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广东省深圳市高考古诗鉴赏试题分析及2021年备考策略

上传人:理想 文档编号:160138 上传时间:2020-11-04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21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广东省深圳市高考古诗鉴赏试题分析及2021年备考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2020年广东省深圳市高考古诗鉴赏试题分析及2021年备考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2020年广东省深圳市高考古诗鉴赏试题分析及2021年备考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2020年广东省深圳市高考古诗鉴赏试题分析及2021年备考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2020年广东省深圳市高考古诗鉴赏试题分析及2021年备考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 20202020年高考古诗鉴赏试题分析及年高考古诗鉴赏试题分析及20212021年备考策略年备考策略 引子:引子:2020 2020 高考诗歌题高考诗歌题 2021 年广东等省份将加入新高考的行列,但是无论试题如何变化,我们在复习备考中 看得准、稳得住是非常重要的。古诗鉴赏题,是高考试题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其难度大, 也是考生失分的“重灾区”。因此,分析其命题特点, 探索科学、高效的备考方法,对 2021 年的复习备考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讨论全国新课标三套+新高考一卷+江苏、天津、浙江卷,新高考二卷(海 南)、北京、上海因未见题目,不在讨论之列。 卷别 题目 体 裁 作 者

2、年 代 内容 题型 分值 考点 全国新 课标 卷 奉和袭 美抱疾 杜门见 寄次韵 诗 陆 龟 蒙 唐 鼓励友人 表达关切 客观 主观 9 理解诗歌内容、 把握诗歌感情、 分析手法 全国新 课标 卷 读 史 诗 王 安 石 宋 读史态度 客观 主观 9 理解诗句、评价 诗歌内容和作者 的观点态度 全国新 课标 卷 苦 笋 诗 陆 游 宋 咏笋赞人 客观 主观 9 理解理解诗歌内 容、把握诗歌感 情、分析手法、 概括形象特点 山东 (新高 考 卷) 赠别郑 炼赴襄 阳 诗 杜 甫 唐 送别友人 不舍留恋 客观 主观 9 诗歌的综合赏析 能力。内容的理 解、表达技巧、 江苏卷 送沈康 知常州 诗 王

3、 安 石 宋 送别友人 期许友人 主观 - 诗句的理解、内 容的筛选概括、 诗歌情感 - 2 - 天津卷 纪村事 诗 韦 庄 唐 田园生活 充实安宁 客观 主观 9 诗歌的理解、分 析、赏析、重点 诗句、词语的理 解和赏析 浙江卷 秋江送 别 送柴侍 御 诗 王 勃 王 昌 龄 唐 意象 主观 9 诗歌感情,鉴赏 手法 北京卷 寄东鲁 二稚子 诗 李 白 唐 慈父对儿 女的怜 爱、思念。 - - - 一、一、2020 2020 年高考古诗鉴赏的命题特点年高考古诗鉴赏的命题特点 (一)充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全方位育人 古诗阅读将审美、阅读、鉴赏与价值导向紧密相连,对考生进行人生观、价 值观方

4、面的正面引导。 全国三套卷分别选用了陆龟蒙的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王安石的 读史、陆游的苦笋。陆龟蒙的诗歌告诉考生:朋友在人生困顿处,我们应 给予鼓励和帮助。如今全球正处于新冠疫情之下,国与国之间也是这样,一方处于 困难之中时,又应该去处理。是应救困于危难之时,携手抗疫;还是如某大国甩锅 给别人;陆游的诗则由物及人,让考生明白:做人要经受风雨,但是要保有高尚的 品格,才是人生追求的境界。 教育部考试中心在试题评析中指出王安石的诗的启发意义:这首诗虽然由读 史引发,但提出的问题、阐明的道理并未局限在历史领域,而是上升到如何读书、如 何汲取知识的方法论高度,于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孟子的“尽信 书,不如无书”一脉相承,意在引导学生读史书保持清醒的认识,善于分辨,切记 盲从。 除此之外,其他省市的诗歌鉴赏内容还涉及到送别友人的留恋和期许、田园 生活的忙碌和充实、对儿女的怜爱和思念等。除了审美鉴赏能力的考查之外,还展 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下来的优秀品质。 - 3 - 值得注意的是,全国新课标卷、山东(新高考卷)、江苏卷、浙江卷都选取了跟 “友人”相关的内容,有送别诗也有酬和之作。或表达关切,或鼓励思念, 或惜别留恋, 或离别伤感。在今年的大背景下,这样的选材也值得我们去思考。 (二)体裁上诗一统天下,年代上唐宋占据绝对优势,作者大多是“熟人” 近三年的高考,除了 20

6、18 年的北京卷考查了辛弃疾的一首词之外,考查的都是诗。 2020 年高考试卷目前已见的体裁均为诗(上海、新高考、北京卷笔者未见),且以律诗 为主,没有考查词和曲。年代上,均为唐宋时期的作品。选诗标准基本为“名家非名篇”的 选择形式,所选的诗歌作者为陆龟蒙、王安石、陆游、杜甫、韦庄、王勃、王昌龄、李白, 这些作者除陆龟蒙外大多为考生所熟悉。 值得注意的是全国新课标卷和江苏卷均选了宋代王安石的诗。全国新课标卷考查 的是读史,江苏卷考查的送沈康知常州。 (三)题型稳定,强调情境考查,注重综合性,考查思维品质 全国新课标的三套卷以及山东适用的新高考卷分值均为 9 分,题型均为一个客观题+ 一个主观题

7、的形式,比较稳定。其命题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考生在相对复杂的诗歌情境中作答,要求考生鉴赏层次不能单一,呈多样性。 这样的题目,就要求考生不能只抓住一点,而是要细读文本,进行赏析。譬如: 全国新 课标卷的主观题为: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首对好友来信酬和的诗, 好友来信表示抱病在家,闭门谢客,而此时作者写信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全诗来看,就既有遗 憾也有鼓励其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对美好生活的展望;江苏卷问最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 感。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好友 “知常州”,题目聚焦最后两联。结合诗歌和诗人经历,这里的 情感也不是单一的, 而是一方面对好友治理好常州的期许;一方面自己治理常

8、州未尽如人意的 遗憾, 还有常州的美景让人怀念的感情。 第二,在设题上,更注重对语文素养考查的综合性和整体性。这类题目,不仅仅只是一 个点的设问,往往将手法、情感、人物形象等几者交叉起来。从设问就决定了考生不能从一个 方面去作答。譬如全国新课标卷苦笋的主观题设 - 4 - 题为: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又如:山东 (新高考卷)赠别郑炼赴襄阳的主观题设题为: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 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这两道题表面不同,但是对考生的思 维品质的要求有相似之处。第一道题,考生需要理清苦笋的特征+魏征的特征+相似 处。第二道题考生需要思考两座山的特点

9、+具体的离情为何+相似点(作用)。都是 需要考生将两种事物(景物)与人物(情感)相关联,并找出其相似点。这种关 联性的思维,对考生的考查更加注重综合性、整体性。 第三,从鉴赏到探究,提升思维品质。全国新课标卷的读史一诗,无论 是从诗歌内容还是考试设题,已经不再停留在鉴赏层面,而是要求考生具有探究精 神,批判意识,有评价诗歌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从我们熟悉的诗歌“言 志谈情”到 “论理”考查面扩大了,也启示我们的备考也应该扩大范围, 不仅有要 “情趣”还要增加些“理趣”。 第四,比较鉴赏的考查也在延续。2019 年高考中,全国卷主观题为:与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

10、什么不同。这与 2015 年新课标卷就曾经考查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同所选诗歌的对比的思路很 相似,都是同一诗人课内和课外诗歌的对比鉴赏。与之前不同的是,2020 年的对 比鉴赏出现在浙江卷,这里选取的是王勃和王昌龄的两首课外诗歌,不是同一作者, 没有课内的诗歌出现,二者均为送别诗。 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比较,类似于某位诗人的作品群阅读,将诗人的自身加 以比较。而这次相同主题的诗歌对于阅读,有点像非连续性文本,将同一主题下的 不同文章放在一起,进行群文阅读。这些形式,无论哪一种都是备考中我们需要注 意的部分。 二、二、2021 2021 年高考古代诗歌备考策略年高考古代诗歌备考策略 (一)从必背篇

11、目出发,以背诵默写促进诗歌阅读素养,夯实诗歌理解的 基础 1.1.引导学生梳理诗歌脉络,了解各个历史阶段诗歌特点及成因引导学生梳理诗歌脉络,了解各个历史阶段诗歌特点及成因 对诗歌脉络的梳理有利于学生对不同时期诗歌的大致特点有所了解,有什么 - 5 - 样的历史背景,往往会产生什么样的诗歌,文化是时代风貌最好的体现。而在梳理 诗歌脉络的时候,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必背篇末,这一方面帮助了背诵, 另 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的掌握。(2021 年新高考未公布背诵范围之前,我们仍然将 2020 年的 64 篇作为讨论对象,若公布新篇目,我们适时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必背古诗词覆盖了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12、到清 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就所选诗歌而言,已经可以体现我国古代主要的诗歌发 展脉络以及流派特点。再加上学生比较熟悉这些诗,我们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连 接诗歌和社会背景之间的关联性:诗歌如何反映时代特点,时代又如何造就了一个个 诗人,同一历史时期的诗人有哪些共性又有哪些不同。当我们站在一个高度再去看这 些诗歌,已经不再是零散的、剥离的、个体的,而是将其串成了一条线,站在时间 的、历史的高度再俯下身来看单独的诗歌,学生自然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诗歌本身。 譬如盛唐诗人带来的迎风高歌、意气风发和南宋诗人难掩的悲伤失落、忧愤难平的 特质与其所处的历史时期有着多么深刻的关联性,当学生读懂了这一点,再遇到此

13、时期的诗人,他们的思考路径将会更加清晰。 在此基础上,老师再进行篇末的补充,让时代脉络更加完整和清晰,以期达 到梳理巩固的目的。 2.2.重点理解重点诗人的生平及其诗歌风格和特点重点理解重点诗人的生平及其诗歌风格和特点 知人论世是诗歌鉴赏、理解诗歌的重要突破点。“名家非名篇”的特点在高 考中体现较为突出。近三年(2018-2020)全国卷命题涉及到的诗人分别有:陆龟 蒙、王安石、陆游、杜甫(2020 新高考卷)、陈与义、杜荀鹤、刘禹锡、李贺、 陆游、王建。除了少数的诗人,大部分的诗人均是背诵篇末中出现过的“熟人”。把 “熟人”的脾气特点摸透、理清,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在高考应对中更从容。 必背古诗

14、词中包含了 27 位诗人的作品,这些诗人,也是我们的“老熟人”, 借助老熟人的熟悉的诗歌,我们对其生平、特点以及诗歌风格有所掌握。就会给 我们的高考打下牢固的基础。充分利用已知,搭好“梯子”让学生一路向上攀登, 从 而达到高考要求,也是相对容易走的路。 2019 年山东(新高考卷)客观题的 D 选项为: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 - 6 - 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这里就直接考查了学生对于诗人诗歌 风格的掌握。学生必须掌握杜甫诗歌的风格特点,同时还要能够判断此时是否具有 该特点。2018 年全国新课标卷客观题的 D 选项:这首诗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 话,与白居易观刈麦一诗相近,那么

15、这道题也需要学生对于白居易诗歌的语言 风格有所了解,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这些题目都直接考查了学生对于诗人及 其诗风的“熟悉”程度。 2017 年新课标卷的主观题为: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 请加 以分析。这是一首苏轼的作品,如果对苏轼稍有了解,再结合诗句, “旷达” 这个答案呼之欲出。这就要求我们对著名诗人要有一定的了解。而 2020 年全 国新课标卷的文言文考查的则是苏轼传,如果我们在备考中学生已经将 苏轼的生平经历等了然于胸,这当然是极为有利的。高考不回避名家的特点再 次显现,更进一步启发我们,要重视这一块。 3.3.强化题材意识,从诗歌题材入手,加深诗歌的理解强化题材意识,从

16、诗歌题材入手,加深诗歌的理解 每一种诗歌题材在表情达意等方面都有不同的功用。相同题材的诗歌,诗中 的感情是相近的,手法是相似的。学生了解大致的分类以及其特点,对其在诗歌的 理解上有着很重要的帮助。 2020 年全国新课标卷主观题考查的诗歌的思想感情。如果学生通过“奉 和”“见寄”能体会到这是一首酬和诗,那么这道题已经解决了大半。同样的, 本次高考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送别诗,学生如果已经掌握送别诗的大致特点,加上对不 同诗人的了解,结合诗句,也会较容易理解诗句的内容,体察其情感。 必背篇末中涵盖了大部分的诗歌题材,所不足的是,往往某一诗歌题材的诗 只有一两首,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补充。在这个过程中

17、,学生对于该诗人, 该流派的理解也逐渐加深了。 需要注意的是,诗歌题材的疏理要求学生既要能走进去,又要能跳出来,可能 有些诗人明明在写送别诗,其实只是借着送别寄寓了自己其他的感情。将这种酒装 到那个壶里的情况也会出现。这时候,我们就要依照具体的诗歌来进行赏析了。 我们无法预测考场上会考具体哪首诗,但是,我们可以做更充分的备考,打 - 7 - 好理解的基础,让学生更加从容走上考场。 (二)重视高考真题的示范意义,从高考题目向诗歌阅读回溯,提高鉴赏 能力 1.1.提高诗歌的表达技巧等必备知识的熟悉度提高诗歌的表达技巧等必备知识的熟悉度 诗歌内容千变万化,表达的情感也会各有不同。但是,通过内容体现的

18、情感 的表达技巧则是明确的,固定的。所以,让考生熟知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 法、结构技巧等,是考生的必备知识。 对于表达技巧的考查,有的是在题干中明确出来,有的则是暗含在答案中, 需要在答题的过程中点明表达技巧。如 2019 年高考浙江卷: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 手法塑造李将军形象的?这里就是直接考手法。2020 年全国新课标卷和 2020 年山东新高考卷虽然没有直接问表达技巧,但是“象征”“代指”“借 景抒情”则放在答案中呈现,也是重要的得分点。 2.2.熟化高考题型,形成全息阅读向题目类型的思维增向,明确答题思维路径熟化高考题型,形成全息阅读向题目类型的思维增向,明确答题思维路径 对于主观

19、题,我们要明确其答题步骤和答题思路。虽然高考在题型突破上做 了很多努力,但是通过对高考题的疏理,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一些高考的“常见” 题型。明确这些题目的答题步骤,可以有效地提高分数。而有些题目虽然不常见, 但是 通过审题的训练,也应明确其答题思路。 以 2020 年高考为例。全国课标卷主观题为: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 想感情。这个题型很常见,考查的是诗歌核心内容。但是作为一道“题”,但是我 们要明确的是,基于 6 分的限定,学生就要敏锐的考虑到要写三点。所以,这里的 思想感情不能单一的、片面而是丰富的、有层次的。全国新课标卷读史所考查的 诗歌阐述的道理,也应该是丰富的、多层次的。 全国新课标

20、卷则在题干中明确指出了由苦笋联想到魏征,问这二者有何相 似之处。这道题看似很“新”,但事实上 “由苦笋联想到魏征”由物而人的题 型学生熟悉了,自然就知道从三个方面去答。物怎么样,人怎么样,二者的连接点 是什么。这样,有了思考的路径和方向,再回到原题中解读诗歌,就非常清晰了。 山东卷所问的“景物特点对感情表达”的作用,也是同样的思路。 - 8 - 那么,我们又如何做到高考题型的熟化呢?我还是建议从必背篇目入手,让 学生先懂得了思路,掌握了答题步骤和方法,再进一步赏析内容较陌生的课外诗歌。 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根据每一首诗歌的特点,结合高考的题型出题,让学生实现懂诗 歌到会做题的跳跃,“用新瓶装老酒”

21、。譬如杜甫春望一诗,我们可以设计如 下的题目: 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仿 2020 全国新课标卷主观题题型); 诗歌的尾联有何含意,对全诗的表情达意有何作用(仿 2019 全国新课标 卷主观题题型、2018 全国新课标卷主观题题型);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试以颔联为例,简要分析本诗这一特点(仿 2018 年浙江卷主观题题型); 与望岳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仿 2019 年全国新课标 卷主观题题型)。 三、小结三、小结 在对近年来,特别是 2020 年高考古代诗歌这一题型的疏理和分析,我们希 望能在 2021 年的备考中更加精准、高效。同时,也试图搭建从课本,特别是必

22、 背篇目到高考的“梯子”,帮助学生在复习这一模块时,克服漫无边际做题的困惑。 既能脚踏实地,又可手摘星辰。 当然,必须明确的是必背篇目只是一个引子,是通往高考高度上的第一个台 阶,在此基础上的充分补充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由我们现在的必背篇目的组成特 点决定的:必背篇目由初中学习的篇目为主,绝句占很大一部分,大部分诗歌较为 简单。这也就决定了,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扩宽鉴赏的范围,增加诗歌鉴赏的难度, 是必备的。这种鉴赏的范围,可以体现在著名诗人的补充,诗作的补充, 诗歌流派的 补充等;也可以体现在意象的积累,常见手法的掌握和运用上等。从内容和技法上做 好充分的备考准备,为 2021 年的高考打下基

23、石。 - 9 - 把高考备考做到极致 深圳市 2020 年空中课堂网课“过眼录” 引子:备考有方 在疫情期间,深圳高三语文学科教研团队组织一批青年语文教师录制批量网课, 这些课选点布局全面,注重方法策略,面向一线备考师生,成为深圳师生的高考语 文复习备考的重要课程资源。这些课程,不仅深受深圳师生的欢迎,也通过网络传 向深圳以外的地方,在语文圈子里形成“深圳效应”。此文是佛山第四中学的吴元军 老师对深圳高三网络课堂做出的点评,我们也许会从中获得一些有关 2021 年的高考 语文备考的值得继续发扬光大的策略。现在略加归纳总结,呈 现在这里,供深圳 2021 年高三语文备考的同仁享听“别样的赞美和建

24、议”。 一、论述文阅读的“房、赵策略”一、论述文阅读的“房、赵策略” 房雪容讲的论述文,确实指导得很到位。我得到的收获有:一是速读全文时, 以 句号为单位,圈出一些敏感词、关键词。我过去一般是圈出人名和观点句。二是对题 干和选项细读,以逗号为单位。她还谈到了论证分析题考察论证思路、角度、论证方 法和作用、论点等。 论述文要重视第 2 题,第 3 题是推断题,主要看后半句。 赵金一个人讲了 3 次论述文。第 2 讲讲的是做题示范,和我的做法很像,但 是她画的词语和我画的中心句、人名书名有点不同。第 3 讲介绍的是常见推理种 类(演绎和归纳),逻辑知识(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几种常见的推理形

25、式: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三段论、因果,特别提出 2017 年高考这方面考得比 较多。理论有些难以理解,但是学了之后做题就更清楚了。 赵金的论述文阅读的亮点在于她不光介绍了语言的分寸、词语的替换、句间 的关系、句意的转换;更难得的是,她把句意的转换分为概括压缩式、类比例举式、 复合式文章转换三种。房雪容的解题策略和赵金老师的文章章法策略结合起来,堪 称完美。 - 10 - 二、廖语眉老师的非连阅读常规方法二、廖语眉老师的非连阅读常规方法 廖语眉老师的一节课讲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她的课题是“比较思维、 关联思维在非连中的语用策略”,从语用角度去阅读非连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虽然 用语比较抽象,但从

26、比较思维的角度分解为时间(纵、横)、内容(正反、差异)、 因果(原因、结果、过程)等视角,抓住起因、时空、过程、意义和价值、背景、人 物、环境、细节、方式、途径等对比点。而对于最重要的关联思维,廖老师提到包括 关联整体文本(表格、图片)、已有的知识(主观题常考的三种形式)、常识 (政府、民众、当事人)等,可谓全面而有抓手。 而且,廖老师认为,读文策略除了读标题、正文,还要读情绪,叫我开了眼。读 题目除了读关键词、限定词,还要读出隐含信息。 三、文学类阅读的“群体攻略”三、文学类阅读的“群体攻略” 之所以称为“群体攻略”,是因为小说阅读的课占比最多,我听到的深圳老师 网课,就有於胜成老师、富冬梅

27、老师、蔡雪老师、蔡明明老师、徐晓花老师、罗浩 老师、刘胜辉老师和张丽老师八位。 於胜成关于小说阅读的应对之策概括得很好:1.新问装旧题。2.文本个性题。 给出的对策也很合理:转化为旧问题,因文答题。总结的方法有:读懂文本,精准 审题(关键能力),运用规律,精准答题(必备知识)。 富冬梅老师在她的全国卷小说答题攻略中提出读者感受属于艺术效果, 这 个提法很好接受。她把高考小说的答案一一对应在她的维度里,如 2018 年 卷,历 史对应人物形象,现实对应主题,交织在一起对应效果,让人对高考答案理解得更 加深刻。她没有提叙事视角等术语,如天嚣,用维度同样解得通。真令人佩服。 她总结的近五年的全国卷考

28、点回顾真是全面。 近五年全国近五年全国 I I 卷文学类试题取向卷文学类试题取向 2015 2015 年年 (25 25 分)分) 2016 2016 年年 (25 25 分)分) 2017 2017 年年 (15 15 分)分) 2018 2018 年年 (15 15 分)分) 2019 2019 年(年(1515 分)分) 小说小说 命题角度命题角度 1 1 人物形象分人物形象分 析析 文字题文字题 2 2 文字题文字题 1 1 文字题文字题 1 1 (抽象)(抽象) 命题角度命题角度 2 2 情节结构与情节结构与 作用作用 文字题文字题 1 1(线线 索)索) 文字题文字题 1 1 文字

29、题文字题 2 2 命题角度命题角度 3 3 语言艺术赏语言艺术赏 - 11 - 析析 命题角度命题角度 4 4 标题、主题分标题、主题分 析析 文字题文字题 1 1 命题角度命题角度 5 5 内容与艺术内容与艺术 特色特色 选择题选择题 选择题选择题 选择题选择题 选择题选择题 选择题选择题 命题角度命题角度 6 6 叙述方式叙述方式 文字题文字题 2 2 文字题文字题 2 2 (抽象)(抽象) 命题角度命题角度 7 7 词语、句子内词语、句子内 涵理解涵理解 文字题文字题 2 2 文字题文字题 3 3 命题角度命题角度 8 8 主旨主旨 文字题文字题 3 3 命题角度命题角度 3 3 艺术效

30、果(表艺术效果(表 达效果)达效果) 文字题文字题 3 3 文字题文字题 2 2 看下表: 蔡明明老师的二轮复习课提出的依题作答、答题模板 1+1+1 或 1+1 主要是从 形式上指导学生,她的最可贵之处在于依据题干形成答题模块。富冬梅老师的从维 度即知识点来指导学生,学生的思考有源可循。我们把两个人的结合起来就无敌了。 蔡雪的文学主观题解题策略这节课,让人明白了叙事学知识对于小说答题 的重要性。我觉得可以给学生介绍这些知识,但是我也可以从另外的表达和更简明 的方式来分析高考题。 徐晓花老师讲的小说深一模讲评。她提出的塑造人物的基本手法分正面(言 行、外、心等)、侧面(侧面人物或环境烘托),这

31、样比较好理解和掌握,只是 缺了对比、场景、细节。我认为作用题可以从内容和结构(形式) 两方面来回答, 学生好记忆。内容(情节、人物、主旨),结构(形式)(效果)。 - 12 - 深圳中学罗浩老师讲的小说人物形象的命题角度和应对策略。亮点有: 客观题的设错点一般在人物形象的概括。主观题他讲得非常全面,分了四类题: 如何塑造人物形象,概括分析人物的心理或性格特点,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人物 形象比较分析。另外,他对人物描写的手法总结比较合理:直接(正面),如肖、 神、动、语、心;间(侧)如其他次要人物对比烘托,物象衬托,环境烘托 (场景)。细节描写分动、心、语、环细节描写。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角度有

32、五个方面: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育、气 质,语、外、动、心、环、他人,情节,环境,作者对人物直接议论或者作者借作 品中其他人物对人物间接议论的语句。 刘胜辉老师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一课,让我推翻了之前几位老师的方法。他 提出从作者和读者两个视角,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分其他人、物、景。她 还提到人物形象为外形内象,既包括外在的外形外貌、职业身份,也包括内在的个 性和心态,这真是一个比一个全面、科学、合理。 张丽老师的小说阅读的叙事艺术从看样子、搭样子、学样子的思路来教学 生。她认为在赵一曼女士和祝福的“我”既有有限视角,也有全知视角,令 人惊叹。去医院的“我”是有限视角,见证祥林嫂死

33、亡的我是有限视角, 祥林嫂第 二次到鲁镇的境遇时的我是全知视角。 四、古诗文阅读的道与技四、古诗文阅读的道与技 刘婷婷的文言断句一课,亮点在于她对难点的突破。如 2017 年、卷出 现的同位语、人名之辈份+名字;2018 年的、卷,2019 年卷的介词结构做 状语修饰谓语,中间不断。 对比自己,我对于翻译的“虚词不虚”,过去我有所忽略。利用形声字的特 点来翻译。教材迁移我做得不够,太不够。近三年高考文言文的挖空练习不太重视, 可小组合作完成,课本复习贯穿备考始终。一定要牢记。 葛福安老师的“文言文阅读满分计划”,在技法上讲得具体可行。葛老师认为, 阅读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在于吃甘蔗与喝煮汤。断

34、句题错在关键少数处, 抓动 词。文化常识题不用太复习,掌握常识即可。翻译题要有三句话意识拿满分 - 13 - (上一句,后面一句)。关注语境,理清句子,动词为核。葛老师还特别 建议,高三,不要去看古文观止了;高三,可以不以课内为主。越是最后复习 环节,越要循环大声站着读文言文真题。 另一节是嵇斌老师的文言翻译。他整理的五个误区、可不译的虚词、必须翻 译的虚词、注意补充成分的三种省略,这比较新颖和全面。 关于古诗阅读,刘仕坚老师讲了一节“如何把古诗读通”。他提出的“连连 看”以及“起承转合”的方法比较实用。葛福安老师的在每句诗前加“我”或者 “他”的方法,我觉得在全国高考诗歌阅读中比较多的酬赠诗

35、、干谒诗等带有交际 功能的诗歌阅读题中,还是能比较快速帮助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的。 杜晓童的老师诗歌课重点讲了诗中的虚实结合。除了我们常见的回忆、梦境、 想象,增加了第四种:悬想。这一术语太陌生,不如就用平时上课时讲的主客移位。 她这节课的亮点在于设计了一个“改一改”,这样可以理解虚实结合的妙处。在明手法、 阐运用、析效果时,她提出了相反相成(对比)、相辅相成(渲染烘托)两种情况、 丰富诗歌内容,开拓意境等观点。比较全面,值得收藏。 五、语言应用五、语言应用 徐晓花老师的新闻语段压缩一课非常全面,一是类型全面,如说明性材 料;二是方法全面,如摘取法、分层法、复取法;三是例题全面,不仅有高考真题,

36、 还有 2017 年的浙江卷、山东卷。 李园园老师的补写句子的方法也比较全面,如句法修辞(句子结构形式) 。 六、作文备考,干货多多六、作文备考,干货多多 葛福安老师在讲写作时,很善于用比喻进行概括总结,他的讲课语言本身就是 学习写作的样本,如文段结构勾联句四类型(绿灯、绿闪灯、黄灯、红灯); 又 如三机思维,内燃机(立论)、无人机、斗鸡(辩论)。 葛老师把作文题当作阅读题来读,分题脉、题眼、题境。一是他提出的写作 程序图中的三论比较好操作,但如果教给学生不知会不会太深奥。二是他用起承转 合来给 2018 年 2 卷分层令人叫绝。三是他认为 2019 年卷的题眼是“复兴中 学”,2019 年卷

37、的题眼居然是“青年学生当事人”,令人称奇。他认为考生 - 14 - 们用并列式结构行文是中了话题作文的毒,他认为只有纵式才能够写得深刻,这 与我前几年的认识是一致的。他对起承转合与引议联结的关系的认识让我更加清楚。 起承转合的转很有讲究,既可以纵也可以横。深度宽度都可以具有,引议联结的联, 联系现实,有可以同类现象的联,不一定会直达根源。而且如果能掌握好起承转合, 诗歌鉴赏、作文、文学类阅读的问题几乎也可以全部解决了。 他提出写信是一种很好的方式,理由是用实用类方法写实用类题目。最后是 学生阅历太浅怎么办,只有多读书。 他的审题指导与其他老师不一样的是他立足在交际一词。如交际背景、交际 主体、

38、交际客体、交际目的。他对作文的观点与我有一致的地方。如反对并列式三 段式分论点的写法,反对引用过多,不超过三处。他把作文分为任务作文和材料作 文。 葛福安老师的三个小技:一是三定原则 (定向、定性、定量)。二是诵读 试卷里的古文,甚至去标点。三是情境代入拟题法。 葛老师教了我一种方法,既可以从题目明显地体现我,也可以在标题中隐形 地出现我。XX 读者,在今天这个时代背景下,关于我要告诉你(分享、劝 诫等): 。 刘仕坚老师在增强文章的对象感中提出一整套操作办法:目中有人,心 中有人;对话感、交流互动;同理心、体察情感,理解处境;实效性:指导疑难, 满 足需求。 夏小涵的“对歌词素材的分析积累非

39、常吸引人”;姜陆陆的辩证思维打造议 论主体段。她提出的十种分析法。雷声老师对作文审题的三意识,很有收获。除了 刺猬意识,他的逻辑意识、核心意识在以后的作文教学中都可以一用,再加上葛福 安老师的起承转合审题法。 章琳老师的巧用论证,出彩文章提出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是我一直 以来忽略的,她的指导很具体分三步(喻体最好是熟悉的事物,或具有时代特点 的喻体写了比喻论证后,仍然要层层分析,环环相扣紧扣中心,为中心 服务),特别是拿来主义和劝学的思维导图的引入。 - 15 - 华中师大龙岗附中的师修武的书信体写作这一写作思路确实有效。 刘艳平老师的如何写好角度的亮点有:他首次提出了选好角度与自选角 度

40、 的共性和区别,综合材料和结合材料的区别,让我更加清楚地认识材料作文的 区别。 最后他提出何为好角度?一是材料中原有的角度,二是针对现实的角度, 三是十八岁 该有的角度(青年意识,家国情怀),四是已安排主题的角度。他的 三种审题方法 虽常规但是还是让我更清晰的掌握了作文审题。一是分清核心事件、背景、次要事 件,从核心事件提取命题者意图;二是从评价性语句(观点句), 三是导语。葛福 安老师的起承转合,茹清平老师的从概念入手,再加上刘艳平老 师的“写好角度”, 三个人的结合起来就会更加全面。 李莉老师的线上作文审题讲评亮点有:速度快速审题+快速构思+丰富的素 材积累;质量准确审题+严谨结构+灵活的

41、素材运用。情境类作文的特点:一个 中心谈论话题、一个写作者的身份、一个虚拟生活场景(针对对象)、一种写作 文体限制、一些思考和认识、一点希望和建议。审题法:作者、读者、话题、目的、 体式。 周迎老师的写好“驳论”比较全面,分直接批驳(论点),或间接批驳 (论据、论证)。从成篇写作到段落写作再到开放自由选择式写作。她的基本思 路是树靶子、析谬误、立己论。最后她指出反驳意识不仅体现在作文,还体现在语 用题(2017 年浙江卷)和推断题(2017 年卷)。陈晓彦老师的“驳论文写作指 导”对学生的问题归纳很好:不树标靶,立论为主;驳论简单,维度单一;忽略背 景,只写考试。 结语:无所不研结语:无所不研

42、 今天看了刘仕坚的命题讲座,感慨深圳教研无所不研,我也是大姑娘上娇 头一回。他的形似到神似,他的选点(不同区域、不同阶段、不同类别、不同 层级)很全面。他的理念介绍很高端:一核四层四翼,上天入地。他在谈到因文 设题时提到典型性和特殊性,在干扰因素时提到相似性干扰、开放性干扰、仿错性 干扰。总之,这个讲座对命题参赛老师和学生都有帮助,很及时。 - 16 - 读题如读文 遵路识斯真 谈谈对材料作文题的“阅读理解” 【摘摘 要要】材料作文的审题教学往往无视作文材料自有的“文本”特性,只重视 关键词、要点的提取,不能从学理上解决材料作文的审题困境。基于此,本文仿拟 文本阅读理解的基本概念(文眼、文脉、

43、语境),提出并阐释了作文材料阅读理 解的三个概念:题眼、题脉、题境,以此为阅读路径提出相应的阅读策略,引导学 生以阅读的方式阅读作文材料,并在“三题”融合中提升材料作文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关键词】材料作文;阅读理解;题眼、题脉、题境 一、题解及缘起:基于“文本”、“题本”的分析一、题解及缘起:基于“文本”、“题本”的分析 “遵路识斯真”是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语文教学二十韵中对于阅读理 解的“韵式”表达。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 入境始与亲。” 1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是有本可循的,只要立足文本, 顺着作者 的思路,进入作者的胸中的意境,才能悟透文中的原意。本

44、文把“遵路识斯真”与 “读题如读文”联接成题,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对作文题目的材料、情境、任务等的 理解,也是一种阅读理解。 从广义上讲,阅读能力与写作之间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联系密切可以互相转 化和迁移的,二者之间以写作图式为中介和桥梁,当学生把阅读获得的知识, 如一 篇文章是什么样式、体式、结构,以什么样的语言编织而成;并且在分析与鉴赏过程 中,思考这篇文章是如何写成的,思考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文本要素成因和非文本要 素成因。文本要素成因,如在作者写作的过程中,可能使用了怎样的技巧、方法,乃 至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思维运用、写作理念等;非文本要素因素,如这篇文章背后的 写作生成因素,像写作动力、

45、文章写作与时代关联的驱动因素、实现写作价值的方 式途径等等。这些经由阅读文章而在头脑中所形成的各类文章的“标准样式”,就影 响学生形成了某类文章的“写作图式”,并不断修 - 17 - 改完善,使之固化而成为一种文章体式的认知。随着各种文体类型文章阅读数量 的 增加,“写作图式”会逐步形成一种对学生写作行为具有强势规范力和引导力, 对于 文章写作的立意、选材、布局等发挥规约作用,这种因阅读而形成的“文章 图式”会 深刻地影响、启发学生形成自己对写作的认知并促成学生在写作时自动 地生成自己的 “写作图式”(虽然视学生有些只能称之为“习作”的写作产品为 “图式”为时尚早),让学生获得比较成功的写作体

46、验,因而能影响学生进行阅 读与表达的相互融合共通。在这种阅读与写作的融合共通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 读趣味不断提升、加强,最终形成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随着阅读活动为学 生提供了语言建构和运用的“他人经验”,产生的共鸣感和文章体式的认同感越来越 强烈,学生表达的愿意就越来越迫切,这样就会引发学生思考自己的文章“为什么 要?”“怎样才能学会写这样的文章”的问题,到这一步,学生自己的文章图式 才真正建立起来。 举一个看似是“仿作”的例子。深圳市 2020 年线上测试的作文题的第 2 个 任务是要求考生就对线上测试“需不需要父母监考”这一看法,任意选取一个立场, 写一篇驳论文。而一位考生就仿拟鲁

47、迅先生的著名杂文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吗 而写出学生们失去自觉性了吗一文,全文不仅在题目上模拟鲁迅先生的这篇杂 文,而且从整体文章的反驳方法、思路推进、用词特点、语言风格,都是“拿来主 义”。当然,我们从这种仿写中,可以看到阅读的影响,也许有人会说,这种“全 程”仿拟,失去创造的价值,有“套作”的嫌疑。对此,我倒把这位考生在考场上 是用这种方式呈现了自己的阅读活动到写作行为的成功转化,这种转化的背后,能 从文章成品中看到阅读的影响,看到鲁迅先生中国人失掉了自信了吗这篇经典 驳论文的“图式”对写作者自己文章“图式”的影响,而且, 考虑到考场作文的特殊 性,这种“文章图式”间的转化,已至化境。 因此,

48、把阅读和写作关联起来,并不是出于教学的需要,而是学理之本义。 这就是笔者试图把二者建立关联,以阅读观照写作,以写作回眸阅读的根本原因。因 此,本文认为,基于对文本内涵及表达的思考、分析、概括、归纳、鉴赏等的阅读理 的实践活动(行为方式、行为心理、行为结果等)也同样适用于材料作文 - 18 - 审题。所以,特此仿拟“文本”为“题本”。 读题是在阅读理解“题本”,引发读者成为写作者。只不过,文本的阅读理解 以获得文意第一目标,题本阅读理解的第一目标是得出题意,然后围绕题意写出一篇 文章。二者虽有目标差异,却在阅读思维方式上有着相通性。其次是二者人为割裂的 现实。人们把文本的阅读理解称为阅读理解,而更愿意把阅读理解作文题目要素(材 料、情境、任务、要求)的过程称之为审题、审材料、审任务等, 这成为写作教学 的主要话题模式。当然,这里的“审”有“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语 境之源,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审题式阅读理解往往采取以获得写作立意为功利目标 的跳跃式的阅读,这种从题中找写作点,而无法做到“视题为文”的功利性阅读,有违整 体理解、多维思考、建立丰富关联的阅读原则, 难以充分触发学生的写作思维。比如一 篇指导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备考策略