三棱柱 ABCA1B1C1中,BB1平面 ABC,BAC90 ,ACABAA1,E 是 BC 的中 点 (1) 求证:AEB1C; (2) 求异面直线 AE 与 A1C 所成的角的大小; (3) 若 G 为 C1C 的中点

8、,求二面角 CAGE 的正切值 变式 2 如图,锐二面角 l 的棱上有 A,B 两点,直线 AC,BD 分别在这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且都 垂直于 AB.已知 AB4,ACBD6,CD8,则锐二面角 l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是( ) A. 1 4 B. 1 3 C. 2 3 D. 3 4 变式 3、如图,在四棱锥 ABCDE 中,平面 BCDE平面 ABC,BEEC,BC2,AB4,ABC60 . 第 6 页 / 共 10 页 (1)求证:BE平面 ACE; (2)若直线 CE 与平面 ABC 所成的角为 45 ,求二面角 EABC 的余弦值 变式 4、如图,在四棱柱 ABCDA1B1C1D1中

9、,底面 ABCD 是等腰梯形,ABCD,AB2,BCCD1, 顶点 D1在底面 ABCD 内的射影恰为点 C. (1)求证:AD1BC; (2)若直线 DD1与直线 AB 所成的角为 3,求平面 ABC1D1与平面 ABCD 所成角(锐角)的余弦值 方法总结:求二面角方法一:利用定义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转换为在三角形中来求方法二:分别求出 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所在平面的法向量,然后通过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得到二面角的大小,但要注意 第 7 页 / 共 10 页 结合实际图形判断所求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考点四 点到平面的距离 例 4、若正四棱柱 ABCDA1B1C1D1的底面边长为 1,AB1与底

10、面 ABCD 所成角的大小为 60 ,则 A1C1到底 面 ABCD 的距离为( ) A. 3 3 B. 1 C. 2 D. 3 变式 1、已知正方体 ABCDA1B1C1D1的棱长为 6,P 是 AA1的中点,Q 是BDC1内的动点,若 PQBC1, 则点 Q 到平面 A1B1C1D1的距离的取值范围是( ) A. 3,5 B. 9 2,6 C. 4,5 D. 2 3,6 变式 2、 如图所示, 在四棱锥 PABCD 中, 底面 ABCD 是矩形, 且 AD2, AB1, PA平面 ABCD, E,F 分别是线段 AB,BC 的中点 (1)证明:PFFD; (2)若 PA1,求点 E 到平面

11、 PFD 的距离 变式 3、如图所示的五面体 ABCDEF 中,四边形 ABCD 为菱形,且DAB60 ,EAEDAB2EF 2,EFAB,M 为 BC 的中点 (1)求证:FM平面 BDE; (2)若平面 ADE平面 ABCD,求点 F 到平面 BDE 的距离 第 8 页 / 共 10 页 方法总结:求点到平面的距离,方法一:根据面面垂直的性质直接作出距离求解,方法二:利用等体积法 换顶点来求解 五、优化提升与真题演练 1、 (2018 全国高考)在长方体 ABCDA1B1C1D1中,ABBC1,AA1 3,则异面直线 AD1与 DB1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1 5 B. 5 6 C

12、. 5 5 D. 2 2 第 1 题图 2、 (2018 天津高考)如图,在四面体 ABCD 中,ABC 是等边三角形,平面 ABC平面 ABD,点 M 为棱 AB 的中点,AB2,AD2 3,BAD90 . (1)求证:ADBC; (2)求异面直线 BC 与 MD 所成角的余弦值; (3)求直线 CD 与平面 ABD 所成角的正弦值 第 9 页 / 共 10 页 3、 (2018 全国高考)如图,在三棱锥 PABC 中,ABBC2 2,PAPBPCAC4,O 为 AC 的中点 (1)证明:PO平面 ABC; (2)若点 M 在棱 BC 上,且 MC2MB,求点 C 到平面 POM 的距离 4、直四棱柱 ABCDA1B1C1D1的底面是菱形,AA14,AB2,BAD60 ,E、M、N 分别是 BC、BB1、 第 10 页 / 共 10 页 A1D 的中点 (1) 证明:MN平面 C1DE; (2) 求点 C 到平面 C1DE 的距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数学 > 数学高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