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2020-2021学年度九年级上化学期中模拟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理想 文档编号:160641 上传时间:2020-11-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2020-2021学年度九年级上化学期中模拟考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苏省南京市2020-2021学年度九年级上化学期中模拟考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苏省南京市2020-2021学年度九年级上化学期中模拟考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苏省南京市2020-2021学年度九年级上化学期中模拟考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苏省南京市2020-2021学年度九年级上化学期中模拟考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1 页,共 14 页 20202020- -2021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模拟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模拟化学化学试卷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515 小题,共小题,共 3030 分)分) 1.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 A. Fe B. Si C. Al D. O 2. 下列是日常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 水受热沸腾,酒精挥发 B. 汽油挥发,动物的呼吸作用 C. 食物发霉,铁锅生锈 D. 工业制氧气,西瓜成汁 3. 空气质量日报中不包括下列哪种气体( ) A. 二氧化硫 B. 二氧化碳 C. 二氧化

2、氮 D. 一氧化碳 4. 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闻气体气味 B. 称固体质量 C. 读液体体积 D. 过滤 5. 经测定,氮的某种氧化物中,氮、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7:4,则该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5 B. +4 C. +3 D. +1 6.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矿泉水 B. 食盐水 C. 碳酸饮料 D. 冰水混合物 7.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根据是( ) A. 原子的质量很小 B.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C. 原子的体积很小 D. 原子在化学反应前后的种类不变 8.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蜡烛在

3、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B.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大量白色烟雾 C.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物质生成 9. 下列对生产、生活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 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距离过大 B. 甘蔗甜,苦瓜苦,是因为分子性质不同 第 2 页,共 14 页 C. 石油气加压后能贮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小 D. 温度计里的汞柱上升,是因为原子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10.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正确的是( ) A. 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 用点燃木条区分H2、O2 和CO2 C. 通过观

4、察颜色可区分二氧化锰和氧化铜 D. 通过闻气味可区分酱油和食醋 11. 竹炭的吸附能力是木炭的五倍以上,其主要成分竹炭纤维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6H10O5)n.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 竹炭可用于净化室内空气 B. 竹炭纤维属于有机化合物 C. 每个(C6H10O5)n分子中含有 6n 个碳原子 D. 竹炭纤维中 C、H、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6:10:5 12. 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 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 B. 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C. 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并列关系 D. 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13. 下列

5、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电解水一段时间B.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 加热氯酸钾制氧气D.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 14. 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 B C D 实 验 装 置 硫在氧气燃烧 测定收集气体的体积 检验气密性 排法收集氧气 集气瓶的:吸 收放出的热量 量筒的:进入量筒的 体积,即为所收集气 体的体积 装置的:通过长颈 漏斗液面的变化判 断装置是否漏气 集气瓶的:先将集气瓶 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 观察H2何时收集满 第 3 页,共 14 页 A. A B. B C. C D. D 15.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

6、、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 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0 2 8 6 反应后质量/g 4 待测 28 2 对该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待测”数值一定为 3g B. 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 1:7 D. 该反应可能是铜与氧气的反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6 6 小题,共小题,共 5050 分)分) 16.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试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节约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有(填序号 )_

7、 _。 A、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B、工业废气处理后排放 C、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2)图是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在实验过程中,试管 a中产生的气体是_ 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_ _。 (3)为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某同学制作了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其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 _。 (4)检验水的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 ,请你说出生活中使硬水软化的一种常用方 法 17. 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氦气_; 氯气_; 硫酸铝_; 两个一氧化碳分子_; 四个铵根离子_; 标出 CH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_; (2)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的含义: H

8、2O中“2”表示_;Fe3+中“3”表示_。 18. 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通过元素周期表我们能获得许多信息,如表是元素周 期表的一部分,根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第 4 页,共 14 页 1H 1.008 2He 4.003 3Li 6.941 4Be 9.012 5B 10.81 6C 12.01 7N 14.01 8O 16.00 9F 19.00 10Ne 20.18 11Na 22.99 12Mg 24.31 13Al 26.98 14Si 28.09 15P 30.97 16S 32.06 17Cl 35.45 18Ar 39.95 (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

9、,氟属于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写出原子序数为 13、17 二种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 (3)科学家宣布已人工合成了第 120 号元素,则此元素的核电荷数为_ (4)表中与 P 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_ (5)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填“得到”或“失去”)形成_离子(填“阳”或“阳”) 19. (1)用磷燃烧制烟幕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某校兴趣小组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实验中数显设备显示,开始一段时间集气瓶内气体压强上升,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氧气量减少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基于数显设备显示

10、的气压变化,“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中的“一段时间”指的是火焰熄灭后到 _所经历的时间。 思考:本实验可能导致结果小于1/5的原因是_(写一个即可); (2)“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的热是来源于铁粉的锈蚀反应(铁生锈消耗空气中氧气和水并放出 热量)。用“暖宝宝贴”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开始前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后从量筒中进入广口 瓶(容积为250 mL)中水的体积为45 mL(铁粉锈蚀消耗的水忽略不计),则下列正确的是_ A.实验前必须检査装置的气密性 B.本次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8% C.若测得空气中氧气含量偏低,可能是铁粉不足 20. 如图 1 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

11、备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对 B 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你的方法是 _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用 C做发生装置的优点是 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第 5 页,共 14 页 (3)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_ ,选用的发生装置是,该装置 还缺点什么,其作用是 _ (4)装置 E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 _ (填“a”或“b”)端通入;欲使用装置 E 用排水 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 _ 端通入 (5)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混合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取甲烷气体, 发生装置可选择 _ ( 填序号).甲烷气体一般采用

12、装置 F进行收集,收集满后集气瓶的放置方式如图 2 所示,据此可推断甲烷 一定具备的物理性质是: _ 21.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时,发现制得的气体 有刺激性气味,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只以单质形式存在; 氯气Cl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能使湿 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该气体为O; 猜想二:该气体为Cl; 猜想三:该气体为_。 【实验探究】 序号

13、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用排水法收集 A、 B两瓶气体, 将 带火星木条伸入 A 中,湿润的淀 粉碘化钾试纸伸入 B中 A中带火星木条复燃,B中 淀粉碘化钾试纸 猜想一成立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 D两瓶气 体,将带火星木条伸入 C中,湿 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 D中 C中带火星木条复燃,D中 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猜想 成立 【反思与评价】 有同学认为实验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氯气会溶于水并与水发生反应,氯气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拓展应用】 (1)二氧化锰不仅能做催化剂,还可以做反应物,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制取氯气,该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MnO +

14、4HCl(浓)MnCl + 2HO + Cl ,MnO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_。 第 6 页,共 14 页 (2)该反应进行一小段时间后就不再产生气泡,此时反应物还大量存在,兴趣小组同学猜想是盐酸浓度 变小了,造成反应停止,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该猜想是否正确_。 (3)将(1)中反应后的物质过滤,向滤液中滴加5%的过氧化氢溶液,发现产生大量气泡,一段时间后用 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滤液中的什么物质催化了过氧化氢分解,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验证( 不写出现象及结论)。 猜想一:_;猜想二:_; 设计实验:_。 第 7 页,共 14 页 答案和解析答案和解析 1.【答案】C【解析】解:地壳含量较多的

15、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其中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不是铁,故选项错误 B、硅是非金属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不是硅,故选项错误 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故选项正确 D、氧是非金属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不是氧,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根据地壳中各元素含量的排序及元素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记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了解元素的分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答案】C 【解析】解:A、水受热沸腾,酒精挥发过程中都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 B、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

16、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食物发霉,铁锅生锈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 D、工业制氧气,西瓜成汁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C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 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 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答案】B 【解析】解: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的空气污染物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 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在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的污染物不包括二氧化碳 故选 B 根据

17、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的污染物内容考虑 要熟记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的空气污染物,并能灵活运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 试题的关键。 【解答】 A.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扇动,不能直接用鼻子闻,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使用托盘天平称物时:左托盘放称量物,右托盘放砝码,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且烧碱 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过滤液体时,

18、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 B。 5.【答案】D 【解析】解:某种氮的氧化物曾作医用麻醉剂,其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7:4, 设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xOy, 则 14x:16y = 7:4,x:y = 2:1, 第 8 页,共 14 页 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2O.氧元素显2价, 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z,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可得:2z + (2) = 0, 则x = +1价。 故选:D。 根据题意,某种氮的氧化物曾作医用麻醉剂,其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7:4,据此可确定该氧化物 的化学式,进而由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

19、合化学式进行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 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 正确解答本题。 6.【答案】D 【解析】解:A、矿泉水中有矿物质和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食盐水中有氯化钠和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碳酸饮料中有碳酸、水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矿泉水、食盐水、碳酸饮料都属于混 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 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

20、净物叫化合物。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 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7.【答案】D 【解析】解: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而不是因为原子的质量很小。故 A 叙述错误; 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例如,金属是由金属原子构成的。故 B叙述错误;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而不是因为原子的体积很小。故 C 叙述错误;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因为原子在化学反应前后的种类不变,故 D 叙述正确。 故选:D。 可以根据原子

21、的定义、内部结构和特征等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原子的特征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8.【答案】D 【解析】解:A、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 法错误。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

22、分析判断。 C、根据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 第 9 页,共 14 页 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9.【答案】D 【解析】 解: A、 破镜难重圆, 是因为破镜碎片间的距离没有达到分子相互作用的距离, 即分子间距离过大, 故选项解释正确。 B、甘蔗甜,苦瓜苦,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C、石油气加压后能贮存在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D、温度计里的

23、汞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 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答案】C 【解析】解: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 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B、把燃着的

24、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若气 体能燃烧,则是H2;现象明显,能一次鉴别出这三瓶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二氧化锰和氧化铜均为黑色粉末,不能通过观察颜色可区分二氧化锰和氧化铜,故选项说法错误 D、食醋具有酸味,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酱油和食醋,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进行分析判断 B、区别三种无色气体,要根据三种气体性质的差别,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鉴 别三种气体 C、根据二氧化锰和氧化铜均为黑色粉末,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

25、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 无法鉴别它们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 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1.【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竹炭有吸附能力及竹炭纤维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6H10O5)n,根据其组成和构成及 相对原子质量来分析解答 解: A、因竹炭有吸附能力,则可用来净化室内空气,说法正确; B、根据其组成元素 C、H、O 可知竹炭纤维属于有机化合物,说法正确; C、由化学式可知 1 个分子中含有 6n 个碳原子,说法正确; D、竹炭纤维中 C、H、O三种

26、元素的质量比为12 6:1 10:16 5 = 36:5:40,说法错误; 故选:D 12.【答案】A 【解析】解:A、物质按含有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是并列关系,故此选项正确 B、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并列关系,故此选项错误 C、化合物有多种元素组成,其中氧化物是含有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的化合物,是包含关系,故此选项错 误 D、有些氧化反应为化合反应,是交叉关系,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 A 应用各知识点的概念,理解概念间相关的关系,结合图示所提供的关系意义,分析相关的选项从而判断正 第 10 页,共 14 页 确与否,从物质分类的知识可知物质可分为

27、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又可分为化合物与单质,化合物中又 可分为酸碱盐及氧化物等 此题是对概念间关系的考查,把握个概念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此题应属基础知识考查题 13.【答案】D 【解析】略 14.【答案】A 【解析】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水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故错误;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通过量筒中水的体积变化可知氧气的体积。水的主要作用是间接测定氧 气的体积,故正确;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水能起到形成密闭系统,观察检查气密性时的现象的作用,因此,该选项体现了 水的主要作用,故正确; D、排水法收集氢气的实验中,水的作用是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

28、后便于观察H2何时收集满,故正确; 故选 A。 A、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有毒,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水能够吸收二氧化硫生成亚 硫酸,从而防止了二氧化硫向外扩散进行解答; B、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通过量筒中水的体积变化可知氧气的体积进行解答; C、根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装置中的水:通过长颈漏斗中液面的变化判断装置是否漏气进行解答; D、根据用排水法收集氢气时集气瓶中加入水是为了排出集气瓶中的空气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实验中水的作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5.【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时首先根据质量守

29、恒定律求出图表中乙待测出的数据,然后根 据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别是谁,以及化学反应中各物质 间的质量关系。 【解答】 因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20 + 2 + 8 + 6 = 4 +待测+28 + 2,则待测= 2。根据表中各 物质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甲、 丁为反应物, 参加反应的量分别 16g、 4g, 丙为生成物, 生成了 20g,乙物质的质量不变。由此分析: A.由以上分析可知,“待测”的数值为 2,故 A错误; B.由于乙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故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 B 错误; C.反应中甲和

30、丙的质量比为:(20g 4g):(28g 8g) = 16g:20g = 4:5,故 C 错误; D.由2Cu+ O2= 2CuO可知:铜、氧气、氧化铜的质量比为:(64 2):32:(80 2) = 4:1:5,题干中反 应:甲:丁:丙= (20g 4g):(6g 2g):(28g 8g) = 16g:4g:20g = 4:1:5,所以该反应可能是铜与 氧气的反应,故 D 正确。 故选 D。 16.【答案】A、D;氢气;2H2O 通电 2H2 +O2;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肥皂水;煮沸 【解析】解:(1)会造成水体污染的做法很多,A.工业废水直接排放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都会造成水污染; (

31、2)试管 a 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析出的是氢气;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方程式是:2H2O 通电 2H2 +O2; 第 11 页,共 14 页 (3)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4)硬水加入肥皂水后,生成的泡沫少,软水加肥皂水后,生成的泡沫多,所以可以用肥皂水来检验水的硬 度;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的水,主要是碳酸氢钙和碳酸氢,前者加热分解能生成不溶的 碳酸钙而沉淀下来,后者最终能生成不溶的氢氧化镁而沉淀下来,故生活中使硬水软化的一种常用方法是 煮沸。 故答案为:(1)A、D; (2)氢气;2H2O 通电 2H2 +O2; (3)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4)肥皂水;煮沸。 (

32、1)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都会造成水污;因此污水要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2)试管 a 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析出的是氢气; (3)可以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来净化水; (4)肥皂水可以检验水的软硬;用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本题考查水的污染与净化等有关知识,我们要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减少水污染,保护水源。 17.【答案】He Cl2 Al2(SO4)3 2CO 4NH4 + C 4 H4 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 一个铁离子带三个单位的 正电荷 【解析】解:(1)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 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

33、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 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氦气是氮原子分子,表示 为 He,氯气表示为Cl2,硫酸铝中铝元素+3价,硫酸根2价,表示为Al2(SO4)3,两个一氧化碳分子表示为 2CO,四个铵根离子表示为4NH4 +,甲烷中碳元素化合价是4价;故答案为:He;Cl2;Al2(SO4)3; 2CO;4NH4 +;C 4 H4; (2)H2O中“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Fe3+中“3”表示:一个铁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 电荷;故答案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一个铁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

34、(1)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 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 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2)数字表示的意义: 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 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 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8.【答案】(1)19.00;非金属; (2)AlCl3; (3)120; (4

35、)氮; (5)失去;阳。 【解析】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氟带“气” 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 (2)原子序数为 13、17 二种元素分别是铝元素、氯元素,铝元素显+3价,氯元素显1价,所组成的化合物 为氯化铝,其化学式为AlCl3; (3)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120 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120,故此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120; 第 12 页,共 14 页 (4)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表中氮元素与 P 元素位于同一族,化学性质相似; (5)铝原子的原子序数为 13, 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则该元

36、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13,第一层上有 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 8 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 3个电子而形成 阳离子; 故答案为:(1)19.00;非金属;(2)AlCl3;(3)120;(4)氮;(5)失去;阳。 (1)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 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2)原子序数为 13、17 二种元素分别是铝元素、氯元素,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37、(5)铝原子的原子序数为 13, 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13,第一层上有 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 8 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3,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答案】;大于;装置漏气(或红磷量不足等) (2)AC 【解析】 【分析】 (1)根据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写出其符号表达式;根据压强变化的原因来分析; 根据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来分析;根据氧气含量偏小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现象、注意事项及结论分析。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 5,要想

38、结论准确,做 该实验时,装置的气密性要好,铁粉生锈消耗了氧气,放出了热量,必须等温度计的读数恢复至室温后打 开弹簧夹,瓶内压强减小,进入水的体积就是广口瓶内减小氧气的体积,据此进行分析。 本题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考查了学生对气体压强与温度的关系、实验安全性原则的理解 以及有关物理量的求解等知识,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解答】 (1)磷燃烧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实验开始时,红磷燃烧放热,由于温度升高导致的气压变化量大于氧气量减少导致的气压变化量,所以 开始一段时间集气瓶内气体压强上升; 在实验结束后, 不要急于打开活塞, 防止发生危害事故

39、, 原则上必须等到集气瓶内的温度恢复到室温后(或 数显设备的示数已不变,或集气瓶内的气压保持稳定)才能打开活塞;所以“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中的 “一段时间”指的是火焰熄灭后到装置冷却后所经历的时间;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 参加反应的氧气即为集气瓶内减少的氧气, 本实验可能导致测量结果小于1 5的原因有: 红磷的量不足没有将集气瓶内的氧气耗尽,或者装置气密性不好等。 故填:;大于;装置漏气(或红磷量不足等)。 (2)A.该反应中有氧气参加反应,涉及到压强的变化,实验前必须检査装置的气密性,故 A 说法正确; B.由题意可知,本次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45mL 250mL20mL 100

40、 20,故 B 说法不正确; 第 13 页,共 14 页 C.若测得空气中氧气含量偏低,可能是铁粉不足,不能将氧气全部消耗掉,故 C 说法正确; 故选 AC。 20.【答案】在导管口处连接一段橡皮管,将装置中导气管上的胶皮管用弹簧夹夹住,向长颈漏斗中注水至 浸没长颈漏斗末端,继续注水至形成一段液柱,一段时间后若液柱不下降,即可证明装置不漏气;能够控 制反应速率;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水+氧气;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a; b;A;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解析】解:(1)对 B 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在导管口处连接一段橡皮管,将装置中导气管上的胶 皮管用弹簧

41、夹夹住,向长颈漏斗中注水至浸没长颈漏斗末端,继续注水至形成一段液柱,一段时间后若液 柱不下降,即可证明装置不漏气 故填:在导管口处连接一段橡皮管,将装置中导气管上的胶皮管用弹簧夹夹住,向长颈漏斗中注水至浸没 长颈漏斗末端,继续注水至形成一段液柱,一段时间后若液柱不下降,即可证明装置不漏气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用 C做发生装置的优点是通过注射器能够控制反应速率;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水+氧气 故填:能够控制反应速率;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水+氧气 (3)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发生的反应文字表达式是:高锰酸钾 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反应需要加热,应

42、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该装置试管口缺少一团棉花,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的作用是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 故答案为:高锰酸钾 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A;缺少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 (4)装置 E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则气体应从 a端通入; 欲使用装置 E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 b 端通入 故填:a;b (5)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混合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取甲烷气体,发生装置可选择 A; 甲烷气体一般采用装置 F进行收集,收集满后集气瓶的放置方式如图 2 所示,据此可推断甲烷一定具备的 物理性质是: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故填:A;不溶于水

43、,密度比空气小 (1)凡是有气体参加或产生的实验,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防装置漏气影响实验结果; (2)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注射器、分液漏斗都能够控制液体药品的流量,从而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3)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通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4)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5)根据收集气体的方法可以判断气体的性质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 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1.【答案】【猜想与假设】O2

44、和Cl2; 【实验探究】不变色;三; 第 14 页,共 14 页 【反思与评价】Cl2+ H2O = HCl + HClO; 【拓展应用】 (1) + 4; (2)向反应后的剩余物中加入浓盐酸并加热,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合理即可); (3)盐酸;MnCl2;分别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并分别加入五滴盐酸和五滴MnCl2溶液, 观察,用带火星木条检验(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的探究,结合实验室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氧 气的实验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 【猜想与假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猜想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

45、体。猜想一:该气体为O2; 猜想二:该气体为Cl2;猜想三:该气体为O2和Cl2,故答案为:O2和Cl2; 【实验探究】猜想一成立,则不含Cl2,B 中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C中带火星木条复燃,则含O2, D 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则含Cl2,猜想三成立,故答案为:不变色;三; 【反思与评价】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化学方程式为:Cl2+ H2O = HCl + HClO,故答案为: Cl2+ H2O = HCl + HClO; 【拓展应用】(1)Mn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锰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答案为:+4; (2)该反应进行一小段时间后就不再产生气泡,此时反应物还大量

46、存在,兴趣小组同学猜想是盐酸浓度变小 了,造成反应停止,证明该猜想实验方案可以是:向反应后的剩余物中加入浓盐酸并加热,观察是否有气 泡产生。故答案为:向反应后的剩余物中加入浓盐酸并加热,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合理即可); (3)将(1)中反应后的物质过滤,向滤液中滴加5%的过氧化氢溶液,发现产生大量气泡,一段时间后用带火 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猜想可能是滤液中的盐酸、MnCl2催化了过氧化氢分解。验证实验可以设计为:分 别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并分别加入五滴盐酸和五滴MnCl2溶液,观察,用带火星木条 检验。故答案为:盐酸;MnCl2;分别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并分别加入五滴盐酸和五 滴MnCl2溶液,观察,用带火星木条检验(合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期中试卷 > 九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